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唯识学的下手是第六意识,成败的关键看第七识

净界法师  2014/08/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唯识学的下手是第六意识,成败的关键看第七识

我们应该怎么去处理我们颠倒妄想呢?在唯识学的一个方法指标是什么呢?

我们先看它的修学内涵,总共有两段,我们先把第一段念一遍,请合掌:

唯识教海,深广无涯,欲达其中妙义,须明宗趣所在。宗趣若明,则提纲挈领,所谓妙理易彰,观行得成。迷执能破,真性可证。否则分别名相,入海算沙,茫茫大海不知所归。所谓依文解义,有教无观,难得佛法真实利益矣。

那么唯识学,当然它主要是讲众生轮回的问题。那么众生的轮回的问题,本来就很复杂。每一个人有个人的业力,每一个人各有各打的妄想,所以也就让唯识学变得很复杂。诸位,不是唯识学很复杂,因为它要诠释众生的轮回,众生本来问题就很复杂,所以佛陀不得不讲得很广。所以唯识学的这个教法,是体系非常庞大,深广无涯。佛陀为了让我们了解我们的生命,不得已把一念心性,本来是一个心,开展出八个心识的活动,他是不得已的。因为不这样开展,你不知道你问题出在哪里。

那么这个八个识的每一个功能,已经够复杂了,然后八个识再相互的作用就更复杂了。前五识刺激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再去刺激第七意识,然后第七意识再执着第八识,弄得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层层相扣,就形成轮回的力量。

所以我们首先要知道一个概念,就是它的宗趣所在?宗就是讲它因地的修行,你要从哪里下手,就八个识,到底先改变哪一个,它的关键点在哪里?第一个它的因地,第二个趣,趣向,它的目标是什么?你最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所以我们在研究唯识学要知道两个重点:第一个因地从哪里下手?第二个结果从哪里判断?

我简单的给大家透个消息,唯识学的下手是第六意识,成败的关键看第七识,用第六意识改变第七意识。

所以从唯识的角度看一个人的成败,不是说你一天拜一百拜、他一天拜两百拜,所以你往生的希望就输给他,不是这个意思,不是!这个是事修而已。成败在第七意识,你对三界的执着比他淡,你往生的希望就比他高,他完全用第七意识。唯识学的成败得失,它的判断标准,完全看第七意识——恒审思量。因为它是轮回的根本,它没有改变,从唯识的角度,你就没有改变了,你一天拜一千拜,拜了三十年,但是三十年前的你,跟现在的你的思想完全没有改变,你过去贪什么,你现在还贪什么,从唯识的角度,你没有改变,你完全没有改变,你只是增加善业如此而已。

从轮回的角度,你没有好好掌握轮回的开关,你做的都是枝末的问题。往生与否跟这个佛号的多少,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你这个唯识学首先要知道说,你的判断标准在哪里?你的目标是什么?我希望我三年后有进步,我三年前看到一个事情,高兴的时候会很高兴,痛苦的时候很痛苦,三年后感觉上淡薄很多了,恭喜你了,你的生死业力轻薄了!因为关闭轮回的开关,你已经开始启动了。

所以唯识学判断轮回,完全从第七意识判断。但是第七意识,它没有改变自己的能力,因为它没有名言,它没有思考能力,所以它没有能力改造自己。所以下手从第六意识下手,用第六意识去学习经论,如理思惟,用道理跟第七意识沟通,用道理来化解第七意识的执取。所以整个唯识学的宗,就是第六意识的止观,它的趣,就是破坏第七意识的执取。这个你最好先了解一下,那么你宗趣的因果清楚了,你整个唯识的教法的纲领就掌握了。所以你就能够从当中,能够修观,能够破执,乃至于慢慢的把心带回家,悟入我们的真实本性。否则你只是分别唯识的复杂的名相,结果入海算沙,向外攀缘,不知道它的会归处,那么这样子就很难得到唯识的利益了。所以我们先把它的这个宗趣先掌握。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把唯识学跟念佛法门结合

我们怎么把唯识学跟念佛法门结合? 其实唯识学跟净土宗...

用妄想造业 得虚妄果报

但是我们为什么经常被妄想缠绕,挥之不去呢?就是我们...

【推荐】第八识,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第八识,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好,我们看下...

唯识学的因缘观

在佛教的教理当中啊,每一个教理都有它的因缘观。因缘...

末那识的第六个特征

末那识有六个特征:第一,它总是追求愉悦;第二,它尝...

阿赖耶识浅说

一、阿赖耶定义 梵语阿赖耶,华译为藏,有能藏、所藏...

经常这样修行,就能解脱生死业力

我们应该知道,这一切的境界是我自己的妄想捏造出来的...

把生命主宰权放弃,轮回就拿你没办法

我执它的引起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这个我执的情况有...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怎样做才能够不打妄想而安住佛号

一般来说,我们这一念心跟佛号接触的时候,中间有一道...

素食使死亡率下降

编者按: 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规模最大,参战国...

即使雨金钱,欲心仍不满足

即使雨金钱,欲心不满足。智者知婬欲,乐少而苦多。 世...

古人论富贵贫贱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论语...

【佛教词典】反诘记问

【反诘记问】 p0388 集异门论八卷十四页云:云何应反诘...

【佛教词典】金刚神

(神名)具名执金刚神。又名金刚手,金刚力士等。为执...

星云大师:药师法开示

我已出家五十多年,参加过的药师法会与弥陀佛七法会不...

不幸的命运

目犍连是佛陀的大弟子,他具有神通,不但可以看到快乐...

找回那份迷失的心与爱

独在教室,掩卷遐思,倏尔一阵腊梅花的幽香飘入鼻中。...

秤锤祖师散财施妻

云南有一位秤锤祖师,明朝人,姓蔡,住昆明小东门外。...

十方诸佛都在自己刹土,宣扬赞叹阿弥陀佛名号

仰仗佛力 由通途佛法仗自力之难,我们再来观照净土法门...

人生的四法则

不知你看过以下经典名言否?如果不喜欢,那就去改变,...

到山下做水牯牛

南泉普愿禅师辞世前,门下问:和尚去世之后将往何处?...

波尔尼仙人的故事

佛陀涅槃后的五百年,有位阿罗汉从迦湿弥罗国,来到犍...

念佛好还是参禅好,在于个人是否相应

有人说: 念佛比参禅较为稳当。其实念佛一法,又有事念...

大安法师:畜生也能具备信愿吗

问: 修净土法门的行人,必须具备有信愿,念佛才能往...

【推荐】把快乐的果报回向净土

我们讲到实相的义理。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

星云大师《我们应知的努力方向》

一.入世重于出世 在过去,我们中国佛教徒的思想,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