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五十四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五十四

迦旃延子造 五百罗汉释

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

智揵度他心智品第二之六

佛经说佛告比丘。若有众生。能信乐汝所说者。汝等应以慈愍心为说。四不坏净。令得安住修行此法。广如契经说。问曰。世尊何故说此经耶。答曰。欲为说法者显示应听法缘故。说法者不知应为谁说。谁不应为说。心生怯弱。佛作是说。汝等不应轻有所说。若有众生。能信乐汝所说者。乃可为说。复次欲说报恩法故。佛说此经。经说佛告比丘。若人于百年中。一肩负父。一肩负母。处处游行。犹不名为报父母恩。佛告比丘。若父母不信教令立信。无戒为说善戒。悭悋教令布施无慧教令修慧。尔乃名为报父母恩。问曰。诸佛法中所有善法。尽应教人。何故独说教四不坏净耶。尊者波奢说曰。此中世尊说圣道名不坏净。一切圣道。或是相应法。或是共有法。若说信则说相应法圣道。若说戒则说共有法圣道。复次此说现初门略要始入法一切佛法所有善法。或是色或非色。若说戒。当知已说色性善法。若说信。当知已说非色性善法。如色法非色法。相应不相应。有依无依。有行无行。有势用无势用。有缘无缘。当知亦如是。复次所有善法。或是根性。或非根性。若说信。当知已说根性善法。若说戒。当知已说非根性善法。复次依四不坏净故。施设四沙门果。复次此四不坏净。有二种相。一不坏相。二是净相。不坏相者。无漏信不为非信所坏。无漏戒不为非戒所坏。信于心数法中是净相。戒于四大法中是净相。复次为示止恶道贫穷怖畏方便故。戒能止恶道怖畏。信能止贫穷怖畏。无漏信戒。虽无障非不因有漏信戒。复次欲引道依外道受化者令入佛法故。诸比丘。或有亲属。依外道受化。以亲受故。赞叹佛法。毁訾外道法。令他瞋恚。转远佛法。佛于是说。汝等无力无畏。不知众生诸根心行。汝于彼人。若有怜愍心者。当为说四不坏净。若得四不坏净。心不移动。所以者何。比丘当知。四大可令变异。若人得四不坏净。无有变异。问曰。一切诸法。尽不变异。何以独说四大不变异耶。答曰。以四法明四法故。复次行者先观四大不变异相。然后于一切法。见不变异相。复次外道计四大是常。佛说四大非是常法。假令四大如外道所说是常者。是常法可令变异。若我弟子。成就四不坏净有变异者。无有是处。复次四大能持展转增长生死法。

佛经说。信是大象手。问曰。何故佛说信是大象手。答曰。能有所取故。如象有手。能取众生数非众生数物。如是圣弟子。有信手者。能取善法。

佛经说若圣弟子。成就于佛不坏净。多住此法时。是时先成就于佛不坏净。诸天心大欢喜。作如是言。如我等成就多住于佛不坏净故。来生此间。诸圣弟子。亦成就于佛不坏净。身坏命终。亦当生此间。与我等同处。成就于法不坏净。于僧不坏净。于戒不坏净。亦如是。问曰。彼诸天先于此间。尽成就四不坏净。何故诸天。或有赞叹于佛不坏净者。或有乃至赞叹于戒不坏净者耶。答曰。众生或有为于佛不坏净。勤修方便入于佛法。或有乃至为于戒不坏净。勤修方便入于佛法。若为于佛不坏净。诸天勤修方便入于佛法者。则赞叹于佛不坏净。乃至为于戒不坏净。诸天勤修方便入于佛法者。则赞叹于戒不坏净。复次诸天或有乐观于佛者。或有乐观于戒者。若乐观于佛者。赞叹于佛不坏净。乃至若乐观于戒者。赞叹于戒不坏净。

佛经说阿阇世王。成就无根信。问曰。一切有为法皆有根。何故说阿阇世王信无根耶。答曰。此信以无见道根故。如说不坏智相应信。以见道为根。彼无见道根故言无根。而有与见道相似信为根。复次无无漏智善根故言无根。无漏信以无漏智无漏善根为根。彼不得无漏智。亦不得无漏善根。而得与无漏相似信。复次阿阇世王。不久供养佛。亦不亲近诸有德比丘。而得如是信。若于楼观象马之上。见佛世尊。即前向佛。以身投地。身无苦痛。是无根信力。亦是佛之威神。是故名无根信。复次此信无相似因。无有法与彼信作相似因者。如乾树无根。彼信亦尔。故名无根。复次虽有此信。不免恶道。故名无根信。

此四颠倒须陀洹。几断几不断。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如毗婆阇婆提说。有十二颠倒。谓无常有常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苦有乐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无我我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不净净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八是见道断。四是修道断。八见道断者。无常常想颠倒见颠倒。苦有乐想颠倒见颠倒。无我我想颠倒见颠倒不净净想颠倒见颠倒。四是修道断者。无常计常心颠倒。苦计乐心颠倒。无我计我心颠倒。不净计净心颠倒。诸见道断者。苦比忍现在前时毕竟断。诸修道断者。金刚喻定现在前时毕竟断。问曰。彼何故作如是说。答曰。彼依佛经。佛经说佛告比丘。此四颠倒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乃至广说。依此经故。说十二颠倒。以二事止如是说者意。而作问答。若作是问。此四颠倒须陀洹。几断几不断。则止彼说十二者意。若作是答。须陀洹尽断则止彼说是修道断者意。所以者何。修道中无如是法。是须陀洹所断。若颠倒有十二种。亦是修道断者。则违佛经。如说佛告比丘。若有四颠倒。所颠倒者。当知皆是愚小凡夫。所以者何。凡夫观生死法。不见端绪。如观狗肠。佛经若说四。当知则无十二。若说皆是愚小凡夫。当知则非修道所断。问曰。若颠倒但有四者。毗婆阇婆提所引经云何通耶。答曰。想心亲近颠倒故。亦名颠倒。问曰。受等诸数法。亦亲近颠倒法。何故不名颠倒耶。答曰此二是世俗言说法故。世俗皆作是说。此人心颠倒想颠倒。而不说受颠倒思颠倒。问曰。颠倒体性是何。答曰。体性是慧。问曰。若颠倒体性是慧者。此五见几是颠倒。几非颠倒。答曰。二见半是颠倒。二见半非颠倒二见半是颠倒者。谓身见见取边见中常见。二见半非颠倒者。谓邪见戒取边见中断见。问曰。何故二见半是颠倒。二见半非颠倒耶。答曰。以三事故是颠倒。一以勐利。二以妄取。三以一向性颠倒。邪见边见所摄断见。虽是勐利一向性颠倒。而非妄取。所以者何。一向坏物体故。戒取虽是勐利亦是妄取。而非一向性颠倒。所以者何。有少相似故。有色界道。能离欲界。有无色界道。能离色界。此是颠倒体性。乃至广说。已说体性。所以今当说。何故名颠倒。颠倒是何义。答曰。所取颠倒故名颠倒。

此颠倒。一向见苦断。问曰。何故颠倒一向见苦断耶。答曰。因苦生故。还见苦断。复次此颠倒。依果生故。还见果断。复次身见是见苦断性。是颠倒以身见。是见苦断故。颠倒亦见苦断。复次苦谛是麁现法。若于麁现法中谬误者。则为贤圣之所呵责。如人昼日谬误人所呵责。彼亦如是。余三谛微细。若于微细法中。有谬误者。贤圣不必呵责。如人于夜有谬误者。不必为人之所呵责。复次行者见苦已。更无颠倒心。无有是处。以分别故。而作是说。假令行者见苦谛已。不见余三谛。他人问言。此阴是常是断。答言是断。无有一刹那住者。为是苦是乐耶。答言是苦。如热铁丸。是净不净耶。答言是不净。粪秽聚。有我无我耶。答言无我。无作无作者。

问曰。坚信坚法人。亦断颠倒。何故但说须陀洹耶。答曰。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次坚信坚法人。是分别相。于此颠倒。或有断者有不断者。此中一向说不分别相者。复次欲令疑者得决定故。须陀洹行凡夫所行法。与妻子同一处宿。手扪摸骨人。着憍奢耶衣。栴檀涂身。亦着种种璎珞华鬘。亦驱使奴婢僕从。亦以手打搏众生时。人见此事故。谓不断颠倒。欲令此疑得决定故。而作是说。坚信坚法人。尚无有漏善心不隐没无记心现在前。何况染污心耶。

问曰须陀洹斯陀含。起染爱时。为是乐想净想。为是苦想不净想。若起乐想净想者。云何不是颠倒耶。若是苦想不净想者。云何起染爱耶。答曰。应作是说。起乐想净想。问曰。若然者云何不是颠倒耶。答曰。先作是说。以三事故是颠倒。一以勐利。二以妄取。三以一向性倒须陀洹染爱。虽是勐利及以妄取。而非一向性倒。复次或有于谛计乐计净。或有于境界计乐计净。于谛计乐计净者。须陀洹永断于境界。计乐计净者。须陀洹未断。复有说。须陀洹起染爱时。计苦计不净。问曰。若然者云何起染爱耶。答曰。从无始已来。学习此法。身心生热。为制伏此心故。起此染爱。犹如自喜婆罗门。指触粪秽。诣鍜师所。求以火净之。时鍜师语言。可以灰土浣草而以净之。婆罗门言。如是等物。不能净于我指。必当以火净之。是时鍜师。烧钳作火色。以钳其指。时婆罗门。为热所苦逼。便振其手。以指着口中。婆罗门审知指不净。但为苦痛所逼。而着口中。彼亦如是。复次为无始已来。久习烦恼所逼切故。为治此法起于染爱。如人身体鲜白软细。而生痈疮极用苦痛。求欲治之医语之言。汝可以湿狗粪而用涂之。其人即涂。审知狗粪不净。为除病故。而以涂之。彼亦如是。

此三三昧须陀洹。几过去成就。几未来成就。几现在成就。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为止言无过去未来行于世中愚故。广说如上。

◎此三三昧须陀洹。几过去成就。几未来成就。几现在成就。答曰。未来悉成就。过去灭已不舍则成就。现在若现在前则成就。道比智最初刹那无过去。所以者何。未有一刹那生已灭者。生已灭者。得果故舍。三未来成就。一现在。谓无愿三昧。彼灭已不舍。若起空三昧现在前。一过去成就。谓无愿三昧。三未来。一现在谓空。彼灭已不舍。若起无相三昧现在前。二过去谓空无愿三昧。三未来。一现在谓无相。若灭已不舍。于此三三昧。若起一现在前。过去未来三。现在一起现在前者。三三昧广如使揵度大章说。信解脱转根作见到。广说如人品中。若道过去。彼道已修已猗耶。乃至广说。修有四种。一得修。二行修。三对治修。四除去修。有为善法。是得修行修。有漏法是对治修除去修。外国法师说。修有六种。四如先说。更有二修。谓戒修分别修。戒修者是修根。如说若此六根。善调伏。善覆藏。善守护。善修者。谓能生乐。分别修者。分别于身。如说此身谓发毛爪齿等。乃至广说。罽宾沙门。作如是说。此二修当知在前二修中。谓对治修除去修。是故修有四种。此中依二种修而作论。谓得修行修。如说若修法智。亦修比智耶。此亦依二修而作论。如说修身修心修戒修慧。此亦依二修而作论。谓对治修除去修。如说云何修眼根。亦依此二修而作论。如说若修世俗初禅。亦修无漏耶。此亦依二修而作论。谓得修行修。如说若修空三昧。亦修无愿耶。亦依此二修而作论。如说若修身念处。亦修受念处耶。亦依此二修而作论。如说若修无常想。亦观无常想耶。此中或有说。是得修者。或有说。是行修者。如说云何可修法。一切善有为法。此中虽有四种修义。亦依得修行修而作论。是故得作四句。有法是得修行修非对治修除去修。有法是对治修除去修非得修行修。有法是得修行修亦是对治修除去修。有法非得修行修亦非对治修除去修。是得修行修非对治修除去修者。无漏有为法是也。是对治修除去修非得修行修者。染污法不隐没无记有为法是也。是得修行修亦是对治修除去修者。善有漏法是也。非得修行修亦非对治修除去修者。无为法是也。问曰修是何义。答曰勳义是修义。学习义是修义。明净义是修义。现前修以行名说。未来修以得名说。现在以现在前故名修。未来以当生故名修。复次现在有所作故名修。未来与欲故名修。复次现在在身中故名修。未来以得故名修。

若道过去。彼道已修已猗耶。答曰。若道过去已修已猗修者。谓二种修。得修行修。已猗者已过去故。颇道已修已猗。彼道不过去耶。答曰。有未来道。已修已猗。起不净观现在前。未来有无量刹那修。从第二刹那以后。尽名已修已猗道。谓得修以在未来故。不名过去。乃至起初尽智现在前。未来有无量尽智刹那修。从第二刹那修已后。尽名已修已猗道。谓得修。若道未来。彼道非已修非已猗耶。答曰。或道在未来。彼道非不已修。非不已猗。乃至广作四句。云何道在未来。彼道非不已修。非不已猗。答曰。诸未来道。已修已猗。如上所说。云何道非已修非已猗。彼道非未来耶。答曰。起未曾得道现在前。起不净观。乃至尽智现在前。此道非已修非已猗。此道非未来非已修者。是行修故。非未来者。是现在故。云何道在未来。彼道非已修非已猗。答曰。诸未来道。非已修非已猗者。起不净观乃至尽智现在前。未来无量刹那修。诸未来修。与最初刹那俱者。彼道非已修已猗。所以者何。是今修今猗。谓得修而彼道在未来。云何道不在未来。彼道非不已修。非不已猗。答曰。过去道亦起曾得道现在前。曾得道者。曾得不净观。乃至尽智起现在前。问曰。此道是今修今猗。是行修何故说非不已修非已猗耶。答曰。此文应如是说。过去道是也。不应说起曾得道现在前。若作是说。有何意耶。答曰。此道虽是行修。今修今猗。亦是得修已修已猗。若道现在。彼道今修今猗耶。答曰。若道现在。彼道今修今猗。或具二修。谓得修行修。或有唯行修者。颇道今修今猗。彼道非现在耶。答曰。有起未曾得道现在前未来相似者。修相似有四种。一修相似。二戒相似。三界相似。四性相似。修相似者此中说起未曾得道现在前。未来相似者修此中或有说。有漏道有漏道相似修。无漏道无漏相似修。评曰。应作是说。有漏道有漏道无漏道相似修。无漏道有无漏道有漏道相似。所以者何。以彼力故。起世俗道现在前。有漏无漏道修起无漏道现在前无漏有漏道修。戒相似者。如业揵度说。若成就过去戒。亦成就未来现在相似戒耶。相似戒者。如逮解脱戒。有相似逮解脱戒。禅戒有相似禅戒。无漏戒有相似无漏戒。有作戒有相似有作戒。无作戒有相似无作戒。界相似者。如根揵度说。若成就此相似眼根。亦成就此相似身根耶。若法同在一界可得者名界相似。欲界法与欲界法相似。色界法与色界法相似。无色界法与无色界法相似。性相似者。如毗尼中说。尊者陀婆摩罗子。左手放光。为诸相似比丘分房舍卧具。相似诵修多罗者。同在一处。相似诵毗尼者。同在一处。相似诵阿毗昙者。同在一处。相似行阿练若法者。同在一处。欲令诸比丘同住谈论静默者。各相随顺故。余经亦说。众生种类相似相随。行恶者与行恶者相随。行善者与行善者相随。此中于此四种相似中依修相似而作论。起不净观现在前。未来有无量不净观刹那修。诸未来修。与最初刹那俱者。此是今修。谓得修。彼道非现在在未来故。阿那般那念处。煗顶忍世第一法。见道修道。尽智现在前时。说亦如是。问曰。退阿罗汉果。住须陀洹果时。须陀洹果。但是得亦是修耶。答曰。但是得不修。若还得阿罗汉果时。但是得亦是修耶。答曰。过去者是得非修。未来者是得亦修。问曰。何故过去者是得非修。未来者是得亦修耶。答曰。若有现在因者。有得亦修。若无现在因者。但得非修。问曰。须陀洹果。亦有现在因。何故但得非修耶。答曰。若有现在因。能胜进者。是得亦修。住须陀洹果。虽有现在因。而是退道故。但得非修。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五十四

 

上篇:阿毗昙毗婆沙论

下篇:鞞婆沙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阿毗昙八犍度论

阿毗昙八犍度论序 释道安撰 阿毗昙者。秦言大法也。众...

阿毗昙甘露味论

阿毗昙甘露味论卷上 尊者瞿沙造 曹魏代译失三藏名 布...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卷第一 尊者世友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

俱舍论实义疏

俱舍论实义疏卷第一(惣二万八千偈) 尊者悉地罗末底造...

【注音版】佛说法印经

佛说法印经...

【注音版】佛说施一切无畏陀罗尼经

佛说施一切无畏陀罗尼经...

大乘伽耶山顶经

大乘伽耶山顶经 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 如是我闻:...

佛说三摩竭经

佛说三摩竭经 吴天竺沙门竺律炎译 闻如是: 一时,佛...

佛说枯树经

佛说枯树经一卷 僧伽尼城北,迦叶佛时偷婆,陷在下方...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序 龙图阁直学士左朝奉大夫知处州军...

佛说嗟韈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

佛说嗟韈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 西天中印度摩伽...

【注音版】虚空藏菩萨经

虚空藏菩萨经...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一卷 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

成佛之前

一日,阿难尊者对佛陀说:世尊,您出生于帝王之家,拥...

圣严法师:远离两面人

所谓的两面人,就是在别人面前是一种样子,在背后又是...

参禅破宗门三关

过祖师关 参禅人,根器有大小不同,力大直透三关,力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佛家有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

好的命运从哪里来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命运,能够受人尊重、...

众生是福慧的源泉

人的苦乐就在一念间。一个人如果转变观念,他就不苦了...

大乘生命缘起正见的两个重点

复有十二支缘起,是名分别爱非爱缘起。以于善趣恶趣,...

戒为无上菩提本,修行应一门深入

佛教弟子,不消谈得。就是佛教徒,但因为善根浅薄的原...

佛学常见辞汇(十七画-十八画)

十七画 【优波离】 又作优婆离,华译近取,或近执,...

何为「三净肉」

这是对于一般学佛弟子,一时无法马上改过吃素的人,个...

我们的烦恼都是自愿的

一天,师父带着徒弟到山里面,走着走着,突然,师父就...

大安法师:无医药可治时,学净土的该如何做

问: 如有亲属有病,无医药可治时,净土法门弟子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