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故事
虚云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全站文章(第61页)
【随机推荐】
念佛总是进进退退怎么办
问: 我非常相信极乐世界有尊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可我是...
生命的颠倒与真实
厌离娑婆的心,和欣求净土的心,可以是互动的,有时候从厌离心下手,强化我们...
【荐】
六道之中,情难长久
娑婆世界的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沉沦在是世情的罗网中。祖孙情、父母儿女情、...
小资型学佛和商人型学佛
似乎短短几年间,伴着新的传播技术和人们对心灵层面的更多关注,有着两千五百...
【荐】
嘴上不积德,最终是害了自己
口德,就是说话的道德,也就是不出口伤人。 在郑博士咨询的案例中,一些朋友...
捡回了一个爸
一天,我陪患老年痴呆症的父亲出去散步。胖婶颠着小脚走过来,说:孩子啊,送...
摩利支菩萨的功德利益
摩利支菩萨,梵语Marici,也作摩里支菩萨、摩利支天、日前菩萨、具光母...
【荐】
追求神通的种种弊端
出家人专心用功修行,一定多少有成就,有些也必定有些神通。否则没有成绩给人...
十种成就佛法,十种退失佛法
佛言: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成就佛法。 何等为十? 所谓: 不离善知...
把八识成四智菩提
大般涅槃当中,到底它是产生了一个多大的作用,所谓的四智菩提,我们来看第一...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在唯识学的相续,它提出两块:一个是杂染的相续;一个是清净的相续。当然我们...
涅槃的四种差别
我们来看一看,那么这个涅槃跟菩提,到底它会发生什么样的效果跟作用?我们来...
如何对治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就是我们的第六意识在断恶修善的时候,我们有一种想要主宰的概念出来...
学法第一步要树立正知正见
一、学法,第一步要树立正知正见 闻慧,闻到了之后要去消化,好好思惟。思惟...
参禅会出现的三种习气障碍
你在参的时候,过去的种种习气烦恼,就会在身心中翻出来。翻习气分三个部分。...
【荐】
佛法让我找到利益家人的最好方式
凌晨12点刚过,老公把我叫醒。他说接到姐姐的电话,说婆婆可能不行了,让我...
【荐】
佛教智慧与幸福人生
为什么生活中很多人总是有怨气,有委屈,满腹牢骚? 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内心...
灾难的启示与佛教的无常观
经云:高必坠,聚必散,合必离,生必死。因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这是宇...
爱上自己的影子
【迦叶正观法尘。而言观六尘者,以法尘是前五尘落卸影子,故并言之。变坏者:...
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这个比喻得很好!鸟,表示我们的心,出笼就是解脱...
【荐】
欲明心见性,先改个性
★欲明心见性,先改个性。个性那么暴躁,那就不要讲见性了。在一些小事上,一...
法爱法执是修行的障碍
法爱,简单的定义就是:自己认为自己的法很了不起,生贪着心,法爱就是自己认...
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无情物能成佛吗
为什么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太多的人就说:无情物能成佛吗?这个就是卡在自...
死后的去向与临终处理的关系极大
实例一: 有一天,朋友打电话来要我去助念。我进门之后,没见有人在亡者身边...
全世界的真相就是假相
[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于相上言,真的是佛以威神之力,令诸佛世界...
观音菩萨会附体显灵吗
问: 有朋友说某人家中观音菩萨很显灵,说是和那家有缘,...
【荐】
谦卑是修行人一生的功课
人生的每一种境界,都是修行,修什么呢。修谦卑。记得以前想要建设一个观音殿...
知苦才能离苦
无论小乘或大乘佛法,都是以苦谛为根本, 如佛经里面讲,要知苦断集、慕灭修...
【荐】
你的生命不因别人的喜欢而存在
世界之所以精彩,是因为这个世间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每一种生命都有自...
如何在安逸环境下生起出离心
问: 如何在安逸的环境下生起出离心? 梦参老和尚答: ...
【荐】
圆泽禅师的轮回故事
在唐朝时,有个居士李源,他父亲因为安史之乱,被杀了。他就不为官,把房子贡...
佛印法师为苏东坡指点最好的风水宝地
苏小妹自从听了算命先生的相面、测算以后,就一直在想,算命的说的对呀,如果...
佛弟子最好每天都能诵经
佛弟子最好每天都能诵经。好比一个道场,必须天天要有早晚功课,要是一个寺院...
中国十大名寺佛教文化
一、灵隐寺 去过杭州的人都知道,杭州有座灵隐寺,是古今闻名的名刹之一,家...
喜爱调戏异性终受苦报
我老叔家的女婿,是个很热情的人,他虽然不是我的亲姐夫,我俩却处的很好。 ...
【荐】
天赐养老钱
一天早晨,一个农人挑了一担菜进城去卖,在街上,农人拾到一叠钱,他点了一下...
六斋日的渊源
佛陀之所以制定每月的六斋日受八关斋戒,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但是受八关斋...
有三心者,定得往生
着一个地方掘下去,一定见水。如果东掘掘,西掘掘,处处有始无终,永不见水。...
菩萨的化身
菩萨是什么样子呢?菩萨就供在庙堂,是不是就长这样呢?在《普门品》提到,观...
十种金刚心
卢舍那佛言:千佛谛听,汝先言金刚种子,有十心。 第一、信心: 若佛子,信...
福是什么?钱多就是福吗
福是什么?俗世以为钱多是福,其实乱世钱太多常常成祸根。...
选择不同,命运就跟着不同
眼见逃荒的人越来越多,王老六背起自己的全部财产一袋红薯,也加入到逃荒的队...
供养得福的一家人
佛陀在世时,有一户大富人家,一家六口不仅和乐融融,而且家财万贯,奴婢随从...
沦为屠夫的修罗陀比丘
有位修罗陀比丘,初出家抱着坚定心志,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忍人所不能忍,非...
【荐】
有什么值得生起欲爱之念
有一天,佛陀在鹿野苑,对围绕身边的五百位弟子说:无数劫之前,有一位辟支佛...
迷信咒语的人
有一个愚痴的人,每天都闷闷不乐!邻居看他这么不快乐,就问他说:你每天都郁...
发菩提心不能离开法水的滋润
讲到发菩提心这个发字,是很妙、很有意思的。会做馒头、面包的人都知道,面粉...
不容父母何以容天下
我们都是父母生而养大的,但是每位父母都不是完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正...
「执着」应该怎么理解
问: 关于执著这个词,应该怎样理解? 大安法师答: 执...
【荐】
不能把无病当成修行有功夫的表现
有种观点说信佛念佛了就没有病,把他没有病认为是他修行很有功夫的表现,这观...
如何面对人生毁誉得失而不动心
我们每天打开报章、杂志,可见舆论纷纭,人生百态,大小事件,层出不穷:高官...
当代素食观念与餐饮业经营
如果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中国谈论素食,许多中国人可能都会怀有一种说不...
极乐世界解脱的功德
佛陀在《阿弥陀经》里面明显提出来:我们怎么去观察极乐世界的六大安乐。当然...
控制心识的两种力量
由此故知,定无实我,但有诸识,无始时来,前灭后生,因果相续,由妄熏习,似...
【荐】
娑婆世界修行的三大困难
我想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佛法修学的法门是广大的,所以当我们开始修行的时候...
人生最欠缺的是慈悲和智慧
我们现在生活所拥有的各种物质,可以说是前所未有。无论是住的房子、吃的食物...
将挑剔转为善用
在一个小小的同学聚会上,有个漂亮女孩在喋喋不休地诉说她东家的不是。女孩说...
真正的大道不需要任何神通与炫奇
有一次,南泉普愿禅师偶然到达一个村庄,不料见到庄主在庄外迎接。 这使南泉...
【荐】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三国时期,刘备临命终之时,给儿子留下的遗嘱中,有这么一句:勿以善小而不为...
免费吃素悄然流行 徐州首家免费餐厅开张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可是7月23日,徐州却开了一家提供免费午餐的...
「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怎样理解
问: 修行就是要生处转熟、熟处转生,这句话要怎样去理解...
「初心」与「直心」有什么不同
问: 请问初心与直心,有什么不同?或者两者本质相同而只...
舍利子是怎么来的
问: 为什么有舍利子? 中台禅寺答: 舍利为梵语,即遗...
如何解脱妄想的侵犯
问: 为何念经时妄想会侵犯念经的意识?如何解脱妄想的侵...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问: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如何做到远离六尘而行布施
问: 想请问在金刚经讲录中有关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
为何在佛的世界里没有女众
问: 为何在佛的世界里没有女众?就是说没有男女相. 在...
心念与疾病有何关联
问: 佛法中提到病由业生,业由心生,心念与疾病的关联为...
什么时候可以面露金刚怒目之相
问: 师父曾于说法时开示:必要的时候可以面露金刚怒目之...
「自净其意」是什么含义
问: 能否开示自净其意的意义。 中台禅寺答: 自净其意...
菩萨的无明与众生的无明有何不同
问: 菩萨为何有无明?菩萨的无明与众生的无明有何不同?...
何谓「成、住、坏、空」
问: 请开示成、住、坏、空的定义? 中台禅寺答: 成、...
何谓「卑劣慢」
问: 关于慢心,末学不甚明了。什么是卑劣慢?与其他慢心...
如何择法择师
问: 如何择法择师? 智慧法师答: 《瑜伽师地论》里讲...
【荐】
半杯水,帮你死里逃生
哈利和朋友困在沙漠,后来哈利发现了满满一杯水,是先给朋友,还是留给自己慢...
训练放下自我
当你把这个自我稍微放下一些,你就会发现痛苦也因此放下不少。有时候我们个人...
佛门敲钟的含义
佛门、佛事,钟用于祈寿、感化、超度众生。在一口佛钟上铸有这样的铭文:闻钟...
达照法师学佛常识释疑
一、问:人活在红尘,杂念太多。该如何做,才能入佛之门?...
乘愿再来是化身还是胎生
问: 乘愿再来的菩萨是化身,还是胎生?如果是胎生,经过...
发愿与发誓
佛教徒常常发愿,一般人则常常发誓,那么发愿与发誓的意思到底相不相同? 誓...
印光大师的嘉德懿行与对净土法门的贡献
时光如梭,在不知不觉中,一代宗师印光大师(1861-1940)已经离开我...
粉碎你心中的恐惧
恐惧,是理智与快乐的杀手。 粉碎恐惧,乃至恐怖,这是学禅的重要一环。 我...
心要如何真正放下
问: 烦恼心虽在当下放下,过一会儿又上心头。请问心要如...
要正确的忆念娑婆世界
我们这一块应该准备什么东西呢?按照《念佛圆通章》的开示,我们要做一个正确...
【荐】
带业往生是带什么业
净土法门的特点就是带业往生。离开了这个本质特点,那么这个净土的特别法门也...
真正能往生的人为何寥寥无几
问: 现在全国有很多居士在念佛求往生,为什么真正能往生...
烧开水算犯杀戒吗
问: 烧开水时,水中有大量的微生物,算犯杀生戒吗? 大...
如何看待「无奸不成商」
问: 对于无奸不成商这句话,法师有什么看法与见解呢?可...
救世大悲观世音
在中国民间有句俗话: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 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两位圣...
至诚改过,行善改命
古德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这是勉励改过行善的人,往...
大豆--避免饥荒的重要武器
大豆,又被称为珍珠黄、玛瑙豆;早在三千年前,已被中国农民所重视。中国的耕...
人生的祸福来自于因果
人在一生中往往有各种不同的遭遇,是祸是福、是苦或是乐;表面上看是命中注定...
古代高僧的嘉德懿行
翻开中国历代的高僧传记,我们会发现这些高僧都具有常人难以做到的德行。他们...
圣一老和尚八关斋戒开示
光阴迅速,人命无常,万物皆变异,佛教认为万物都是无常,于是有无我观,佛经...
三伏天要吃什么
三伏天可谓是夏季最为炎热的时候,那在三伏天吃什么才更健康呢?下面几种蔬菜...
贪好女色 亡身减寿
明朝衢州徐生,才貌双全,不到二十岁即登进士,被选为江府...
【荐】
怎样把福报留住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福报的化现。福报可以化现成三种:第一,色身的...
禅宗历代祖师传法偈
释迦牟尼涅槃说无常偈: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至尊释...
歇即是菩提
用功很简单,高旻寺是一个禅宗道场,禅宗道场是讲用功的。禅宗道场讲的是行门...
情不附物
作为汉传佛教的信徒,我觉得有一个很大的福报,什么福报呢?我们能够通过汉字...
印光大师谈素食的推广
推广素食的方法 素食的好处诸多,学佛之人理应善巧方便令家人也获得利益,印...
【荐】
太能算计的人,实际都是很不幸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说过,凡是太聪明、太能算计的人,实际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甚...
省庵大师的生平事迹
一、省庵大师的生平事迹 省庵大师(1686-1734)清朝时著名净土宗高...
如何做好临命终时的准备
从唯识的角度来观察人生,我们知道唯识的整个生命的因缘,是建立在阿赖耶识的...
如何对治烦恼习气的现前
我们在修行中经常会遇到不如意的境界,往往会引发嗔恨的烦恼习气现前,面对瞋...
如何成就圆满我们的功德
如何成就圆满我们的功德。那么有什么样的方便,让我们在修的每一个善法当中,...
修空观的三种观法
智慧的观照应该怎么观照呢?就是我们遇境逢缘应该怎么去用这个智慧来观察人生...
驴皮记与驴肉馆
前段时间有事路过家乡,晚上到一老朋友傅居士开的茶馆坐坐。这家茶馆很有特色...
儿童德育启蒙
孝亲: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与我,实为一体,我爱自身,应孝父母,能不...
乱伦的丑恶悲剧
大家都知道邪淫是丑恶的,如果邪淫而至乱伦,那更是丑中之丑,恶中之恶,现在...
修持大悲咒的感应和心得报告
特别提示:大悲咒的感应真是太多了,但这篇小文章的修持观念还是比较正确的,...
念佛人把求生净土当作第一大事
修净土的人要能敌得过生死。生死好比是敌人,净土行人好比是战士,弥陀名号好...
如何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
念佛法门是难信之法,生真信极难。释尊说,我这次来娑婆成佛,有二个难事:一...
《大悲咒》的相貌
在汉地,流传最广的长咒是《大悲咒》。我第一次知道有《大悲咒》,还是缘于那...
梅光羲居士《心经》浅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观自在者,是菩萨之名...
印光大师谈《心经》
(一) 《心经》,发挥三世诸佛所证之菩提涅槃,一切众生本具之真如佛性,十...
赞誉诋毁皆有前因
赞誉或诋毁皆有前因 孟子云,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孟...
一切境界,唯业所感,唯心所现
一切境界,唯业所感,唯心所现。这是佛教的根本认知,所有...
诚实是随顺法性的善行
佛言:其四恶者,世间人民,不念修善。转相教令,共为众恶。两舌恶口,妄言绮...
受持五戒,奉行十善
就五戒来说,数字虽小,分量很重。在家出家,如能守持五戒,可以称为清净居士...
学戒律要有三种心
弘一大师说,学戒律要有三种心:第一、厌离有为。第二、悲愍众生,即慈悲众生...
持戒就是每天在改运
佛教持戒的目标,并不是求死后升天,或是求来世的享受,佛教持戒建立在安定身...
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为重要
人生的需求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二者必须兼顾调和,生命才会踏实。物...
如何解决烦恼呢
问: 烦恼如何解决? 衍慈法师答: 烦恼的根本是无明,...
生活忙碌的在家人应如何学佛
问: 法师慈悲,请问对生活忙碌,想发心修行的在家人,应...
人生难得当精勤
有一个小孩听到佛经上说:盲龟值浮木孔,其事甚难。他想试试到底有多难,便将...
忆念众生如子想
往昔,无畏王如来灭度之后,在正法时代有一位聪明慧黠的婆罗门子,他是受持五...
布施饮食获得五种福报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里。当时,佛陀为比丘们开示:比丘当知,众...
阿修罗界的因果相
本经的修学重点我们把它归纳起来,简单的讲就是要破妄显真,破除我们的无明妄...
把自我意识放下,跟着愿力走
我们刚开始在学佛的时候,只想到一件事,就是痛苦跟快乐,如何离苦得乐,我们...
如何建立楞严咒坛场
立坛方法 这一科是说明:假设我们是生长在末法时代,末法时代就是我们内心的...
如何看待通过催眠唤醒前世记忆
问: 近年西方心理学界通过催眠术,唤醒人的潜意识里前世...
老人念佛,老有所依
现在由于我们很多人从小对宗教对佛法不了解,他容易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就...
吃荤对诵经往生是否有影响
问: 我皈依后十斋日是吃素的,其他的日子都是吃荤的。但...
如何修忍辱效果最好
问: 许多居士认为,修忍辱最难。请开示,如何修效果最好...
少年东来忍辱得福
东来老家的邻居成哥,是他五服(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之...
不期无常到,君向何处去
二〇一三年旧历新年之后,我先后遇上三位有缘老人去世。春节本为欢聚日,却有...
怎样才能让自己不受伤害
一位刚从领导岗位退下的老居士来看望清净,诉说自己近来的苦闷。老居士讲了下...
真实办道方能获得法益
往昔古人参访善知识,动辄需跋山涉水数月,艰辛之至。而今交通发达,修行人参...
什么是你的心
宝通禅师初参石头希迁禅师时,石头禅师问道: 哪里个是你的心? 宝通回答道...
【荐】
看破我们迷恋的色相
总说色相 色相万千,如梦幻泡影,总叫人神魂颠倒,痴迷不已。自古英雄难过美...
了解果报的痛苦,才能怖畏当来的果报
古德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所以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得出来,本经...
【荐】
唯识学从第六意识下手
我们要了解唯识的概念是这样,唯识学它不直接从第七意识下手,它从第六意识下...
对治所有烦恼习气的法宝——楞严神咒
习深尚证 且汝宿世,与摩登伽历劫因缘,恩爱习气,非是一生及与一劫,我一宣...
颠倒妄想形成的三个次第
颠倒妄想的形成,在《楞严经》它是有三个次第: 第一个、取相。当我们的心跟...
圣安法师与虚云老和尚朝山奇事
那年从峨眉山跟随虚云老和尚时我十五岁,一心想跟他老人家学点东西。老和尚待...
佛教徒对国家社会应做出什么贡献呢
现在的社会,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做为一个佛教徒,除了自己的信仰以外,对...
嫌弃是损福报最快的方式
如果你去仔细观察,很会嫌弃和抱怨的,都没有多少福报。嫌弃,是损福报最快的...
怎样发愿才如法
问: 怎样发愿才如法? 济群法师答: 发愿,就是树立学...
为什么布施会有福报
我们布施为什么会有福报?这个福报是从什么地方来?诸位有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从累到病只需5步
如果你属于疲劳大军中的一员,经常感到疲乏无力、头昏脑涨...
福业相当,方为夫妇
很多女人总想,工作好事业好,不如嫁得好,所以总想投机取巧,结果很多女孩子...
阴鬼变佛光—念佛不怕阴鬼
一句「鬼话」,人心惶惶,花草变色 有一天,一个念佛会里来了一位客人,她自...
佛陀时代在家学佛女众的模范人物
佛陀在世的时代,女子学佛而成为解脱圣者的,为数不少。 像摩诃波阇波提、莲...
追求神通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学佛修道之人追求神通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稍微弄不好就会被天魔、鬼道或一些...
夏季吃肉不如吃豆
毛豆是膳食纤维之王。 毛豆既富含植物蛋白,钾、镁元素和B族维生素也特别丰...
佛法对治八种通病
佛如一个大医生,能善知一切的方药,遍医一切的病症。又如一个医剂师,能采集...
贪到何时方能休
贪心是人类最常见的心理活动之一,即对自己喜欢的境界产生染著心和占有心。 ...
要有出离牢狱的心
修道,那就是像一个人披上盔甲,上战场,一人和万人去作战啊,是要有一种慷慨...
出家师父到居士家住并化缘是否如法
问: 经常有一些出家师父到居士家里一住就是几天,以看病...
现在乞丐骗子很多,还要布施吗
问: 当我们给路边乞丐布施时,朋友说那些乞丐是骗子,指...
如何对治第六意识的粗重分别
在第六意识分别当中是否也有轻重的不同?对有些事情我们的分别是特别的重、也...
正确的面对业力
我们学了唯识学以后,我们看到我们无穷无尽的过去,我们发觉我们过去的生命虽...
增长业与不增长业
我们看到业果的相续跟不相续的两种因缘,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业果的转变。当然这...
菩提心生起的四种因缘
大乘佛法对于生死业力,它不像小乘人只有调伏,它更重要的就是你怎么去引导你...
外在的世界究竟从何而来
简单地讲就是我们一念心性的随缘不变之体当中,个人的烦恼业力而循业发现,就...
经商与学佛
平常人看得学佛是很难,往往听人讲究佛学,以为我未讲究过,不能去研究;实则...
四种方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为了凝聚人心、摄受众生、开发智慧,佛陀提出了四种方法,指导人们正确处理各...
应本着怎样的心念来为人处世
近年来,由于社会讲求道德的声音低落、价值观念偏差,导致乱象丛生,上下、同...
无处青山不道场
赵州禅师(778897)是唐代著名高僧,法号从谂。他幼年出家,后得法于南...
只重衣衫不重人
唐代高僧三圣继昌禅师是一位有修有证,品行正直的高僧。他以上堂法语富含禅机...
贪欲之心永远也装不满
佛教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会遇到各种烦恼和痛苦,是因为人都有贪、嗔、痴三毒之...
学佛人既要修福也要修慧
佛陀住世时,经常开示弟子修行要福慧双修,才可有成就。如果只修福或只修慧,...
只知行孝之显迹,不知尽孝之极致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经天纬地,范圣型贤,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来乘之以证觉...
静心的修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静心地面对世界,面对自己,心就会无限敞亮、无限丰足。...
人的生死问题
人的生死问题 人的生死问题,就是人的生命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佛教不讲终极...
如何看待生死的真相
问: 佛法如何看待生死的真相? 惟觉长老答: 生死事大...
教你如何甄别真假出家人
导读:依据《宗教事务条例》,凡正式出家的僧尼都应持有由中国佛教协会199...
怎样知道哪笔钱是自己的福报所感
一信徒问师:师父,我学佛也在做生意,请问师父,怎么知道生意上的哪笔钱是自...
他是如何躲过命里的大难的
安徽商人王志仁,三十岁尚无子。有相士告诉他说十月份他有大难。王一向觉得该...
如何看待「丛林以无事为兴盛」
记者: 您如何看待百丈怀海禅师所撰的《丛林要则》中丛林...
妙湛老和尚慈心法语
1、勿忘世上苦人多。 2、不弘法不到俗家去。 3、为人要真,真人成佛。 ...
以善念去降伏心魔
佛陀未成道之前(人称为悉达多太子)曾想过:为什么人拥有权力后,就想要征服...
无形的三千亿财产
世间最富有的人生,就是心中有佛:人人心中常忆念佛陀的慈悲;口中有法:口中...
国王与龙
凡夫常常只懂得照顾寿命,不懂得照顾慧命。在生命过程中不断地与人斗争、计较...
放弃主宰权,你才可能往生净土
诸位,你知道我们佛法里面的修行,这个善根有什么好处,诸位知道吗?当你的生...
如何让业力的相续暂时沉淀下来
在我们修行中,是透过拜忏,忏悔等方式对业力进行直接的对治,但是如何透过改...
放弃自我主导权,真如才会显现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创造很多很多的业力,当然我们也曾经受了很多的果报,...
世界是你内心的影像
我们引用这个《占察业报经》里面有一段的这个无分别智的观法,唯识的观法,我...
赵朴初《宽心谣》
赵朴初先生92岁时写了一首《宽心谣》,读来发人深省: 《宽 心 谣》 ...
未论学佛,先学修身
未论学佛,先学修身。今开十端,众当谛听: 一不欺心 谓盗常住物,骗施主物...
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
序 印光大师乘愿再来,单提正令,嘉惠后学。而机薪既尽,...
惟贤长老《实修问答集》
1. 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与佛在涅槃境界上是否有程度上的区...
受八关斋戒法
念诵仪轨: 一、发愿 归命一切佛,惟愿一切佛菩萨众,摄受于我。(一说一拜...
徐恒志居士《佛教常识问答》
徐恒志老居士简介 徐恒志居士,1915-2007,原籍...
缺少的不是知识能力,而是胸襟和境界
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
别杀我孩子 900万母亲血泪控诉
每年有九百万母亲被迫承受最痛苦的失去。她们的孩子生下不久,就被夺走并杀死...
六种败夫的女人
女人要学做聪明的女人,懂得男人的进退,也懂得给自己储备后退的路,把握男人...
【荐】
人的福报,来自仁厚包容付出
人的福报,来自仁厚包容付出。慈航法师是民国时人,他后来到东南亚一带弘法,...
死缘的三类
按《瑜伽师地论》,死缘可以分为三类,就是寿尽死、福尽死和未舍不平等死未舍...
上一页
第61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下一页
随机推荐
地藏菩萨
发愿
来果老和尚
虚云老和尚
印光大师文钞
菩提
无常观
阿弥陀经
宽运法师
布施
随缘
楞严咒
顺境逆境
佛教智慧
杀生
广钦老和尚
衍慈法师
省庵大师
治病
佛弟子文库 http://m.fobao.org/
文库首页
佛经原文
全部栏目
网站邮箱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