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四十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四十

迦旃延子造 五百罗汉释

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

使揵度十门品之四

二法。色法无色法。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为止人见为显智希有故。止人见者。此色无色法。毕竟无人。为显智希有者。为聪明有智人。以此二法。解了诸法。所以者何。此二法。能摄一切法故。以是事故。而作此论。云何色法。答曰。十入一入少分。十入者。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一入少分者。谓法入。云何无色法。答曰。一入。谓意入。一入少分。谓法入。问曰。云何名色法。云何名无色法。答曰。若法名是色。体是色。是色。若法名非色。体非色。是无色。复次若法。体是四大。及四大造。是色。若法。体非四大。非四大造。是无色。复次若四大为因。体是造色者。是色。若法不以四大为因。体非四大造者。是无色。复次若法可生生增长。是色。与此相违。是无色。尊者和须蜜说曰。此中何者是色相。答曰。渐次来义是色相。渐次坏义是色相。有方所义是色相。障碍义是色相。如与怨俱行常有折减义是色相。复次有三义。是色相有色可见有对。有色不可见有对。有色不可见无对。可取舍相义是色相。复次碍义是色相。问曰。过去未来色微尘。及无作色。应非色。答曰。彼亦是色。有色相故。过去色是已碍。未来色是当碍。微尘虽一不能碍。合聚则能碍。无作色。虽是无碍。所依是碍。何者是所依。谓四大是也。以四大碍故。彼亦有碍。譬如树动影亦随动。复次可除却义。是色相。复次有一相义是色相。眼色相异。乃至法入中色相异。尊者佛陀提婆说曰。障碍可坏义是色相。与此相违是无色相。问曰。何故法入中色。十入中不说耶。答曰。若色经刹那。是微尘性者。在十入中。法入中色。虽经刹那。非微尘性。是故不说。复次若色是五识所依。五识所缘。是十入中说。法入中色。非五识所依。亦非五识所缘。是故不说。问曰。为色界色多。欲界色多。答曰。若以入故。欲界色多。所以者何。欲界色是二入九入少分。色界色是九入少分。若以体分。色界色多。所以者何。如施设经所说。光音天身。转大梵世天身。乃至阿迦腻吒天身。亦复转大。

二法可见法不可见法。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为止人见显智希有故。广说如上。复有说者。所以作此论。为止併义者意故。或有说。一切法。皆是可见。如尊者瞿沙等。瞿沙作如是说。一切法。皆是可见。以是慧眼境界故。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法是可见不可见故。而作此论。云何可见法。答曰。一入。谓色入。云何不可见法。答曰。十一入。问曰。何故十色入中。说一是可见。余非可见耶。答曰。以色入是麁现见。广说如十二入中。色入有二十种。谓长短方圆好不好高下青黄赤白光影明闇云烟尘雾。复有说。二十一种者。二十种如前说。及虚空一种色。此二十种色。几种有色无形。几种有色有形。答曰。八种有色无形。谓青黄赤白光影明闇。余十二种。有色有形。复有作四句者。或有色无形。或有形无色。乃至广作四句。有色无形者。谓青黄赤白光影明闇。此八种是也。有形无色者。谓身有作色也。有色有形者。谓长短方圆好不好高下云烟尘雾等。十二种是也。无色无形者。若色无有色。亦无有形是也。问曰。云何可见义。云何不可见义。尊者和须蜜说曰。可见在彼此故是可见义。不可见在彼此故是不可见义。尊者佛陀提婆说曰。是眼境界是眼所行处是可见义。与此相违是不可见义。问曰。水器中像。镜中像。为是实为非实耶。譬喻者。说言非实。所以者何。镜不入面中。面不入镜中。云何是实。阿毗昙者。说言是实。所以者何。是色入为眼识所缘故。问曰。面不入镜中镜不入面中。云何是实耶。答曰。说若干种生色为色入。不说一种生色。如缘月缘月光珠缘器故出水。如缘日缘日光珠缘乾牛粪故出火而有火用。非无其实。如因火攒火燧人工故出火而有火用。非无其实。如是缘镜缘面。生镜中像。实有像用。能生眼识。非无其实。所闻响声。为是实耶。为非实耶。譬喻者。说言非实。所以者何。如一刹那顷声生时。即彼刹那声灭。何容得及生于响耶。阿毗昙者。说言是实。所以者何。是耳境界。为耳识所识故。问曰。如一刹那顷声生时。即彼刹那声灭。何容得及生响耶。答曰。说若干种生声为声入。不说一种生声。如缘舌齿脣嘘咽喉等相触故出声。能生耳识。非无其实。彼亦如是。

二法。有对法。无对法。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欲止人见显智希有故。广说如上。云何有对法。答曰。十色入。谓五内入五外入。云何无对法。答曰。二入。谓意入法入。有对有三种。一障碍有对。二境界有对。三缘有对。障碍有对者。如以手打手。更相障碍。以石打石。更相障碍。如是等。是名障碍有对。境界有对者。如眼对色等。是名境界有对。缘有对者。如心心数法各自受所缘。是名缘有对。三种有对。此中依障碍有对而作论。问曰。为障碍几入耶。答曰。或有说者。障碍一入谓触入。余入非触复有说者。障碍五入。内入中障碍身入。外入中障碍色香味触若作是说。障碍五入者。以手打手时。以五打五。以手打石等时。以五打四。以石打石时。以四打四。以石打手时。以四打五。复有说者。障碍无色入。除声入。若以手打眼时。岂非碍耶。评曰。应作是说。障碍十入。若不障碍声入者。声则无积聚义。施设经说眼决定对色。色决定对眼。乃至意决定对法。法决定对意。彼尊者造论说境界有对。有眼水中不障碍陆地则障碍。如鱼等。有眼陆地不障碍水中则障碍。如人等。于水不障碍于陆不障碍。如顽跋陀人水生罗叉等。于水障碍于陆障碍者。除上尔所事。有眼夜不障碍昼则障碍。如鵄枭等。昼不障碍夜障碍者。如人等昼夜不障碍者。如鹿马狸猫等。昼夜障碍者。除上尔所事。此中何者是有对。何者是无对。答曰。若积聚微尘是有对。若不积聚微尘是无对。复次种种异相是有对。无种种异相是无对。复次若覆蔽相是有对。无覆蔽相是无对。复次若积聚相是有对。无积聚相是无对。复次若有大形段是有对。无大形段是无对。复次若可除却是有对。不可除却是无对。尊者波奢说曰。若别异相。是则障碍。若有障碍。是则积聚。若有积聚。则是形段。则可除却。若可除却。则是有对。与此相违。则是无对。尊者和须蜜说曰。有别异相。有障碍相。是有对。无别异相。无障碍相。是无对。尊者佛陀提婆说曰。可除却相是有对。不可除却相是无对。尊者瞿沙说曰。若是积聚微尘性有色可施设长短亦能出声者是有对。积聚微尘性。则说八入。有色可施设长短者。则说色入。亦能出声者。则说声入。与上相违是无对。尊者婆摩勒说曰。合集多微尘聚是有对。与此相违。是无对。

◎二法有漏法无漏法。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欲止人见显智希有故。广说如上。复有说者。所以作论者为止併义者意故。如摩诃僧祇部说。佛身一向无漏。问曰。彼何故作此说。答曰。彼依佛经。佛经说如来于世间生世间长。而出世间。不为世间所染。彼作是说。佛若出世间。不为世间所染。则知佛身一向无漏。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佛身是有漏。若佛身是无漏者。无比女不应于佛身生爱心。余广说如杂揵度。云何有漏法。答曰。十入二入少分。谓意入法入。云何无漏法。答曰。二入少分。谓意入法入。问曰。何故名有漏法无漏法耶。答曰。若法能增长有是有漏。与此相违。是无漏。复次若法能令有相续。能增长生老病死。是有漏。与此相违。是无漏。乃至广说。若法堕苦集谛。是有漏。与此相违。是无漏。尊者和须蜜说曰。云何有漏相。云何无漏相。答曰。从有漏生。是有漏相。不从有漏生。是无漏相。复次能生有漏相。是有漏。不能生有漏相。是无漏。尊者佛陀提婆说曰。若处所能生漏。是有漏相。若处所不能生。漏是无漏相。

二法。有为法无为法。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为止人见为显智希有。广说如上。云何有为法。答曰。十一入。一入少分。谓法入。云何无为法。答曰。一入少分谓法入。问曰。何故名有为无为法耶。答曰。若法有生灭。有因。有有为相。是有为法。与此相违。是无为法。复次若法属因属缘属所作属和合者是有为法。与此相违。是无为法。复次若法为生所生。为住所住。为老所老。是有为法。与此相违。是无为法。复次若法行世。能聚果。能知缘。能所作。是有为法。与此相违。是无为法。复次若法堕世。在阴。是苦相续。有前后。有上中下。是有为法。与此相违。是无为法。尊者和须蜜说曰。云何是有为相。答曰。世相阴相。是有为相。云何无为相。答曰。非世相非阴相。是无为相。尊者佛陀提婆说曰。若以众生故。有生灭者。是有为相。若不以众生无生灭者。是无为相。

三法。过去法未来法现在法。云何过去法。答曰。过去五阴。云何未来法。答曰。未来五阴。云何现在法。答曰。现在五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为止併义者意故。如譬喻者。作如是说。世是常。行是无常。行行世时。如物从器至器。犹如多人从一舍至一舍。诸行行世。亦复如是。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行即是世世即是行。是故四大揵度。作如是说。世名何法。答曰。说行之言。复有说者。所以作论者。为止言无过去未来于世中愚说现在是无为法者意故。亦明过去未来是实有相。若无过去未来者。则无成就不成就。如第二头第三手第十三入。无有成就不成就者。若无过去未来。则无成就不成就。若有成就不成就。则知必有过去未来是实有相。若言无过去未来。则应如是说。彼过去。若现在时造因。彼果当言在过去。当言在未来。当言在现在耶。若在过去者。应言有过去。不应言无过去。若言无过去。是事不然。若言在未来。应言有未来。不应言无未来。若言无未来。是事不然。若言在现在。则因果共俱。若因果俱者。则违偈说。如说。

 作恶不即受  不如乳成酪
 愚蹈灰底火  不即时烧足

若果不在过去未来现在则无果。若无果则无因。如第二头第三手第六阴第十三入。若有因果。不在过去未来现在者。则是常。如无为法。若果在现在时。彼因当言在何处。为在过去。为在未来。为在现在。若在过去。亦如上说。若在未来。亦如上说。若在现在。亦如上说。若不在过去未来现在则无因。若无因则无果。如第二头第三手第六阴第十三入。若有因果。不在三世者。则应是常。如无为法。复次若无过去未来者。则无出家法。如偈说。

 若说无过去  则无过去佛
 若无过去佛  则无出家法

复次若无过去未来者。则常妄语。如偈说。

 若说无过去  而言有腊数
 则是一切时  而常故妄语

复次若无过去未来者。则无现在。所以者何。以有过去未来故。施设现在。若无三世。则无有为法。若无有为法。亦无无为法。所以者何。以有有为故。则施设无为。若无有为无为法。则无一切法。若无一切法。则无解脱出离。欲令无如是过故。说过去未来是实有相。是故为止他义欲显己义。亦欲显法相相应义故。而作此论。问曰。世体性是何。答曰。过去五阴。未来现在五阴。此是世体性。乃至广说。已说体性。所以今当说。何故名世。世是何义。答曰。去义是世义。问曰。诸行不来不去。若来者则不去。若去者则不来。若来者则来处应空。所以者何。从彼处来故。若去者则妨碍去处。所以者何。去至彼处故。是故尊者和须蜜。说如是偈。

 诸行无来相  以诸刹那故
 而无有去相  亦无有住者

若行无来去。云何有三世耶。答曰。以所作故。若诸行无所作。是名未来。若有所作。是名现在。若所作已灭。是名过去。若眼未见色。是未来见色。是现在见色。已灭是过去。问曰。若然者。现在彼分眼。云何有所作。答曰。以作相似因故。若不现在前。则不与未来者作相似因。若现在前。则与未来者作相似因。乃至意亦如是。如色未作障碍是未来。若作障碍是现在。若作障碍已灭是过去。如受未生是未来。受若生是现在。受若生已灭是过去。受乃至想行识亦如是。复次若法未取果与果是未来。若取果与果是现在。若取果与果已灭是过去。复次若法不取不与。依果报果。是未来。若取依果报果未与者是现在。若取依果报果已灭是过去。复次若法未与相似因一切遍因是未来。若与是现在。若与已灭是过去。复次若法未生未灭是未来。若已生未灭是现在。若生已灭是过去。未生未坏。已生未坏。已生已坏。未生未离。已生未离。已生已离。说亦如是。复次若法未作三有为相是未来。若已作一今作二是现在。若已作三是过去。复次若法未作四缘是未来。若作四缘是现在。若作四缘已灭是过去。复次若法与三世作因是过去。若与二世作因是现在。若与一世作因是未来。复次若法是三世果是未来。若是二世果是现在。若是一世果是过去。复次以过去未来故。施设现在。不以现在施设现在。以无第四世故。以过去现在故。施设未来。不以未来施设未来。以无第四世故。以未来现在。施设过去。不以过去施设过去。以无第四世故。诸过去所有。色所有耶。答曰。或是过去所有非色所有。乃至广作四句。过去所有非色所有者。过去四阴是色所有。非过去所有者。未来现在色所有。过去所有亦色所有者。谓过去色所有。非过去所有非色所有者。谓未来现在四阴所有。及无为所有。如色作四句。乃至识亦作四句。如过去作五四句。未来现在。亦作五四句。是则有十五四句。若色所有。尽是方方分所有耶。答曰。若是方方分所有。尽是色所有。颇有色所有非方方分所有耶。答曰有。过去未来色。现在微尘。及无作色。若受所有。彼尽非方方分所有耶。答曰。若受所有。尽非方方分所有。颇非方方分所有非受所有耶。答曰。有。想行识所有过去未来色。现在微尘。无作色。及无为法所有。如受想行识说亦如是。诸所有色。尽障碍耶。答曰。若障碍者。尽是色所有。颇有色非障碍耶。答曰。有。过去未来色。现在微尘及无作色。诸所有受。尽觉耶。答曰。若觉尽是受。颇有受非觉耶。答曰。有。过去未来受。如受。想行识说亦如是。问曰。为已生生。未生生。若已生生。云何诸行非还转耶。若未生生。云何诸行非本无而有耶。答曰。应作是说。以事故已生生。以事故未生生。以事故已生生者。诸法本住自体相故生。以事故未生生者。一切未来法。是未生法故生。问曰。为世生。为世中生。若世生者。云何不一法生时一切法生。若一法生一切法生者。则坏世。若世中生者。云何非行异世耶。答曰。应作是说。以事故世生。以事故世中生。以事故世生者。一刹那生时。即是世故。以事故世中生者。于未来世中。一刹那生。余刹那未生故。问曰。为彼法生即彼法灭耶。为余法生余法灭耶。若彼法生即彼法灭者。未来法生。即未来法灭耶。若余法生余法灭者。色生受灭耶。答曰。应作是说。以事故彼法生。即彼法灭。以事故余法生。余法灭以事故。彼法生彼法灭者色生即色灭乃至识生。即识灭。以事故余法生余法灭者。未来世生。现在世灭。问曰。为自分生。为他分生。若自分生者云何非本无自分而有自分。本无物体而有物体。若他分生者。云何法不舍自体。答曰。应作是说。不自分生。亦不他分生。然如其法体。生已而灭。问曰。未来世减。过去世增。云何不施设二世有增减耶。尊者和须蜜说曰。为增计数过去未来世有增减不。若不增计数过去未来世。何故言过去未来世有增减耶。复次过去未来。无量无边。不说有增减。譬如于海。取百千瓶水不减。投百千瓶水不增。以海水无量故。彼亦如是。复次未来法未生未灭故不减。过去法生已灭故不增。复次未来法未生不坏故不减。过去法生已坏故不增。复次未来法未生未离故不减。过去法生已离故不增。尊者佛陀提婆说曰。若法行世者。何不说有增减。但法因缘和合故生。因缘离散则灭。问曰。过去未来。为有积聚。如现在牆壁树木山岩等。为散在处处。若积聚者。云何施主所作。不唐捐其功。云何不有方所。云何不是常。云何不现见。若散在处处者。云何说有过去。王名善见。城名拘奢跋提。讲堂名善法。亦说。有毗婆尸佛乃至迦叶佛。云何说有未来。城名鸡头。未来佛名弥勒。云何施设宿命智。观过去事。愿智观过去未来事。云何非本无今有已有还无。答曰。应作是说。或有说者。积聚如现在牆壁等。问曰。若然者。云何非檀越所作不唐捐其功。答曰。以他见故。若彼不修功不现。修功则现。问曰。云何不有方所。答曰。若有方所。复有何过。云何非是常耶。答曰。以有刹那无常故。何故不现耶。答曰。若未为五识身作境界则不现。若已作则现。评曰。应作是说。现在者是积聚。未来过去者。散在处处。所以者何。在法数中故。问曰。若然者。云何说有过去。答曰。说过去。如本现在时。云何说有未来。答曰。如未来当现在时。云何宿命智愿智境界过去。答曰。如其所更故。譬如曾所更字。次第立句。以显明义。如是彼次第念曾所更事。生于智见。云何愿智境界未来。答曰。如过去现在比相故知。犹如农夫。以比相故知。云何非本无今有已有还无。答曰。此则不能通。萨婆多中。有四种论师。一说事异。二说相异。三说时异。四说异异。说事异者言。法行世时事异体不异。譬如金银器。破已更作。虽形有异。其色不异。亦如乳成酪时。香味虽异。其色不异。如是未来法。至现在时。虽舍未来法。不舍其体。现在法至过去时。虽舍现在法。不舍其体。说相异者言。法行世时。过去法。有过去相。非不有未来现在相。未来法有未来相。非不有过去现在相。现在法有现在相。非不有过去未来相。如人爱一女色。于余女色。非不有爱。彼亦如是。说时异者言。法行世时。以时异故。生于异名。非其体异。譬如算筹。初下名一。一转名十。复转名百。如是至千万。算筹是一。转其处故。有种种名。彼亦如是。如是说世者。名不娆乱。说以所作故。便有三世。若法未有所作名未来。已作名现在。所作已灭名过去。说异异者言。法行世时。以前后故生异名。犹如一女。亦名为女。亦名为母。以其有母故名女。以其有女故名母。如是法行世时。以前后生于异非时异体异。如是说者。则名娆乱。所以者何。一世则有三世。过去世有三世。过去前后二刹那。名过去未来过去中刹那。名过去现在未来世亦如是。问曰。何者是。萨婆多中四大论师。第一名达摩多罗。第二名瞿沙。第三名和须蜜第四名佛陀提婆。

三法。善法不善法无记法。云何善法。答曰。善五阴。及数灭。云何不善法。答曰。不善五阴。云何无记法。答曰。无记五阴。及虚空非数灭。何故名善不善无记。广说如不善品中。

三法。欲界系法色界系法无色界系法。云何欲界系法。答曰。欲界系五阴。云何色界系法。答曰。色界系五阴。云何无色界系法。答曰。无色界系四阴。何故名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法。广说如上。

三法。学法无学法非学非无学法。云何学法。答曰。学五阴。云何无学法。答曰。无学五阴。云何非学非无学法。答曰。有漏五阴及无为。何故名学无学非学非无学。答曰。以无贪道学断贪故名学。以无贪道不学断贪名无学。所以者何。先已学故。与此相违。名非学非无学。无恚无痴。说亦如是。复次以无爱道学断爱。彼非爱体是学。以无爱道学断爱。则遮无学道。体非爱者。则遮世俗道。以无爱道不学断爱先已学故。体非是爱是无学。以无爱道。不学断爱。则遮道体非是爱则遮世俗道。与此相违。是非学非无学。复次学断烦恼学见真谛是学不学断烦恼先已断故不学。见真谛先已见故是无学。与此相违。是非学非无学。复次学断二求。谓欲求有求。学断二求。欲满一求。谓梵行。求是学不学。断二求。先已断故不学。满一求先已满故是无学。与此相违。是非学非无学。复次若身中有烦恼得。亦有无漏法可得。学断烦恼是学。若身中无烦恼得。有无漏法可得。不学断烦恼是无学。与此相违。是非学非无学。复次不离爱有无漏法可得。学断爱。是学。已离爱有无漏法可得。不学断爱。是无学。与此相违。是非学非无学。复次见道修道所摄是学。无学道所摄是无学。三地三根说亦如是。复次若无漏法。若五种人身中可得者是学。五种人者。谓坚信坚法信解脱见到身证是学。若无漏法二种人身中可得是无学。二种人者。谓时解脱不时解脱。与此相违。是非学非无学。复次若无漏法七人身中可得。是学。七人者。谓四向住三果人。若无漏法一人身中可得。是无学。一人者。谓住一果人。与此相违。是非学非无学。复次若无漏法十八人身中可得是学。若无漏法无学人身中可得是无学。与此相违。是非学非无学三法。见道断法修道断法无断法。云何见道断法。答曰。若法坚信坚法行诸忍断。彼是何耶。答曰。见道所断八十八使。及相应法。从彼起共生法。是名见道所断法。云何修道断法。答曰。若法学见迹。以修道断。彼是何耶。答曰。修道所断十使。及彼相应法。从彼生身口业共生法。不染污有漏法。是名修道断法。云何不断法。答曰。无漏法。问曰。何故名见道断修道断无断法。答曰。广说如上。

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经说四谛。苦谛乃至道谛。佛经虽说四谛。而不广分别。佛经是此论所为根本。今欲具分别故。而作此论。问曰。谛体性是何。答曰。阿毗昙者。作如是说。五取阴是苦谛。有漏因是集谛。数灭是灭谛。学无学法是道谛。譬喻者作如是说。名色是苦谛。烦恼业是集谛。烦恼业尽是灭谛。定慧是道谛。毗婆阇婆提。作如是说。八苦相是苦是苦谛。余有漏法是苦非苦谛。生后有爱是集是集谛。余爱余有漏法是集非集谛。生后有爱尽是灭是灭谛。余爱余有漏法尽是灭非灭谛。学八道支是道是道谛。余学法一切无学法。是道非道谛。若如所说。阿罗汉则成就二谛。谓苦谛灭谛。不成就集谛。所以者何。生后有爱是集谛阿罗汉。生后有爱已断故。不成就道谛。所以者何。彼说学八道支是道谛。阿罗汉得果时已舍故。尊者瞿沙说曰。若是自身阴。若是他身阴。若是众生数。若非众生数。如是皆是苦是苦谛。行者见苦时。自见身苦。非他身苦。非非众生数。所以者何。逼切义是苦义。他身苦非众生数。不逼切故。以是事故。生智论作如是说。自身中苦逼切。非他身中苦。非不因自身他身然后逼切。若无自身者。他身及非众生数苦。何所逼切。若自身中苦因。他身中众生数非众生数苦因。是集是集谛。行者见集时。见自身苦因。不见他身苦因。不见非非众生数苦因。若自身中苦尽。若他身中苦尽。众生数非众生数苦尽。是灭是灭谛。行者见灭时。见自身中灭。非他身灭。非非众生数灭。若自身对治。若他身。若众生数。非众生数对治。是道是道谛。行者见道时。见自身对治道。非他身非非众生数对治道。阿毗昙者。作如是说。若自身苦。若他身苦。若众生数非众生数苦。行者见苦时。尽见如是苦。问曰。行者见苦时。见逼切苦。他身中苦。非众生数苦非逼切。行者见苦时。何故见耶。答曰。彼苦虽非逼切。而是所愚处。应生于智。而是犹豫处应生决定。而是诽谤处。应生信敬。谁作是说。他身中苦。非众生数苦。非逼切耶。若为他人所打。非逼切耶。若空中木石。堕其身上。非逼切耶。若自身阴因。若他身阴因。若众生数非众生数阴因。尽是集是集谛。行者见集时。尽见是集。若自身苦尽。若他身。若众生数非众生数苦尽。是灭是灭谛。行者见灭时。尽见是灭。若自身阴对治。若他身。若众生数非众生数阴对治尽。是道是道谛。行者见道时尽见是道。此是谛体性。乃至广说。已说体性。所以今当说。何故名谛。谛是何义。答曰。实义是谛义。审义如义不颠倒义不异义。是谛义。问曰。若实义审义如义不颠倒义不异义是谛义者。虚空非数灭亦是实义。乃至是不异义。何故不立谛耶。答曰。若法是苦是苦因是苦尽是苦对治者立谛。虚空非数灭。非苦非苦因。非苦尽。非苦对治。故不立谛。如苦阴病痈箭过患重担。说亦如是。复次若法如此岸彼岸河筏者立谛。虚空非数灭。非此岸彼岸河筏。故不立谛。复次若法是苦是苦因。是道是道果者立谛。虚空非数灭。与上相违。故不立谛。复次若法有因有果故立谛。虚空非数灭。无因果故不立谛。复次虚空非数灭。无漏故非苦集谛。无记故非灭谛。无为故非道谛。复次此法不行世故。不立三谛。无记故不立灭谛。复次此法非阴故不立三谛。非善故不立灭谛。复次此法不与苦相随故不立三谛。非善故不立灭谛。复次若法为邪见无漏正见所缘立谛。此法非邪见无漏正见所缘故不立谛。复次若法为无明明所缘者立谛。此法不为无明明所缘故不立谛。复次若法体是烦恼出要者立谛。此法非烦恼出要故不立谛。复次若法能生厌离随喜者立谛。此法不能生厌离随喜故不立谛。问曰。若不颠倒义是谛义者。颠倒不应为谛所摄。所以者何。体是颠倒故。答曰。以余事故立颠倒。以余事故。为谛所摄。以三事故立颠倒。一者转行。以勐利故。二者虚妄。三者一向是颠倒。以此法实有体性故。为谛所摄。复次无常计常。无乐计乐。不净计净。无我计我。故是颠倒。此法有因有果故。为谛所摄。问曰。若不异义是谛义者。妄语不应为谛所摄。所以者何。妄语欲诳他作异语故。答曰。以余事故立妄语。以余事故。为谛所摄。以异语诳他故立妄语。有实体性故。为谛所摄。复次不见言见。不闻言闻。不知言知。不识言识。故立妄语。此法有因有果故。为谛所摄。是故实义是谛义。乃至广说。

问曰。云何立四谛。为以体性。为以因果。为以见时。若以体性。则有三谛。所以者何。离苦无集。离集无苦。灭是第二谛。道是第三谛。若以因果。应有五谛。苦亦可言因。亦可言果。道亦可言因。亦可言果。灭是第五若以见时。应有八谛。行者先见欲界苦。后见色无色界。先见欲界诸行因缘。后见色无色界。先见欲界诸行灭。后见色无色界。先见欲界诸行对治道。后见色无色界。答曰。应作是说。以因果故立谛。问曰。若然者。应有五谛。答曰。以总说故无五谛道。若因若果。总名苦灭道。总名尽生老病死道。问曰。苦若因若果。亦是苦集道。亦是生老病死道。答曰。以所行异故。苦有果义者行四行。谓苦空无常无我。苦有因义者行四行。谓因集有缘。道亦有因义。亦有果果义者。尽行一种四行。谓道如迹乘。复次以三事故立四谛。一以体性。二以因果。三以诽谤生信。以体性者。四谛体性。是有漏无漏。以因果者。有漏体性。有因有果。有果者是苦谛。有因者是集谛。无漏体性。亦有因有果。亦有果无因。有因有果者是道谛。有果无因者是灭谛。问曰。何故有漏体性。有果者立一谛。有因者立一谛。无漏体性。有因有果。立一谛耶。答曰。以诽谤生信故有漏体性生二种诽谤言无苦无集。生二种信。言有苦集道。若因若果。生一种诽谤。言无有道。生一种信。言有道。以此三事故立四谛。复次以见谛时故。立四真谛。问曰。若然者。应有八谛。答曰。若欲界苦。若色无色界苦。见苦时。总是苦等四行。若欲界行因。色无色界行因。见集时。总是集等四行。若欲界行灭。色无色界行灭。见灭时。总是灭等四行。若欲界行对治。色无色界行对治。见道时。总是道等四行。是故见谛时总行故。唯有四谛。无八谛。

◎问曰。苦集灭道有何相。尊者波奢说曰。逼切相是苦相。有相是集相。寂静相是灭相。乘相是道相。尊者和须蜜说曰。转相是苦相。能转相是集相。止相是灭相。住转相是道相。复次转有身是苦相。能转有身是集相。转有身尽是灭相。往转有身是道相。尊者佛陀提婆说曰。物体作谛。名五取阴。体如热铁。久共火合。与火同色。三苦与五取阴合。亦复如是。是苦谛苦。从烦恼生业。能回转。是集谛。烦恼业坏。更不受有。是灭谛。修戒修定。以慧观生灭。能断有因。是道谛。佛经说偈。

 一谛无有二  众生于此疑
 种种说诸谛  不说有沙门

问曰。有四谛。何故说一谛。尊者波奢说曰。一谛者谓苦谛。无第二苦谛。一集谛无第二集谛。一灭谛无第二灭谛。一道谛无第二道谛。复次一谛者谓灭谛。为对种种解脱故。外道计种种解脱。无身解脱。无边意解脱。净聚解脱。世俗解脱。无身解脱是空处。无边意解脱是识处。净聚解脱是无所有处。世俗解脱是非想非非想处。佛作是说。此是受身处。非是解脱。真解脱者。唯一灭尽涅槃。复次一谛者谓道谛。为对种种道故。外道计多种道。谓不食道。卧灰上道。事日月道。食风食果道。裸形道。卧刺蕀道。着弊衣道。佛作是说。此非是道。此是邪道。非善人所依道。真实道者。谓八圣道。复次一谛者谓灭谛。以能尽身苦故。一谛谓道谛。能尽恶道苦故。

佛经说二谛。谓世谛第一义谛。问曰。云何是世谛。云何是第一义谛耶。答曰。或有说者。二谛是世谛谓苦谛。集谛。所以者何。世法在此二谛中故。如男女行来现在所作事。悉在彼中。二谛是第一义谛。谓灭谛道谛。复有说者。三谛是世谛。谓苦集灭谛。所以者何。灭谛佛说是假名彼岸城故。一谛是第一义谛谓道谛。复有说者。道谛亦是世谛。所以者何。佛说道谛。亦是假名。如沙门婆罗门。评曰。应作是说。四谛亦是世谛。亦是第一义谛。苦集谛是世谛者。如先所说。第一义谛者。如苦空无常无我因集有缘是也。灭谛说是世谛者。佛说灭谛。如城如园林。第一义谛者。尽止妙离。道谛是世谛者。佛说道谛如筏如石如山如华如水如梯如楼观。第一义谛者。道如迹乘。若作是说。四谛尽是世谛。第一义谛者。则一切法。尽有世谛第一义谛。世谛摄十八界十二入五阴。第一义谛。亦摄十八界十二入五阴。问曰。世谛中。为有第一义谛不。若有第一义谛者。便是第一义谛。无有世谛。若无者。亦是一谛。谓第一义谛。答曰。应作是说。世谛中。有第一义谛。若世谛中。无第一义谛者。如来说二谛。则不如其实。以如来说二谛。如其实故。世谛中应有第一义谛。问曰。若然者。便有一谛。谓第一义谛。答曰。如是唯有一谛。谓第一义谛。问曰。若然者。佛何故说二谛。答曰。以事故。不以体分。唯有一谛谓第一义谛。以事故而有差别。若以事故。名为世谛。不以此事名第一义谛。若以事故。名第一义谛。不以此事名为世谛。犹如一受。有四缘性。谓因次第境界威势缘。若因事故。名为因缘。不以此事故。乃至名威势缘。若以事故。名威势缘。不以此事故。乃至名因缘。又一受有六因性。谓相应共生相似一切遍报所作因。若以事故。名相应因。不以此事。乃至名所作因。若以事故。名所作因。不以此事。乃至名相应因彼亦如是。问曰。世谛第一义谛。为可得施设别体不。杂合耶。答曰。可得尊者和须蜜说曰。名是世谛。名所显义。是第一义谛。复次随顺世间所说名。是世谛。随顺贤圣所说名。是第一义谛。尊者佛陀提婆说曰。若说众生。如其所念相应之言。是名世谛。若说缘起等法如其所念相应之言。是名第一义谛。尊者陀罗达多说曰。世谛体相。是名苦集谛少分。

佛经说。婆罗门梵志有三谛。是婆罗门梵志谛。云何为三。婆罗门梵志。作如是说。不应害众生。如是说者。此言是实。是名婆罗门梵志初谛。婆罗门梵志。复作是说。我非彼所有。彼非我所有。如是说者。此言是实。是名婆罗门梵志第二谛。婆罗门梵志。复作是说。所有集法。皆是灭法。如是说者。此言是实。是名婆罗门梵志第三谛。问曰。此中何者是婆罗门。何者是谛。答曰。佛法外道。是婆罗门。向所说三谛。是名谛。余悉非谛。不害众生者。不杀一切众生。我非彼所有彼非我所有者。我不属彼。彼不属我。所有集法悉是灭法者。所有生法。皆当归灭。复有说者。此佛法内。名婆罗门谛者。向所说三谛。佛为对外道故说此经。外道自言是婆罗门。而逼切他。所以者何。为祠祀故。杀牛羊水牛及余种种众生。佛作是说。若逼切众生。不名婆罗门。实义婆罗门者。谓不恼害一切众生。外道自言。是婆罗门。为天女色故。而修梵行。佛作是说。婆罗门者。不应为天女色而修梵行。实义婆罗门。不为女色。不为居家。无所染着。外道自言。是婆罗门。而贪着断常见。佛作是说。婆罗门者。不应贪着断常。若知集法即是灭法。是实义婆罗门。复次此经说。三解脱门方便。不害一切众生。是空解脱门方便。我非彼所有彼非我所有。是说无作解脱门方便。所有集法悉是灭法。是说无相解脱门方便。如三解脱门。三三昧。三种身。三学。三修。三净说亦如是。

佛经说比丘当知。观察四方者是四谛。问曰。世尊何故说方名谛。答曰。为教化故。受化者应闻谛以方名说然后悟解。如余经中说。佛为受化者。说解脱门名方。受化者应闻解脱门以方名说。佛便以方名说解脱门。彼亦如是。问曰。四谛四方。有何相似。答曰。俱是法。方亦有四。谛亦有四。问曰。何方与何谛相似。答曰。东方当知如苦谛。西方如集谛。如行者见谛时。前见苦谛。后见集谛。复有说者。东方是集谛。西方是苦谛。是因果法。前因后果故。南方如道谛。所以者何。道谛是福田故。北方如灭谛。灭谛无有上故。

佛经说慧根当知在四谛中。问曰。为以摄故言在中。为以缘故言在中。若以摄故言在中者。慧根不摄四谛。四谛不摄慧根。若以缘者。慧能缘一切法。答曰。应作是说。不以摄故。亦不以缘故。言在中。以慧根分别谛时。势用最胜。说言在中。如信根于四不坏。信势用胜故。佛作是说。信根当知。在四不坏中。如精进根。于四正断中。势用胜故。佛作是说。精进根当知在四正断中。念根于四念处。势用胜故。佛作是说。念根当知在四念处中。定根于四禅中。势用胜故。佛作是说。定根当知在四禅中。复有说者。以缘故作如是说。问曰。若然者慧缘一切法。答曰。此中说缘有漏无漏慧。缘虚空非数灭慧。一向有漏故说缘。

尊者舍利弗作如是言。诸长老当知。所有一切善法。皆从四谛生。四谛所摄。在四谛中。问曰。如三谛是有为。能生善法可尔。灭谛是无为。云何能生善法耶。答曰。虽不能生善法。能摄善法。复次生有二种。一有善法。二生善法。灭谛虽不生善法。而是有善法。复次此中说得生。灭谛虽不生善法。而灭谛得善法生。尊者波奢说曰。此中说忍及知缘在缘中。苦忍苦智。道谛所摄。缘在苦谛。集忍集智。道谛所摄。缘在集谛。灭忍灭智。道谛所摄。缘在灭谛。道忍道智。道谛所摄。缘在道谛。

佛经说如来等正觉。随宜说法。皆为拔济众生令在胜处。亦为分别显现解说四圣谛法。云何为四。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圣谛。问曰。何故言拔济。答曰。自拔济非以他修道故名拔济。何以知之。答曰。经说。有婆罗门。名度得迦。往诣佛所。而说是偈。

 今见婆罗门  现行在人间
 我今礼遍眼  愿脱我狐疑

问曰。此偈为说何事。答曰。彼婆罗门。其性懒堕。欲令他人修道断烦恼。是故向佛。作如是爱语。汝实是天。而生人间。愿见矜愍。汝为我故。而修圣道。断我烦恼。佛即说此偈。

 我无自在力  能断汝狐疑
 汝见胜法时  乃得度大流

佛作是说。婆罗门当知。有他人修道自断烦恼。若当他人修道自断烦恼者。我初在菩提树下修道之时。一切众生烦恼应断。所以者何。我有大悲心。普及一切众生故。但他人修道。自断烦恼。无有是事。若自修道。自断烦恼。可有是事。犹如他人服药自除其病。无有是事。若自服药。自除其病。斯有是事。是故自拔济。名为拔济。不以他修道故。而得拔济。复次言拔济者。如高山嶮谷是可畏处。凡夫法亦如是。平坦地无可畏处。圣法亦如是。能拔凡夫高山嶮谷可畏之处。安置圣法平坦之地无可畏处。故言拔济。复次等入正法中故言拔济。等者是世第一法。入正法中者。是苦法忍。问曰。何故说谛名拔济。说阴界入。不名拔济耶。答曰。以观谛时。得正决定。能得果。离欲尽漏。复次说谛是胜说。亦为胜受化者说。以近生法。身近得谛故说。界为初行者说。入为已行者说。阴为久行者。

问曰。言圣谛者。为以善圣故言圣。为以无漏圣故言圣。为以圣人成就故言圣。若以善圣言圣谛者。二是善谓灭道。二有二种谓苦集。若以无漏圣言圣谛者。二谛是有漏。二谛是无漏。若以圣人成就言圣谛者。非圣亦成就如说谁成就苦集谛。答曰。一切众生。答曰应作是说。圣人成就故言圣。问曰。若然者非圣亦成就谛。答曰。言成就者。成就四谛。凡夫虽成就谛。不具四谛。问曰。圣人亦有不具成就四谛者。如具缚人。入见道。苦法忍现在前。答曰。以时少故。若苦法智生具成就四。复次圣人中有具成就四谛者。凡夫中乃至无有一人具成就四谛者。尊者僧伽婆修说曰。佛在世时。凡夫圣人。共论此事。凡夫人作如是说。诸行是常乐我净。圣人作如是说诸行是无常苦空无我。凡夫人言我所说是实。圣人亦言我所说是实。以是事故。共诣佛所。佛作是言。圣所说是实。所以者何。圣谛是圣人所知见法。是故名圣谛。复次若身中有圣法印者。彼所有谛。名为圣谛。复次若得圣戒。名为圣人。彼所有谛。名为圣谛。复次若得圣慧。名为圣人。彼所有谛。名为圣谛。复次若得圣舍摩他毗婆舍那。名为圣人。广说如上。复次若得圣财。名为圣人。广说如上。复次若得圣觉支。名为圣人。广说如上。复次若得圣胎名为圣人。广说如上。

云何苦圣谛。佛经说生苦。老苦。病苦。死苦。不爱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略说五取阴是苦。生相故是生苦。住变异相故是老苦。逼切相故是病苦。尽相故是死苦。不爱相共会故是不爱会苦。相别离故是爱别离苦。不得自在故是求不得苦。如是等诸苦。皆是有漏五取阴所摄。是故略而言之五取阴苦。复次生是一切苦。立足处一切苦因故名生苦。坏可爱盛年故是老苦。坏不爱无病故是病苦。坏不爱命故是死苦。共不可爱境界会故是不爱会苦。与可爱境界别离故是爱别离苦。一切意所念不果故是求不得苦。如是等诸苦。是有漏取阴所摄。故作是说。略说五取阴是苦。问曰。五取阴是广苦。何故言略说五取阴是苦。答曰。五取阴广亦是苦。略亦是苦。住五取阴。多诸过患。说不可尽。是故佛说略而言之。五取阴是苦。犹如有人。多诸过恶。人作是言。此人过恶。不可具说。略而言之。多过恶人。彼亦如是。问曰。阴中为有乐不耶。若阴中有乐者。何以不言乐谛。但言苦谛。若无者。佛经云何通。如说摩诃男。若色一向是苦无乐。不能生喜乐意。众生则更无余因。能令众生起于爱心。摩诃男色非一向苦故。众生于中起染爱心。乃至识亦如是。又如说三受各有定体。不相杂合。谓苦乐不苦不乐。又如说以所须具。能修于道。以道能到涅槃。以道乐能得涅槃乐。答曰。应作是说。阴中有乐。而乐少苦多。乐法少。苦法多。以乐少故。说在苦分中。譬如毒瓶。一渧蜜堕中。不以一渧蜜故名为蜜瓶。以毒多故名为毒瓶。彼亦如是。复有说者。阴中无乐。以是事故名为苦谛不名乐谛。

问曰。若然者佛经云何通。答曰。受上苦时。于中苦作乐想。受中苦时。于下苦作乐想。受地狱苦时。以畜生苦作乐想。受畜生苦时。以饿鬼苦作乐想。受饿鬼苦时。以人苦作乐想。受人苦时。以天苦作乐想。复有说者。如世人所言。阴中有乐。世人饥得饮食。寒时得温。疲时得乘热时得凉。作如是说。我今得乐。如圣人言。阴中无乐。圣人观阿鼻地狱阴界入。如热铁丸。乃至观有顶阴界入。亦如热铁丸。

云何苦集圣谛。佛经说生后有爱及喜心俱爱处处喜爱。是名苦集圣谛。问曰。世尊何故舍诸有漏法。但说爱是集谛。非余法耶。答曰。施设集谛。爱增益势用胜。是故佛唯说爱是集谛。非余有漏法。如思于造作法增益势用胜故。佛于一切相应不相应法中。说思是行阴。彼亦如是。复次以爱是过去未来现在苦因根本出处起处因故。复次以爱数数生苦势用胜故。如偈说。

 如树不拔根  虽断而复生
 不拔爱使本  数数还受苦

复次爱能润泽。亦能烧害。犹如热油渧人身上亦润亦烧。彼亦如是。复次以爱能起受生死尸鬼故。譬如有水处能起死尸鬼。如是有爱水处。能起受生死尸鬼。复次以爱故。爱畜众生数非众生数物。众生以爱故。畜众生数物。谓妻子奴婢。及诸僮僕。象马牛羊等。众生数物。众生以爱故。畜非众生数物。谓宫殿屋舍。种种财宝。及种种穀麦。复次众生以爱故。长养男身女身。众生以爱故。如法供养父母妻子奴婢及诸亲属知识。如鸟以爱故。于一谷中。接取诸虫。于一谷中。自养其子。复次以爱欲故。得未来有身。以欲故追求故得。复次以爱润故。令生死不萎枯。譬如药果树木。以水润故。而不萎枯。彼亦如是。复次以爱润故。后有牙生。以爱故父母精气。在母胎中。为揵闼婆作所依。复次如爱行所依所缘故而生。余烦恼行所依所缘亦生。如大鱼去处小鱼亦随。彼亦如是。以是事故。说爱众生烦恼王。复次若身中有爱着。余烦恼亦着。如衣腻尘垢亦着。彼亦如是。复次若身中有爱水。诸烦恼则乐着此身。譬如有水处鱼等水性则生乐着。彼亦如是。复次爱如醎水难可止足。犹如渴人饮于醎水。饮已转渴。如是未离欲众生得于境界。转生渴爱。复次以爱故。别异众生能令合会。如以水故能令别异土沙而得合会。彼亦如是。复次以爱故。能令众生善根不熟。亦作润湿。令自身相着。譬如蝇着酥油蜜湿草之上则不能飞腾虚空。彼亦如是。复次爱因时所行异。果时所行异。因时所行如亲爱。果时所行如怨家。犹如商人入海与罗刹交。初所行异。后所行异。初作是言。善来贤善。善来大仙愿为我等作主。乃至广说。后若交会。得其意时。掷铁城中。食其血肉。唯有余骨。爱亦如是。因时所行犹如亲爱。果时所行犹如怨家。众生以爱故。造诸恶业。堕恶趣中。受无量苦。复次爱说是受生因。如说业是取生因。爱是受生因。复次爱难断难却。此中应说喻。如有人。为二罗刹所持。一作母形。二作怨形。作母形者。难除难却。作怨形者。易除易却。如是未离欲众生。为二结所因。谓恚结。爱结。恚结易断易却。爱结难断难却。复次以爱结数数微细行。爱行时微细。难可识知。譬如旋师所用利器。有所截断。微细难觉。彼亦如是。复次以爱在三有枝中。初生是爱。增广是取。前次第灭是无明。复次佛经说。爱是前导。如说阿难当知。缘爱故有追求。缘追求故得。缘得故分处。缘分处故生偏爱。缘偏爱故生贪着。缘贪着故生悭。缘悭故受不舍。缘受不舍故生守护。缘守护持刀执杖。生种种斗诤。欺诳妄语。生余种种恶不善法。复次以爱于八处染污定势用胜故。如说味初禅。住时亦味。起时亦味。乃至非想非非想处亦如是。复次佛说爱如缚。如偈说爱系缚众生。如绳系飞鸟。乃至广说。复次佛说爱如网。如说我说爱如网如枝。复次佛说爱是广。如说广无过于爱渴。复次爱说如河。如说比丘当知。三河者谓欲爱色爱无色爱。复次爱难断难过难除故。复次爱多诸过患故。复次以爱故。有界差别地差别种差别。能生一切烦恼。以如是等事故。佛经说爱是集谛。非余有漏法。

云何苦灭圣谛。答曰。佛经说生后有爱。及喜心俱爱。处处喜爱。已吐已舍尽无余。是名苦灭圣谛。问曰。集亦灭。何故但说苦灭圣谛。不说集灭圣谛。答曰。应说集灭圣谛。亦应说苦灭圣谛。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次若说苦灭。当知已说集灭。所以者何。苦外更无有集若说苦灭当知已说集灭。复次若说苦灭。受化者。则生喜心。言是灭妙好能灭此弊恶。苦集法不尔。以如是等事故。但说苦灭。不说集灭。

云何苦灭道圣谛。答曰。佛经说八圣道是也。正见乃至正定。问曰。此亦是集灭道不。但是苦灭道。何故但说苦灭道。不说集灭道耶。答曰。如说苦灭道圣谛。亦应说集灭道圣谛。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次若说苦灭道圣谛。当知已说集灭道圣谛。所以者何。苦外更无集故。复次若说苦灭道圣谛。受化者则生喜心。言是道妙好能灭此弊恶。苦集法不尔。复次欲现道力令苦不生故。设有人问道。汝能令因非因果非果耶。彼当答言不能。但能令生苦因缘者不生。复次为止诽谤道故。若人年七岁八岁。得阿罗汉道。后寿百年。于其中间身受无量诸苦。如是四百四病等。世人见之。而作是言。此人有道。为无所益。受苦若此。佛作是言。道已于此人。大有所作。此人若身坏命终。更不受诸苦。以如是等事故。说苦灭道圣谛。不说集灭道圣谛。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四十

 

上篇:阿毗昙毗婆沙论

下篇:鞞婆沙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说一切有部) 世亲菩萨造 三藏法师...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00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二...

五事毗婆沙论

五事毗婆沙论卷上 尊者法救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一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

佛说菩萨投身饴饿虎起塔因缘经

佛说菩萨投身饴饿虎起塔因缘经 北凉高昌国沙门法盛译...

佛说求欲经

佛说求欲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闻如是: 一时,婆伽婆在...

【注音版】佛说较量寿命经

佛说较量寿命经...

华严游心法界记

剏镌华严游心法界记序 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而性...

虚空藏菩萨神咒经

佛说虚空藏菩萨神咒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佉罗帝耶山...

净土指归集

净土指归集卷上 吴郡北禅寺沙门 大佑 集 ○原教门第...

佛说十二游经

佛说十二游经 东晋西域沙门迦留陀伽译 昔,阿僧祇劫时...

佛说相应相可经

佛说相应相可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佛在舍卫国请诸比丘,...

佛说长者子制经

佛说长者子制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

黄豆的十种保健功效

黄豆享有豆中之王的美称,每天吃点黄豆、豆制品或喝杯...

几位亲人的善恶现世报

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仿佛一切都在变,但无论时空如何...

不吃药光念经,病就能好吗

时不时听病友说:医生,我这个病就是靠念经才慢慢好起...

空与有

影响中国佛教最深远的思想有二:一是有宗,以「缘起论...

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

问: 请法师开示,我们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是...

12张《华严经》经文壁纸,带您一窥华严之美

在汉传佛教经典中,《华严经》有着无比崇高的地位,与...

如何看待「无奸不成商」

问: 对于无奸不成商这句话,法师有什么看法与见解呢...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不...

念佛生净土,方是大乘不可思议的圆顿法门

【原文】: 证心大德。问心要于予。予曰。心要莫若念佛...

往生西方,如出粪坑监牢,何可怕死

我们在世间,犹如蛆在粪坑里,囚在监牢里,苦得了不得...

净土法门不仅利益身后且益生前

【净土起信一:净土之说,多见于日用之间。而其余功,...

「往生」与「枉死」

往生一「往」不退,「生」活在清净快乐的佛世界 我们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