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第十二难,除灭我慢难

证严法师  2011/03/09  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说人有二十难,除灭我慢十二难;

浅薄短见自夸张,稻穗低头是饱满;

尊人谦己天地宽,去除贡高与骄慢

日常生活持正念,除灭我慢并不难。

我们在天地之间修行,天地多辽阔,人在世间却很渺小。世间是人与人共同生存的地方,大家必须彼此付出,同心协力,能让世间一切物质、生活富有,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有一番才艺,才能为大众奉献。不过,即使有付出,也没有什么好骄傲、贡高的。

佛陀告诉我们,人在修行的过程中,会有种种的困难。譬如在二十难中,他曾说过「除灭我慢十二难」,要除灭我慢也是困难之一。凡夫在生活、功能、职业上,都会起分别,会认为「我的功能很高,我的学识很渊博,我的功夫技术很好,我的研究很深刻,我所有的一切都比别人好」。于是就产生不可一世、贡高我慢的心态,这是十足的凡夫,这种人就是「浅薄短见自夸张」。

浅薄短见的人只看得见眼前,一切自以为是,却不知贡高的态度,其实是最令人瞧不起的。尽管有一番功夫,满腹学问;尽管他的境遇比别人好,但这一切都是环境促成,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此本事,而是环境让他有学习的机会,造就了他的优势。

因此,有了很好的学问或功夫,就应该更谦虚,富有感恩心,同时勇于付出。所以我们常常说「稻穗低头是饱满」,稻穗饱满时会愈垂愈低,如果直挺挺的就表示内部是空心、没有用的。学问愈高、知识愈宽,表示功能愈好,才要更谦虚,就如同愈高的竹子也是垂得愈低。

记得夏威夷有一群慈济人医会的医师,他们在当地备受尊重,每天都有很多病患上门求诊。他们在夏威夷的社会地位是属于高阶层的,但是当他们走进慈济之后,知道没有什么好贡高骄傲的,能一一放下身段,因而生活中充满了欢喜、轻安和自在。

在义诊时,他们亲自扶持病人,帮病人擦身体,视病如亲。在当地人文学校,他们穿起慈诚队的制服,在路上指挥交通。此外,也学习当孩子的保姆,带孩子上厕所,这样呵护着孩子们,让他们觉得很欢喜。

仁医抬棺度群伦

有一次,一位社会人士,看到这些医师放下身段做得这么欢喜,感觉很不可思议,想试试看他们的表现到底是真是假。由于他的母亲往生了,于是就对一位医师说:「我看你做慈济做得这么欢喜,这样做到底有什么好处?」我们的医师回答:「人生就像一个道场,这样也是在修行。」这位人士就说:「你如果要修行,就要有办法降低身段。我的母亲往生了,要出殡时,你们如果能来为我的母亲抬棺,我就加入慈济,加入你们的团体。」

这位医师听了,觉得师父说要净化人心,只要能度一个人就是好事,我们就会多一位慈济人,而社会也将多一分祥和。后来真的就有身高相当的八位医师,穿着整齐的服装,为这位人士的母亲抬棺;大家觉得很不可思议,这些医师都是当地的佼佼者,他们为什么做得到?

事后,有人问这些医师的感受如何?他们回答:「轻安自在。我们做得很欢喜,就如同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没有分别。」这不就是竹子愈高大竹尾垂得愈低;稻穗愈见饱满愈低头。同样的,这群医师有这么好的环境,内心那分爱应该更丰富,以谦虚的心付出无所求,并抱着感恩心服务社会。

尊人谦己天地宽

「尊人谦己天地宽,去除贡高与骄慢,日常生活持正念,除灭我慢并不难」。既然我慢是这么讨人厌,我们应该好好地调整,学习时时尊重他人,缩小自己,这样一来,生活的天地就没有障碍,人生道上也会天高地广。

所谓的「天外有天,人上有人」,自己优秀,还有人比我们更优秀,因此不需要自夸;用爱付出待人,绝对会受到人人的尊重与敬爱。如果懂得尊重他人、谦虚自己,自然能除去贡高我慢的坏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也就能处于八正道的正法之上,心念端正,行为就不会脱离人生轨道。

慈济人曾经关怀一位独居老人,他的家非常肮脏混乱,老人的头发、胡须、指甲,不知多久未曾整理。我们的慈诚、委员不仅帮忙清扫居家环境,并且整理他的仪容,使他全身上下及家庭内外部焕然一新,变成另一番新天地,这就是爱的付出。

这位老人,现在如此落魄孤老无依,然而从前的他,其实是一位威风凛凛、呼风唤雨的人物。曾经有的风光,晚年却如此惨淡,所以人生并没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我们得以安然自在地生活,拥有丰富的物质,这是每个人共同付出功能的成果,所以一定要好好地尊重别人。做人要谦虚,观念要正确,不要被名利、学问等等,迷失了应有的礼仪。

在待人接物中照顾好自己的态度。心念持正,除灭我慢并不难。日常生活中能转变心念,就是转变一个形态,如此骄慢就能完全灭除。

目录: 第一难,贫穷布施难 第二难,富贵学道难 第三难,弃命必死难 第四难,得睹佛经难
第五难,生值佛世难 第六难,忍色忍欲难 第七难,见好不求难 第八难,被辱不瞋难 第九难,有势不临难
第十难,触事无心难 第十一难,广学博究难 第十二难,除灭我慢难 第十三难,不轻未学难
第十四难,心行平等难 第十五难,不说是非难 第十六难,会善知识难 第十七难,见性学道难
第十八难,随化度人难 第十九难,睹境不动难 第二十难,善解方便难 调伏人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下载手机APP客户端

可以更方便的学佛法...

星云大师:我要创造人生三百岁

有一则人生三十岁的故事,但贫僧并不相信这样的传说,...

最好的管理,就是自己管好自己

最好的管理,就是自己管好自己; 最坏的管理,就是自己...

哪些念佛方式是不如法的呢

我们要念好这句佛,就要知道哪些是不如法的方面,以便...

战胜自己

有一位比丘,自出家以来,父母从未曾放弃说服他还俗,...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古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

圣严法师《对处事态度的开示》

我十几岁在上海念佛学院的时候,除了上课,也做很多杂...

【推荐】证严法师《懂得修福的人》

人应互相帮助、彼此关怀。我们看看这个人字,恰好只是...

痛中念佛时,此心常念「痛」多于念「佛」

念佛人体验佛力,就如游泳者体验水的浮力一样。末学承...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逆境与是非

逆境、是非来临,心中要持一宽字。世间没有一样很容易...

出家是为了什么

问: 我很想出家,又想留在家,应何去何从? 证严法师...

证严法师《认清因果》

在无常的人生历程中,如何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我始终...

幸与不幸,完全由自己而定

佛陀在世时,波斯匿王来到佛陀讲经说法的祇树给孤独园...

【佛教词典】心为等无间法

【心为等无间法】 p0355 品类足论六卷五页云:心为等无...

【佛教词典】得鱼忘筌

筌,又作荃。指既钓得鱼,便忘其鱼具。比喻既已成功即...

【视频】安土地真言(莲歌子)

安土地真言(莲歌子)

【视频】觉醒法师《玉佛问道-怎样克服恐惧》

觉醒法师《玉佛问道-怎样克服恐惧》

【视频】净业三福略释

净业三福略释

星云大师《从阿弥陀经说到净土思想的建立》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从阿...

外在体现内在

虽然不是全部如此,但外在还是经常体现内在。为此,我...

人生八苦

无量劫以来,我们一念无明,迷惑颠倒,造诸恶业,轮转...

劝父母往生西方是为大孝

念佛之人,当劝父母念佛求生西方。然欲父母临终决定往...

佛以慈心降毒龙入钵

佛初成道于鹿野苑度五比丘,又度化了耶舍等五十位年轻...

证严法师说故事《佛陀和他的弟子们》

目犍连救母 有一次,目犍连尊者在七月间结夏安居打坐...

虚云老和尚:犯淫戒的过失

古德所谓: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淫欲炽多,精神衰...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真的具足了信愿

问: 弟子听您讲经已经几年的时间了,在您的教导中越...

情不附物,物岂碍人

今天雨水纷纷,寒风彻骨,大家不避艰辛的插秧,为了何...

老来无三昧

我说几句话。我是说过,年轻人发心修行是容易一点,但...

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

九华山有尊肉身菩萨大兴和尚,生前很疯癫,常常给人治...

为什么要福慧双修

由于末世众生愚痴太坚固,所以修行不容易成就,更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