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正法念处经卷第五十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正法念处经卷第五十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观天品之二十九(夜摩天之十五)

「『又彼比丘共己同侣于檀越家,先所相识持戒比丘,以谄诳心说其过恶,或以嫉心说其破戒,或以嫉心说其无闻,或以嫉心说其行相,语檀越言:「汝此门师毁破禁戒。」或说懈怠,无闻无智,愚痴如鸟,少闻少智。彼恶比丘向他檀越如是恶说,恒常习近非法境界,何处得修禅诵等业?彼空无物,不坚不实,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

「尔时,世尊迦叶如来而说偈言:

「『妄语言说者,  恼一切众生,
  彼常如黑闇,  有命亦同死。
  语刀自割舌,  何云舌不堕?
  若妄语言说,  则失实功德。
  若人妄语说,  口中有毒蛇,
  刀在口中住,  炎火口中燃。
  口中毒是毒,  蛇上毒非毒;
  口毒坏众生,  命终堕地狱。
  若人妄语说,  自口中出脓,
  舌则是泥浊,  舌亦如炽火。
  此如是羂缚,  地狱之前使,
  破坏法桥等,  皆是妄语过。
  彼妄语之人,  则非有父母,
  亦不能持戒,  堕于恶道中。
  若人妄语说,  彼人速轻贱,
  为善人舍离,  天则不摄护。
  自不摄言语,  速疾多瞋恚,
  心[懂-重+隻]多语说,  常受诸苦恼;
  常憎嫉他人,  与诸众生恶,
  方便恼乱他,  因是入地狱。』

「彼佛世尊迦叶如来如是已说妨废禅诵七种恶法。『彼恶比丘于持戒者作不饶益,是故天舍。口中生刀,为少利故,他实功德而说言无,彼实无过而说有过。如是之人是恶沙门,自谓沙门,妄语言说。彼人如是常有恶意恶行恶法,彼檀越主后时知已,心则轻薄,知其谄曲。此第七法。是故比丘应当舍此第七恶法,所谓悕望饮食供养,皆欲在己。

「『又复第八障碍恶法,妨废比丘坐禅读诵,是故沙门应当舍离。何者第八?所谓採集种种宝性,造作诸宝。如是比丘怖畏生死,剃除须发披服法衣,以信出家。彼生死中多诸苦恼,略而言之,有二种苦。依阴界入,在三界中,广则五道。又复广者,八大地狱、饿鬼、畜生;欲界六天,于欲界中复有枝条种种诸苦;于色界中,复有心苦;无色界中,则有退苦,故欲退时,三昧则乱。如是心者,有无量种分别之苦。彼善男子观苦恼已,心生厌离,怖畏如是无量过恶,剃除须发披服法衣,以信出家。

「『又彼沙门复观余苦,心生怖畏,所谓身苦。身苦二处,谓欲、色界,随有身处皆受苦恼。彼色界中,云何受苦?谓于禅中疲惓故起,起彼禅已,身则疲惓。彼欲退时,身威德劣,风触其身。如是风者,本来不触,是故触身,则受苦恼。唯除眼触,受乐无苦,则是无记。如是分别受苦不同,依色身有。彼善男子如是闻已,知生死中一切苦恼,阴界入聚,和合皆苦。

「『彼观如是无量无边生死苦已,而便出家。既出家已,近不善人。近彼人故,同其作业,闻宝性方。畏何性故,以信出家?闻余性故,更生贪心,或闻金性、或闻银性、或闻宝性,如是闻已,不知厌足,贪火所烧。彼既烧已,共恶知识行于山中,从山至山,从一山峯至一山峯,如是遍行在隐密处。贪火所烧,昼夜常苦,无有乐时。以何因缘如是出家?不念彼性,思惟异性,谓舍身性而不思惟,如向所说。彼人如是心意不正,乱心意故,妨废禅诵,失于善法。彼非沙门亦非俗人,为求涅槃,是故出家,性鬼所着,则生贪心,贪羂系缚入于地狱。』

「尔时,世尊迦叶如来而说偈言:

「『观察身性者,  即是一切性,
  欲得涅槃者,  调身性非余。
  若舍离身性,  贪着于余性,
  彼人迷真性,  不得脱苦恼。
  金性则不能,  除舍诸苦恼,
  谛知真性者,  得脱苦不疑。
  一切苦生苦,  此苦难得脱,
  财于王贼火,  一切皆怖畏,
  是故应舍物,  如本来无物,
  舍离则受乐,  摄取则受苦。
  谛知于身性,  复谛知性相,
  喜乐于禅诵,  能烧烦恼山。
  是故黠慧者,  观察身摄性,
  众生知自相,  则得涅槃乐。

「『有智之人如是勤心观此身性,不乐经营金银等性,此是一切在家之人怖畏根本,况出家人。出家人者,一切舍离;彼财物者,一切怖畏。非卖财物,如是得乐。如是财者,则非财物,非财物性。何者是物?谓观身性。若舍身性而乐余性——非于禅诵勤精进也,如是之人身坏命终堕于地狱。故出家人常应修集禅诵财物,不应求于世间凡物,彼因缘故,能增长爱。是故知足——第一财物,余财物者,能令衰恼。此第八法妨于禅诵,出家沙门应当舍离。

「『又复第九障碍恶法,妨废比丘坐禅读诵,是故沙门应当舍离。何者第九?所谓近王。出家之人不应近王。何以故?近王沙门,一切世人嫌不供养。彼亲近王恶沙门者,悕望财物,或城或村、或多人处常求财物,不知厌足。若不求者,徒近于王,妨废禅诵。如是比丘发心欲行解脱之道,而复返入系缚道中,是故比丘不应近王。

「『又复比丘不近何者?所谓比丘不近恶人。彼是何人?谓恶知识,或时染着五尘境界,所谓色声香味触等不善观察、懈怠愚痴、住村中等,一切除舍。不近一切懈怠之人,不近一切谄诳之人,不近一切贪食味人,不近一切商贾之人,不近一切屠猎师等恶命活者,不近一切本性妬人,不近一切邪见之人,不近一切不审谛人,不近一切我慢之人,不近一切卒富贵人,不近一切博戏之人,不近一切酤酒之人,不近一切嗜酒之人,不近一切酒肆之处,不近乐见妇女之人,不近一切淫女主人,不近一切储畜杂货贩卖之人,不近一切厨宰之人,不近一切狱卒等人,不近一切捕鸟之人,不近一切戏论之人,不近一切信外道人,不近一切众所憎人。比丘不应近如是人,或与同住、或共语言、或同道行,一切不应。何以故?多人疑故。若出家人、若离诸过清净之人皆不应近,彼生疑者谓彼比丘亦同如是,以彼比丘或近彼人、或同处住。如是比丘,他过所污,是故不应近如是等,何况近王。彼近王者,最为凡鄙。』

「尔时,世尊迦叶如来而说偈言:

「『比丘林应住,  近王最凡鄙,
  着袈裟近他,  如奴依主命。
  比丘非近他,  尚不应近天;
  鹅不应近狗,  以其净洁故。
  无我无悕望,  心不求一切,
  怖畏生死者,  近王则非善。
  住园林塚间,  若平地若山,
  则是善比丘;  近王则非善。

「『如是种种无量方便舍离近王,若近王者,诸梵行人悉皆呵毁。所应近者,其唯智王,如是近者,毕竟寂静。近智王故,必得涅槃,随所得处皆悉不退。近彼智王,则有方便,谓于禅诵坚固精进,不作余业妨废禅诵,亲近尊长修习知足,其心调顺常无贪求,以近尊长随时谘问,受持不忘,于希有物不求见闻,不生奇特。近智王者,有此方便。』

「尔时,世尊迦叶如来而说偈言:

「『近尊长供养,  随时勤请问,
  修行施戒智,  复亲近智王。
  天人世间中,  能示安隐者,
  非有中苦缚,  世间之凡王。
  若无苦恼者,  此乃名为王;
  若常受苦恼,  不得名为王。

「『比丘应近如是智王,勿近凡王,近世王故,妨废禅诵。若不禅诵,复堕地狱、饿鬼、畜生。此是世间凡王境界,是故比丘知此过已,常不近王。住林之人若亲近王,则非所宜,故应舍离。此第九法妨禅诵故。

「『又复第十障碍恶法,妨废比丘坐禅读诵,是故沙门应当舍离。何者第十?所谓比丘悕望请唤,贪乐食味。既于境界正修行已,乃更后时在人间行,舍弃林野可爱之处,复于人中处处游行。如是比丘近于放逸,家家村村从城至城,从多人处至多人处,如是遍行,乐多言说,妄行人中,乐世俗语,乐见亲旧;亲旧知识详共请唤,得好美食。既得种种美味食已,妄于林中舍离禅诵,放逸而行,悕望饮食。以常贪着种种食故,不觉身尽,如是着味,悕望请唤,心以为乐。

「『又若比丘于境界中不如法行,眼见好色,心爱乐故,则生染欲,悕望乐见,转复爱着。于彼彼处,心生憙乐。如是比丘行于人中,失自利益。禅诵之业,如是失已,常悕食味,常到他舍。眼见色故,心生爱乐,如是次第,耳闻于声,心生爱乐;鼻得香已,心生爱乐。如是乐着一切境界,为一切缚之所系缚,为一切羂之所系缚,于一切欲随逐而行,既非在家,复非出家。如是之人,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是故不应乐他请唤,乐他请唤有如是过。

「『是故比丘应观此过,不应常在人中游行。若须行者,有五因缘得行人中:一为病人推求医药资用因缘,得行人中。二为饶益尊长因缘,得行人中。三为佛塔、自舍破坏修治因缘,得行人中。四为饶益众生因缘,得行人中。五为他王破其国土,欲化彼王救命因缘,得行人中。为如是因,得行人中,若无如是五种因缘行人中者,是虚妄行,妨废禅诵。如是行者,于老病死、悲啼号哭、愁苦懊恼不能得脱,彼恶沙门、立沙门者,徒尔出家。

「『是故比丘若心悕望欲断爱者,心应正观,寂静诸根,依凭尊长,附近三宝,摄心而行。摄三宝故,拔断一切烦恼使根。』

「尔时,世尊迦叶如来而说偈言:

「『舍离禅诵业,  唯贪着食味,
  是则非比丘,  其心如饿鬼。
  除禅更无乐,  智者如是说;
  离于禅定乐,  更无乐可得。
  愚人舍上乐,  唯贪着诸味,
  如是痴恶人,  则得衰恼事。
  若人乐境界,  常依境界乐,
  增长不善法,  命终堕恶道。
  若人离禅诵,  舍持戒布施,
  刚犷不调伏,  有命亦如死。
  若顺法行已,  在世间不死;
  离法常愚痴,  有命亦如死。
  虽有人皮覆,  愚痴同畜生,
  以智灯光明,  不照其心故。
  若受持戒者,  可得名为人;
  一切破戒者,  则如狗不异。
  若贪不布施,  恶行不调伏,
  则不名为人,  摄在饿鬼数。
  若人无戒智,  复无布施宝,
  彼人虽有命,  则与死不异。
  若行戒施禅,  受持念三昧,
  是人亦名人,  应为天所礼。
  有功德是人,  无功德如羊,
  功德知功德,  彼人则名天。

「『如是功德,功德者知。功德人者,一切处乐;若无功德,彼常受苦。是故比丘既闻如是胜功德已,不应贪味。此第十法妨废禅诵,沙门之人畏生死者,应当怖畏。

「『又第十一障碍恶法,妨废比丘坐禅读诵,是故沙门应当舍离。第十一者,谓痴比丘我慢心故,不请问他,内智不开,外向化说言一切智:「有一切智,故我能说,我能解义,我能读诵。一切法聚,是我所持。百千法义,我教弟子。更无有人与我等者。」自心摄受,复为他人作如是说。

「『彼唯智慢而实无智,彼人常为一切众生说自功德,是故世间一切闻者皆生贵重,一切世人皆作是言:「此善比丘具一切智,如是比丘更无与等。」一切世人皆如是说,而彼比丘最无所解,内实空虚无所知晓,心中无物犹如空器,亦如秋云,离于禅诵,诸少智人之所供养。

「『唯修禅诵、持戒、布施,勤修精进,攀缘善法,智慧毗尼,调伏庄严,安住佛法,勤不休息,大悲熏心,此是沙门所应行法。

「『彼恶比丘内空无智,如是意念:「若我今者见彼比丘,则示我法。如是比丘轻贱于我,彼檀越家常供养我,若就彼学,则彼檀越不供养我,轻贱于我。是故我今随自所知所解多少,为他宣说,随彼闻者解与不解,我终不能就彼而学。」如是内空,畏他轻贱,以慢心故,既自不解,不请问他,畏人轻贱。

「『如是慢心、妄语之人,失五学句。何等为五?所谓妄语。彼未知故,是以为他妄语而说,此是彼人破初学句。

「『又复次破第二学句,所谓偷盗。彼不应受他人供养,彼檀越主为智慧故,与物供养,而彼愚人少于智慧而取其物。如是痴人则是偷盗,如是名破第二学句。

「『又复次破第三学句,所谓比丘初出家时,所受学句,依持戒住,缘于持戒,起如是心:「我今出家。」而彼比丘若不学问何有持戒,为他说言:「我则多知。」如是名破第三学句。

「『又复次破第四学句,所谓难问。畏他轻贱,是故谤法,而说非法言此是法,此是第一毁破学句。如是名破第四学句。

「『又复次破第五学句,所谓彼人不知法故,于同梵行所说正法,言非正法,作如是言:「汝等一切不知深法,汝所说者非佛所说。」彼人如是谤他众僧作如是言:「唯我能知,汝等众僧一切不知。」如是谤僧,畏他轻故,语众僧言:「汝说非法。」而僧说者其实是法。

「『彼恶比丘如是则失正法功德,最大妄语,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不请问他,恶业因故。不请问他复有大过,谓我慢心。我慢心故,不入林中,畏他轻贱,于示道者而不请问:「何者为道?云何心缘?何所攀缘?云何忘失,复摄在心?」如是于他不请不问,慢心过故,彼不能得如是道故,心生疲惓,结加趺坐,即尔复起,作如是念:「此法虚妄,彼诸比丘唐为此业。此非是道,实无有禅、无三摩提,亦无禅果、无三昧果。」以我慢心,畏他轻贱,如是诽谤。彼邪见者,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

「尔时,世尊迦叶如来而说偈言:

「『知时离我慢,  请问于尊长,
  比丘勤精进,  速得于涅槃。
  诸从他所闻,  皆为他人说,
  自知离我慢,  彼比丘谛知。
  离慢离大慢,  知道知非道,
  如是知自他,  是知足比丘。
  我慢心甚坚,  心[懂-重+隻]而愚钝,
  悕财利供养,  则不得寂静。

「『彼以如是不请问他,慢故心坚,不能禅诵。如是比丘常食他食,以存性命。彼人唯有比丘形服,名字比丘,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或以心慢,不请问他。是故学者乃至有命未尽以来,常请问他。如是比丘心常安乐,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生彼处已,次第乃至到于涅槃,以离慢故。

「『又第十二障碍恶法,妨废比丘坐禅读诵。第十二者,乐多知识。多知识名,作不饶益,如是比丘唯增长爱。若有比丘多知识者,则多妨乱,多所作故,妨乱心意;心意乱故,不得禅诵。出家之人怨亲平等,犹尚不应近一知识,何况复有多知识耶?若懈怠者,唯名比丘。到他舍故,即眼见时,心则动乱。眼见色故,眼识异本,心不攀缘寂静之法,不念观察,心不正直,多有言说。见知识已,次第闻声,心则乱缘,有异观察,心不寂静;不寂静故,不寂静观,有所攀缘。若见知识一念亦妨,况见知识乃至久时。是故沙门乃至不用有一知识,况多知识。若有比丘近知识者,饶人处行,从饶人处至饶人处,如是游行,念念命尽而不觉知,则失善分。若失善分,最是自诳,乃至不能于一念间修禅读诵。是故,比丘如是学者增长染爱,不应亲近俗人知识。

「『又若能令未来安隐示涅槃道——导师知识、坐禅同行,则应亲近。何者同行?所谓除灭一切烦恼,至涅槃城,此是第一胜善知识。余知识者,则是怨家,非真知识。以非真故,则非知识,若见共语、共行、共业,同有所作,妨废善业。若未来世得其力者,乃名知识。若示梵行、若令修行,或教怖畏,未来之世示令怖畏——生于地狱、饿鬼、畜生,名善知识。令身口意造作恶业,到恶道者,一切勿近。』

「尔时,世尊迦叶如来而说偈言:

「『若示未来世,  彼是善知识,
  若能遮恶处,  复能救灾祸。
  常说利益法,  利益未来世,
  彼是善知识,  作知识利益。

「『此胜知识有无量种无量分别,种种说法。非多饮食、礼拜入舍,非示爱声触味香色,得名知识,如是知识非善知识。善比丘者,应当舍离,尚不应近此一知识,况复近多如是知识,生无量过。若有知识于未来世作不利益,虽名知识,实是怨家。若有比丘近彼知识,则妨自业坐禅读诵。

「『又第十三障碍恶法,妨废比丘坐禅读诵,是故沙门应当舍离。第十三者,所谓比丘与恶同处。一切比丘与恶同处,妨废禅诵。与恶同处,凡有五种,何等为五?所谓比丘善持净戒第一善法,有正直心,而与第一破戒恶人同处止住,不得自在。此是第一与恶同处。

「『又复第二与恶同处,所谓比丘不自在过或自在过,与邪见人而共相随,若村若城、若多人处同行同住。此是第二与恶同处。

「『又复第三与恶同处,所谓比丘常自乐数亲旧知识,欲往欲近,与共相随,至在俗时先住之家。此是第三与恶同处。

「『又复第四与恶同处,所谓比丘畏他轻贱,求知见故到恶处住论师之所,共相习近。此是第四与恶同处。

「『又复第五与恶同处,所谓比丘心意动乱不能正行,于先饮食或卧具等,或先食来、或先饮来、或先卧来、近妇人来,或于先时所受用色声香味触,如是种种,忆念思惟,念境界处,境界处念之所破坏。余一切处皆悉可避,此境界处则不可避,以是第一最恶处故。以于一切禅诵等业,最为妨故。自余恶处皆悉可避,唯此一处最不可避境界之乐。从自心起分别恶处,最为难避,唯除坐禅三摩提乐正观察念,如是能避。』

「尔时,世尊迦叶如来而说偈言:

「『不善观察风,  所吹炽然火,
  彼正观察雨,  能令灭无余。
  众生先所起,  久时无明暗,
  如起智慧灯,  能令灭无余。
  欲痴火能烧,  地狱愚痴人;
  智者则不尔,  是故得涅槃。
  如是十三法,  智光明能除,
  是故畏过者,  常应勤持戒。
  拔出自身中,  三种过根本,
  以智慧大火,  烧多烦恼薪。

「『如向所说,与恶同处,应设方便,一切远离。出家沙门宁当独行,勿多忆念,亦莫懈怠。本村本城、本多人处过去乐事,勿忆勿乐,勿念本时节会之日饶人之处,本曾游行,亦勿忆念悕望欲见,亦勿摄受。诸恶弟子、诸恶知识亦勿亲近,勿乐爱声触味香色,勿生染心,勿不正行,心莫惊动,亦勿悕望饮食敷具、病药所须。勿着种种杂色袈裟,亦勿方便推捣令平;若洗浴时,不以脚足揩踏身体;勿作种种间杂言语。如是烧灭无始闇聚。

「『极恶生死,五道是门,六尘境界分别焰起地狱、饿鬼、畜生之中,常烧常炙。一切世间愚痴凡夫处处流转,烧炙失坏,入苦海中,生死转行犹不厌离。舍行持戒,若人生天,第一放逸,后退彼天,与先同侣胜者离别,生在地狱、饿鬼、畜生,受第一苦。悔火所烧,无有救者。放逸所坏,悔火所烧,生在地狱、饿鬼、畜生。

「『以是等故,诸有怖畏未来退者,一切皆应修行正法,常不断绝。如是法律,一切如来、应、正遍知,为放逸天断除放逸。若人生天,一切皆是持戒力故。若有善修、善调伏心,如是之人不得言死,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

「『汝等天众,一切未知生此天因,戒之轻重。我为饶益,示汝彼业,是故说此十三法门。人天世间,迭互为因。人世界中则能持戒,天世界中则不能持。人死生天,若不放逸,退生人中。以是因缘,故说此经。』

「彼佛世尊迦叶如来利益天人,饶益安乐乃至涅槃,如是利益一切世间。

「尔时,彼处牟修楼陀夜摩天王并天众等,深生厌离,虽处于欲,而于欲中不行放逸,皆悉成就不放逸行。顶礼世尊迦叶佛塔,其心清净。彼一切天,如本来时还如是去。

「迦叶世尊第六经竟。

「此法名为六修多罗,山树具足地处流行。

「尔时,天众一切皆出迦叶佛塔,问于天主牟修楼陀而作是言:『天王云何知此佛塔?』

「尔时天众如是问已,牟修楼陀天主告言:『汝等天众,一切皆听。我有因缘,先见此塔。我于先时始生此天,放逸而行,憙乐境界,五羂所缚,周遍行此夜摩地处,五欲功德游戏受乐,处处而行。从一园林至一园林,从山至山,从岩至岩,从崖至崖,从一花池至一花池,从一峯处至一峯处,多有无量百千天子为天女众之所围绕。彼天女众无量百千服饰庄严,在天子前歌舞憙笑游戏围绕。我于尔时如是遍观此天世间,乐着境界五欲功德,心生欢喜,爱心所牵。我三处行皆不妨碍,所谓水中在鹅背上,从一鹅背至一鹅背。次复在于鸳鸯背上,从一鸳鸯至一鸳鸯。次复乘鸭在鸭背上,从一鸭背至一鸭背。次复在于莲花之中,从一莲花至一莲花;在水波中,从波至波。处处游戏,随意而行,无有障碍,一切嬉戏歌舞欢笑,心极受乐,如是游行。

「『我既如是种种戏已,复念余戏,谓处陆地乘于殿堂,百千天女围绕相随,从山至山,从一山峯至一山峯,从一山谷至一山谷,从一园林至一园林,从一山窟至一山窟。我于尔时,在如是处行不障碍。

「『如是次第在虚空中,复乘堂殿,百千天众而为围绕,作诸天乐出妙音声,歌舞喜笑游戏而行,遍此一切天之世间。见不可说种种异处,多有七宝光明照曜胜妙之处,如是山峯处处遍见。有百千树七宝庄严,如是次第,复见有河,百千莲华集在其岸,处处皆有微妙莲华。我共天众皆如是见,在虚空中如是下观,一切诸欲功德具足。

「『此天世间百千种殿处处皆饶,我常于中行无障碍,谓在三处——水、陆、虚空,如是游戏种种受乐。

「『我复有时,遂见六山有六光明穿空而出,焰色分明,不知何物。我时见已,生希有心,专念思惟:「此所见者,昔未曾有,为是何物?」如是念已,即并行殿,一切天众速疾前去,诣六光明。我既到彼六光明所,并殿俱堕,我先所有光明威德一切损减。我于尔时心自思惟:「此是何物?是何势力令我自身并此天众一切皆堕,威德光明一切损减?」

「『我于尔时既思惟已,于天众中有一旧天,名无垢广。彼天先见如是六山六种光明,而语我言:「天王今者莫有所畏,王则无过。此于天王无有不吉,愿王今听。以何因缘,天王今者并此天众空中而堕?过去曾有无量天王曾于此处虚空中行不能得过,皆如是堕。天王先来未曾得闻,以不知故,欲如是过,即便下堕,威德光明一切欲灭。此之因缘,我今为说。此处常有六佛如来、应、正遍知、明行满足、天中之天,一切世间甚实知见,于此山树具足地中作六佛塔,利益天人。此佛塔者,是所应礼,所应供养。礼拜供养,无不得力。何以故?更无胜故,如是佛塔不可得遇。以此因缘,天王今者如是下堕。」

「『我时告彼无垢广言:「佛在何处?」彼无垢广即答我言:「今者悉无,世间之中一切皆无。彼一切知,一切悉见,知欲过恶,知生死中诸苦恼已,精勤修行六波罗蜜,劫数满足三阿僧祇,得一切智,入于涅槃。此是略说,欲得广闻,见此佛塔更为广说。此六佛塔,今者在于山树具足地处中住。」

「『我于尔时闻彼旧天无垢广言,生希有心,见势力已,共彼宿旧无垢广天并诸天众到六塔所,到已思惟为欲闻法度生死故,入佛塔中。入佛塔已,闻如是法,彼佛世尊之所宣说。』「时彼天众得闻天主牟修楼陀如是语已,各辞天王,向自地去,牟修楼陀夜摩天王亦向先来自住之处。说佛塔竟。

正法念处经卷第五十

 

上篇:正法念处经

下篇:妙法圣念处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集部目录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

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我闻...

佛说乳光佛经

佛说乳光佛经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佛...

佛说海龙王经

佛说海龙王经卷第一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行品第一...

大乘密严经

大唐新翻密严经序 朕闻西方有圣人焉,演不言之言、垂...

父子合集经

父子合集经卷第一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

佛说譬喻经

佛说譬喻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译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第一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

【注音版】华严经梵行品

华严经梵行品...

般泥洹后灌腊经

般泥洹后灌腊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

八识规矩通说

八识规矩通说 唐三藏法师 玄奘 集 明憨山沙门 德清...

佛说大乘稻芉经

佛说大乘稻芉经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耆阇...

【注音版】不空摩尼供养真言品

不空摩尼供养真言品...

莲藕的14种素食做法

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煮食,是常用餐菜之一。藕也是...

温馨漫画:母爱千千变

母爱是世上最无私的情感...

【佛学漫画】弘一法师

弘一大师的故事...

【推荐】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

卷一 净土法门的缘起 第一章 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 1、南...

真信切愿必定往生,不必以功夫浅而怀疑

念佛人平时有真信切愿,无一不得往生者,况福峻临终正...

波斯匿王夜梦十事

佛陀过去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一日,波斯匿...

【推荐】地藏菩萨讲因果报应的道理

【四天王。地藏菩萨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若遇窃...

夫妻间和谐解决之道

有位少妇由于不被丈夫宠爱,心中郁郁寡欢,成为一种心...

无生毕竟有生在,离相依然住相中

无生毕竟有生在。 无生是谈理的,不生不灭的法性理体,...

圣严法师《欢喜心快乐做功德》

有的人会疑惑,做义工的「功德」,究竟可以让人得到什...

人生如戏努力演

在与一位居士聊天时,他问佛教到底是怎么样的,自己忽...

憨山大师:出生死法

佛所说的修行出生死法,有很多方便法门,但其中只有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