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界法师:净土念佛与大乘教观

净界法师  2021/11/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四讲)

我们看丙三、一念具足。

我们前面讲到临终的正念,是智慧的观照跟一种皈依的信心的结合,当然,它的核心思想还是在智慧的观照。也就是说,你必须先有智慧的观照,要把娑婆世界的因缘业力要先处理好,再提起皈依。

很多人他不先处理业力,就直接提皈依,结果业力跟妄想啊,把自己缠绕得不得了,结果弄到最后,不是阿弥陀佛不救拔你,而是你没有准备好。就是说,我们无量劫来已经在娑婆世界生生世世的受生,留下了很多的妄想,也留下很多的业力,这一块你是要处理的,你总要做一个收尾。

所以,当我们在离开娑婆世界的时候,你怎么处理娑婆世界就很关键了。你娑婆世界的业力没有处理好,娑婆世界的因缘不会放过你的,不可能放过你,诸法因缘生嘛。所以,你必须要把它怎么样?带业,当然这个地方也带有妄想,你要把所有的妄想跟业力把它打包起来。

那么,要能够临终的时候要让你的业力跟妄想处在一种调伏状态,你有两种的方法:

第一个,就是善导大师的思维苦谛。观想自己业障深重,求出无门,我们无量劫来在生生世世轮回,留下来的都是业障而已,这件事情是没办法处理了,所以,我只好放弃主宰。从思维苦谛里面而产生一心皈命,这个时候,有救!你知道怕,娑婆世界只要你知道怕,你就有救了。

那么,第二种是正念真如。你把心调到真如的角度来看人生啊,人生本来就是如梦如幻的假相,你不可能有任何得到的东西。所以,你主宰,你根本就是自欺欺人,你本来就不可能主宰。所以,你就没有必要主宰。从一种本来无一物里面,你自然放下主宰,万缘放下,一念提起来修皈依,也可以。

你愿意从思维苦谛下手,你愿意正念真如下手,反正这两种下手所成就的皈依都有往生的力量,都可以。

那么,不管你透过思维苦谛而放弃主宰,不管你是正念真如,你认为没有必要主宰,都好,那么,临终的正念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看蕅益大师他讲临终的正念是什么相貌,我们就可以把这个临终的往生的相貌把它现出来,就是这个人放弃主宰、一心皈命以后,是什么相貌呢?

我们来看看,丙三、一念具足。

问:西方去此十万亿土,何得即生?

答:十万亿土,不出我现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无外故,又仗自心之佛力接引,何难即生?如镜中照数十层山水楼阁,层数宛然,实无远近,一照俱了,见无先后。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亦如是;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亦如是;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亦如是。

当知:字字皆海印三昧,大圆镜智之灵文也。

好,那么蕅益大师在讲完临终的正念以后,他出一个问答,他说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土,何得即生?问这个问题,如果你临命终会问这个问题,那表示你在打妄想啊。你一打妄想的时候,那问题就很复杂了。极乐世界离我这么遥远,阿弥陀佛的档次离我这么高,他是佛,我是凡夫,我怎么跟他感应道交呢?你要是一念妄动啊,那就乌云遮了,那你跟阿弥陀佛之间、跟极乐世界的净土之间,那就障碍重重了。

所以,这个地方心态有问题了。只要这个人临命终的时候说十万亿佛土这么远,何得即生?提这个问题,那合理的推论,你堕入妄想当中。所以,蕅益大师的回答很简单,蕅益大师就是简单讲,先调整心态,他不回答你,他认为这个就是戏论。

就是说,你只要把心带回家,你就会出现两件事情是事实:

第一个,十万亿佛土不出我现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无外故。你只要能够回归到一念的清净心,把心归零,这个时候距离不是问题;你跟阿弥陀佛,你是凡夫法界,他是佛法界,这个法界也不是问题,因为,你的心是如,佛的心也是如,所以你的心力不可思议。

第二个,你这样子站在一念心性的角度再提起佛号,又仰仗弥陀的本愿摄受,这个时候心力不可思议、佛力不可思议,两种力量的结合,当然会往生嘛。

但是,蕅益大师这个地方很强调心力不可思议。就是,你心力要不可思议,才有资格谈佛力不可思议。举一个例子:

譬如一个镜子,它能够显现数十层的山水楼阁,它显现的时候,根本没有距离的问题、没有空间的问题,它是层数宛然,没有远近,一照俱了,没有先后,没有时间的问题,没有空间的问题。

这个镜子,它为什么会把这个山河大地给显现出来?因为,它自己把自己擦得很干净啊,是这样子的。如果,镜子把自己弄得很脏的时候,那你就不能怪山河大地不显现。所以,作为镜子,你希望山河大地在你的镜子上面显现,你必须做一件事情:把你自己弄干净,就这样子啊。

所以,当我们的心准备好的时候,你根本不要想说阿弥陀佛来了没有,你也不要管极乐世界跟你有多少距离。我们来看看,当你的心安住真如,离相清净的时候,离相清净而生起皈依的时候是什么相貌?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亦如是,显现,依报显现;正报呢,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正报显现;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往生显现。

所以,极乐世界是感应来的,不是求来的。

一个临命终的人看他会不会往生,你只要看他一件事,看他的心有没有安住,这就知道了。如果这个人念佛念了半天说,哎呀,我怎么念了半天,他眼睛到处看,诶,阿弥陀佛来了没有,这个人不会往生的,不会往生。因为,这个佛号不是求来的。诸位,我刚刚讲过,你作为镜子,你不要管山河大地是不是来,你把你准备好,它自己会来。

我再讲一次,极乐世界不是你求来的,是你准备好了自然感应道交,它不是求来的。你把你的心态准备好了,心力不可思议;只要你对阿弥陀佛生起皈依,佛力不可思议:两种力量的结合,就像海印三昧,就像大圆镜智。当大海准备好了,山河大地它自己会印在大海里面,大海你就不用操心了;当镜子准备好了,山河大地也自然会印进去,镜子你也不用操心了。作为一个镜子、作为一个大海,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你自己准备好了就好了,你不要管山河大地来了没有,这个就是临终正念的相貌,就是你要安住。

临命终人只要这个人仁者心动,那就完了,你平常佛号念得再好都没有用。这个人不管是思维苦谛放弃主宰也好,安住。或者正念真如也好,一定是安住。当然,什么叫安住?不是说,这个人他没有妄想干扰他,那他是凡夫肯定有妄想。他能够心常觉照,他能够觉照真理,记住下面这句话:不随妄转。

我相信没有一个人临命终不打妄想的,不可能,但是,他有本事不跟着妄想走,这个地方很重要啊!就是临命终你怎么处理你的妄想?你一定会打妄想,因为我们平常打妄想,临命终的时候不可能突然间不打妄想,没有这回事情,他一定有等流性嘛,但是,关键是你怎么处理你的妄想?

记住,我觉得有一句话我愿意跟所有净土宗的人互相勉励,临命终一定要记住一句话:往事不堪回首啊!真的是这样啊!我研究净土十几年了,我觉得这句话太重要了。我们临命终的时候,我们小时候发生的事情、长大发生的事情,一定会现前。这件事情可能是我们人生的遗憾,也可能是人生的荣耀,就像一个水泡现前。很多人这个时候会想说,诶,我要走了,我再跳进去,去把它做得更好,但是,当你跳进去这个水泡以后,没有一个人走出来,没有一个人,知道吧。临命终的所有因缘现前,不管这个因缘是遗憾的,是你得意的,你只要做一件事情,放下。

我再讲一次啊!临命终不能处理因缘,这样懂吗?你只要掌握这个道理,临命终只能够放下因缘,不能处理。因为你一处理它,就没有一个人走出来了。你进去这个因缘,你说我再去看它一眼,再去怎么样,你就走不出来了。

也就是说,一个人临命终,走在前面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可以回头,你一旦回头你就走不了。当然,过去的因缘会不断地显影像来诱惑你、来误导你,但是你这个时候只能够一路往前看,过去,就让它过去了。只有临命终的人不处理因缘是最好的处理,就是放下。我再讲一次,因缘不能处理。如果你现在还想处理因缘,你今生就走不了,绝对走不了。你经常要去学习因缘是要放下,而不是去处理。所以,人生的修行只有一个观念而已,这个观念转过来你就海阔天空了,你这个观念转不过来,那你人生就事倍功半了。

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临终的正念可以看得出来,所有的因缘向镜子学习。镜子不管它的灰尘怎么样,它永远就是一个镜子,不随妄转,山河大地它自己会显现出来。那你看,为什么石头它不能显现山河大地?因为它把灰尘咬得很紧,镜子它能够放下。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得出来,就是说一个人只有成功地把过去的因缘放下,那么未来的阿弥陀佛才会显现的,是这个意思。

甲四、结示法要

好,我们看甲四的结示法要。这个地方有两段,先看理事差别、理观跟事修的差别。

乙一、理事差别

执持则念念忆佛名号,故是思慧。然有事持、理持。

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由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暂忘。

理持者信彼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为系心之境,令不暂忘也。

—《阿弥陀经要解》—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讲到执持名号,他把执持名号分成事持跟理持。

事持就是说,他的智慧来源,来自于对因缘的观察,他把佛法的道理读通以后,他觉悟到娑婆世界的因缘是痛苦的,即便是快乐,这种快乐也是夹杂痛苦的快乐,应该放弃,他从因缘的观察而放弃。

那么理观呢?他不管痛苦快乐,反正他直接回归到一念心性,本来就没有痛苦、本来就没有快乐,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而忆佛念佛,这个更高明。

好,那么不管你从因缘上下手,或者从理观上下手,它就两种不同的差别,但这两种都可以往生。就是说,同样是一心皈命,我再讲一次,极乐世界的一心皈命是由智慧启动的,不是盲目启动的。盲目的一心皈命,是没办法解决因缘的,要能够解决生死的因缘只有两种:

第一个,是从事相的因缘观察,你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但是他不能够会归一念心性,不知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是他能够思维苦谛,知道业障深重、求出无门,而放弃主宰,决志求生,如子忆母,无时暂忘,这种一心皈命,可以。这种一心皈命是能够了断生死业缘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他也不管娑婆世界是快乐、是痛苦,他直接契入一念心性,本来清净,就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有的因缘都是我一念心性具足,我一念心性创造出来的,就是站在一念心性的角度来提起佛号,万修万人去。

所以说,总而言之,带业往生有两种情况,你的心必须是一种调伏的状态,临终的正念:第一个,他从苦谛切入,从心性切入,都可以。

好。我们看下一段,乙二、理事兼修

这个地方讲因地了。我们前面讲了很多的临终的结果,那么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呢?怎么做好准备呢?好,我们看经文。我们把它念一遍: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净界法师:净土念佛与大乘教观

我们一般人、正常人提起佛号的时候,我们的佛号有两种力量。要带业往生嘛,表示业没有消嘛,带字嘛。所以,我们平常念佛的时候,一句佛号念起来,一个是生死的业力往下拉,一个是往生的愿力往上带——升。所以,我们没有入圣位之前,我们所有的佛号都是生死业力跟往生的业力两个之间的拉扯。

那么,我们平常的修行要怎么办呢?尽量慢慢地消除生死业力,把生死业力降到最低,尽量让往生的愿力拉到最上。就是你必须要在临命终的时候,保证愿力要强过业力,你就往生了。临命终的时候,你往生的愿力是强大的,生死业力是薄弱的,因为强者先牵嘛。那怎么办呢?

佛陀慈悲开出两贴法门:一个叫都摄六根,一个叫净念相继。

[都摄六根],它会让我们减少我们对娑婆世界的攀缘,有助于放下娑婆世界的因缘,会有效地消除生死业力。

[净念相继],让我们忆佛念佛,它能够提升我们往生的愿力。

但是,这个地方的成败关键,其实很多人的失败还在于都摄六根这一块儿。很多人,你看他念佛他不都摄六根,他把念佛当功课而已。他时间到了就到佛堂念两个小时,出来的时候该打妄想打妄想,该怎么攀缘他照样攀缘,就是这个人他感觉不出来他的人生有在收心,你知道吗?

所以啊,净土宗你要知道,你从娑婆世界要移民到极乐世界,你是要做一些准备的,要准备的。就是说,你的人生要有一个收尾阶段。你看现在很多念佛人念了一辈子,你看老菩萨的身口意,没有往生的迹象,没有迹象,看不出他有往生的迹象,就是他人生没有在收尾。其实,生命的收尾很重要。我们人生的开始你没有决定权,因为你的投胎是业力嘛,对不对?但是,人生的收尾你是有决定权的。

那么,为什么人生要收尾呢?我讲个道理,你听听看啊。

因为因缘和合,虚妄有生。我们今生所有的东西都跟因缘借来的,当然,你的善业强你借的都是好东西。你的身体是跟因缘借的,你借了一个好的身体;你的眷属也是借来的,你的家庭、你的朋友、你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借来的,借来的东西要怎么样?要还,对对对。

要还,你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叫作分期付款慢慢还,这是第一种。我今天还一点,明天还一点,有一个过程。第二种人,是我一次付清,因为你平常不还嘛,到临命终的时候,业力跟你讨的时候,你心不甘情不愿地一次性付清嘛。我告诉你,一般人没有这个本事啊,能够说断就断,世界上只有一种人,那个人叫六祖大师啊,六祖大师可以说放下就放下。

我们现在想一个问题,我们平常丢掉一个心爱的东西,你会不会痛苦?你会痛苦,对不对?但是,临命终是丢掉所有的东西,你会不会痛苦?你当然会痛苦嘛!所以为什么有准备跟没有准备差在哪里?反正我们都要失去所有的东西,但是你有做好心理准备的人啊就不一样。

其实,修行不是看谁本事高,就是他有在做准备。还有一点,福报越大的越要早准备,因为你借的东西比一般人多。福报越大的、地位越高的,你管的人事越复杂的,你要提前准备,因为你借的因缘比一般人多,所以你要还的时间比一般人长。

一般人六十岁就要做人生收尾了,就是在这个地方开始慢慢收了。你平常不收,你临命终的时候一次放下、一次偿还,你受不了的,你绝对受不了的。一般人六十岁,以人生七十岁来说,你要做十年的收尾。福报大的人五十五岁就要收尾了,真的要收尾了,提前收尾,因为你借得太多了呗。所以,你还得时间要比一般人长啊,是不是?

那么也就是说呢,往生的迹象有两种相貌:

第一个,你这个人从你的身,看到你这个人六根一直在收心。看得出来,你去年跟你今年看起来,哦,有收尾的迹象。第二个,你对阿弥陀佛的忆念强大。

所以,其实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判断一个人会不会往生的两大指标,这个叫作往生的曲线,我叫作往生的曲线。当一个人他已经成功的在都摄六根,而且净念在增长,这个人往生曲线出现了。

我不相信你平常没有往生的迹象你会往生,我不相信,你不是六祖大师啊,什么东西都有一个曲线的了,都有一个征兆的。所以,做好生命的收尾很重要,因为我们跟娑婆世界太熟悉了,你不是突然要离开就可以离开的,不是这样子。娑婆世界你太熟悉,你生生世世跟娑婆世界打滚,你一颗石头都可以泡得很熟了,不要说人了。你说你离开娑婆世界不需要做个准备、做个收尾吗?不可能的嘛!

所以,我再提醒修行的人,你不要高估了你自己,不要高估你自己,你最好给自己一个过程,让你慢慢适应死亡的到来。就是在这个水泡没有破裂之前,你要提早做水泡破裂的准备。那么,你慢慢收尾的时候,死亡对你的伤害、冲击会降到最低。所以结论:临终的正念是点点滴滴修来的。我不相信说,你平常都没有在都摄六根,也没有净念相继,突然间,诶,临终正念现前,那么你这个正念是怎么来的?你这就违背诸法因缘生了。

这个地方所有往生的人,这两个东西都要具足。他的六根开始在往内收摄,他的人生也看得出他今年比去年更放下了,明年又比今年更放下了,他的心已经在内收了。第一个,往生的迹象出来。第二个,他对极乐世界的好乐每一年在增加,净念相续,这就是往生的迹象。

甲五、举颂劝修

好,我们看最后的举颂劝修。我们以两个偈颂把这次的大乘教观跟净土念佛做一个总结,先看第一个:

(一)内观真如——安住心性,不随妄转。

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

故我念佛心,全体即法界。

我想,按照蕅益大师的规划,净土宗人他不是马上念佛,是先生起智慧的观照再念佛,你一定要先心力现前,才有资格谈佛力现前。按照蕅益大师的思想,当你的镜子是模糊的时候,佛号对你是没有帮助的。所以,你要先调整心态,要回光返照,正念真如,把心带回家,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你才有资格谈故我念佛心,能够契入佛法界。

所以,按照《弥陀要解》的规划,诸位,遇到事情不是马上提佛号,先调整心态,你要观察,你要先提一个观照:哦,娑婆世界是苦的,所以这个因缘要放弃;娑婆世界是本来就没有的,所以我要放弃。然后,再提佛号。

要先有智慧让你的心力现前,然后才有资格谈第二个,外顺弥陀。

我们看第二个偈颂:

(二)外顺弥陀——一心归命,通身靠倒。

一句弥陀法中王,无边妙意广含藏;

十念往生成正觉,不在世间论短长。

——释《净土念佛与大乘教观》竟

当你的心调整好的时候,你才有资格谈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以,佛力跟心力,是你要把你的心力安住了,才有资格谈佛力。如果你的心是颠倒的,佛力对你来说意义不大。所以结论:净土宗是二力的结合,叫作自他不二。所以,蕅益大师把净土宗,他讲一句话说,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的佛不可思议,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我们现在净土宗很多人啊,完全不谈心力不可思议,直接谈佛力,戏论!讲难听一点,你这样讲,你想说只有佛力,不谈心力啊,你已经是外道了。所有的佛法都有由内而外的,没有人说,你不调整心态你就可以去修净土法门。你看,大乘佛法它一定安住菩提心,菩萨安住菩萨种性才有资格谈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个六度,然后,你所修的六度才有资格叫波罗蜜。

菩萨道就是这样啊,先调整自己,发菩提心,才有资格谈六度嘛。你净土法门难道不需要这样吗?哪有人说修行是靠外力来的?那你这个跟外道思想、上帝的皈依不是完全一样吗?

心力不可思议,所以才佛力不可思议!你不可以说因为佛力不可思议,所以心力不可思议,你这种说法已经是外道思想了,他生。

所以,净土宗你要把因缘果报分清楚啊。不要说净土宗,所有的佛教的修学,小乘法因为出离心,所以他所修的四念处才会趋向涅槃;大乘佛法因为你有菩提心,所以你所修的六度才变成波罗蜜;净土宗也是因为你能够安住一念心性放下主宰,看破放下,提起佛号,才能够往生啊。

所有的法门都是心力带动法力、带动佛力,没有例外。所以,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清楚,就是净土法门没有离开大乘的教观。因为你不调整心态,阿弥陀佛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是这个意思。

好,我们还有十分钟,大家对于我们这次的主题有问题的可以提出来,针对这个主题。

师父:请说。

学员:阿弥陀佛!今天法师有说到临命终的时候,就是恶业的部分,我们的恶业不要让它现前,但是有提到说善业的部分也不要让它现前。那弟子就疑惑到说,我们在临终去帮人家开导助念的时候,通常会尽量让他忆起他今生所造的善业的部分。那因为弟子今天听到法师说,善念跟恶念都不要让它现前,那我们到底要怎么去做临终的开示?阿弥陀佛。

师父:我想,我们让他忆念善业那是一个方便而已了。就是说,让他觉得不要恐惧,让他身心更安稳而已了,但是,这个不是真正的目的了。就是让他忆念善业,让他觉得身心安稳,但是更重要的是让他忆念净土,让他忆念娑婆世界的过失。

反正,你不管怎么开示,你要让他做两件事情:

第一个,你让他怎么面对过去的娑婆世界?你让他怎么观察?你让他用苦谛去观也可以,用空观也可以,本来就没有。总而言之,你要让他把娑婆世界放下,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他执着恶法不对,执着善法也不对,就这样子了。

当然,你如果说这个人水平不够,不能讲第一义谛,那就先开方便门,示真实相,可以。你这个是个好人啊,但这个是个过渡了,但是你这个方便门讲完要讲真实相了。净土宗的真实相就是要让他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个真实相了。当然,过程你要怎么带动都可以,但是这个不是主流了,这个只是方便了。

师父:好,请说。

学员:阿弥陀佛。法师,弟子想请问,就是我们一般都说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那也有说诸根在败坏的时候,耳根还是会有听得到的这样的功用。那是,如果有的老人家他可能八九十岁以上,他有那种耳背重听方面的困难、障碍度。弟子想请问对于耳背重听的人,他如果在往生前他已经耳背重听,那他往生后八小时,乃至于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这段时间临终开示对他有没有障碍?或者是说他的舍身报体后,他就可以恢复他的原来的状况?还是说,我们可能需要拿麦克风?

师父:我们今天开示是临终嘛,所以这个人还没有死亡,他必须是保持在一个人的果报,也就是说他还不能进入中阴身。他进入中阴身就是死亡,就是他就不是临命终了,对不对?我们开导、安慰是临终嘛,所以他还是一个人嘛,对不对?当然他要去接触外在的信息,他肯定要用到六根的工具嘛。所以,他耳根破坏了的话,其实对他是一个很不利的状态。除非你画图给他看呢,透过眼根来传递你的信息。但是我不觉得说他死亡以后他耳根突然打开了,应该不会吧?应该不可能的。所以,你想办法不能让耳根破坏唉。其实,耳根对临终很重要,耳根啊,其实这个六根里面,耳根,当然我们平常眼根也重要,但临命终人耳根是最关键的,耳根很重要。那如果说他真的听不到,那你就可能画图给他看,只能这样子了。

师父:请说。

学员:弟子这题是代替别的法师问的。别的法师想请问法师,请问中阴身能救度吗?

师父:中阴身的救度在藏传佛教的确是言之凿凿啊,他讲的有那么一回事,讲的什么次第,但是在显教这块似乎不强调。你看过历代的祖师,从慧远大师、善导大师,你看过他们的开示以后有谈到中阴身超度吗?没有,没有。甚至有人问印光大师,印光他还是觉得说,他觉得说中阴身,觉得你这个人都不好超度了,何况是中阴身呢?

所以,在显教的传承,我们偏重在临命终的开导,但是你去看藏传佛教,的确是有中阴身的超度法。

那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样,中阴身的超度,你那个能超度的人标准就要比较高了,因为他已经不是个人了,他不是人他就不是那么理性了,知道吧。就是说,如果你要落入中阴身超度,就是这个人临命终的时候我没办法救拔他,先让他死掉,到了中阴身我再来处理,那么这样子呢,你超度的人就要有一点本事了、有一点功力了,否则他不听你的了。

但是,临命终开导不是啊。我是一个生死凡夫,只要我讲的话是对的,我能够打动他的心,就可以了。就是说,临终的开示,他不太需要考虑开示人的资粮力的问题,只要我这句话能够打动他的心、契他的机,刚好能够因病与药,他就马上得到效果了,对不对?

但是,中阴身可不是啊。中阴身他是跑来跑去、飞来飞去啊,你没有一点戒定慧的波罗蜜的功德,可能不是那么容易超度的。所以,中阴身的超度困难度高了,因为他不是人了,他已经不是人的果报体了。他刚好是,当然他也不是六道轮回,他是这个果报结束,下一个果报还没有开始的一个过渡。

按照唯识的说法,中阴身超度要成功,因为中阴身他不能重新学习,他没有思考能力,他只能够回忆过去。所以,中阴身要成功要有两种条件:第一个,被超度人他要有善根。如果他没有接触佛法他很难被超度了,他有善根,只时临终一时忘失而已,这第一个。第二个,能超度的人,超度那个人要有点资粮力,心力要很强,福德力也要够。

但是临命终都不需要。临命终只要这个人还能够听得懂我的话,我讲的话能够引导他,他听得进去,那这个时候我不一定要有什么大修行者,我只要讲的话是对的,对他有引导性,就够了。

所以,我们显教偏重临终的开导,因为这是最好时光。但是临终,诸位,你们认为临终是什么时候?不是说躺在床上已经在喘气叫作临终,不是这个意思了。其实临终的开示,这个人死亡到来前面三个月就进入临终了,这个时候就要开始给他做心理建设了,因为,你到他临命终的时候在喘大气,已经没什么用了,你开示他太晚了。

临终,可以往前拉到三个月,就是这个人已经宣布死亡了。那么这个时候,他怎么把娑婆世界做一个收尾、把未来的极乐世界规划出来,这个时候他的心态很关键啊,成败就在一念之间而已啊。

因为,极乐世界不是你修来的,它是感应而来的,那跟你的资粮就没有很大的差别,就是你一念之心。你那一念心能不能够把它拉到一种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一心皈命的意境,你怎么把那个心态调整到这种心态而提起佛号,那么这个时候,你可能往生前三个月你就要开始慢慢、慢慢引导他,往这个目标走了。

所以临终,我们也不一定要把它想成说一定是躺在床上快死亡了,不一定要这样,大概前三个月就可以算临终了。

师父:还有没有问题?好,请说。

学员:法师,弟子想请问一个问题。就是最近有一个助念团,他们有一个理论。这个助念团已经送很多人往生成功,然后他们有一个理论就是弟子不明白的地方,就是说,以前我们的一个观念就是说大善大恶他马上上升或下堕,然后这个助念团有个理念就是说,那个体温要完全降低,完全低于某种程度,他才真的离开。那真的离开,如果说他念佛有功夫或者说是大家助念的很好,他是不是应该马上就离开?还是他一定要等到体温低到某种程度才会离开?那这样子的话,如果这两个有那么大的差距的话,那每个人都要助念很久很久?

师父:现在助念团很乱了,尤其是大陆,那是五花八门啊。我觉得这样子啊,诸位我问大家一个问题,现在大陆的助念团非常乱你知道吗,一团乱啊。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古德比较聪明,还是现在人比较聪明?

学员:古德。

师父:古德比较聪明,对。你觉得印光大师比较聪明,还是我们比较聪明?

学员:印光大师。

师父:印光大师,对对。那么,印光大师没有做的,我们现在会做,如果说你是成功了,那你应该得佛教界的诺贝尔奖了,是吧?就是祖师没有做,结果你做了;结果祖师没想到,你想到了,你觉得呢?

我个人是觉得这样啊,古人没有比我们傻了,该做的他们都做了。就是说,古德讲临终断气后开示八小时,这印光大师讲的嘛。当然,现在有些人就一弄就弄了二十一天,往生的人没有念好,让他念到现场的人给倒下去了,对不对?

所以,我的想法是这样了,就是说祖师到底怎么做,你就照着做就好了。因为,你没有比祖师聪明啊,这样懂吗?我什么都没有讲哦,要怎么做你们看着办。

那现在佛教界是很乱啊,我现在也知道,现在每一个人,净土宗每一个人都想要做祖师了,简单讲就是这样了。他会想出一套方法出来,但是你从祖师那儿来看这个方法是很奇怪的,很奇怪的,都是在事项上的分别,他不重视心地的开导,只能这样讲了。但这个方法谁创出来的,也没有人知道。

那我就在想,净土宗也不是传了一代两代啊,它是从唐朝传了两千年,传了十三代祖师,这么长的传承,他这个法已经很成熟了,有需要开创创新吗?有需要创新吗?对不对?所以,应该怎么做,你们应该知道了,这个问题就这样过去了。

反正,我不管你用什么方便,方便有多门,你关键是,你要让他提起正念。那你就看今天他这个过程这样子弄,对他提起正念有没有帮助啊?但是我不相信你不开导他,你整天这样念佛他会提起正念,我不相信,我不相信呢。他提起了正念再带动佛号,这个佛号才有意义哦,诸位,这个佛号才有往生的力量啊。如果他起颠倒,你念一百句佛号,这个佛号对他来说没有往生的力量。

我还是那一句话,因为心力不可思议,所以佛力不可思议,这句话你们听懂吗?如果说,这个人是因为佛力不可思议,而心力不可思议,外道!你可以跟他讲,外道!哦,佛陀能够进入到你的内心的颠倒世界,把你颠倒的心换成正念的心,是吗?那如果佛陀要这样子做的话,你连念佛都不需要念佛了,那干脆佛陀直接把你带到极乐世界得了,是吧?你干嘛要多此一举呢?因为佛陀做不到,佛陀能够做到的已经到了极限了。

就是说,感应道交是双方面的准备,你只要把道理,因缘道理弄清楚,你看那些很奇怪的助念方法,一看就知道这个人问题出在哪里?但是你道理不懂,你就会被他五花八门的这些所迷惑啊。其实,你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人是在干什么?如果你道理懂的话,有些东西是没有必要的,但是一般的凡夫他没有判断的能力了,说实在的。

我这个问题先回答到这里。再回答可能就…

师父:最后一个问题。诶,请说。

学员:法师慈悲。弟子一个问题就是说,刚刚法师您说那个开示就是,那个临终的开导就是他还没有往生以前就开导,那现在就是说,有人也说人已经往生了,然后对他的开示也是非常的重要。

师父:你说往生,他已经死亡了变成中阴身了,再给他开示吗?

学员:还没有、还没有走,他……

师父:还没有走,怎么叫往生呢?那你往生的定义是什么意思?

学员:他是往生了,就是说他气已经断了。

师父:哦,气已经断了啊。

学员:他的第八识还没有离开身体,就是说他的身体体温还在,那一般佛教界在判断就是说,他的第八识还没有离开身体,那这个时候他的耳根都已经败坏了,已经……师父:耳根会比较不容易败坏的。一般来说五根的败坏,耳根会最后,会留在最后。一般眼根会容易败坏,身根也容易败坏,但是耳根不容易败坏,耳根是所有六根里面功能最强大的。

学员:那就是说他刚往生的时候,他的耳根还在啊,他一定可以听到别的……师父:我想,你不要说他往生了,你应该说临命终啊。因为我们一般说往生,应该是神识离开叫往生,是吧?就是他临命终的时候啊,当然他断气不表示他死亡,对不对?他还没有往生嘛。他神识自然在,他耳根就有可能会在,有可能不在,那当然因缘变化很多了。

但是我意思就是说,你不能等到断气以后再给他开示了,你要提前做了。因为断气以后,有些人会走得很快,有些人会走得很慢,这个就很难讲了。所以,断气以后八个小时只是一个原则而已,其实有些人一断气就走了,也是有啊,是吧?

那八个小时他可能抓一个平均值了,但是,一个人一到断气的时候,如果这个人还没有保持正念,就有点不太吉祥了。就是一个人到了断气还颠颠倒倒的,还需要你去开导他,那这个人成功机率就不高了。因为你到这个节骨眼,你还在贪恋娑婆,那你再怎么开导,我是觉得有点太晚了,最好头脑清楚你就要开示他了。

学员:可是他如果平常很认真在念佛,比如一天念八个小时,可是他很少在听经闻法,可是他一心都想要到极乐世界去,因为他的人生都很苦。

师父:那他没有看教理他的智慧是怎么来的,请你告诉我?

学员:他就是……

师父:靠人生经验?他自己的人生过程他吃了很多的痛苦,对不对?

学员:对。

师父:但是这个痛苦不全面啊。就是说你临终要厌离的是整个三界的痛苦,而你今生的经验只是三界里面的一小部分啊。

学员:可是有人跟他开导说极乐世界是个美妙地方。

师父:除非有两种条件。除非,烦恼轻薄,善根深厚,这种人可以。他是一种少数的法,就能够激发他过去的善根。就是这个人要两个都要具足,就是这个人生性本来就淡薄,他本来就没什么执着,他没有那么严重的病,所以他不需要太大的药。

两个都要具足哦。第一个,他的善根深厚,而且他的执着又比一般人轻。这个人只要临终稍微开导一下,因为他的病很轻,所以他少许的法药就够了。但是,一般人我认为不太可能,一般人不太可能。好,我们今天就上到这儿。

诸位出家师父都继承净土宗的传承,我希望你们不要把净土法门弄成外道法门。要永远记住,由内心的正念而带动佛力的不可思议,这个很关键啊!由内而外,绝对不能由外而内,这个是外道法。

0:00 / 0:00
净土念佛与大乘教观1
净土念佛与大乘教观2
净土念佛与大乘教观3
净土念佛与大乘教观4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背娑婆而向极乐

无明所引。弃觉逐尘。违远真体。故名曰背。返其去路。...

临终正念需要有引导力

引导力。就是忆念净土,欣求极乐。 从小乘的角度,他只...

临命终的三个忆念

善根人直接从不迷下手,观想这个东西是我过去欠你的,...

念佛即事达理之捷径

生佛同体,方可感应道交;事理圆融,故能念佛证真。净...

如何看待净土宗里面不同的知见

问: 现在佛教各种知见斗争坚固,不仅是不同法门之间...

以念头为一根线贯穿佛号,这样还是持名念佛吗

问: 如果是以念头为一根线,贯穿佛号。那么还是持名念...

坛经与净土宗有无冲突?

来书云:《坛经》说东方人造罪求生西方等语,与莲宗有...

往生净土的三部曲

一、信资粮 首先,我们来听听三部曲之一,也就是三资粮...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净界法师:净心与净土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这次...

把自我意识放下,跟着愿力走

我们刚开始在学佛的时候,只想到一件事,就是痛苦跟快...

所有显现皆是识神所变现,切不可认以为真

古人说:分别是识,不分别是智,总的来说,不论什么好...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

【佛教词典】五十五善知识

又作五十五圣。华严经入法界品、四十华严经等载,善财...

【佛教词典】树提伽往昔给病道人缘

(传说)树提伽仓库盈实,金银具足,奴婢成行,无所乏...

憍梵波提尊者——受天供养第一

憍梵波提,此云牛呞。宿生为牛,食已转哨,故受此名。...

婆媳间的10句话让男人痛不欲生

几乎所有的婆媳在争吵的时候,都会说尖酸刻薄的话,都...

情执是修行的大障碍

除了名利之外,还有一个情字也要放下,夫妻之情、父子...

大火后的奇迹

1933年,正当经济危机在美国蔓延的时候,哈理逊纺织公...

野狐精,他心通在何处?

唐肃宗时,西天大耳三藏来到东土,自称有他心通,肃宗...

四种念佛法门的难易特点

疏文 念佛复有多门者,如后文中所开实相念佛四种,乃至...

如何看待职场上的公平问题

人人都希望公平,但世上有百分之百公平的事吗?譬如在...

从四点来看感应的真义

很多接触宗教的人,都希望他所信仰的宗教,能给予他感...

临终时靠音声特别稳当

净土宗它强调临终的正念,整个成败就在临终的时候,所...

僧人用斋时的观想和祝愿

为了修行自律和传教度人,佛陀根据当时的环境和修行的...

施多福大

有一段时期,佛陀住在迦兰陀竹园弘化,每天早晨依惯例...

春节,请把「五孝」带回家

一年又过去了,我们与父母的年龄都在增长。人到晚年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