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故事
虚云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全站文章(第64页)
【随机推荐】
只此浮生是梦中
许多时候,一些从事演艺工作的人,不觉都会发出对生命深沉的慨叹:「人生如戏...
均提沙弥的前世今生
有关因果报应的道理,在佛法里面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但始终是一般善信经常...
幸福要向何处求
人生在世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都有几乎相同的愿望,那就是幸福。然...
庄严自己,也要庄严世界
「庄严」这两个字,我们常常都会听到许多佛弟子在说,如「法相庄严」、「妙相...
曾黎的素食心得
曾黎吃素源于偶然。食素之后,曾黎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畅快。对于素食者来说,...
修行人没有障碍
在东林寺念佛堂外,听过一位师父和大家讲他出家的感想,修行人一要耐得住寂寞...
话多心散乱
还记得刚学佛时,一位居士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话,话多心散乱! 来到...
勿作「二宝」弟子
在家信众修行中首先要恭敬僧宝。尤其在佛灭度之后,佛宝、法宝还完全依靠僧宝...
范仲淹诵经救母
宋朝范文正公仲淹,他的母亲去世后二十一天,梦见亡母哭著对他说:我因为在阳...
人生相报十大恩
1、父母养育之恩。十月怀胎,冒险分娩,精心喂养,呕心沥血,养育成人,望子...
小老虎修成阿罗汉
优波笈多修得阿罗汉果后,仍然继续在摩陀罗国的那哆婆哆寺,跟随舍那婆私修习...
慈悲心是超度冤亲债主最好的方法
要想超度冤亲债主,最好的方式,是慈悲。唐朝时,鄱阳湖闹水怪,经常兴风作浪...
不怕扬名晚
相传战国时代的魏文侯,曾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兄弟三人都是名医,哪一位的医术...
有佛法就有办法
在我这一生中,俗家父母生养我的色身,固然劬劬劳苦,但十二岁出家以后,佛教...
把吃苦当成吃补
人,大多数都喜欢尝甜头,不欢喜吃苦。 其实,人生本味,酸甜苦辣,百味杂陈...
工作最伟大,服务最神圣
英国格拉斯哥市的一家书店门口总放着一箱旧书,有一个靠奖学金生活的穷学生在...
人不应该被压力打倒
时下不少人因工作不顺、情感纠葛、社会压力等种种原因而苦闷烦恼,甚至出现轻...
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因果
人有一个身体,可以做好事,做坏事。拳头,我打你一拳,你把我送到公安局,是...
万般烦恼的根源
唐朝马祖道一禅师一生提倡即心即佛,他的弟子法常就是从这句话而契入悟机,彻...
一物降一物
人有千般苦,心有畏惧,怕就是苦。因为心生畏惧,就表示没有办法应付压力、灾...
从禅修立场使得自我消融
自我是最难消融的,这是最可爱、最坚固、也是最讨厌的东西。人人都知道用自我...
金光明沙、咒轮、往生被超度亡人的方法
金光明沙 金光明沙系根据密部,持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所加持之土沙。目的...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印光大师说:道德仁义,乃吾人本具性德;因果报应,实天地化育之大权。 各人...
佛化道德的特质在般若
佛法能完成究竟圆满的德行,他的特质何在?佛化道德的特质在般若。 梵语般若...
布施的质与量,会影响到功德的大小吗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认为布施的东西要数量多、品质好,乃至于布施珍贵的宝物,...
净土法门不仅利益身后且益生前
【净土起信一:净土之说,多见于日用之间。而其余功,乃见于身后。不知者,止...
何不为自己积点福
我有位朋友在昆明的钱局街做了几年服装,店小乾坤大,也算是见识了许多人生百...
如何避免刀兵劫——战争与和平的因素
我们人生,生存在这个世间,一种苦未了,一种苦又跟着再来;可以说是八苦交煎...
做个常不轻菩萨
佛经中一位常不轻菩萨,是我们生活中,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学习常不轻菩萨:...
时时修正我们的思想
如果土壤中没有种子,就不会有禾苗破土而出,也不会有后来的百花竞放和绿叶葱...
心是如何「作茧自缚」的
作茧自缚这个成语,借用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来比喻一个人自己的所作所...
佛的「四辩八音」
佛有四辩八音,什么叫四辩?就是四无碍辩: (一)义无碍...
普贤菩萨与峨眉山
普贤菩萨是佛教传说中四大菩萨之一,道场在四川省峨眉山,每年香火不断,游人...
布施的五大功德
过去佛陀与其五百位大比丘弟子,一起住在毘舍离的獼猴林中。当时,有一位名叫...
妻子甚狱
过去在耆闍掘山后面住有七十馀户的婆罗门,由于宿世福德具足,所以得度因缘已...
香积法味供养
昔时世尊听闻维摩诘长者卧病在床,便教敕文殊师利菩萨前去探望、慰问。诸菩萨...
临终能否捐赠器官
所谓菩萨一切悉舍,吾人临终是否可将色身各器官,捐赠病厄之人,或留作医界实...
贪瞋痴是一切恶果的罪魁祸首
佛教认为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贪瞋痴是人类迷惑不悟的根源,是造...
精进程度取决于对苦的了解程度
在初转法 轮的时候,悉达多教导了我们四谛:苦谛(什么是苦),集谛(是哪些...
戒邪淫的关键
很多师兄会有这样的观念:就是觉得色-情的画面看一下也没关系,只要不手淫就...
开悟的十个标准
人人动辄谈开悟,所谓的开悟,究竟如何?标准是什么?最平实的说法,是永明寿...
静坐的利益与方法
静坐的利益 静坐是佛法修行的一法,对于身心健康,确为有益。以世法说:年老...
末法时代魔强法弱
末法时代是魔强法弱的时候,魔王的势力一天比一天扩大,佛的势力一天比一天缩...
无上改命大法--准提法
改变人世间不好的生活环境和遭遇,永远是人们最大的努力目标,也是人类文明、...
我们如何转苦为乐
生活在世上的每一个人天性都是渴望快乐的,谁都不希望与痛苦为伴。但是大部分...
解读「生命的第一课」
2014年2月17日,成都各中小学正式开学。值得一提的是,开学第一课竟是...
想赚钱要靠努力与福报
世间的人之所以贪财,因为财富是安全的保障,是身分、地位的陪衬。古人说:有...
一代高僧一诚长老印象记
一办心香冲天上,数声钟鼓落人间。祈祷和平干戈息,祝愿中华国运坚。振兴神州...
我为什么会到庙里来
芒鞋破钵随缘化 在传喜法师读书的时候,同学之间经常讨论的问题是:我们长大...
念佛对治恶业障道
恶业障道发相,亦有三种:一沉昏闇蔽障、二恶念思惟障、三境界逼迫障。 一、...
家庭顺利吉祥之因
人们都渴望过着美好的生活,家庭中事事都如意,事事都顺利。不顺利的家庭生活...
财布施不及法布施功德大
行菩萨道也属于法供养。法施的功德很大,这个问题《金刚经》中讲得非常清楚。...
坦然还儿债
我是省城重点中学的教师,爱人是医务工作者,夫妻可以说感...
不经中阴身,顷刻做菩萨
如果我们都没有接引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们都是很昏迷的,很颠倒的,如果临终...
仰天而唾,唾还从己堕
佛法告诉我们种善得善,种恶得恶之因果真理。在言说中,亦...
改变你的磁场
人的磁场是看不见的,但这种力量是巨大的,就像万有引力一...
出世间法的成功
世间的祝福都是吉祥、大喜、恭喜发财等。今年是马年,确实也有这个品质马到成...
惭愧心与七圣财
一、惭愧的意义 惭愧,是惭与愧的并称,即对已犯的错误生起羞耻或内疚之心。...
修习生活禅的基本方法
安住当下,守一不移,一念不生,灵光独耀。这一十六字,就是修习生活禅的基本...
拜《药师忏》可以替代别人忏悔
在《《药师忏》法特点四》的日记中讲了《药师忏》第四个特点是六度齐修。我们...
若不回头,谁为你救苦救难
几年前,参礼九华山时在殿堂前曾看到一幅楹联:若不回头,谁为你救苦救难。如...
去除无明的习气
人从无始以来,常因无明和习气而使得自己意乱情迷、颠倒人生,「修行」的目的...
分分秒秒观照当下一念心
过去有一位年轻的修行者,在深山里的道场打坐用功。他的师父常常教诫弟子们说...
一言不慎即招无量剧苦
释迦世尊,在过去因地修菩萨行的时候,曾经当过印度波罗奈国的王太子,名叫慕...
常啖人间肉鲜美,谁知盘盏肠食毒
【猪肉】 味苦,性微寒,有小毒。牡曰,牝曰彘,子曰豚,牡而去势曰。生江南...
沉静的力量
公元前4世纪,有一个原本十分繁荣的国家,自从新的国王继承王位掌管大权后,...
福报越大,生死业力越大
诸位,我劝大家,你如果你空观的智慧自我意识的这种杂染没有慢慢调伏啊,你就...
对在家居士的一番苦口忠言
我们大家都清楚,新的一年已经到了,在新年开始,为了让大家能在学习大乘正见...
「美丽」的危险
《三慧经》中说:山中揭鸟,尾有长毛;毛有所着,便不敢复去,爱之恐拔罢;为...
以「五心」面对缘起的危机
我们用佛教的缘起法来分析危机的必然,绝不是在幸灾乐祸,而是要告诉大家,既...
印光法师小传
一、简状 印光法师,法讳圣量,自署常惭愧僧。1861年出生于陕西省合阳县...
末法众生专修净土法门
佛说了生脱死的修持法门很多,大体分为律、教、禅、密、净五宗,总归为二种:...
随缘随份尽力放生,成就净土资粮
古往今来,有众多高僧大德致力于放生事业,昔智者大师买临海四百多里海滩,作...
学佛的人一定要学忍辱
嗔心,就是嗔恚无忍的心,为三毒之一。人若生了嗔心,便使自已的理智丧失,忘...
千句偈不如一句有益的偈语
唱诵毫无义理的千句偈语,不如唱诵一句有法益的偈语,听闻之后,使人趣入寂静...
宣化上人答问录节选
问:如何辨别善知识,恶知识?谁是真正的明师? 宣化上人...
命可以算吗
站在佛教的立场,并不否定算命看相、星象、地理、风水的原则,这些都有其一定...
不肯出门的戒嗔
戒嗔还不是和尚的时候,也是生活在山里,那还是十几年前,戒嗔当时还算一个小...
佛教是逃避现实的避世宗教吗
曾经有一个去过非洲的人问我,佛教是否是逃避现实的避世宗教,很多佛教徒追求...
水果师--广钦老和尚
四月九日下午一时,一行人又从台北出发,约经个把钟头,车行到土城乡,转爬弯...
如何判断自己是哪一道投胎转世
从六道中各道转生为人,都带来了一些独特的习气,通过这些习气我们就可以判断...
人生醒世恒言
见美女时,做狼虎看;见黄金时,做粪土看。此中享了多少清...
安贫乐道,惟慧是业
现在我们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让你学知识技能,把人生最好...
如何烧香才是正确
问: 法师:您好!不好意思,我不懂得应该如何烧香才是正...
挽回天灾人祸第一妙法
念佛免灾减灾 念佛人但能真切念佛,自可仗佛慈力,免彼刀兵水火。即宿业所牵...
济群法师:敢于审视传统佛教中的陈规陋习
核心提示: 济群法师出生于闽东,父母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幼时,在双亲的带领...
善业和善念哪个重要
你们觉得善念比较重要还是善业比较重要?对你来生的影响,善业比较重要还是善...
不要跟着感受走
在我们生命当中最麻烦的就是感受的问题,感受问题。那么感受是从什么地方而来...
修不净观,累积往生的力量
我们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一下,为什么要修不净观,要收摄感受。 佛在世...
忍无可忍需再忍
现实生活中我们快要发脾气的时候,往往是自己觉得忍无可忍的时候。这个时候一...
佛经中圣者的精进境界
以下引经中圣者的精进境界,作为学人发愿的目标。阅后应生起见贤思齐之心。 ...
要去净土,何必带死老鼠
气味相投 有一种鸟,在这天地间什么甜蜜的水果、芬芳的泉水,它全都没兴趣,...
修法最难的是不中断
假使你每天念地藏圣号,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念一千遍,每天念一千遍,...
高僧大德对夫妻情爱的开示
一般守五戒的佛教徒,尤其是净宗的同修们,一定会深自庆幸守身如玉,以对配偶...
学佛是为了修心
进佛门是为了修行,不是旅游,例如,以前有人办禅定营,带团来学三天,过一天...
行善妙方有十味
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
拿金斧头的观音菩萨
大悲咒的第62句叫做「摩啰那啰」,这句的意思是观世音菩萨拿着一把金斧头来...
病人断气后的注意事项
病人断气后,神识(俗称灵魂)尚未离去,弥留之际,仍有知觉存在,若无特殊情...
十六个方法缓解你的压力
面对目前的工作与生活,你是否感觉到快要被逼疯了,来自工作的,家庭的的压力...
洗钵去
唐代时,有参学禅法的僧人不远千里,来到河北赵州观音院(今柏林禅寺)。早饭...
救拔母亲出离生死
有一本《物犹如此》的古书,收集了许多可歌可泣有关母爱的故事,以下摘取其中...
念珠的作用
念珠的作用主要是帮助修行者收摄心意,消除妄念,专注修行。同时也使修行人完...
如何为儿孙谋划久远的福利
人未有不为自身及与子孙谋者,而谋之之道,固宜参详。若为众为公,则其福泽绵...
堕胎杀生的因果公案
堕胎是杀生恶行,以事、意乐、加行、究竟衡量,事是胎儿,并非无情法与低等生...
如何吃素及吃素与学佛关系
先略说素食的功用,以澄清素食与佛教之关系。素食指不食鱼肉荤辛的饮食方式,...
出家人如何应对有邪念的女众
前几年,有一个比丘到我这儿来,他已经出家十多年了,说他要还俗。我说:你怎...
做佛事唯念佛功德最大
无论做消灾延寿还是荐亡的佛事,印祖别具慧眼,提倡:唯念佛功德最大。这是肺...
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捷要
佛说修行出生死法,方便多门,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捷要。经云:若净佛土,...
不重视教理,最严重是净土宗这一块
看第二段,就讲出当初的一个错误的知见,有谬云:年少力强,宜习教典,年衰力...
一个人不听经会有什么缺点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就是舍卫国的波斯匿王,他领导一个兵强马壮的...
求一份心安,坦然以对人生路
无相禅师行脚时,因口渴而四处寻找水源,这时看到有一个青年在池塘里打水车,...
寺院与钱财
钱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尤其是对于出家人和寺院来说。因为出家人和寺院在某...
云鹤教授谈行善的体会
一、行善不一定要用金钱,一个人如能劝人改过迁善、启发别人智慧或良知、担任...
黑社会变莲池海会--佛号功德触动宿世善种子
这是发生在我当内科住院医师时的一件事那个月轮到我照顾加护病房,有一天早上...
念佛方法持名为最
为什么讲四种念佛方法持名为最 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四种念佛,唯持名最...
一声佛号,止观双运
今天和大家讲,念佛是圆顿止观。 止观,佛法在各种修行法门皆用止观。有人误...
重视心灵环保建设
环境的污染 我们知道今天世界面临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
四念处之观身不净
好,我们看附表第二的四念处,四念处呢,这个我们先解释这个标题,这个四,就...
学佛要先懂得佛教道理
我国有五大宗教,总的说都是劝人为善,大家都做好事。我们佛教来讲要请法师讲...
佛门里的财神爷
人们求财富,大都会去拜财神爷。那么,财神爷是何圣何护法神。在藏传佛教与汉...
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青烟
【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青烟,人生其实就那么简单】 人只要到了火葬场,你...
因果报应不虚假
汉朝安世高,是南印度安息国的太子。童年即以孝顺闻名,聪敏好学,对天文,医...
万般皆下品,唯有往生高
这几天很冷,正象征着我们修行,有一句话「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戒律与道风建设
戒律,是多数佛子耳熟能详的一个词,相信也有不少出家人对戒律的重要性表示认...
不杀生的十大利益
释迦牟尼佛于《十善业道经》中说: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
把自己的心儿丢了
一个小沙弥刚吃完一只山杏,准备把杏核随手丢了时,被老方丈叫住了,老方丈对...
阿弥陀佛像为何总是站着的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像总是站着的,为什么呢? 阿弥陀佛...
法供养的意义和种类
缘起作用不空、不错乱,每种供养都会得相应果报。比如,供欢喜,得大喜悦;供...
有善心就有春天
古代在离王舍城西北部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冷漠国,这个国家有一位不懂民情、不...
良言一句三冬暖
春回大地,百花竞秀,万物复苏,欣欣向荣;喜逢新春佳节,人人相见,互相祝颂...
如何看待所谓的「完美」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做人做事没有要求,得过且过,甚至是敷衍...
感情的利弊很多,究竟如何运用
有个女生到佛光山找我,神情沮丧。我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哭哭啼啼,很伤心地...
如何最大限度的改变命运
问: 师父说,今生的命运只能做局部的改变,很难做整体的...
修行的痛苦是有意义的
我们修行也很痛苦,要减少休闲的时间来听课,减少休闲的时间来拜佛,参加佛七...
8个优秀人才必备的品质
岁末年初,许多人怀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赶着跳槽。另一方面,...
微笑的人生最美
一位家境贫困的小女孩,虽没有华丽的衣服衬托,却以最庄严、最美丽的表情微笑...
消灾延寿的药师佛
药师佛,全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又称大医王佛、医王善逝或消灾延寿药师佛,为...
欲爱的根源来自于这念心
过去,佛住在舍卫国只树精舍时,为所有的天人等四辈说法。当时有一年少比丘,...
不住空寂的智慧
佛陀净住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大梵天王起大邪见,作是思惟:我所住天...
广结善缘的几种方法
有人说: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佛经上也说:未成佛道...
熬夜对身体的损害
地球上的规律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万物在白天的时候活动,夜晚的时候潜藏...
如何当好一个佛教徒医生
近年来我与中医师颇有缘分,先后认识十几位中医师,大部分都是正在学佛或者即...
佛教对「食」的定义
生活中离不开衣食住行,其中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食。一说到食,一般人想到是...
以肉来行孝乃无知之人之作为
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何可谓不遵父吃肉之命为不孝乎?设汝父一...
居家的过患
居家之人,富贵者有守护、维持、增上财富的辛苦,贫穷者有为生活而日夜追求的...
说话的石门
山里燃起了大火,只有一个山洞可以躲避烈火的攻击。山洞有个石门,来人想进到...
五百彩女闻法记
在佛世时,舍卫国有一条河,河的彼岸有一小村庄,村里的小山丘下住有五百位女...
不入心的「修行」
当我们朝着光亮行走,除了保持好姿态,更别忘记内在的重心。午后的禅堂,首座...
人生为什么不能十全十美
经云:财富从布施中来,贫穷从悭贪中来。长寿从慈悲中来,短命从杀生中来。尊...
善知识有三种
什么叫善知识呢?闻名叫知,见面叫识。闻名,我听见这个名字,我知道啦!这叫...
为何不能「侵损常住」
十方常住:从十方来的僧人,都可以在这儿住,这叫十方常住。 现前现前常住:...
清理七情六欲的绊脚石
七情,就是喜、怒、哀、惧、爱、恶、欲。我们修道,一定要把七情六欲之妄想,...
佛经中关于邪淫的果报和戒淫功德
节选自《欲海回狂》(白话) 清周安士著,是被印光大师誉为世间第一善书《安...
提倡环保--远离有毒香烛
可怕的现状 我们每到寺院等宗教场所,都会看到袅绕的烟霭和通明的灯烛,马上...
禅修中的四个「拐杖」
很多人想禅修又怕禅修,有的人甚至怕在禅修中走火入魔。为什么会这样?他们说...
弘一法师与护生诗
关爱生命,保护生物,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假如某天醒来,人类由于...
蹲下去是为了跳得更高
退一步风平浪静,让一步海阔天空。 当身处逆缘时,我们虽挺直腰杆,但不得不...
不肯坐下的弥陀慈父
我们看阿弥陀佛接引像他都是站着的,为什么他不坐?众生马上要到悬崖峭壁底下...
没有生存压力的极乐净土
极乐净土的资生用具应念即至,这令我们非常神往。所以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是高...
碰到紧急关头要记得佛号
念头一起来就是佛号,碰到紧急关头也是这个佛号。这个事情不容易我们说起来容...
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
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佛说...
念佛是无上良药
【念佛调养生息】:一声佛号,调养生息,心平气和,平日的烦忧,顿时化解。佛...
把苦逆作为往生净土的垫脚石
命运多舛的念佛人,更要在念佛上多下些功夫。我们的拂逆比起其他人可能会多一...
放下身心才能养身
近几年来,时常有人登门或来信,来电要我谈谈养身之道。在这些人当中,有年轻...
念佛有瑞相可以跟大家分享吗
问: 请教师父,如果是在殿堂里面念佛的时候,有闻到花香...
持诵礼观音,无不随感而应
今年春节过后,家中不知从何处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只老鼠,把春节余下的花生水...
法布施的福德果报
法的布施 我们有些人做弘法利生工作、劝进行者工作,他常常有个观念:我一天...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如何落实
问: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具体落实在念佛的时候,应该怎样...
佛教的婚姻观
男婚女嫁 宿世因缘 俗语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从男女的相亲、相爱,进而...
有时需要以退为进
退一步风平浪静,让一步海阔天空。古人劝我们要精进,这精进,有前进的意思,...
慈心不杀为诸善之本
读《悲惨世界》那一行行血淋淋的文字令我痛彻心扉,不忍卒读。不仅为人类那披...
蕅益大师论出家
蕅益大师,吴县(江苏)木渎人,俗姓钟。字蕅益,号八不道人。由于晚年在灵峰...
一边挣扎,一边念佛
我每天功课不缺,礼佛,诵经,念佛,出了佛堂念珠也抓在手上,自己也以为在修...
戴着假面具
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朋友对妙智说:人活着,特累。 不能做真实的自己,处处为...
净土者的「夹杂」
有自以为学净土者,每作如此之言,谓净土之读经只能读一部经,且此经只能是《...
六字括三乘超十地
印光大师说: 莫讶一声超十地,当知六字括三乘。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莫...
变化的只是我们的心
我们常常无意中把世界过于美化,或者把世界过于丑化,其实世界本来就是那个样...
经常念佛的十大好处
(一)未进入佛门的凡夫俗子,不分男女老幼,经常口念阿弥陀佛,你会心地善良...
素食者是奇怪之人还是聪明之人
一个素食者,在你心目中,是奇怪之人还是聪明之人呢! 我的母亲告诉我,在我...
夫妻间的礼仪与义务
一、夫对妻的礼节和义务 佛陀在很多经典谈及夫妻伦理,称家庭的和睦与幸福依...
人生原来是一场梦
人都会做梦。有人在梦中发了财,有人在梦中升了官、出了名,有人在梦中娶了娇...
古代高僧净土感应事迹
净土宗对佛教其它宗派影响很深,一直受到历代高僧的推崇,无论修习哪一宗派,...
至易至殊胜的净土法门
世人往往以为简易的东西比较不值钱,殊不知对人至关重要的空气是免费的,人一...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修行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修行人每天都在与自己的宿生...
佛教徒能否养宠物
对于佛教徒能否养宠物这个话题,有很多人都可能思考过!结果是众说纷纭,有的...
印光大师开示持戒与念佛
一、持戒与念佛的关系 1、三学为学佛修净之根本 戒、定、慧三学,为学佛及...
因果定律是不变的法则
修学佛法,除了建立正确的知见,更进一步要身体力行。如果把佛法当做学术来研...
岂能一日不拜佛
《普贤行愿品》的第一大愿是礼敬诸佛,可见佛法修持要从礼敬二字起步。礼敬既...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不可说,心不可思。但口...
忆念弥陀慈父
在很小的时候,我喜欢观看电视上播放的《济公传奇》,当时那个穿着破烂的疯颠...
莫让地球母亲再流泪
地球如慈母般哺育着万物,以丰富的物产滋养着人类。作为地球之子的人类,对于...
身有生死,法性不灭
3月12日,日本发生了举世震惊的9.0级大地震,地震、海啸、核辐射一系列...
学佛人的一天--从供养开始
供养是佛弟子一天当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行止,举凡早课前以香、灯、花、果供养三...
持戒念佛,父母也得利益
无论出家在家,念佛求往生,必须孝养其父母。尤其出家众,发心长养父母之慧命...
六个维系爱情的妙诀
女人问男人:有朵花长在悬崖上,去摘的人有摔死的危险,你肯不肯去摘给我?男...
净土宗人对往生不可以敷衍了事
看看印光大师他把这个信愿讲出什么条件。他说:净土宗的人绝对不可以悠悠泛泛...
卖酒开赌场有没有罪业
问: 师父慈悲,刚才说到罪业这两个字,我跟几个同事都是...
提起心念,对治内心毛病
大家更要提起心念,抓紧用功。我昨天在妙吉寺也说:诵经和诵经是不同的。所以...
从节约一滴水一张纸开始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是真人真事。在报纸上看到,有一个叫《布朗的手帕》的故...
上一页
第64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下一页
随机推荐
供养
减少欲望
慧律法师
弥勒菩萨
财富
福报
六祖慧能
广化老和尚
佛教咒语
净慧法师
圆瑛大师
药师法门
佛教戒律
因缘
药师经
断除执着
宏海法师
道证法师
功德
佛弟子文库 http://m.fobao.org/
文库首页
佛经原文
全部栏目
网站邮箱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