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全站文章(第32页)  【随机推荐】

佛源敬老院免费接奉养年迈出家人公告

佛源敬老院是一座针对出家人、食宿全部免费的敬老院,位于佛源老和尚的故乡益...

末世悲凉幸佛来救

初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者,佛成道时,已当浊世,况今末法,正入斗争。转展陵...

【荐】印光大师画传

印光大师画传 (1) 地灵人杰 地灵人杰 祖师出生 一八六一年古十二...

莲宗八祖莲池大师画传

一、出生望族,孝深识广 莲池大师(公元15351615年),讳袾宏,字佛...

宏海法师:净土十疑论

(第一讲) 各位同修,请大家随着我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

老实地学佛,不学奇奇怪怪的东西

我希望各位学佛的人,都要老老实实地学佛,不要学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平常心...

梦到底从哪里来呢

在说梦之前,我们先要说一下众生都具有的八种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

惭愧为入道之初步

原文: 当生大感激,生大惭愧。惭愧心生,邪僻心灭。惭愧为入道之初步。既欲...

跟无量宇宙相比,一点小事又算得了什么

《法华经》会三归一,开权显实,开迹现本,皆成佛道。佛为什么要和我们说这些...

法名太多用哪个合适

问: 弟子在寺院大皈依时起了个法名,依止师父又起了一个...

心无自体,它是缘生缘灭

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 这个牒字,...

慈航普渡救水灾,慈航普渡救风灾

怒海余生(救水灾) 古今记录观世音菩萨显灵事迹多不胜数,俯拾皆是。现想给...

为什么这七尊佛常常被放在一起

我们常会讲到过去七佛。这七尊佛是指现在贤劫已经出现的四尊佛:拘留孙佛、俱...

九界同归,修行人最后的归宿

好,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们来到佛顶山,给大家讲一个《九界同归》...

观海听涛,返闻闻自性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一早上呢,我们来到了这个,在普济寺旁边,这里叫...

打佛七时一直哭泣,可以祈求阿弥陀佛快来接引吗

问: 请问师父,打佛七的时候,一直哭泣很悲伤,祈求阿弥...

想度一切苦厄,就要五蕴皆空

想要来生得聪明智慧,就要多看经、多拜佛、多打坐,没有事就把腿子盘起来,晚...

人法圆融才能够行于中道

打七以来有不少人递了一些条子,提了一些问题,也谈了一些体会。总的来讲,在...

这个法门看似平常无奇,利益却不可思议

原文: 若大通家,则禅净双修,而必以净土为主。若普通人,则亦不必令其遍研...

把握因缘广植福田

过去,弗羯罗卫国有一位画师,名为羯那。羯那有个因缘来到石室国游历,便四处...

山民窃取王库喻

过去,有一位居住在山里的人,偷了王家库府中的贵重衣物,逃至远方。国王于是...

唯有阿弥陀佛才称得上这七个字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 导师,引导人到菩...

为何念佛人临终时,仍执著自己身体

问: 一些临命终的人,不论是在家居士,或是出家师父,放...

浊乱恶世成就易往却非易

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横截五恶道,恶道自然闭。...

为什么光念地藏圣号就有灵感呢

在没有拜忏之前,你到道场室中,你先在这屋子里绕着念,就念地藏王菩萨,或者...

水陆法会为何是经忏法事中最为隆重的

水陆法会,全称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又称水陆道场,悲济会等,是中国佛...

怎样念佛才算真正修净土之人

原文: 又近世之人,多务虚名,不修实行。口虽念佛,心与佛违。譬如药忌并服...

明影法师的的学修经历

我学佛20多年了,从1993年的下半年开始,基本上是全身心地学习佛法,之...

持咒的四种功德利益

一、欢喜益: 你如果对咒语的认知,说这个咒语都是佛菩萨的圣号、鬼王的名字...

佛门不推崇算命,为何却有《达摩一掌经》传于世呢

为什么佛门不推崇算命,却有《达摩一掌经》暗传于世呢? 最近有人问起:师父...

居士可以炒股票或者理财吗

问: 居士可以炒股票或者理财吗 静波法师答: 那要看什...

初学佛应克服的哪些误区

现在人一般误以为佛教是消极的出世的,甚至有一些初学佛者受到这种风尚的影响...

佛教四大名山与十小名山

一、五台山 清凉圣地 风光独秀 五台山,又称清凉山,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居...

佛陀如何破斥心不在身外

我们看第二段的破斥。佛陀的破斥,是先安立一个例子,再正式破斥。看立例: ...

修行最重要是明心见性了解真妄

古德说:不识本心,修法无益。我们的法门有很多选择,你可以去拜佛,你可以去...

来到这个世界,你我都是过客

我刚出家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在闽南佛学院读书的小师父,十八岁。他写了一首诗...

能去极乐世界,你还有什么舍不得的

只要能到极乐世界,将来一定可以得到不退转,但是最好在临命终时能心没有颠倒...

优波鞠多尊者的出家因缘

(上) 佛住止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当时国内有一梵志,名阿巴鞠提,聪明...

出家修行自警七条

原文: 先民有言,禹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我今衰残,奚啻惜分。一弹...

「十方佛」是哪十尊佛

十方,梵语 dasa disah,巴利语 dasa disā。为四方、四...

让阿弥陀佛住到心里来

有些人问:是不是念佛不需要次第啊?实际念佛也离不开次第,只是在行门用功的...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念观音圣号要知道怎样名为观音?应顾名思义,因义知名。又者名实相称,因果相...

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

善知识!讲到佛法两字,实与世间一切善法,等无差别。豪杰之士,由于学问修养...

净土教起之十因

别则专就此经,复有十义:一、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故。二、特于无量法门,...

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

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如来金口无虚语,历历明文尚具存。省庵大师...

净慧法师: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

唐朝蕲州双峰山道信禅师,承璨禅师后。其信禅师,再敞禅门,宇内流布。有《菩...

《物犹如此》白话选译

一、孝亲友爱 谁无父母?谁无兄弟?动物孝亲友爱的天性,尤为令人感动。它们...

念佛欲得一心,须发真实心为生死

原文: 念佛欲得一心,发真实心,为了生死,不为得世人谓我真实修行之名。念...

念佛最为尊,别忘了我们尊贵的身份

我教原开无量门,就中念佛最为尊。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我教就是指释迦牟...

福德是承载世间富贵之根基

国庆长假,待客之余,读书、写字、坐禅、念佛。 品读《周易系辞》,有段文字...

这些词语竟然都源于佛经,你都知道哪些

赵朴初先生说:我们日常流行的许多用语,如世界,如实、实际、平等、现行、刹...

文殊发塔下的深思

大约三年前,偶然在佛教卡通《贫女乞斋》中观看了文殊发塔的故事,当时很喜欢...

万法一幻丛,死生一幻场

余昔游海门,登妙高峰,入无际三昧,入楞伽室。睹东坡老人代张方平手书《楞伽...

何谓「转轮圣王」

好,各位,阿弥陀佛!大家吉祥。 今天在这里想跟大家谈谈,什么叫做转轮圣王...

道源法师: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缘起 南投县埔里镇之佛光寺,为满该寺开山乐果上人生前之...

皈依的四个误区

今天我们的内容想跟大家说一说,有关皈依的误区。那么但凡稍微了解一些佛法,...

佛像的缘起

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想跟大家说一说,我们供养佛...

笨有笨的办法,就这样去坚持

我们现在念佛,从哪儿开始念?一定要从当下的这一念心开始。只是口念心不念,...

人生如棋,如何落子无悔

我们从祖师语录里能够看到,禅心从来不会停留在对过去的执著、后悔里面。当然...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

明朝奇书《菜根谭》诞生于明朝万历年间,此书将儒家的自强不息、佛家的宽忍宏...

参禅如何起疑情看话头

参禅用功这一法,首先要明白道理,这个道理呢,就是路头。如果你道理不明白,...

如何称呼出家法师的父母

问: 出家法师的父母、亲人,弟子应该怎么称呼比较好?感...

病不是吃素吃出来的

问: 法师,自己吃净素非常的欢喜,但是身体一直病病歪歪...

再问你一遍,到此作甚?

我们中国大乘佛教,说起来佛弟子有几千万甚至上亿,可是你说这个所谓的佛教徒...

梦参老和尚: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在还没有开讲《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之前,我先跟大家漫谈一下。 我们学一部...

没有受菩萨戒就不可以看《梵网经》吗

问: 有同修说戒律不是随便学的,犯盗法戒、犯盗法罪,没...

劫难之中当如何来修持

原文: 今之时,是何时也。南北相攻,中外相敌。三四年来,人死四五千万。自...

净慧长老初见虚云老和尚的难忘回忆

老衲在十五岁时知道有参禅这件事。当时我住在三佛阁,又叫三佛讲寺,湖北省佛...

生死轮回的根源

我们再看第二段,用诸妄想。这是关键点。 我们今天生死的...

【荐】一念攀缘心到底是怎么生起的

佛陀先征问阿难尊者当下这一念攀缘心到底是怎么生起的,生起以后又在什么处所...

今天去造业,是外境错还是内心错

佛陀在讲道理之前,先讲出一个譬喻,譬喻容易了解。从譬喻当中再回归到道理,...

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本愿经

前言 地藏王菩萨的法过去讲的人很少,一般人以为《地藏经》是超度往生的人,...

宏海法师:楞严法会开示

各位道友,特别是今天我们格外的因缘,正法眼藏,楞严道友,大家上午吉祥。因...

一辈子修持净土,究竟能不能去呢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那么佛性是什么呢?佛就是觉悟,一切众生都有觉...

净业正因,以慈心不杀为第一

原文: 净业正因,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为第一。食肉之人,虽不自杀,亦难免...

从妄想躁动归回于平静

人常常有一种冲动:我一定要到什么地方去看看!实际去了以后,心从妄想躁动到...

佛弟子应该学习弥勒菩萨哪些精神

众所周知,弥勒菩萨为中国佛教最有代表性的佛菩萨之一,弥勒菩萨信仰大约在宋...

才华一不小心就会害死修行人

有时候前途的有无,牵涉到个人才华的高低。因此才华一不小心,就会害死一个修...

妄起即觉,觉即妄离

话头即是一心。你我此一念心,不在中间内外,亦在中间内外。如虚空的不动而遍...

人在少年,最难克制的是情欲

原文: 人之少年,最难制者为情欲。今之世道,专以导欲诲淫为目的。汝等虽有...

发心念佛求生西方,七宝池中即生一朵莲花

原文: 夫众生之心,与阿弥陀佛之心,觌体相同,若以信愿忆念相感,必致弥陀...

堂上二老是活佛

明朝的时候,有个安徽人叫杨黼(fǔ),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佛教徒,他对当时在...

能否「带业往生」,该怎样「带」

如果业障不消除,你一事无成。有的人说带业往生;有的人说业不能带,带着业生...

梦参老和尚:向佛陀学习

诸位善友,我们分别大概有三年了吧!还记得从上回讲,受了三皈依之后要怎么修...

拜佛的两大误区

我每天住在普济寺,这是普陀山的首刹。那我们自古以来说,庙嘛,就是香火道场...

同登彼岸,不为渡河,是为度梦

好,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现在我们站在的地方呢,是佛顶山的山门进来的一个...

不废居家业,而兼修出世法

原文: 不废居家业,而兼修出世法。虽似平常无奇,而其利益不可思议。良以愚...

忍能息诸苦,忍得寿命长

忍得人乐观,忍能得妙好;忍能息诸苦,忍得寿命长。──《大集经》 这首四句...

都说出家好,怎么个好法

佛说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鹄(鸿鹄)能远飞。 白衣虽有(虽有)富贵力,不...

宏海法师:佛说无量寿经

(第一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必须看破红尘才能学佛吗

必须看破红尘才能学佛吗?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红尘二字并不是佛学的名词...

虾蟆虔心闻法,感生天上

过去世尊常在恒河边游化,广说法要。每当世尊说法之时,都有无数天龙、鬼神、...

佛陀以四功德力挑起巨石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众常随在旁。...

梦参老和尚讲《修行》

第一讲 学三皈依 诸位道友!时间过得很快,我离开这里已经整整两年了,我是...

祖师禅与如来禅

现在大家进入这个禅堂,什么叫做禅? 禅就是寂,寂也就是静的意思,进了禅堂...

宏海法师:马蹄无处避残红《彻悟禅师语录》要解

第一讲 各位大德法师,各位居士同修,各位有缘,大家下午吉祥。 这次呢我们...

丛林参学中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来,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过去中国大陆的四大名山、四大丛林、四...

威仪是最有摄受力的弘化

和一位年长的法师一同在路上散步,看着脚下高高的台阶,我一时兴起,快步地往...

往生的人要先把生死业力沉淀下来

当我们面对过去的业力时,诸位!你就不能用业感缘起了。我们讲过,在造业的当...

偷懒实际是损了自己的福报

在《阅微草堂笔记》里面,清朝的纪晓岚记载了一个公案。他认识的一个人,给他...

「中道」的财富观

小乘佛教认为金钱是不洁净的,如毒药,似毒蛇,应该远离它,出家的信徒不能接...

梦参老和尚:华严经梵行品

(梦参老和尚二○○四年讲于五台山普寿寺) 第一讲 我们前面讲的是〈十住品...

梦参老和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上卷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是经的题目。这个经字不多,二百六十个字,义很...

净土法门的易行和利益体现在哪里

原文: 须知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宁自啖身肉,终不杂用三宝之物

佛说一大藏经,无非讲因果二字。详细分析起来,就无穷无尽。营事比丘,宁自啖...

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我们知道须菩提尊者,他不是一般的人...

若有男女依母教,一切灾难尽消除

若有男女依母教,承顺颜色不相违;一切灾难尽消除,诸天拥护常安乐。──《心...

【荐】我又没有罪,为什么要修忏悔呢

有一次和居士提及忏悔法门的时候,有居士问:师父,我又没有罪,为什么要修忏...

文殊菩萨点化印度高僧取回珍贵佛经

在五台山佛教发展史上,佛陀波利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佛陀波利,汉译为觉护...

诚哉在我,不关业障事

参禅人,第一要守清规,方能参禅。 清规者,公正清严为模范。公,能除私曲猥...

净土诸祖师对「信」的阐述

净土法门以仰仗弥陀愿力往生安养为本质内涵,所以深信佛力救度是净宗不共的诠...

丛林四十八单执事

丛林中除设方丈和尚作为僧团的首领之外,还设有四大班首,即首座、西堂、后堂...

修止观者应调五事

修止观者,质言之,即调五事也。 一、调食 食之时义大矣!昔有一人遇佛,问...

上殿的时候居士能敲法器吗

问: 上殿的时候居士能敲法器吗?(因为师父少忙不过来,...

学佛得遇善知识是最大的福报

过去有个人,患了下腹的疾病,求医治疗。医生告诉他:用灌肠疗法即可痊愈。当...

只有这样护法,你才会有无量功德

护持三宝,要从信仰的建立开始。首先,你要认定佛法僧在世间确实就是宝。你要...

对于冥顽不化的恶人,我们该坚持吗

问: 法师,实在难以对恶人和我讨厌的人生起真实的慈悲心...

法布施为一切布施之首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

佛法灭尽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释迦佛是在第九减劫中人寿百岁时降世的,到现在差不多已近三千年了,所以现在...

劝人信佛,需要他的善根缘种成熟

没有善根,如何救拔他呢?如果在堕恶道的时候,或者到了地狱门口,他能善根发...

宏海法师:净土资粮--信愿行

一、愿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我们一起先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因《楞严经》开悟的六位大禅师

1、唐玄沙师备禅师 《景德传灯录》卷十八记载,玄沙备禅师,生于唐末五代,...

修行人要放得下丢的开

不管他人说长说短,说是说非,用功得有主宰,有主宰有受益,什么是受益呢? ...

人生怎么样才能圆满

不害诸有情,修慈悲喜舍,证无量梵住,圆满不为难。──《本事经》 这首偈语...

【荐】《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白话文

(曾琦云 译注) 《印光大师说净土》译注的印光大师的文字,皆选自李净通居...

白居易《八渐偈》

唐贞元十九年秋八月,有大师曰凝公,迁化于东部圣善寺钵塔院。越明年春二月,...

作为佛弟子是否可以「卜事」

问: 作为佛弟子是否可以卜事呢? 隆宣法师答: 阿弥陀...

分毫不差因果账

佛教提出四根本戒,若是犯了四根本戒,无论出家在家都是违法的。别人的东西,...

学佛弟子应依四依法为标准

当今学佛群众大量增加,但因宿根不同学习深浅不同,以是个人的认识知见也各存...

业障和魔障有何区别

魔障与业障,如何分辨呢? 第一、如果某些异常状况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说...

【荐】《印光法师嘉言录》白话文

(印光大师著;圆涛法师白话译) [封一题词] 宣讲因果报应的道理,这是儒...

宏海法师:学佛答疑(洛杉矶)

性仁法师致感恩辞: 在没有请法师回答问题之前,我先讲几句话。这次特别感恩...

受五戒后饮酒需要重新受戒吗

问: 弟子已受过五戒,但在年终的年会上不得已喝了酒,请...

别让福气迷了眼

佛经上说诸经灭尽后,有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住世,如果有人发心念一句,即得往生...

容通法师:妙法莲华经玄义

各位同修,请跟我一起合掌,跟着我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

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

原文: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

她是富有生命力的雕塑,远远看着就是一种力量

她们就像一尊静静的雕塑,用一生的光阴,静静地走过,是那样安宁;这尊尊雕塑...

平等惠施获福无量

昔日,佛陀在罗阅城的迦兰陀竹园弘法度众。一天,师子长者来到舍利弗尊者的住...

悟苦修净业,缘熟径生西--张老居士往生纪实

张水金老居士,江西景德镇人,是一位虔诚的菩萨戒弟子。二〇一八年三月四日十...

居士信佛不能破坏了家庭的和乐

居士,虽然皈依了三宝,但他仍是在家的俗人,既是俗人,就该照着俗人的生活轨...

上香是不是越多越灵,红色和黄色哪种好

问: 师父,上香是不是越多越灵,红色和黄色上哪种会好一...

宏海法师:净土三资粮

(第一讲) 好,各位莲友大家上午吉祥,阿弥陀佛。 今天是我们连续昨天第二...

从普陀洛迦谈观音菩萨的感应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太阳的能量非常足,但是我们也很法喜充满的。未...

地藏菩萨救护众生的故事

关于地藏菩萨的种种殊胜功德,我们从《大方广十轮经》中可以略略得知一二。那...

以三心不可得而行布施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

文殊菩萨的141愿,教我们在生活中善用其心

文殊菩萨一百四十一愿,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用诗体叙述在现实中...

妄想之心周遍天地,却不知专心念佛

原文: 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谓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

「心与佛合」才是真正的善人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

念死无常应该如何修

印祖他老人家给我们留下一个死字,告诫我们净业行人修道并无奇特奥妙,但将一...

妙华法师追忆「佛门三铁」

性空法师 大约是九五年前后,性空法师到中佛协,要求收回被文管所与风景区占...

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之境界如何

原文: 既得往生,则莲华化生,无有生苦。纯童男相,寿等虚空,身无灾变,老...

富足生活极具诱惑力,但财富等同于幸福吗

近几个世纪以来,科技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崭新的生活。尤其在西方发达国家,物质...

如何为病人临终之人造福回向

【 复次,普广! 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 这...

阿弥陀佛怜念众生,生生世世不相舍离

【原文】 阿弥陀佛慈悲愿力,遍周法界,普接众生,作大摄受,不令漏失。阿弥...

遮止身口意的十种恶行

善恶行千差万别,但最基本的不外乎十善行和十恶行。先说十恶行: 一、杀生:...

弘一大师开示律学要略

我出家以来,在江浙一带并不敢随便讲经或讲律,更不敢赴什么传戒的道场,其缘...

《禅秘要法经》中的念佛方法

有一部经《禅秘要法经》,有一位叫禅难提比丘,他问佛说:无量劫以来的罪很多...

观一切法都是清净无染的

这依法界观,观一切法,一切法都是清净的。你这个观念的心,契合到佛所说的经...

一位医生在长期行医中看到这样的无常观

掐指算来,我从九六年考上医学院至今已经十余年了,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也整整十...

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自招魔

隆莲法师虽身居庙宇,但对如今社会上物欲横流的种种现象还是非常明了的。作为...

俗虑恼人无止境,不如时与世尊交

入门便悉弥勒笑,出寺难求俗虑抛; 俗虑恼人无止境,不如时与世尊交。 --...

什么是戏论

这个戏论层次很广,凡夫对修行人,凡夫是戏论;修行人对初果,开始修行人是戏...

憨山大师开示学道十要

第一要看破世间一切境界,不随妄缘所转。 第二要为生死大事,决定铁石心肠,...

《佛说孝子经》让你成为真正的孝子

导读:《佛说孝子经》,这一部经只有一卷,收录于《大正藏》(16册。p68...

僧人托钵行脚的含义

托 指出家僧以手持钵,乞求布施。佛陀制定托钵,令出家众不得从事生计营业,...

兔王舍身供养梵志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的前身行菩萨道,由于宿世余业的因缘,曾经是兔王,虽然...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何含义

原文: 《观无量寿佛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佛者,谓观想佛像,忆念...

念药师佛圣号,灭无量劫生死重罪

药师琉璃光如来,过去因地发了很多愿,主要是十二大愿,要成佛度一切众生的生...

情欲如水,因果轮回如堤坝

原文: 譬如长江大河,由有堤圩,故不横流。人情如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

观音圣号功德无量,命终也能往生净土

观世音菩萨圣号功德 《楞严经》: 观世音菩萨云: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

「世间」就是个无相的大禅堂

开士行吟秋后菊,名花回顾梦中人。是谁人淡能如菊?一暴寒冬又见春。虚云老和...

仿荤素食不是肉,为什么也要少吃

作为肉类的替代品,仿荤实物似乎是素食餐厅的必备。仿荤味道很好,也不真是肉...

初学净土法门从哪儿入手

问: 法师,对于初学者,尤其是想修净土的人请您给一些建...

普陀山妙善老和尚的故事

各位有缘,阿弥陀佛。 今天一上午,最后来到这个地方,刚才拜了一下,也借花...

皮草行业的真面目:穿皮草的人通常不会去想

穿皮草的人通常不会去想,动物是因为他们所穿的大衣、衣领或皮草饰边而死的。...

一人荼毒,祸殃五代:人贩子的家族命运

这段文字记录的是一个家族八十余年的兴衰史,是一个名叫东来的朋友讲述的发生...

修行法门中没有超过念佛、供养三宝这两门了

在末法时代,大势至菩萨教授的念佛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契机殊胜。上至文殊...

怎样理解娑婆一大劫,极乐一昼夜

原文: 娑婆一大劫,极乐一昼夜,此显示极乐时间耳。至云一日一夜,七日一劫...

学佛的三大纲目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学佛的三大纲目》。这个题目没有什么新鲜,只是老生常谈。...

戒法、戒体、戒行与戒相

戒法 戒法者,佛为优婆塞优婆夷所制之五戒八戒,式叉摩那之六法戒,沙弥、沙...

出家人的锡杖具有哪些含义

佛告比丘:汝等当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执故。又名智杖,彰...

鬼道的众生有哪些呢

在中国民间,将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鬼节,要祭祀祖先,思亲报恩。而在佛教,...

佛说孝顺父母的福德,大到不可思议

《本事经》里说:世间聪慧人,恭敬于父母,恒时修供养,常生欢喜心。意思是说...

持名念佛是径中之径

昨天有同学说到学和修,善导大师曾经说过,三藏十二部归纳一下,无非说了解、...

居士修福的重要性

出家众和在家众,从禅宗的角度来看,在修行开悟这一点上是平等的。只要你肯下...

归命大慈父,早出娑婆关

至诚求佛,坚持坚定 二〇一二年,我第一次来到东林祖庭参加佛七,由此机缘,...

烦恼不断,无非就是没有智慧

问: 阿弥陀佛!请问师父,为什么有的人总是有病,总有一...

巨商静心复得伞

有一位巨商,为躲避动荡,把所有的家财置换成金银票,特制了一把油纸伞,将金...

正知因果才能获得大吉祥

有种子为因,就会有果报,不是吉祥之力使然,因此不应该执着吉祥之相。 《大...

修行要依法不依人,依人的风险太大

为何而来 作为凡夫的我们,在这样一个普遍都向下沉沦的娑婆世界里,实在是举...

一切法门中,莫若念佛求生净土

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 既然来学佛...

若修念佛,则实为稳当之极

原文: 汝之性情,每好作无谓之话说。汝家不充裕,兼有老亲①,何得云欲觅清...

岁月年华,不与人期

为何不能栖心道业呢? 我们有种种执着,虽修学佛法亦不入心。我见炽盛,贪嗔...

出入息的修法和注意事项

佛门中关于修止的方法有很多,而观呼吸就是其中的一种。但是要注意的是,佛门...

慢心的几种不同表现形式

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骄傲,也是根本烦恼的重要组成部分。 慢心会使我们妄...

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

灵山会上,佛陀拈花,迦叶微笑。禅法一脉传至达摩祖师,西来一句:吾本来滋土...

略谈菩萨戒中的「说四众过」问题

菩萨戒也称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方等戒、千佛大戒等,是修大乘菩...

他去养老院之前,留下了这一封信

我要去养老院了!非不得已,我是不会去养老院的。但是当生活开始不再能完全自...

念哪一尊菩萨好呢?

有人问:我念这尊菩萨好呢,还是念那尊菩萨好呢?告诉大家,念哪一尊菩萨,功...

不要再「傻傻」地求了

很多人刚开始接触佛教的时候,都是带着一种有求的心态。就好像觉得往这个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