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

净界法师  2023/04/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十八讲)

我们看:附表九──忆念佛号功德以生信心: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

净土念佛法门它的特色,是一个他力门、果地教;也就是一般我们说的本尊相应法。既然是一个本尊所加被的法门,所以整个修学的目标,就是达到感应道交;因为你没有感应道交,你就不能启动佛陀对你的加被。但这个感应道交值得我们说明的就是:净土的感应道交跟外道的感应道交是有所不同的。

外道的感应道交:

它是心外求法。你看:外道他们的感应神通,你一听就知道是向外攀缘的,好像你自己都不要做准备,完全靠外在一个强大的力量,来主导你,它要你活你就活,它要你往生你就往生,佛教没有这种思考。那你这样子讲不是心外求法嘛?离开一念心,有一个真实的法来主导你--标准的外道──道在心中之外。

〔净土宗〕的感应道交:

正如华严经说的: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萨影现中。你的心准备好了,佛陀就显现在你的心中,你有一分的准备,佛陀显现一分的力量;你有三分的准备,他给你三分的加持;你有十分的准备,他给你全部的加持。这才合乎佛教的缘起论,就是一切唯心造。

所以我们修净土的人,不要修到最后像外道一样…老是心外求法,弄到自己邪知邪见,结果一事无成。你那个方法错误!整个净土宗,你不要管是十万亿佛土、二十万亿佛土,那跟你都没有关系。重点是:你那个明了的心中,你把资粮准备好了没有?关键在这里,跟佛陀那个多远都没有关系!

在本经当中提到──我们要准备的资粮有两个:一个是忆佛,一个是念佛。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个见就是感应。忆佛主要是一种智慧门,一种内心的观照;念佛是一个禅定门,心中的专注;这两个缺一不可,就像眼睛跟脚一样。

在观照当中,净土宗的人,你要成就两种的观照:

第一个、观照佛号的功德以启信心。我不知道诸位把佛号提起来的时候,你对佛号了解多少?你是不是能够真实的观照佛号的功德?诸位知道信心是怎么生起?信心来自于智慧──才能够断疑生信啊;不是说,哦!我有信心。什么叫迷信?什么叫真信?你什么都不懂这叫迷信,迷信的力量是薄弱的,因为你疑根未拔。我不相信你对一个陌生的东西,你会通身靠倒,我不相信,我们不可能相信。我们对一个很陌生的东西,对它一无所知,你会把身心世界完全交给他,不合常理!所以一个人能够在临终的时候,把佛号现前的时候,能够真实的把身心世界交给佛号,那一定是要真实的观照佛号的功德。正见才能够断疑生信,启发我们真实的信心,我们相信阿弥陀佛的名号,一定可以救拔我,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观照净土的庄严以发愿力。前面的信心是启动他力门,这个以下的愿力呢,就是启动果地教。信心是比较容易建立的,其实愿力是相对比较困难,有些人他对佛号有信心,但是他对往生净土,他不一定有这个愿力,所以他在念佛的时候,只启动了他力门,并没有启动果地教。一个正确的念佛人,他应该信心、愿力都要具足,以这样的心态,你才有资格来念佛。念佛的人,当然他的所观境有观想、观相、持名,但是持名最为稳当,下手易、成就高。

这句佛号怎么念呢?

印光大师说:一句弥陀念诵听,十句成片三三四。(注:阿弥陀佛)

净土宗它是以音声来摄心的。说:我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么谁代表阿弥陀佛呢?就是音声,它是一个音声佛事。所以这个佛号你要透过三个次第:

第一个念——心念,念从心起,从你皈依的心生起,这个时候没有声音;

那么声从口出,那么经过你嘴巴的振动,要创造一个音声当所观境;

第三个再把它听回去。

所以念佛法门它的整个摄心的方便就是──听你自己的音声。你看打佛七,有很多人不出声的,其实这个对你非常不吉祥,你的所观境是音声,你自己不去创造音声,那你要跟着谁走啊?打佛七是跟着你的声音走,你不能跟着妄想走,所以你必须把你的所缘境要清楚的现出来。

我们这个明了的心──净土宗是有相行,你前面要有一个所缘境来带你!你说…你信心具足、愿力也具足,都准备好了;准备好了,接下来做什么?就是创造佛号…然后跟随佛号──

心于佛号——专一安住;心于佛号——相续安住。

你不创造声音,你的所缘境变成第六意识的法尘。

念法尘跟念音声有什么差别?

法尘的所缘境──你看《楞严经》讲到,是非常闇钝、非常模糊的。你用心去忆念你的法尘,你耗损的精神体力,是听音声的好几倍,这是非常辛苦,入道多辛苦!所以念佛人,你最基本的条件,你嘴巴一定要振动,即便你轻微的振动都可以,就——金刚持,声音在唇齿之间,你嘴巴只要有微微的振动,它就是一个声相,你完全嘴巴不动,那就变成法尘,那就糟糕啦!你很难抓住佛号。净土法门是你要跟着你的音声走,创造一个音声→然后再听回去→然后再创造一个音声→再听回去,一念相应一念佛嘛,念念相应念念佛,所以你一定要听你自己的音声。

其次十句成片三三四──

印光大师说:我们把十句佛号当作一个循环──吸一口气念三声,吸一口气念三声,最后再念四声,形成一个节奏,妄想不容易插进来。一个是专注力,一个是相续力。

净土宗的修学次第,要注意:是以观照力来引导专注力!

古德常讲一句话:一句佛号,信愿具足。很多人嘴巴念佛,但是你不一定是修净土法门。你看我在竹山──我遇到一个一贯道的信徒,他也很喜欢念佛!我说:那你为什么喜欢念佛呢?他说:师父啊!你不知道,我做生意很辛苦,我事情忙完以后,很累了啊,但是我在佛堂念佛,我觉得精神很好,帮助我摄心、充电。我说:那你相信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相信净土庄严殊胜吗?他说他完全不相信!你说他会往生吗?不会往生。因为佛陀不能主动。这个人他多少应该有启动他力门,因为毕竟名号是万德庄严,但是我相信他信心是薄弱的。

净土法门最可怕的是愚痴,因为你不知道佛的功德,你就产生怀疑,你就假设佛陀不能救拔你,你在念佛的时候,你就三心二意,念不下去,糟糕啦!问题在于你自己,问题不在于佛陀,因为你了解不深—信不深,所以行就不切,你念佛的力量就受到障碍了,阿弥陀佛要救拔你都有问题。

所以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我们那个明了的心───你真正的把自己的万缘放下,真正的达到通身靠倒,这是念佛的标准。一心归命,通身靠倒。这八个字是净土念佛法门的最高指导原则。把你一个明了的心啊,全部交给阿弥陀佛的圣号!但这个是不容易的,你要把你疑根拔掉,你一定要经过学习、透过观照。

那我们怎么去观照名号的功德呢?

我们把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当中,有关名号的功德,简单的提出五点:

第一个、念佛法门的第一个特点消除灾障。因为阿弥陀佛本身是无量的光明,这光明的加持,能够消除我们的灾障。其实很多念佛人,虽然没有明显的感应,但是你冥冥当中,很多的灾障,阿弥陀佛的名号已经把你消灭掉了。我在几年前,我到一个居士团体去共修,有一个男众居士差不多五十出头,他拿他以前的身份证。他说:师父啊!你看我以前是长这个样子。我一看,哎哟!好像道上的兄弟啊。我说:欸,你现在面容怎么这么慈祥?他说:我就是拜佛、念佛。欸!真的那个相貌完全不同。相由心生以前就是一个业障相、苦恼相,现在的那个相状慈悲庄严,因为你经常跟阿弥陀佛在一起!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阿弥陀佛的广大功德,你一旦去忆念他,他马上就进入到你的身心世界,帮你消除灾障——光明的摄受这第一点,这个是约灭恶。

第二个、增长福德。在四十八愿当中的第四十三愿──闻名得福。在阿弥陀佛的愿力当中,其中有一个愿说,你能够忆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即便你临终的时候,出一点差错没有往生,你来生也是生于尊贵之家,受人尊重,而不会生长在卑贱之家。因为有名号功德加被,来生生在尊贵之家,增长你的福德力。

第三个、善根坚固,闻名不退。那么即便你没有求往生的心情,你忆念阿弥陀佛,也能够在你修菩提心的时候,能够成就不退转;遇到障碍的时候,你总是觉得冥冥当中,有一种力量来支持你,来帮你破除障碍,使令你菩提的善根更加的坚固。那么这个力量来自于谁呢?阿弥陀佛本愿的摄受,善根坚固。

这三个都是约着他力门,没有往生的平时的情况。以下两个是约临终,其实我们念佛主要是约后面的第十八跟十九愿。

第十八愿──我们叫十念必生,就是十念必生愿。

第十九愿──我们叫临终接引。蕅益大师他把十八愿,判作专修;把十九愿判作圆修。这三业专修──十念必生愿,我们解释一下:

专修法门──它主要摄受的是中下根的人,它修行的重点有三个:

第一个、至心信乐。

第二个、欲生我国。

第三个、乃至十念。这个乃至十念是临终的十念。

善导大师在解释这个三资粮: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的时候,是偏重在至心信乐,他是以信心来摄受愿力跟行持,他是以信为根本。

善导大师说──第十八愿要怎么修呢?(有两个重点)

(一)你要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因缘。这个关键就是说──一个人能够至心信乐的基本条件,你要相信你是罪恶生死凡夫。

我在新加坡打佛七的时候,很多居士跟我讲说:师父啊!糟糕,我怎么佛号念不起来,佛号抓不住,念一念就丢掉,念一念就丢掉,好像抓不住佛号。我说:你相信你是罪恶生死凡夫吗?他说:哦,要有这样的思考吗?

我们一念心啊,有善业、有恶业,当然我们一般学佛的人善业会比较强,我们有布施、持戒、忍辱…的善业。但是诸位要知道,我们在修净土宗的人,你要思惟你的善业?还是恶业?思惟善业啊?思惟善业你越思惟越有信心,越有信心你就不想皈依啦!说:我为什么要皈依阿弥陀佛呢?阿弥陀佛为什么不皈依我呢?我们一定要相信:我们必须被救拔,这个很重要啊!就是说,你为什么愿意很谦卑的归依在阿弥陀佛的光明之下,这一点认识是很重要,你要相信你是罪恶生死凡夫,你自己根本没有力量出去,这个是修皈依的根本思想,第一个。

表面上我们造了很多善业,其实我们内心有无量无边的罪业,都在里面睡觉啊。所以我们的思考要深层一点,不要看今生而已,那个无量的生死轮回,所造的罪业是无量无边的。所以我们要相信我自己是一个苦恼的罪恶众生,我从现在开始,即使我都不睡觉、也不吃饭,每天精进的修行,我还是没办法离开三界;就是你自己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你必须被救拔。

那谁能够救拔我呢?这怎么办呢?

(二)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关键在这四个字──『无疑无虑』。我们一个人,平常没有念佛的时候,心中有很多的苦恼、很多的恐惧,这个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你把佛号提起来的时候,你还是产生恐惧、还是产生不安,表示你没有真正的皈依阿弥陀佛,你还在打妄想。以善导大师的标准,一个人把佛号提起来的时候,你即便心中有妄想,也不能随妄想而转,叫做『顺从本愿』。

什么叫做怀疑?什么叫做忧虑呢?

善导大师说:第一个、你相信你业障深重,你认为你业障深重,不能往生,这个人没有顺从本愿,你顺从你的妄想。第二个、你认为你福报不足,不能往生——顺从妄想。

一个人把佛号提起来的时候:他心中没有任何念头,完全把身心世界——[一心归命,通身靠倒],这个叫做顺从本愿。

这个跟我们修理观有点相似,把自己的身心世界空掉,然后那个明了的心,完全的靠在一句佛号上,这叫一心归命,通身靠倒。所以这整个第十八愿的修学,你看…诸位要知道净土宗,对佛号的要求不高哦,你看看乃至十念…这个我们不一定解释成十念,有人说解释乃至一念,不管一念、十念,总而言之,数目不多。净土宗对佛号数目的要求是不高的,但是对你的信心跟愿力是百分之百的要求,九十九分都不行,那个皈依的心,不能有任何差错。每一个宗派都有它的传承,净土宗是很强调信愿的,你往生与否,是信愿之有无;品味高下,在持名之浅深!

信愿的栽培在哪里呢?

第一个、你相信你是罪恶凡夫,你自己没有出离的力量;第二个、你相信阿弥陀佛,一定可以救拔你。然后你一心归命、通身靠倒,临终的时候,以你强大的信愿启动佛陀的他力门、果地教,然后感应道交往生。这是第十八愿的特点,以强大的信愿成就。

那么第十九愿呢?它的特点跟第十八愿不太一样,我们解释一下:

第十九愿蕅益大师判作圆修——圆修六度,它是属于偏重善根之人,那么它的特点是什么?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第十九愿他的修行跟第十八愿不同,来自于两个特点:

第一个、他内心的胸量是广大的──他发菩提心。第十八愿他的心中所缘境──偏重在缘自身的生死的痛苦而希求出离,希求救拔而产生皈依,偏重在缘自身的身心世界。那么第十九愿,他缘的是──无上的佛道跟法界的众生,为菩提道而求生净土。所以说第十九愿,它的特点是发菩提心,心量是开阔的。

第二个、他的福慧两种资粮是广大的──广修福德、智慧两种资粮。这第十九愿的人,发了菩提心,修诸功德,为什么最后是求生净土?因为他至心发愿,欲生我国。这第十九愿的菩萨,因为他考虑到整个末法时代的修学啊…多诸障碍──所谓的五浊恶世,魔强法弱,他考虑到整个生命的退转,所以为菩提道而求生净土。所以第十九愿偏重在发愿。

菩萨道最大的障碍──

我们如果走难行道我们发觉──对我们最大的障碍就是死亡的问题,这个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分段生死。因为分段生死让我们整个生命的善根,不能一加一等于二,它不能把我们生命的善根累积起来。你看诸位…你们今天能够放下世间的尘劳来这个地方听闻佛法,应该都是多善根、多福德的,不是今生才修学的。但是我们为什么这么多生多劫的流转,现在还是这样子呢?因为我们的善根不能累积!蕅益大师讲得很清楚──惑业求断犹坯器,经雨则化弃前功。你看连蕅益大师都有这种感叹,蕅益大师的修行力量多大!他说:我这修行在断烦恼啊,就像泥土把它捏成坯器;坯器就是那个陶瓷,把它捏好的还没有烧,下一场雨,糟糕了,又变成泥土。我们乘着过去的善根今生来投胎,二、三十年糊里糊涂,福报大的人很快乐,业障重的人很苦恼,不管苦恼快乐都是醉生梦死。突然间醒过来,欸!知道佛法要修学,三十几岁一直修到五十几岁,经验最好、烦恼也淡薄、善根也强,但是夕阳无限好,可惜近黄昏。你看一个人修行最得意就是这五、六十岁的时候,但是死掉;死掉以后,来生再来,再来一次,也是一样,隔阴之迷,糊里胡涂的过了二、三十岁,醒过来了又三十几岁了,又开始用功、用功,用功到最后死掉了。这个分段生死是很严重的问题,把我们的善根切成一小块一小块,不能把它串起来。

蕅益大师说:整个成佛之道,最难跳脱的是三界分段生死这部分。

他说:你三界分段生死跳出去,后面的变异生死乱不了,后面就很好走了。其实成佛之道最难走的,就是我们这一部份,从凡夫位跳出分段生死。蕅益大师讲出一个譬喻说:这个船要离开这个大地,前面那个地方,地心引力不断的吸你啊,你很用力才能够跑出去,等到你离开了地心引力的时候,那条船就任运的前进!你就是在船上睡觉,它也前进了,这法身菩萨修行,没有像我们凡夫这么辛苦。

所以,蕅益大师说,在惑业求断犹坯器的情况之下,他是从此力修念佛行,决欲今生出樊笼。我们看蕅益大师的思考,就道尽了修十九愿的心态。我们要很务实的面对生命,我觉得我们修菩萨道不要意气用事;你要去思考,我来生有两个选择,你只有两种选择,你不可能到涅盘,你要嘛在娑婆世界,要嘛在极乐世界,你只有两种选择,一个是多诸障碍,一个是五尘说法,你要早做准备。所以我们往生的愿力,那个方向,你要早点决定,就像一棵树,你要不断的往西方的方向走,不论是什么样的因缘而断去,那棵树自然就会往西方倒下去。所以在净土宗当中,我们的修学有两个思考:第一个是十八愿──以信心来摄受愿力跟行持,感应佛陀而往生;十九愿以愿力──为菩提道求生净土的愿力。这是讲到名号的功德。

那么当我们一个正确的忆佛、念佛有什么好处呢?我们看经文:

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说:我们一个人,本来的色身没有香气,但是我们经常到大殿跟香接触,时间久了,身上就有香气。也就是说:我们这个明了的心,本来充满了烦恼障、业障、报障,但是我们经常把充满香气、充满光明的佛号,在我们的身口意不断的运转…忆佛、念佛。当这个万德洪名在心中一运转的时候,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我们能够转他成自,净土宗的功德是这样成就的;我们是把佛陀的功德,透过我们的忆念,转成自己的功德。

《净土圣贤录》讲到一个公案,跟大家说明一下:

在唐朝有一个叫张钟馗的人,他一生以杀鸡为业,临命终的时候,他看见一个红衣之人,带着一群鸡啊,跑到他的面前,那个鸡就飞起来,去啄他的眼睛。这个时候他非常痛苦的哀叫,他的夫人就请了一个沙门叫宏道法师,这个宏道法师就告诉他要忏悔,告诉他修习念佛法门的殊胜。这个张钟馗居士,当下就很至诚恳切的提起佛号,相续称念,结果呢…后来就闻到香气,而且他自己也说:群鸡化去!而安然的往生。

净土宗往生的人,经常会闻到香气、看到光明,这两个是很特别的,就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的显现。我们看张钟馗,他有多少资粮呢?他是一个造恶凡夫,但是他的心跟佛号一接触的时候,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我讲实在话:净土法门它不怕你烦恼重,它也不怕你业障重,但是你的信愿不具足,那就没办法了。不过要注意一点──

带业往生:不能带现行,只能带种子。

所以你临命终的时候──烦恼不能起现行,你的所有的烦恼,在临终的时候,必须在种子位。也就是说,临命终的人基本条件──我们不求断烦恼,但基本要求是正念分明。我讲实在话,没有一个人是在颠倒的心中往生的,不可能有这种事情,一定是众生心垢净,然后才可以菩萨影现中。所以净土法门你不一定要断烦恼,但是你一定有相当程度的调伏烦恼的力量,这一点要注意,因为感应道交是双方面的。

庚四、述己自利利他

大势至菩萨,把整个净土宗的因地──感应道交的修学方法;跟果地──所谓的香光庄严的功德,解释过以后,就讲到他自己是怎么修学的。前面是讲法门,这以下是讲他自己,他个人的修学经验: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这以下是大势至菩萨讲到他自己个人的修学经验,这里有两段,第一段先说明他的自利功德──我本因地,因地就是在凡夫位的时候,我在凡夫位的时候,是怎么修行呢?以念佛心而入无生法忍。

从经文我们看不出来,到底大势至菩萨是在娑婆世界成就无生法忍?还是在净土成就无生法忍?我们看不出来、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他是有念佛。再看下一段:

那么从利他来说呢──今于此界,就是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人寿到了两万岁以下,这个世界就进入五浊恶世,释迦牟尼佛就是在五浊恶世示现。)那么在这五浊恶世,魔强法弱之下,我是摄受念佛人归于净土。

大势至菩萨他讲他自利的时候,并没有强调净土,只讲到念佛,但是他来到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他开始强调摄念佛人归于净土。告诉大家娑婆世界不能待下去了!

关于这一点,我们看附表第十: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

本经到这里,正式的提出了往生净土的思想——『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我们念佛人的两大准备力量:

第一个、忆念名号的功德──以启信心;

第二个、忆念净土的庄严──以发愿力。

那我们怎么去忆念我们往生的处所极乐世界呢?在经典当中分成两个重点:

第一个、安乐的功德。

第二个、解脱的功德。

首先我们要对净土的忆念:

第(一)远离恶道:我们在娑婆世界打滚,有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很容易堕恶道,即便你今生没有造恶业,但是我们前生造了很多的罪业,在临命终的时候,只要有一点恶因缘的刺激,把这个烦恼业力启动起来,就堕到三恶道去了。三恶道出来以后,有什么问题呢?多诸愚痴。这个人,你跟他讲道理他听不懂,这就糟糕啦,善根产生障碍。你看你今生学习那么多教理,你能够对身心世界、对宇宙万法,产生很清楚的即空、即假、即中的观照,但是你到三恶道去,你的那些善根,全部进入睡眠状态,没办法起现行,这就是所谓的报障,八难之一。

所以,你如果一定要在娑婆世界行菩萨道,你要注意三恶道的问题,你要保证你不要到三恶道去,一旦你到三恶道去,你就麻烦了。你看你们俩个是同学,你一到三恶道去,你一回来,你跟你的同学就差很多了,那你就差人家一大截了,从头开始跑起啊!要是你往生到极乐世界,就保证你从现在开始,到你成佛的过程,你不会有那种大的障道力量出现,就是远离恶道,这第一个保证——离苦。以下四个是得乐──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第(二)国土庄严:极乐世界的庄严很多,我们从《阿弥陀经》可以得到三个消息:

第一个,生处庄严──你到极乐世界,第一个是在受生的处所──七宝池、八功德水、莲华,三个地方;七宝所做的池,中间很多无量无边功德的水,水当中有莲华,这是第一个生处庄严。

第二个,住处庄严──就是所住的宫殿楼阁,都是七宝所成。

第三个,环境的庄严──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宝树的庄严。所以极乐世界的庄严,从结构上来说,有:生处、住处、外在的环境。

其次,从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说,极乐世界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充满了光明──极乐世界没有暗相,它每一个宝物是放光的。

第二个,极乐世界充满了香气──它的宝物是会放香气…栴檀香气。

第三个,极乐世界是充满了音乐,常作天乐。

所以极乐世界是──充满光明的世界,充满香气的世界,也充满音乐的世界;它依止这个光明、香气、音乐啊,来演说妙法,这就是它依报环境的庄严。以下三点是约着正报的身心世界。

第(三)衣食自然:我们一般人要为衣食忙碌,你为什么工作八个小时呢?其实你不是真正的想工作,你是为了要换取衣食,所以你就要浪费很多时间。那么极乐世界的衣食是──思食得食,思衣得衣,你就减少很多的身心疲累。

第(四)身心安乐:我们在极乐世界莲华化生,他的色身是怎么回事呢?是一个清虚之身,是无极之体,没有病痛;而且那个四大──地水火风,特别的精妙,会创造很多很多快乐的感受给你,犹如阿罗汉的漏尽通的快乐,漏尽的快乐就是灭尽定那个安乐。

第(五)寿命久远:这个最重要!所有的福报要以寿命做基础,就是我们常说的存在主义者。你看我们的讲堂很漂亮、很庄严、灯光也很好、环境也很不错,但是所有的功德,这么多的功德有一条件──它必须存在,它要不存在,所有都没有了。那么我们今天很努力的积集资粮,往生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给我们这个果报体,是多久的寿命呢?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我们一般成佛三大阿僧祇劫,所以你再怎么懈怠,这个果报体都足够你用。

古人说:这个极乐世界的修学,叫做一劳永逸──拼个今生,永作闲汉。你拼一次,你后面就全部圆满了…一成功,一切成功!你看你到天上去不是啊!你很辛苦到天上去,没多久掉下来,你还要拼一次再上去,再掉下来;极乐世界不是,你一往生,在你的成佛之道当中,你就永远不退转,寿命久远。

我们要思考──我们在娑婆世界有三恶道的危机、环境的干扰、衣食的忙碌、身心世界的苦恼、寿命的短暂、死亡的干扰;而你到极乐世界,远离恶道、国土庄严、衣食自然、身心安乐、寿命久远,你应该用智慧来判断,你该怎么做!

所有的菩萨道,都是以智慧的抉择做基础的;一定是先智慧,才产生修行的动力!

再看:极乐世界的解脱功德,我们简单提出三点:

第(一)随愿闻法:极乐世界听闻佛法是──随其志愿,自然得闻。他不一定要到讲堂,像我们在娑婆世界,你在你家里面,是听不到佛法的,很多的吵杂声、电视声,你听法一定要来到讲堂。在极乐世界,你到山边林下散步,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它是很自然的,你不一定到讲堂去的。

第(二)具足五通:极乐世界它的五通,最重要的,当然是神足通,你能够依止神足,亲近十方诸佛;所有的善知识以佛陀最为圆满,他能够知道你善根的厚薄、知道你烦恼的轻重,有方便力来为你灭恶生善成就善根。

蕅益大师说: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

他说:你往生极乐世界,就等同于往生十方世界!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往生极乐世界就是一个世界。他说:不对!你往生极乐世界就等同于往生药师佛的世界…往生到其它诸佛的世界。蕅益大师提出这个理由,就是约着神足无碍,因为你具足了神足通,你随时可以供养他方十万亿佛。所以你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没要求你一定要待在极乐世界,你可以依止神足通,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当然也等于是亲近十方诸佛。

第(三)功德圆满:这个一生补处愿就是说──你到了极乐世界,你有两个选择:第一个、究竟必至一生补处。说:我这个人不喜欢到处跑,我就一直在极乐世界待着。他会什么结果呢?你待到最后可以修到等觉菩萨,然后再回入娑婆跟众生结缘,结缘差不多了,然后再到你有缘的众生,示现八相成道,这第一个,你可以究竟必至一生补处,你不用再去其它地方参学。其次,有些人他大悲心特别重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他到极乐世界华开见佛悟无生,他那个大悲心啊,就驱动他一定要回入娑婆。那么这个菩萨成就法身以后,回入娑婆。

在极乐世界参学的菩萨,有什么功德呢?

在四十八愿说:这样的人…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从极乐世界出来的菩萨是非同小可,成就普贤之德。普贤的功德是时空无尽的,他的神通辩才是没有时空障碍的。你看我们所有的菩萨的功德,以普贤菩萨最为殊胜,十方如来有长子,其名号曰普贤尊。所以你到极乐世界,你即便你不想一直待着,你回入娑婆的时候,你能够成就普贤之德;神通、辩才,随心自在,没有时空的障碍。这个是我们要忆念净土的庄严──安乐的功德、解脱的功德,来启发我们往生的愿力。

这个地方,就是说明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我们今天往生净土,最大的诉求就是成就不退转,善根不退转。娑婆世界的问题在哪里啊?因为它是一个五浊恶世,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大环境的染污。印光大师说:我们现在在娑婆世界修行,像逆水的鱼啊。说:欸…我今天没有做功课,我的善根没有进步,但是可也没有造什么罪业,没有进步也没有退步;其实你是退步,因为你没有进步就退步。你这个逆水的鱼啊,它大方向是在往后面走。你看我逆水中的鱼,我今天不游,不游的结果就是往后退。

我告诉大家一个事实──你在娑婆世界很用功的修行,顶多保持原状。因为这个大环境是众人皆醉,你不可能一个人独醒的!我们的心有所住,你住在环境,它对你就产生干扰,除非你是完全无住。

在经典上,佛陀讲出一个小故事:

他说:在一棵树上有一只猴子,树下有一只鳄鱼,两个是好朋友。这只鳄鱼它事情忙完以后,就跑到树下乘凉,跟猴子聊天啊,两个人日久以后…成了感情很好的朋友。后来这只鳄鱼有一天回到家的时候,看到鳄鱼太太,心情闷闷不乐。他说:你今天好像不太快乐啊?这鳄鱼太太说:是啊,我身体不太舒服,我现在的心情,我想要吃猴子的心脏,我要是吃不到猴子的心脏,我这个寿命可能不会久远。鳄鱼内心当然是爱护他的太太,就说:哦,这样子哦,那我知道了!

鳄鱼等到第二天到树下乘凉的时候,他跟猴子打招呼,就跟猴子说:欸呀,你不要老是待在这个地方,我知道在河的对岸啊,那个地方的水果,又大又甜,你可以到那个地方去觅食的。猴子说:是这样子吗?说:对啊,我经常过去那里,我知道啊!他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啊,告诉我这个消息,但是我怎么过去呢?我不会游泳啊!说:没关系,我载你过去!说:好,那你就载我一程吧!

这猴子就坐在鳄鱼的背上,往河边游过去,游到中间的时候,这只鳄鱼就往下沉。猴子说:欸,你这样子往下沉,我会死掉的,我吸不到空气。他说:对不起,我就是要让你死掉,因为没办法,我太太要吃你的心脏!猴子他很聪明说:哦,这样子哦,你也不早讲,我的心脏挂在我的树上没有拿下来!鳄鱼说:啊,那这样子怎么办呢?他说:没关系!你再把我载回去,我拿给你就好了啊!那么鳄鱼就把牠载回去,载回去以后,猴子跑上去,就不下来了。说:你这个人真坏,我们好朋友一场,你竟然陷害我!

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呢?你看身为鳄鱼,它也不是想要陷害朋友;身为猴子,他也不是有心想要欺骗朋友。但是这个问题是怎么回事呢?问题就是五浊恶世,因为我们人跟人之间结了很多善缘,但是也结了很多的恶因缘,有时候我们造恶业,某种程度是外在环境使然。

我们要知道一个事实:我们现在这个明了的心,即便你现在是善根深厚,具足布施、持戒、忍辱的善法。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你现在的内心世界,是你整个广大生命大海当中一小部份而已,可能是你最好的一部份;你今生,是你的广大生命最好的一部分起现行。你看…你看我们今生的生命是大海里面舀一瓢…舀一瓢水啊,搞不好是舀得最干净那瓢水。我们内心当中的无量无边的烦恼,无量无边的冤亲债主,在我们阿赖耶识里面睡觉。

我们一定要有危机意识,求生净土的人就是:不要高估你自己,不要被你一时的善业、表层的太平盛事的假相,产生迷惑颠倒!

这就是为什么要──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就是为了不退转!提供一个安乐的环境,一个清净解脱的环境。

己三、结答圆通方便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现在佛陀问我圆通的修学法门,对我来说,在末法时代五浊恶世,我没有其它更好的法门、没有其它更好的选择,唯一的选择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都摄六根──偏重于前面的理观,正念真如,来破除我们的颠倒想。

净念相继──就在一念的无所得的心中,提起我们忆佛、念佛的功德;忆念名号的功德,忆念净土的庄严,然后来忆持这一句佛号。

依止信愿行三资粮,成就大乘的三昧,这对我来说,对末法时代来说,是最为殊胜第一。

在这个地方,我们作一个总结:

阿弥陀佛的圣号──是一个多元化的功德,它跟我们一般布施、持戒不同。你布施成就福报,持戒成就尊贵,忍辱成就庄严…一般善法的功德是单一的;但是名号叫做万德洪名,它是一个多元化的功德,那你能够启动多大的功德,就看你自己准备了多少的资粮。你的信心、你的愿力、你对名号的专注力,更重要的是你的信愿,你一分的信愿,你就启动一分的他力门、果地教;两分的信愿,乃至十分的信愿,启动十分的他力门、果地教。这个就是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方法。

0:00 / 0:00
楞严经修学法要1
楞严经修学法要2
楞严经修学法要3
楞严经修学法要4
楞严经修学法要5
楞严经修学法要6
楞严经修学法要7
楞严经修学法要8
楞严经修学法要9
楞严经修学法要10
楞严经修学法要11
楞严经修学法要12
楞严经修学法要13
楞严经修学法要14
楞严经修学法要15
楞严经修学法要16
楞严经修学法要17
楞严经修学法要18
楞严经修学法要19
楞严经修学法要20
楞严经修学法要21
楞严经修学法要22
楞严经修学法要23
楞严经修学法要24
楞严经修学法要25
楞严经修学法要26
楞严经修学法要27
楞严经修学法要28
楞严经修学法要29
楞严经修学法要30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在家居士的两种误区

佛教徒分为出家人和在家人两种,出家人是以修学佛法为...

修净土最忌讳夹杂

大凡修净土人,最忌是夹杂。何谓夹杂?即是又讽经,又...

圣严法师:独修与共修的差别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

星云大师《骂人的艺术》

骂人是恶口,骂人是不好的行为,不管什么人,你骂他,...

若能成就此七法,魔王便无法乘虚侵扰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之时,一日,对比丘众开...

佛法的修行,要有这九种心

一、信心,要信三宝、信因果,信法的不可思议。 二、因...

星云大师《面对问题,不要退缩》

人从出生下来之后,就会慢慢地感受到人间有很多问题,...

既省钱又简单易做的种福改运方法

做善事、种福因的门路固然广泛,但很多善事要遇到机会...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十住位的「住」是什么含义

十住位言住者,慧住于理,名之为住。谓此位菩萨已历经...

奔向成功的十个好习惯

一、不轻言退缩 二、不停学习,不断修正。 三、坐言起...

是思想决定你的生命

生命的产生和形成,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必有其因果,所...

与时间做赛跑,与生死做斗争

跑香也是用功,催得你飞起跑,可以调伏你的身心,但要...

【佛教词典】五部见解有异

亦名:五师与根本部 子题:昙摩鞠多、法正、四分律、萨...

【佛教词典】寂灭

没有烦恼叫做寂,没有生死叫做灭,没有烦恼和生死的境...

极乐世界为何没有二乘、女人、根缺之名

问曰:名以召事,有事乃有名。安乐国既无二乘、女人、...

吃素即是放生

佛教经典和历代祖师都主张为佛弟子要戒杀素食,这样做...

生死关头苦无伴,唯修三福能安度

无伴过患,就是在生死关头无依无靠的痛苦。 如云:若能...

星云大师《不杀生与护生》

佛教提倡不杀生,不杀生是一种慈悲,不杀生而护生,进...

扫除尘垢得解脱

佛陀在古印度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槃特尊者告...

要做老实人,勿学口头三昧

东林寺每逢法会繁忙时,会有许多开车的师傅在寺门外候...

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昔日,佛在毗耶离城庵罗树园说法,长者子宝积与五百长...

慧律法师《举弊救偏》

佛教的原貌是清净光明的,是反求诸己的,是绝对平等无...

为何华不著菩萨,只粘著声闻众

乍得我空者,小乘但悟蕴中无我,不知蕴亦是空。执境为...

怎样才能创造奇迹

一位凡夫向一位老师请教道:先生,怎样才能创造奇迹呢...

如是因,如是果,如是报

有一位高僧行脚于各个寺院、去礼拜参访。有一回,他来...

净土行人如何分辨杂修夹杂

大凡修净土法门的人,最忌讳的是夹杂。我们在《无量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