佛弟子文库
佛教故事
虚云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全站文章(第44页)
【随机推荐】
【荐】
优昙法师与《莲宗宝鉴》
优昙法师是元代高僧,俗姓蒋,安徽丹阳人,家族世代奉事佛法。二十岁出家于庐...
一念善即佛,一念恶即魔
《六祖坛经》云: 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 一念...
吃肉无异于间接杀生与慢性自杀
小时侯,我于沿海乡镇长大,伙食中,虽少肉,却多鱼。从少年到青年,从俗人到...
梦参老和尚略说密宗次第
先修四加行 你说求上师、求灌顶,受这个灌顶、那个灌顶,我给大家略略说密宗...
昙鸾大师的念佛说
昙鸾(476-542),是南北朝时代北魏的一位佛教高僧,号为神鸾。他根据...
觉悟的三个层次
觉悟既然是一个根本问题,就要知道觉悟的层次和内容是什么,我们每一个人有没...
横财不坚固
【原文】 杨槐亭前辈言,其乡有宦成归里者,闭门颐养,不预外事,亦颇得林下...
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去,总有一天会到达目的地
经云: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头...
成就九法得道果
昔日,佛陀与五百位比丘于迦毗罗国的闇婆梨果园弘法度众。当时,舍利弗与目犍...
以八正道度生死流
往昔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在摩竭国神祇恒河水边时,世尊告诉所有比丘:譬如摩竭...
心中留一个信念,并为之去追求
从前,一个老盲人带着一个同样双目失明的小徒弟,以拉二胡四处卖艺为生,他们...
人真的需要动物性蛋白吗
说起蛋白质,第一个在你脑中浮现的是什么?相信很多人脑中浮现的会是牛肉和鸡...
会说话的两头瞒,不会说话的两头传
信者,在佛家讲就是不妄语--不说虚妄语、说话真实有信用。你说话真实信用,...
【荐】
六个方法可以忏除过去和现在所造的罪业
无始以来我们造了无数的业,逐一受报,什么时候才能成佛呢?成不了了。就是说...
为何出家人每半个月要布萨诵戒
昨夜说的黑月白月诵两重戒法,这是世尊金口所宣。 【注1:佛陀制定戒律,要...
我慢高山,法水不入
在修学佛法上,我们常说:我慢高山,法水不入。 这正是在强调为人处世当中,...
修行不要搞得太复杂了
问: 师父您好!请您开示,业障烦恼覆蔽身心时,是否一定...
临终时怎么知道来的是阿弥陀佛
问: 请问法师,临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但我没见过佛,怎...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末句结归,言如是不可思议者,当是何物?惟自性乃尔。言性有二:兼无情分中,...
为家人烧菜放料酒,会破了酒戒吗
问: 法师您好!弟子受了五戒,自己并不喝酒,也不食五辛...
在家居士可以常替亡者助念吗
问: 在家居士,可以经常替亡者助念吗? 大安法师答: ...
识得平常心,一切处都是道
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还可趣向也无?泉曰:拟...
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
《华严经兜率偈赞品》: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此人得见佛,其数与心等。 ...
佛法为人生之必要
论到佛法大意,本来头头彰显,不待言说,言说不及。若欲方便开演,则尘说刹说...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古语云: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人心如地,播植善种或恶种,全在于...
半个馒头,诠释了母亲的爱
曾经在国语日报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母亲,您的名字叫「爱」」。其中有...
怎样修行才不被外境所转
问: 我最近一个朋友介绍虚云老和尚方便开示,其中说:初...
临终遭此变故,还能往生吗
问: 病人已命终或快命终时,家中眷属即为其穿衣,杀生、...
净土法门修行关键--发愿
舍利佛,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佛说阿弥陀经》 发愿,在我们的生...
人往往不能善用其所长,变成反面就不妙了
【《韩诗外传》曰:夫士有五反。】 这里提到古书的《韩诗外传》里一段文章:...
福德不具,万事不顺
很多人到寺院求财运,求官运,求平安烧了一辈子香,求了一辈子福,可到最后,...
六道轮回,淫为其本;三界流转,爱为之基
至于六道轮回,淫为其本。三界流转,爱为之基。阿难尊者为众生示现,历劫修行...
不评价别人也不必执着于别人的评判
生活当中的评判和修行当中的评判是不一样的。当我们的心去接触境的时候,第一...
净土宗为律教禅密之归宿
须知律为教禅密净之基址,若不严持禁戒,则教禅密净之真益莫得,如修万丈高楼...
念佛人该如何办丧事
接手书知汝母已于初二日念佛往生,不胜伤叹。虽然,汝等既知佛法,当依佛法,...
念佛人有病当全身放下念佛求往生
汝母年高,于净土一法,未能认真修持。宜常与谈说六道轮回之苦,极乐世界之乐...
念佛不可过猛,须按自己精神气力
至于念佛,必须按自己之精神气力,而为大声,小声,默念,及金刚念(即有声,...
若欲不受苦果,必须先断恶因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生佛不二,凡圣一如。由迷悟之攸分,致升沉以迥别。大觉...
唐太宗与390名死囚的死亡之约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九月初四这一天,长安城宽达150米的朱雀大街,老...
各行业人员修行须知
军队 所言公门修行,不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必须尽己职分,除暴安良,并所...
最值得怀念的近现代高僧们
他们致力于振兴佛教,在弘法生涯中不畏艰险。他们曾经影响了世界,或者改变了...
错失良机的吴引之
民国时,苏州有位吴引之先生,是清朝的探花,探花是科考第三名状元、榜眼、探...
轮回故事:晋代名将羊祜找到前世遗物
羊祜(221~278),字叔子,西晋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羊祜博...
宁守道贫贱而死,不为无道富贵而生
《六度集经》原文 昔者菩萨时为凡夫。博学佛经,深解罪福。众道医术、禽兽鸣...
如何让身口意能够清净
回光返照,就是观照自己,找自己的缺点,《楞伽经》云:妄想无始虚伪,不离自...
这种人已是过去种下深厚善根之人
当知一经一咒一佛菩萨名号的修持,做一点点的善事,已经是过去种下深厚善根之...
台湾医生30年淋巴癌自救成功:纯素和运动
作者简介:李丰,细胞病理权威、台大医院主治医师、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病理科...
如实知世间即是出世间道
世间有很多烦恼和痛苦,繁杂社会,芸芸众生,从出生到死亡无不经历各种痛苦。...
观想的供养能否得到真实的福报
很多学佛修行的人,初学佛的时候总是有所求的,或是希望家庭祥和、事业顺利,...
观音菩萨能令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
《楞严经》卷六载,观世音菩萨闻熏闻修,以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
人生在世谁最可靠
今晚我有机会在此与各位宣讲佛理,真是高兴。现在我要提出一个问题来讲,就是...
一朵可以辨别是人还是鬼的红花
如满禅师的王姓朋友逝世了,他就去为朋友诵经超度。一年之后,他前往扬州的途...
如何理解「一切法皆是佛法」
问: 《金刚经》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是什么意思? 成刚...
在家居士可以批评出家人的过失吗
我们首先应当承认,中国的佛教,尤其是在近世以来,根本是谈不上律制的。所以...
令一切众生悟入佛之知见
(佛说十重四十八轻戒)第十五条: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人,六亲,一切善知...
受持五戒,修养道德都能得到升华
皈依若干年以后,因缘成熟了,要受持五戒。皈依三宝,只是种善根而已,算为佛...
被自己的成见拖入妄想执着中去
前面我们看了很多有关业的日记,知道了我们的业主要表现为成见、价值观、思维...
为什么现在选择自杀的人特别多呢
问: 师父,为什么现在选择自杀的人特别多呢? 慧广法师...
三滥不禁,佛法不兴
社会上有人说:披起袈裟事更多。事多不是指是非多,是指出家的僧人披上袈裟任...
放下仇恨才能解放自己
我把心里一直记恨的人列了一张清单。这其中伤害我最深的人,是我的一位远房叔...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
吃素50多年的心脏外科医生
一个素食主义者的生活秘密是他敏锐的头脑和令人难以置信的健康。 我从未喜欢...
人生起起落落,佛法让我重生
10年前,我曾信仰过其他宗教,同时也接触了传统文化,这些教义都是劝人为善...
戒律的十大利益
当比丘出现某种不如法行为,佛陀便会根据所犯制定戒条。佛陀每次宣说戒条前,...
不能分心太多
一个皈依佛门不久的小沙弥,近日有些心神不宁,他不仅仅是尘心未净,就连禅院...
夫人学道莫贪求
学道(唐龙牙居遁禅师) 夫人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 无心始体无心道...
一天至少要有1小时独处空闲
《广论》云:住所缘境心不散乱,善心一境性。 这个部分,止的体性,请大家看...
你的佛号不能都是在散乱心中念
我们不断地修习专住,首先产生心轻安。你的心会产生两种功德:第一个,明了。...
从点状的佛号提升到片状的佛号
我们怎么把一个点状的佛号提升到一种片状的佛号,让你的心能够在佛号多安住?...
对自己没自信该怎么办
貌似现在的人都有点信心爆棚,很少有人觉得不自信! 害怕失去,不敢面对现实...
动物死亡时是否也要经历四大分离之苦
问: 昆虫之类的小动物在死亡时是否也要经历四大分离之苦...
九种不净观法
六妙门之第四是「观」。行者若修习观门,则能生起九种不净的观想。 众生从无...
慈心不杀有好报,肾脏破裂能复原
大约是一九九三年,也就是我三十九岁那一年的某一天,我双踩在桌子上工作,一...
当知杀生须还命债
平时人死了埋在坟墓里,吃荤的人把大鱼大肉吃到肚子里,那肚子不是变成了动物...
修行之人,需息心静养
修行之人,要息心静养。汝名静庵,何不顾名思义,一味无事找事,弄得一切人讨...
佛教是如何看待梦的
有人问我,如果梦见佛菩萨,这是正知正见,还是迷信呢? 梦见佛菩萨是一种现...
佛前供一朵花,弥勒菩萨都说不尽他的福德
我们先讲个故事,在藏经中,有一个印度人,捡了一朵花,花是金黄色的,很庄严...
学《金刚经》有何用途
●金刚经教人修福修慧消业,是一部各方面都顾到的完善佛典,无怪乎佛在经中说...
念佛的七大误区
一、坚决不许打饿七 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有一位慧空法师给印光大师...
现代人的十大死因
人生有两个最大的问题,一是生,二是死;生之不易,死更艰难。为了生存,种种...
观想念佛,观之事且从缓行
持名一法,最为末法透机之法。善导虽疏观经,实最重持名一行。不观末法众生,...
真信切愿必定往生,不必以功夫浅而怀疑
念佛人平时有真信切愿,无一不得往生者,况福峻临终正念昭...
对佛菩萨要有信心
要弘法,说来不简单,也很简单。你想要弘扬观音菩萨,很简单,只要你对观音菩...
命不好的人,一定没有好口德
一般人最容易犯的是口业。一个人的命运好不好,从他有没有口德就看得出来。所...
诱惑与陷阱--上亿身家的老板是怎样沦落为民工的
2008年的时候我刚入行经商时,和一个老板有业务往来,当时他正是意气风发...
娑婆不结娘生业,要作莲池自在人
彻悟禅师说: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趣实堪悲。世间出世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
福德要在大众中修
修行要在俗世中修,福德要在大众中修,在大众中求。 俗世中,红尘滚滚。我们...
富贵修行难
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有个弟子,名叫耆婆,医术高明,曾救活过很多绝症病人,...
世尊示苦行非道
有一段时间,佛陀居止在毗舍离城外林中。当时世尊向比丘们开示:往昔我尚未成...
才发一念,池内便生莲花一朵
问:今发愿但可云当生,何名今生? 答:此亦二义:一约一期名今,现生发愿持...
拍摄荤腥菜谱会涉及到间接杀生吗
问: 法师您好!弟子修行净土法门并且吃长素。一个朋友想...
佛是大医王,能疗救众生的身心疾病
问: 最近想通过佛法治疗多年的重度抑郁症,没想到眼睛也...
佛法原是教人了生死的,不可当哲学研究
观汝书言学生话,不禁令人好笑。今说一喻,譬如太医院御医,凡医书,病源,脉...
一切皆舍,了脱生死
现在佛教在世界上,大体都在弘法、宣传,虽然很普遍,但是真正要修行很为难。...
晴日集
【存养篇】 一、得意淡然 不扬己盛 当我们面对得意的境界时,倘若存心让...
念地藏菩萨名万遍,一切毒害不能损之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
读诵《法华经》的24个理由
1. 看看《妙法莲华经》到底妙在哪里?智者大师光讲这个妙字,三个月还没讲...
汉语中的这些词汇都来源于佛教
刹那 梵语Ksana的音译。佛典中刹那指时之极微者,即...
为何阻挡他人护持寺院等同谤僧及破灭三宝
问: 为什么说阻挡他人护持寺院等同谤僧及破灭三宝? 明...
学佛后为何还会发生不顺的事
问: 我有一个同修,学佛以后,说信佛这也好,那也好,但...
皈依佛门有条件限制吗
什么人可以皈依呢?有人说我皈依没吃素,能不能皈依? 在印度佛住世时,乃至...
踏踏五台山的土,生生世世不受苦
上通下愿老法师在世的时候说,她接触到的老百姓都会说:踏踏五台山的土,生生...
放纵淫欲,后果不堪设想
【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
行门宜专,解门宜广
我们中国佛教在二千多年的时间当中,的确是出了很多有修有证的高僧大德,如天...
犯淫戒与持不淫戒的果报
毁犯淫戒果报,三涂果报。余报:一、生死炽然。二、障诸圣道。 持不淫戒果报...
五戒十善是学佛的第一班车
凡夫众生在整个十法界的缘起定位是什么呢?我们的定位就是一个罪障生死凡夫,...
善调身心,知所进退
第一个,从破恶的角度叫作擐甲精进。就是一般我们对于断恶,你看这个擐甲,这...
过失与功德能否相抵呢
功过是不能抵销的,我们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来做比喻,瓜的因不好,代表恶,...
心正一切正,心邪一切邪
《法句经》中有两个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位太...
末法众生,多难少福众苦逼恼
又是一年清明节,姐弟们聚在一起去公墓祭奠父母。和往常一样,念佛的念佛,不...
苦水育青莲
有人说,进入佛门的人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善根深厚,一闻佛法当即信受;另一种...
堕胎的现报录
妙霞居士是洛阳市伊川县人,从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在粮油系统工作,在二十世纪...
欲望太多而智慧太少
让孩子上重点学校好,还是出国留学好?选稳定的工作好,还是薪水更高的好?换...
学佛信佛需具备哪几种心
修行者的发心可谓千差万别,每一个人的学佛目的不同,自然发心也就不同。就希...
佛门中的「八大菩萨」
八大菩萨有哪些来历? 八大菩萨是佛经中记载辅助释迦牟尼佛教化工作,护持正...
世间最大的罪过,莫过于不教育儿女
学佛的人,必须各尽自己的本分。所谓尽本分,就是务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
试思还时之苦,当不能下咽矣
汝年已六十五,戒受过两次,尚未吃素。是只知肉之味美,而不知肉之祸烈。吃时...
女众出家的注意事项
近来经常有女居士问我出家要注意的事情,我想,能够放下俗缘,出家修行,是非...
战胜天魔波旬之五力
往昔,佛陀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向比丘们开示:妻子易依恃五种力量...
四事之教
释迦牟尼佛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在古印度毗舍离城的祇园,缓步而行前往游化。当...
迦遮延尊者度化婆罗门
有一天,摩诃迦遮延尊者与五百位大比丘众,来到婆那国的一个深池水畔。当时迦...
奇迹源于信心的力量
玄奘大师一个人走在莫贺延碛大漠之中,绵延八百余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只...
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吗
问: 是不是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 大...
曾国藩的平生「三畏」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
现生读诵楞严咒,永受好命安乐福
现生读诵楞严咒,永受好命安乐福。我们所要改造的命运,不单是要改变今生之中...
苦的根源来自于各种欲望
有一群猴子喜欢偷吃农民的大米,而它们又是一种很难捕捉的动物。多年来,人们...
秋季最佳的5种润肺止咳食物
1、柿子 中医认为,柿子性寒味甘微涩,归肺、脾、胃、大肠经,具有润肺化痰...
被富贵逼落三途
朱元介,名之蕃,明代万历二十三年的进士,官职做到礼部侍郎。朱元介工于书法...
洒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问: 洒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仁清法师答: 好几种,这...
临终正念不失,显得尤为重要
末法时期的众生,接触的多是念佛法门,比较方便、稳妥、安全。求生西方,即使...
如何为临终者和刚去世者开示和助念
1、病重者念佛,只可一心求往生极乐世界,不可求病好。因寿数有定,若寿限已...
佛陀是如何教导儿子罗睺罗的
度子出家 佛陀成佛后;广度有缘众生,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儿子罗睺罗。在《佛说...
口中自然生出八功德水
舍卫国中,有位大富长者的妻子生了一个端正庄严的儿子。这孩子诞生时,天空突...
四种毫无意义的修行
冈波巴大师在《胜道宝鬘论》中用十四个比喻来说明什么是毫无意义的修行。我们...
和尚与法师有什么异同
和尚在古印度称师长为Upadhyaya,音译为邬波陀耶或邬波遮耶,省音为...
一切都是假,唯有修道真
世间一切幻化,如露如电。故祖师说:一切都是假,唯有修道真。 一个人一生下...
莫做十种奇怪的学佛人
1、贪心学佛,心常望报 有的人学佛的目的、动机和行为只有一个,就是求这个...
依报随着正报而转
今天跟大家分享佛法的另一个重要原理,依报随着正报转。什么是依报呢?就是需...
农妇麻三的惨淡人生
在我的老家,有一个非常可怜的老人,她无儿无女,老伴也去世了,独自住在侄儿...
子女夭折该如何对待
少子夭折,人情于此种境界,每起怨尤,生懈怠。须知人生因果复杂,有因故致有...
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富贵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是故...
怎样对待别人的过失
凡夫之人,那能无过。除非入正定聚的圣人,就不会有过失。因为常常在定中,故...
古代高僧令人感动的德行典范
《缁门崇行录》这一部书专门记载古时候修行人品德的风范。他们那种修持和涵养...
截断世人生死路,别开化外一乾坤
下面我们讲讲清朝彭二林居士《重订西方公据》后面,收集的几则往生事例。 旅...
四位比丘尼的往生事迹
彭际清居士说:在我的家乡吴县,十多年来往生有证明的比丘尼有四个人。 第一...
无作戒体生起的三个要素
无作戒体的生起有三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就是能受之心。 能受心,即得戒之...
中阴身阶段会更容易往生吗
问: 现在往往是事先没有准备,发现亡者断气之后才开始助...
【荐】
受戒时应如何观想,才能纳受戒体
我们在受戒过程中,应该如何观想,才能纳受戒体? 菩萨戒的受体之机,是在三...
一代高僧玄高法师:愿生恶世中度人出苦海
前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冯翊万年(今陕西西安一带)一个姓魏的人家。...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原文】 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克论其要,唯戒定慧三法而已。然此三...
这样回向功德会大得不可思议
佛在世的时候,有个讨饭的女人,她捡了一枚金币,捡了一文钱,但是这一文钱是...
贪睡的人有什么后果
《劝发增上意乐经》云:若乐睡眠与昏沉,痰癊风病及胆疾,其人身中多增长,令...
大事缓处理,小事急处理
生活中大大小小事情不断,每天要处理很多的事情。大家各自都有一套处理的办法...
从凡夫转变为圣人
五停心观中的因缘观,即观察一切法皆因缘生、因缘灭。 观察万事万物的前因后...
如果认为未来比较重要,那你应该学吃亏
我记得忏公师父在私底下对我们弘法的法师开示,他经常讲一个观念。他说一个菩...
五逆罪人能不能往生呢
有人又提了一个问题,《佛说观无量寿经》里面说,五逆重罪也得往生极乐,《佛...
参禅,究竟是坐还是卧
参禅,究竟是坐呢?还是卧呢?还是站呢?六祖大师说,禅非坐卧;坐、卧、立都...
别小看为动物畜牲念一句咒语的功德
我们为它们诵经持咒,令它们得闻佛号及佛咒,在心识中种下一个种子,将来必会...
人身到底「难得」到什么程度呢
佛教里有一句大家都听惯了的话:人身难得。到底难得到什么程度呢?《法华经》...
布施供养是存钱的最佳方法
一说到供养,首先想到的是初一、十五,许多寺庙都有给佛、菩萨上供的习惯。还...
人有善愿,天必从之
明朝时有一个小沙弥,住在普陀山的寺庙里。 有一天,小沙弥心血来潮,想到郊...
一切都只在一念心
佛陀说,人生空幻如泡影。生命无常,什么时候会退出,谁也不知道;一生力争得...
具大慈心布施,如是福利最不思议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生产妇女。若一念间。具...
法布施能得三十二种功德
首先讲讲什么是法布施,所谓法布施就是布施佛法,比如:劝人学佛发菩提心,劝...
净土法门修行的第一关
又佛密意弘深,教门难晓,三贤十圣所弗窥测,况我信外轻毛敢知旨趣。仰惟释迦...
心净,方知肉味浊
一个吃长素的人,他整个的生命品质心理品质会有一个本质上的提升。我们在座的...
净业行人临终时是否也要受四大分离之苦
问: 净业行人信愿持名求生极乐,但病苦缠身,临命终时是...
学佛久了,最怕就是起傲慢心
以前广钦长老在建承天寺时,就常以建寺来教育弟子。他的一个弟子是承担翻译的...
莫把他人过失扬
不责备别人的小错,不揭发别人的隐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这三者不仅可以培养...
楞严咒是每个佛弟子必诵之咒
楞严咒被称为佛经咒中之王,虔诚称念,功效感应殊胜。就是修净土法门念阿弥陀...
要常常好运气,须自心觉悟
要常常好运气,须自心觉悟。明白深解人世间之理,以及应如何应对。这是智慧经...
人生不是平白无故就能幸福
明白人生道理,处之安然,幸福自是可得。不因愚痴无知而失足,不因妙法不学而...
当众生得益的助手
他人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伸出援手给予帮助,使其度过难关得到安乐,会...
五逆重罪和诽谤正法的人会堕落到哪里
先讲五逆重罪和诽谤正法的人堕落到哪里?既然他往生不了西方了,那么诽谤了正...
菩萨四十六轻戒之来求法不施予
《集颂》:1、他来求法怀嫌恨,恚恼嫉妒不施法。或作变易染违犯, 2、怠情...
在家诵《地藏经》容易招感不好的东西吗
问: 师父,我原来诵《地藏经》,有的居士说在家诵不好,...
鸟雀报恩引路,破获盗杀大案
宋朝时候,井陉(今属河北)有一任县尉(相当于今天公安局长)叫何经,原本是...
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四种因果
原文: 子有四因者:一者报恩者,谓父母于子,宿世有恩,为报恩故,来为其子...
不求现世长寿康宁,唯求临终往生净土
仲春来山,瞬息半载。纵寿百年,弹指即过。一息尚存,当求...
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
今人研究佛法,多多皆欲作一通家。拟于一切大众前,清谈高...
中国高僧列传故事
摩腾法兰 精通经典 摄摩腾原本是中天竺(中印度)人,他的仪表端庄优雅,精...
圣贤之路八正道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位名叫马血的天子,来到世尊前礼拜...
善护六根,恒持正念
一日,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你们应当专念以自修。什么是...
观音菩萨为何会示现成面然鬼王
《梵网经菩萨戒本》说:人命无常,过于山水,壮色不停,犹如奔马。其中的道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天,法慧大师和两位弟子在经堂里诵经之后,稍事休息时,突然听到嗡、嗡的叫...
佛教不能保证任何人不病不死
我这两天接到一个电话,就是说:我家有人住在寺庙里,家里怎么还有人生病,怎...
弘一大师的出家因缘
人生几十年只在瞬息之间,纠缠于蝇营小事中却忘了生命无常。其实,有时候生命...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
问: 尊敬的师父您好,现如今人与人之间有好多矛盾,这矛...
佛教是如何看待情感的
情感是生命非常奇妙的特质,微细而复杂,通常人们都生活在...
如何做佛事
所谓佛事是学佛之事,弘扬佛法之事,主要物件是人。课诵、闻法、讲经、布施、...
一念善心即为佛
印象中,奶奶笃信佛教,每日吃斋念佛,特别信奉观音。信奉观音的奶奶有着一颗...
怎样忏悔才能消除自己的业力
问: 数年前我因车祸伤身,现在行走还是不便,我虽已皈依...
此地若发,是有地理;此地不发,是有天理
宋朝大儒朱熹,有一次曾任福建崇安县知县,在这期间曾被一个刁民设计而错判一...
助念不学佛的人,他能往生吗
问: 助念不学佛的人,他能往生么? 大安法师答: 在给...
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吗
往生的条件,是不是一定要得到事一心不乱或者理一心不乱,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
世俗观点认为的快乐,并不是真实的
大家都知道,现代社会中,有很多不真实的事情。譬如一件衣服说是名牌,结果是...
几则有关往生征验的莲宗故事
这次我要讲的专题是《莲宗故事》。首先讲清朝彭二林(际清)居士《重订西方公...
法诚师父的二三事
据说,很多师父出家前都遇到过一些不思议事。我与法诚师父相识久了,听她讲过...
五大心咒专破天魔外道的一切咒术
叱陀你、阿迦啰、蜜唎柱、般唎怛啰耶、儜揭唎。 这五句咒叫五大心咒,是五方...
家中有恶病口舌,当诵大悲神咒
【经文】:又若家内遇大恶病百怪竞起。鬼神邪魔耗乱其家恶人横造口舌以相谋害...
上一页
第44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下一页
随机推荐
李炳南老居士
其他法师
忍辱
佛教知识
断除口业
佛经咒语
顺境逆境
观音菩萨
财富
佛法入门
健康素食
佛教智慧
六道轮回
断除烦恼
消除业障
超度
心灵解脱
菩提
戒邪淫
佛弟子文库 http://m.fobao.org/
文库首页
佛经原文
全部栏目
网站邮箱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