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故事
虚云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全站文章(第38页)
【随机推荐】
为了父母我们能舍掉多少
婆罗门女虽然广说方便,劝诱其母,希望令生正见,但是其母未全生信,她常轻三...
行善要趁早,求法要及时
行善要趁早,求法要及时,我请问大家:你们在这短暂的人生时空中,是怎么样生...
这部经是我们的救命真经
这部经在我们一般的说为救命真经,这个救命啊,不是救我们的色身性命,是救我...
戒定慧的修行次第
戒,能降服粗重的烦恼。比如很多人有抽烟的习惯,想戒掉它,能否戒烟成功,取...
居士在生活工作中该如何修
问: 您刚才说的无所住而生其心,生其心指什么说法。在家...
《佛说盂兰盆经》教您怎样报母恩
今天我们这个法会是什么法会?报恩法会。报谁的恩?报妈妈的恩。我们今天讲经...
究竟坚固的「首楞严」
首楞严经,意思就是说此经所讲的道理,就是究竟坚固。所谓究竟者,就是不同我...
为什么要你放下今生
问: 师父在课堂中提到,面对业力今生能够改变有限,应该...
往生净土要不要发菩提心
我们现在来反推一下。比方说你求生净土,却不发菩提心,那么你是什么心态?只...
人生当前之所受
人一生、自出生到死亡,中间就是用痛苦来联系的,所谓生、老、病、死,就表明...
为什么你觉得净土之法那么难信
在这个以科技和经济为主流的当代社会,佛教无可避免地被边缘化。净土难信之法...
修学净土法门要有大丈夫的气概
闻信净土来念佛的人真的很少,即便闻到了净土,念念佛的人也不多。我们是真的...
初学佛是否只能尊奉一位老师
问: 现在法师众多,初学应该如何选择,是否只尊奉一个老...
做事前先做好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做事的时候,一定会有阻挠或遭遇困难和挫折。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性格,...
人生的四不与四有
人生要有什么,不要有什么?佛教的五戒约束我们,不要乱杀、不要乱取、不要乱...
宏海法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一讲) 前言: 佛法的流传,主要是要有人来讲,有人来弘,这样才能使佛...
睡觉时能戴着楞严咒吗
佛教的咒语确实是有加持力的,楞严咒也是寺院每天早课都需要诵持的内容,法力...
要得大涅槃,反而不能急
麻谷宝彻随侍马祖道一,问说:如何是大涅槃?马祖答:急。麻谷问:急个什么?...
我真的信佛吗
算起来,接触佛法至今,已有七年的时间,皈依、受五戒也五年了。这么多年,我...
你有「微瘾」吗?佛子们该如何看待微信
微信,作为朋友圈共享的信息交流平台,因其发布者和接受者都是圈子内自己比较...
除了会布施,还得要会回向
诸位在这里要特别注意:你除了会布施,还得要会回向,就是要注意回向法界这四...
带业往生是否包括五逆十恶
问: 带业往生和所带的业包括些什么业?是否包括五逆十恶...
印光大师的十念计数法
印光大师的十念计数法是把慈云尊者的十声念佛,就是呼吸念佛和数息观,这两个...
不想念佛,烦躁不安该怎么办
问: 不想念佛,烦躁不安,身口意各方面都守不住,怎么办...
盂兰盆节的来历故事
一天,大目犍连尊者刚刚获得六种神通,迫切地想救度父母,以报乳哺之恩。他立...
闭关念佛的种种用心禁忌
关中精进,成绩不著并不可怕,可怕处在于诸邪缠身,不能自控,或许因此而耽搁...
宏海法师:净土十要
(第一讲) 从今天开始,因为非常欣喜的,我们又是新一学...
转五蕴为五智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我们众生无始以...
有福之人的三要素
有福之人的三要素,也就是仁、智、勇。 第一个要素就是仁。 知周乎万物,而...
恶业要使它消除,善业要使它增长
善业力深难造恶 大家要勉力多修善业,善业深了,往昔恶业想动也动不起来;否...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
在劫初时期,世界将要形成之时,福报将尽的光音天天人,化生为人来到这个世界...
大安法师讲述的5个念佛感应真事
念佛治愈肺结核 古往今来,净业行人在念佛的实践中,治病的例子太多太多了。...
不是境缘困住了你,而是心被迷了
不一定用很多佛教本身的名词,我们用通俗的话来说,首先要注意你的注意力是往...
念《金刚经》,有没有想《金刚经》说什么
人在苦难当中,至诚心容易生起;一旦安逸了,虔敬心也就跑远了。求身体好一点...
懂得随缘,你就不苦
不受磨,不成佛,要在苦难当中成长。对一切乐不贪著,对一切苦不厌离,这才能...
把心用灵就神了
其实这个《净行品》最注重的就是善用其心四个字,它是很不可思议的,不是讲神...
今欲脱离苦果,惟有一心念佛
佛说三界唯心,一切唯识。 以真心随缘,而成妄识,妄识分别,而起诸惑,依惑...
念佛人自然得五福临门
念佛人自然得五福临门,何以见得呢? 我们把古人说的五福的次序倒过来一下,...
六种病态思想障碍佛性的显现
究竟人类的心识形态及思维方法有什么缺点或特性,障碍人类原具的佛性呢?人类...
自他二力的净土法门
其他法门,依靠自力修行,要成就很难。好像我们要游过长江,如果依靠自己的力...
每一天都要能够痛念无常
深信因果,一方面是世俗正见,业果如理取舍。深是指深信净土难信之法,深信念...
六种灭除贪欲的方法
第一种就是学习不净观。 内心记得十种不净,也就是有识不净相一种,然后无识...
学佛人要闭是非之嘴,开念佛之口
释迦牟尼佛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中说,在末法时期法欲灭时,我们修行人要...
六道的每一道中又各含有六道
【原文】 六道之中,复有六道。 且以人言之:有人而天者,诸国王大臣之类是...
阿弥陀佛名具万德,名召万德
阿弥陀佛的名号具足万德,佛的果地上的功德都在名号当中具足。名具万德、名召...
净土行人不可忽视的熏习力量
《大智度论》里谈到这么一位国王,是虔诚的优婆塞,也有修行。他问佛陀:我常...
转定业与因果律的悖论
我曾经讲过,定业要是可转,没有因果了;定业不可转,就没有人成佛了。那就是...
临终业障现前没有念佛,能往生吗
问: 病人平时信愿具足,念佛功夫不错,但临终时业障现前...
如何远离那些不顺的报应
我们应远离恶业,勤修良善,就不会遭如是报应,不遭那些不顺利之报,当然有福...
五种布施能迅速得福和改命
修行的成功,须从大悲心中入手。而悲田应以布施为首。 《佛说像法决疑经》佛...
宏海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一) 各位同修,各位道友,今天因缘殊胜,又在我们《华严讲堂》,在腾讯《...
佛教经典的三藏十二部分类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是根据三藏的内容分成十二类。 第一个是叫契经。 契经,本...
发心与发愿是一回事吗
发心也就是发愿,只是愿更为强烈与坚决,更具有目标性。而发心有的时候只是一...
恶人要如何改恶向善
问: 本人是社会上的一个恶人,如何改恶向善? 大安法师...
老人的寿衣可否用戒衣代替
问: 法师您好,末学家母为七十七高龄在家居士,受五戒,...
念佛怎样摄住意根
这个意根,我们从小到大可能都没有把它认真地对待过,有时候我们都对它无可奈...
出家不生退悔心
我们诸位道友出家,先没有学习到佛法,还不知道发愿,也不知道回向。等你出家...
抱怨对身心有什么影响
问: 抱怨对身心有什么影响? 心平法师答: 谈起抱怨,...
如何用佛法来治病
问: 凡事皆有因果,那么佛教徒生病后看医用药是否徒劳?...
顺境安适,般若无缘
每天晚上要给自己一个总结:今天我的言语行为、我的心念,有没有离开过失?如...
女性学佛后是否不能打扮
问: 女性学佛之后是不是不能打扮了? 法霞法师答: 一...
顺逆皆方便,存乎一心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比如你现在桌面上有一个苹果。这个苹果的义相,我们说它...
如何处理学佛与做生意之间的冲突
问: 请教师父,在谈生意的过程当中,会谈及成本和利润等...
持大悲咒一万余遍后的感应
我虽然刚学佛就背下大悲咒,但大概是13年末14年初才开始每天固定持大悲咒...
印光大师永怀录
(归元译白、编辑整理) 一、印祖生平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简介 自民国初年...
贪嗔痴放不下,八苦离不开的
持戒就是修福!一切不利于众生的事不作,不利于众生的话不说,一切伤害别人的...
修学佛法需要经过的四个阶段
一个人修行佛法的过程,大概都需要经过四个阶段,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结缘...
珍惜自己的人生与福报
做回人不容易。因为在六道轮回当中,我们看到,猪马牛羊又有多少!河里的鱼又...
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六祖慧能在接了五祖弘忍衣钵之后,一路南下被恶人追寻,他的师父把他送到九江...
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
上一次跟大家讲《四十二章经》,财色招苦。因为我们每个人,财色名食睡,地狱...
如何调整常想换工作的心态
在一些职场中,工作人员不断增加,但同时也有许多人员离职,流动率似乎很高。...
打坐时可能产生的反应现象
打坐时可能产生的反应现象有四类: 第一类现象是痛、麻、酸、痒, 其中除了...
如何理解「厚德载物」
问: 如何理解厚德载物? 大安法师答: 这句话是出自《...
没有了肉体,下地狱为何还会痛苦
问: 人死了,肉体没有了,下地狱怎么还会有痛苦呢? 大...
如何理解「以摄心专注而念」
问: 如何理解彻悟大师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一句此...
这句佛号就具足一切,不需要再加什么东西
我们的主见来自什么地方?来自净土五经圣言量,来自中国净土宗祖师的著作,不...
宏海法师:净土宗概述
(一) 各位同修,各位道友,大家上午吉祥。今天因缘殊胜,我们聚在腾讯视频...
学佛后什么都是顺境了吗
文殊菩萨什么意思啊?就是妙智慧妙吉祥的意思。就告诉众生想得到妙吉祥,那么...
菩萨如何成就利他菩提心
由施波罗蜜多故,于诸有情能正摄受。 由戒波罗蜜多故,于诸有情能不毁害。 ...
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理解和求加持
什么叫加持?加持就是说,加是加被,持是任持。加被是佛菩萨的力量,任持是自...
一息不来,即属后世
一息不来,即属后世。此时纵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亦无用处。若不及早修持净业...
谛闲法师《普贤十大愿王别释》
一 缘起 山僧,今日受吴璧华居士请,讲普贤行愿品;因时迫不及详谈,仅将普...
业是搞不完消不完的
我们过去造的业,无量无边,无始以来,哪搞得完呢?你要出三界,就阿罗汉来说...
理一心不乱 西方即在目前
既得一心不乱,始知莲华行树,种种庄严,并非心外。何必耳听金言,方是弥陀说...
怎样让抑郁症患者走出困境
问: 法师您好!弟子三十多岁的儿子由于工作及家庭矛盾,...
不吃肉就很难应酬,该怎么做呢
问: 请问我从出生到现在已28岁,吃过不少肉,也杀过不...
三十六万亿同号阿弥陀佛,这样念佛是否功德大
问: 我在龙舒增广净土文看到可以这样念佛功德大:南无西...
对恶母应该孝顺吗
问: 对恶母应该孝顺吗? 大安法师答: 首先你对你的母...
阿弥陀佛涅槃后将去哪里
问: 未来际观音菩萨接阿弥陀佛的班,阿弥陀佛将去哪里?...
往生时为何只见莲花不见佛
问: 往生时,为什么只看见莲花,不见阿弥陀佛来也要赶紧...
亡者助念后,遗体显相由劣转好,能往生吗?
问: 弟子前几天在寺院里给一个朋友助念,他临走前几分钟...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楞严经》中念佛圆通章中说:若诸众生,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阿弥...
世间有这四种人
舍利弗尊者和目犍连尊者在罗阅城的迦兰陀竹园时,有一日,舍利弗尊者告诉比丘...
比丘命终之后趣向何处
往昔,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佛陀告诉比丘们:当天子在天上的寿命...
帝释天恭敬供养大迦叶
过去摩诃迦叶尊者,证得解脱三昧,入深禅定,为使生死流转中福德浅薄者,能种...
修行人有什么事情,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我们身为一个修行者,经常会注意自己内心的状态,很快你就知道内心当中,有二...
赵州禅师的「十二时歌」
赵州从谂禅师所著《十二时歌》情真意切,颇显禅僧家本色。从谂为南泉普愿法嗣...
高声呼喊观音菩萨,两度逃过轰炸
我家三代人都信奉观音大士,称念名号而免灾难的事情不少。 抗日战争中,19...
命运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人生的大起大落,通常来说,是命中注定的,因为我们人一生中遇到的人、事、物...
堕过4次胎,该如何忏悔
问: 曾经堕过4次胎,听说很损福报,现在身体特别不好,...
圣一老和尚亲见观音菩萨现身说法
在亚洲大乘佛教信仰圈中,观音是最为著名的大菩萨。遇到苦难时,观音菩萨可以...
以善心对人,马上有善报
我以善心来对你,虽然我无求于你,但当我以善良的心来对你的时候,你不但不烦...
业报有四个根本的原则
第一个是,业果是决定的。你造了善业的话,你感的果是乐果;造了恶业的话,感...
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利益
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利益无量无边,散载与很多的论中。今列几条供养大家: 一...
健康是修出来的不是吃出来的
现在人很讲究营养,或者喜欢吃肉来补充,或者喜欢买营养品,而且很贵的。其实...
修福犹如炒股,看你往哪里投
在这里和大家谈一谈有关修福和惜福的事。 修福,就是人们常说的做善事!而善...
世间五德,难能可贵
具足万德,不可思议。世间五德,以是难能可贵,何况万德。何为五德:忠、仁、...
不要老挂起那讨债的面孔
佛讲一切法无相,尤其在《金刚经》中,明确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
失去了就是凶,得到了就是吉吗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什么叫凶?什么叫吉?失去了就叫做凶,得到了就叫做吉...
财布施也可得相貌庄严的果报
救济贫苦离不开钱财送贫者,买米油粮食以及各种食品施与贫者,都是属于财布施...
地藏菩萨告诉我们要日日行忏悔法
【日日如是行忏悔法。勿令懈废。若人宿世远有善基。暂时遇恶因缘而造恶法。罪...
为何有些畜牲人见欢喜,有些人见厌恶
问: 有些畜牲人见之会生欢喜心,有些畜牲人见之生厌恶心...
西方莲台的「三辈九品」
观无量寿佛经说。西方莲台有九品。今略说之。 上品上生生因,发三种心。一者...
为什么要以「和」为贵
中国古代以和为最高的价值。孔子弟子有若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荐】
只要心里有佛,佛都会来护佑你
文殊菩萨问佛:佛涅槃以后,众生用什么来做福田?佛答:汝等须知,我涅槃后供...
【荐】
以杀生为业的因果报应实例
想说两个最近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这两个故事都是因为当事人犯了很严重的杀业...
【荐】
皈依后还能喝酒吃肉吗
问: 皈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皈依了以后,还能不能够喝酒...
学经要转变我们的气质行为思想
咱们讲这个《华严经》,太深了的。大家来看,当机众都是什么人,什么样的来学...
【荐】
求地藏菩萨都能满你的愿
在《地藏经》第十二品《见闻利益品》,说读经的时候、没有记忆力,这个我们或...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认知里面
月称论师举过一个例子。譬如有一个杯子,装满了一杯液体放在这儿,有三种众生...
唯一要担心的就是我们心是否清净
《维摩经》上面所说的,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这其...
能布施给亲人友人,功德更是无量
念《地藏经》和地藏菩萨就能得财富、田宅。那就不用布施了吗。不是说布施才能...
增添成功十大关键要点
极多烦恼皆由不明白做人处世时,造下的后患。故我们应先学先知,人生不可能任...
里边有这五鬼,外边的鬼也就来了
这叫五鬼闹宅,你里边有这五鬼,外边的鬼也就来了,所以种种的鬼怪就现出来。...
五百女子矢志出家,佛陀无奈立八敬法
佛陀暂住在尼拘陀林中,有一天,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带领约有五百人之...
临终接引愿对我们非常重要
勤修我皆接引愿,亦称临终接引愿。这一愿表达的是:十方众生,听闻到这个法门...
阿弥陀佛与我们众生的关系
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要了解阿弥陀佛跟我们这些众生是什么样的关系?如果这个...
净土行人的深信之心
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种: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
无分别智要如何修
我们来看窥基大师是怎么说的。他说无分别智怎么修呢?从闻思修所成的这种妙慧...
慈心的功德殊胜难量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天,为诸比丘开示:比丘们!当行慈心,...
离喜爱无忧,一切无恐怖
从喜爱生忧,从喜爱生怖;离喜爱无忧,何处有恐怖。从亲爱生忧,从亲爱生怖;...
短短的六个字,把修行的方法都告诉我们
二佛神咒里面有勤转念,证菩提这两句话。虽然只是短短的六个字,但已经把修行...
不除妄想,不求一心,全体背谬
玉峰法师行持虽好,见理多偏。即如念佛四大要诀,其意亦非不善。而措词立论,...
弘一大师劝人听钟念佛文
近有人新发明听钟念佛之法,至为奇妙。今略述其方法如下,修净业者,幸试用之...
大船翻沉,靠念佛奇迹般生还
我叫陈兆启,31岁,家住辽宁省庄河市兴达街,在蔬菜批发市场卖菜。1998...
佛弟子需要学《周易》来免过吗
问: 请问法师,孔子晚年尚学《易》以免大过,作为一名佛...
依「三法印」来学佛
我们依谁学佛?依三法印来学佛。 若有佛教徒十几年甚至一生都在学佛,但是不...
曾国藩的人生五箴
少不自立,荏苒遂洎。今兹盖古人学成之年,而吾碌碌尚如斯也,不其戚矣!继是...
禅对生命的重要性
禅对于我们的生活、生存、生命极为重要。佛经上讲,众生有分段生死,每个人终...
颠倒的人生
世尊涅槃转眼两千五百多年了,世尊在经典中所悬记的末法时期等种种败坏之相,...
为父母立了消灾牌位,能否消除业障
问: 我悄悄地在寺院给父母立了一个消灾牌位,父母始终不...
印光大师为何对女众出家甚是反对
问: 弟子在《印光法师文钞》中读到印祖对女众出家甚是反...
三界无安是火宅
我们以前有个例子说得非常好,千里来书为栋墙,让他三分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
只要不信命,命就可以改变
有一次,一位营业员给我写信,她说,我听说你是法师,我有个要求,不晓得你能...
祖师大德的戒淫法语
毫厘系念,三途业因。瞥尔情生,万劫羁锁。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
谛闲法师法语集
在宁波天童寺讲法华经上堂法语 (师拈拄杖云。)光照东方万八千。何曾有意落...
身体不能自主的时候要靠谁
我们学佛需要明白,做任何事情,必须心口如一。比如我们念一句佛号,很多人念...
「涅槃」与「往生」有什么区别
问: 在佛教为什么把人死了称为往生,但是又有听说过涅槃...
一切皆不是「我」的
在提到四大皆空这个名词的时候,许多人往往会说:出家人四大皆空。在世人心目...
当心平静下来,头脑也会清楚一些
观世音菩萨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在好几部重要的经典里,都可以看到佛陀在介绍观...
临终时魔会化作佛来接引吗
问: 有人说,临终时常有魔会化作佛来接引念佛人,但不会...
坐禅的三个阶段
第一步:姿势的放松 首先,放松是第一步功夫。如果连放松都做不好,我们就很...
百千万劫难遭遇——人身难得
那么有没有的来的话,我们这里再给大家点及一下。首先是从这个宇宙的大背景,...
百千万劫难遭遇——中国难生
在座的各位,今天非常有缘,如果人与人之间天地这么大,众生如此的广,没有因...
百千万劫难遭遇——佛法难闻
各位有缘,今天是我们这个这次福慧慈缘一直举办的这个这样的一个讲经的活动,...
真正贫富的标准
给大家讲一个佛陀在世时的故事: 一次法会,很多人来听佛说法。有两位好朋友...
成佛路上的难行道与易行道
我们修习成佛之道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完全仰仗内心的力量。也就是说,我们刚...
我们要在临终之前做好两件事情
净土宗的修学,在大乘当中它最重要的特色就是佛力加持。也就是说,一般的圣道...
凡学佛法,必须先要为了生死
凡学佛法,必须先要为了生死。今之在家居士,稍聪明者,多多皆欲做大通家,冀...
学佛多年还是怕鬼,该如何对治
问: 请问师父,弟子虽然学佛多年,然而还是怕鬼,甚至一...
常把惭愧放心头,有三大好处
惭愧是佛教的专有名词,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并没有惭、愧二字连称的词汇,而...
利益一方而损害另一方
利他利己叫作二利,二利也是一种心态,二利的心态能够对治利益一方而损害另一...
何等众生具备往生净土的资格
问曰:天亲菩萨回向章中,言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此指共何等众生耶。 答...
暴毙身亡无善知识帮助,如何能顺利往生
问: 如果自己暴毙身亡或恶报现前,且无任何善知识帮助,...
佛法宇宙观之劫与世界
在此之前,我们讲过了这么多的国土呀,界呀,道呀,今天我们要讲一下它是怎么...
职业与信仰有冲突该如何处理
问: 职业与信仰的冲突如何处理?如何学佛? 宏海法师答...
不是业障消不了,而是虔诚心不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怎么样来修行礼拜的功德呢?我们用印光大师的话,给大...
《心经》为什么具备强大的心理治疗功能
在佛教浩瀚的三藏十二部典籍中,凝炼的《心经》包涵着佛法的精髓。 《心经》...
佛陀的感应之道
感应的事相、事迹,可能我们还多多少少会感受到,叫感应之迹。一般感应之迹会...
只要平时念过佛,今生一定就能往生吗
问: 现在外面有些助念小组说:只要平时念过佛,就坐在阿...
亲人临终不愿往生,该如何劝导
问: 我的亲人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亲人并没有求生净...
佛法宇宙观之四大部洲
这次我们再打通了整个欲界来讲,咱们作为人,在四土的凡圣同居,三界的欲界,...
持午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问: 师父好!请问师父,持午会影响身体健康吗?我听说有...
一生行善但不知道阿弥陀佛,最后会往生吗
问: 如果一个人从不知道佛教,也不知道阿弥陀佛,却一生...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更适合个人修行对吗
问: 大家都觉得六祖慧能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懈之一字,为世间最恶毒之物
懈者,倦之渊薮也。世之万事,若沾住一懈字,作事者纵使能成,定无深妙,常言...
《论语》精华50句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如今社会,仍具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慢慢...
凡是这种的梦境,都是宿世众生在恶趣未能出离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或梦或寐。见诸鬼神乃及诸形。或悲或啼。或愁...
因为吃亏,才带来无穷无尽的福报
君子之德,益及子孙。今日之贵,昨天之功。 大千世界,有善有恶。有人得福,...
在家供佛,何业不消何福不生
供养佛菩萨像。或西方三圣佛像(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或华严三...
阿弥陀佛光明的力用
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
临终接引时,阿弥陀佛现的是什么相
问: 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的时候,现的是什么样的...
佛法宇宙观之欲界六重天
在我们欲界,与人类共属于欲界范畴的,还有六重天的世界。也就是说,虽然他们...
不顾家人生病,自己到寺院做义工有功德吗
问: 有个女孩家里父亲和弟弟生病了她不管不顾,自己到寺...
可以不善待这个色身,以便早日解脱吗
问: 请慈悲的上宏下海法师开示,人生既然这么苦,我们可...
在欲望面前,人的智商会降低
财跟色这两种欲望当中,哪一种欲望最厉害?大家深有体会,色欲,对啊。普罗大...
用去的钱财才是自己的
金钱,要能接受,也要能喜舍,用去的钱财才是自己的,不用,再多的钱财,最后...
吃肉是否容易刺激过去的业现前
问: 请问师父,以唯识的观点,现世还在吃肉的众生,是不...
今生可能是你无量生命里最美好的一次
阿赖耶识它是怎么样?它受熏,你每一次投胎,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寿命,或者几天...
堕胎后的身心状态、补救与预防
随着西方的种种价值观渐渐被许多人接受。有许多人竟然以西方的性开放为时尚,...
我在职场的戒烟戒酒经验
在职场中坚持学佛,还要如法持戒,这确实很不容易。但只要信心坚定,同时祈求...
在家居士受菩萨戒后可以染发吗
问: 请问法师,在家居士受菩萨戒可以将白发染成黑发吗?...
佛法宇宙观之六道
今天我们给大家分享的一个概念,接着上一次的三界,我们在欲界,那么我们把这...
佛法宇宙观之三界
好,各位,上一期我们跟大家分享了一个概念,叫做四土。那...
信佛后遇到大病苦,应该如何应对
问: 请问法师,对于一些信佛的人,信后遇到一些大的病苦...
大小乘有什么区别
问: 请问师父大乘具体有哪些经典,小乘具体有哪些经典?...
【荐】
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问: 请师父开示,先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净界法...
人欠你的,天会还你
刚刚一开始的时候我们讲到学佛要先学吃亏,世间绝对没有吃亏的事。我们这一辈...
如是修五门行,速得成就
复有五种门,渐次成就五种功德,应知。 何者五门?一者近门,二者大会众门,...
一念自私的心,就偏离了道
我们来出家,就是要做大丈夫的事。大丈夫的内涵,是要有远大的志向、高尚的节...
上一页
第38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下一页
随机推荐
佛教故事
圣严法师
大安法师
净慧法师
印光大师
李炳南老居士
其他法师
佛教知识
福报
佛经咒语
因果报应
观音菩萨
学佛修行
佛法入门
念佛法门
佛教智慧
转变念头
禅修法门
戒杀放生
佛弟子文库 http://m.fobao.org/
文库首页
佛经原文
全部栏目
网站邮箱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