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故事
虚云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全站文章(第32页)
【随机推荐】
佛源敬老院免费接奉养年迈出家人公告
佛源敬老院是一座针对出家人、食宿全部免费的敬老院,位于佛源老和尚的故乡益...
末世悲凉幸佛来救
初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者,佛成道时,已当浊世,况今末法,正入斗争。转展陵...
【荐】
印光大师画传
印光大师画传 (1) 地灵人杰 地灵人杰 祖师出生 一八六一年古十二...
莲宗八祖莲池大师画传
一、出生望族,孝深识广 莲池大师(公元15351615年),讳袾宏,字佛...
宏海法师:净土十疑论
(第一讲) 各位同修,请大家随着我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
老实地学佛,不学奇奇怪怪的东西
我希望各位学佛的人,都要老老实实地学佛,不要学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平常心...
梦到底从哪里来呢
在说梦之前,我们先要说一下众生都具有的八种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
惭愧为入道之初步
原文: 当生大感激,生大惭愧。惭愧心生,邪僻心灭。惭愧为入道之初步。既欲...
跟无量宇宙相比,一点小事又算得了什么
《法华经》会三归一,开权显实,开迹现本,皆成佛道。佛为什么要和我们说这些...
法名太多用哪个合适
问: 弟子在寺院大皈依时起了个法名,依止师父又起了一个...
心无自体,它是缘生缘灭
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 这个牒字,...
慈航普渡救水灾,慈航普渡救风灾
怒海余生(救水灾) 古今记录观世音菩萨显灵事迹多不胜数,俯拾皆是。现想给...
为什么这七尊佛常常被放在一起
我们常会讲到过去七佛。这七尊佛是指现在贤劫已经出现的四尊佛:拘留孙佛、俱...
九界同归,修行人最后的归宿
好,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们来到佛顶山,给大家讲一个《九界同归》...
观海听涛,返闻闻自性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一早上呢,我们来到了这个,在普济寺旁边,这里叫...
打佛七时一直哭泣,可以祈求阿弥陀佛快来接引吗
问: 请问师父,打佛七的时候,一直哭泣很悲伤,祈求阿弥...
想度一切苦厄,就要五蕴皆空
想要来生得聪明智慧,就要多看经、多拜佛、多打坐,没有事就把腿子盘起来,晚...
人法圆融才能够行于中道
打七以来有不少人递了一些条子,提了一些问题,也谈了一些体会。总的来讲,在...
这个法门看似平常无奇,利益却不可思议
原文: 若大通家,则禅净双修,而必以净土为主。若普通人,则亦不必令其遍研...
把握因缘广植福田
过去,弗羯罗卫国有一位画师,名为羯那。羯那有个因缘来到石室国游历,便四处...
山民窃取王库喻
过去,有一位居住在山里的人,偷了王家库府中的贵重衣物,逃至远方。国王于是...
唯有阿弥陀佛才称得上这七个字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 导师,引导人到菩...
为何念佛人临终时,仍执著自己身体
问: 一些临命终的人,不论是在家居士,或是出家师父,放...
浊乱恶世成就易往却非易
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横截五恶道,恶道自然闭。...
为什么光念地藏圣号就有灵感呢
在没有拜忏之前,你到道场室中,你先在这屋子里绕着念,就念地藏王菩萨,或者...
水陆法会为何是经忏法事中最为隆重的
水陆法会,全称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又称水陆道场,悲济会等,是中国佛...
怎样念佛才算真正修净土之人
原文: 又近世之人,多务虚名,不修实行。口虽念佛,心与佛违。譬如药忌并服...
明影法师的的学修经历
我学佛20多年了,从1993年的下半年开始,基本上是全身心地学习佛法,之...
持咒的四种功德利益
一、欢喜益: 你如果对咒语的认知,说这个咒语都是佛菩萨的圣号、鬼王的名字...
佛门不推崇算命,为何却有《达摩一掌经》传于世呢
为什么佛门不推崇算命,却有《达摩一掌经》暗传于世呢? 最近有人问起:师父...
居士可以炒股票或者理财吗
问: 居士可以炒股票或者理财吗 静波法师答: 那要看什...
初学佛应克服的哪些误区
现在人一般误以为佛教是消极的出世的,甚至有一些初学佛者受到这种风尚的影响...
佛教四大名山与十小名山
一、五台山 清凉圣地 风光独秀 五台山,又称清凉山,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居...
佛陀如何破斥心不在身外
我们看第二段的破斥。佛陀的破斥,是先安立一个例子,再正式破斥。看立例: ...
修行最重要是明心见性了解真妄
古德说:不识本心,修法无益。我们的法门有很多选择,你可以去拜佛,你可以去...
来到这个世界,你我都是过客
我刚出家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在闽南佛学院读书的小师父,十八岁。他写了一首诗...
能去极乐世界,你还有什么舍不得的
只要能到极乐世界,将来一定可以得到不退转,但是最好在临命终时能心没有颠倒...
优波鞠多尊者的出家因缘
(上) 佛住止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当时国内有一梵志,名阿巴鞠提,聪明...
出家修行自警七条
原文: 先民有言,禹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我今衰残,奚啻惜分。一弹...
「十方佛」是哪十尊佛
十方,梵语 dasa disah,巴利语 dasa disā。为四方、四...
让阿弥陀佛住到心里来
有些人问:是不是念佛不需要次第啊?实际念佛也离不开次第,只是在行门用功的...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念观音圣号要知道怎样名为观音?应顾名思义,因义知名。又者名实相称,因果相...
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
善知识!讲到佛法两字,实与世间一切善法,等无差别。豪杰之士,由于学问修养...
净土教起之十因
别则专就此经,复有十义:一、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故。二、特于无量法门,...
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
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如来金口无虚语,历历明文尚具存。省庵大师...
净慧法师: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
唐朝蕲州双峰山道信禅师,承璨禅师后。其信禅师,再敞禅门,宇内流布。有《菩...
《物犹如此》白话选译
一、孝亲友爱 谁无父母?谁无兄弟?动物孝亲友爱的天性,尤为令人感动。它们...
念佛欲得一心,须发真实心为生死
原文: 念佛欲得一心,发真实心,为了生死,不为得世人谓我真实修行之名。念...
念佛最为尊,别忘了我们尊贵的身份
我教原开无量门,就中念佛最为尊。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我教就是指释迦牟...
福德是承载世间富贵之根基
国庆长假,待客之余,读书、写字、坐禅、念佛。 品读《周易系辞》,有段文字...
这些词语竟然都源于佛经,你都知道哪些
赵朴初先生说:我们日常流行的许多用语,如世界,如实、实际、平等、现行、刹...
文殊发塔下的深思
大约三年前,偶然在佛教卡通《贫女乞斋》中观看了文殊发塔的故事,当时很喜欢...
万法一幻丛,死生一幻场
余昔游海门,登妙高峰,入无际三昧,入楞伽室。睹东坡老人代张方平手书《楞伽...
何谓「转轮圣王」
好,各位,阿弥陀佛!大家吉祥。 今天在这里想跟大家谈谈,什么叫做转轮圣王...
道源法师: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缘起 南投县埔里镇之佛光寺,为满该寺开山乐果上人生前之...
皈依的四个误区
今天我们的内容想跟大家说一说,有关皈依的误区。那么但凡稍微了解一些佛法,...
佛像的缘起
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想跟大家说一说,我们供养佛...
笨有笨的办法,就这样去坚持
我们现在念佛,从哪儿开始念?一定要从当下的这一念心开始。只是口念心不念,...
人生如棋,如何落子无悔
我们从祖师语录里能够看到,禅心从来不会停留在对过去的执著、后悔里面。当然...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
明朝奇书《菜根谭》诞生于明朝万历年间,此书将儒家的自强不息、佛家的宽忍宏...
参禅如何起疑情看话头
参禅用功这一法,首先要明白道理,这个道理呢,就是路头。如果你道理不明白,...
如何称呼出家法师的父母
问: 出家法师的父母、亲人,弟子应该怎么称呼比较好?感...
病不是吃素吃出来的
问: 法师,自己吃净素非常的欢喜,但是身体一直病病歪歪...
再问你一遍,到此作甚?
我们中国大乘佛教,说起来佛弟子有几千万甚至上亿,可是你说这个所谓的佛教徒...
梦参老和尚: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在还没有开讲《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之前,我先跟大家漫谈一下。 我们学一部...
没有受菩萨戒就不可以看《梵网经》吗
问: 有同修说戒律不是随便学的,犯盗法戒、犯盗法罪,没...
劫难之中当如何来修持
原文: 今之时,是何时也。南北相攻,中外相敌。三四年来,人死四五千万。自...
净慧长老初见虚云老和尚的难忘回忆
老衲在十五岁时知道有参禅这件事。当时我住在三佛阁,又叫三佛讲寺,湖北省佛...
生死轮回的根源
我们再看第二段,用诸妄想。这是关键点。 我们今天生死的...
【荐】
一念攀缘心到底是怎么生起的
佛陀先征问阿难尊者当下这一念攀缘心到底是怎么生起的,生起以后又在什么处所...
今天去造业,是外境错还是内心错
佛陀在讲道理之前,先讲出一个譬喻,譬喻容易了解。从譬喻当中再回归到道理,...
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本愿经
前言 地藏王菩萨的法过去讲的人很少,一般人以为《地藏经》是超度往生的人,...
宏海法师:楞严法会开示
各位道友,特别是今天我们格外的因缘,正法眼藏,楞严道友,大家上午吉祥。因...
一辈子修持净土,究竟能不能去呢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那么佛性是什么呢?佛就是觉悟,一切众生都有觉...
净业正因,以慈心不杀为第一
原文: 净业正因,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为第一。食肉之人,虽不自杀,亦难免...
从妄想躁动归回于平静
人常常有一种冲动:我一定要到什么地方去看看!实际去了以后,心从妄想躁动到...
佛弟子应该学习弥勒菩萨哪些精神
众所周知,弥勒菩萨为中国佛教最有代表性的佛菩萨之一,弥勒菩萨信仰大约在宋...
才华一不小心就会害死修行人
有时候前途的有无,牵涉到个人才华的高低。因此才华一不小心,就会害死一个修...
妄起即觉,觉即妄离
话头即是一心。你我此一念心,不在中间内外,亦在中间内外。如虚空的不动而遍...
人在少年,最难克制的是情欲
原文: 人之少年,最难制者为情欲。今之世道,专以导欲诲淫为目的。汝等虽有...
发心念佛求生西方,七宝池中即生一朵莲花
原文: 夫众生之心,与阿弥陀佛之心,觌体相同,若以信愿忆念相感,必致弥陀...
堂上二老是活佛
明朝的时候,有个安徽人叫杨黼(fǔ),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佛教徒,他对当时在...
能否「带业往生」,该怎样「带」
如果业障不消除,你一事无成。有的人说带业往生;有的人说业不能带,带着业生...
梦参老和尚:向佛陀学习
诸位善友,我们分别大概有三年了吧!还记得从上回讲,受了三皈依之后要怎么修...
拜佛的两大误区
我每天住在普济寺,这是普陀山的首刹。那我们自古以来说,庙嘛,就是香火道场...
同登彼岸,不为渡河,是为度梦
好,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现在我们站在的地方呢,是佛顶山的山门进来的一个...
不废居家业,而兼修出世法
原文: 不废居家业,而兼修出世法。虽似平常无奇,而其利益不可思议。良以愚...
忍能息诸苦,忍得寿命长
忍得人乐观,忍能得妙好;忍能息诸苦,忍得寿命长。──《大集经》 这首四句...
都说出家好,怎么个好法
佛说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鹄(鸿鹄)能远飞。 白衣虽有(虽有)富贵力,不...
宏海法师:佛说无量寿经
(第一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必须看破红尘才能学佛吗
必须看破红尘才能学佛吗?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红尘二字并不是佛学的名词...
虾蟆虔心闻法,感生天上
过去世尊常在恒河边游化,广说法要。每当世尊说法之时,都有无数天龙、鬼神、...
佛陀以四功德力挑起巨石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众常随在旁。...
梦参老和尚讲《修行》
第一讲 学三皈依 诸位道友!时间过得很快,我离开这里已经整整两年了,我是...
祖师禅与如来禅
现在大家进入这个禅堂,什么叫做禅? 禅就是寂,寂也就是静的意思,进了禅堂...
宏海法师:马蹄无处避残红《彻悟禅师语录》要解
第一讲 各位大德法师,各位居士同修,各位有缘,大家下午吉祥。 这次呢我们...
丛林参学中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来,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过去中国大陆的四大名山、四大丛林、四...
威仪是最有摄受力的弘化
和一位年长的法师一同在路上散步,看着脚下高高的台阶,我一时兴起,快步地往...
往生的人要先把生死业力沉淀下来
当我们面对过去的业力时,诸位!你就不能用业感缘起了。我们讲过,在造业的当...
偷懒实际是损了自己的福报
在《阅微草堂笔记》里面,清朝的纪晓岚记载了一个公案。他认识的一个人,给他...
「中道」的财富观
小乘佛教认为金钱是不洁净的,如毒药,似毒蛇,应该远离它,出家的信徒不能接...
梦参老和尚:华严经梵行品
(梦参老和尚二○○四年讲于五台山普寿寺) 第一讲 我们前面讲的是〈十住品...
梦参老和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上卷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是经的题目。这个经字不多,二百六十个字,义很...
净土法门的易行和利益体现在哪里
原文: 须知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宁自啖身肉,终不杂用三宝之物
佛说一大藏经,无非讲因果二字。详细分析起来,就无穷无尽。营事比丘,宁自啖...
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我们知道须菩提尊者,他不是一般的人...
若有男女依母教,一切灾难尽消除
若有男女依母教,承顺颜色不相违;一切灾难尽消除,诸天拥护常安乐。──《心...
【荐】
我又没有罪,为什么要修忏悔呢
有一次和居士提及忏悔法门的时候,有居士问:师父,我又没有罪,为什么要修忏...
文殊菩萨点化印度高僧取回珍贵佛经
在五台山佛教发展史上,佛陀波利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佛陀波利,汉译为觉护...
诚哉在我,不关业障事
参禅人,第一要守清规,方能参禅。 清规者,公正清严为模范。公,能除私曲猥...
净土诸祖师对「信」的阐述
净土法门以仰仗弥陀愿力往生安养为本质内涵,所以深信佛力救度是净宗不共的诠...
丛林四十八单执事
丛林中除设方丈和尚作为僧团的首领之外,还设有四大班首,即首座、西堂、后堂...
修止观者应调五事
修止观者,质言之,即调五事也。 一、调食 食之时义大矣!昔有一人遇佛,问...
上殿的时候居士能敲法器吗
问: 上殿的时候居士能敲法器吗?(因为师父少忙不过来,...
学佛得遇善知识是最大的福报
过去有个人,患了下腹的疾病,求医治疗。医生告诉他:用灌肠疗法即可痊愈。当...
只有这样护法,你才会有无量功德
护持三宝,要从信仰的建立开始。首先,你要认定佛法僧在世间确实就是宝。你要...
对于冥顽不化的恶人,我们该坚持吗
问: 法师,实在难以对恶人和我讨厌的人生起真实的慈悲心...
法布施为一切布施之首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
佛法灭尽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释迦佛是在第九减劫中人寿百岁时降世的,到现在差不多已近三千年了,所以现在...
劝人信佛,需要他的善根缘种成熟
没有善根,如何救拔他呢?如果在堕恶道的时候,或者到了地狱门口,他能善根发...
宏海法师:净土资粮--信愿行
一、愿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我们一起先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因《楞严经》开悟的六位大禅师
1、唐玄沙师备禅师 《景德传灯录》卷十八记载,玄沙备禅师,生于唐末五代,...
修行人要放得下丢的开
不管他人说长说短,说是说非,用功得有主宰,有主宰有受益,什么是受益呢? ...
人生怎么样才能圆满
不害诸有情,修慈悲喜舍,证无量梵住,圆满不为难。──《本事经》 这首偈语...
【荐】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白话文
(曾琦云 译注) 《印光大师说净土》译注的印光大师的文字,皆选自李净通居...
白居易《八渐偈》
唐贞元十九年秋八月,有大师曰凝公,迁化于东部圣善寺钵塔院。越明年春二月,...
作为佛弟子是否可以「卜事」
问: 作为佛弟子是否可以卜事呢? 隆宣法师答: 阿弥陀...
分毫不差因果账
佛教提出四根本戒,若是犯了四根本戒,无论出家在家都是违法的。别人的东西,...
学佛弟子应依四依法为标准
当今学佛群众大量增加,但因宿根不同学习深浅不同,以是个人的认识知见也各存...
业障和魔障有何区别
魔障与业障,如何分辨呢? 第一、如果某些异常状况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说...
【荐】
《印光法师嘉言录》白话文
(印光大师著;圆涛法师白话译) [封一题词] 宣讲因果报应的道理,这是儒...
宏海法师:学佛答疑(洛杉矶)
性仁法师致感恩辞: 在没有请法师回答问题之前,我先讲几句话。这次特别感恩...
受五戒后饮酒需要重新受戒吗
问: 弟子已受过五戒,但在年终的年会上不得已喝了酒,请...
别让福气迷了眼
佛经上说诸经灭尽后,有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住世,如果有人发心念一句,即得往生...
容通法师:妙法莲华经玄义
各位同修,请跟我一起合掌,跟着我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
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
原文: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
她是富有生命力的雕塑,远远看着就是一种力量
她们就像一尊静静的雕塑,用一生的光阴,静静地走过,是那样安宁;这尊尊雕塑...
平等惠施获福无量
昔日,佛陀在罗阅城的迦兰陀竹园弘法度众。一天,师子长者来到舍利弗尊者的住...
悟苦修净业,缘熟径生西--张老居士往生纪实
张水金老居士,江西景德镇人,是一位虔诚的菩萨戒弟子。二〇一八年三月四日十...
居士信佛不能破坏了家庭的和乐
居士,虽然皈依了三宝,但他仍是在家的俗人,既是俗人,就该照着俗人的生活轨...
上香是不是越多越灵,红色和黄色哪种好
问: 师父,上香是不是越多越灵,红色和黄色上哪种会好一...
宏海法师:净土三资粮
(第一讲) 好,各位莲友大家上午吉祥,阿弥陀佛。 今天是我们连续昨天第二...
从普陀洛迦谈观音菩萨的感应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太阳的能量非常足,但是我们也很法喜充满的。未...
地藏菩萨救护众生的故事
关于地藏菩萨的种种殊胜功德,我们从《大方广十轮经》中可以略略得知一二。那...
以三心不可得而行布施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
文殊菩萨的141愿,教我们在生活中善用其心
文殊菩萨一百四十一愿,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用诗体叙述在现实中...
妄想之心周遍天地,却不知专心念佛
原文: 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谓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
「心与佛合」才是真正的善人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
念死无常应该如何修
印祖他老人家给我们留下一个死字,告诫我们净业行人修道并无奇特奥妙,但将一...
妙华法师追忆「佛门三铁」
性空法师 大约是九五年前后,性空法师到中佛协,要求收回被文管所与风景区占...
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之境界如何
原文: 既得往生,则莲华化生,无有生苦。纯童男相,寿等虚空,身无灾变,老...
富足生活极具诱惑力,但财富等同于幸福吗
近几个世纪以来,科技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崭新的生活。尤其在西方发达国家,物质...
如何为病人临终之人造福回向
【 复次,普广! 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 这...
阿弥陀佛怜念众生,生生世世不相舍离
【原文】 阿弥陀佛慈悲愿力,遍周法界,普接众生,作大摄受,不令漏失。阿弥...
遮止身口意的十种恶行
善恶行千差万别,但最基本的不外乎十善行和十恶行。先说十恶行: 一、杀生:...
弘一大师开示律学要略
我出家以来,在江浙一带并不敢随便讲经或讲律,更不敢赴什么传戒的道场,其缘...
《禅秘要法经》中的念佛方法
有一部经《禅秘要法经》,有一位叫禅难提比丘,他问佛说:无量劫以来的罪很多...
观一切法都是清净无染的
这依法界观,观一切法,一切法都是清净的。你这个观念的心,契合到佛所说的经...
一位医生在长期行医中看到这样的无常观
掐指算来,我从九六年考上医学院至今已经十余年了,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也整整十...
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自招魔
隆莲法师虽身居庙宇,但对如今社会上物欲横流的种种现象还是非常明了的。作为...
俗虑恼人无止境,不如时与世尊交
入门便悉弥勒笑,出寺难求俗虑抛; 俗虑恼人无止境,不如时与世尊交。 --...
什么是戏论
这个戏论层次很广,凡夫对修行人,凡夫是戏论;修行人对初果,开始修行人是戏...
憨山大师开示学道十要
第一要看破世间一切境界,不随妄缘所转。 第二要为生死大事,决定铁石心肠,...
《佛说孝子经》让你成为真正的孝子
导读:《佛说孝子经》,这一部经只有一卷,收录于《大正藏》(16册。p68...
僧人托钵行脚的含义
托 指出家僧以手持钵,乞求布施。佛陀制定托钵,令出家众不得从事生计营业,...
兔王舍身供养梵志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的前身行菩萨道,由于宿世余业的因缘,曾经是兔王,虽然...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何含义
原文: 《观无量寿佛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佛者,谓观想佛像,忆念...
念药师佛圣号,灭无量劫生死重罪
药师琉璃光如来,过去因地发了很多愿,主要是十二大愿,要成佛度一切众生的生...
情欲如水,因果轮回如堤坝
原文: 譬如长江大河,由有堤圩,故不横流。人情如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
观音圣号功德无量,命终也能往生净土
观世音菩萨圣号功德 《楞严经》: 观世音菩萨云: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
「世间」就是个无相的大禅堂
开士行吟秋后菊,名花回顾梦中人。是谁人淡能如菊?一暴寒冬又见春。虚云老和...
仿荤素食不是肉,为什么也要少吃
作为肉类的替代品,仿荤实物似乎是素食餐厅的必备。仿荤味道很好,也不真是肉...
初学净土法门从哪儿入手
问: 法师,对于初学者,尤其是想修净土的人请您给一些建...
普陀山妙善老和尚的故事
各位有缘,阿弥陀佛。 今天一上午,最后来到这个地方,刚才拜了一下,也借花...
皮草行业的真面目:穿皮草的人通常不会去想
穿皮草的人通常不会去想,动物是因为他们所穿的大衣、衣领或皮草饰边而死的。...
一人荼毒,祸殃五代:人贩子的家族命运
这段文字记录的是一个家族八十余年的兴衰史,是一个名叫东来的朋友讲述的发生...
修行法门中没有超过念佛、供养三宝这两门了
在末法时代,大势至菩萨教授的念佛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契机殊胜。上至文殊...
怎样理解娑婆一大劫,极乐一昼夜
原文: 娑婆一大劫,极乐一昼夜,此显示极乐时间耳。至云一日一夜,七日一劫...
学佛的三大纲目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学佛的三大纲目》。这个题目没有什么新鲜,只是老生常谈。...
戒法、戒体、戒行与戒相
戒法 戒法者,佛为优婆塞优婆夷所制之五戒八戒,式叉摩那之六法戒,沙弥、沙...
出家人的锡杖具有哪些含义
佛告比丘:汝等当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执故。又名智杖,彰...
鬼道的众生有哪些呢
在中国民间,将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鬼节,要祭祀祖先,思亲报恩。而在佛教,...
佛说孝顺父母的福德,大到不可思议
《本事经》里说:世间聪慧人,恭敬于父母,恒时修供养,常生欢喜心。意思是说...
持名念佛是径中之径
昨天有同学说到学和修,善导大师曾经说过,三藏十二部归纳一下,无非说了解、...
居士修福的重要性
出家众和在家众,从禅宗的角度来看,在修行开悟这一点上是平等的。只要你肯下...
归命大慈父,早出娑婆关
至诚求佛,坚持坚定 二〇一二年,我第一次来到东林祖庭参加佛七,由此机缘,...
烦恼不断,无非就是没有智慧
问: 阿弥陀佛!请问师父,为什么有的人总是有病,总有一...
巨商静心复得伞
有一位巨商,为躲避动荡,把所有的家财置换成金银票,特制了一把油纸伞,将金...
正知因果才能获得大吉祥
有种子为因,就会有果报,不是吉祥之力使然,因此不应该执着吉祥之相。 《大...
修行要依法不依人,依人的风险太大
为何而来 作为凡夫的我们,在这样一个普遍都向下沉沦的娑婆世界里,实在是举...
一切法门中,莫若念佛求生净土
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 既然来学佛...
若修念佛,则实为稳当之极
原文: 汝之性情,每好作无谓之话说。汝家不充裕,兼有老亲①,何得云欲觅清...
岁月年华,不与人期
为何不能栖心道业呢? 我们有种种执着,虽修学佛法亦不入心。我见炽盛,贪嗔...
出入息的修法和注意事项
佛门中关于修止的方法有很多,而观呼吸就是其中的一种。但是要注意的是,佛门...
慢心的几种不同表现形式
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骄傲,也是根本烦恼的重要组成部分。 慢心会使我们妄...
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
灵山会上,佛陀拈花,迦叶微笑。禅法一脉传至达摩祖师,西来一句:吾本来滋土...
略谈菩萨戒中的「说四众过」问题
菩萨戒也称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方等戒、千佛大戒等,是修大乘菩...
他去养老院之前,留下了这一封信
我要去养老院了!非不得已,我是不会去养老院的。但是当生活开始不再能完全自...
念哪一尊菩萨好呢?
有人问:我念这尊菩萨好呢,还是念那尊菩萨好呢?告诉大家,念哪一尊菩萨,功...
不要再「傻傻」地求了
很多人刚开始接触佛教的时候,都是带着一种有求的心态。就好像觉得往这个功德...
上一页
第32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下一页
随机推荐
佛教故事
圣严法师
大安法师
净慧法师
印光大师
李炳南老居士
其他法师
佛教知识
佛经咒语
观音菩萨
佛法入门
佛教智慧
福报
因果报应
学佛修行
念佛法门
转变念头
禅修法门
戒杀放生
佛弟子文库 http://m.fobao.org/
文库首页
佛经原文
全部栏目
网站邮箱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