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故事
虚云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全站文章(第50页)
【随机推荐】
我们每天都活在欲望和病态的雾霾中
我们现在物质是发达了,科技是发达了,但是人的欲望也膨胀了,都不满足了,所...
同一念佛无别道 远通四海皆兄弟
在《往生论注》中,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是讲阿弥陀佛眷属功德成就的不可...
骂独觉得丑相,因愿力而转变
从前在印度有一位大施主,他有很多的财产,并与妻子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后来...
戒酒不难,有没有下决心而已
说戒酒不容易,其实是没下决心而已。我可以告诉大家戒酒的亲身经验:以前我爱...
阿弥陀佛圣诞日的由来
永明延寿禅师是宗门下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师,也是净土宗祖师。他著书很多,如《...
【荐】
漫谈佛教的斋饭
一般人每日尘劳奔忙,最低限度的目标便是求得衣食温饱,如果能吃饱穿暖后,最...
这种快乐,才是能够长久保持的
众生都希望自己得到幸福快乐,趋乐避苦是一切众生的生命本能。 在无明颠倒当...
接纳无常、无我和苦,始是大人用心
开始用禅宗的功夫,有几样道理是必须要明白的。修行人对人生的问题要有一个基...
死期不定,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
我对死亡一直没有什么感觉,总觉得死亡都是别人家的事,我似乎可以不死。今天...
如何才能渡过欲爱之河呢
欲爱乃生死之河流,如何才能断除这欲爱之河流到寂静的彼岸呢?《瑜伽师地论》...
佛给在家人提出的五条基本规范
在佛教里面,释迦牟尼佛给在家人提出五条基本的规范,这五条规范我们称之为五...
善导大师《答往生念佛文》
善导大师的重要著作《答往生念佛文》开示了念佛人如何才能保证往生西方净土,...
可以烧纸钱给往生的人当路费吗
问: 必须烧什么库钱,给往生的人当路费,学佛的人应该怎...
不侵犯他人妇女,能得五种善报
佛言人于世间不犯他人妇女。 这个很重要哦。这个妇女还可以加一个,就莫犯他...
【荐】
念佛的确是一剂无上的良药
作为一名医生,我遇到过罹患各种各样疾病的患者,从医经验及学佛体验令我感悟...
父母应教给孩子的事
有个孩子心里烦:为什么同桌总是考全班第一名,而他总是考全班二十多名?就问...
古代母亲教育子女的用心之事
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自襁褓至幼年之时,其衣食住行皆依赖于母亲者多矣。故...
宁近毒蛇,不亲女色
于诸女色,心无染着。凡夫颠倒,为欲所醉,耽荒迷乱,不知其过,如捉花茎,不...
合理地舍弃,才能得到更珍贵的
有一只狐狸,看到围墙里有一株葡萄树,枝上结满了诱人的葡萄。 狐狸馋涎欲滴...
放下执著本性自现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无非是要令众生开、...
念佛人是否一定要吃素
问: 念佛人一定要吃素,这个观点是否是由佛陀亲口说出来...
有十种方法能快速得福
每人个都想得到幸福,幸福有它的因,才能得到幸福的果。 一、不贪常舍。不贪...
为何女众一生只能出家一次
佛教经典中,明确记载女众一生只能出家一次,而男众能出家七次,使得不少人认...
今之外道,遍世间皆是
原文: 今之外道,遍世间皆是。以佛法深妙,人莫能知。彼遂窃取佛法之名,而...
在家居士怎样正确称呼出家人
关于居士对出家师父的称谓 所谓佛法于恭敬中求,身为一个在家居士,乃至出家...
外境既然无实有,哪有什么可贪的呢
我们对一切人事物,都不应该生起贪心。为什么呢?因为那些引生贪欲的外境,若...
佛珠断了是凶兆吗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佛珠突然断了,你大可不必如此惊慌。一切唯心造,心无恶念...
伏瞋除障,受忏有智
佛陀往昔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这一天,世尊着衣持钵,进到城中乞食,...
明海法师忆净慧长老:活在当下
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师父(净慧老和尚)的情景:一位老和尚从书桌上...
佛陀的三十二相从何而来
有很多人都听说过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是说佛的身体有种种美妙的地方...
让心无所住,自然无有七情六欲的苦恼
在《佛说八大人觉经》中,佛陀教导我们,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 生...
电脑程序员的十条禅法
程序员是一份特别辛苦的职业,也是一个承受各种压力的群体。每周6天工作,无...
还寿生、打吉祥还债等是否如法
问: 寺庙里面所做的佛事,如超度、还寿生、打吉祥还债等...
只有福业相等的人才能成为夫妻
每个人都希望找到完美的另一半,而能否获得美好的伴侣也是跟自己的功德福报相...
星云大师给年轻人的十句箴言
第一句箴言万法相互缘起世事不强求 世人遭遇的种种苦,其形成的原因,不外我...
人为什么会穷困
谚云:有德真富贵,无道是清贫。一般人以为金银珠宝才是财富,实则非也,这种...
治疗眼病的偈语
(一)瞎子竟重见天日 (作者:煮云大师) 不多久以前,在京沪路中点的常州...
死亡到来之前,你用什么心态来念佛
佛号虽然有救拔你的力量,但是你临终的时候,是否能保持心不贪恋,意不颠倒,...
「不随妄转」对念佛人很重要
你应该怎样训练你自己不要老是被外境所转,不是等到临命终才不被外境所转。我...
我所认识的助产大夫
然大夫是我认识多年的一个中医按摩大夫,她早年在家乡县城做过二十年助产士。...
暂念弥陀圣号,便胜百年布施功德
为什么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呢?因为在这娑婆世界修行,道业很难进步;往生极乐...
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
家长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更懂事孝顺
问: 我侄子今年十七岁,父母已离异,学习、生活主要由爷...
婚葬酒席会杀害许多生命该怎么办
问: 按照农村习俗,婚葬要置办酒席,会杀害许多生命。那...
【荐】
以逆境苦难为师
古圣先贤无一不在逆境苦难中,成就人格与大业。佛教四圣谛摆在第一,又称以八...
爱桩不拔难生净土
今时净业学人,终日念佛忏罪发愿,而西方尚遥,往生弗保者,无他,爱桩未拔,...
【荐】
你有没有想到工作就是修行呢
以前常听到老师讲要放下,我并没有真正地领悟个中意义。有一次,金纳利长老吩...
心定如须弥山,任何境界都不动心
我们要借假修真,效法诸佛菩萨超人的智慧,难思的神通。为什么会有超人的智慧...
每天早上盥洗后就做这两件事
若或事务多端,略无闲暇,当于晨朝盥漱毕,有佛则礼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无阿...
忙人最简单的净宗早晚课
一、最简单的早晚两个课程 (一)南无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称一拜或...
良医救子喻
在《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中,有一个「医子喻」,又称「良医救子喻」的公...
印祖文钞--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
病苦后重生的感悟
提起学佛我真是好惭愧,皈依很多年了,但是从来没有真正信过,更没有真正学过...
中年失子之痛--感爱别离之苦
2012年6月17日下午4点多,在河南信阳读书的小儿子的同学突然给家中打...
持咒打坐定中上升忉利天
有一位师父在那儿参禅六年出家,是真空老和尚的徒弟,功夫很了得,比我大几岁...
您能认得出那是谁的肉?
您认得出那是谁的肉? 当我在外科实习的时候,每一天都要开好几刀,每一次的...
把佛号当做本命元辰
第一段讲 静中修 。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礼拜持念,回向发愿。或者是早课,...
【荐】
身有生老病死;界有成住坏空
世间所有,若根身,若世界,皆由众生生灭心中,同业别业所感,皆有成坏,皆不...
孑然此一身,生时骨肉连,死后各分散
宗喀巴大师要我们修无常观,分三个次第: 第一个思惟今生决定要死。 你告诉...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 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之而别。 ...
现代社会应如何教育子女
佛陀在《善生经》里,规定父母当以五事养育子女。 父母养育子女的五事是:一...
宁管千个兵,不管一个僧
在教内有宁管千个兵,不管一个僧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管一个僧人比管一千个兵...
净土行人如何分辨杂修夹杂
大凡修净土法门的人,最忌讳的是夹杂。我们在《无量寿经》知道,三辈往生共有...
不善之家,正殃在身余殃在孙
用世间狭劣的眼光去看,就把善这一个字看得太轻缓,认为行善得不到什么好处。...
徐母杨太夫人生西记
原文: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固无论天人修罗鬼畜地狱,况男女贵贱...
虽然身体还没往生,但心早已过去
你想凭自己的功夫往生,是不可能的。这样可就不空费了你一生修行之大事吗?也...
须菩提观空息病缘
过去佛在罗阅城耆阇崛山时,有五百位大比丘随佛一同住止,精进办道,修习用功...
有财有势的人广行布施为何却堕落在恶道
虽然现代有许多有财有势的人广行布施,但不一定就会获得人天的富贵果报,甚至...
拥有多少能力就去做多少的事情
除了外在有相的布施以外,奉献自己的能力或劳力帮助他人,也是一种布施。比如...
为何作恶多端,却仍能安享天年
人生的祸福善恶因果之间,没有另外一个做主的,就是所谓的无主宰,所以叫不召...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行
《大方广佛华严经》,一般简称为《华严经》,大方广是法喻,譬喻这个无上法,...
地藏王菩萨为什么会悲哀
(一)所悲哀的就是六道众生造业不改,所有的天道、人道、阿修罗、地狱、饿鬼...
【荐】
从医学的角度看「我」在哪里
在《入胎经》、《住胎经》这两本经典里,非常详细地讲解了人怎么投胎、住胎,...
求「长生不老」是人最大的欲望
在我的一生中,有不少人无数次问过这些问题。一个做了几十年医生的人,如果没...
欣求极乐的两个修观方法
怎么欣求极乐呢? 思惟依正庄严,成就内心的安乐;思惟诸善聚会,成就内心的...
大悲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
大悲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净土宗是大乘法门,当然也应该要修大悲。 大悲心的...
【荐】
不向此身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我们把前面的念佛的止跟观作一个总结。偈颂一是偏重在观照力,偈颂二是偏重在...
有因无缘苦果不生,带业往生的最低标准
圆瑛老法师在十习因这段文,讲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大家要注意── 他说:...
攀缘善法,本身也是一种轮回性
大乘佛法的修学,有两个重点:首先,我们刚开始是成就一种善业力;其次,再提...
心田事不同,功德分胜劣
在禅宗里有一则公案:当初,达摩祖师从印度来到中国,正是梁武帝主政的时候。...
年轻时用来建功立业,有空再来修行,这样可以吗
问: 师父,我觉得现在还年轻,应该把时间用在建功立业上...
同一件事为何有人升华有人堕落
问: 法师,同样是一件事,有的人因为这件事升华,有人因...
吃素和吃斋有什么不同呢
问: 师父,吃素和吃斋有什么不同呢? 慧广法师答: 绝...
惜福和修行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吗
问: 法师,惜福和修行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吗? 慧广法师答...
如何分辨和取舍究竟的佛法
佛陀设教,随着众生的根基不同,除了直畅本怀,显诸法真实相又开设无量方便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整个中国陷入了战争之中。许多政要文人想逃离战区...
波斯匿王丧母记
佛陀过去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时,一日,波斯匿王命侍臣备妥宝羽严饰...
道济禅师戒淫文
妻妾之外非己色,淫人妻女败己德, 夭寿折福殃儿孙,皆有显明来报应。 劝人...
活在当下益处多多
有人曾问释迦牟尼佛:梵行圣者,你们居住在树林简陋的茅屋里,每天仅仅吃一顿...
要想运势好,口德很重要
口德,就是说话的道德,也就是不出口伤人。生活中,一些人总是抱怨自己情感不...
【荐】
如何正视福报与建立福报呢
我们常说要福慧双修,如何正视福报与建立福报呢?经过一段时间的体悟后发现,...
随时随地怀一颗善良柔软的心
闲来无事,网上漫步,看见一则小故事让我感动不已。一位武...
谦虚不但可以避祸,也是求福的基础
现代有许多人不读经典,把《周易》当作所谓算命的书,实在是非常悲哀的事情,...
出离心之思暇满难得
所以我们透过死亡的无常,每一生的死亡到来都把我们生命破坏了,使令我们生命...
在繁忙工作中如何寻回专注力呢
问: 现在常见的工作环境是,电脑萤幕同时开了好几个视窗...
古代出家当和尚的10个条件
很多影视剧里都有这么一个桥段,古人犯了法或杀了人,就逃去出家当和尚避世逃...
非份之财不能要
佛法不离世间法,就生产事业而言,佛法讲正业与净业。所谓正业,是不违背政府...
至诚恳切的心,启动了咒语的力量
【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
往生的关键在你的心理素质
这一点当然古人讲了很多,就是说,要往生你必须感应道交。我们是怎么跟佛陀感...
一句弥陀念诵听
刚开始先偏重点状的专注,怎么专注呢?一句弥陀念诵听,就是说,我们这个佛号...
行山愿海,以行填愿
修行人发的愿要广,不仅仅是度自己,不仅仅是度自己的家人,不仅仅是度自己有...
如何祈求阿弥陀佛解决世间的困难
问: 弟子常常念阿弥陀佛名号,祈求解决疾病、考试不顺等...
讷堂道人尺香斋的启示
讷堂是净土宗十二祖彻悟大师的字,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讷堂道人,也表明...
舍利弗的智慧:施一口水
从前舍卫国中,有一豪贵梵志,财富无数,其人也很聪慧明达,只是堕入邪见,不...
人生的幸福,并不仅仅是外在的东西
我们常常将幸福建立在一个未知数上,建立在我们不曾实现的人生目标上。 幸福...
每个的灵性苏醒,都需要时间
以前我父亲不信佛,我们烧香拜佛吃素他都要骂,记得第一次请观音菩萨回家供养...
【荐】
每个学佛人都要学会算这三笔帐
普通人的心态就是人对我好,我则生感激报恩之心;人对我坏,我在心里就生嗔恨...
如何让孩子戒掉手机瘾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很迷恋手机,时常拿爸爸妈妈的手机看、玩。吃完...
放生偿还所欠的无数杀债
我们多今生累劫以来,所造所欠的杀债,可能也虚空也装不下,而放生就是还债,...
《金刚经》精华的40句
1.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南怀瑾:佛教化救度了无...
素食怎一个「吃」字了得
素食怎一个吃字了得? 素食,首先卫生、安全,这是素食的普世价值。人无论牙...
任性娇养孩子,则与杀其身过无量倍多
来书所说,皆从自己身心习气上究竟,不胜欣慰。然在凡夫地,不能无病,亦不能...
虽悟理而仍不废事,方为真修
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
欲望只要一打开,就很难收回来
富在知足 什么是富?很多人都会认为有钱就是富。这个答案为什么这么标准?这...
争取一分钟,可能成就一件大事
一分钟的时间有多长?说短很短,说长很长。荣辱、生死、得失之间,也是一分钟...
怎样办丧事才有利于亡者?
虽然绝大多数人并不相信佛教六道轮回理论,可许多人在亲人死亡时的习俗,却与...
为人处事当宽厚缓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 处难处之人愈宜厚, 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面对纷繁复杂...
解脱色身的爱缚
男子,依佛法出家,仍为爱心所缚,常以苏油摩身,用汤水洗浴,种种饮食享用。...
永明延寿大师《戒杀俚言》
堪嗟人心如铁,终日杀生造业,他身滋养尔身,心上如何忍得? 为人若遭疾病,...
于诸梵行念念精勤无怠,能得十种利益
据月灯三昧经卷六载,修菩萨行者,于诸梵行念念进修而精勤无怠,故有下列十种...
不可将心待悟
祖师们叫我们用功,常常说:不可将心待悟。就是说在用功的时候不能停留在某个...
你不相信又如何能求感应呢
不管读那一部经,都是功德无量,特别是地藏经,当你遇到任何困难,求地藏菩萨...
待人要退一步,爱人要宽一寸
学佛,一定要学得心在宁静中。能够如此,则普天之下的一草一木,无不是如来的...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忽动被云遮
人之所以下地狱,做饿鬼,转畜生,不外乎受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支配...
冒充出家人之果报
如若是为了能受人信施、或为便于利用人的善心和对出家人的恭敬心而显出家相者...
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看他能不能忍
古语说:观德于忍,观福于量。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看他能不能忍。忍字意味...
忏悔业障的方法和要点
忏悔的方法在很多经典中都有记载。其中最有名的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
愚人与智者的差别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愚人与智者的差别。佛说:愚...
世间的四种修行人
一日,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为比丘们开示法要:比丘们!你们应当知道...
鹿头梵志的得度因缘
佛陀在罗阅城的时候,有五百位大比丘跟随用功学习。有一天,世尊从灵鹫山下来...
造善成就安乐的果报,造恶成就痛苦的果报
我们看古代圣贤的教诲,有很多道理是相同的── 比方说:子路,子路这个人是...
铁窗下的忏悔
再度入狱,虽近不惑之年,却开始对自己生命产生疑问:如果人生滋味,尽是充满...
孝顺的人,总是处处感召万物成全
一 我的公公有两个儿子,我老公是他的小儿子。我和我老公谈恋爱的时候,我的...
为什么爱到后来都是苦
爱情的真谛是自私的,我爱自己所以才爱你,你适合我所以我要你,不适合我我就...
纵使业障太重,普贤菩萨都会暗中摩顶
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
吃素十大好处
国际素食日(或国际素食节),是一个自1986年开始来源于印度的一个节日;...
只有阴德才能福泽子孙后代
世间人对财富很追求,但是老子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财富似乎很难守得住,...
供养哪种人得福最多?
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
欲火害人(普明法师的故事)
唐朝有一位普明法师,是济川赵氏之子。最初在泰山灵岩寺披剃出家,因为听说清...
少吃人造的,多吃天造的
很多营养学家都说过一句饮食金句,少吃人造的,多吃天造的。 人们追求食品色...
百蔬之首——白菜
白菜是中国的特产,古时称菘,到宋代才改称白菜,在我国至少已有6000年的...
信愿具足者,则万修万人去
如来知诸众生唯仗自力了脱之难,故于一切法门之外,特开念佛求生净土一门。但...
念佛受病,实是无量劫业力所现
原文: 书中言念佛急进、中气虚极,此汝不善用心所致。夫念佛一事,当随各人...
聪明人习气重问题多以及对治方法
原文: 数日前,令甥崔澍萍来函,并将阁下与彼之函,亦并寄来,祈光为阁下寄...
【荐】
如何快速有效的积累功德资粮
凡夫众生从初发菩提心,到究竟成佛,概括地来说,要经历五大阶段,也就是唯识...
麦当劳全球总裁离职转卖素食汉堡
2015年11月5日,位于美国加州的初创公司超越肉食 (Beyond M...
禅门的十六字心要
达磨大师《悟性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不...
做财富真正的主人
这是一个以商业为主流的时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财富积累也已成为成功与否的...
佛不能直接给你什么
佛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发现心中的宝藏,一旦你发现了自己的强大,发现了自我的...
以杂毒之善求生净土,是不可能实现的
原文: 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
佛经中有些与世间常识相违,该如何断疑生信
问: 弟子读《长阿含经》前三分皆欢喜生信,叹未曾有,只...
净土这个法门最直捷、圆顿
佛陀施设教法,我们可以分成实法跟权法,好比我们今天要过河,河的彼岸是我们...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
寄于残生,旅泊三界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
不服不食众生肉,是人真解脱者
你去吃众生的身体,还有它的部分,什么叫部分呢?那个皮啦、毛啦、牛奶等等,...
以前的秤为什么1斤是16两呢
文财神范蠡 :16两秤的发明者 我们小时候,家里用的是16两秤,中国人的...
佛法义理虽深妙,却又在我们日用寻常之中
佛法的精义甚深难知,不是言语可以说出来的。但他的义理虽然深妙,却又在吾人...
打开生命宝藏的钥匙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成佛,就是开发生命所具有的无量...
对自己和对别人要用不同的标准
己性不可任,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 人性不可拂,当用顺法调之,其道...
【荐】
念诵太过熟溜或不利于修行
不如法的念诵,就好像从前的留声机(一种通过唱针在旋转的圆盘或圆筒上的螺纹...
做到了这三点,我们就能往生极乐世界
现在我用最简单的语言给大家讲一下往生的保证。我们希求的就是临终生到极乐世...
不要把自己的痛苦加在别人身上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这...
将愤怒的垃圾转化成慈悲的花朵
懂得使用有机肥料的园丁一定不会丢掉垃圾,因为她需要它。她可以将它转化成堆...
若能做到这三种法,现生证二果
曾经有几位道友,她们都发愿说:今生当中,修行一定要证得道果。说起来容易,...
汝宜自造安全洲,不复重来生与老
汝宜自造安全洲。迅速精勤为智者。 拂除尘垢无烦恼,不复重来生与老。 (法...
智者不放逸,如富人护宝
奋勉不放逸,克己自调御,智者自作洲,不为洪水没。 暗钝愚痴人,耽溺于放逸...
露地安然坐白牛
三车已息驰求念,露地安然坐白牛 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三车,是出在《法...
释迦牟尼佛为何要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呢
有人问: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不说念释迦牟尼佛,反而要教我们念阿弥陀佛...
如何看待「好人无好报,恶人活逍遥」
社会上很多人看到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常常抱怨说:好人无好报,恶人活逍遥。现在...
通过茶去领悟禅的义理
禅和茶在佛教当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喝茶讲禅,茶道又与禅相结合,所谓禅茶一...
寒冷的冬天来了,请给鸟儿一把米
冬天给鸟类施食与放生一样重要!冬天是枯竭的,没有食物的。城市中我们常见的...
身在公门好修行,走进宝山不空回
吴兴县(湖州)有一位大中丞(巡抚),他的先父曾经当过郡府的刑杖手。工作虽...
邪淫的人就算有好命也没用
看周围的环境,邪淫的事件多,而显著的报应却似乎看不到,特别是那些大富豪、...
十首著名悟道禅诗
一、唐寒山《寒山诗》 水清澄澄莹。彻底自然见; 心中无一事,水清众兽现。...
戒律不能完全做到,是否就不去受戒
问: 师父,有的人认为佛的戒律不能完全做到,就彻底不受...
年轻人压力大,有时烦恼,该如何化解
问: 师父您好,请问年轻人压力大,有时烦恼,如何化解呢...
诵经后出现不如意,可以先不诵吗
问: 师父,如果诵经后出现一些不如意的事,是不是就可以...
学佛越久,离佛就会越远吗
经常听说:信佛一年,佛在眼前;信佛两年,佛在身边,学佛三年,佛在天边。这...
少欲知足,诲众清约
少欲知足 宋宏觉禅师戒徒众云:汝既出家,如囚免狱,少欲知足,莫贪世荣;忍...
善良的人容易和观音菩萨感应
今天一师兄过来,聊起了观音菩萨,说她去普陀山之前,来抽签问姻缘,都是下下...
「有了富贵,失去欢乐」的故事
老子说过少则得,多则惑的名言。有这样一个故事,清末民初的时期,有一山西商...
早晚课诵的功德利益
佛教传入中国已经两千多年,但是出家和在家的佛门弟子们诵经打坐念佛起初并没...
千万不要犯下诽谤净土的罪业
莲池大师曾经有个比喻。如果有一个人,一天讲一万声语言,诽谤一万尊佛,这样...
【荐】
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
书中语语真实,欲得佛法实益。但以未知净土法门之所以,其心愿便与佛愿相违。...
戴斗笠的地藏菩萨
记得是在八九岁的时候,读过一个日本民间故事《戴斗笠的地藏菩萨》,当时就特...
佛陀座下的七众弟子
(1)优婆塞: 汉译为清信士、近事男、近善男等,即是亲近三宝的在家男子。...
佛说邪淫有十种罪
○三曰邪淫,彼或有父所护,或母所护,或父母所护,或姊妹所护,或兄弟所护,...
心浮气躁、严厉苛刻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
事有急之不白者,缓之或自明,毋急躁以速其戾; 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
达摩大师传授入禅门的四句口诀
菩提达摩大师是中国禅宗的奠定者,而奠基不仅仅是建立了一个宗派,且必然具有...
【荐】
「福禄寿」是怎样被我们消掉的
所有的相遇 都是久别的重逢 《不肯去观音》里有句很经典的台词:所有的相遇...
现代科技再现佛法庄严
21世纪是个特殊的时代,飞机、高铁拉近了人们的物理距离,新媒体包含人类文...
怕浪费而吃掉荤菜,这样算犯戒么
问: 师父家人剩下的荤菜,怕浪费而吃掉,这样算犯戒么?...
「十念皆生我国愿」该如何理解
阿弥陀佛所发的第十八愿就是十念皆生我国愿。有时候会把十念解释为十声,但这...
持大悲咒可以往生西方吗
问: 一位师兄看到《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若诸人天诵持大悲...
生命就在呼吸之间
要思惟死亡的痛苦,才能生起修道之心。如何以念死法修道? 有一次佛问比丘:...
净土宗最怕就是你抗拒
如果从《弥陀要解》的标准来看,念佛人临终的时候,他不是马上提起佛号,不是...
遇到事情,先观察自己很重要
觉察的智慧是内观的,跟别人没关系。就是不管你遇到什么事情,第一件事情先观...
把「牛」释放,幸福才有可能出现
问: 佛教常说放下?什么是放下?怎么才放下? 一行禅师...
就算有神通,也敌不过业力
目犍连尊者的神通,在佛陀的弟子中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就以为凡事运用神通是...
通过外在的浴佛,来改变我们的内心
在浴佛法会的时候,我们要诵一个偈子,我今灌沐诸如来:我们通过外在地去浴佛...
上一页
第50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下一页
随机推荐
忍辱
佛法入门
皈依
仁清法师
四十八大愿
静波法师
善导大师
戒邪淫
忏悔法门
法语系列
普门品
莲池大师
其他法师
供佛
供养
减少欲望
慧律法师
弥勒菩萨
财富
佛弟子文库 http://m.fobao.org/
文库首页
佛经原文
全部栏目
网站邮箱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