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故事
虚云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全站文章(第63页)
【随机推荐】
人际交往的六不合七不交
一、六不合: 1、不与私欲太重的人合作,因为他们看不见别人的付出,只在意...
佛诞节的纪念意义
今天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诞期的纪念日,并且是他的二九五〇年的诞期纪念日...
冤害他人得鲸鱼报
一时,佛在舍卫城。大阿罗汉目犍连以其神通力常去地狱、饿鬼道、傍生处以及人...
微笑的冶金术
一位从事冶金行业的老板去拜谒一位禅师,他问:禅师你好,...
出家人为何「结夏安居」
安居又作夏安居、雨安居、坐夏、夏坐、结夏、九旬禁足、结制安居。 在印度,...
佛教如何看待神秘通灵
神秘现象不一定是宗教才有,不信宗教的人也会发生,只不过他们把神秘现象当做...
虚云老和尚《皮袋歌》
皮袋歌。歌皮袋。空劫之前难名状。威音过后成挂碍。三百六十筋连体。八万四千...
犯杀戒的过失
犯杀戒的过失,在大乘菩萨藏中,最大的罪过!绝菩提根,断慈悲种,其罪较贪欲...
没有一个人会让你痛苦
怎么样能够战胜自己呢?当然佛陀是用智慧,不是强忍,有三道智慧,经云:谓一...
世出世间之事不出于因果
我们以电波和影像来体会,有心念的电波发出去才会投影出假相来,这大家可以体...
怀孕期间适合读什么经
一、怀孕期间适合读什么经 按照经典的记载,怀孕期间适合的佛经有:《地藏菩...
印光大师对祭祖焚烧纸钱的开示
佛弟子祭祖先,固当以诵经、持咒、念佛为主。焚化箔锭,亦不宜废,以不能定其...
了解戒律真正的意义
当我们提起戒律这个名词,对现代讲究自由,很不喜欢受约束的人,最初听起来,...
正念是佛法的核心
习惯上,正念是八种修行之道的第七种。当正念存在的时候,四圣谛和八正道的其...
一棵摇钱树
一棵摇钱树,这是过去封建时代落伍的社会里,父母想把女儿卖到烟花场中赚钱,...
警惕「六根」的坏习惯
人在世间,总有很多给人评论的地方,尤其关于习惯方面的问...
人与人之间的道路有哪些
人生为了到达目的地,必须起程上路。路,是通往目标的途径...
六种女性的不同性格特点
人有男女之别,男女之间除了身体上的构造不同,心理、性格...
读书有「五到」
人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阅读,不断地增加自我的能量,才...
人生的八怕
人在世间生活,有的人春风得意,无忧无虑地享受人生;但也...
出门六要
每个人每天几乎都要出门。出门就要融入到大众里,所以应该...
六根的饮食
大自然里,树木花草要浇水,稻谷米麦要施肥,牛羊驴马要吃...
做人的七品
生而为人不能没有品,没有品,生活就会与现实脱节,就会与...
已婚男女相处应注意的事项
由于时代变迁,现代社会不但男女工作机会平等,交友机会也...
世间委屈六事
人在世间生存,差不多每个人都有受委屈的经验。虽然说有理...
偷人之物,折已之福
凡有主物,不可偷取,偷小丧品,偷大招祸, 偷人之物,折已之福,欲得便宜,...
石头本无意,何必自生怨
一个小沙弥在化缘的时候与一位农妇吵了起来,最后发展到动手打人。他扯破了农...
以耐心勇敢地走到底
人,生活在这堪忍的世间,常常互相对立、彼此怨恨,致成怨憎会苦。原本很祥和...
关闭六根能得到更精致的快乐
为什么思惟苦谛,观受是苦?用苦来调伏感受的刺激。你喜欢攀缘,得到了什么?...
发起往生的愿力
到了晚年,尤其五十岁以后,你最好都摄六根,不敢说做到净念相继,但是起码这...
布施的重点在于改造思想
所有经典的学习,是改造思考模式。我们尽量养成布施的思考模式,有东西尽量试...
业力把东西暂时借你用
《摄波罗蜜多论》云:资财无常现可见,若能任运起大悲,当知布施极顺理,犹如...
想过好日子,千万别邪淫
邪淫的常见果报很多人都明白,此文揭示邪淫的隐形果报,大多数人想不到这些情...
功德是被自己的后悔心破坏的
《广论》上说,菩萨能够不顾惜自身一切的生活资具,包括财物、饮食、衣服、卧...
清点你的财物
《清点你的财物》作者叫黄云。如果早上醒来,你发现自己还能自由呼吸,你就比...
虚心谨慎,怀有谦恭之心
一般古老的庙门槛都很高。庙门大开欢迎十方,为什么门槛要高呢?业障要拦在外...
念佛成就了一尊肉身菩萨
这是发生在浙江省岱山县衢山镇法华禅院的一件真实奇事。法华禅院的厚存老法师...
念佛是一生的事业
编者按: 2011年5月25日,台湾佛光山星云长老莅临庐山东林寺,对净土...
认识佛教所说的魔
魔这个字中文本来没有,梵文是邛I(Mara),译成魔罗。最早的翻译,所用...
唯识五重观
再介绍唯识的观法:唯识五重观。怕初听同学不了解,我浅浅的说。 第一、遣虚...
心开路就开 心死路就死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有三个儿子,因为工作的缘故,经常不在家。于是,三...
让心房中多开几扇窗
有个男子好不容易存了足够的钱,买了三层楼的独栋房子。他搬出狭窄的公寓,欢...
有一家银行每天往你账户存入¥86400
想象有一家银行每天早上都在你的帐户里存入¥86,400。可是每天的帐户余...
身心五条绳,越执越紧缚
财色名食睡,身心五条绳,越贪越难解,越执越紧缚。 一念放下时,五绳顿然断...
随时都给父母好脸色
有位老太太去儿子房间找报纸,正碰上儿子回来。儿子刚谈崩了一桩业务,心情不...
清净念佛 切莫谤法
在不同根器的人当中,念佛也有不同的方法,上上根器的人是法身念佛,就是实相...
为家人买肉和烟酒会影响往生吗
问: 我想吃长素和受持五戒,但是身边家人朋友要我帮忙买...
浴佛的意义与功德
一、浴佛的意义 净化个人的身口意,我们手持净水向悉达多太子象沐浴时,内心...
应如何扩大自己的心量
问: 如果觉得自己心量狭小,没办法生起大悲心,应该如何...
持心如大地
南北朝后魏时代,台山灵鹫寺,每到春天三月,依例举行无遮斋会,不论出家、俗...
往生的护照--净土三资粮
学生们出国留学时要申请留学生护照;商人们出国考察时要申请考察护照;一般人...
如何对治妄想和外界干扰
妄想起时,只一个不理,便不会妄上生妄。譬如小人撒赖,若主人不理,彼即无势...
念佛之功德殊胜
《印光法师文钞》原文: 十五一函接到,知徐老太病已大有起色。凡临终人,神...
助父母往生西方
一个念佛行人,要把念佛的利益为有缘的众生,尤其是父母眷属来共享。要劝父母...
为何很少有人梦见前生事
夜梦中多现生事,罕梦前生,何也?盖梦以想成,想多现生,不及前生故也。且三...
居士入寺规矩礼仪
佛陀教诫四众弟子,形仪必须庄严整肃,内检其心,外束其身,动静举止,皆应如...
女性应该从事什么职业比较恰当
问: 请问大师,女性应该从事什么职业比较恰当? 星云大...
净业行人要常感悟生命无常的真相
净业行人常常观照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对于净业成就有很大助益。我们这一...
庄稼长虫应如何避免杀生
问: 我是一个农民,要种地,可是有时庄稼上会长很多小虫...
是什么因缘触动了十法界的门
我们时刻的检查自己的内心的相貌,从而反省自己的心态是什么样的念头 。 第...
忏悔的心力要强过你造业的势力
忏悔是什么意思,就是这个业已经造下去了,但是还没得果报,还在贮存当中,这...
面对业力如何把握当下的自己
什么叫过去?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我们生命无量劫来善恶的业力、无量劫...
佛教教旗的缘起与象征意义
目前我们在许多寺院的法会上看到的佛教教旗,是美籍波兰人奥尔科特根据佛陀成...
路边的「阿弥陀佛」
在台湾参学其间,我发现一个现象,在台湾的道边路旁,不时能看到写有南无阿弥...
到处是路,何必忧虑
洞山禅师有一天去探望一位生了重病的学僧德照,德照就请示洞山禅师道:老师!...
依四法修习,令获胜益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已千余年矣,其教理高深,法门无量,大慈大悲、救世救人之...
工作的谋生不要违背慈悲
为了修习正命,你必须找到一个谋生的方法,而这个方法不会违背你慈悲的理想。...
把修行同生活打成一片
当我们谈到修行佛法的时候,通常都会听到人们说:我只有早晚才有一会儿时间诵...
善良不可以坚硬
善良,简单来讲,即纯真温厚,没有恶意,和善,心地好。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
如何克制内心的浮躁
问: 如何克制内心的浮躁? 明证法师答: 修定,内心浮...
如何正确的拜佛和念佛
佛教中念佛的方法有很多种,今天我们来介绍一种五点记数法。 五点记数法: ...
受持弘扬楞严经的真实功德和意义
我们好好的去受持《楞严经》、弘扬本经,到底有什么样灭恶的功德? 我们来看...
妄想创造出六道轮回
妄想为什么会创造出六道轮回来呢?(这一段很重要)有名鬼伦,无名天趣。有无...
出离三界必须要做两件事情
如果我们有志于了生死求生净土是一个出离三界的,你对三界的妄想太执着会障碍...
用本来无一物来对治烦恼
禅宗一个很关键的传承,是五祖传到六祖,因为禅宗之前的修学很杂乱,初祖、二...
出家修行应如何选择道场
出家(梵语pravrajya),音译作波吠俨耶。即出离家庭生活,专心修沙...
拜佛含蕴深奥医学原理
我还有一点经验也许可以提供给您们参考一下,也许在病中会有很大的突破和帮助...
肉食素食可以影响性格
实验证明,含钙量多的食物,可以缓和人的神经过敏,使冲动的性格变得异常温和...
超度亡灵最重要的几个咒
问:师父,我们一般学佛的人都要具有慈悲心的,一些没有学...
行医与学佛
人们在生病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医生、医药,在患者眼中,医生往往显得非常高大,...
心安才是福
几年前,我和一群朋友参加了名为突破性领导力培训课。培训师把我们分成两组,...
施污垢布 得最胜福
当时舍卫国有一个长者,妻子生一女儿,美秀无双。她刚出生时,身上裹着一层白...
如何处理好工作与学佛的关系
末法时期,学佛有诸多逆缘。特别对于在家居士而言,要处理好工作和学佛的关系...
抱怨的危害
人有抱怨的习惯,却不知道这个习惯会给自己带来许多的麻烦。夫妻相互抱怨,能...
为什么要忍
生活难免遭遇各种各样逆境,面对这些人事,人多半会无法安忍。讲理行不通,就...
焚烧除障草可去除鬼魅吗
问: 焚烧除障草真可以达到除去鬼魅的效果吗? 法藏法师...
四种良马巧喻众生根器
昔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一日,佛告诸比丘:世间有四种良马。第一种良马...
释迦佛与三千佛缘
释迦牟尼佛一日于众会中开示大众:我于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时代出家学...
不遇明师总是闲,自作聪明空费力
从前有一个人,在某天夜晚对他的儿子说:明天一早,你陪爸爸到某个村落去拿取...
玉米的3大神奇功效
一、高血压及高血糖患者 玉米最早是产于南美洲的,当地的印第安人一直都在喝...
世间之人情执牢结坚固
或时室家父子,兄弟夫妇,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爱思慕,忧念结缚,心意痛著...
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陈永寿问结局。菩萨示偈曰:节欲戒瞋,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作家法。随力婚...
净土门内的上上人
净土门内的上上人,就是老实念佛人。 老实念佛不容易啊!真正能做到老实念佛...
好坏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
正视自己的分别心,好坏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我们大家可以从一个故事来看到分...
有没有享受的命?
生命时刻充满无常。我有个朋友,刚刚发布他升职的消息,大家正在高兴,还没有...
未来比过去更美好
江苏江都人,为禅门临济宗第48代传人。12岁于宜兴大觉寺礼志开上人出家,...
迷乱由主,悟则必胜
佛陀说,我们修止观的人就像热汤一样,魔王冤亲债主活在妄想当中,他就如冷坚...
哪种类型的人婚姻痛苦较多
问: 请问,哪种类型的人婚姻痛苦较多? 了幻法师答: ...
了解我们罪业的本质
佛法讲因缘是讲三世,就是我们先观察过去,我们往过去的生命去观察,怎么样观...
佛教是如何看待风水的
据近代学者考证,历史上对风水最早下定义的是晋代的郭璞,在其著名著作《葬书...
我的人生因佛法而改变
这个世界太没意思了 我是一家企业老板。企业经营茶叶生意,包括生产加工和自...
超度常识问答简选
问:念经何以能超度饿鬼。 答:仗念经力,感发饿鬼善根,...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问: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理净法师答: 从佛法上讲,子...
沉迷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最新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不开手机,并沉迷其中。手机的出现,本来是...
如何提升人品
提升人品,不一定是在今天的社会里才需要,在古代的社会也同样需要。未来的世...
八种世间法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出跃经》 八世间法 此是非颠倒...
现前这念心,本来清净,本自具足
讲修行,讲不修行,都是一句空话,你我透彻了自己这一段心光,当下了无其事,...
憨山大师论般若
佛祖出世。说般若之法。教人修行。必以般若为本。般若梵语。华言智慧。以此智...
当下一念是修行的根本
无明生死的根源就是当前的一念,就如同有人周游十方,尽了一辈子的力,说已经...
如亲四怨的冤家
什么叫做如亲四怨呢?大概意思就是说看上去好像亲人一样的冤家。披着羊皮的狼...
福、惜福、如何惜福
什么叫做福,福是祸的相反。什么叫做祸呢?祸是灾殃、是祸患。按说,人生世间...
人应该在哪些方面讲情、留情
世间上,一般人最注重的什么?就是「人情」。而什么是「人情」?人情可分为親...
把心带回家
刚开始修学佛法,我们当然攀缘外境了,我们攀缘佛菩萨的圣像,所以我们皈依三...
不失信于人
唐朝陆元方,曾为武则天时的大臣,为官清廉诚信。他在洛阳城外有一所宅第锦绣...
此日不复,寸阴尺宝
有一个日本大官问泽安禅师如何处理时间:唉,我这个官做得真没有意思,天天都...
爱物惜生,物尽其用
陶侃是晋代名臣,虽处高位,却简朴、惜时。他身任官职,难免会有人送礼,当别...
糜子仲为善得福
三国时代,东海朐县有一位名叫糜子仲的人,他的祖先世代经商为业,累积偌大的...
最轻松的方式还是诚实
鲁宗道是北宋大臣,在他住处旁有个著名的仁和酒店,店里的酒闻名京城。鲁宗道...
厉成裁衣
明朝时有一位著名裁缝师名叫厉成,刀法如风,名官大臣的衣服,经他一剪裁,个...
话说得失真
《荀子》说: 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不听、不说、不传
语言,不仅是人类文化留存、发扬的重要媒介,也是人际往来的利器,运用得当是...
不为美食所欺
在王宫里,养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鸟。这些鸟是要做什么用的呢? 原来,这些鸟儿...
要赢得信任,诚实是关键
曹彬是北宋的开国功臣,他曾为周世宗的亲吏,负责掌管茶酒一事。有一次,赵匡...
谣言止于智者
战国时候,各国之间争战不停,国与国之间也常订定各种盟约,当时常会将太子交...
当思来处不易
释尊在世时,有一名弟子对于信施供养的衣服,才穿了两三天,就任其污秽破损;...
没有作乐的闲钱
晏殊是北宋著名的词人,他的天赋很高,七岁就能作文,神气从容,气度非凡。十...
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常人往往视逆境为外来因缘,总不知究竟的缘由为何?往往只在事情表象与人我之...
戒,不要拘泥于戒相上
印度的波斯匿王有个妃子,人称末利夫人。她皈依佛教,并且受持五戒不杀生、不...
木头与蛀虫
有一根木头上,忽然来了一只小小蛀虫,整日在木头身上爬东爬西。木头不耐烦地...
童叟无欺的服务精神
在日本弘法之余,我与随行的徒众也会抽空上街购物,一方面想借此了解日本的风...
心里的坟土早干了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老子和庄子是放旷逍遥哲学家的代表。尤其庄子晓梦迷...
人无信不立
人讲的话即成信,人无信不立。恋人彼此立下的山盟海誓,就是一种承诺;商业往...
准提菩萨形像的象征意义
准提菩萨的形像有很多种,一般我们常见的形像通常是十八臂的准提菩萨,其实他...
修行人着魔的主要现象
一、共修时的魔事 修行人发生魔事时会有那些现象出现呢?这可分自修与共修两...
过河要拜桥
有一句成语说过河拆桥,意谓受人帮忙,事成之后,忘恩负义,这是不懂得感恩图...
13种不该有的坏个性
常说态度比能力重要,拥有正确的心态与个性,是成功的关键。但是,人们往往忘...
【荐】
洪应明《菜根谭》下集
一、乐者不言 言者不乐 谈山林之乐者,未心真得山林之...
【荐】
洪应明《菜根谭》上集
一、栖守道德 毋依权贵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
藕益大师《十大碍行》语译
我是修学净土宗的初学者。净土宗以一心念佛,往生西方为目...
坚持良知,不说假话
人常常为自身的利益,不惜说假话,欺骗别人,有时候甚至用尽心机,占尽别人的...
浪子回头并不难
一位年轻的寡妇发心供养一位住在深山的修行人,使他日用饮...
不幸的命运
目犍连是佛陀的大弟子,他具有神通,不但可以看到快乐的天堂,也能看到地狱受...
手上的戒指,未必能保证白头偕老
张先生享齐人之福,娶了两个老婆,大老婆年纪比较大,小老婆年轻貌美。他为大...
大火后的奇迹
1933年,正当经济危机在美国蔓延的时候,哈理逊纺织公司因一场大火化为灰...
一碗白饭的故事
二十年前,某日黄昏,有名看似大学生的男孩,徘徊在台北街头的一家自助餐店前...
信愿持名,心不颠倒
在《法华经》当中,佛陀告诉我们,所谓的开权显实,会三归一。整部《法华经》...
用短暂的痛苦,来解决长远的痛苦
什么叫精进呢,《广论》当中提出了两个定义。就是当我们在断恶修善度众生的这...
专注做事少成见
在修行中我们的智慧是因为我们的成见给障碍了。要想开发我们的智慧就要想办法...
永信法师:不怕少林寺成网上寺庙
永信法师,少林寺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第九届全国...
礼佛有七种
这个礼拜在慈老法师引证勒那三藏里头说,礼拜有七种。内无恭敬心,没有恭敬心...
生起厌离心,净业才容易成功
信、愿、行是修行净土三资粮,其中愿即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两种心理状态。它...
如何看待净土宗行人是「自了汉」
问: 有人说我们净土宗行人是自了汉,您怎么看待? 道安...
修学佛法最应警惕什么
问: 当下修学佛法的人最应警惕的是什么? 道安法师答:...
学净土宗为什么还需要学天台宗
问: 我们修学净土宗的人,只要一心念佛就可以了,为什么...
修行要了生死,不要做颠倒事
一个人生到世间上来,他是有他的标准的。给他吃的东西应该是五谷、蔬菜,不应...
心灵在放生中得到升华
我生活在一个很美的地方,四面有山,四周绕水。是的,那就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宁可割肉补常住,不可私蓄肥自己
在佛门中有副著名的对联:杨歧灯盏明千古,宝寿生姜辣万年。这副对联来源于佛...
呆若木鸡的精神
佛陀教化世人的方法很多,所以有御马的说法。在《杂阿含经》里讲,马夫训练马...
持名念佛是念四字,还是六字
持名念佛是念四字,还是六字?持名念佛,念四字阿弥陀佛,还是六字南无阿弥陀...
是思想决定你的生命
生命的产生和形成,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必有其因果,所以:诸法因缘生,诸法因...
达妄本空,知真本有
为什么我们读经典?就是借教观心!一个修行人,什么叫做静坐、修观?就是你跟...
学佛就是要出离苦恼
现在常有很多人来找师父开示,我问开示什么?他说他要学佛,我说:你为何要学...
最珍贵最稀有的微笑
我在行医的路上,曾经遇到一位患者菩萨,他虽然是一位屠夫,但是平常待人诚实...
从此我步入了佛门
我到清修院的时候,正是一个早晨。到了门口一叩门,里边出来一个小和尚。他的...
心忙则忙,心闲则闲
你请某人帮一下手,也许,他会回答你:你没看见,我正在忙着嘛? 你请某人做...
比能力更重要的12种品格
能力很重要,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 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
中阴身的定义与寿命
中阴身的定义 自亡者断气,第八意识脱离躯壳,至转世投胎前之历程称之为「中...
乞丐精进念佛往生
清朝松江一乞丐,未知名姓,住明星桥破屋,日面向市门,诵《心经》一遍,乞铜...
思地狱苦,念佛自然恳切
思地狱苦,发菩提心。若不一心念佛,一气不来,定随宿生今...
以爱化怨 武士之子出家
大约八百多年前,日本有一个很大的山村,山村的正中央有一户大宅,那是一座古...
一念诚心的出发
大陆有座龙山寺,是从唐代就有的古剎,听说清朝时代有一时期,寺内的香火鼎盛...
幸与不幸,完全由自己而定
佛陀在世时,波斯匿王来到佛陀讲经说法的祇树给孤独园拜访佛陀。佛陀为波斯匿...
白毯与骆驼皮
我们在分分秒秒间,要把心照顾好;一切的行动要谨慎、守规矩,如此,生活才能...
修行时要先「调五事」
修行既要有好的大环境作保证,如安定的社会和清净的道场,也要有好的小环境作...
念佛行人不应沉迷在网聊和辩论上
今朝脱了鞋和袜,不知明朝穿不穿,人命无常,一分一秒都不应该浪费,工作时说...
中医如何看素食
随着素食日益普及,人们逐渐知道素食对健康的好处,不过这方面的资讯大都来自...
方寸心间的抉择
三国时代,东吴的孙权对佛教素无信仰,有一位印度的出家人康僧会到吴地(今江...
千金小姐万金和尚
清朝的玉琳国师,前世是一个十不全的书记师。因为受到富家千金的羞辱,难过得...
处世要有因果观念
有位年轻人热衷于事业,一心想发大财,每天早上他都会先绕道到城隍庙拜拜,祈...
遵循生活的规则
一年夏天,有位爸爸准备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海边戏水。前一天晚上,他召集孩子们...
一颗有主的心
元朝的时候,连年的战火,局势动荡不安,老百姓有家归不得,为了保全性命,流...
如何分辨魔障与业障
魔障与业障,如何分辨呢? 第一、如果某些异常状况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说...
怎样才叫做清净
一、清净的内容 清净这一句话,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单纯,其实,分开来也...
净业行人先把耳根和意根摄住
六根中最难摄的是耳根与意根。眼睛能见屋里的东西,但见不到外面的景致。所谓...
佛弟子如何看待婚外情
问: 作为佛弟子,该如何看待婚外情? 大安法师答: 这...
佛教徒应该用什么方式祭奠亡灵
佛教主张给亡灵焚烧纸钱吗? 作为寺院来讲,清明节一般会举行一些超度法会,...
天趣之因与果报
一、天趣之因 天趣之因就是:这个世间人不求常住的真心,因为他没有因缘听到...
仙趣之因与果报
天、仙、神、鬼不一样。什么是天?天就是光明义:天是行十善,人死后用化生往...
鬼道的十类
在《楞严经》的思想,是地狱受报以后,转为鬼道继续受报;鬼道受报以后,再转...
人趣之因与果报
一、人趣之因 (1)负债者互相追债 就是生了不肖子,要来讨债的,儿子向父...
欲望永远都不能满足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
因小失大的商人
从前有一个生意人,借给人家半个铜钱,那个人好久都没有偿还,于是他就到借钱...
人生必看的「四个地方」
一是去医院看看,知道健康的重要性。 看看哪些受病痛折磨的患者,方知人生在...
多学习在逆境中念佛
人说世间的境缘,正是自己修行的助缘。以这个痛来说,不论是生理痛,肚子痛,...
无尽的财富来自哪里
经上说,大千世界七宝不足以为奇,遇到佛法是珍奇。 福田经云:佛告天帝,九...
大悲咒的来历与功德利益
《大悲咒》为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共同赞叹,功德威力无与伦比,是所有法会...
玄奘大师最后魂归何处?
唐朝时,弥勒信仰盛行。玄奘大师晚年临终时,发愿往生兜率内院弥勒菩萨处,而...
勇于对抗自己的烦恼习气
真正的修行并不容易,多数人不敢真正地修行,或真的对抗习气,他们不想做任何...
把握现在的因缘去创造来生
佛教的生命观,它是建立一个无量生命的概念,它不像一般的...
感受是跟你的业力有关系
诸位要知道一个事情,当你看到某一个人,你起快乐的感受,你跟他之间有善业的...
上一页
第6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下一页
随机推荐
蕅益大师
超度
禅修法门
业力
梦参老和尚
拜佛
嗔恨怨恨
人生感悟
鸠摩罗什
普贤行愿品
忍辱
佛法入门
皈依
仁清法师
四十八大愿
静波法师
善导大师
戒邪淫
忏悔法门
佛弟子文库 http://m.fobao.org/
文库首页
佛经原文
全部栏目
网站邮箱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