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正法念处经卷第五十二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正法念处经卷第五十二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观天品之三十一(夜摩天之十七)

「又复彼天若心有念,欲下虚空,即心念时,共诸天众从空而下,下已还至自住处住。如是宝珠还复如本,有大光明。彼诸天女为始生天如是说已。尔时,如是始生天子为欲羂缚,复乐境界,向宝珠林。见不远处,有黄赤白无量百千种种光明满珠林中,彼宝珠林不远之处则有鹅林。尔时,如是始生天子于天女边如是闻已,向宝珠林,共彼天女如是往到。既前到已,见珠光明乃有无量,当尔之时,始生天子如是忆念:『如彼异天入宝珠林虚空中行,遍见天处,我亦如是,入宝珠林如是而行。』即于念时,随心所念,珠为堂舍,在虚空中。彼始生天空中见已,共天女众入宝珠堂。如自善业,见彼堂中种种可爱。彼宝珠中有流水河、莲华水池、园林山峯满珠堂内,眼见心乐。

「复于诸处见有诸鸟,鸟声可爱。彼如是处有种种色形相香华。复见异处种种鸟兽,有河平岸、有河峻岸,皆悉可爱,在彼河边复见异处,多有天子及诸天女歌舞喜笑游戏受乐。彼如是处诸园林等,一切皆如向来所说,天子始见,共天女众游戏受乐放逸而行,爱不知足。又行异处,次复行到苏陀食处,为食食故。如自善业,相似得食。食彼食已,为境界火之所烧然,复向酒河,共诸天女,爱波所漂,去向彼河饮酒地处。到彼处已,乃以珠器盛酒而饮。彼既饮酒,欢喜之心转更增长,爱境界火之所烧然,为五境界之所迷惑,复共天女歌舞游戏。

「彼处如是受天乐已,复向水池莲华之林。为欲在彼池中游戏,共天女众受诸欲乐,是故向彼莲华池林。到已复更受境界乐,共诸天女水中游戏,第一胜乐,不可譬喻,受如是乐。又复欲发,悕望欲乐,欲闻音声,贪着境界,五乐音声,心念悕望闻天女众歌咏之声。五乐音声闻已心乐,不可称说,更无异法可以为喻。彼受如是五欲功德种种胜乐,不知厌足。以有爱故,爱不知足,如火得薪,无有足时。如是欲者,欲不可足,常无量种无量分别而受诸乐。于长久时,既受乐已,而复更于鹅林之中珠堂上坐。共诸天女下彼珠堂,在鹅林中而复更见未曾有处。如是如是见彼处已,如是如是心生喜乐,如是如是种种见已,而于境界犹不知足。如是流水、莲华河池、园林等处,若天、天女见无量种五乐音声,如是游戏。又复鹅王住宽广处,天共天女向彼鹅处。如是彼处见种种天,无量百千歌舞游戏而受天乐,更无余物可为譬喻。形世间日,如萤火虫,唯除光明,更无譬喻。

「彼处如是不可譬喻境界受乐,彼受乐天,譬喻叵得。人世界中第一美味,所谓蜜味合药之酒、甘蔗肉等,阎浮提中此味第一,一切和合于赤苏陀,如极苦味、蘖味不异。人中胜味于彼天味,如是劣减。如是味胜,少分譬喻,天中之味不可譬喻。彼天之香亦不可喻,如人世间第一善香,谓栴檀香、若沉水香、末香涂香、瞻波迦华、尼居私帝苏摩那华,如是乾陀婆离师迦、忧钵罗华、拘物头华、尼朱罗等,此一切华皆悉和合,犹亦不如天中之华。于彼天中荏婆色华,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如是天中香,亦如是不可譬喻。又彼天中触,亦如是不可譬喻。人世界中一切国土平等胜触,谓憍奢耶绢及乌拏、若劫贝等,如是种种彼人中触一切和合,于彼天中极微劣触,谓金最坚,犹胜人中所有胜触。于天下触,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如是天中所有诸触,不可譬喻。又彼天中,声亦如是不可譬喻。人世界中第一声者,所谓琵琶、筝笛箜篌、齐鼓歌等,如是诸声一切和合,犹亦不如彼天之中庄严具声。于彼天中庄严具声,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如是天中所有音声,不可譬喻。如是譬喻,唯可得与四天王天以为譬喻,若于第二三十三天则非譬喻,于夜摩天亦非譬喻。人中欲乐,唯可得况四天王天所受欲乐。四天王天所受欲乐,唯可得况三十三天所受欲乐。三十三天所受欲乐,唯可得况夜摩天中所受欲乐。如是次第,业力胜故,六欲天中次第转胜,诸天境界意亦如是,天乐转胜。意地之乐有无量种,一切和合。

「如是天子,彼鹅林中游戏受乐,次第渐前,遂近鹅王。见彼鹅王在广池中种种游戏,共彼雌鸟住莲华林,天众围绕彼大鹅王。有一莲华,一由旬量,七宝莲华,金刚为须,其触极软,及香色等不可譬喻,无量光明从华而出,有百千叶。彼大鹅王在彼如是莲华中住。于节会时。节会之时,夜摩天王牟修楼陀并天众等,鹅为说法。彼鹅王者,以愿力故,生夜摩中。如是利益,生夜摩天,为夜摩天如是说法,令离放逸。

「尔时,如是始生天子次第渐前往到广池。善时鹅王既见如是始生天子,为说偈言:

「『以有渴爱故,  于欲不知足,
  由心动诸根,  不觉时已过。
  所爱着欲乐,  无常法所摄,
  以乐见妇女,  不觉时已过。
  为爱所迷故,  系属于生死,
  如是愚痴者,  不觉时已过。
  为欲牵心故,  没在痴闇中,
  瞋所系缚者,  不觉时已过。
  系缚在地狱,  不生厌离心,
  放逸毒所迷,  不觉时已过。
  不调不知羞,  恃姓生憍慢,
  心贪不知足,  不觉时已过。
  五绳羂所缚,  六法之所迷,
  三时中常痴,  不觉时已过。
  不知恶趣道,  恶羂所破坏,
  若有如是心,  不觉时已过。
  初得欲则乐,  后则不利益,
  以心着欲故,  不觉时已过。
  不知前世苦,  而乐着天乐,
  未知爱别离,  不觉时已过。
  为业网所缚,  如鱼在网中,
  是故失善道,  不觉时已过。
  愚痴者无心,  不知有过患,
  没在于痴闇,  不觉时已过。
  众生业羂缚,  独而无伴侣,
  见天女故迷,  不觉时已过。
  乘骑诸根马,  迷失于善道,
  贪着三界味,  不觉时已过。
  不知戒非戒,  或复多瞋恚,
  失意亦失道,  不觉时已过。
  不知利益不,  迷于作不作,
  如小儿戏弄,  不觉时已过。
  如河水速流,  在园林池处,
  常受欲乐故,  不觉时已过。
  在山顶堂中,  若在莲花林,
  常受欲乐故,  不觉时已过。
  于业业报中,  未曾有知解,
  唯贪着食味,  不觉时已过。
  业风之所吹,  常在此三界,
  流转犹如轮,  痴故不觉知。
  常在于恶处,  上高梁绳上,
  如是愚痴者,  不勤舍离过。
  若能舍离欲,  是第一精进,
  离一切希望,  则无诸烦恼。
  彼初中后时,  若得佛法已,
  寂静修行故,  是无烦恼者。
  若得于欲乐,  彼乐必破坏,
  因欲得苦报,  知欲非胜法。
  是故有智者,  心不乐于欲,
  彼则能断除,  生死苦因缘。』

「彼大鹅王为始生天如是说偈,毁呰欲法,如是说故。彼始生天渐渐前进,近于鹅王。彼始生天虽闻胜法而心不受,境界迷故,渐近鹅王而不摄法,犹着境界,受诸欲乐。现见鹅王在水中戏,入莲华林,割取莲华,共天女众掷而弄之。善时鹅王而语之言:『此安隐语而不肯受,汝于后时,为何所得?』

「尔时,鸟处始生天子复闻远处有胜妙声,胜于天声。闻彼声已,心生爱乐,其声普遍琵琶箜篌、齐鼓笛等如是种种可爱音声。尔时彼天在广池边种种游戏,既闻声已,一切回面向彼声听。尔时,远见有百千堂周匝围绕,天歌音声甚为可爱,闻者欲发。端严殊妙如星绕月,如是如是堂行围绕或身光明周匝轮行,一切天众见之心乐,百千天女咏歌音声。夜摩天主在百千叶七宝莲华台上而坐,无量天女之所围绕,为听法故,向彼善时菩萨鹅王所住之处。

「尔时,鹅王善时菩萨见已速迎,共余雌鹅并余雄鹅,无量百千胜妙七宝间错其身,一切同时皆在虚空飞向天主牟修楼陀,复有余鹅咏歌音声。如是二王,一是鹅王,二是天王,迭相敬重出美妙语,迭相问讯。鹅王善时以本愿故,为夜摩天除放逸故,生夜摩天。

「善时王言:『天王久时不来在此广池之所,我于余天闻如是言:「牟修楼陀夜摩天王不放逸行,共诸天众在彼山树具足地处看六佛塔——礼拜供养——化力书经,在彼佛塔读说彼经,示诸天众。」此因缘故,我今来迎。汝于彼处说法之时,我亦在此广池之侧,为游戏天如应说法,谓第一义寂静安隐,能除放逸,毕竟利益。以此因缘,我今如是来迎天王。我以爱法离于慢心,敬重故来。』

「彼时如是,牟修楼陀夜摩天王闻是语已,作如是言:『鹅王普为饶益一切夜摩诸天,利益一切夜摩诸天故在此处,今共回还到广池所。』说是语已,牟修楼陀夜摩天王无量天众、诸天女众之所围绕,善时鹅王无量百千鹅众围绕,如是二王各并其众,彼此和合,于虚空中种种音声,心皆无垢犹如宝珠,于放逸地不放逸行,有大威德,共向广池。到广池已,彼广池所一切天众,既见天王暂止放逸,不作音声、不相娱乐,不于水中种种游戏,生敬重心。

「夜摩天王知彼天众心调顺故,语鹅王言:『善时鹅王!此时最善,今可说法。天众见我,心皆离慢,并天女众一切无慢,可为说法。』

「尔时,鹅王自念本生,曾于往世有佛,名为迦迦村陀,于彼佛所闻诸法门,所闻法中唯以一法为天众说。语天王言:『天王善听,我今为说。有五种法,若天若人放逸行者,是根本过。何等为五?谓放逸者其心则乱,意念异法,口宣异言。若有所说,不实无义,前后相违,动转不定,他则不受。何以故?以其放逸心动乱故。自不能知——为何所说、为谁而说,彼则轻毁,彼则不受。以如是故,则于一切便为自轻,是放逸过。放逸过故,堕于恶道,于三恶趣随相应生。此是初过。

「『又彼放逸有第二过。何者第二?所谓不知应作不作。放逸意故,不知何者是所应作,不知何者所不应作。不知何业,不知何果,以不知业故不知果。彼愚痴者迷业果故,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以放逸故得如是过,此第二过。

「『又彼放逸有第三过。何者第三?若人若天以放逸故,近恶知识,不敬三宝、不求于智、不敬尊长;于过功德,不觉不知;于生死苦,不生厌离;不知杂业,谓种种业;不能翘勤,常喜睡眠,不能持戒。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以放逸故得如是过,此第三过。

「『又彼放逸有第四过。何者第四?谓于天中、若于人中,即初生时,命行不住,即生即灭,善业亦尔;生已即尽,死王欲至,共谁放逸?彼必别离。此有四法必定离别,何等为四?一者少年;二者安隐;三者寿命;四者具足。如是四种必定离别,智者常观如是四种,若放逸者则不能知。若天若人放逸行者,一切不知,以不知故,堕于恶道。以放逸故得如是过,此第四过。

「『又彼放逸有第五过。何者第五?谓于第一不可信处,而便信之。不可信中最叵信者,所谓妇女,而愚痴者信于妇女。彼愚痴者虽信妇女,然彼妇女于其不信,乃至命尽,心不离诳。一切妇女皆多谄诳,皆多幻伪,多垢破坏,其心多慢,破戒心浊。如是等过,一切妇女心皆不离,如火之热,一切妇女不离此法。若愚痴者信彼妇女,唯有语言,然无一实。以爱贪故,为欲所牵,是故近之。如是略说放逸之行五种过患,如是五过不离放逸,是故天人应舍放逸。此放逸行障涅槃门,放逸行者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在地狱、饿鬼、畜生。以放逸故得如是过,此第五过。

「『是故智者应离放逸,若舍放逸,有五功德。何等为五?所谓正行,心意正信,作所应作,不应作者则便不作,恒常用意,于一切时皆作利益。舍离放逸如毒不异,善知三世。此不放逸最初功德,不放逸故得此功德。

「『又不放逸第二功德。何者第二?谓知轻重。近善知识,常行善业;远恶知识,不作恶业,以彼恶业,善人嫌毁。若见恶人则皆舍离,见功德人则便亲近。如是修行善意行故,不入恶道。此不放逸第二功德,不放逸故得此功德。

「『又不放逸第三功德。何者第三?所谓谨慎。乃至舍命,不属妇女,不信其言。常一切时形相可见,一切妇女有二种缚,系缚世间。唯见其色,不信其语,彼有智者如是如实观察妇女。如是如实正观察已,虽见歌舞喜笑游戏庄严具等,心不贪着。一切放逸皆因妇女,一切妇女,是半放逸。若有能离妇女放逸,则能渡于生死大海。人世界中,人皆说言:「不放逸者得名好人。」此不放逸第三功德,不放逸故得此功德。

「『又不放逸第四功德。何者第四?所谓谨慎不放逸者,谓于富乐欲等不信,观知无常,作如是知:「此欲无常,转动不定,则不可信,不久破坏,不久失灭。」如是不信安隐之事,故不放逸。一切安隐为病所坏,如是于少亦不生信,一切少年为老所坏,是故于少不生慢心。如是于命亦不生信,不生慢心,不作恶业。何以故?必为死王所劫夺故。是故不信一切有为生死之法,以不信故,不放逸行。此不放逸第四功德,不放逸故得此功德。

「『又不放逸第五功德。何者第五?所谓恒常亲近圣人爱乐智故,归依三宝,闻法思义,彼临死时,不生怖畏。以知死相、知退相故,不生怖畏。闻义天子则知退相,人欲死时则知死相,如是知故,知生恶道、知生善道,作如是知:「我生善道。」「我生恶道。」若临死时,恶道相出,则能方便令心清净,心清净故,恶道相灭,善道相现。此不放逸第一胜果,甚为难得,诸亲善中,此亦最胜。此不放逸第五功德,不放逸故得此功德。』

「尔时,彼处善时鹅王颂彼如来迦迦村陀佛所说偈言:

「『已离欲如来,  赞叹不放逸,
  毁呰放逸行,  所至生死处。
  不放逸解脱,  放逸故受苦,
  此放逸系缚,  愚者不能断。
  不放逸善人,  则生于天中,
  于天中放逸,  故退时心悔。
  一切放逸者,  生死不得脱,
  放逸第一羂,  能缚令流转。
  作所不应作,  不作所应作,
  一切放逸者,  所作皆颠倒。
  尚不作世法,  何况出世法,
  是故诸智者,  不赞放逸行。
  以是故不应,  行放逸之行,
  如是放逸行,  是恶道初使。
  若有能舍离,  苦恼之藏处,
  如是勇健者,  能渡有大海。』

「善时鹅王为彼天主牟修楼陀并诸天众,如是已说过去旧法,利益天人。又彼鹅王现为天主牟修楼陀复更说法,作如是言:『有五种法对治沙门放逸之行。何等为五?所谓一切放逸行者皆受苦恼。如是之人随何放逸,能致苦恼。舍彼放逸,知彼过已,修行功德,舍离彼故,无不饶益;不受苦恼,不善恶业则不增长,修行正行。此是沙门初对治法,放逸对治。

「『又复沙门第二对治,对治放逸。何者第二?谓见实义。实见之人,一切心意皆悉决定,如实而见。如实见故,不行放逸,以如实见放逸过故。此是第二放逸对治。

「『又复沙门第三对治,对治放逸。何者第三?所谓亲近不放逸者,受戒持戒。如彼所行如是而行,如彼所作亦如是作。于持戒者常与同处,于破戒者舍而不近。是故放逸,一切皆无。此是第三放逸对治。

「『又复沙门第四对治,对治放逸。何者第四?谓求智故,常近智者、常乐智者,舍离放逸。近不放逸如是谨慎不放逸者,乐近苦远,彼善男子恒常如是不放逸行。此是第四放逸对治。

「『又复沙门第五对治,对治放逸。何者第五?所谓有王、若王大臣执放逸者,与其罪罚或断其命,或时尽夺一切财物,或时与杖,或截其手。如是种种与放逸者异异刑罚,彼既见已,心生怖畏。以怖畏故,舍离放逸,不放逸行。如是对治舍离放逸,以见他人受如是罚,生怖畏故。随顺法行,畏行放逸堕于地狱,是故不作一切恶行。此是第五放逸对治。如是放逸,于天于人则非安隐。』

「彼多天众闻是经已,舍离放逸。牟修楼陀夜摩天王既闻鹅王所说经已,起随喜心,复共天众飞昇虚空,如其本来,还如是去。自余诸天,有在广池更受乐者,有向林中而受乐者。既入园林种种受乐,如是乃至爱善业尽。善业尽故,于彼处退。彼处退已,如自业行,或堕地狱、或堕饿鬼、或堕畜生。若以余业生于人中,则生第一富乐之处,黠慧利根,多所知见,有智慧命,以有智慧是故大富,为王所爱。以余业故。

「成就地竟。

「又彼比丘知业果报,观夜摩天所有地处。彼见闻知:复有地处名光明围。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见闻知或天眼见:若善男子曾闻法义,受戒持戒,正见不邪,不恼乱他,心意正直,不杀不盗,如前所说,复舍邪淫,畏邪行故,乃至不观画妇女像,常行善业,善修净命。如是之人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光明围处。生彼处已,善业力故,天妙境界五欲功德种种受乐,六根所使,乐见园林。如是如是见种种法,如是如是六根增上。以增上故,则能驱使地处平正,第一柔软,七宝间杂,甚可爱乐。彼地之中若有树生,触极软滑,金果银叶,胜触香味皆悉具足。如是天果,如意出香,如意生味。

「彼处诸天若有是心,欲令彼果如意出酒,即有触香色味具足天之美酒,从果流出在于树下。时彼诸天共天女众执珠宝器,承而饮之。如是天酒有下中上,香味触等。业无量故,如彼业因,如是得酒,有下中上。又复余天有无量种受五欲乐,为放逸烧,乐见园林歌舞喜笑,处处游戏相随而行,向彼园林。如是如是,随所行道,见异异种微妙之色。彼所得味,有无量种无量分别种种胜味。彼所嗅香,有无量种无量分别种种妙香。与心相应。彼忆念触,有无量种无量分别受乐相应天妙之触。彼天所闻天妙音声,有无量种无量分别心乐相应,闻已欢喜,第一持戒胜善业故。五欲功德皆悉具足而受乐行,彼天如是受乐行故,乃经久时,如是受乐,不知厌足。

「复更远见,名心乐林,无量百千宝树庄严。彼心乐林如是可爱,枝叶根茎各各别别。一厢银林,其白如雪,名银树林,其光犹如阎浮提中月之光明。彼一一树端严殊妙,天若见者,心则受乐。又复一厢,赤色犹如迦鸡檀那,甚赤无比,有赤光明,其叶亦赤。如是叶等,和合成林,如是赤林极为可爱。彼林赤故,遍照虚空一切皆赤。又复一厢名常乐林,其林一厢有青园林,其林普青,青影光明。彼林一厢如是光明,端严殊妙,如阎浮提虚空不异,是毗琉璃宝之光明。如是彼处名常乐林。复次一厢是颇梨林,光明清净根茎枝叶,多有无量流水河池皆悉具足。又彼大林次复一厢,青宝树林,根茎枝叶青色光明。于树枝中有种种鸟,鸟种种声,多有种种妙莲花池而为庄严。彼天园林如是光明,端严胜妙。

「尔时,彼处光明围地一切诸天自身光明,为欲游戏受诸乐故,向心乐林。于彼林中游戏受乐,爱林所系,五欲功德,受天快乐,不知厌足。又复游戏种种受乐,入心乐林。彼林之内有种种色、有种种味、有种种香,花果具足,多有妙蜂庄严其林,处处普遍。又复多有可爱鸟众,种种可爱妙莲花池,种种可爱树枝屋舍,散华遍地,地触柔软,甚可爱乐。多有无量百千天众,是故彼处如是端严。树枝屋舍,多有莲华、流水池河,种种山谷多有诸树。歌舞喜笑,种种游戏庄严具声,犹如歌音;微风动林,枝花垂挑。是故彼林如是严好。尔时,彼天入彼林中,转胜欢喜,复更歌舞游戏喜笑,迭共受乐。于一切时心乐境界,其心恒常念行放逸。

「彼诸天众如是受乐,乃至久时,复入七宝曼陀罗林。彼林可爱,林中最胜,犹如山王。所有光明胜百千日,绕莲华池以为庄严。曼陀罗林有孔雀王,名曰杂色,种种七宝间错斑杂,所出音声普遍彼林。实是菩萨以愿力故,生彼天中,为放逸天除放逸故。见彼诸天五境界火之所烧故,住树枝中,勇勐无畏,生怜愍心告彼天言:『此诸天等多放逸行,不虑后退。此乐欲尽,无常不住。一切天乐速疾已过,如山中河其流迅速而不觉知。心常着乐,以恶爱故。』

「尔时,杂色孔雀鸟王而说偈言:

「『所作如梦见,  住处如见焰,
  城如乾闼婆,  天如是着欲。
  天为爱所生,  终竟必破坏,
  谓乐不可尽,  天如是着欲。
  乐不久则失,  如河流速过,
  为欲城所诳,  天如是着欲。
  如风吹动水,  彼水中见月,
  犹如旋火轮,  天如是着欲。
  如电之流动,  如鹿爱之焰,
  如水沫不坚,  天如是着欲。
  如芭蕉叶动,  又亦如象耳,
  不善人所爱,  天如是着欲。
  如金波迦果,  如有食铁钩,
  如幻之无常,  天如是着欲。
  皆虚诳无物,  暂时不停住,
  初时味则甜,  天如是着欲。
  唯放逸一味,  是有缚之因,
  速使入恶道,  天如是着欲。
  爱恶物谓好,  常可畏常妨,
  如毒如刀等,  天如是着欲。』

「彼心乐林如是孔雀名杂色王,为调伏天如是说偈。善意愿故,于天中生。彼孔雀王用人中物,以为譬喻,为天众说。何以故?令天闻已,忆本生故;以忆本生,知业果故,修行无常;修无常故,不放逸行。是故杂色孔雀鸟王,以人中喻,为天说法。说何等法?谓无常法。为说欲过,说欲无常。

「尔时,有天闻所说法,忆本前生。以忆本生,知业报故,于少时中不放逸行,生于善意。彼天少时生于善意不放逸行,少时利益、少时安隐,种未来世无量百千安隐生处善业种子,是故菩萨杂色鸟王说如是法。尔时天众犹故着乐,入彼林中,以莲华鬘庄严身首,自身光明庄严其身,五乐音声种种受乐。于彼林中,无量河池水流盈满具足庄严,天众见已,放逸而行,于生老死不生怖畏,歌舞游戏不知厌足。更入余林,彼林名鬘。鬘林之树无量百千,其树枝华种种异色间杂不同,有无量种形相色香种种妙花,枝枝具足。如是妙华大小均等,希奇得所。于彼林中有七宝蜂,其音可爱,在彼华中共天游戏。彼诸天等,取彼华鬘,共天女众相掷嬉戏。天及天女本自端正,以着如是妙花鬘故,十倍胜本。迭互一心,于彼林中游戏受乐,折取花枝。其花香气遍五由旬,有十由旬、二十由旬、三十由旬。如是彼林天香具足,无量种花和集而有。

「尔时,彼天如是游戏受诸乐已,复向酒河,河名欢喜。其河甚大,彼酒音声,触味香色皆悉具足,在河而流。彼天见已,坐河岸上,取而饮之。彼复有鸟,名为常乐,见彼诸天在欢喜河而饮酒故,为说偈言:

「『没入放逸海,  贪着诸境界,
  此酒能迷心,  何用复饮酒?
  为境界火烧,  不知作不作,
  园林生贪心,  何用复饮酒?』

「彼常乐鸟见乐酒天在河饮酒,为调伏故,如是说偈。彼天闻已,犹故饮酒,不休不止,心生欢喜。自身光明周围如鬘,复以花鬘庄严身体,饮酒游戏不知厌足。五欲功德,五乐音声,歌舞游戏,次第复向华枝舍林,希望欲乐,故到彼林,共天女众歌舞喜笑。

「尔时,彼天见彼树林众花具足,心生欢喜。以先闻故,见则欢喜。如是胜妙可爱园林,有七宝蜂而为庄严,天众见已,生希有心,回眼普看,不生厌足。彼天女众皆亦如是,见五千种百千分别华舍具足,彼诸天女见则入中,歌舞游戏而受快乐。彼树枝叶甚可爱乐,密覆如屋。彼众树枝是种种宝,所谓枝者,毗琉璃枝,金叶所覆,若金枝屋,毗琉璃叶之所覆蔽,迦鸡檀那妙好色果具足而有。迦鸡檀那青宝树枝,银色叶覆。若颇梨树,金果具足。若彼有树迦鸡檀那以为枝者,青宝叶覆,金果具足。若颇梨树,颇梨枝屋,金叶密覆,大青宝果具足而有。随念庄严,皆悉可爱,蜂众围绕,音声美妙绕华枝屋。彼枝舍内,如是严好,天欲受乐则入其中,以善业故。又,枝舍外种种具足,有莲华池,莲花金叶,皆毗琉璃,青宝为须,白银为台,周遍林外,无量蜂众而为庄严。鹅鸭鸳鸯、迦昙婆罗出妙音声,闻者心乐。是故彼林甚为微妙。彼莲花林其外华池,如鬘不异,宝花枝舍周围彼林,处处普遍。

「莲华轮外复有树林,如是林者有鸟兽住,心皆欢喜。有在树下依树坐者,有游行者,有在林中食天美果华根等者。果花根等,有第一色香味触等和合具足。如是鸟兽,雄雌、牝牡皆各相随。又彼鸟兽闻天歌已,开眼张耳,羽毛皆竪,欢喜心乐。又彼鸟兽,雄雌、牝牡各各相随,在于树下柔软触地,迭相看面而受快乐,或共游戏。诸兽嚼咽,牝牡同处,迭相看面,共受快乐。其身皆是七宝间杂,在于林中如是受乐。

正法念处经卷第五十二

 

上篇:正法念处经

下篇:妙法圣念处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集部目录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阿阇世王授决经

阿阇世王授决经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闻如是: 一时,佛...

佛说宝如来三昧经

佛说宝如来三昧经卷上 东晋天竺三藏祇多蜜译 闻如是:...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真谛义品...

不退转法轮经

不退转法轮经卷第一 僧祐录云安公凉土异经在北凉录第...

【注音版】佛说长者女菴提遮师子吼了义经

佛说长者女菴提遮师子吼了义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要

明菩萨沙弥智旭述 此直指吾人现前一念介尔之心。即是...

佛说八大菩萨经

佛说八大菩萨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

【注音版】佛教念诵集--暮时课诵

根据上海佛学书局二五年一月印行的《佛教念诵集》(朝...

佛说七处三观经

佛说七处三观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一) 闻如...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达摩多罗禅经

达摩多罗禅经卷上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夫三业之...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日常生活中的四念处观

修五停心得成就便入定,然后出定而观四念处,那是次第...

走好人生六座桥

人生一瞬,世间百年,酸甜苦辣,百味俱全,经常想到,...

往世恶业,今生病因

我们如果生病了,我们要思惟,它不是无缘无故的。生病...

圣严法师《泰然面对众生相》

要如何修?我常说,人要站稳现在而往未来看。有的人老...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品中生

【经文】 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

三辈往生的因行果报

总结三辈往生的因行果报,可归纳如下几项特质: 1、三...

以忍来圆满人生

忍辱,是良药,但是苦口。能忍的人,走到哪,都是海阔...

【推荐】诱人的菜名背后 都有一个残忍的故事

有一种花鲈鱼,耐热最久。汤锅里面正在加热的时候,它...

业力的成就要有五种的相貌

在《瑜伽师地论》上说,业力的成就要有五种的相貌。十...

钱伊庵居士的深憾事与护法心

印祖曾经高度赞叹彻悟大师法语:红螺示众法语,皆可以...

48个真相告诉你为何要吃素

动物的痛苦 1、无数的动物由于大量的饲养而被虐待。 ...

为什么要修般若波罗蜜

在修波罗蜜之前,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要修般若波罗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