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持戒的人有什么不同

净界法师  2023/11/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持戒的人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持戒呢?持戒就是一种警觉我们心念的功能,一种警觉的功能。我们这一念心跟外面的人事接触的时候,我们会起烦恼,我们会产生贪欲,会产生瞋恚。当你持戒的时候,你还是会起烦恼;但是在烦恼活动的时候,你会产生另外一种功能,一种自我警觉的功能,说不可以,我不能这样做!我们持戒的人内心有二种声音,一般人遇到染污的因缘,我们就去做了。因为我们抗拒不了烦恼,没办法的,你拿它没办法。它要你发脾气,你就发脾气;它要你产生贪欲,你只好产生贪欲。

持戒的人有什么不同呢?他在烦恼活动的时候,多了一个警觉的功能,他会产生一种抗拒的力量。我们在烦恼活动的时候,内心会发出一个声音,我不可以这样做!这个声音哪里来的呢?就是因为你得到了戒体。

所以,一个受戒的人跟一个没有受戒的人最大的差别,就是当他烦恼活动的时候,他会产生一种自我警觉的功能。这个警觉的功能,在戒律当中,从两个地方表现出来: 第一个,事前的防范当一个染污的因缘在诱惑你时,要按照你过去的老毛病你一定会去做,但是受了戒以后,你会告诉自己,我不可以这样做。也就是说,这个戒体在事前叫作“防非止恶”,它会对烦恼产生抗拒的力量。

第二个,事后的反省假设你控制不了,你还是去做了,这时候,戒体在事后会产生一种“增上惭愧”。你会有惭愧心,产生自我反省,然后赶快寻求忏悔的方法。我们一般人要是没有受戒,做了错事,大概就一直错下去了。你一辈子就错下去,因为你不可能改变自己。所以,戒体对我们的内心产生两种力量:第一个,在事前的防非止恶,减少过失;第二个,在事后我们会产生一种自我反省。当你内心当中产生了“防非止恶”跟“增上惭愧”的时候,我们的定义就是说,你内心当中已经开始持戒了。你开始持戒了,你的生命也开始变化了。这个是戒的基本定义,就是一种警觉的功能。为什么要培养这种警觉的功能呢?

这以下解释它的道理。因为我们凡夫无始劫来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随顺妄想,去造很多的杀盗淫妄的罪业,而且我们的念头一动,往往会跟邪恶的妄想相应,而很难去回归到我们的真如本性。从经典上的描述,我们内心有两种状态:一个是真实的状态,一个是妄想的状态。所以,我们每个人内心是一个真妄的和合体。你看我们的本质是真实的、清净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但是我们表面的这个玻璃,镜子表面染了很多的灰尘、很多的妄想。而我们的起心动念,大部分会跟表层意识的妄想相应,因为它的力量太大。

所以,你看我们一般人,要造善很不容易,因为你要跟你内心那种善良的心相应,很难!但是一个人要造恶,你不用鼓励,他自然就造恶。造善要鼓励的,因为造善比较困难。我们凡夫要造善是比较困难,造恶比较容易,这是我们一般人的状态。因为你的妄想是浮在表面上,而我们真实的善根是在内心的深处,所以我们跟外境接触的时候,先刺激的、先活动的是你表层的妄想,所以“动与妄会”。我们内心,从佛法的角度,我们造恶的倾向大过造善的倾向,因为邪恶的力量是浮在表面。“是以大圣,树戒警心,不得堕妄,还沦生死”。佛陀就看到我们众生有这样的问题,我们会先触动烦恼,然后才会产生善根。

所以,我们必须要佛陀来制定戒法,来产生警觉的功能,才能够不再堕入邪恶的妄想,不再产生痛苦的生死果报。从这一段的定义,我们可以了解到,比如说你一天当中都没有去造杀盗淫妄,你的身口意很清净,不表示你在持戒,不表示。你可能是“缘缺不生”,因为没有造恶的因缘来刺激你。所谓的持戒就是说,当有恶因缘在刺激你的时候,而你还能够产生一种抗拒的力量,产生一种对治的力量,这才叫作持戒。所以我们对持戒的了解是,你内心遇到了妄想的活动,遇到了染污的诱惑,你还是产生一种抗拒的力量,这个才叫作持戒。这是基本定义。

《菩萨戒修学法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为什么这个戒是十方三世诸佛都要去...

戒是一切善法之阶梯

佛涅槃前,阿难尊者问佛:佛灭度后,以谁为师?佛告阿...

弘一大师:初发心者在家律要

凡初发心人,既受三皈依,应续受五戒。倘自审一时不能...

住持佛法 律为共学

佛法大要,总为戒定慧三学;法海浩瀚,无出经、律、论...

印光大师对《梵网经》的开示

《梵网经》者,如来陶炼一切若圣若凡,俾其究竟断除三...

被草所缚的比丘

随着太阳逐渐升高,龟裂的泥土路愈来愈炙热,比丘们一...

为什么要恭敬尊重并不持戒的出家人

问:为什么我们要恭敬、尊重所有的出家僧人呢?含(受...

南山律祖道宣大师

戒律,是佛弟子用来净化个人的准则,以及促进社会和谐...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解脱者的风骨

一个真实修行的人,毕竟跟不修行的人有所不同,起码他...

突遭不测,这种情况还能往生吗

问: 顶礼法师!弟子突然想,虽然平时也发愿念佛求生净...

禅修中的五种念头

《禅宗永嘉集》奢摩他颂第四中记载: 复次初修心人。入...

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脱死出离三界

世间人为了传宗接代,夫妇之道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以佛...

【佛教词典】明澓

(1590~1642)明代曹洞宗僧。浙江会稽人,俗姓王。字...

【佛教词典】起业相

六粗相之一,即依惑而造作种种的不善业。...

耐烦有什么好处

学学问,要耐烦一点。 耐烦有什么好处?将来修定有办法...

超越善与恶的观念

佛经上把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分为清净的造作(净业)与污...

佛制杀戒是最善的功勋

佛教和儒、道二教设教化导的初心,都是劝人向善的。但...

贪小失大

人类不论富贵贫贱,上至一国的领袖,富有四海。下至贩...

佛教的皈依仪轨

皈依是梵文saranad的意译,也译为归依,是说佛法广大...

只要能这样做,地藏菩萨都度脱你

佛又呼一声地藏菩萨,说南阎浮提众生他没有自性、不定...

前来助念的人越多越好吗

问: 弟子所在的小城镇念佛人极少,很难组建助念团,...

人生到底是苦是乐

佛教认为,三界没有究竟永恒的快乐,苦才是人生的主旋...

为何要在是非烦恼面前去争辩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些是非麻烦,在处理这些事情时,我们...

【推荐】何妨大肚包容

镇江定慧寺的弥勒殿有这样一副对联:眼前都是有缘人,...

梦参老和尚: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一心求佛智 专精无异念 华严经...

出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五者,虽具男形,六根无缺,五欲缠染,出家甚难,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