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十诵律卷第四十三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十诵律卷第四十三(第七诵之二)

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共罗什译

尼律第二(十七僧残中不共戒有十之余)

佛在舍卫国。尔时波斯匿王有千斗将,半刹利种、半婆罗门种,一部名伊舍罗、一部名达多摩那。波斯匿王有小国反叛,约勅千斗将令往伐之。即往伐,破还,白王言:「我等得胜,愿王常胜。」王闻心欢喜悦:「汝欲何愿?我当与汝。」斗将白言:「我妇有罪,不随我意,听六日与死饮,至七日以牛舌刀破裂其身。」王言:「与汝此愿。」尔时一刹利将妇不随夫意,欲六日与死饮,至七日以牛舌刀裂破其身。是妇多有亲里力势来遮,不听与死饮。诸斗将法,一人有事余者尽助,刹利众集已,强与死饮。待至七日以牛舌刀,裂破其身作两分。时有比丘尼名斯那,是摩那居士女,常是家出入。早起着衣入是家,见诸刹利妇澡浴庄严、身着好衣服璎珞,是刹利妇独着垢衣、不庄严身、愁忧而坐。比丘尼问言:「余妇皆着庄严好衣,汝何故独着垢衣,又不庄严愁忧而坐?」答言:「汝不闻邪?」问言:「何等?」答言:「我不随夫意,今受六日死饮,至七日当以牛舌刀裂破我身作两分。汝能将我去不?我去谁当觉者?」答言:「能。」比丘尼即袈裟覆此妇,将走诣尼僧坊中与出家。后日诸刹利众集,以牛舌刀欲杀,众人言:「唤此妇来!」即入舍觅不见,求觅不得。刹利众言:「谁常出入是家?」答言:「有斯那比丘尼,常出入我家,或能将去。」刹利众即往围绕王园比丘尼僧坊。刹利妇出家未久,诸比丘尼欲遮刹利众。是众中有年少刹利,不知罪福,作是言:「一切比丘尼,皆应以牛舌刀破裂作两分。」中有长老刹利言:「比丘尼是王所守护,我等不宜横作恶事,或能不可。汝等小待,我先白王,王有所勅当随王教。」诸比丘尼即诣末利夫人广说上事,夫人即向王说。王先知故于殿上坐,诸刹利往诣王所拜言:「大王常胜。」王言:「我先与汝愿,汝今当与我愿。」刹利众言:「随大王所愿当与。」王言:「是刹利妇今已出家,便是更生,非刹利妇。」刹利众言:「今随王意,当放去。」王即遣使语比丘尼:「诸善女!是事不是,汝等知是贼女应死,知王不听、刹利不听,如是女人不应与出家,诸刹利若破汝等作两分者,我当云何?佛闻是事必当与汝等结戒,若比丘尼知是贼女决断堕死,众人皆知,王及刹利不听,不得度作弟子。」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斯那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知贼女决断堕死,度作弟子?」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知贼女决断堕死,众人皆知,王及刹利众不听,度作弟子,是法初犯僧伽婆尸沙可悔过。」

知者,若自知、若从他闻、若贼女自说。

贼者,有二种:一者偷夺财物,二者偷身。

堕死者,作罪应死。

众人知者,多人所知见闻。

不听者,王不听活。

刹利众不听者,二部不听活。

僧伽婆尸沙者,是罪属僧,僧中有残,因僧前悔过除灭,是名僧伽婆尸沙。

是中犯者,若和上尼知、阿阇梨尼知、比丘尼僧知,和上尼犯僧伽婆尸沙;阿阇梨尼,偷兰遮;僧犯突吉罗。若和上尼知、阿阇梨尼知、僧不知,和上尼犯僧伽婆尸沙;阿阇梨尼,偷兰遮;僧不犯。和上尼知、阿阇梨尼不知、僧不知,和上尼犯僧伽婆尸沙;阿阇梨尼及僧不犯。若都不知都,不犯。(第八事竟)

佛在俱舍弥国。尔时长老车匿母作比丘尼,名忧婆和。妹作比丘尼,名阐提。阐提为人恶性,作不善行,常恼诸比丘尼。诸比丘尼欲为阐提作摈羯磨,是忧婆和是众僧断事人,于僧中遮不得作羯磨。有时忧婆和余行不在,诸比丘尼言:「我等今与阐提比丘尼作摈羯磨。」有比丘尼言:「忧婆和或能中间遮。」更有比丘尼言:「忧婆和已余处去,多知识,卒未得还。」诸比丘尼即打揵搥集尼僧,与阐提作摈羯磨。明日众人闻阐提比丘尼被摈,忧婆和比丘尼还到其妹所,共相问讯。阐提言:「莫共我语。」问言:「何故?」答言:「诸比丘尼羯磨摈我。」忧婆和念言:「是事不是,我作僧断事人不在便强作摈,今我不能问诸比丘尼不取欲,出界外当与解摈。」时忧婆和不问诸比丘尼不取欲,即出界外为阐提解摈。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知尼僧如法和合作羯磨摈比丘尼,不问比丘尼僧,不取诸比丘尼欲,出界外与他解摈?」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忧婆和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知比丘尼僧如法作摈,不问比丘尼僧,亦不取欲,出界外与比丘尼解摈?」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知比丘尼一心和合僧作不见摈,不问比丘尼僧,亦不取欲,出界外与他解摈,是法初犯僧伽婆尸沙可悔过。」

知者,若自知、若从他闻、若彼自说。

如法者,如法、如毗尼、如佛教摈。

不问比丘尼僧者,不以是事白比丘尼僧。

不取欲者,乃至不取四人欲。

出界外者,众僧篱外、壁外、障外。

解摈者,若自解、若使他令解。

僧伽婆尸沙者,是罪属僧,僧中有残,因僧前悔过除灭,是名僧伽婆尸沙。

是中犯者,若和上尼知、作羯磨人知、僧知,和上尼犯僧伽婆尸沙,羯磨人犯偷兰遮,僧犯突吉罗。若和上尼知、羯磨人知,僧不知,和上尼犯僧伽婆尸沙,羯磨人犯偷兰遮,僧不犯。若和上尼知,羯磨人不知、僧不知,和上尼犯僧伽婆尸沙,羯磨人及僧不犯。若一切不知,不犯。(第九事竟)

佛在舍卫国。尔时有比丘尼名曰迦罗,本是外道,喜斗诤相言。是比丘尼,共余比丘尼斗诤时,作是言:「我舍佛、舍法、舍僧、舍戒。非但沙门释子知道,更有余沙门、婆罗门有惭愧善好乐持戒,我当从彼修梵行。」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斗诤时作是言:『我舍佛、舍法、舍僧、舍戒。非但沙门释子知道,更有余沙门、婆罗门有惭愧善好乐持戒,我当从彼修梵行。』」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迦罗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共斗诤时作是言:『我舍佛、舍法、舍僧、舍戒。不但沙门释子知道,更有余沙门、婆罗门有惭愧善好乐持戒,我当从彼修梵行。』」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共比丘尼斗诤时,作是言:『我舍佛、舍法、舍僧、舍戒。非但沙门释子知道,更有余沙门、婆罗门有惭愧善好乐持戒者,我当从彼修梵行。』诸比丘尼应谏是比丘尼言:『汝莫共诸比丘尼斗诤时作是言:「我舍佛、舍法、舍僧、舍戒。非但沙门释子知道,更有余沙门、婆罗门有惭愧善好乐持戒者,我当从彼修梵行。」汝应佛法中乐修梵行,当舍离自不乐心。』是比丘尼,诸比丘尼如是谏时,坚持是事不舍者,诸比丘尼应第二、第三谏令舍是事。若是比丘尼,第二、第三谏时舍者善。若不舍者,是法乃至三谏,僧伽婆尸沙可悔过。」

僧伽婆尸沙者,是罪属僧,僧中有残,因僧前悔过除灭,是名僧伽婆尸沙。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言:「我舍佛。」偷兰遮。若言:「舍法。」偷兰遮。若言:「舍僧。」偷兰遮。若言:「舍戒。」皆偷兰遮。若言:「非但沙门释子知道,更有余沙门、婆罗门有惭愧善好乐持戒,我当从彼修梵行。」呵众僧故,得波逸提。诸比丘尼先应软语约勅,尔时舍者,应教四偷兰遮、一波逸提悔过出罪。若软语不舍者,应白四羯磨约勅。约勅法者,僧一心和合,一比丘尼应唱言:「大德尼僧听!是迦罗比丘尼,先是外道,今共诸比丘尼斗诤时作如是言:『我舍佛、舍法、舍僧、舍戒。非但沙门释子知道,更有余沙门、婆罗门有惭愧善好乐持戒,我当从彼修梵行。』已软语约勅,不舍恶邪。若僧时到僧忍听,今僧约勅迦罗比丘尼:『汝莫共诸比丘尼斗诤时作是言:「我舍佛、舍法、舍僧、舍戒。非但沙门释子知道,更有余沙门、婆罗门有惭愧善好乐持戒,我当从彼修梵行。」』是名白。」如是白四羯磨。「僧约勅某甲比丘尼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如佛先说,是比丘尼,诸比丘尼应约勅,乃至三谏令舍是事者,是名为约勅、是名为教、是名约勅教。若软语约勅不舍者未犯。初说说未竟说竟、第二说说未竟说竟、第三说说未竟、非法别众、非法和合众、似法别众、似法和合众、如法别众、异法异律异佛教,若约勅不舍者未犯。若如法、如律、如佛教,三约勅不舍者,是比丘尼犯僧伽婆尸沙。(第十四事竟)

佛在舍卫国。尔时迦罗比丘尼喜斗诤相言,时作是言:「诸比丘尼僧,随爱行、随瞋行、随怖行、随痴行。」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共斗诤时作是言:『诸比丘尼僧,随爱行、随瞋行、随怖行、随痴行。』」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迦罗比丘尼言:「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共斗诤时作是言:『诸比丘尼僧。随爱行、随瞋行、随怖行、随痴行。』」种种因缘呵责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共比丘尼斗诤时,作是言:『比丘尼僧,随爱行、随瞋行、随怖行、随痴行。』是比丘尼,诸比丘尼应如是谏:『汝莫共诸比丘尼斗诤时作是言:「比丘尼僧,随爱行、随瞋行、随怖行、随痴行。」何以故?比丘尼僧,不随爱行、不随瞋行、不随怖行、不随痴行。汝比丘尼,舍是随爱语、随瞋语、随怖语、随痴语。』是比丘尼,诸比丘尼如是谏时,坚持是事不舍者,诸比丘尼应第二、第三谏令舍是事。若第二、第三谏时,舍是事者善。若不舍者,是比丘尼,乃至三练僧伽婆尸沙可悔过。」

僧伽婆尸沙者,是罪属僧,僧中有残,因僧前悔过除灭,是名僧伽婆尸沙。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作是言:「比丘尼僧,随爱行。」偷兰遮。「随瞋行」,偷兰遮。「随怖行」,偷兰遮。「随痴行」,偷兰遮。诸比丘尼先应软语约勅,尔时舍者,应教作四偷兰遮悔过出罪。若软语不舍者,应白四羯磨约勅。约勅法者,一心和合僧,一比丘尼应僧中唱言:「大德尼僧听!迦罗比丘尼,先是外道,今共诸比丘尼斗诤时作是言:『诸比丘尼,随爱行、随瞋行、随怖行、随痴行。』已软语约勅不舍。若僧时到僧忍听,今僧约勅迦罗比丘尼:『汝莫共诸比丘尼斗诤时作是言:「诸比丘尼,随爱行、随瞋行、随怖行、随痴行。」是名白。』」如是白四羯磨。「僧约勅迦罗比丘尼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如佛先说,是比丘尼,诸比丘尼应约勅,乃至三谏令舍是事者,是名为约勅,是名为教,是名为约勅教。若软语约勅不舍者,未犯。初说说未竟说竟、第二说说未竟说竟、第三说说未竟、非法别众、非法和合众、似法别众、似法和合众、如法别众、异法异律异佛教,若约勅不舍者,未犯。若如法、如毗尼、如佛教,三约勅不舍者,是比丘尼犯僧伽婆尸沙。(第十五事竟)

佛在舍卫国。尔时有二比丘尼:一名达摩,二名昙弥,同心共作恶业,有恶名声,常恼比丘尼僧,互相覆罪。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同心共作恶业,有恶名声,常恼比丘尼僧,互相覆罪?」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达摩昙弥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同心共作恶业,有恶名声,常恼比丘尼僧,互相覆罪?」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二比丘尼,同心共作恶业,有恶名声,常恼比丘尼僧,互相覆罪。是二比丘尼,诸比丘尼应如是谏:『汝等莫共同心,共作恶业,有恶名声,常恼比丘尼僧,互相覆罪。汝等各远离行,若汝等远离行者,佛法得增长,汝等舍是随顺恶行。』诸比丘尼如是谏时,是二比丘尼坚持是事不舍者,诸比丘尼应第二、第三谏令舍是事。第二、第三谏时舍者善。若不舍者,是法乃至三谏,僧伽婆尸沙可悔过。」

二比丘尼作恶业者,作恶邪事身口恶业。

有恶名声者,四方闻知。

恼比丘尼僧者,乃至恼四比丘尼。

互相覆罪者,共作不清净事,各相覆藏不令人知。

僧伽婆尸沙者,是罪属僧,僧中有残,因僧前悔过除灭,是名僧伽婆尸沙。

是中犯者,若二比丘尼同心共作不善因缘,偷兰遮。有恶名声,偷兰遮。恼比丘尼僧,偷兰遮。互相覆罪,偷兰遮。诸比丘尼先应软语教舍是事。若舍者,应教作四偷兰遮悔过出罪。若软语不舍者,应白四羯磨约勅。羯磨法者,一心和合僧,一比丘尼僧中唱言:「大德尼僧听!是二比丘尼达摩昙弥,同心作恶业,有恶名声,常恼众僧,互相覆罪,已软语约勅不舍。若僧时到僧忍听,今僧约勅是二比丘尼:『汝等莫同心作恶业,有恶名声,常恼比丘尼僧,互相覆罪。』是名白。」如是白四羯磨。「僧约勅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如佛先说,是比丘尼,诸比丘尼应约勅,乃至三谏令舍是事者,是名为约勅,是名为教,是名约勅教。若软语约勅不舍者,未犯。初说说未竟说竟、第二说说未竟说竟、第三说说未竟、非法别众、非法和合众、似法别众、似法和合众、如法别众、异法异律异佛教,若约勅不舍者,未犯。若如法、如毗尼、如佛教,三约勅不舍者,是比丘尼僧伽婆尸沙。(第十六事竟)

佛在王舍城。尔时助调达诸比丘尼,往语达摩、昙弥二比丘尼,作是言:「汝等莫别离行,当同心行。若汝等别离行者不得增长,同心行者便得增长。比丘尼僧中亦有如汝等者,僧以瞋故,教汝别离行。」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往语达摩昙弥比丘尼言:『汝等莫别离行,当同心行。若别离行者不得增长,同心行者便得增长。比丘尼僧中亦有如汝等者,僧以瞋故,教汝别离行。』」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往语达摩昙弥比丘尼言:『汝等莫别离行,当同心行。若别离行者不得增长,同心行者便得增长。比丘尼僧中亦有如汝等者,僧以瞋故,教汝别离行。』」种种因缘呵责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教二比丘尼言:『汝等莫别离行,当同心行。别离行者不得增长,同心行者便得增长。比丘尼僧中亦有如汝等者,僧以瞋故,教汝别离行。』诸比丘尼,应如是谏是比丘尼:『汝莫教是二比丘尼作是言:「汝等莫别离行,当同心行。别离行者不得增长,同心行者便得增长。比丘尼僧中亦有如汝等者,僧以瞋故,教汝别离行。」汝当舍是劝邪行事。』诸比丘尼如是谏时,是比丘尼坚持是事不舍者,诸比丘尼应第二、第三谏令舍是事。第二、第三谏时舍者善。若不舍者,是法乃至三谏,僧伽婆尸沙。可悔过。」

僧伽婆尸沙者,是罪属僧,僧中有残,因僧前悔过除灭,是名僧伽婆尸沙。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劝二比丘尼言:「汝等莫别离行。」偷兰遮。「当同心行」,偷兰遮。若言:「别离行者不得增长」,偷兰遮。「同心行者便得增长」,偷兰遮。若言:「比丘尼僧中亦有如汝等者,僧瞋故教汝别离行。」呵责比丘尼僧故,波逸提。诸比丘尼先应软语教舍者,应教作四偷兰遮、一波逸提悔过出罪。若软语不舍者,应白四羯磨约勅。羯磨法者,一心和合僧,一比丘尼僧中唱言:「大德尼僧听!是某甲比丘尼,教某甲二比丘尼,作是言:『汝等莫别离行,当同心行。别离行者不得增长,同心行者便得增长。比丘尼僧中亦有如汝等者,但僧瞋故,教汝别离行。』已软语约勅不舍。若僧时到僧忍听,今僧约勅某甲比丘尼:『汝莫教某甲二比丘尼作是言:「汝莫别离行,当同心行。别离行者不得增长,同心行者便得增长。僧中亦有如汝等者,僧以瞋故,教汝别离行。」汝当舍是劝邪行事。』是名白。」如是白四羯磨。「僧与某甲比丘尼约勅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如佛先说,是比丘尼,诸比丘尼乃至三谏令舍是事者,是名为约勅,是名为教,是名约勅教。若软语约勅不舍者,未犯。初说说未竟说竟、第二说说未竟说竟、第三说说未竟、非法别众、非法和合众、似法别众、似法和合众、如法别众、异法异律异佛教,若约勅不舍者,未犯。若如法、如律、如佛教,三约勅不舍者,是比丘犯僧伽婆尸沙。(第十七事竟)

◎尼三十舍堕法第三(此中十九同故不出,余不同者具出之)

佛在王舍城。尔时有助调达比丘尼,多畜钵,破坏不用。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多畜钵,破坏不用?」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多畜钵,破坏不用?」种种因缘呵责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畜长钵乃至一夜,过是畜者,尼萨耆波逸提。」

一夜者,从日没至地未了,是中间名一夜。

钵者,有三种:上、中、下。上钵者,受三钵他饭、一钵他羹、余可食物半羹,是名为上钵。下钵者,受一钵他饭、半钵他羹、余可食物半羹,是名下钵。上下中间,是名中钵。若过上减下不名钵。

尼萨耆波逸提者,是钵应舍,波逸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畜长钵过一夜者,尼萨耆波逸提。(第十九事竟。前注既云同故不出,此同比丘何独重出?此但一夜,彼过十日耳。)

佛在舍卫国。尔时有善比丘尼是旧,助调达比丘尼是客,是住处得布施衣,安居僧应分。旧比丘尼言:「是夏末后月,是住处受迦絺那衣,此是时衣,安居僧应分。」助调达比丘尼言:「汝等不善知,虽夏末月受迦絺那衣,此是非时衣,现前僧应分。」尔时助调达比丘尼,时衣作非时衣分。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时衣作非时衣分?」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时衣作非时衣分?」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时衣作非时衣分,尼萨耆波逸提。」

尼萨耆波逸提者,是衣应舍,波逸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时衣作非时衣分者,随分时随得尔所尼萨耆波逸提。(第二十事竟)

佛在王舍城。尔时助调达比丘尼是旧,有善比丘尼是客。是中僧得布施衣,现前僧应分。客比丘尼言:「此非夏末月,是住处不受迦絺那衣,是衣应现前僧分。」助调达比丘尼言:「虽非夏末月不受迦絺那衣,然此是时衣,此安居僧应分。」尔时助调达比丘尼,非时衣作时衣分。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非时衣作时衣分?」种种因缘呵责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非时衣作时衣分?」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非时衣作时衣分,尼萨耆波逸提。」

尼萨耆波逸提者,是衣应舍,波逸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非时衣作时衣分,尼萨耆波逸提。随分时,随得尔所尼萨耆波逸提。(第二十一事竟)

佛在舍卫国。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有弟子名施越沙,善好有功德。偷兰难陀与是弟子一割截衣,着诣祇洹。是比丘尼与跋难陀知旧相识,跋难陀见是比丘尼来,于是衣中心生贪着。是比丘尼头面礼足一面坐,跋难陀言:「善女!汝衣好可爱。」比丘尼言:「实好。」跋难陀言:「可以施我。」比丘尼言:「我不得与。」跋难陀言:「我当以衣与汝贸。」比丘尼言:「不能。」跋难陀是大法师,辩才能善说法,即为说种种微妙法,令比丘尼生欢喜心,持割截衣与跋难陀,跋难陀即与一可可衣。比丘尼着是衣,入比丘尼精舍,和上尼问言:「汝衣所在?」答言:「与他贸易。」「为与谁贸?」答言:「与跋难陀。」和上尼言:「跋难陀欺诳诱汝。」弟子言:「若诳若诱已与贸竟。」和上尼言:「是衣价大,汝今所着者价直甚少。」弟子言:「大价小价我以贸竟。」和上尼言:「可还取来,若不得者终身驱汝出。」是弟子畏尽形驱出故,即往索衣言:「本衣还我,我还汝衣。」跋难陀言:「我已贸竟,不还汝衣。」施越沙言:「汝诳我诱我。」答言:「若诳若诱我已贸竟,终不相还。」施越沙言:「若不还我割截衣者,和上尼尽形驱我。」答言:「若驱以不驱我已贸竟。」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呵责施越沙言:「云何名比丘尼,与比丘贸衣,还悔言:『我还汝衣,汝还我衣。』」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施越沙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与比丘贸衣,还悔言:『我还汝衣,汝还我衣。』」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与比丘贸衣,后到比丘所作是言:『我还汝衣,汝还我衣。』尼萨耆波逸提。」

尼萨耆波逸提者,是衣应舍,波逸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与比丘贸衣,后到比丘所作是言:「我还汝衣,汝还我衣。」尼萨耆波逸提。若比丘尼后到比丘所言:「汝衣还属汝,我衣虽非我许,但与我来。」突吉罗。(第二十二事竟)

佛在舍卫国。尔时众多居士、居士妇,为偷兰难陀比丘尼故,各各办衣价作是言:「我等以是衣价,买如是如是衣,与偷兰难陀。」偷兰难陀闻已问诸居士:「实尔不?」答言:「实尔。」问言:「是衣何似?」答言:「如是,如是。」比丘尼言:「善好!我等比丘尼贫穷,汝等不能常有施心,若不能得各各办者,可共作如是如是一衣与我。」诸居士言:「尔。」诸居士先所办衣价,更出再三倍价买衣。与比丘尼竟,瞋呵责言:「诸比丘尼不知时、不知量。若施者不知量,受者应知量。我等先所办物,更再三倍出,我等不是失利,供养是难满难养无厌足人。」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偷兰难陀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众多非亲里居士、居士妇作同意?」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为比丘尼故,众多非亲里居士、居士妇各各办衣价,作是言:『我等持是衣价,各各买如是如是衣,与某甲比丘尼。』是比丘尼先不请,后到众多居士、居士妇所,作是言:『汝等以是衣价,共买如是如是一衣与我,为好故。』是比丘尼得衣者,尼萨耆波夜提。」

为比丘尼者,为偷兰难陀。

非亲里者,亲里名父母、兄弟,乃至七世因缘,除是名非亲里。

居士、居士妇者,白衣男名居士,白衣女名居士妇。

衣者,白麻衣、赤麻衣、刍麻衣、翅夷罗衣、钦婆罗衣、劫贝衣、憍施耶衣。

衣价者,金银、车璩、马瑙乃至米穀。

如是如是衣者,如是价、如是色、如是量。

与某甲比丘尼者,与偷兰难陀。

先不请者,众多居士、居士妇,先不言:「汝有所须来至我家取。」

同心者,信是居士随我所索不瞋故。

众多居士共买如是如是一衣与我为好者,难满难养无厌足故。若得是衣,尼萨耆波夜提。

尼萨耆波夜提者,是衣应舍,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有三种:价、色、量。价者,若比丘尼到众多居士所言:「汝等共买一钱直衣与我。」若得衣者,三种犯尼萨耆波夜提。三种者,若言:「与我一钱直衣。」若言:「众共合。」若言:「合买一衣。」若不得,突吉罗。若言:「二钱、三钱乃至百钱直。」得衣者,三种犯尼萨耆波夜提。三种者,若言:「百钱直。」若言:「众共合。」若言:「共买一衣。」不得者,突吉罗。是名价。色者,若比丘尼语居士言:「与我青衣。」得者,三种犯尼萨耆波夜提。三种者,若言:「青。」若言:「众共合,若共买一衣。」不得者,突吉罗。黄、赤、白、黑、赤麻、白麻、刍麻、翅夷罗憍施耶衣、钦婆罗劫贝衣。得衣者,三种犯尼萨耆波夜提。三种者,若言:「劫贝。」若言:「众共合。」若言:「共买一衣。」不得者,突吉罗。是名色。量者,若比丘尼言:「与我四肘衣。」得衣者,三种犯尼萨耆波夜提。三种者,若言:「与我四肘衣。」若言:「众共合。」若言:「共买一衣。」不得者,突吉罗。若言:「五肘六肘乃至十八肘衣。」得衣者,三种犯尼萨耆波夜提。三种者,若言:「十八肘。」若言:「众共合。」若言:「共买一衣。」不得者,突吉罗。若比丘丘尼,乞异衣得异衣、若乞青衣得黄,突吉罗。若乞青得赤、白、黑、白麻、赤麻、刍麻衣翅夷罗衣憍施耶衣、钦婆罗衣劫贝衣,皆突吉罗。如是等索异得异者,突吉罗。

若从亲里索、若自恣请、若不索自与,不犯。(第二十三事竟)

佛在王舍城。尔时助调达比丘尼,自为身故乞金银。诸居士问言:「汝出家人用金银为?汝比丘尼法,政应乞羹饭、灯烛、薪草。」诸比丘尼言:「汝等居士无所知,若乞饮食、灯烛、薪草者,乞名虽多所得利少。若乞金银者,乞名少所得利多。」诸居士瞋呵责言:「诸比丘尼自言:『善好有功德。』自为乞金银,如王夫人、大臣妇。」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从居士自为乞金银?」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助调达比丘尼言:「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自为身乞金银?」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自为身乞金银者,尼萨耆波夜提。」

尼萨耆波夜提者,是金银应舍,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自为乞金银,得尼萨耆波夜提。随乞,随得尔所尼萨耆波夜提。若为佛图乞、若为僧乞、若不乞自与,不犯。(第二十四事竟)

佛在舍卫国。尔时有比丘尼名施越,多知多识,能多得酥、油、蜜、石蜜。有一估客,见是比丘尼即请言:「若汝所须酥、油、蜜、石蜜者,到我舍取。」比丘尼即受请。有一时施越比丘尼到估客舍,作是言:「我须酥。」即与酥。便言:「我不须酥,当与我油。」复与油。又言:「我须蜜。」复与蜜。又言:「我须石蜜。」复与石蜜。又言:「我不用石蜜,还与我酥。」估客言:「善女!汝欲觅我何等过?适与是,便言:『不须。』更与余者,又言:『不须。』汝谓我独施汝耶?多人待我,以汝故妨尔所人。」诸居士闻是事,呵责言:「诸比丘尼自言:『善好有功德。』乞是适与,便言:『不须。』如王夫人、大臣妇。」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乞是适与,便言:『我不须。』更索余物?」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施越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乞是与是,便言:『不须。』更索余物?」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乞是已更索余者,尼萨耆波夜提。」

尼萨耆波夜提者,是物应舍,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乞酥适与酥,便言:「不须酥,我须油、蜜、石蜜。」尼萨耆波夜提。若乞油与油,便言:「我不须油,与我蜜、石蜜、酥。」尼萨耆波夜提。若比丘尼,乞蜜与蜜,便言:「我不须蜜,与我石蜜、酥、油。」尼萨耆波夜提。若比丘尼,乞石蜜与石蜜,便言:「我不须石蜜,与我酥、油、蜜。」尼萨耆波夜提。所乞者未受,更取余者,尼萨耆波夜提。(第二十五事竟)

佛在舍卫国。尔时诸比丘尼,乞财物欲作尼僧坊。诸居士问言:「汝用作何等?」答言:「作比丘尼僧坊。」有信婆罗门居士多与财物。是比丘尼得财物已值世饥俭,比丘尼作是思惟:「今时俭世宜自活命。若我活者,后当作比丘尼僧坊。」即于俭世食是物尽。饥俭世过丰乐时至,诸比丘尼复行乞物欲作僧坊。诸居士问言:「用作何等?」答言:「作比丘尼僧坊。」诸居士言:「我等先所施物,今何所在?」答言:「我先乞财物已值世饥俭,我等作是思惟:『如今饥俭宜自活命,我若活者,后当作僧坊。』我等饥俭时食此物尽。」诸居士呵责言:「诸比丘尼自言:『善好有功德。』为异事乞、作异事用,如王夫人、大臣妇。」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云何名比丘尼,异乞异用?」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是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异乞异用?」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为僧事乞作余事用,尼萨耆波夜提。」

尼萨耆波夜提者,是物应舍,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为僧事乞作余事用,随用随得尔所尼萨耆波夜提。(第二十六事竟)

佛在舍卫国。尔时诸比丘尼,行乞财物欲自作房。诸居士问言:「用作何等?」答言:「欲自作房。」有婆罗门居士信者,多与财物。诸比丘尼得财物已值世饥俭,作是思惟:「今世饥俭宜自活命,若我活者,后当作房。」即于俭世食是物尽。饥俭世过丰乐时至,诸比丘尼复行欲乞自作房。诸居士问言:「欲作何等?」答言:「欲自作房舍。」居士言:「我先所与财物,今何所在?」答言:「我等先得财物,于饥俭世作是思惟:『如今俭世宜自活命。若我等活者,后当起房舍。』我等于饥俭时食此物尽。」诸居士呵责言:「诸比丘尼自言:『善好有功德。』自为是事乞、作余事用,如王夫人、大臣妇。」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异乞异用,如王夫人、大臣妇?」种种因缘呵已,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问是比丘尼:「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呵责言:「云何名比丘尼,异乞异用?」种种因缘呵已,语诸比丘:「以十利故与比丘尼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尼自为是事乞作余事用,尼萨耆波夜提。」

尼萨耆波夜提者,是物应舍,波夜提罪应悔过。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自为是事乞、作余事用,尼萨耆波夜提。随用时,随得尼萨耆波夜提。(第二十七事竟)

十诵尼律卷第四十三

 

上篇:十诵律

下篇: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律部目录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菩萨璎珞本业经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集众品第一...

大沙门百一羯磨法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大沙门百一羯磨法一卷 (白...

五分戒本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五分戒本(亦名弥沙塞戒本)...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事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

大方便佛报恩经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第一 失译人名在后汉录 序品第一 如...

【注音版】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

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

佛说超日明三昧经

佛说超日明三昧经卷上 西晋清信士聂承远译 闻如是:一...

【注音版】佛说不增不减经

佛说不增不减经...

学菩萨戒法

佛前自誓受戒。肇于梵网。详于地持璎珞等经。今参以诸...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刘宋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译 闻...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咒三首经

咒三首经...

明旸法师:禅宗史话

第一节 禅宗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流传 禅学是佛教根本教...

佛教徒快乐的秘诀

大乘菩萨行的安乐行,不但要自己求安乐,还要所有的众...

四十八大愿——(第30愿)智辩无有限量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

贪心之害

过去有一个少年妇女,因家庭的富有,吃喝玩乐,随她自...

多吃红薯有6个好处

甘薯(红薯)的营养价值超乎想象。根据美国农业部国家营...

番茄,名符其实的长寿果

番茄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做长寿果。番茄之所以能够获得...

认真念佛,自然就有成就的那一天

在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中,周利槃陀伽是最笨的一个人。他...

一个能让家人吃素的好办法

佛法是最讲孝道的,佛弟子最究竟的孝道,是度化父母能...

平常心要如何修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

穿肠毒药---酒

作为五戒之一的酒,被俗称为穿肠毒药,这种提法,不是...

己心不诚不正,非佛法之不灵不验也

【原文】 所言异疾,殆宿世之怨业。(怨,世每误作冤。...

慧律法师《净土心要》

现在翻开一百一十一页,往生居士第三,清朝甘露寺,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