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破障篇)

净界法师  2024/07/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六讲)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面,我们看乙三的结示迷悟得失。

古德对我们的五阴身心世界,讲出一句话说:“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古德把我们的色受想行识的定义,叫做轮回的根本,因为它有我们无始劫来的回忆,有我们无始劫来的感受,跟各式各样的业力都在五阴里面,它记载了你所有过去的因缘,就是在你的色身、感受、想像、执取,还有仓库里面;这五个东西,累积你无量无量的过去。

那有人就说了,说我也没有说我要轮回,为什么一个人自动会轮回?为什么一个人前异熟既尽,复生余异熟?就是说轮回是要心甘情愿--爱取。我也没有说我要轮回?你不需要说轮回;你都不要表达意见自己就会轮回。因为你的五阴身心,它会主动的把你带上轮回的道路,它就是生死的根本。

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我都不处理五阴,那你结果只有一个,就是继续轮回。因为你不改变它嘛,它这个水流流到现在,就是一种轮回的等流性。所以诸位,你最好有心理准备,你如果临终要正念分明,要脱离三界,你跟五阴迟早一战,迟早的。而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成王败寇,冲过去,恭喜你,往生极乐世界。你要失败了就打下来,它没有任何的情感可言。

所以面对五阴的时候,你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就这样子而已,修行就这么残酷。你只要失败了,今生的修行就是失败,不管你早上几点起来念佛,也不管你为了净土宗你牺牲多少,反正临终一战就是成败的一战,就这样子而已。从净土宗的定义很简单,你没有往生你就是失败,是不是!你来生再来,还是要重新开始,这叫退转嘛。你今生的努力,说残酷一点就是这样子,因为你失败了,临命终那一关你没有过。

所以诸位你千万不要小看五阴,它的可怕就是因为它跟你太熟悉了,知道吧!你跟它太熟了,你的感受、你的想象。因为五阴是你一手培养出来的,你懂吗?是你一手培养出来的,于妄想中立因缘性。就是你过去生习惯打什么妄想,才创造你现在的性格倾向,你的色身、你的想像、你的感受全部是你一手创造出来的东西。

当然修行有点残酷,说我要抛弃过去所有东西,那也不得不这样子,谁要你了生死呢,是吧!所以你要了生死,要把过去做个了断。请问大家,什么叫做过去?过去在哪里?过去就在你的色受想行识当中,就是你的过去啊,诸位!它是你一手培养出来的身心世界,才有今生的你,点点滴滴的过去、过去、过去、过去,才有你现在的五阴。

但不幸的是临终你一定要面对它,要克服它,你才能够摆脱过去,开创一个新的五阴,创造一个极乐世界的五阴。所以修行你真正真妄交攻的时候,就没有开玩笑了,因为你不是成功就是失败,无始劫来就看这一战了,临终这一战。

诸位我再讲一次,你迟早要面对五阴。平常如果你运气好一点,你用功一点,打个三七、七七可能你今生提前面对,提前把它调伏,恭喜你,临终的时候你这一关先过。如果你运气不好平常都没有出现,到临终再出现,你都没有什么经验,那对你就不利了,因为临终是你最弱的时候,是吧!临命终是一个人身心状态最差的时候,也有例外,有些临终的时候他的福报很大,也没有什么病痛,也是有。

但是,最好平常就把五阴给逼出来,就跟它提前决战。在你的心最寂静的时候,在佛堂的时候,就把五阴给调伏下来。因为你迟早要一战,你摆脱不了五阴就没有什么未来可言,你走不出过去,哪有未来呢。你被它给catch(抓住),牢牢的抓住,它要你往哪里走,你就得往哪里走。你就知道你过去多么的可怕,过去的你,它是因缘法、是生灭法,但是你稍不小心,你会落入过去的阴影当中。

好,我们来看看,五阴的处理是了生死的人迟早要面对的,你如果处理的好,那就是万德庄严,处理不好就打回原点。我们看迷悟得失,看经文:

乙三、结示迷悟得失(分二:丙一、悟则成得;丙二、迷则成失。)

丙一、悟则成得

客不成害

然彼诸魔虽有大怒,彼尘劳内,汝妙觉中,如风吹光,如刀断水,了不相触。汝如沸汤,彼如坚冰,煖气渐隣,不日销殒,徒恃神力,但为其客。

迷乱由主

成就破乱,由汝心中五阴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

悟必超胜

当处禅那,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奈汝何。阴销入明,则彼群邪咸受幽气,明能破暗,近自销殒,如何敢留扰乱禅定?

好,这有三段,佛陀对我们面对五阴魔镜的一个很重要的开示。他说“然彼诸魔虽有大怒”,所有的魔王都不希望我们修行,不希望你出离三界,最好是陪着他享受人间的快乐,魔王的思想是这样。所以,他看到你念佛要求生净土,要离开三界,他心里可是老大不高兴。

但是你要知道一个问题,“彼尘劳内,汝妙觉中,”其实你跟魔王是不同道:他是生死道,是尘劳的生死道;而我们走上了菩提道。按说是各走各的道,那怎么会有交集呢?下面会说了,是因为你惹他。

就是说,“彼尘劳内,汝妙觉中”,就好像“如风吹光,如刀断水,了不相触。”风,我们从来没有说,看到风把空中的光明给吹灭,不可能。光明不是蜡烛,就是那种电光,就好像刀去断绝水也不可能。

“汝如沸汤,彼如坚冰,”我们是安住真如,是一种真实的功德,是众生本具的。而他活在五阴,那是一种业力跟烦恼的变现,所以他是个坚冰,当然冰块接触到火那只能够融化,冰不是火的对手,你有正气,你有正念。

所以理论上魔王是一个客,你是主人。意思就是说,理论上他不是你对手,理论上是这样。本来魔王五阴不是我们对手,因为我们是安住真如,是真实的功德,是主人。五阴跟魔王是客人,竟然弄到最后,怎么变成客人把主人给打败,而不是主人把客人赶出去呢?因为在第二段,“成就破乱,由汝心中五阴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按说你是房子的主人,他是客人。诸位,你看过客人把主人赶走吗?有没有,不可能嘛!但是为什么我们打败了呢?说这客人把主人给赶走了,因为你主人颠倒了。道理很简单,就是说你真如本性的安住力量薄弱,主人若迷,客得其便。

要解决的方法是很简单,“当处禅那,觉悟无惑,”你加强你的主人的力量,加强你的正念的力量,邪不胜正。那么“则彼魔事无奈汝何。阴销入明,”阴气遇到光明,它当然被光明所消灭。因为这些五阴也好魔王也好,它是一种阴暗的幽气。而你修行,你忆佛念佛是一种光明的正气。我们只看到光明破除黑暗,从来没有看到黑暗破除光明。

所以,“如何敢留扰乱禅定?”我把这句话讲成白话,就是你这个人会被五阴打败,被魔王干扰,你要负百分之八十的责任。责任不在魔王,他本来不是你对手,是因为你三心两意,修行人最怕三心两意,最怕就是这样。你又想了生死,但是又放不下过去,你懂吗?我们很想到极乐世界,但是对过去又有一点,有那么一点点的流连忘返,有一点点的一丝丝的不舍,对不对?好,你有点一丝丝的不舍,就被魔王给抓住辫子了,他要的就是这一点,就是你的决心不够,问题在这。

就是说,我们的武器是最先进的武器。我问你,全世界的魔王,哪一个是无量光无量寿佛号的对手?你拿的是核子武器,知道吗?对方是拿一个小刀子,那你为什么打败了呢?因为你核子武器没有发出来,后来被他的刀给杀伤了,这不是武器的问题。理论上五阴不是你的对手,如果你真的想修行,它根本不算个事。五阴就是一个虚妄相,你真如本性无量劫的主人。所以有人问我说往生容不容易?答案是,你也可以说很容易,也可以说很难,说白了就看你有没有决心。

你看,这段经文就在讲决心的问题。你要有决心,生死对你来说不算个事。它是虚妄相,是阴暗相,烦恼本来就是一种阴暗相,你现在依止的是一种清净的本性,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的佛不可思议,它哪是你对手呢?但是你犹豫不决,完了,你临终的时候犹豫不决,一念的迟疑它得其便,五阴得其便,问题就在这。

诸位,你要是失败,你千万不要说敌人太强,不是!是你犹豫不决。你有最好的武器,有无量光无量寿的圣号,你有能念的真如本性,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的佛不可思议,按说生死不是你对手,按说不是你对手。如果大家公平一对一的对战,它不是你对手。但是你看到你生死轮回的时候,你一丝的妇人之仁,一念的贪念,所以你才会前功尽弃,是这样来的。佛陀意思就是说,你的决心是关键。所以临终的时候,除了修行的功力以外,拼的就是决心了,看谁有决心!

好,我们看迷则成失,看经文:

丙二、迷则成失

迷则成失

若不明悟,被阴所迷,则汝阿难,必为魔子,成就魔人。

较量浅深

堕淫害浅

如摩登伽,殊为眇劣,彼虽咒汝破佛律仪,八万行中,祇毁一戒,心清净故,尚未沦溺。

堕魔害深

此乃隳汝宝觉全身,如宰臣家,忽逢籍没,宛转零落,无可哀救。

那么如果你今天,主人很安定很坚决,那你就成功了;生死就在你一念间,你就跳脱过去,到了极乐世界成就新的五阴。如果你在这个当中犹豫不决,那这个问题就复杂了。“若不明悟,被阴所迷,”被你过去无阴的感受想象所迷惑,那么你就会变成魔子,或者堕入魔道中变成魔人,它的过失就比破戒更严重了。

他举一个例子,说摩登伽女在楞严会上,摩登女是一个淫女,她是从事淫欲的一个女众,阿难尊者在托钵的时候,她看上了阿难尊者,她就用咒语去迷惑阿难尊者。结果阿难尊者就不小心破戒了,但是阿难的破戒,对他的伤害是小的,因为他有很多戒,出家众二百四十八戒他只破一条。而且破戒的伤害,它不伤害你的正念正知,“心清净故,尚未沦溺。”他破戒没有破见,所以他的菩提性还在,随时可以恢复功力,他只要如法忏悔,他的功力随时可以恢复。

但是你面对五阴的时候,稍加迟疑落入魔境,那就不是这么简单了,“乃隳汝宝觉全身,”它伤害的是你整个全部的身体,“如宰臣家,忽逢籍没,”就像一个朝廷做官的,结果你得罪谁不好得罪了皇帝。得罪皇帝的后果,就取消你贵族的资格降为平民。拔其官位夺其财产,最后流落民间“无可哀救”。

所以面对五阴,你一念的慈心,后果不堪设想,就是说,当你跟你过去的五阴对战的时候你要调伏它,要么它调伏你。你只要失败那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你不能犹豫不决,因为这是牵扯到你菩提善根跟魔种之间的战争。

就是说一个人犯了戒律还有救,叫做破戒。你的道心、你的菩提心、你的正念正知都还在。你一旦落入五阴魔境就没救了,因为你根本被破坏了,菩提善根被破坏了。这个地方是非常现实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好,我们看最后甲三的结示劝修,甲三、结示劝修(分二:乙一、忏除业障;乙二、破除魔境。)乙一、忏除业障

我们把这个净土忏简单的跟大家说明一下。就是我们要拜忏,愿我临终无障碍,我必须在身体健康、思想头脑很清楚的时候,预先为临终扫除障碍。我们找一个忏法来跟大家简单的说明,好,我们先看第一小段,一个总说:

我弟子○○,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悉愿断除三障,皈命忏悔。(就礼一拜,长跪合掌)。

我们拜忏之前都有一个总说,就是你为什么拜这个忏,你的目标;修行先有目标再有过程。你看佛陀先讲苦谛再讲集谛,因为有痛苦,要解决痛苦所以才要断烦恼。灭道,因为有涅槃,我要追求无上的菩提,所以我才修道。佛法都是先讲果地再讲因地。你花了一百天,拜忏那么辛苦干什么呢?要断除三障,要一心皈命阿弥陀佛,在皈依的情况之下,如法忏悔业障。先把你拜忏的定位、目标讲清楚,就是要皈命忏悔。好,这是第一个。

好,有了这个总说以后,我们来看各别解释。所有的忏法基本上就分成三块:忏悔、皈依、发愿,先有一段的发露,我们看经文:

忏悔

我弟子○○及法界众生,从无始世来,无明所覆,颠倒迷惑,而由六根三业,习不善法,广造十恶及五无间,一切重罪,无量无边,说不可尽。

在拜忏之前要有一个发露,你一定有一个本尊,比方说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或净土忏是阿弥陀佛。

发露有两种:一种叫通忏,一个叫别忏。

通忏就是现在我们说的,过去生所有的六根三业,所造的杀盗淫妄的罪业,五逆十恶等等。就是我没有针对哪一个罪业,反正所有我能够意念到的身口意三业,我通通忏悔,这可以,因为取相忏力量很大。

你也可以别忏,针对你今生可能你造的某一个重大的杀盗淫妄的罪业,说我这一百天,就专门忏这个罪业,也可以,叫别忏。你就把这个罪业,你在什么时候造什么罪业,就讲某一件事情也可以,发露有通忏和别忏两种。我们看皈依,先看事修:

皈依

事修

十方诸佛,常在世间,法音不绝,妙香充塞,法味盈空,放净光明,照触一切,常住妙理,遍满虚空。我无始来,六根内盲,三业昏暗,不见不闻,不觉不知,以是因缘,长流生死,经历恶道,百千万劫,永无出期。

这个大乘的忏法,很少人直接修忏,都是要先修皈依。因为你要有佛菩萨的加被--仰仗佛力,因为在大乘角度认为佛陀没有灭度。不像小乘,小乘忏悔就是两个两个对着忏,它不把佛陀扯进来。但是大乘佛法一定要仰仗佛力,所以他一定要先修皈依,是在皈依的情况之下忏悔,在某种程度仰仗佛陀的摄受。

皈依主要有两个内容:

第一个、你的本尊的功德。比方说阿弥陀佛,你要观想阿弥陀佛功德广大,常住在世。他没有离开我们,他一定可以救拔我。

第二个、你观想你自己业障深重求出无期。我自己没有忏悔的能力,所以我对阿弥陀佛只能怎么样,一心归命通身靠倒。

一方面赞美你所依靠的本尊功德广大,第二个、观想自己业障深重,百千万劫求出无期。所以对你的本尊一心归命,这是事修,我们看理观。

理观

经云:“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其佛所住,名常寂光。是故当知,一切诸法,无非佛法,而我不了,随无明流。是则于菩提中,见不清净;于解脱中,而起缠缚。今始觉悟,今始悔改。奉对诸佛,弥陀世尊,发露忏悔。当令我与法界众生,三业六根,无始所作,现作当作,自作教他,见闻随喜,若忆不忆,若识不识,若疑不疑,若覆若露,一切重罪,毕竟清净。

这个理观的关键就在毕竟清净。诸位,有些人忏悔他只修皈依,不修理观,你这个忏悔不可能忏干净。按智者大师的说法,一个人不修理观,你会留一个罪根;你会忏悔业障,一切罪障皆忏悔,但是你的罪根未拔,因为罪根就是攀缘心,所以你一定要观到真如理,然后再配合事修才能够拔掉罪根,才能够毕竟清净。

我们看看什么叫做理观?这以下说,“经云:毗卢遮那,遍一切处。”所以这个理观,它就不是观想应身佛。前面的应身佛是讲佛陀的化身--应化身,这地方讲法身常住,观想佛陀的真如本性。佛陀的法身所住的叫常寂光。“是故当知”这以下重点,“一切诸法,无非佛法,”其实佛法就是,你要安住真如的时候,世间没有好坏,叫顺逆皆方便,就没有对立心了。

但是我因为没有回光返照真如本性,活在妄想,所以活在妄想的后果只有两个,“于菩提中,见不清净;于解脱中,而起缠缚。”在一念的清净的菩提心中,我自己显现不清净,这个“见”就是显现不清净的烦恼业力。于本来就解脱,真如本性本来就没有生死没有缠缚,你自己招感生死。所以,“今始觉悟,今始悔改。奉对诸佛,弥陀世尊。发露忏悔。”

理观跟事修的角度不一样。诸位,一面镜子上面很多的灰尘,你有两个选择,第一个、你只注意灰尘。你只注意灰尘这个灰尘你就永远擦不干净了,这样懂吗?叫做时时勤拂试,莫使惹尘埃。怎么办呢?你要先注意镜子,再注意灰尘。站在本来就没有灰尘--镜子本来就没有灰尘,站在镜子的角度来面对灰尘。

修行为什么很难,因为我们看到问题的本身,就全神贯注在这个问题上,就不对了,你要把这个问题拉到真如来看。就是说发现灰尘,第一个先安住在镜子,这样你们听得懂吗?听得懂说明很有善根,这就对了。就是要先注意镜子,再注意灰尘,知道吧!否则你这个灰尘就永远擦不干净了,这样懂吗!

你要观想我本来没有灰尘。镜子刚买回来本来就没有灰尘,灰尘是后来有的。后来有的它是因缘法,所以它因缘生,才可能因缘灭,它无自性。如果你一开始买镜子的时候就有灰尘,那这个灰尘就镶在镜子里面,怎么忏得干净呢?对不对!所以没有理观,你忏悔就不可能毕竟清净。就留一个根--罪根,然后春风吹又生,很容易又再犯。

所以它这个事修跟理观是配合的,可能比例的问题。你可能刚开始理观薄弱,没关系,你可能事修皈依占七成,理观占三成没关系,你有三成的理观,力量就够大了,知道吗!要慢慢增加。总之,事忏事修就是一心归命通身靠倒阿弥陀佛,忆佛念佛。理观就是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自具足。我本来就没有烦恼,我本来就没有罪业。你不断的去忆念真如。好,我们看最后的发愿:

发愿

我忏悔已,六根三业,净无瑕累,所修善根,悉亦清净。皆悉回向,庄严净土,普与众生,同生安养。愿阿弥陀佛,常来护持,令我善根,现前增进,不失净因。临命终时,身心正念,视听分明,面奉弥陀,与诸圣众,手持华台,接引于我,一刹那顷,生在佛前,具菩萨道,广度众生,同成种智。(忏悔发愿已,归命礼阿弥陀佛)《往生净土忏愿仪轨》

好,在透过忏悔皈依以后,最后至心的回向发愿。当然净土忏的好就好在,它所有的忏悔功德,并不是为了追求人天快乐,是要“庄严净土,普与众生,同生安养,”导归净土。

导归净土的过程当中,它有三个重点:

第一个、愿阿弥陀佛从平常的角度,常来护持我,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令我善根增长不失净因。这是你没有往生之前,通过这个忏悔,希望阿弥陀佛能够经常来护持我。

第二个、临命终的时候,能够身心正念,六根分明不起颠倒。临终能够见到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来接引我,一刹那顷往生西方,这是临终。

第三个、是往生以后干什么呢?快速的成就菩萨道的功德--六度的功德,广度众生同成佛道。

这就是我们最后忏悔的三种回向--平时得到阿弥陀佛的护持;临终能够正念分明蒙佛接引;往生以后能够快速的成就无上菩提。

忏悔发愿已。到这个时候再礼拜四十八拜,或者礼拜一百零八拜, 净土忏就结束了。它是先忏悔、皈依、发愿,最后再拜阿弥陀佛做一个收尾。好我们看乙二的破除魔境,最后总结:

乙二、破除魔境

诸位,所有的修行只有一个原则,站在真实的角度来破虚妄,这是最有利的,就是内观真如。先把你的真如本性现出来,先把镜子现出来,再来面对灰尘。这个道理永远是这样子。你不要直接面对灰尘,直接面对灰尘,你这个灰尘就擦不干净了,就越擦越复杂了。

所以我们一开始都要先,就是我们现在要面对生命的现象,面对很多的过去,都没关系。先把生命拉到原始点,回到你的本来面目,把生命拉回到原始点去。诸位还记得吗,你从什么地方来?你说我从轮回而来,那轮回之前呢,你没有轮回之前是干什么?当然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所以处理过去最好的方式,就是把生命拉到原始点。拉到原始点你就占优势了,轮回对你来说就是梦幻泡影,你知道吗。如果你不拉到原始点,轮回对你来说就是真实的轮回。那就完了,你就很难抗拒它。

当轮回变成一种真实的力量的时候,那你想想看,你无量劫的生死怎么可能今生处理的完,这不开玩笑吗?其实解决生死问题是很残酷的。如果你今天就因缘来论因缘的话,什么叫了生脱死?就是你想把无量劫留下的问题今生解决,这句话就讲完了,对不对。如果你不理观的话,大家从因缘上来拼搏,那你就不是它对手了,如果你今天不拉到原始点。轮回是因缘,我也是活在因缘,那完了。那怎么叫了生死?简单一句话就讲完了,就是你无量劫来留下的问题今生要解决,一生解决。那变成是impossible,不可能。

但是,如果你把心回到原始点,你本来没有轮回,那它变成如梦如幻了,如梦如幻的东西就好处理了。师父这样讲你们听得懂吗?这很重要!你先把对方变成如梦如幻再来处理。当它是真实的时候,你就不好处理了。

所以这个人生的角度不一样,你回到原始点,无量生死就是如梦如幻,就跟做梦一样。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那你这是主动,轮回对你来说,它就是一个梦幻泡影,你走过去就走过去了。但是你不回到原始点,轮回对你来说是真实的,那你就很麻烦了,你要面对无量的生死轮回留下的烦恼业力。

所以成败这个是关键--内观真如。先把自己站在一个有利的位置。就是把你的生命拉到你的原始点,然后回过来再提起佛号。就构成了蕅益大师说的,能念的心不可思议,你安住的是一个最有利的一念的真如心。第二个、所念的佛不可思议。轮回根本就不是你对手了,五阴也不是你对手。

能念的心加所念的佛,最后结果:真能破妄。

诸位,解决生死问题是要靠智慧,你懂吗?智慧跟决心两个东西就够了:第一个、你要有方法,方法要对。你不能跟它硬干,你跟它硬干,你就变成黄花岗七十三烈士了,多一个烈士。因为你跟它硬干的话,它是无量劫留下来的因缘,所以第一个内观真如。

第二个外顺弥陀。最后你要相信,你站在真实方,它安住在虚妄方,我们没有看到一个虚妄的东西来破坏真如,你要有信心,你做得到。因为真能破妄,真如本性是你本来有的东西,轮回是后来才有的。你是一个镜子,它是一个灰尘,它后来才有。

好,这个就是我们把一些临终可能出现的障碍,包括业障、魔障都先跟大家带过一遍,你事先要有心理准备。因为你只要了生死,当你想要离开三界的时候,这两个都会出现。师父的建议是,最好让它早点出现,早出现对你有利。在你身体健康,在你内心寂静精神状态好的时候,就把业障跟魔障先处理掉,这样会比较好。

好,我们这个课就上到这,最后回答三个问题。请说【学员提问】:师父吉祥,阿弥陀佛,请问师父要是去一些道场参加法会和共修、诵经,那里方方面面的一些不如法,有佛友说只是依法不依人,没关系,会有什么过患吗?请师父开示,谢谢。

【师父回答】:不如法那得要看程度,我们修行一定要有个底限,对不对?如果他已经邪知邪见,那当然就……佛法是这样,不如法有两种:一种只是道不同。他可能修的不是净土宗。对你来说这个法跟你不相应,但是他还是佛弟子,他讲的还是佛法,这个道场还是可以护持。佛法的底限就是,你的思想不是佛弟子了。你讲感应神通,对师父来说,感应神通是我的底限。任何一个人跟师父学法,师父都没有意见,但是师父的底限就是,你不能跟我讲感应神通。因为你讲感应神通,就不是佛弟子了,你是外道种性了。我怎么可以跟外道种性往来呢?

就是说正知正见是我们的底限。在正知正见的基础之下各有表现,你喜欢持咒,他喜欢拜忏都没关系。本来佛教就是方便有多门,佛教是有包容性的,各取所需。但是你的思想是邪知邪见,对不起,那你就不是佛弟子了,咱们俩个道不同。所以我们是有一个底限的,知道吧!底限就是起码你是正知正见。

至于,你也正知正见,我也正知正见,你喜欢修什么法门那叫互相尊重,没关系。你觉得他的课程,这个法你有需要你就参加,这个不需要你就不要参加,没关系。但是如果是邪知邪见,那就拒绝往来各走各的。因为佛法对初心菩萨还是要保护,因为我们善根,菩提幼苗栽培不容易,你到了邪知邪见的团体,你度不了他,结果他把你给影响了。

所以菩萨戒对于初学者,它为什么不允许你跟外道往来,因为你会受他影响。很奇怪,佛弟子跟外道在一起,往往不是你度他,你被他度走了,很奇怪。因为外道合乎我们的人性,就是跟我们过去的习性比较接近,佛法往往是违背我们习性。因为我们认为生命是常的,佛陀说无常。我们认为生命可以主宰,佛陀说生命不能主宰。所以你要建立这种逆生死流的思想,本来就很不容易。你本来在建立佛法正知正见就充满了挣扎,结果你倒好,去参加外道的团体,你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嘛吗?是吧!你的善根没有到坚固的程度。所以菩萨戒保护,就是菩萨戒,初心的菩萨你只能跟同见同行的菩萨往来。因为他怕你的思想受到影响。好,第二个。

【学员提问】:师父慈悲,师父前天讲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只要有愿力,也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请问如果弟子念其他佛或菩萨名号,或修其他法门,比如持咒、诵经,而将功德至心回向极乐世界,也能往生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师父回答】:不是这样子,你们误会师父的意思了。师父是说,你妈妈已经改不过来了,对不对?你妈妈八十几岁了,她念了三十几年观世音菩萨,你教她念阿弥陀佛,她肯定跟你闹翻,对不对?她改不过来,你只好顺她。就改变她的思想,但是你现在改得过来,你现在有选择,当然念阿弥陀佛。

就是说她改不过来了,她八十几岁你要让她怎么改呢?她一路念观世音菩萨念习惯了,对不对?但你那么年轻,刚开始,观世音菩萨你也没有念的很深,对不对?你一天念个几声,还可以改,赶快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是正修。你感应道交,跟谁感应道交?当然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你跟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感应道交。

所以如果你现在才刚开始修学,当然要选择一个捷径,念阿弥陀佛是捷径。所以你不要误会师父的意思,师父就是说她已经改不了,没办法了,那就算了,改变心态比较快。如果你还年轻,师父的建议是,诸法因缘生,每一个佛有他的因缘,阿弥陀佛的因缘,从往生的角度是最有利,从往生的角度。当然你要想消业障,你念地藏王菩萨、念观世音菩萨都一样,从消业障的角度念佛菩萨都有能力。但是从临终接引的角度,当然念阿弥陀佛最有利了,师父这个意思。好,第三个问题。

【学员提问】:师父慈悲,净土法门通常讲往生三资粮,是信、愿、行具足,而听师父刚才的开示提到,念佛人如果能冲过色、受、想阴,往生就有把握,而大部分净土行人是没有学过《楞严经》,这样的要求对净土行人是否过高,请师父进一步开示。

【师父回答】:如果你今天不了解,那就看运气了,也有人冲得过去,也是有。但是,你事先知道对你有利。反正你往生就是一个生命的改变,什么叫往生?我讲一下,就是说你本来的跑道是在娑婆世界,是吧。结果你要换到极乐世界的跑道去,娑婆世界是一个有漏国土,这个大家可以同意吧,对不对。极乐世界是一个无漏的功德,它不是业力所感,那是弥陀本愿创造出来,那种清净无漏的功德,那是一个净土,娑婆世界是一个秽土,所以这两个是一个很大的生命的改变。当然你说有些老菩萨,他没有懂五阴。如果他的信心很坚定,愿力很强,他也可能冲得过去,那就各凭本事。

你反正五阴一定要改变,五阴改变的过程,它一定会反弹。至于你用什么方式;就是反正这条河你一定要冲过去,它波涛汹涌,你自己游泳过去,你坐船过去,用什么方式没关系,你只要能够成功就可以了。所以,没有标准答案,这样懂吗?

但是,你知道的越多对你越有利。因为你知道你迟早要面对什么,会增加你的成功率,这样懂吗?增加你的成功率。不过成败还是看你临终时候,你的正念跟你的决心,这是成败的关键。但是你对五阴更了解,人都是这样,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你对对手了解,你知道它是虚妄的,对你是有一定加分效果,对不对,一定有加分效果。不是说你听了五阴以后,就一定成功,不是的。加上你的决心,你的正念。

你今天要改变五阴,就是你要厌离娑婆,你要抛弃你过去的身心世界,这个身心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越了解它,面对它的时候你更有底气更有信心,是吧!就这样子。所以教观、教观,教理懂得越多,你观照更深入,看事情看得更透彻,所有的修学最大的障碍是什么?你们知道吗?叫做愚痴,就是你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你心里就害怕。我怎么念佛会出现这种事情?这种事你去问别人都来不及了,因为五阴魔境要侵入是当下的。你说,我赶快去打电话给我师父,看看是怎么回事,我问你,你临命终你去给谁打电话。

所以你对你的身心世界了解越多,它反弹的时候,你越有把握,就这样子。很多事情你看透了,它就不是什么障碍,但是你如果不知道,因为障碍都是自己生起的,你就害怕,害怕你就失败一大半了,你一害怕,你的信心就动摇,信心动摇就伤害你的愿力,信跟愿是互含互摄,信心一动摇就伤害你的愿力,你起一个念头说,我到底会不会往生,就全部都崩溃了。

所以有时候五阴对你的伤害,它可能从一个点破坏,它破坏你的信仰,破坏你的愿力,最后你佛号全部崩盘了。那你今天如果能够知道,真如本性是如此的强大,五阴是如梦如幻,它出现的时候,你那个信跟愿两根柱子站着非常坚固。所以你懂得越多,对你的佛号有强化的效果,它不容易受到干扰,你知道吧!因为你状况越清楚,你这个佛号越有信愿,力量越强。反正你一定要面对,所以你早点知道对你有好处。

我们破障篇就上到这,感谢大家的参与,阿弥陀佛,好,回向!

0:00 / 0:00
禅观与净土(破障篇)1
禅观与净土(破障篇)2
禅观与净土(破障篇)3
禅观与净土(破障篇)4
禅观与净土(破障篇)5
禅观与净土(破障篇)6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彭际清居士:观无量寿佛经约论

释此经时。略开四分。一题名。二叙分。三正宗分。四流...

念佛的目的不要搞错了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这...

不是佛号有问题,而是你的心有问题

净土宗的修学是本尊相应的法门,就是说,我们临命终是...

大安法师:净业行人的行持方法

如何行持,单刀直入就是信愿持名,你每天能念三万声佛...

二种行门,决定得生彼国

智者大师在《十疑论》中说:修行净土念佛法门的人,欲...

半日学解,半日学行

汝于净土修法,尚未了了。这意思是说,你对净土法门不...

佛的光明随时在我们身边

我再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这一篇故事的隔一篇,讲到...

不是念佛就表示修净土宗

不是你念佛就表示你修净土宗,修净土宗跟念佛,没有直...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生命是我们的思想变现出来的

在我们大乘佛法的生命观,《华严经》讲到应观法界性,...

秋季最佳的5种润肺止咳食物

1、柿子 中医认为,柿子性寒味甘微涩,归肺、脾、胃、...

马祖道一禅师广录

江西道一禅师。汉州什方县人也。姓马氏。本邑罗汉寺出...

初学念佛不可散念,必须计数

念佛的人,切忌散念,因为散念不能摄心,念成习惯,就...

【佛教词典】那先比丘经

(经名)二卷,失译。记那先比丘之生缘及与国王弥兰陀...

【佛教词典】旃达罗伐摩

(人名)Candravarman,比丘名。译曰月胃。见慈恩传二...

两种十念法

十念法要辨识一下,有两种。 一种是慈云遵式提出的十...

当众生得益的助手

他人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伸出援手给予帮助,使...

念佛人为何多是老头老太太

问: 念佛人多是老头老太太,年轻学佛人往往对禅、密...

【推荐】称名供养礼拜地藏菩萨,求诸所愿速得满足

地藏菩萨常以不可思议禅定之力度化无量世界众生,满愿...

【推荐】一桩善举挽救了两条人命

光绪年间的故事,一位江苏的贾先生,在上海租界一洋行...

昌臻法师《修行人应经得起八风考验》

八风,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八种境界之风...

不可盲信吃动物身体能补己身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不加分辨,也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便...

道香应自苦修来,法远禅师的修行故事

写这个故事之前,踌躇了一下,因为这种故事不一定有人...

把心念进去了吗

有朋友问,修行只要念经就可以了,另外多参加法会多去...

在无为法契证上谈证位

修行需要修清净心。但是在我们的执著、五欲六尘还憧憧...

怕冷可多吃四类食物

一、根茎类: 医学研究人员发现,人怕冷与机体无机盐...

【推荐】布施他人骨髓,自己女儿得救

江西电视台一套有一档栏目叫《传奇故事》,这是一个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