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七十一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七十一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辩贤圣品第六之十五

广说诸道差别无量。谓世出世见修道等。今应思择于诸道中。略说有几可能遍摄。颂曰。

 应知一切道  略说唯有四
 谓加行无间  解脱胜进道

论曰。加行道者。谓此无间无间道生。无间道者。谓此能灭所应断障。解脱道者。谓已解脱所应断障最初所生。胜进道者。谓除无间加行解脱所余诸道。何义名道。谓寻求依。依此寻求涅槃果故。由此一切修苦智等。无不皆为寻求涅槃。或此道名目涅槃路。三乘贤圣涉此夷途。速达二种涅槃界故。道于余处立通行名。以于谛中能善通达。复能速往涅槃城故。此有几种依何建立。颂曰。

 通行有四种  乐依本静虑
 苦依所余地  迟速钝利根

论曰。经说通行总有四种。一苦迟通行。二苦速通行。三乐迟通行。四乐速通行。此四通行有差别者。依地依根建立异故。云何依地建立差别。谓依根本四静虑中。所生圣道名乐通行。任运转故如乘船筏。任运转者。由此地中止观双行无增减故。又此诸地所有等持。摄受五支四支成故。依余无色未至中间。所生圣道名苦通行。虽道非苦苦受相应。艰辛转故亦名为苦。如依陆路乘马等行。艰辛转者。由此地中止观虽俱而增减故。谓无色地观减止增。未至中间观增止减。又此诸地所有等持。不摄五支四支成故。有余师说。未至地道难可成办故立苦名。谓有先来都未得定。多起功用方得现前。此既现前为胜加行。根本静虑易起故乐。静虑中间同一地摄。异心品灭异心品生。极为艰辛故亦名苦。譬如以木析木极难。谓一地中有寻有伺。麁心品灭无寻唯伺。细心品生多用功力。诸无色定亦甚难成。故亦名苦极微细故。谓无色定行相眇然。不易测量修难成办。又从静虑起无色时。五蕴定灭四蕴定起。极为难办故立苦名。云何依根建立差别。谓即苦乐二通行中。钝根名迟利根名速。二行于境通达稽迟。说名迟通翻此名速。或迟钝者所起通行名迟通行。速此相违。或趣涅槃有迟有速。由根钝利如后当辩。此行五蕴四蕴为性。由依色定无色定别。而名通者显慧胜故。如见道位虽具五蕴。以慧胜故偏立见名。如见道边诸世俗智。金刚喻定亦以五蕴四蕴为体立智定名。然有经中说四通行。五根为性亦就胜说。慧胜中胜故立通名。为诸有情无中根者。而今但说迟速行耶。有一类言无中根者。如契经说诸利根中。唯有指鬘最为第一。诸钝根中唯有蛇奴最为第一。此经不说别有中根故知非有。又于三道各说二故。谓见道中唯见说有。随信法行二道差别。修道位中唯见说有。信解见至二道差别。无学道中唯见说有。时及不时二道差别。若许有中根应各说三道。若尔应与契经相违。如说。有情世间生长。有利中钝三根差别。此不相违。依佛出世彼有情类。初中后时入道不同作是说故。初入道者如阿若多憍陈那等。后入道者如善贤等。中谓所余。或据有情种解脱分有上中下故说无违。然理定应有中根者。谓随法行一种性中。有大声闻独觉大觉。不可说彼根品无差。又契经中说随法行是钝根摄。如说。五根增上勐利。极圆满者名俱解脱。乃至广说。然通行中不别说有中品行者不明了故。于世典中亦随明了。唯见显示上下非中。由此已释道唯二意。又彼所引根第一经。已定证成有中根者。谓既说有第一利根。知更有余利而非极。但对钝者说之为利。又既说有第一钝根。知更有余钝而非极。但对利者说之为钝。故应决定许有中根。经中明说有三根故。依根立道必亦有三。但不分明故唯说二。然中根性摄在二中。以利钝中有非极故。应知通行随此相说。唯立迟速无别处中。然上所言由根利钝。于趣圆寂有速有迟。此据等修勤加行说。若不据等则钝利根。趣向涅槃迟速不定。又契经说。有现法迟身坏速等四句差别。此约加行有勤不勤。不约转根及有退说。以诸圣者若已经生。不退不转根不生上界故。大觉独觉到究竟。声闻依何通行入圣。证极果大觉唯依乐速通行。谓以第四静虑为依。由极利根入正决定。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于独觉中麟角喻者。如大觉说余则不定。于到究竟二声闻中。舍利子依苦速通行。及乐速通行入圣证极果。彼依未至入正决定。依第四定得漏尽故。目连唯依苦速通行。谓依未至入正决定。依无色定得漏尽故。二圣先来乐慧乐定。故证极果依色无色。许到究竟诸大声闻。法尔唯应渐次得果。故彼入圣道皆依未至地道。亦名为菩提分法。此有几种名义云何。颂曰。

 觉分三十七  谓四念住等
 觉谓尽无生  顺此故名分

论曰。经说觉分有三十七。谓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尽无生智说名为觉。随觉者别立三菩提。一声闻菩提。二独觉菩提。三无上菩提。无智睡眠皆永断故。及如实知已作己事。不复作故此二名觉。三十七法顺趣菩提。是故皆名菩提分法。此三十七体各别耶。不尔云何。颂曰。

 此实事唯十  谓慧勤定信
 念喜舍轻安  及戒寻为体

论曰。此觉分名虽三十七。实事唯十即慧勤等。谓四念住慧根慧力择法觉支正见以慧为体。四正断精进根精进力精进觉支正精进以勤为体。四神足定根定力定觉支正定以定为体。信根信力以信为体。念根念力念觉支正念以念为体。喜觉支以喜为体。舍觉支以行蕴摄舍为体。轻安觉支以轻安为体。正语正业正命以戒为体。正思惟以寻为体。如是觉分实事唯十。前五即是信等五根。由境等殊分为三十。更加喜舍轻安戒寻。戒分为三复总成七。并前合成三十七种。毗婆沙师说有十一。身业语业不相杂故。戒分为二余九同前。念住等三名无别属。如何独说为慧勤定。颂曰。

 四念住正断  神足随增上
 说为慧勤定  实诸加行善

论曰。四念住等三品善法。体实遍摄诸加行善。然随同品增上善根。如次说为慧勤及定。何缘于慧立念住名。慧由念力持令住故。何故说勤名为正断。于正修习断修位中。此勤力能断懈怠故。或名正胜于正持策。身语意中此最胜故。何缘于定立神足名。诸灵妙德所依止故。经主此中作如是说。有余师说。神即是定足。谓欲等彼应觉分。事有十三增欲心故。又违经说。如契经言。吾今为汝说神足等。神谓受用种种神境。分一为多乃至广说。足谓欲等四三摩地。此中佛说定果名神。欲等所生等持名足无如是。失彼许等。持体即是神亦是神足。彼所言足谓欲等者。为显等持有四种。故举因显果说欲等言。然诸等持总有二种。一于善根加行位胜。二于善根成满位胜。前名神足后名为神。故契经言由欲增上。所得胜定名欲等持。此言即说加行位定。复言方便为断已生恶不善法。乃至为令已生善法安住增广。由前欲定生起于欲。发勤精进摄心持心。此说善根成满位定摄心。谓慧持心谓定能摄持心是彼相故。复言如是欲勤精进摄心持心。乃至广说云何欲等由欲等持。此言为明后起欲等。是等引者修欲等持。加行成时所证果义。复言此位。若欲若勤若信若轻安若念若正智若思若舍。皆名胜行。依何修造立胜行名。依修造神故名胜行。由如是理。故次说言如是胜行。及前欲定合名欲定胜行神足。所言神足者是神所依义。以前欲定是前生定因。后起欲等是俱生定因故。胜行中不复说。定因定果定无容俱故。俱生欲等于所修定有何功能。若离俱生欲等诸法定不生故。以定于彼俱生聚中最殊胜故。说是所修起先欲定为加行者本。为求得后胜定故。由如是理彼说等持。体即是神亦是神足。故无觉分增欲心失。又彼亦无违契经过。故彼自释此契经文。言以神声说于神果。如遍知果说遍知声。如是所言定为应理。由此经说云何名为趣修神足道。谓八支圣道顺清净。经说言大德。我今定说有如是神。然如是神性是下劣。诸异生类本所成法。非圣非圣性。非通非通性。不能得菩提。不能得涅槃。由是不应修此神足。是八圣道所应趣求。但为断除能证根本静虑定障。便为应理。虽定即神而此经说。神果变现事相名神。欲令寻麁悟入于细。兼为显定是彼近因。故作是言无违经过。何缘信等立根力名。以增上故。难屈伏故。何缘此五先说为根后名为力。由此五法依下上品分先后故。又依可屈伏不可屈伏故。下品信等势用劣故。犹为所治同类屈伏。上品翻此故得力名。所说觉支为有何义。能觉悟义名为觉支。若尔觉支唯应有一。不尔念等是择法分。皆顺择法从胜为名。或觉之支是觉支义。若尔应许觉支唯六。不尔择法是觉亦觉支。所余六种是觉支非觉。所说道支为有何义。寻求依义名为道支。若尔道支唯应有一。不尔。余七是正见分皆顺正见从胜为名。或道之支是道支义。若尔应许道支唯七。不尔。正见是道亦道支。所余七种是道支非道。当言何位何觉分增。颂曰。

 初业顺决择  及修见道位
 念住等七品  应知次第增

论曰。初修业位说念住增。谓此位中为息颠倒。由念势力于身等境。自相共相能审了知。坏二种愚慧用胜故。于煖法位说正断增。谓此位中见生死过涅槃功德。遂能勇勐发勤精进。不坠生死速趣涅槃勤用胜故。于顶法位说神足增。谓此位中能制心识。趣不退位终不匮乏。信等善根定用胜故。于忍法位说五根增。谓此位中永息恶趣。终不退堕速入离生。增上义成根义胜故。世第一位说五力增。谓此位中不为烦恼之所屈伏。力义胜故。虽忍位中亦容如是。然非决定是故不说。或此位中不为一切。余异生法之所屈伏。故于此位力义偏增。修道位中近菩提位。助觉胜故说觉支增。或此位中断九品惑。数数觉故觉支义增。见道位中所有道义。皆具足故说道支增。谓寻求依及通往趣。二义具故说名为道。见道位中二义最胜。谓见道位圣慧初生。如实寻求谛理胜故。又于此位不起期心。能速疾行往趣胜故随数增故。于契经中先七后八非修次第。有余于此立次第言。行者最初由慧势力。于身等境自相共相。如实了知导起众善。如有目者将导众盲。是故最初说四念住。由四念住了众境已。于断恶修善能发起正勤。故于第二说四正断。由正勤力令相续中。过失损减功德增盛。于殊胜定方能修习。是故神足说在第三。胜定为依便令信等。与出世法为增上缘。由此五根说为第四。根义既立能招恶趣。恶业烦恼不能屈伏。由此五力说为第五力义既成。能如实觉四圣谛境。无疑虑故说七觉支在于第六。既如实觉四圣谛境。厌舍生死欣趣涅槃。故说道支以为第七。于中一一辩其次第。如释。经论应正思求今此论中思择法相。于次第理无劳烦述。今于此中应辩觉分。几唯无漏几有漏耶。颂曰。

 七觉八道支  一向是无漏
 三四五根力  皆通于二种

论曰。此中七觉八圣道支唯是无漏。唯于修道见道位中方建立故。谓修道位七觉支增隣近菩提。谓治有顶故觉支体一向无漏。一切觉分皆助菩提。唯此独摽觉支名者以最隣近。菩提果故由此理趣证七觉支。应知但依治有顶说。此为上首类治下地。唯于无漏立觉支名。若不许然宁不通二。或于一切菩提分中。依近菩提立觉支号。道中修道位近菩提性近菩提。唯是无漏故无漏修道方立觉支名。见道位中八道支胜故。此一向无漏性摄。虽正见等亦通有漏。然彼不得圣道支名。圣道支名目无漏故。又诸论者许觉分法。觉支后说定是无漏。若说在前便通二种。既觉支后方说道支。故八道支一向无漏。所余通二义准已成。谓觉分中前位增者。彼于后位势用亦增。后位增者非于前位。故毗婆沙作如是说。从初业位至尽无生念住常增。乃至广说。此三十七何地有几。颂曰。

 初静虑一切  未至除喜根
 二静虑除寻  三四中除二
 前三无色地  除戒前二种
 于欲界有顶  除觉及道支

论曰。初静虑中具三十七。于未至地除喜觉支。于下地法犹怀疑虑。未能保信故不生喜。又未至定初现前时。未能断除下地烦恼。后虽已断而类同前。故起彼时皆无有喜。有说。一切近分地道。皆力励转故无喜义。第二静虑除正思惟。彼静虑中已无寻故。由契经说彼地无寻。彼上等持转寂静故。由此二地各三十六。第三第四静虑中间。双除喜寻各三十五。前三无色除戒三支。并除喜寻各三十二。欲界有顶除觉道支。无无漏故各二十二。如是诸地随其所应。觉分现前少多无定。谓随位别后必兼前。可一体上义分多种。故有多种俱时起义。唯四念住必不俱生。以约所缘分为四故。尚无二慧俱时而生。况有一时四慧并起。不可一慧约境分多。以若总缘法念住摄。必无一慧于一刹那。缘四境生四行相故。由此理趣初静虑中。总而言之具三十七。然于一念顿现在前。极多但容有三十四。如是未至第二静虑。极多但容有三十三。三四中间极三十二。前三无色极二十九。欲界有顶极唯十九。一切皆除三念住故。其中减者随位应思。何故心王不立觉分。理亦摄在念住等中。彼实摄诸加行善故。然不别立如慧等者。心于杂染清净分中。势用均平无所偏党。觉分唯在清净分中。势用增强。是故不立。有余师说。觉分多缘诸法共相。心王多分缘自相生。是故不立。有余复说修习觉分。本为对治一切烦恼。然诸烦恼心所非心。故能治法非心唯所。障治相翻而建立故。有说。觉分辅佐于觉觉是心所慧为体故。不可心王辅佐心所。如王不可辅佐于臣。所以心王不立觉分。有余师说。心导世间于界趣生轮回无绝。修习觉分为断生死。由此心王不立觉分。有余师说。无始时来心为众多。烦恼杂染驰散诸境。[怡-台+龙]悷难调为调伏心修习觉分。非所调伏即是能调。是故心王不立觉分。何缘诸大心所法中。唯立四法为菩提分。实总摄在念住等中。彼实摄诸加行善故。然别建立念定慧者。由此三种顺清净品。势用增强可立觉分。想思触欲于染分中。势用增强故不别立。于假想观胜解偏增。觉分唯摄顺真实观。由此胜解非觉分摄。有余师说。至无学位胜解方增。经但立为无学支故。菩提分法有学位增。由此为因力能引起三菩提故。所以胜解非觉分摄。作意势力能发动心。令于所缘易脱不定。觉分于境审谛观察。令心专一与彼相违。是故作意非觉分摄。若尔宁立寻为觉分。寻于境界虽策发心。而欲令心推求至理。非令于境浮飘易脱。于谛观察有策发能。说此力能策正见故。由此作意不可例寻。有余师言。若染若净初取境位。作意力增说为非理。如理作意至境相续。彼势力微故不立为烦恼觉分。烦恼觉分要于至境。相续位中方增盛故。受于杂染清净分中。势用俱增故立觉分。由此流转缘起支中立为受支。及于还灭菩提分中立喜觉支。有余师说。受于杂染虽是增上。而与净品作饶益事。亦有功能如旃荼罗。性虽鄙劣能与豪族作饶益事。故于静虑为饶益支。菩提分中立觉支号。何缘三受皆通无漏。觉分唯喜非余二耶。觉分所为行相勐利。乐舍行相迟钝故非。有余师言。乐舍二受为轻安乐。行舍所覆相不明了。是故不立。何缘大善心所法中。唯立四法为菩提分。实亦总是念住等摄。彼实总摄加行善故。然别立信勤安舍者。由此四种顺觉强故。如何此四顺觉用强。发趣菩提信为上首。将修众行信为初基。清净果因以信为本。若无信者修趣不成。故立信根以为觉分。有余师说。如清水珠置浊水中。水便澄洁令诸有目鉴众色像。如是以信置心品中。能令俱生心品澄净。由此能见四圣谛理。渐次增长成三菩提。故信最应立为觉分。勤于众行遍能策发。令其速趣三乘菩提。若无正勤虽已发趣。中间懈废终无所成。是故立勤以为觉分。有余师说。无始时来所以不能。见四圣谛都由懈怠。不乐听闻如理思惟四圣谛理。勤能治彼令乐听闻。如理思惟四谛理故。能见四谛速证菩提。故勤亦应立为觉分。轻安息务令心调适。行舍正直令心平等。故能增长诸出世行。令其速趣三乘菩提。故立安舍以为觉分。有余师说。无始时来惛掉乱心不见谛理。由此不证三乘菩提。轻安舍惛行舍止掉。由斯见谛速趣菩提。故此亦应立为觉分。若尔惭愧自性善摄。于众善品得白法名。亦应立为菩提分法。彼不应立以无惭愧。唯与一切恶心相应。于散戒中为胜障碍。于见谛理为障力微。与彼相违名为惭愧。自性善摄得白法名。虽于散戒有胜功力。而于定善为助力微。菩提分中取顺定善。助觉谛理故彼不立。若尔应立无贪无瞋。彼是善根自性善故亦不应立。以诸贪瞋六识相应。遍通五部是随眠性。发麁恶业为胜加行。断灭善根障散善强违见谛劣。翻彼故立无贪无瞋。得善根名自性善摄。于散善业功力虽强。助定善中势用微劣。菩提分法取顺定善。助觉谛理故彼不立。若尔不放逸应立为觉分。不放逸故众行皆成。佛每劝令修不放逸。亦不应立于散位中。放逸令心驰散五欲。能违施等散善用强。非定位中此障用胜。翻对彼故立不放逸。但于五欲能防护心。令不驰散专修施等。故于散善力用虽强。助定善中势用微劣。菩提分法取顺定善。助觉谛理故彼不立。若尔不害应立觉分。害能逼恼无量有情堕三恶道。彼能治故亦不应立。害缘事生恼诸有情。障修散善不害翻此助定力微故亦不应立为觉分。有余师说。大善法中若所治强。自性胜者立为觉分余则不然。所治强者。谓与一切染心相应。自性胜者。谓助见谛如先所说。信勤安舍具足二义。惭愧等六无具二者。谓惭等五二义并无。不放逸一种唯阙自性胜。何缘欣厌非觉分耶。理实亦是念住等摄。彼实总摄加行善故。然不别立为觉分者。由此二种行相相违。俱不遍缘四圣谛境。无一地位容恒现前。心品陕少。是故不立。有余师说。夫欣厌者。由慧观境势力引生觉分。谓能顺生觉慧。义相违故不应别立。何缘寻伺二种皆容有加行善及有无漏。而于觉分一是一非。实亦俱通义如前说。然别立寻不立伺者。寻于圣道策正见强。由彼起时行相勐利。寻求谛理。有助见能立为道支。伺则不尔。以行相起极微劣故。有余师说。二俱行时寻行相麁映蔽于伺。唯伺起位行相转微。故觉分中不别立伺。策发正见自有正勤。何更立寻以为觉分。勤策正见有异于寻。故道支中应并建立。谓勤策彼令速进修。寻力策令速观圣谛。何缘表业不立觉分。觉分唯是顺定善法心俱无表有胜顺能。表业不然。是故不立。何缘不立不相应行以为觉分。彼于助觉无别胜能。不相应故。非如无表虽不相应。而于道轮有为毂用。故于觉分不别建立。有余师说。二无心定能灭心故与觉相违。四相及得于所相成有迁成用。此于染净起用平等。菩提分法顺净用增故不别立。何缘不立信为觉及道支。初发趣时信用增上。已入圣位立觉道支。信于尔时势用微劣。故不立在觉道支中。何缘于觉支立喜轻安舍。非亦立彼在道支中。彼偏顺觉不顺道故。云何顺觉且修道中。地地各修九品胜觉。如如于谛数数觉悟。如是如是发生胜喜。由生胜喜复乐观谛。如人掘地获宝生喜。由生喜故复乐更掘。故喜于觉随顺力增。要由轻安息诸事务。及由舍力令心平等。方能于境审谛觉察。故立安舍在觉支中。云何此三不顺于道。速疾运转是圣道义。此于速运少有相违。并能令心安隐住故。何缘于道立寻戒支。于觉支中非亦立彼。彼偏顺道不顺觉故。云何顺道且见道中寻策正见。令于上下八谛境中速疾观察。戒能为毂成见道轮。令于谛中速疾回转。故寻及戒俱立道支。此复云何不顺于觉。且寻于谛不寂静转。于圣谛理寻求相故。觉已见谛安静而转。故寻于觉少有相违。觉是相应有所缘境。所依行相戒此相违。故于觉支不建立彼。通运名道不可为例。何缘觉分不摄圣种。分别论者许觉分摄。故彼宗建立四十一觉分。我许摄在念住等中。而不立为别觉分者。以诸觉分在家出家。俱能受行及有欣乐。圣种唯有诸出家人。受行欣乐在家有乐。必无受行故不别立。有余师说。若许圣种总是无贪如前已释。若许第四体即是勤。在觉分中无劳徵难。何缘证净非觉分摄。实亦摄在念住等中。而不立为别觉分者。以诸觉分进修义增。数习方能证菩提故。四种证净证得义增。见圣谛时渐顿得故。由此证净非觉分摄。有余师说。此即信戒随应亦在觉分中摄。

说一切有部顺正理论卷第七十一

 

上篇: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下篇:阿毗达磨藏显宗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说一切有部) 世亲菩萨造 三藏法师...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00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二...

五事毗婆沙论

五事毗婆沙论卷上 尊者法救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一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

佛说相应相可经

佛说相应相可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佛在舍卫国请诸比丘,...

佛说长者子制经

佛说长者子制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菩萨本业经

佛说菩萨本业经一卷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 一...

天乐鸣空集

天乐鸣空集序 予读《易传》,至天地闭、贤人隐,未尝...

佛说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

佛说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 失译经人名今附三秦...

【注音版】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注音版】佛说佛医经

佛说佛医经...

德森法师往生记

德森。自号苦恼比丘,江西兴国县人。年幼时读儒家的书...

倾听生命的呐喊

一头牛的死亡 四五个穿长筒胶鞋的屠夫把一头牛拖进了屠...

放下、放空、放平、放心

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

人生的失败离不开这三个字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李商隐《咏史》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

大乘八宗

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翻...

你自己做的,现在你自己受,没有冤枉的事

佛说苦谛真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

最管用的观念就是轮回和因果

现在如果到中国,你作一个问卷调查,相信有轮回的、有...

妙莲老和尚《阎王老子三封信》

我们为什么要信佛?为什么要修行?就是为了了脱生死,...

阿罗汉有三种功德

阿罗汉有三种功德,无生、杀贼、应供。这以下会说明。...

【推荐】一切有为法,皆悉归无常

无常思想是佛教的重要思想。佛陀在许多经典中都劝告弟...

圣严法师:身心自在

诸位台大医院的工作人员,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身心自...

简朴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自己多年来一直关注和参与环保的活动,参加过捡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