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全站文章(第61页)  【随机推荐】

念佛总是进进退退怎么办

问: 我非常相信极乐世界有尊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可我是...

生命的颠倒与真实

厌离娑婆的心,和欣求净土的心,可以是互动的,有时候从厌离心下手,强化我们...

【荐】六道之中,情难长久

娑婆世界的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沉沦在是世情的罗网中。祖孙情、父母儿女情、...

小资型学佛和商人型学佛

似乎短短几年间,伴着新的传播技术和人们对心灵层面的更多关注,有着两千五百...

【荐】嘴上不积德,最终是害了自己

口德,就是说话的道德,也就是不出口伤人。 在郑博士咨询的案例中,一些朋友...

捡回了一个爸

一天,我陪患老年痴呆症的父亲出去散步。胖婶颠着小脚走过来,说:孩子啊,送...

摩利支菩萨的功德利益

摩利支菩萨,梵语Marici,也作摩里支菩萨、摩利支天、日前菩萨、具光母...

【荐】追求神通的种种弊端

出家人专心用功修行,一定多少有成就,有些也必定有些神通。否则没有成绩给人...

十种成就佛法,十种退失佛法

佛言: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成就佛法。 何等为十? 所谓: 不离善知...

把八识成四智菩提

大般涅槃当中,到底它是产生了一个多大的作用,所谓的四智菩提,我们来看第一...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在唯识学的相续,它提出两块:一个是杂染的相续;一个是清净的相续。当然我们...

涅槃的四种差别

我们来看一看,那么这个涅槃跟菩提,到底它会发生什么样的效果跟作用?我们来...

如何对治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就是我们的第六意识在断恶修善的时候,我们有一种想要主宰的概念出来...

学法第一步要树立正知正见

一、学法,第一步要树立正知正见 闻慧,闻到了之后要去消化,好好思惟。思惟...

参禅会出现的三种习气障碍

你在参的时候,过去的种种习气烦恼,就会在身心中翻出来。翻习气分三个部分。...

【荐】佛法让我找到利益家人的最好方式

凌晨12点刚过,老公把我叫醒。他说接到姐姐的电话,说婆婆可能不行了,让我...

【荐】佛教智慧与幸福人生

为什么生活中很多人总是有怨气,有委屈,满腹牢骚? 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内心...

灾难的启示与佛教的无常观

经云:高必坠,聚必散,合必离,生必死。因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这是宇...

爱上自己的影子

【迦叶正观法尘。而言观六尘者,以法尘是前五尘落卸影子,故并言之。变坏者:...

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这个比喻得很好!鸟,表示我们的心,出笼就是解脱...

【荐】欲明心见性,先改个性

★欲明心见性,先改个性。个性那么暴躁,那就不要讲见性了。在一些小事上,一...

法爱法执是修行的障碍

法爱,简单的定义就是:自己认为自己的法很了不起,生贪着心,法爱就是自己认...

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无情物能成佛吗

为什么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太多的人就说:无情物能成佛吗?这个就是卡在自...

死后的去向与临终处理的关系极大

实例一: 有一天,朋友打电话来要我去助念。我进门之后,没见有人在亡者身边...

全世界的真相就是假相

[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于相上言,真的是佛以威神之力,令诸佛世界...

观音菩萨会附体显灵吗

问: 有朋友说某人家中观音菩萨很显灵,说是和那家有缘,...

【荐】谦卑是修行人一生的功课

人生的每一种境界,都是修行,修什么呢。修谦卑。记得以前想要建设一个观音殿...

知苦才能离苦

无论小乘或大乘佛法,都是以苦谛为根本, 如佛经里面讲,要知苦断集、慕灭修...

【荐】你的生命不因别人的喜欢而存在

世界之所以精彩,是因为这个世间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每一种生命都有自...

如何在安逸环境下生起出离心

问: 如何在安逸的环境下生起出离心? 梦参老和尚答: ...

【荐】圆泽禅师的轮回故事

在唐朝时,有个居士李源,他父亲因为安史之乱,被杀了。他就不为官,把房子贡...

佛印法师为苏东坡指点最好的风水宝地

苏小妹自从听了算命先生的相面、测算以后,就一直在想,算命的说的对呀,如果...

佛弟子最好每天都能诵经

佛弟子最好每天都能诵经。好比一个道场,必须天天要有早晚功课,要是一个寺院...

中国十大名寺佛教文化

一、灵隐寺 去过杭州的人都知道,杭州有座灵隐寺,是古今闻名的名刹之一,家...

喜爱调戏异性终受苦报

我老叔家的女婿,是个很热情的人,他虽然不是我的亲姐夫,我俩却处的很好。 ...

【荐】天赐养老钱

一天早晨,一个农人挑了一担菜进城去卖,在街上,农人拾到一叠钱,他点了一下...

六斋日的渊源

佛陀之所以制定每月的六斋日受八关斋戒,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但是受八关斋...

有三心者,定得往生

着一个地方掘下去,一定见水。如果东掘掘,西掘掘,处处有始无终,永不见水。...

菩萨的化身

菩萨是什么样子呢?菩萨就供在庙堂,是不是就长这样呢?在《普门品》提到,观...

十种金刚心

卢舍那佛言:千佛谛听,汝先言金刚种子,有十心。 第一、信心: 若佛子,信...

福是什么?钱多就是福吗

福是什么?俗世以为钱多是福,其实乱世钱太多常常成祸根。...

选择不同,命运就跟着不同

眼见逃荒的人越来越多,王老六背起自己的全部财产一袋红薯,也加入到逃荒的队...

供养得福的一家人

佛陀在世时,有一户大富人家,一家六口不仅和乐融融,而且家财万贯,奴婢随从...

沦为屠夫的修罗陀比丘

有位修罗陀比丘,初出家抱着坚定心志,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忍人所不能忍,非...

【荐】有什么值得生起欲爱之念

有一天,佛陀在鹿野苑,对围绕身边的五百位弟子说:无数劫之前,有一位辟支佛...

迷信咒语的人

有一个愚痴的人,每天都闷闷不乐!邻居看他这么不快乐,就问他说:你每天都郁...

发菩提心不能离开法水的滋润

讲到发菩提心这个发字,是很妙、很有意思的。会做馒头、面包的人都知道,面粉...

不容父母何以容天下

我们都是父母生而养大的,但是每位父母都不是完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正...

「执着」应该怎么理解

问: 关于执著这个词,应该怎样理解? 大安法师答: 执...

【荐】不能把无病当成修行有功夫的表现

有种观点说信佛念佛了就没有病,把他没有病认为是他修行很有功夫的表现,这观...

如何面对人生毁誉得失而不动心

我们每天打开报章、杂志,可见舆论纷纭,人生百态,大小事件,层出不穷:高官...

当代素食观念与餐饮业经营

如果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中国谈论素食,许多中国人可能都会怀有一种说不...

极乐世界解脱的功德

佛陀在《阿弥陀经》里面明显提出来:我们怎么去观察极乐世界的六大安乐。当然...

控制心识的两种力量

由此故知,定无实我,但有诸识,无始时来,前灭后生,因果相续,由妄熏习,似...

【荐】娑婆世界修行的三大困难

我想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佛法修学的法门是广大的,所以当我们开始修行的时候...

人生最欠缺的是慈悲和智慧

我们现在生活所拥有的各种物质,可以说是前所未有。无论是住的房子、吃的食物...

将挑剔转为善用

在一个小小的同学聚会上,有个漂亮女孩在喋喋不休地诉说她东家的不是。女孩说...

真正的大道不需要任何神通与炫奇

有一次,南泉普愿禅师偶然到达一个村庄,不料见到庄主在庄外迎接。 这使南泉...

【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三国时期,刘备临命终之时,给儿子留下的遗嘱中,有这么一句:勿以善小而不为...

免费吃素悄然流行 徐州首家免费餐厅开张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可是7月23日,徐州却开了一家提供免费午餐的...

「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怎样理解

问: 修行就是要生处转熟、熟处转生,这句话要怎样去理解...

「初心」与「直心」有什么不同

问: 请问初心与直心,有什么不同?或者两者本质相同而只...

舍利子是怎么来的

问: 为什么有舍利子? 中台禅寺答: 舍利为梵语,即遗...

如何解脱妄想的侵犯

问: 为何念经时妄想会侵犯念经的意识?如何解脱妄想的侵...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问: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如何做到远离六尘而行布施

问: 想请问在金刚经讲录中有关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

为何在佛的世界里没有女众

问: 为何在佛的世界里没有女众?就是说没有男女相. 在...

心念与疾病有何关联

问: 佛法中提到病由业生,业由心生,心念与疾病的关联为...

什么时候可以面露金刚怒目之相

问: 师父曾于说法时开示:必要的时候可以面露金刚怒目之...

「自净其意」是什么含义

问: 能否开示自净其意的意义。 中台禅寺答: 自净其意...

菩萨的无明与众生的无明有何不同

问: 菩萨为何有无明?菩萨的无明与众生的无明有何不同?...

何谓「成、住、坏、空」

问: 请开示成、住、坏、空的定义? 中台禅寺答: 成、...

何谓「卑劣慢」

问: 关于慢心,末学不甚明了。什么是卑劣慢?与其他慢心...

如何择法择师

问: 如何择法择师? 智慧法师答: 《瑜伽师地论》里讲...

【荐】半杯水,帮你死里逃生

哈利和朋友困在沙漠,后来哈利发现了满满一杯水,是先给朋友,还是留给自己慢...

训练放下自我

当你把这个自我稍微放下一些,你就会发现痛苦也因此放下不少。有时候我们个人...

佛门敲钟的含义

佛门、佛事,钟用于祈寿、感化、超度众生。在一口佛钟上铸有这样的铭文:闻钟...

达照法师学佛常识释疑

一、问:人活在红尘,杂念太多。该如何做,才能入佛之门?...

乘愿再来是化身还是胎生

问: 乘愿再来的菩萨是化身,还是胎生?如果是胎生,经过...

发愿与发誓

佛教徒常常发愿,一般人则常常发誓,那么发愿与发誓的意思到底相不相同? 誓...

印光大师的嘉德懿行与对净土法门的贡献

时光如梭,在不知不觉中,一代宗师印光大师(1861-1940)已经离开我...

粉碎你心中的恐惧

恐惧,是理智与快乐的杀手。 粉碎恐惧,乃至恐怖,这是学禅的重要一环。 我...

心要如何真正放下

问: 烦恼心虽在当下放下,过一会儿又上心头。请问心要如...

要正确的忆念娑婆世界

我们这一块应该准备什么东西呢?按照《念佛圆通章》的开示,我们要做一个正确...

【荐】带业往生是带什么业

净土法门的特点就是带业往生。离开了这个本质特点,那么这个净土的特别法门也...

真正能往生的人为何寥寥无几

问: 现在全国有很多居士在念佛求往生,为什么真正能往生...

烧开水算犯杀戒吗

问: 烧开水时,水中有大量的微生物,算犯杀生戒吗? 大...

如何看待「无奸不成商」

问: 对于无奸不成商这句话,法师有什么看法与见解呢?可...

救世大悲观世音

在中国民间有句俗话: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 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两位圣...

至诚改过,行善改命

古德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这是勉励改过行善的人,往...

大豆--避免饥荒的重要武器

大豆,又被称为珍珠黄、玛瑙豆;早在三千年前,已被中国农民所重视。中国的耕...

人生的祸福来自于因果

人在一生中往往有各种不同的遭遇,是祸是福、是苦或是乐;表面上看是命中注定...

古代高僧的嘉德懿行

翻开中国历代的高僧传记,我们会发现这些高僧都具有常人难以做到的德行。他们...

圣一老和尚八关斋戒开示

光阴迅速,人命无常,万物皆变异,佛教认为万物都是无常,于是有无我观,佛经...

三伏天要吃什么

三伏天可谓是夏季最为炎热的时候,那在三伏天吃什么才更健康呢?下面几种蔬菜...

贪好女色 亡身减寿

明朝衢州徐生,才貌双全,不到二十岁即登进士,被选为江府...

【荐】怎样把福报留住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福报的化现。福报可以化现成三种:第一,色身的...

禅宗历代祖师传法偈

释迦牟尼涅槃说无常偈: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至尊释...

歇即是菩提

用功很简单,高旻寺是一个禅宗道场,禅宗道场是讲用功的。禅宗道场讲的是行门...

情不附物

作为汉传佛教的信徒,我觉得有一个很大的福报,什么福报呢?我们能够通过汉字...

印光大师谈素食的推广

推广素食的方法 素食的好处诸多,学佛之人理应善巧方便令家人也获得利益,印...

【荐】太能算计的人,实际都是很不幸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说过,凡是太聪明、太能算计的人,实际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甚...

省庵大师的生平事迹

一、省庵大师的生平事迹 省庵大师(1686-1734)清朝时著名净土宗高...

如何做好临命终时的准备

从唯识的角度来观察人生,我们知道唯识的整个生命的因缘,是建立在阿赖耶识的...

如何对治烦恼习气的现前

我们在修行中经常会遇到不如意的境界,往往会引发嗔恨的烦恼习气现前,面对瞋...

如何成就圆满我们的功德

如何成就圆满我们的功德。那么有什么样的方便,让我们在修的每一个善法当中,...

修空观的三种观法

智慧的观照应该怎么观照呢?就是我们遇境逢缘应该怎么去用这个智慧来观察人生...

驴皮记与驴肉馆

前段时间有事路过家乡,晚上到一老朋友傅居士开的茶馆坐坐。这家茶馆很有特色...

儿童德育启蒙

孝亲: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与我,实为一体,我爱自身,应孝父母,能不...

乱伦的丑恶悲剧

大家都知道邪淫是丑恶的,如果邪淫而至乱伦,那更是丑中之丑,恶中之恶,现在...

修持大悲咒的感应和心得报告

特别提示:大悲咒的感应真是太多了,但这篇小文章的修持观念还是比较正确的,...

念佛人把求生净土当作第一大事

修净土的人要能敌得过生死。生死好比是敌人,净土行人好比是战士,弥陀名号好...

如何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

念佛法门是难信之法,生真信极难。释尊说,我这次来娑婆成佛,有二个难事:一...

《大悲咒》的相貌

在汉地,流传最广的长咒是《大悲咒》。我第一次知道有《大悲咒》,还是缘于那...

梅光羲居士《心经》浅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观自在者,是菩萨之名...

印光大师谈《心经》

(一) 《心经》,发挥三世诸佛所证之菩提涅槃,一切众生本具之真如佛性,十...

赞誉诋毁皆有前因

赞誉或诋毁皆有前因 孟子云,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孟...

一切境界,唯业所感,唯心所现

一切境界,唯业所感,唯心所现。这是佛教的根本认知,所有...

诚实是随顺法性的善行

佛言:其四恶者,世间人民,不念修善。转相教令,共为众恶。两舌恶口,妄言绮...

受持五戒,奉行十善

就五戒来说,数字虽小,分量很重。在家出家,如能守持五戒,可以称为清净居士...

学戒律要有三种心

弘一大师说,学戒律要有三种心:第一、厌离有为。第二、悲愍众生,即慈悲众生...

持戒就是每天在改运

佛教持戒的目标,并不是求死后升天,或是求来世的享受,佛教持戒建立在安定身...

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为重要

人生的需求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二者必须兼顾调和,生命才会踏实。物...

如何解决烦恼呢

问: 烦恼如何解决? 衍慈法师答: 烦恼的根本是无明,...

生活忙碌的在家人应如何学佛

问: 法师慈悲,请问对生活忙碌,想发心修行的在家人,应...

人生难得当精勤

有一个小孩听到佛经上说:盲龟值浮木孔,其事甚难。他想试试到底有多难,便将...

忆念众生如子想

往昔,无畏王如来灭度之后,在正法时代有一位聪明慧黠的婆罗门子,他是受持五...

布施饮食获得五种福报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里。当时,佛陀为比丘们开示:比丘当知,众...

阿修罗界的因果相

本经的修学重点我们把它归纳起来,简单的讲就是要破妄显真,破除我们的无明妄...

把自我意识放下,跟着愿力走

我们刚开始在学佛的时候,只想到一件事,就是痛苦跟快乐,如何离苦得乐,我们...

如何建立楞严咒坛场

立坛方法 这一科是说明:假设我们是生长在末法时代,末法时代就是我们内心的...

如何看待通过催眠唤醒前世记忆

问: 近年西方心理学界通过催眠术,唤醒人的潜意识里前世...

老人念佛,老有所依

现在由于我们很多人从小对宗教对佛法不了解,他容易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就...

吃荤对诵经往生是否有影响

问: 我皈依后十斋日是吃素的,其他的日子都是吃荤的。但...

如何修忍辱效果最好

问: 许多居士认为,修忍辱最难。请开示,如何修效果最好...

少年东来忍辱得福

东来老家的邻居成哥,是他五服(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之...

不期无常到,君向何处去

二〇一三年旧历新年之后,我先后遇上三位有缘老人去世。春节本为欢聚日,却有...

怎样才能让自己不受伤害

一位刚从领导岗位退下的老居士来看望清净,诉说自己近来的苦闷。老居士讲了下...

真实办道方能获得法益

往昔古人参访善知识,动辄需跋山涉水数月,艰辛之至。而今交通发达,修行人参...

什么是你的心

宝通禅师初参石头希迁禅师时,石头禅师问道: 哪里个是你的心? 宝通回答道...

【荐】看破我们迷恋的色相

总说色相 色相万千,如梦幻泡影,总叫人神魂颠倒,痴迷不已。自古英雄难过美...

了解果报的痛苦,才能怖畏当来的果报

古德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所以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得出来,本经...

【荐】唯识学从第六意识下手

我们要了解唯识的概念是这样,唯识学它不直接从第七意识下手,它从第六意识下...

对治所有烦恼习气的法宝——楞严神咒

习深尚证 且汝宿世,与摩登伽历劫因缘,恩爱习气,非是一生及与一劫,我一宣...

颠倒妄想形成的三个次第

颠倒妄想的形成,在《楞严经》它是有三个次第: 第一个、取相。当我们的心跟...

圣安法师与虚云老和尚朝山奇事

那年从峨眉山跟随虚云老和尚时我十五岁,一心想跟他老人家学点东西。老和尚待...

佛教徒对国家社会应做出什么贡献呢

现在的社会,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做为一个佛教徒,除了自己的信仰以外,对...

嫌弃是损福报最快的方式

如果你去仔细观察,很会嫌弃和抱怨的,都没有多少福报。嫌弃,是损福报最快的...

怎样发愿才如法

问: 怎样发愿才如法? 济群法师答: 发愿,就是树立学...

为什么布施会有福报

我们布施为什么会有福报?这个福报是从什么地方来?诸位有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从累到病只需5步

如果你属于疲劳大军中的一员,经常感到疲乏无力、头昏脑涨...

福业相当,方为夫妇

很多女人总想,工作好事业好,不如嫁得好,所以总想投机取巧,结果很多女孩子...

阴鬼变佛光—念佛不怕阴鬼

一句「鬼话」,人心惶惶,花草变色 有一天,一个念佛会里来了一位客人,她自...

佛陀时代在家学佛女众的模范人物

佛陀在世的时代,女子学佛而成为解脱圣者的,为数不少。 像摩诃波阇波提、莲...

追求神通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学佛修道之人追求神通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稍微弄不好就会被天魔、鬼道或一些...

夏季吃肉不如吃豆

毛豆是膳食纤维之王。 毛豆既富含植物蛋白,钾、镁元素和B族维生素也特别丰...

佛法对治八种通病

佛如一个大医生,能善知一切的方药,遍医一切的病症。又如一个医剂师,能采集...

贪到何时方能休

贪心是人类最常见的心理活动之一,即对自己喜欢的境界产生染著心和占有心。 ...

要有出离牢狱的心

修道,那就是像一个人披上盔甲,上战场,一人和万人去作战啊,是要有一种慷慨...

出家师父到居士家住并化缘是否如法

问: 经常有一些出家师父到居士家里一住就是几天,以看病...

现在乞丐骗子很多,还要布施吗

问: 当我们给路边乞丐布施时,朋友说那些乞丐是骗子,指...

如何对治第六意识的粗重分别

在第六意识分别当中是否也有轻重的不同?对有些事情我们的分别是特别的重、也...

正确的面对业力

我们学了唯识学以后,我们看到我们无穷无尽的过去,我们发觉我们过去的生命虽...

增长业与不增长业

我们看到业果的相续跟不相续的两种因缘,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业果的转变。当然这...

菩提心生起的四种因缘

大乘佛法对于生死业力,它不像小乘人只有调伏,它更重要的就是你怎么去引导你...

外在的世界究竟从何而来

简单地讲就是我们一念心性的随缘不变之体当中,个人的烦恼业力而循业发现,就...

经商与学佛

平常人看得学佛是很难,往往听人讲究佛学,以为我未讲究过,不能去研究;实则...

四种方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为了凝聚人心、摄受众生、开发智慧,佛陀提出了四种方法,指导人们正确处理各...

应本着怎样的心念来为人处世

近年来,由于社会讲求道德的声音低落、价值观念偏差,导致乱象丛生,上下、同...

无处青山不道场

赵州禅师(778897)是唐代著名高僧,法号从谂。他幼年出家,后得法于南...

只重衣衫不重人

唐代高僧三圣继昌禅师是一位有修有证,品行正直的高僧。他以上堂法语富含禅机...

贪欲之心永远也装不满

佛教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会遇到各种烦恼和痛苦,是因为人都有贪、嗔、痴三毒之...

学佛人既要修福也要修慧

佛陀住世时,经常开示弟子修行要福慧双修,才可有成就。如果只修福或只修慧,...

只知行孝之显迹,不知尽孝之极致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经天纬地,范圣型贤,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来乘之以证觉...

静心的修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静心地面对世界,面对自己,心就会无限敞亮、无限丰足。...

人的生死问题

人的生死问题 人的生死问题,就是人的生命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佛教不讲终极...

如何看待生死的真相

问: 佛法如何看待生死的真相? 惟觉长老答: 生死事大...

教你如何甄别真假出家人

导读:依据《宗教事务条例》,凡正式出家的僧尼都应持有由中国佛教协会199...

怎样知道哪笔钱是自己的福报所感

一信徒问师:师父,我学佛也在做生意,请问师父,怎么知道生意上的哪笔钱是自...

他是如何躲过命里的大难的

安徽商人王志仁,三十岁尚无子。有相士告诉他说十月份他有大难。王一向觉得该...

如何看待「丛林以无事为兴盛」

记者: 您如何看待百丈怀海禅师所撰的《丛林要则》中丛林...

妙湛老和尚慈心法语

1、勿忘世上苦人多。 2、不弘法不到俗家去。 3、为人要真,真人成佛。 ...

以善念去降伏心魔

佛陀未成道之前(人称为悉达多太子)曾想过:为什么人拥有权力后,就想要征服...

无形的三千亿财产

世间最富有的人生,就是心中有佛:人人心中常忆念佛陀的慈悲;口中有法:口中...

国王与龙

凡夫常常只懂得照顾寿命,不懂得照顾慧命。在生命过程中不断地与人斗争、计较...

放弃主宰权,你才可能往生净土

诸位,你知道我们佛法里面的修行,这个善根有什么好处,诸位知道吗?当你的生...

如何让业力的相续暂时沉淀下来

在我们修行中,是透过拜忏,忏悔等方式对业力进行直接的对治,但是如何透过改...

放弃自我主导权,真如才会显现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创造很多很多的业力,当然我们也曾经受了很多的果报,...

世界是你内心的影像

我们引用这个《占察业报经》里面有一段的这个无分别智的观法,唯识的观法,我...

赵朴初《宽心谣》

赵朴初先生92岁时写了一首《宽心谣》,读来发人深省:  《宽 心 谣》 ...

未论学佛,先学修身

未论学佛,先学修身。今开十端,众当谛听: 一不欺心 谓盗常住物,骗施主物...

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

序 印光大师乘愿再来,单提正令,嘉惠后学。而机薪既尽,...

惟贤长老《实修问答集》

1. 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与佛在涅槃境界上是否有程度上的区...

受八关斋戒法

念诵仪轨: 一、发愿 归命一切佛,惟愿一切佛菩萨众,摄受于我。(一说一拜...

徐恒志居士《佛教常识问答》

徐恒志老居士简介 徐恒志居士,1915-2007,原籍...

缺少的不是知识能力,而是胸襟和境界

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

别杀我孩子 900万母亲血泪控诉

每年有九百万母亲被迫承受最痛苦的失去。她们的孩子生下不久,就被夺走并杀死...

六种败夫的女人

女人要学做聪明的女人,懂得男人的进退,也懂得给自己储备后退的路,把握男人...

【荐】人的福报,来自仁厚包容付出

人的福报,来自仁厚包容付出。慈航法师是民国时人,他后来到东南亚一带弘法,...

死缘的三类

按《瑜伽师地论》,死缘可以分为三类,就是寿尽死、福尽死和未舍不平等死未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