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全站文章(第34页)  【随机推荐】

不能为了懈怠放逸而取底限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

中国历史上最有佛缘的15位皇帝

导读:佛,讲究一个缘字。在中国古代帝王中,不少人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话说...

胎儿羊水少胎位不正,诚念观音平安顺产

爱人怀孕六个多月时,做B超发现胎儿羊水少,且胎位较低。而我当时离家千里,...

常念时不待人,一蹉便成百蹉

在修道当中应如蕅益大师所说:应以猛切心治姑待心,常念时不待人,一蹉便成百...

一个人开始内观时,他就是在开显宝藏

中道又分为二: 一者、但中 ─ 唯有理性,不具诸法。见但中者,接入别教。...

站在本来就没有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依止空正见跟发心,他开始修行了。 第一个,安心如空之止观。整个通教最核心...

断除业力的相续,尤其净土宗更重要

外道,我们看经典上,尤其是《阿含经》,其实它这个外道不是我们现在的外道了...

高贤已随佛西去,佳话留以励后学

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中的手摩我头,衣覆我体这句话,很多修学净土的人都知...

如何将念佛法门渗透到睡眠里

卧时念佛莫开声,鼻息之中好系名。 一枕清风秋万里,半床明月夜三更。 无如...

如何才能活得坦荡

假如说,一个人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以至于没有约束自己的心念、言语和行为,...

六大根本烦恼牵引着我们轮回

我们讲业障通常包括了三大类,哪三大类?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我们经常在...

佛法点滴之生活篇

我们每天要吃饭,就不能像世间人那样,我们在这个上面也要随顺佛法的净化因缘...

以金做马桶夜壶,太不知自重

原文: 真性在未证前,随恶缘则成烦恼,而仍不变。随善缘净缘而成菩提,亦不...

瞋恨心重,会火烧功德林吗

问: 请问法师,弟子的丈夫特别喜欢麻将,可弟子却对此非...

如何应对念佛时的妄想杂念

问: 如何应对念佛时的妄想杂念? 大安法师答: 当你要...

欲望的越位导致了很多问题

过去有一句话叫: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呢? 有四个人在...

了凡四训:改造命运的窍诀

前 言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居士写给孩子的四篇家训。在过去几百年中,...

对治懒惰放逸,精勤固道心

懒惰放逸是人与生俱来的烦恼。谁都想偷懒,冬天早上赖床就是这样,就不想起来...

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来做功夫

都摄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你这个六根都用佛号来摄住。六根...

念佛不得力的标准是什么

问: 念佛大部分时间还是不得力,因为工作原因,平时很忙...

如何能做到心转境界

问: 请问师父,如何能做到心转境界? 传喜法师答: 因...

以此三心而念,感应必至也

你现在要专心在一个上面,专心之后,力量就非常大。多了之后,你精力分散了,...

以物药治身病,以法药治心病

疾病,是谁也不能幸免的,在佛法中说人生有老病死,把病列为人生的四大痛苦之...

三解脱门证入无上菩提

三法印跟实相印,理论上的统一前面讲过了,在实践上也就是行持上,也是统一的...

不贪的人才是宝

春秋时,宋国有一个人得到一块美玉,献给做官的子罕,子罕坚辞不受。那个人以...

药王菩萨发愿除灭众生痛苦

像法时期,古印度有这么一对兄弟,哥哥叫星宿光,弟弟叫电光明。兄弟俩对医学...

波斯匿王夜梦十事

佛陀过去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一日,波斯匿王在夜间梦见十事,随即...

想到这末世还有阿罗汉,我才不会孤独

前些天,我领着一个小朋友参访一座古寺,古寺历史厚重、遗存重叠,处处在在,...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洞山禅师有一天在过河时,看到河面上反映出自己的影子。水上一个人,水面一个...

薄地凡夫如何能感通上佛中之王

我们这样染污于三惑的薄地凡夫,怎么能够顿然地感通上智慧圆满、被称为佛中之...

如何度过修行懈怠期

问: 我修行精进一段时间后,就会退步,功课也不想做,佛...

净土的众生每天都在干什么

问: 在净土的众生还造孽吗?阿弥陀经中说净土世界的人也...

临终助念必须谨记三大要点

临终关怀是一种比较人性化的世间法,陪伴临终人度过生命最后的时光,让一个生...

学佛之后得重报转轻报

法会结束,回西安的路上真是精疲力尽,虽然不及师父操心多,但也是跑了一两天...

饥寒困苦爱易除,义无反顾往极乐

贫穷之人是由于多生多劫没有种植善因,所以今生穷苦潦倒、饥寒交迫。大家都很...

却到莲池更回首,世间蝼蚁尽纷纷

贵人虽贵未为欣,死后还他一个坟。 三谢园亭空燕子,五侯门户但寒云。 身登...

一切物质现象,都与心性有密切相关

1988年,霍金教授推出惊世之著《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该书从研究...

八万四千法门,哪个法门最适合我

虽然同样是学佛,但是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种种宗派,那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法门...

一个家庭两代人,母亲和儿子都出家了

出家,就是看破红尘,辞亲割爱,摆脱世俗之家,舍弃世间荣华富贵、名利地位,...

以善来对治纠正不善

一般人多半不清楚什么是善与不善,什么是好的心与不好的心。有一次有位先生告...

助念只是辅助,临终者才是主导

问: 近日市面上流行一套开封念佛团,团长程晋林讲话的D...

深信切愿不容易,如何才能生起信心

问: 我学佛不久,今年29岁,尽管我的家人基本上都在学...

绝症或阳寿将尽的人是否更易得到加持

问: 请师父开示,是否得了绝症或阳寿将尽的人更易得到阿...

念佛行人如何看待疾病

问: 念佛行人如何看待疾病? 大安法师答: 疾病有种种...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画传

一、诞生丹阳,少诵法华 永明大师(公元904975年),讳延寿,字冲元,...

佛说宿殃掷石出血之因缘

世尊于阿耨大泉说法时,在场的五百位比丘除却阿难尊者外,皆是已证得六种神通...

地狱苦果深重,当精勤修行善业

(上)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世尊对比丘们开示:犹如...

好心真的能有好报吗

我们都知道,慈悲是佛教的根本,而因果律则是佛教理论的核心。《大智度论》中...

静坐与禅定

静坐一法,佛法叫坐禅,也可叫禅定。禅定的种类很多,有四禅、四无量、四空等...

【荐】没有什么比老病死的冲击更大

回老房子。一层楼贯通的走廊尽头,阳光斜洒一地,祖父母正祥和地打着二七十(...

菩萨有七事利乐一切众生

谓菩萨为利乐一切众生,示现于世间,而做善友,劝发诱掖,开示教他也。 (一...

把家庭作为修行的道场

我和先生结婚三年了,基本上都是挨着先生的妈妈住,妈妈是菩萨,把我们照顾得...

幸遇大乘诸经,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

原文: 经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若非宿有因缘,佛经名字,尚不能闻,况得...

学佛者应从恭敬三宝开始

学佛者当从恭敬之中求,尤其是对出家师父。为说明此事,我讲几个故事给大家听...

外财布施与内财布施

我们要知道,财布施有两种,一种是外财布施,一种是内财布施。很多人非常愿意...

积极人生莫后悔

佛教经常让我们讲身心无忧,身无忧,心无忧。那我们就快乐无比。但是我们往往...

学会善待自己和他人

在学会善待自己和他人上,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第一,人们要认清自己...

人,要提升自己的行情

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人在世间上生活,要不断增加很多新知识,才不会被时代淘...

因果关系中的三种错见

在因果关系里边,我们推翻了三种不正确的见解。 第一个不平等因。 第一性的...

隐藏功德者,邪魔不能害

噶当派的祖师们一向以隐藏功德为本,他们有一句格言:隐藏功德者,邪魔不能害...

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

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 闲书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 (唐...

《十牛图颂》略说

要管理好我们的心,具体操作就要讲到调心,我把心比喻成牛。当过农民的人都知...

做人做事无不是以心为主

佛法中,以心为主。学禅以心为主,世间法也是以心为主。做人、做事,无不是以...

借钱别忘了说谢谢

佛教里头讲的是慈悲,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捨无量。这悲能拔苦,以前妙湛...

听闻正法解诸缚着

若人听闻正法,就能够从烦恼系缚中得到解脱自在。《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

瞋恚的六种过患

所谓一念瞋心起,八万障门开,在佛教里,把瞋恨心比喻成火,瞋恨之火能烧功德...

禅堂的法器与仪规

五家钟板 中国禅宗在六祖之后,形成了五家七派的弘法模式。五家七派每个宗派...

像死人一样做功夫

歇下狂心,歇即菩提 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佛法大海,信为能入,...

世上没有无因之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今天利用这一点点时间,再跟...

如何才是真正的吉祥之相

好,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们每次都跟大家说...

契理契机,找到适合自己的法门

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想给大家讲一个主题,叫做...

娑婆世界的快乐没有安稳性

前面是破坏,空观的智慧是把所有的妄想好的妄想、坏的妄想全部停下来,把生命...

金色容颜转凡心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佛说无量寿经》 这一愿是各得...

佛驮跋陀罗尊者画传

一、初露神异 觉贤,梵语佛驮跋陀罗,古印度迦维罗卫国(今尼泊尔)人,释迦...

每个人的生和死,别人都替代不了

五祖寺老首座照勤老和尚走了。生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了得生死,却不是每...

事必躬亲成就不了大事

问: 领导是门艺术。如果弟子做事不积极,让他做不如自己...

虚云老和尚:参禅要旨

一、参禅的先决条件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

生老病死与成住坏空,促长了众生的出离心

长养六心,守道始终。 学佛求道者,六心当具。这六心指:无主宰的自由心;无...

业力大如须弥山,那该如何忏悔

都说众生的业力大如须弥山。须弥山是很大,说是多少多少万由旬,日和月也只好...

只要你发愿生极乐世界就一定能生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

发愿忏悔回向,这三步每天都得做

为什么我们要经过学呢?不学你怎么知道?你不知道,人家说盲修瞎练。 我这也...

平时就要训练,信愿才能坚如金刚

何为重心。我辈修习净业,信贵于深,愿贵于切。以信深愿切故,一切邪说莫能摇...

毒瘤恶疮该如何处理

龙鬼流行诸毒肿,痛疮脓血痛叵堪,至心称诵大悲咒,三唾毒肿随口消。--《大...

真正的佛法不是消极避世

虽居住山林中,亦非贪享山林之清福,乃是勤修戒、定、慧三学以预备将来出山救...

如何用楞严咒求子

复次阿难!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求孕者,若能至心忆念斯咒,或能身上带此悉...

见他人布施,要起欢喜心

如果自己没有布施,见他人布施,要生起欢喜心。 如果我们能够这样的话,那就...

愿将娑婆三千界,尽种西方九品莲

光绪十六年(1890年)冬,印光大师一肩云水,行脚于东北白山黑水之间,领...

不要顾虑衣服饮食,护法神给你送来

你行正道,修行的和尚,不管你住山里,住多高,住多远。人迹不到的地方,护法...

日常生活中回向的方法

回,就是把我们所有的功德,收回来;向,就是向外放。回向这种意义呢,对我们...

闻地藏名见地藏像,常得端正生尊贵家

【是诸众生闻菩萨名、见菩萨像,乃至闻是经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现在殊妙...

楞严经讲什么

关于这个《大佛顶首楞严经》,这部经典的内容,正好可能也有在公众号上,做这...

读楞严经看什么

大家都是佛弟子,我们在佛门里面常会感慨,或者听闻到这样的话,就是说,人身...

一向专志庄严妙土

一向专志庄严妙土。这是一桩大事,那完成它要有精进勇猛之心。在动经无央数劫...

我们的眼睛总是在「看」

我们天天学戒律,佛教我们防非止恶。吃饭、穿衣、说话、走路,你的一举一动,...

离四法得涅槃者无有是处

大乘法教导我们的事很多,我们随便举几个例子,像《涅槃经》上说,离四法得涅...

做了一点点好事,就想把一切灾难都免了

【如修多罗中,或说有退堕恶趣者。非其实退,但为初学菩萨未入正位,而懈怠者...

一切诸法悉皆如梦,修之何益

原文: 有禅者问曰。一切诸法。悉皆如梦。娑婆固梦也。极乐亦梦也。既同是一...

平自己心里的这块地

这位持地菩萨,就是在《楞严经》所说的持地菩萨。这位菩萨在无量劫以前,是一...

钱不要来得太快,也不要来得太多

世人苦,就苦在要追求一个好上。就想着,生意一直都很好。我有个观点,钱不要...

【荐】娑婆世界有多苦,肿瘤医生亲历患病众生相

出家前在医院工作的时候,常常有病人会问我:医师你几岁啊?我说:三十二岁。...

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心静下来

信息越来越碎片化 我最近频繁地被很多人问到一个问题。他们问:师父,怎么样...

修桥建庙的「大善人」为何会下地狱

我们到了道尹衙门里,伍道尹把我们几个人,和徐蔚如居士,都一齐让在客厅里,...

怎样拥有一个「无」的生活呢

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

修行要找到正确的方法

佛教中讲修行,就是不断修正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把错误的身口意调整为正确...

有多大智慧,就得多大的解脱

供僧如供佛,你能至诚恳切恭敬,以清净心供养三宝,完全没有分别,没一点杂念...

佛脚被刺的宿世因缘

释迦牟尼佛住止在王舍城的竹园精舍时,有一天早晨,世尊着衣持钵,与大比丘僧...

圆瑛大师与他的四大高徒

近现代,中国汉传佛教有五大高僧之说。他们是虚云、圆瑛、太虚、印光、弘一大...

菩萨的十重戒

菩萨十重戒,泛指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

慈舟大师的念佛功夫

慈舟上人的禅定功夫,不是坐禅坐出来的,乃是念佛念出来的;一句阿弥陀,无上...

为什么偏空涅槃只是个化城

然此三人,修行证果,虽则不同,而同断见思,同出三界,同证偏真,只行三百由...

什么叫作佛号安住呢

整个生命的改变来自于修习止观,这个止叫五停心,四念处是观。净土宗也有止观...

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一百零八首)

(一) 我教原开无量门,就中念佛最为尊。 都融妄念归真念,总摄诸根在一根...

面上无嗔供养具,口里无嗔吐妙香

无著文喜禅师是唐代著名禅师,他七岁出家,参访善知识,在...

佛门里的大孝

佛教里说的大孝,就是自己能够真正地学佛。自己学佛,发愿断恶、修善、利益一...

解生死无常,不被境界所转

在《法句经》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比丘出家修行,因为道心不足,贪...

平常起烦恼忘了佛号,临终也自然会忘了

我们刚开始建立佛号时,是在没有烦恼时建立佛号,你不能够说我一开始就去历练...

降低罪业的势力,因为罪业会让你临终痛苦

建立佛号,引导佛号,调伏烦恼,这叫正修。 折伏现行烦恼是修行要务。但是你...

越到晚年,观照智慧就越重要

一般来说初学者要多修止,因为你观慧薄弱。一开始先念佛拜忏,事修多一点。等...

顺境时用精进法,逆境时用忍辱法

我们看下面的九跟十,讲到果地的功德。 九、安忍内外诸障;十、不于似道,而...

念佛宜修易行之行

原文: 切不可谓持名一法浅近,舍之而修观像观想实相等法。夫四种念佛,唯持...

造的罪业太深重了,阿弥陀佛能要我吗

问: 我是一个罪业深重的人,堕胎杀生,开了十年大酒店,...

把这些认识清楚,才会生厌离之心

《佛说阿弥陀经》云: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净土所有依报正报,皆是本觉妙明

群典者,引诸经论以证明,言非臆见也。详如义理部类二门,及后经文中辩。消归...

宏海法师:心经·可以静心也

第一讲 心经之心 阿弥陀佛,各位吉祥。在现今我们这个时代,有很多机会我们...

道香应自苦修来,法远禅师的修行故事

写这个故事之前,踌躇了一下,因为这种故事不一定有人喜欢看。也罢,这个故事...

为什么修行人要精勤修习孝养父母之道

母亲具备了十种德行 一名为大地于母胎中,为子女所依托孕育。 二名能生经历...

唐代中原著名高僧一行和尚

一千二百六十年多前的唐开元年间,一位身披袈裟的和尚,率领一支经过训练的测...

遇到横祸突然去世,能不能往生

再介绍另一位潘谢映梅老太太,本来末学不认识她,是除夕前一天傍晚,打开诊察...

三坛大戒的病中忏悔:亲受三宝最真切的「显灵加持」

晚钟敲过,闭目卧在床铺上,这一天又要过去了。 在太白山天童禅寺一个月求戒...

日常生活俗事太多该怎么修

原文: 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随所转,则即纠缠便是...

放生与救济贫苦患难者哪个重要

原文: 鳏寡孤独,贫穷患难,所在皆有,何不周济。而乃汲汲于不相关涉之异类...

今天的人不是太傻,而是太聪明。

善意的微笑是禅,热情的帮助是禅,无私的奉献是禅,诚实的劳动是禅,正确的进...

戒律在修行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业疏》云:戒是警意之缘也。以凡夫无始随妄兴业,动与妄会,无思返本;是以...

古人的10句家风名言

治家以和平两字为主。 这是清代学者钱泳在《履园丛话治家》中的一句话。 海...

念佛之现实利益

念佛的现实利益是无量无边,下面只说重要的:一是念佛是最稳当最方便易行的法...

为病人助念,会承担病人的业力吗

问: 有人说,为病人助念,病人的业力就会转移到助念者身...

福德与功德有何区别

问: 福德与功德有何区别,净业行人应如何修功德? 答:...

自在随缘安住于任何境界

佛陀在拔耆国时,与诸大阿罗汉,如舍利弗、大目犍连、大迦叶、离越、阿难等五...

扫地的人能成就五种功德

古印度时期,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世尊向比丘们开示:...

悭贪是众苦之根本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有一位大商主子名叫亿耳,与同伴一起入海...

等阎罗王这样问你,那时太迟了

各位善知识,今天我们在此地研究佛法,首先要问问你:什么是佛法?什么不是佛...

东林佛号的唱念方法

各位莲友,东林佛号从它产生到现在已经将近有二十年的历史了,在东林祖庭和净...

要画成垃圾,或是无价宝

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老师规定要画一幅图,我不会画,画不出来,妈...

无论如何也要选「往生净土」

临命终时,我们没有办法选择是在那一个舒服的时候,无论是三十岁,或八十岁,...

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

有一些人,他怎么去骂我,怎么诽谤我、诬陷我,我也会坦然,也不会再烦恼。因...

只有福报没有智慧,就会被福报所害

如果一个人修学菩萨道,这个必须要知道:不要着相,要具足三轮体空的智慧去行...

优秀的女人要扮演这五个角色

如何做一个女人?在《玉耶女经》中提到要做五种的女人: 1、母妇 一个妻子...

四点建议避免学佛走偏

对于学佛人来说,这几个重要的概念一定要搞清楚,不能依己意去错解佛意,不然...

鬼世界的详细揭秘

我们今天讲的题目是说鬼,说说鬼,接下来的资料是关于鬼的描述。就是根据佛经...

以无心之法对治妄心

参禅贵实践,要真参实悟,才能得到受用。所谓真参,就是要在不落言诠、寻思、...

参禅的入门方便

很多学佛的人,想通过参禅的方法冲破凡圣关,了脱生死累,转凡成圣,成为无挂...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

三界热恼,犹如火宅。其忍淹留,甘受长苦。欲免轮回,莫若求佛。若欲求佛,佛...

调和五事助参禅

参禅,是以见性契悟涅槃妙心为主,除此皆是助道之法。禅之一字,本是天竺语音...

康熙与普陀山结缘的故事

据《普陀山志》记载:中国历史上共有13位帝王、19位皇后和亲王为普陀山赐...

财物化为灰烬,商人竟能悠然睡觉

有位商人的家里失了火,不仅房子严重损坏,连财物都几乎在大火中化为了灰烬。...

右手交给左手

从前在印度,有一个生性非常悭吝的人,不要说叫他布施,就是叫他开口说出布施...

福报的水养智慧的鱼

我现在发现,我们同学说起来比我说得好,也都说得头头是道的。但行起来呢,却...

一直打妄想还说什么五蕴皆空

不要打妄想,看好自己的话头,不知道又跑到哪里去了。用功就是照顾自己的话头...

怎样教育孩子成为阳光孝顺的人

问: 我侄子今年十七岁,父母已离异,学习、生活主要由爷...

憨山大师:八识规矩通说

唐三藏法师 玄奘 集 明憨山沙门 德清 述 八识规矩者,初玄奘法师糅《成...

往生极乐世界九品莲位图文详解

上品上生: 往生之因 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

莲宗二祖善导大师画传

一、年少出家,广学经论 善导大师(公元613681年),诞生于隋大业九年...

粥有十利饶益有情

摩诃僧祇律云:粥有十利、饶益有情。佛住舍卫城时。难陀母作食。先饭比丘。然...

法乐之乐才是无穷而长久的甘味

人们通常认为快乐离不开财富,因此为了争取得到更多的物质,有的人会不惜一切...

平实的人生有何利益

米实了,煮出来的饭,才会香美可口;木实了,做出来的桌椅,才能坚固耐用;人...

善根是无始劫来累积而成的

一个人的善根也是无始劫来累积而成的,人们常常只见其果,而忽视其往生因地的...

让外境成为自身成长的力量

我们一个人出生在这世间,生活周遭一定有很多的人、很多的事、团体,都能影响...

三界万法种种境缘,实无心识外之别物

三界惟心,万法惟识二语,人能言之,触境逢缘,仍被境缘所转。若实达惟心惟识...

念佛时该如何观想

1940年,我们也是打佛七,慈舟老法师打佛七开示:念佛,应该觉照。我们念...

依《地藏经》修行,功德利益无量

我们讲地藏经之前,先讲讲地藏经的大意,还有地藏经修行的方法。我们都知道大...

我们是时候该看清楚生命的真相

佛陀在经典里面讲一个譬喻说,他说有一个做生意的人,做生意的过程当中有人跟...

我们要远离魔境,只有一个方法

魔境因由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想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 迷则成害...

准提菩萨三目十八臂的表法含义

准提王佛母身黄白色,有种种庄严其身,腰着白衣,衣上有花纹,着轻罗绰袖天衣...

业力不可思议,但愿力也更不可思议

业力固然不可思议,但愿力也更不可思议;众生心地无明,受无明支配,不得洞彻...

《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及白话

《文昌帝君阴骘文》告诫人们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而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是中华...

圣凡二力彰显净土景观

一、圣凡二力彰显净土景观 阿弥陀佛以本愿威神之力,流现西方极乐世界无尽庄...

宏海法师:百千万劫难遭遇

好,我们尊敬的信忍法师慈悲,我们陈会长还有我们学会,这些护法菩萨们。各位...

人生弹指有何欢

前段时间,和几个好友相约旅行。在途中,大家喝茶聊天,因为相识多年,彼此间...

净土宗三祖承远大师画传

一、祖籍绵竹 学道成都 承远大师(公元712802年),四川绵竹县人。起...

以功德酥酪去换颠倒臭秽之水

。但由于先前所食用的庵摩勒果效力已过,老妇人所喝到的井水,和一般的水一样...

把戒持好,自然有护法神护你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大家要好好发心用功,不是开玩笑的。过去祖师讲一念万年...

解决了生死,父母的恩才可以报

有些人不进禅堂来,反正一天到晚有饭吃,无所谓。年青人不发道心,死又没有我...

这段障碍一过,真正的福德智慧就现前了

你听很多的经啊,你对事实上,你不能进入你的心,效果就不大,能进入你的心,...

道证法师预知时至,回归弥陀愿海

信愿坚固,勇猛精进。跨越忧恼,净心画佛 在病苦中,师父总是精进勇猛,信愿...

【荐】忏悔业障,必须生起这十种心

现在要忏悔业障,必须生起十种善心,从后翻破之,以为对治法门。 第一要明信...

业能缚住心,心也能转变业

心能造业,心也能转变业;业是由心造的,业也能随心转变。心不能转变业,就被...

与时间做赛跑,与生死做斗争

跑香也是用功,催得你飞起跑,可以调伏你的身心,但要看情况,时间不能太长,...

念佛为何也易招魔事

有人问省庵大师:参禅一门,全仗着自己的力量,所以常常有魔事。念佛却是依靠...

倓虚法师智斗阎王死而复生

一、到阴间去了 在当时,闹时令症的人最怕闹肚子,只要肚里一响,泻几回肚,...

如何发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问: 如何发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大安法师答...

这只野狐到底聪明在哪里

原文: 野狐黑夜入厨房,饱食睡去。天明不能逃窜,乃佯死而待人弃去。未几,...

念佛的八种相应法和三种不相应法

念佛八法 第一、摄心念:把心收摄起来,即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一切时...

助念者应有的心态

以信愿引发信愿 《要解》里面有一段话:问:西方去此十万亿土,何得即生?答...

信愿持名,如何强化信愿

问: 信愿持名,如何强化信愿?法门无量誓愿学和一门深入...

一个老师一条路,两个老师两条路,这种说法对吗

问: 有时候想看其他法师的东西,可不敢看,因为怕杂修了...

这句佛号跟我们到底是什么关系

请看经文: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

反观深究心佛一如

静坐时,当反观深究,佛即我心,是心是佛,不假外求。如心而住,无能无所。如...

通智法师往生记

通智法师,法名寻源,号忆莲沙门,俗姓阮,扬州仪征人,清道光二十二年三月初...

一诚长老《无杂相》:大德行持 总在寻常

01、菩萨呀 虚公喜与和尚说话,见有人来时便不说了。某日和尚陪虚公到海会...

一诚长老:菩提无尽海 智慧功德藏

【编者按】在一诚法师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期间,他弘教育人,且不忘造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