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故事
虚云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全站文章(第39页)
【随机推荐】
实话实说比吹嘘更容易得到工作机会
有人认为我们处在公关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时间很短暂,无法再像传统社会一...
菩萨戒四条浅说
本文就菩萨戒中说四众过戒、不随喜赞扬戒、爱恚赞毁戒、诽谤三宝戒这四条戒条...
达摩大师: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
法师者,西域南天竺国人,是婆罗门国王第三之子也。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
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是否有联系和区别
问: 请问师父,我们在经典中常常可以读到南无阿弥陀佛和...
如何用佛法来处理家庭中的矛盾
问: 请问师父,如何在家庭里的夫妻之间,丈夫与妻子的父...
因为经常吵架就离婚了,女儿也不和我亲
问: 请尊敬的上宏下海法师开示,我和前夫是大学同学,孩...
十里山坟,就是阎王的催命信
看了(祭奠亡人)这一幕情景,我们净土行人就得要想到死亡是人生最大的事情了...
若能以此修持,百人修持即百人往生
若能如上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
佛教对炒股的看法
首先,佛教不赞成甚至反对炒股,僧人更不应为之。因为,炒股有着赌博的性质。...
远离外道损减智慧的邪业
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佛遗教经)...
内心被套牢了,要设法解套
禅修所做的,就是帮助我们培养正念,把心带回到当下。这样,我们才能从情绪和...
【荐】
净宗修行路上的八种歧途
这八种歧途,第一种是什么?第一种是信不至诚,多求人天福报。 一个修净土宗...
佛法宇宙观之四土
我想每一位学佛的人,最初走入佛教,一定要有一个定位,就是要知道我们身在何...
念经总走神,如何克制不断升起的念头
问: 请问师父,念经时,比如念《金刚经》总会走神,怎样...
没有好好念经修行,最后能靠愿力往生吗
问: 如果皈依了,但是没有好好念经修行,最后靠自己的愿...
汉传显宗有没有系统的修行次第
问: 现在的藏传佛教很兴盛,修行很有次第。汉传显宗好像...
如何修持药师法门
修持药师法门,与修持极乐净土法门一样,需要信、愿、行三资粮。 信为道源功...
供斋与供物,不及刹那念修无常殊胜
一、比喻: 譬如,稍知正法的绝症患者,若知来日无几,即会考虑生死问题,见...
拾回自己「失落」的心
我们的心,被这些前尘缘影障碍了、埋没了、迷失了,我们该如何拾回自己失落的...
念佛法门乃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
一、佛法大海,信为能入 如来一代时教,智慧深广如大海,功德宏博如宝山。八...
如何才能仗佛慈力
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定慧断贪嗔痴,令其尽净无余,...
玄奘法师梦中得诸佛指点:佛经不可随意删减
据《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十记载,玄奘大师开始翻译《大般若经》时,此...
财色招苦,拥有知足的心最重要
我们经常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我们人生里,在财、色、名、食、...
佛经前为何要安立「如是我闻」
经典前为什么要安立如是我闻呢?因为当时佛灭度的时候,阿难哭的一塌糊涂,旁...
如何对恶人和讨厌的人生起慈悲心
问: 如何对恶人或者自己讨厌的人生起慈悲心?对于冥玩不...
什么是心地法门,该如何去修
问: 请尊敬的上宏下海法师开示,什么是心地法门,怎么修...
不小心踩死动物该怎么办
问: 请问师父,我走在路上无意踩到一只青蛙,不知是被我...
阿弥陀佛就在我们身边
在几年的学佛修行路上,我曾经见闻过一些身边念佛人的感应故事,今天写下来是...
始于立心,得于人和,顺于天道,成于勤恳
一、始于立心 立心就是立志,立下志向,心也就有了方向。王阳明有句话,志不...
顾源居士往生纪
明朝顾源居士,又称宝幢居士。少年时性格豪放,善于写诗、书法和绘画。40岁...
梁武帝对佛教的贡献
梁武帝(502-549年),名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
代一切众生受苦
《梵网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岂不理当孝养,应当代受?既...
少年时舍其不能有,老年时舍其不必有
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 ...
得遇善师令我们免受沉沦之苦
过去世尊与众多弟子都是靠着双脚,一步一步迈向弘法之路,沿途随缘教化无数。...
没能力断烦恼,要持佛号求往生
这里得生,就是往生,能够往生四土,从四个土来判,因为我们要晓得,之所以能...
如何判断「所知障」和「烦恼障」
问: 佛家讲,修行有所知障。我等即要靠已知、所知才能学...
怎样印证因果轮回是真实存在的
问: 佛教说人世间都有因果轮回,但是对于今世的我们,既...
亲人对佛法抵触,如何随顺他们
问: 身边至亲人如父母,十分抵触修学佛法,读诵礼拜食素...
念佛持咒时容易昏沉犯困,是业障现前吗
问: 师父,念佛或持咒时容易昏沉犯困,是业障现前吗? ...
办公室里的春秋
办公室里的春秋 芳兰只为因香折, 良木多从被直摧。 独坐常思自己过, 闲...
寺院普佛有何含义
普佛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而达...
常耕福田,才能福报多多
福报从哪里来?不是说你能力强就一定有福,因为福报也有它的前因后果。佛教告...
降伏恶疾,就要先调治身心
坐禅,是调身调心。调身,就不犯杀盗淫;调心,就消灭贪瞋痴。身若犯杀盗淫,...
佛为什么要说《阿弥陀经》
佛当时为什么要说《佛说阿弥陀经》?我们从八个意义上面分门别类地来了解一下...
怎样才算不盲修瞎练
问: 怎样才算不盲修瞎练?感恩法师 宏海法师答: 第一...
如何看待佛教的咒语
问: 我曾在网上查过咒语的来历、定义和作用,但说法不一...
哪些病是属于业障病
问: 请问师父哪些属于业障病?业障病是现代医学(中西医...
十种不善业的果报差别
果报大体有三种,分别为异熟果、等流果和增上果。 异熟果 所谓异熟,有三层...
正念精进是我们人生的财富
我们说生命很重要,真正生命重要的意义,是在于我们能懂得学佛修行。我们上课...
若不以教印心,终落邪魔外道
佛祖一心,教禅一致,宗门教外别传,非离心外,别有一法可传。只是要人离却语...
随喜一切众生的无量功德
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的普贤菩萨有十个修行大愿,其中第五大愿就是随喜功德。所谓...
念佛要怎样念才最理想
问: 请问念佛要怎样念最理想?是否要观想念佛?要如何观...
信受演说《金刚经》的功德
听完《金刚经》之后,如果能够相信它、接受它,还能说给他人听,这样的功德有...
大乘佛法皆说空与不空两方面
常人因佛经中说五蕴皆空无常苦空等,因疑佛法只一味说空。若信佛法者多,将来...
心开意解(法语短语)
亲近善士 学佛依止考察善知识,要有证德像恵能大师这样的,有教德玄奘法师这...
情急之下如何守住口业
问: 平时还好,但急了时很难守住口业。请问法师,您是怎...
佛教里面哪部经最殊胜
问: 常听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又常听人说某某部经...
初学佛者应先从什么书开始学习
问: 初学佛者看什么书?请教尊敬的法师,初学佛者应先从...
修行人要善用你的第六意识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这个时候,彻底了然我们众生本具、诸佛...
我们怎样远离凡夫的妄想
在整个《楞严经》当中就是称性起修、全修在性,依一念心性而修行,整个修行还...
不小心受伤,是否也属于因果报应
问: 世间的一切都离不开因果的定律,假如说一个人不小心...
是什么力量让轮回相续的
业力是第六意识造作,果报是第八识释放。本来是独立的事件,那到底是什么把业...
宿业现前,怕之岂能消灭
宿业现前,怕之岂能消灭?惟其不怕,故正念存而举措得当,真神定而邪鬼莫侵。...
苦难的源头
鱼篮 捕鱼的人在河中设置只能进、不能出的竹篮,旁边放一些水草,引诱鱼儿前...
行菩萨道必有护法神拥护
行至村中,忽遇一男子,手执文明棍,一见我面,碰统两棍,把我打得头晕胸闷,...
名字会对人有很大影响吗
名字,是陪伴人一生的称号。作为一个人的标志,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个有意义、...
相貌丑陋自有前因后果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长得很好看,相好光明。而往往相反长得很...
居士如何如律如法护持三宝
问: 请教法师,居士如何如律如法护持三宝? 宏海法师答...
如果佛性本俱,过去现在未来也本俱吗
问: 如果佛性本俱,是过去本俱,是现在本俱,还是未来本...
什么是世俗谛与胜义谛
问: 什么是世俗谛、胜义谛? 宏海法师答: 世俗谛,胜...
虔诚祈祷观音菩萨,韦驮菩萨梦中指点脱险路线
一九四一年,日本军队侵占香港之夕,有一位郑子嘉居士,全家惶怖无计,唯有祷...
何等相是诽谤正法
问曰,何等相是诽谤正法。答曰,若言无佛无佛法,无菩萨无菩萨法,如是等见,...
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有
《论语》中有君子使物,不为物使,这句话说的是我们不要被物所奴役,君子使用...
我们要用正确的方式看待福报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人生,应该怎样对待人生。 一个人如果能够居有定所,有衣有...
点亮心灵之光
我们看到世界上形形色色、日月星辰、树木花草、山河大地,我们都看的清清楚楚...
【荐】
不在烦恼摄受范围的执着是贪吗
问: 我们做事情,如果所执着的事情,不在烦恼的摄受范围...
《普门品》和《金刚经》不能一起诵吗
问: 现在每天早晨我诵《金刚经》,《普门品》,《大悲咒...
持名念佛每天至少要念多少声佛
问: 净土主要是持名忆佛拜仟,但我们平常要上班的时间紧...
只有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
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中有一句:在路上,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广为流传...
了解并管理这颗心
心既是痛苦的源泉,也是快乐的源泉。 我想大家应该有这样的体会,当内心贪婪...
如何确定亡者的往生去处
问: 现在社会上流传用摸温度来判断亡者的往生去处,此法...
这样的「陷阱」反而成为我们的「加持力」
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说自己身边总是小人很多,常常被人陷害,总觉得有人给他设...
丛林中出坡的意义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开启中国禅宗僧团制度的恢弘气象,使禅宗法脉传承至今...
人生因选择而精彩
有人说,人生就是由一个又一个选择组成。的确,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选择,早上...
以平常之心品味人生四季
不论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苏东坡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积极护生,如法放生
一、古代放生与现代放生之乱象 据经典记载,救护生命是佛陀教导的护生理念。...
业力的成就要有五种的相貌
在《瑜伽师地论》上说,业力的成就要有五种的相貌。十业道诸位知道:身有三种...
阿赖耶识有漏种子的分类
影响种性的这些种子,种类是什么?什么东西会影响我们的种性?为什么他生出来...
世人食肉,咸谓理所应然?
【文】世人食肉,咸谓理所应然,乃恣意杀生,广积冤业,相习成俗,不自觉知。...
念佛之人当孝敬双亲,不可偏执速死求往生
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分别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
做义工是否影响修行呢
有些人厌离世俗的生活,到寺院中挂单做义工,希望能够发心和修行两不误。他们...
早起的人,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1. 首先自然是精神会变好 睁开眼的那一刻,清醒的一天又来了。坚持早起必...
心总是被烦恼围绕怎么办
问: 每天茶饭不思就是不开心,总是被烦恼围绕怎么办?每...
最近常做恶梦,是否提醒厄运要来了
问: 我最近总梦到爸爸死了,难道是上天在提醒我厄运要来...
殃福追人犹影随形
有一段时间,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游行弘化。当时有一位天王的太子,名叫...
皈依三宝获福无量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园时,一日对比丘们开示:皈依具足三种功德,是哪三种功...
清净光明真富贵
在波罗奈城有一位长者之子耶舍,非常聪明且富贵胜人,头戴天冠、身披璎珞,脚...
不论在哪里,心变了一切都变
出世的心就是出离世界的心,入世的心就是来到世界的心。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
做供养要具备这三个条件
做供养要具足三个要点:第一,福田清净;第二,意乐清净;第三,供品清净。 ...
先往生净土,再求阿鞞跋致
我们注意到,这十三代祖师有很多都是不可思议、从本垂迹的菩萨再来之人。善导...
有人障碍我们念佛,还应该顺从吗
问: 请问法师,如果有人障碍我们念佛,还应该顺从吗? ...
平时做好事的功德需要回向吗
问: 每星期所做的大大小小好事,比如说环保、捐款、做义...
如何从内心寻找幸福
一、如何面对逆境 生活中,一旦遭遇逆境,如身体不健康,家庭不和谐等等,我...
「嗡啊吽」这三个字的功德非常大
嗡啊吽这三个字的功德非常大。如果总说,可以代表诸佛清净的身口意。嗡代表身...
发心的人是上等命,随缘的人是中等命
发心是人的信心、决心;随缘就是可有可无,可以做可以不做,或者说喜欢做就做...
佛经中为我们开示了吃素的三个理由
作为一名佛教徒,吃素最正确的动机应该是大乘菩提心。也就是高度尊重生命之心...
念经前一定要吃素吗
念经前能不能吃素,这个问题可以先问问自己。吃素,是偶尔为之的一缕善念,还...
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
在《维摩诘经》中,佛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
学佛人要如何发起道心
每天讲可能也有人不喜欢听,从下个七开始就隔一天讲一次。天天讲,听的人不喜...
时间无常,无论多么奢华美丽将成过去
法眼文益禅师(五代): 拥毳对芳丛,由来迥不同, 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
伽蓝菩萨的前世今生
佛教的伽蓝菩萨是寺庙丛林的护法菩萨,来源于印度。依《七佛八菩萨大陀罗尼神...
舍下一分,得一分自在
人生是苦。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认可的,因此我们有著许多方法以求离苦而得乐...
剃度出家是世上最高贵、最难得的选择
普天之下的丛林寺院,拥有着堆积如山的饮食,只要手托钵盂,便可以任意享用。...
心不知心,如何万虑休
在不念阿弥陀佛名号之前,我们每天都在打妄想,都在念五欲六尘,这就是念念尘...
一生念佛,为何临终未必往生
问。见有一生念佛。临终未必往生。何也。答。良由一生念佛。未是一心念佛故。...
当修无常想,断尽一切贪爱执着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对诸比丘开示:比丘们!你们应当思...
善用时间十诀
(一)事先要有安排 每天应做的事,应有事先的计划,否则随便地做,会犯下严...
无所事事绝对不是自在
常常听到人们说被工作和日常的琐事困住,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自在生活,不知道...
念念着相执情,故念念起烦恼
俗夫之人,看事看物,系含意识意色情感。而菩萨之伟大,无意识界,唯慈悲心。...
有人只是小聪明,有人则拥有大智慧
能够在内心深处明是非、辨真伪,而不张扬、不虚妄,便是一种智慧。有人把这世...
色欲招病,断欲是药
明朝邝子元,得了心脏病,神经衰弱之症,精神时常恍惚欲倒。虽然经过很多名医...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是何含义
问: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是不是说,你有什么念头...
人生的境界,有四个观点
现在这个社会,寿终正寝也办不到了;当然,最好是无疾而终。有几个朋友的长辈...
吃五辛的五种过失
还有「此法为菩萨说,此法为声闻说」这部经是给谁谁谁讲的,那部经是给谁谁谁...
高僧斩断最后贪念逃过一劫
学佛,就是学得我们的心定,要发大心,立大愿,这必定要有定力,并非今天立愿...
常常看人不顺眼,就像生活在垃圾场
我们要训练自己,就是要训练我们的这颗心。从行上,我们以持戒入手。当我们远...
了脱生死超凡入圣才是真命好
那天,和信法师独对坐谈说道,信法师谈到世间一切福泽须要命中有才能得之。命...
世间苦事无量,佛法能使人离苦得乐
要说佛法能使人离苦得乐,先来说明苦,迫恼身心,使人们不得安然谓之苦。世间...
没有成就之前,一定要广修供养
在修行没有成就前,一定要广修供养。在唐朝,有位叫悟达国师,他在没有当国师...
长夏须养脾胃,如何调理有秘方
中国人以农立国,讲究吃饭。其实一个人身体真正需要做燃料、能量的饭量只有半...
吉凶祸福不是定论,随时可以转变的
远离一切妄执吉凶,常见断见,我我所见,如是有情来生其国 生到这个佛国土的...
怎么样才算老实念佛
问: 末法浊世的众生,能闻到净土法门,已经是稀有难得。...
很恐惧死亡,该怎么办
问: 妹妹身体不好,总恐惧死亡怎么办?为什么她放不下这...
何谓临终正念分明
正念是意根。无贪无惑故分明。省庵大师《西方发愿文注》 正念分明,有很多人...
这样你修一年,就超过人家修十年的功德
学佛人要自利利他,要发心度人。你度一个人学佛,承此功德,自己修行时能减少...
善护口言,切莫落在绮语之中
常常说到口业四种过:恶口骂人、妄语欺骗、两舌离间、绮言有损。前三种口业过...
第八识转变的两个关键点
我们再看看无漏的情况。 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
色身会影响你的内心,内心也会影响色身
在大乘经典中,佛陀对吃肉呵责这么严重的很少,像《楞严经》的这样的,很少!...
凡做不到的事,决不肯说
汝书说得很热闹好听,急宜自抑。凡做不到的事,决不肯说。汝把发愿之话,当做...
纵能名满天下,还能以此了生死否
光无状,自光绪七年离家,至今已五十年,依然故我。业障未消,道业未成,无面...
怎样才能留住你的护法神
依《阿含经》表示,每个人一出生时,就有鬼神随侍左右,但其数量不一,如果是...
佛有无量德,四字名号足以该之
举名者,佛有无量德,今但四字名号,足以该之。以弥陀即是全体一心,心包众德...
前来助念的人越多越好吗
问: 弟子所在的小城镇念佛人极少,很难组建助念团,在为...
改过迁善祸变福,感佛慈悲唯至诚
无锡袁氏小学校长袁宝鋆,字丽庭,他母亲信佛,创办锡山第...
定时定量定课坚持不断
从现象上来讲,从缘起上来讲,就是因为我们以前没有修身口...
担水的启示
大家住在灵岩山寺,都是来向老和尚学。那你们就要知道,老...
享受五欲的快乐,求生信愿就不真切
佛一代时教所说的大乘经典,特别是般若系经典都是要让我们...
人人都可以役使鬼神
有人问:你们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吗?答:不但出家人能役使鬼...
三千年前的佛会知道现在的电脑吗
有个信众来问我,他说:佛难道一切都知道吗?三千年前的佛...
三途一报百千劫,复生人天了无期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知死生之可悲,当求所以了...
邪师骗子都是利用我们贪婪的欲望
问: 法师吉祥,我最近遇到一位活佛,他能知道每个人的心...
卖本命佛只是冰山一角,更多骗术知多少
近些日子,很多群里出了一些怪事:常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人进...
阿那邠祁长者投生天道缘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阿那邠祁长者身...
职场的特效药
有钱当念无钱日,得意休轻失意人。为道了无寒暑变,利生岂...
奉行惜福节俭的生活
古往今来有很多道德君子,给我们做了惜福的好榜样。特别是...
心田中的野草与菩提种子
在没有修学的那些年,我为金钱忙碌,为名声忙碌,为了与周...
只需放下,便是修行
正月初五,漫天飞雪飒飒而至,忽来的暖意,雪亦成了今春的第一场雨。晌午刚过...
一言一行皆成因种:呻号比丘的口业果报
有一个大富长者,家财万贯,金银财宝取用不尽,尤其妻子贞美贤慧,更使他欢喜...
世间人讲公平,事实上并不究竟圆满
中国传统思想讲到,做人处事要谦让。谦,就是把自己的姿态放低;让,就是不往...
秤锤祖师散财施妻
云南有一位秤锤祖师,明朝人,姓蔡,住昆明小东门外。父母去世,遗下财产田园...
佛教说的贪嗔痴到底是什么
问: 通俗说下佛教说的贪嗔痴到底是啥? 界诠法师答: ...
禅门公案:谁是知音
宋州(今湖北襄樊)广德周禅师,承继青原行思法系,是广德延禅师的法嗣弟子。...
念佛的十种心
「念佛之人,虽观如来相好,而不生爱着之心;于无念中,常念彼佛,是名起随念...
人的两大贵相和两大富相
咸丰八年(1858年)三月的一天,曾国藩在日记中记下这样四句话: 端庄厚...
明朝郑兴儿:不贪人财积德改命的故事
明朝初年,京城有个叫郑兴儿的人,他在一个姓王的部郎家中做仆人,又老实又勤...
药师经四译十二大愿文对照表
1.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卷第十二 东晋 天竺三藏 帛尸梨蜜多罗 译...
以和气迎人,以静气养身
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气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
发了不好的心就会感召不好的人
你的一切表现都和你的思想、语言、行为有很大的关系。你今天觉得你遭遇的一切...
【荐】
老去,其实很残酷
有因缘去福利院看望了那里的老人。 大家都要老,但是,心里却不容易生出自己...
怎样才能够修行不退转呢
怎样才能够得不退法,心无障碍呢?怎样才能够修行不退转呢?这个是一个很关键...
命运并非不可改变,关键是用对方法
我们天天在此禅修、静坐,目的就是为了要改变自己。修行能够改变命运,努力能...
今生的际遇,是前世修来的
布施的道理,古往今来很多贤人哲士,都会用种种不同的方式来诠释,来传播。中...
往生净土是不是要念到清净心才能往生
问: 请问法师,往生净土是不是要念佛念到清净心才能往生...
【荐】
阿弥陀佛十二光如来名号的意义
十二光如来,首先看无量光。这个佛证到了心性的无尽的心体呀,他是净极光通达...
正解「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怎么理解?在《阿弥陀经》里面会谈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另...
有楞严咒就拥有一切
楞严经云:十方所有的佛就是持着楞严咒而成佛,可以看出要成佛必须诵楞严咒。...
用此念佛法何愁不成功
念佛须念念在心,我们的念心,对阿弥陀佛的思念要好似形影相随伴,又好似针线...
怎样才能看淡得失,轻松潇洒的生活呢
人活在世上,追求快乐的生活是每个人的心愿。但是,拥有的东西失去之时,总是...
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别让坏情绪毁了你
我们常说认识感情动物,人有七情六欲,欢喜、愤怒、痛苦、恐惧等各种情绪,深...
宝地谁人有福得而居之
唐代相州(今河北邯郸)人源乾曜,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曾两度担任宰相。据说,其...
一室太和真富贵,满门春色大荣华
春风送暖,微风轻吹,唤醒了熟睡的大地,出现了一片迷人的景色。树上的稚牙正...
学佛人常犯的三个毛病
第一个就是佛呆子,在生活中间不知道运用佛陀的智慧,不知道转烦恼,不知道转...
《黄帝内经》里的三句话,把疾病的起源都讲透了
第一句是百病皆生于气。 怒则气上,容易脑溢血,眼睛充血,咽喉上火,口臭,...
九华山大兴和尚往生记
大兴和尚,字了维,俗名朱毛和,又名朱万全。 1894年,出生于安徽太湖县...
当代居士教育的探索
一、引言:当代居士修学的困扰 近年来,随着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人们萌生了...
净极光通达,就能开大智慧
参禅即是静虑,净到极点,什么思虑也没有了,所谓净极光通达,必要净到极点,...
要照顾自己的心,不要在意外面的境界
我们这个色身会生老病死,终有一天要丢弃,是没有用的东西,我们要舍身,利用...
为何至心念佛能消多劫生死之罪
诸经典中都说念佛有无量的功德。为什么会有无量的功德呢?是由于佛果地上有无...
病人将终之时,是为其开示还是念佛
问: 如何正确理解《临终三大要》中提到的病人将终之时,...
生死长远,厌患舍离
佛在古印度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日,一位比丘前往世尊处,恭敬顶...
愚人与智者之区别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为比丘们开示愚人与智者的差别。佛告诉...
古人的祸福观:过分求福反得祸
光绪皇帝的亲生父亲醇亲王曾写过一副对联,祸福观念非常透彻: 财也大,产也...
分析导致我们失败的原因
所有的事,无论是佛法还是世间方面的,失败原因: 首先、在于最初选择的时候...
不受他人控制之六法
不受他人控制之六法: 不成无有自由之奴仆; 不成夫妻无聚之束缚; 不成大...
「理悟」是眼目,「事修」则是两条腿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只有眼睛没有腿。这样的人,虽然有远大的理想,也懂...
父母不在身边,应如何尽孝
问: 剩男剩女的今天,很多父母用孝道绑架婚恋,导致逼婚...
分心散乱的对策
其实除去五盖,在生活中还有一种最常见也最常被忽略的问题----分心散乱。...
追查来世的因果,不如谨慎当下的行为
有兄弟三人喜好打坐参禅,为了求更高的悟境,相约出外行脚云游。一天在日落时...
寺院不是星级酒店,而你更不是金钻VIP
上午与某居士喝茶时闲聊,他告诉我,师父,前两天我在街上遇到一位以前常来咱...
您可知江上船只多少
脱名缰利锁,乘法船遨游。 破我执自在,为苍生奔走。 清朝乾隆出游江南时,...
上一页
第39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下一页
随机推荐
慧律法师
星云大师
静波法师
梦参老和尚
阿弥陀佛
地藏菩萨
佛学问答
福报
因果报应
学佛修行
念佛法门
转变念头
禅修法门
戒杀放生
忏悔法门
改造命运
治病
佛教戒律
释迦牟尼佛
佛弟子文库 http://m.fobao.org/
文库首页
佛经原文
全部栏目
网站邮箱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