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宏海法师:楞严经讲解

宏海法师  2019/01/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二十八讲)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阿弥陀佛!请放掌。各位楞严道友,今天是第二十八讲,马上就要进入这个三十大关了。那人家说三十而立,不知道我们这个楞严法你是立起来了没有。立起来了吗?怎么讲呢,从大的心来讲,非常随喜诸位,特别是今天一进这个法场,我还是真是油然而生,随喜诸位能够一直坚持了这么久,来共修这个楞严法义,由衷的随喜,这是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其次从我个人来讲,也感恩诸位,为什么呢?因为由于你们的一路相伴,使我在楞严法义上也在不断地增进,也给我的资粮增添的可以说是日积月累。所以这永远都是一个相互成就、相互长养,共同成就、共同长养。那么虽然说讲到这里,我也不知道诸位,最近有时候呢,比如说把这个《楞严经》也会有视频发到上面,我不知道后来有的同修是不是由于有视频了,他就是忙了就不来现场了,也有这样的。那么关于这个到底是听得懂还是不懂,通还是不通,这是两码事。你有的时候呢,最佳的效果当然是又懂又通,懂就是说你搞明白了,通就是说讲的这个法义没有歪曲,这确实是两码事。但是有时候你是,讲的是通了,你不懂,也有,这是第二种情况。有时候是又不懂又不通,懂也没懂,通也没通,就是两模糊,我也弄的糊涂了,你们也听得天花乱坠,搞不清楚。

还有一种相似的是什么呢?就是说虽然好像懂了,但是不通。这个是最后一种,也是为什么落脚点给大家讲了,就是防止我们落入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因为《楞严经》说实在的,它是对根基有拣择的,它不是三根普被的,跟大家说。真的你们能够次次来这儿,这确实不是一般人。净土法门不管你懂不懂,他念阿弥陀佛,相信,这个谁都有这个功能,谁都有这个根器。但是《楞严经》确实他上不来的就是上不来。这个上不来有两种,一个就是宿世的善根福德不够,就怎么掰开了揉碎了他就是上不来。还有一个就是你的加行不够,就是因具足了、缘不够。这就是有时候为什么我们说,哎呀讲得通俗易懂,弄几个笑话大家哈哈地一笑,或者讲的自己听得好像,就像那个顺着毛拨一样,很舒服。但是你未必法义通了,你法义不通这就等于说,真的也等于说没有什么作用,所以最佳的状态就是我们又能懂还又能通。但是始终保持通,从不懂到懂,或者懂的界限越来越多,不懂的越来越少,这也是好的。千万不要以为说,听的是好像说很通俗,就是咬着几句经文,然后就泛泛地开始展开,这个其实很简单,但是你太展开了,你的智慧会退的。这确实是讲《楞严经》,要么他们有时候也说,你这真不容易,这《楞严经》一讲就几年几年的讲,还有人来听。

所以感恩大家。那么既然是讲到这个阶段,大家对我们现在讲的《楞严经》,这马上第四卷,这个第四卷就已经圆满了,进入第五卷了。你们现在对《楞严经》的脉络还记得吧?就是我们讲到这里,今天讲到这儿了,这是到哪儿了你知道吗?知道吗?因为你看中间不要说有时候隔半个月,一个星期就完全可以把这个血脉阻断,就看你平常有没有作意思惟。你说这现代人老得脑血栓脑梗,咱们这个法义也是的,特别容易栓,特别容易梗。是一样的,这个什么现象都是跟进着的,一个时代性,特别突出。

所以说我们现在讲《楞严经》,一路怎么走过来的,今天再抽点时间小插曲一下。一开始就是阿难遇到事了,他没有悟到底证到底,不晓得这个如来密因怎么开解,常住真心没有证到。就由于这件突发事的引发,佛把他叫在跟前给开始讲七处征心,就说妄识呀,说你天天在这个妄识里面行动,一天活得稀里糊涂的,就要破这个妄识,就打了七处征心,哪儿都没有。那么哪儿都没有,又转了个(身),一个华丽的转过身来又十番显见,这个真心到底在哪里,依附在哪里,让他撩起来先发现,这叫十番显见。还记得吧,这大板块总记得吧?十番显见完了以后,再一个大板块就会通四科,就是我们的五蕴之身色受想行识,六入眼耳鼻舌身意,乃至色声香味触法,眼识耳识鼻识舌识,就是这个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整个生活的点点滴滴,乃至我们元素上的本质组成七大。这都是我们人生的现前的一幕呀,就是眼睛里演的这些影像怎么出来的,就是这些玩意这些东西组合成的,那么他就一一地给你们点出来,所有的场景、所有的元素本身就是这个真心的体现。

讲得这么玄妙,说得这么直白,问题是,可是现实世界接不上呀。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富楼那又接着说,那万法是怎么出现的?我们人生是怎么展开的?开始有了万法的生因,生的因,生起的第一因怎么出现的,还有众生的相续、世界的相续。这里就讲到不空的这个如来藏,前面是讲空的如来藏,这里讲不空的如来藏。那么我们现在到了哪个关节点呢?到了哪个节骨眼上呢?就是阿难在这儿一听以后说,说得这么好,像一个巨大的屋子,我现在想住进去,可是我进不去呀。这就跟给咱们代言一样,我们听了半天都觉得玄妙,那么怎么每个人本具的如来藏我住进去显现出来呢?这天天还不是生老病死依然如故嘛,还不是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贪嗔痴烦恼念念作祟嘛。怎么进去呢?在这个节骨眼上,那么阿难说这个境界怎么住进去,开始我们讲到佛说两种决定,怎么进去。这是整体的一个线索。

那么从上一讲开始,怎么进去呢,佛讲了两种决定义。一个就是说,你们啊,在座的诸位也是,如果你们要发菩提心、修菩萨乘、入佛知见,一定要审查自己因地的起心动念,这就开始平地给你接地气了。因地的起心动念,你怎么起心的,跟果地觉是不是同步的不生不灭的状态。这是讲了第一个层面,叫第一个决定义。

今天我们要开始讲第二个决定义了。这就是第二十八讲的所处的位置,大家找到了吧?找到了没有?好,那么不但说所处的位置要找到,我们连马上要讲的经文也要找到。这里开始就是什么呢?教你从根解结了。什么叫根呢?六根呀。这里开始迈入就是,既然你要入,为什么入不进去?因为你打了结了。这里讲到六根有可能就是我们的六个结打住了,你解不开,所以从今天开始的内容就是教我们从根解结,就咬定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里边挑一个,今天就跟诸位开始讲,挑一个怎么挑。但是你挑一个,你首先要认清楚,这一个是哪几个,每一个怎么出现的,怎么打住的这个结。所以我们前半部分内容主要锁定的是这一板块。那我们先要读一下经文,从第二义者汝等必欲发菩提心,这一句经文开始。大家找着了没有?好,一起来。

第二义者。汝等必欲发菩提心。于菩萨乘生大勇猛。决定弃捐诸有为相。应当审详烦恼根本。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阿难。汝修菩提。若不审观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处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来位。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则汝现前。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自劫家宝。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于器世间不能超越

好,就到这里。你看这就是惯性。我们从这一段开始今天大家一起来,希望我们的学习永远是这样的一个严谨的,步调比较紧凑的。第二义者就是前面讲到第一个决定义,大家翻回去参考一下。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翻回来把这一页也把它参考一下,然后锁定我们现在的,这样课就比较好讲了。为什么这里讲到第二决定义者呢?就是说如果你们确定无疑地要发起这个无上菩提心,那这是佛对阿难说的,还是佛给阿难的口气。那么在前面的第一义中,你看这不是前面讲到了说,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

那么此处又讲发菩提心,其实跟诸位讲,弃舍声闻就是发菩提心,就是二乘声闻乘他舍弃了,不住在这个二乘的定见中了,所以前面讲到的若欲,就是说如果愿意的话。但是这里讲到的就是什么呢?必欲,你看,汝等必欲发菩提心,那么就等于说重新叮咛,恐怕他的发心不够真,一会儿发,一会儿又后悔了。咱们通常也是这样的状态。那么这里又讲的说,于菩萨法生起大的勇猛精进心,你看一步比一步紧凑,前面讲的是说修菩萨乘,这里讲到于菩萨乘生大勇猛,就是害怕他立的志不够坚,一会儿修一会儿退。你看我们的心不是一会儿发一会儿后悔嘛,一会儿修一会儿又退嘛。那么前面讲的是入佛知见,这里讲的是什么呢?弃捐有为,你看,决定弃捐诸有为相。这都是有对照的,第一次跟第二次。如果说舍弃有为才能够入佛知见,因为佛知见就是无为相,不生不灭相。所以这里讲到决定,这就是说一点一点的、婆心切切的这种叮咛之意从中可见一斑。那么后面我们再往下讲,你看说:

应当审详烦恼根本,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阿难,汝修菩提,若不审观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处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来位。那么这是在这里讲到,还记得我们上一讲的时候给大家所描述的那个五浊吗?还记得吧?为什么突然间描述了那段五浊,猛地就好像又这么一大段内容呢?就是说明五浊是从我们的真心起的妄相,才有这五种的浊乱,所以你要见真心,一定要弃这个妄相见这个真心,抛弃这个妄相见这个真心。那么这里的第二义中又所说的这个,为什么这里开始讲到六根呢?你看,若不审观烦恼根本,就是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就是你都不知道你的这个虚妄颠倒在哪里,就在六根门头,你必须知道这六根门头本来所含的就是真,你必须要悟这个真,一定要融解那个妄。大家想啊,前一个层面是你要抛弃妄,见到真,但是真正的抛弃妄见到真是说明什么啊?你要融这个妄,让它真。这是两个,好像是两个层面,其实是一个东西。抛弃妄,见到真,好像把它舍了才能见到,但是这个舍并不是说把它拨开,或者把它拧的扔了,而是把它融成一个,妄相相互融解,显现它真的状态。怎么显现真的状态,妄相从哪里去,就是照哪个地方去演绎这么一个过程呢?就是从我们的六根门头,六根门头。所以大家来看,这里讲的说你应当详细地审查烦恼的根本所在。无始以来,一个,因什么呢?因发业无明,二一个,和润生无明而舍生去生,到底谁是造业者、谁是受报者呢?这是什么意思你看:

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这是前面的一句,我们讲到发业和润生。什么叫做发业呢?就是我们起惑造业,就是以一念无明搅动,那么转识成惑就发动了我们的身口意,发起这个业。发起这个业,润生是什么意思?我们的生命是由什么滋润的呢?大家想我们一天活着,这么来这么去,每天这么醒这么睡,就这些是由什么东西滋润着,由什么?业力嘛,你们每个人,包括我,咱们,共业别业引业满业,重业轻业定业不定业,这些除了业还有什么呢?所以我们的生命由什么来,你看这里有一个词用的特别好,润生。润是什么呢?滋润呀,就由什么养着、长着、泡着呢?由什么?就是由业。所以这里讲到的发业润生,那么整个这些发业润生,谁是作者,谁是受者呢?大家想想到底谁是作者,谁是受者?自作自受,那当然是对的,自作自受。自作自受,自是谁呢?自是谁呢?我是谁呢?我们自己除了眼耳鼻舌身意,还到哪里去作呢?我们的业从哪里去作?只有通过眼耳鼻舌身意。那我们的业去哪里受呢?还是通过眼耳鼻舌身意。这就叫做自受,自作自受。你看这里讲到谁作谁受。谁作谁受?你,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你不就是个眼耳鼻舌身意嘛。所以说,这里讲到的说阿难,你如果这里一定要知道就这个虚妄的根尘它在何处颠倒的,你连颠倒的处所都不知道,你怎么才降伏它来取得这个如来位呢?云何降伏取如来位呢?这是这一段。我们再往下看,你看再看说。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这又是怎么说呢?说阿难你看这个世间解结的人,你们打过结吗?怎么打?打结为什么有死结有活结呢?你看本来要打一个活结,是这样拿一个绳子,这样拿一个绳子这样一拧,这不是打一个活结嘛,是吧。活结呢,这个一抽就开了,你有时候一打打的死结,这样给拧进去了,本来想搅开的时候又把一根给弄错了,越解越解不开了。这个时候就等于说,我们不知道这个条理脉络,你肯定是搞错了,本来要松它的那根结,你给它越拽越紧,给它紧上了,那么你怎么能解呢?所以你看这里说,汝观世间解结的人,他如果不知道这个结的根源在哪里,你怎么知道解法呢?而且,下一步配比的一个比喻是什么呢?但不曾听说虚空被你给毁坏动摇过,这里说,不闻虚空被汝隳裂,就是那你没听过说这个虚空被你给毁坏动摇呀。

这段话是有比喻的,怎么个比喻呢?我们一条一条来看。世间解结之人,比喻就是咱们修行菩提要成道的人。修行菩提成道的人一定是要断烦恼,所以比喻成为什么呢?断烦恼就是解结,解这个烦恼之结。那么如果你不见所结,就是比喻说你要想解结,但是你找不着这个结在哪里,到处去找你找不着它的症结所在。就跟医生看病一样,你没办法给他判断这个病症所在,在哪里,到底这个,好像浑身都在发炎了,到处检查,查不出在哪里。查不出在哪里就叫做不见所结。云何知解呢?你都不知道解这个结的解裂之法,你怎么去降伏呢?这段是前半部分。

后面的比喻就是怕阿难听不清楚,又进一步把虚空没有这个裂来作为证明。怎么叫做虚空没有裂呢?就是我们解结呀,一定以为说有一个结症所在,但是万一是根本就没有一个结呢?这个结是我们自以为是的一个结呢?所以下面这里讲到的说空无形相,你看,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就是等于说,我们离我们的真心,空,虚空就是比喻我们的真心。我们的真心本来就是离这个虚妄之相的,既然离这个虚妄之相,你不就不见有所处,就不见有所结嘛。你现在要解结,你都不知道这个虚空本来就没结。没有妄可断,你现在要断什么呢?没有结可解,你现在说云何知解,你看你怎么去解呢?这就是等于说,这个地方衔接的比较开,前面你看打了说,汝不见所结,云何知解,说你找一个结在哪里。那么我们的结症在哪里?就是认为我们以为有一个结,可是本来虚空是没有结的。如果我们离开这个生灭的心,守于这个真常的心,那么自然而然常光就会现前,到时候根尘和识心脱落了,你有什么烦恼断呢?你有什么结可以除呢?所以这段就是讲的这个,但是虽然如此说,问题是我们现前还是有结的。现前一定有结,在凡夫的层面一定有结,所以这里讲到:

则汝现前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自劫家宝。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于器世间不能超越。这就是说你现在知道你的结在何处吗?就是咱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为贼。六根呀,六为贼媒是什么呢?六根以这个六识作为媒介,六根真的以为有一个外在取境的一个幻识,就作为媒介。你看前面问谁作谁受,我们说自作自受,这也就是说自己作自己受,六根作六根受,就等于说自劫家宝。本有的真心就由这六根在那儿天天瞎折腾,那么开始折腾的时候没什么感觉,折腾得久了咱们就习以为常了,就认为人生必须要折腾,一不折腾可吓坏了。所以一说了生死,就以为肯定要死,害怕。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想想我们除却现前的六根,哪里有烦恼的根本呢?这里讲到的自劫家宝就是六根六识,颠倒烦恼,扰乱我们的心性,第一个;第二个,损减我们的法财,就是跟佛法的相应度,就是这六根来扰乱,损减;第三个,灭我们的功德。

大家想什么是功德呀?今天开始这里要屡屡地用到功德,待会儿说眼有功德耳有功德。我们说什么是功德呢?功德一般我们以为说积功累德,我一定要做了好多好事、行了好多善法、修了好多法门才叫功德。根本的功德就是我本来就具足这一切的真如性,清净无染,神通妙用,佛的功德我们本具的,这才叫功德,就被六根给灭了,因为六根生起来,功德就隐的显现不了。所以这里讲到的说,六根为我们的六大根结。由于这六根中从无始以来,你看嘛,在众生世界,你看,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就是我们的四大妄生缠缚,生生世世,我们不是说认为有一个身,揽这个身就为我嘛,所以这叫做内四大。在器世间,于器世间不能超越,就是外四大,地水火风,外四大不能超越,不但生生世世不能超越,而且包括我们现前就为它所障碍。什么叫做生生世世不能超越,这我们都容易理解,就是生死轮回出不来。

现前都被它障碍是什么呢?就是眼见色耳闻声,就有条有理的,超越不了,框死了,就跟六根绳子绑定你一样。眼只能见色是一根绳子,耳只能听声又一根绳子,鼻子只能嗅香又是一根绳子,口只能尝味又是一根绳子,身体只能触尘又是一根绳子,意根只能了别又是一根绳子。就这六根绳子,就把我们本有的真如法性的这个妙觉明心绑住了,割裂了,就成了六块儿了,所以现在不能超越,这叫最后不能超越。不能超越,那我们现在不能超越,你说不能超越就行了吗?不可以。我们这学习《楞严经》,听你佛讲法为什么?不就为了超越嘛。既然超越,怎么超越呢?在超越之前,首先我们要分析我们超越的这个东西的本质状态是什么样子,它的起动,就是它怎么发生的,知己知彼嘛,你知己知彼了,隐到它背后,把它的内幕给搞清楚,就容易超越了。所以下面这一大段就是开始要讲,要超越的这个东西,这个六识,是怎么搞定的,怎么形成的,怎么运作的,怎么出现的,怎么乱了我们的心性的。所以下面这一大段我们来开始再一起读。一起来。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位方有十。流数有三。一切众生。织妄相成。身中贸迁。世界相涉。而此界性。设虽十方。定位可明。世间祇目东西南北。上下无位。中无定方。四数必明。与世相涉。三四四三。宛转十二。流变三叠。一十百千。总括始终。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

阿难。汝复于中克定优劣。如眼观见。后暗前明。前方全明。后方全暗。左右旁观三分之二。统论所作。功德不全。三分言功。一分无德。当知眼唯八百功德。如耳周听。十方无遗。动若迩遥。静无边际。当知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如鼻嗅闻。通出入息。有出有入。而阙中交。验于鼻根。三分阙一。当知鼻唯八百功德。如舌宣扬。尽诸世间出世间智。言有方分。理无穷尽。当知舌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如身觉触。识于违顺。合时能觉。离中不知。离一合双。验于舌根。三分阙一。当知身唯八百功德。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唯圣与凡。无不包容。尽其涯际。当知意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好,就到这里。这个《楞严经》确实是百科全书,就是讲的到位极了。你看这里他给我们讲说这个,其实这里要讲什么,就是我们的六根所在这个贼是怎么贼的,这个贼是怎么沦落成个贼的。这个沦落成贼呢,它不是直接从这个贼说起,而是从这个贼的父和母亲爷爷老爷辈、祖上给他从那源头说起,它是怎么来的。首先你看它不从贼,六根的话我们下意识都觉得眼耳鼻身意属内,它从外边讲起。外边怎么讲起呢?你看,阿难,上面不是接着说,于众生世界生缠缚,于器世界不能超越嘛。那么他先把众生世界放一放,貌似从器世界的外在讲起,其实是讲的众生世界。大家说众生世界跟器世界是一个东西还是两个东西?对,是一个体,相互为媒的。那么这里讲,阿难,他就告诉阿难,接上句了。

阿难,什么叫做众生世界呢?大家想想,什么是世,什么是界?什么是世什么是界?我以前不是常给大家说,上下左右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世界不是就是宇宙嘛。世就是迁流变动的意思,这里讲到的世界这两个字你看,世为迁流,界为方位,就是相对时间而言是世的表达;相对方位,方向位置,对空间而言叫做界,像界就是我们说以此为界,有横有纵有经有纬,好像划分了一个空间方所,这不是界的感觉嘛。其实就是时空交错。那么他具体把这个世界搞起来好像很复杂,你看我们这一出去问一下.

我常说问一下路,我那会儿刚来北京的时候,不晓得北京人的习惯是说你奔南向北,他都是说东西南北的这样表达,我搞不清楚东西南北,说走几步说,你说我奔北奔南,那哪是南北呢?我说你能不能给我翻译一下,哪是左哪是右,翻译成左右我能分得清。

可是问题是,南北东西左右能出得了一个方位的感觉吗?一个方向的错觉,本来是一马平川的大地,我们就给它一定要横竖弄一个东西南北。这是北京,这追溯到唐朝的西安长安也是这样的,西安城里面最分明的就是东大街南大街北大街西大街。所以从这个方位上来讲,虽然有那么多的方位,它的核心元素就是四个,东南西北,一切都是以东南西北滋生出来的。所以这里我们往下看,你看,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就是这个十方,我们常说十方三世嘛,对吧,这里其实讲的就是十方,东南西北是个总定位,然后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又是,就等于说这四个方向这么一挪,中间不是有交合之地嘛,就又定了一个东南西南东北西北。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这是平面而言,立体起来的话还有上和下,这就统称之为十方。我们一般说的十方就是空间的方位有十。三世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你看过去现在未来为三世。方位有十,流数有三,找到这句了没有?大家要盯着经文啊,就是讲到了说,方位一共有这十个方向,那么流数就是时间上来讲一共有这三个次第。

由于十方三世交织起来,大家看到了吗?一切众生,织妄相成,身中贸迁,世界相涉。就是说由于我们众生揽以为身,有我的主观能动在那儿认知,这是时间,这是空间,相互交错就叫做织妄。你看织嘛,为什么这里讲到用织妄呢?我们编织网的时候,是不是也是横起一根竖着一根呀?你看织布的时候也是嘛,把那一根一根的线竖起来,然后用那个梭子横着穿,横穿一下就给打一下,再穿一下又打一下,织地毯也是这样的。这一定有一个纵横交错作为织的一个属性,所以这里讲到的说,一切众生,织妄相成,身中贸迁。就是由于我们自己的这个身体在其中变异流迁,贸迁就是,贸就是来往嘛,你看我们做生意不是说贸易嘛,环球贸易中心,就是我国家的卖到你国家,你国家的买到我国家,所以这贸迁就是说来往变易流迁的意思。世界相涉呢?世界相互涉入,时空相互涉入,相互完美。大家明白相互完美的意思吗?就是不断地让它越来越细,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让我们忘却了那个本来面目,就在这儿交织,有时空出现了。所以下面讲到的说世界相涉,相涉就是相成相灭,相成相灭的意思。

这里讲到的怎么叫做世界相涉,我们再细细地理解一下,因为这个语言表达比较抽象,你一定要把它灵动起来,跟现实接轨。相成是什么意思呢?大家想啊,如果没有世的流淌,就是没有时间的流淌,你这个空间的方位有没有依托呢?没有依托。怎么没有依托了?怎么会说没有时间的流淌,空间的方位就没有依托呢?为什么呢?大家常会说,说哎呀,这会儿你在哪儿?有这个话吧,比如我问他说,这会儿你在哪儿呢?打电话过来说,这会儿你在哪儿?这会儿是什么呢?是不是时间呀。你在哪儿,哪儿是什么?空间。你看,随便的一句寻常话就表达了说,如果没有世,就时间的迁流,这个空间就没办法表达了。这会儿,一定要从时间作为底盘,才能衬托你在哪儿,空间在哪里出现的,这就叫做。如果说没有界,世也没办法表达,就是没有空间,你的时间也没办法出现,为什么呢?你看我们说,问大家,你们是北京人吗?有是老北京的吧?那我问说,你们在北京生活了多少年?没有北京空间,怎么体现你生活了多少年,你在哪儿生活了多少年,是不是?所以没有这个界,世也显现不出来,这就叫做世界相涉。你看这个这么大的一个错觉,我们每天都享乐在其中,根本就不想它是真的假的。

所以身中贸迁是什么呢?这里讲到你看,身中贸迁,世界相涉。身中贸迁是,本来是外在的世界,刚才讲的是外在的世界,是吧,可是不知道何时何故,就转成我们身的感觉了,身中的感觉了,似乎我在这个时间在这儿,我在北京生活了这么多年,永远都,我们,我,你,都出不了这个我在这儿,我生活了这么多年。大家悟一下,这个要把你的悟性跟上,你不要打妄想,打妄想就本来在交织,你在上面又交织了。什么叫做转成身的感觉呢?你比如说我们转左为右,转前为后,是吧。这个世,就是这个空间的状态,它是迁流不停的,不断在转,那么转上面怎么迁流不停呢?我们转现在就成了过去了。咱们这会儿是不是现在?等我们待会儿十一点下课的时候就成了过去了,这会儿就成了十一点的过去了。那么十一点现在是不是未来?等我们到十一点下课的时候就成了现在了。这就叫做贸迁,身中贸迁,世界相涉。以世涉界的话就是界中摄世,界是,这一讲估计又会悬了,什么叫做界中摄世呢?就是空间中摄受时间,摄是摄影的摄,我把你摄进来,你看你拍照片的时候不是说把你摄嘛,摄,拍摄,拍录像的时候说摄影摄像,就是摄的意思。古人,中国人刚开始以为,看到西洋人把这个照相机带过来的时候,说不敢去拍,为什么,说把你的魂魄给摄走了。

老北京一开始是不敢照照片的,为什么,他觉得那个东西能把他的魂魄给摄走,就是摄。摄什么意思?就是我是本位,把你抓到我这儿来;你是本位,把我抓到你那里去。所以说界中摄世的时候,就是空间中摄时间。你比如说我们说,新中国成立了多少年,新中国在哪里呀?就在中华大地九州方圆嘛,成立了多少年就是空间中摄了时间了。那么以界涉世就是时间中摄了空间了。时间中摄了空间怎么表达呢?四大文明古国,你们学地理都学过吧,什么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还有古代埃及,有希腊吗?有希腊中国就没了,没有希腊好像。那么四大文明古国,古就是时间,国就是空间,这就是世中摄界。

所以大家想想我们的每一天的感情表达、知识传播能离得开时空交错吗?你连一句都离不开。你不信试试,你做个试验,你连一句都离不开。你今天要来居士林,你来听法我来讲法,来居士林,待会儿我们结束了又各回各的地儿,你们北京人叫地儿。为什么这里要讲这个呢?就是为下面的经文要打基础了。首先告诉大家,世和界原来不断地在交错,原始交错就是这么交错来的。那么在这里原始交错这么交错来的,后来复杂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我们怎么把它弄得就成了一个下意识的东西了,怎么弄的呢?这里出现了一个词,下面你看:

而此界性,设虽十方,定位可明。世间祇目东西南北,上下无位,中无定方,四数必明,与世相涉,三四四三,宛转十二,流变三叠,一十百千。就是这段话,就开始把它细化。因为你看给大家这么一讲好像觉得说,原来还世和界,就时空真的就是这么回事。那你问题是你现在在时空中出不来呀。怎么出不来呢?可不是光这六个绳子把你绑定的,这六个绳子中间又有一根一根的这种微细绳子,把你绑得死死的。怎么个死的呢?就叫流变三叠,一十百千,一转十十转百,摆得你任其摆布出不来了。所以这里这段话也比较难理解,大家看一下。而此界性,设虽十方,就是说,虽然我们刚才讲到的这个界是指的空间来讲,只说的是空间,虽然有这个十方之说,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和上下,但是有定位可以明示的,定位可明就是,可以明确定位的四个核心方位是什么呢?只有东西南北,核心方位。世间祇目东西南北,这个目就是可以是说只说吧,只说的意思,只称的意思,东西南北。为什么这么说呢?上下无位是什么意思呢?你看如果说上下的话,即这个,我们不是说有了四方就会有上下么,对吧,那么这个上下是依什么来的呢?还是依四方来的呀,定了东西南北我们才知道,东西南北的上是上,东西南北的下是下,所以说,这里讲到的上下无位就说明,离开东西南北没有上下位可言,就不必再说上下了。

那么中无定方,就是说如果说东西南北还有中间的话,那么中间只不过是东西南北的交接处、会际处,对吧,那么其实也是由东西南北而有的,也不必说了,只说东西南北就可以了。所以这里讲到的说四数必明,就是指的其他的都不用说,包括这个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这四个方位都不用说了,只有东西南北就够了,所以叫做四数必明。这每一句话都要这么理解到位,要不然你待会儿算不过来了,待会儿算数不好的就算不了了。什么叫做与世相涉呢?就是这四个方位和三个世间,过去现在未来三个世间,相涉相入,刚才不是给大家讲的相涉相入嘛,这样的话,总括始终,下面这个三四四三不说了,宛转十二,流变三叠,一十百千,待会儿再讲。这里讲的总括始终就是,你出不了东西南北跟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就是这个相涉总括始终的。所以在这里是怎么算出来的这些微细相呢?

大家来看,三四四三,宛转十二,流变三叠。三四四三就是指的三世乘以四方,是十二吧,四方乘以三世还是十二,所以说宛转十二,一共是十二种可能性。因为过去世有东西南北,现在世也有东西南北,未来世也有东西南北,这都是我们当下一念六根的感受。这个妄想怎么来的?过去现在未来和东西南北,都是六根直接辐射出来的,你们不要忘了它的根源啊,不要算的这么。那么这里就来讲,流变三叠,一十百千。怎么算的呢?流变三叠算的时候还不能除去上下和西北东北西南东南,这一共是过去现在未来世三世,三世里边,下面是上下、西北东北西南东南、北南西东,一共是十方,对吧,三世跟十方相互交涉,就会有十个过去世、十个现在、十个未来,为什么,因为有十方嘛,每一方里面都会有过去现在未来,是不是,这是叫做一叠。那么十个过去现在未来里边,又会有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知道吧,十个过去十个现在十个未来,就等于说三十个时间里边又各有十个方向,各有十个空间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又成了一百个过去、一百个现在、一百个未来了,这不是十十得百嘛,这就叫做二叠。

那么一百个过去现在未来就等于说有三百个时间了,三百个时间里边又各自有十个方向,那么三百乘以十就成了三千了,是不是,就叫做三叠,就有了一千个过去、一千个现在、一千个未来。当然这个过去现在未来还包括空间,总归时空交错有了一千个状态,一千个状态由过去现在未来就等于说有了三千个。问题是三千个怎么算十二呢?因为待会儿我们要用到这里面只能算一千二,是什么呢?就是因为虽然有三千个时空,但是这个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中,我们只取东西南北就够了,其它的六个是虚的,这四个是实的,所以这里只取六个,就是四数必明,还没离开那句话,四数必明

那么由于这四个实的乘以三千,刚才算出来的三千,三四是多少呀?十二,只有一千二就够了。锁定这一千二,先把这个数字成立在那里,为什么呢?因为后面有一句话,总括始终,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这句话特别难理解,为什么呢?因为你算的数字,这个算数你们会做了吧?会做了吧?没有算错啊,东西南北乘以三千就成了一千二百,那么就说明,这一千二百的内容它是个概述,概括了什么东西?所有的我们刹那刹那的时空错觉。这个时空错觉有眼睛感觉有一千二,有耳朵感受有一千二,有鼻子闻有一千二,有舌尝有一千二,有身触有一千二,有意分别有一千二,每一根都具足了各各功德有千二百。

你看,我们眼睛看的时候是不是看东西南北呢?是不是看过去现在未来呢?耳朵听的时候是不是听东西南北?是不是听刚才现在将来呢?每一个眼耳鼻舌身意各各功德有千二百,这个功德可不是咱们通常狭义上说你修行功德无量,是什么呢,功能德用,它本来具足的这个用处,它的作用,它起的能动性。这个不敢混淆了,所以说整个这个十方三世给六根所缘,就被眼耳鼻舌身意所缘的时候,各各功德都有一千二百个,所以叫做总括始终,六根的各各功德都有一千二百。大家想一想,这就是我们凡夫的受用,就是六根的业用。这六根也是说明本来是各各具足一千二百个功能的,每一根都周遍时空的。大家不要忘了,这千二百代表时空的错觉,时空错觉就是一旦被我们割裂,好像我们现在只看到现在,就看不到过去未来了,这就受用有亏了。如果受用有满,就是每一个根都有一千二百个功能德用的,但是有的根是圆满的受用,有的根不能够周遍,所以六根中就是有优有劣,优劣就出现了。

下面这一段经文就是讲的这六根哪个是优哪个是劣。为什么要讲这些呢?小朋友们一样,为什么要讲这些呢?大家想到了没有,为什么呀?大家不要忘了我们现在在干什么呀?想抓住一个根,利用这个根入这个如来藏真如性,所以我们现在就分析这些根是怎么来的,提供给你每一个根的状态优劣,待会儿就让你一定要逮住一个根,学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了。好,上半场就讲到这里,下半场再说这个每一根的功能作用。大家休息十分钟,那么到十点十分的时候回来继续。阿弥陀佛!

好,那么我们趁热打铁,今天正好讲到这个根。你看《楞严经》的这种恢宏微细,一会儿从大的这个世界成因上面流转,一会儿又从微细的六根门头给你阐述,就是不断地让我们彻底掌握这个事事无碍的六根门头。所以这里在上一讲,我们是二十八讲的下半场了,上一讲的时候我们讲到说六根,先布置了一下六根跟世界的相交错,六根的功德。那么下面我们就要定一下这个,等落实到凡夫的一个水平,就是我们怎么样来利用六根的。把它用到什么地步呢?它是有胜有劣的。其实根本上来讲每一个根,六根中的每一根都是圆满周遍的,但是我们现在用的有胜有劣,所以下面就是要在这里审定一下六根的优劣功能,所以大家往下看经文:

阿难,汝复于中克定优劣。这就是佛又叫着阿难的名字,开始要克定六根的功德优劣了。大家记住功德不是积功累德修行,而是他的这个德能功用,就是六根的作用到底有没有全部发挥出来。好,我们来看:

如眼观见,后暗前明,前方全明,后方全暗,左右旁观三分之二,统论所作,功德不全,三分言功,一分无德,当知眼唯八百功德。这一句话讲的是,这一段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就眼根而论,就我们的眼来讲,大家看看,我们的眼看前看得见看不见?看后看得见看不见?看不见。左右能看多少?一半。不是,这个不是这里的三分之二,这里讲到的是什么呢?我们的眼睛看身体的前方的时候一目了然,看后方的时候完全不知,那么这前方的景象完全清楚,后方的景象完全不自见,那么加上左右两边旁观的,左右两边只能两个加起,就是左右两边加起来算,前面全部看见的能等于,因为左右两边你不是说都能看得见,左右两边能看见左的前半看不见后半,右的前半看不见后半,所以说左右两边加起来的前半,等于所有前边的看见,等于是一样的。所以这里讲到的三分之二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眼不是有一千二百功德嘛,刚才三叠流变,锁定东西南北,一共一千二百功德。千二百功德,我们眼的全部功德千二百,只能得到三分之二的功德,就是眼的一千二百功德的三分之二,不是左右旁观的三分之二。所以说,统论所作,功德不全,三分言功,一分无德。你看,就是三分是前左右,那么一分完全没有,所以这里讲到的是只有三分之二的功德,就说明千二百的三分之二是多少呢,是八百,所以这里讲到的说,眼根只有八百的功能德用,它不能够全,周遍不了。这是眼根。下面再看:

如耳周听,十方无遗,动若迩遥,静无边际,当知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耳根就不一样了,耳根的闻性是周遍听,十方的声音都能够一听无遗的,后面的声音也能听得到。所以这里讲到的说,动的时候好像若近若远都能够听得到,静的时候这个闻性就更加的没有边际了。你看,这里讲到动若迩遥,迩就是近的意思,遥就是远的意思,就是这个声音动起来的时候好像有近有远,但是远近都能闻,那么如果说静下来的时候,就整个无边无际,都能够听了。所以说耳根圆满了一千二百功德,都能听得到,任何地方都听得到。那大家想想这个,我们耳根听闻的时候,你们会一下,这个耳根听闻的就是有声音动的时候,好像是循业发现这个妄情了,就是由远处也罢近处也罢,有动有静就好像出来声音了。那么在静的时候,你仔细体悟一下,在静的时候虽然是我们用的妄根,但是它没有离开真性。大家想想静的时候,是不是这个听闻的作用可以整个周遍法界呢?你仔细想想,如果真正到静的状态的时候,好像是月亮上的一个动作你似乎能听得到,就是这个闻念可以直通月球,直通宇宙。所以这里就讲到说,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都有,耳根的德能作用都能显现。这是耳根。那么再往下看:

如鼻嗅闻,通出入息,有出有入,而阙中交,验于鼻根,三分阙一,当知鼻唯八百功德。这又讲到第三个根的鼻根了。鼻根的这个嗅闻性,就是嗅性,闻的这个,就是我们闻味道的这个闻性,不是听闻的闻啊。这个嗅性它是出和入的时候都有,这个嗅的功能都在显现,但是唯有一个地方不能显现,是什么时候?是什么时候?有出有入出入的那个中间的那一刹那、交接之际,好像停顿了,歇一下呼一下,对吧,吸一下出一下,但是中间的那个时候,少瞬那个突然间停顿了。所以说这里讲到的说,仔细地详验这个鼻根的话,它好像也是三分缺一,只能有三分之二的功德,因为什么?吸的是三分之一,出的是三分之一,但是中间交接的那个时候是三分之一,它用不起来,所以鼻根也只有八百功德。下面再往下:

如舌宣扬,尽诸世间出世间智,言有方分,理无穷尽,当知舌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这是讲到说舌根了,舌头。但是大家发现了没有,这里的舌根它具有两种功能,他没有取另外一种功能,而是取的舌根可以宣说法音的这个功能。为什么呢?因为你的舌根还有一种功能就是取这个尝味,舌尝味,是吧,但是尝味的这个功能呢,它是比较劣而不是优的,就是不是优秀的,而是比较陋劣的,为什么呢?因为尝味道的这个它有局限性,就是一定要把东西拿到口里的时候才能显现作用。可是如果体现舌根可以说话、宣说法音的这个的话,随时随地可以周遍地显现作用。就是有舌根的时候,你看,尽诸世间出世间智,所有的世间法乃至出世间法,所有的世间智慧乃至出世间智慧,俗谛智慧真谛智慧都可以用舌根来显现,表义宣扬,用它来表达,用它来宣说,用它来告知,等等这些,反正所说的至理。那就说明舌根也圆满了一千二百功德。眼耳鼻舌了,讲到舌了。再第五个。

如身觉触,识于违顺,合时能觉,离中不知,离一合双,验于身根,三分阙一,当知身唯八百功德。这个大家看了这段经文能独自理解吗?能不能啊?这八百功德是怎么算出来的呢?怎么算出来的?你这个身根呀,就是身体不是触觉嘛,触外面的这个触尘嘛,觉外面的触尘,身根。那么触尘里边它只有什么呢?我们想的触尘就是领纳外面的境界的时候,一种是舒服的,一种是不舒服的,对不对?我们每时每刻用身体接触外面的尘境,一种肯定是,有的是顺境,我就觉得很,这就属于感受很舒服;有的是违境逆境,就感觉很不舒服。比如说这个温度适中呀,手按在席梦思床垫上,躺下来特别舒服;那突然间到了地狱里边,让你睡在那个铁钉床上,那就感觉不舒服了。那么一个是顺一个是逆,顺和逆两个板块。但是不要忘了,身体觉知外尘是合中知而不是离中知,就是一定要触摸到了才有感觉,离开的时候、没有触摸的时候没有感觉。那么这里是怎么算的呢?离开的时候没有感觉算作一份,触摸的时候,顺境算作一份,逆境算作一份,所以说合的时候顺境逆境都能知道,离开的时候不管顺境逆境都不知道。那么这个统共三份里边只有两份具足,一份不具足,所以这个三分之二八百功德就是这么算出来的。这个能理解吧?能理解了以后。

最后一个根就是意根了。意根他这里用了一句什么词呢?大家看,如意默容。默容是什么呢?就是能默然涵容。你看大家听过有一种人会说他什么,说这个人心里有数,说这个人嘴上不说,心里有数。心在哪里?你心里算计拿什么算计呢?就是我们的意根。虽然他嘴表达出来可能有缺憾,可是口不言而心自知的时候,就说明他的意识。意识是什么呢?这个意识呢,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唯凡与圣,无不包容。你看,这个意识周遍到什么程度了,十方三世世出世间法里边的凡夫法界、圣人法界都在这个意识里边包容着,而且能够尽其边涯,所以这里讲到的,当知意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意根的功德也是足足份量一千二百。

眼耳鼻舌身意各各具足功德,但是有的具足千二百功德,有的只具八百功德。这就说明有的圆满,有的不圆满,有的周遍,有的不周遍。为什么把这里给罗列出来了?因为这里阿难,他让阿难不是要入嘛,再回到他要入这个真如性的时候,他得依根而入,因为六根门头就是贼所在,他要捉贼,就得把这六贼捉住,那么这时候就要挑一个容易捉的、好把他捉的、容易发现的、好收拾的贼来捉,不是说所有的贼同时,要擒这个贼王。这里贼王呢,就是一一给阿难罗列出来让他自己选,你找一个根,一门深入。大家要记住啊,我们现在讲这个经文讲到了就是,这六根罗列出来其实是让阿难一门深入,让阿难选择了。所以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大家一起来贯读。从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开始,一直读到彼六知根一时清净,大家一起来。

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我今备显六湛圆明。本所功德。数量如是。随汝详择其可入者。吾当发明。令汝增进。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好,就到这里。这里开始就讲到说教阿难悟圆入一了,为了悟这个圆满的妙真如性,从一门入了。因为什么?你看后面讲到了,十方的如来十八界都可以入,可是我们现在不行,所以他针对阿难,也包括我们现在人的根器,来讲挑一根而悟入。可是下面,等我们这一学期不知道能不能讲到,讲到下面二十五圆通的时候,就说每一个圣人他都讲到过去是怎么怎么入的,那么这些怎么怎么入的,全部都离不开这一千二百功德,这六根门头,这时空交错。就是挑一个门,就是挑起来一个疑情、一个微细动作以后长驱直入,人家就悟了,一悟全部悟了。就等于你千二百功德,他一个功德进去了以后,千二百功德全部给打通了。所以这里佛就说,说阿难你现在如果想逆这个生死欲流而上,这里讲的,返穷生死欲流的根源至不生不灭的境地,至不生灭,那么当验此等六受用根。大家也要,不要把这个经义学死。盯紧经文的时候呢,看自己的心力能不能跟进得上,现前自己的六根门头。为什么说生死欲流呢?就是指的我们说的变易生死和分段生死,那我们现在还在分段生死中,也没离开变易生死。那么返穷流根就是追断这个生灭的根源,以契这个不生灭的真如性,还是老样子、老义理。

但是这里讲到的说,当验此等六受用根,你就要观察勘验这六受用根。为什么说叫做六受用根呢?因为六根以这个受用称呼,能受用外面的六尘六欲,所以叫做六受用根,自作自受,就自己受。谁合谁离,就是这六个根里面,眼耳鼻舌身意里面,谁是合中知,谁是离中知。大家听懂了没有?什么叫做合中知?谁叫做合中知?鼻根是离中知还是合中知,我问大家。你们这也是,悲欢离合都曾有过,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到底是离还是合呀?鼻呀,鼻是合,因为味道一定要入到鼻根才能有味,才能闻。舌根呢?对,这就更容易了解了,舌头一定要、尝味是要东西放到舌头上。那么身根呢?也是合。鼻舌身是合中知,所以难修。为什么这里说,你当观察勘验此六受用根谁合谁离呢?合中知难修,为什么?你执著的就是好像腾出身子反观一样,因为你念念要跟它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已经投入进去了,就很难有一个,我们怎么讲呢,相似而喻,很难有一个缓冲的这种反观的能力了。因为你看嘛,鼻子闻味道的时候你已经闻到进去了,大家发现,就比如说我们打妄想一样,把妄想观清楚了,好像你的这个灵性的定力也罢,灵动的这个观照也罢,就等于说抽身出来了一样。那么一旦你投入到妄想中,投入到烦恼中的时候,你很难抽呀,投入的时候是很难抽的,所以说合知的时候比较难修。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只取它的离中知,容易入了。离中知是什么呢?眼根、耳根和意根。我告诉诸位,后面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是锁定的耳,《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锁定的是意,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所以这里边的奥妙微妙无穷又极其简单,如果大家把这个圆通章讲完了以后,那就如照你们学会,就以这个都摄六根的状态去闻,反闻闻自性的功夫是一样的,二十四和二十五圆通是一样的,这个我们讲到后面再说。这是讲到的说,眼耳意是离中知,容易入,所以说谁合谁离。那么再谁合谁离进一层说,谁深谁浅,就是让你验知到这个知根中,离知,就是离中知的这个眼耳意这三根中,已经,谁合谁离已经把鼻舌身给淘汰了,淘汰了以后,那么在这个眼耳意三根中再进行淘汰什么呢?谁是显浅易明的,谁比较容易明了,谁为深隐难知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发现了没有,眼耳意三根里边,眼根跟耳根是浅显易明的,是不是,容易掌握,容易自己能够反观;但是意根太深了太隐了,就不方便用,意根。所以这里又淘汰了,把意根又淘汰了。再往后讲,

谁为圆通,谁不圆满,大家发现了没有,你看嘛,眼,就剩下眼根耳根了。那么前面已经讲过了,这个浅显的根里边,谁的功具足圆通,就是千二百功德?谁还不够圆满,只有八百功德?那么说来说去,就剩耳根了,但是佛没有讲出来,就让阿难你自己悟。我只告诉你,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若能于此悟圆通根,就是说你在此一一自己检验,就知道取舍了。知道取舍了,在这种情况下,在这种六根的离中知、又比较浅显、又比较圆通的一个根里边,你能够依着它去修习的话,那么就可以逆。记住逆是什么呢?逆流而上。逆流而上,就可以逆我们无始以来,大家知道这叫流变三叠,是顺着烦恼妄想流下来的,越来越多,那么当我们去逆的时候,就可以去逆这个生死相织的妄执,就是这些流变三叠的时空交错的妄想,就可以这里讲到的说,逆彼无始织妄业流。我们的业力,我们的妄想流淌,不是就在时空中嘛。

所以呢,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他就给他敲了个警钟。为什么敲了个警钟呢?说你挑根的时候你可要注意了,如果你挑的是圆通的,圆通的根就是说功德圆满的嘛,具足了一千二百个功德,周遍的,那么跟不圆的,功德有缺的,你以为为什么呢?就耳根跟眼根来讲,耳根是周遍都能闻,那么眼根的话,后面看不见,后面看不见本来已经是在妄想中打折扣了,那么这两个你去挑一个去修的话,快慢程度可不一样,这里佛用了一句什么呢?日劫相倍,圆满的根用起来一天用的功,可能不圆满的根用起来一劫都达不到。大家要仔细地看,所以说这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就是你得要认得路头,找着一个对的根呀。这确实跟找对象一样你看,如果你一旦认错了,你就鸡飞狗跳,一辈子就完了,很慢;如果你认对的话,那么就举案齐眉。所以说这里讲到的日劫相倍。下面你看,再我们往下接着讲,大家锁定经文。

我今备显六湛圆明,本所功德,数量如是,随汝详择其可入者,吾当发明,令汝增进。就是说我现在已经完备地把这个六根之中湛然圆明的这个自性,本具的这个功德数量已经给你陈列出来了。前面不是一个一个说了嘛,都告诉你了,你自己也选,随你自己去详细地选择一个可以一门深入的圆通之根。就是等你选好了以后,我给你进一步地显发说明,让你在这个菩提的路上得以增进。这一段话就更推进了让阿难一定要选这个耳根了,因为什么?这里已经讲到,耳根才是真正的圆通根,既是离中知,容易修,又是浅,容易发现,第三个,又是周遍圆通的,功德都具足,所以他言外之意就是让你选耳根,但是他还是不说明,让阿难自己去悟,你自己去悟,说随汝详择,你自己随你自己的意愿去选择。但是呢,待悟圆之后一门深入,可以解脱一切缠缚。所以说这里讲到说令汝增进,就是我可以让你在菩提路上进一步地增进,我给你进一步地详细,但是选择这个法门要你来选择。

我们大家有时候也讲到说,深入此一门,一门深入此,这才是真正的深入一门。你看这个深入一门多难啊。我们平常用功呀,大家为什么说提倡,我又讲到这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真是悟修两门。如果你的信愿具足了,是保证往生已经决定了,那么再以其它的功夫,这确实可以把这当作功夫用起来。当然不能单纯地把一句佛号用作功夫,没有信愿是不行的。如果具足了信愿,以信愿作为无上的功夫,因为信愿可以代表这里的周遍。大家发现了没有,信愿就有这里的周遍功德。周遍,为什么?就是坦了嘛,荡了嘛。你想我们为什么每天害怕堕地狱,小心入三途呢?不坦荡呀。

一旦信愿具足、必定往生的时候,心就坦荡了,就等于说我们心念的这个周遍性就发挥出来了,在某种意义上来讲。那么念南无阿弥陀佛就等于说你锁定一个法门,就等于说我们无量的根。这是六根而已呀,其实人的念头一个念头就可以代表一个根,就可以说是一根,那么念念锁定阿弥陀佛就是把每一个根都锁定了,反闻反观反修,一门深入,在这样的情况下,跟这里是一模一样。所以以前的问说,祖师们不是答说净土跟禅根本就不是两个,你还问我怎么会通的,如果是两个了才要会,本来就是一个,有什么会不会的呢?这些话再再地说,可是说一遍你可能有一遍的悟境。初开始说的时候还没有学到这儿,中间学着学着觉得有点感觉了再说一遍,讲到这里再说一遍,越来越开,越来越阔。你不要以为说,怎么宏海法师也老得不行了吗这记忆力,重复三番五次地说。我告诉诸位,有些话必须时时刻刻说。你看为什么佛不断地要说汝今谛听汝今谛听呢?就往上来拽。

所以我们这里讲到的说,下面你看,佛就说了,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大家想印光法师那个时候在讲到说,为什么说劝人修行抉择净土法门呢?他说教理行果无一不是无上妙法,就是说教理行果,你学教也罢,你起行也罢,你修因证果等等这些,他说都是修法,都是在修。往昔的人,说在昔之时,就是在古时高人林立、根器好的时候,随解一法,随修一法,是随便找着一法入进去,四法皆被,就是其他的四法都跟进上来了,就是这个意思。你看这里也讲到说,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就是人家随便从眼耳鼻舌身意,或者色身香味触法,乃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就找着一门随便就入,一入全部入。所以这叫做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就是法门是没有高下的,都一样,没有优没有劣。那么问题是什么呢?但汝下劣。大家每个人都要自省这句话,但汝下劣,但咱们都是下劣之根。

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就是不能够在诸法中得到这个圆融自在的智慧,每一法上都能得圆融,我们圆不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所以我才宣扬这种六根的功德,然后在你这六根中详加地拣择,然后挑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就是说,但是反过来你也不要以为说,入一个进去其他的就耽搁了。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告诉诸位,只要你能从一门入到这个没有妄想分别之地,就是入到这个真如来,那么六知根,这六种根同时全部清净。这就是也是跟我们说的,为什么念阿弥陀佛、见一佛就见十方三世诸佛,为什么往生一净土就往生一切诸佛净土,都是一模一样的道理,只不过是宏观微观。但是宏观微观,哪一观能离得开我们六根门头呢?所以在这一段话上大家也多去参悟参悟,用功起来。好,我们还需要再往下读一段,从阿难白佛言,到则汝了知六根受用亦复如是。这段来我们读完,一起来。

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逆流深入一门。能令六根一时清净。佛告阿难。汝今已得须陀洹果。已灭三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虚习。彼习要因修所断得。何况此中生住异灭。分剂头数。今汝且观现前六根。为一为六。阿难。若言一者。耳何不见。目何不闻。头奚不履。足奚无语。若此六根决定成六。如我今会。与汝宣扬微妙法门。汝之六根。谁来领受。阿难言。我用耳闻。佛言。汝耳自闻。何关身口。口来问义。身起钦承。是故应知。非一终六。非六终一。终不汝根元一元六。阿难。当知是根非一非六。由无始来。颠倒沦替。故于圆湛。一六义生。汝须陀洹。虽得六销。犹未亡一。如太虚空。参合群器。由器形异。名之异空。除器观空。说空为一。彼太虚空。云何为汝成同不同。何况更名是一非一。则汝了知。六受用根亦复如是。

好,就到这里。这段话其实,因为我们时间还有,今天就再讲一段,其实这是又进入到另外一个章节了,就是说给他怎么去开示解脱这个缠缚,入这个圆通了。因为前面已经给他说到顶了,就是说你好好选一个。选一个以后,这里阿难就听完了嘛,他听佛讲完了他又有了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紧扣着前面佛讲完的这段话而来的。你看这里进入到,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逆流深入一门,能令六根一时清净。这话里面有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前面不是讲到了说,你看佛说,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是吧,这一句话,讲了这句话,现在阿难就问说云何逆流呢?你既然说,云何逆流呢?前面佛也讲到了说,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那么阿难马上就跟进了说,云何深入一门呢?

你看,下面这句话大家对上了吗?那么前面就说入一无妄,最后一句了,入一无妄就是说你入了一门,入到这个不分别妄想的境地的话,彼六知根一时清净。阿难这就问,云何能令六根一时清净?你看他三个次第,一个是云何,怎么样逆这个流呢?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云何深入一门,怎么深入一门,向谁深入,从哪儿深入呢?第三个,云何能,就是说哪怕一根进入了,进了一根了,怎么能让六根一时清净呢?这是三个疑问,三番次第。大家把自己的疑问也跟进在这个上面来讲。这里佛就告诉了,说阿难呀,你看,佛告阿难,说你现在已经得到这个须陀洹果了。

须陀洹大家都知道了,叫做预流,预入圣流,是小乘人的初果,四果里面的第一个果位。那么这个时候呢,已经灭去了三界的众生世间了,就等于说在见道位,到这个时候见道位能断除的烦恼,就是已经把这个见惑,见解上的迷惑,见道时所断的惑已经给断掉了,见解上的,惑就是迷惑的惑,断的是见惑。这个见惑一共有八十八使,在见道的上面顿断,所以在这个层面就已经得须陀洹果了,就等于说证阿罗汉、出三界分段生死已经指日可待。

那么已灭三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就是说已经断到这个见惑了,但是然犹未知,但是你还不知道,六根中集积生长的这些无始来的虚妄习气。为什么这里就要锁定六根呢?因为见惑也是六根显现的见解上的烦恼,那么这里就是六根中集积的无始的虚妄习气呢,深细地观察,你深细地观察这些无始的习气,还要在修道的时候才能够断。所以这里讲到的说,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虚习,彼习要因修所断得。修断,就是断了修惑,修道的时候断的惑,把修惑又叫思惑,思想上的思,思惑断干净了,就证阿罗汉了。可是这里还讲的说,何况此中生住异灭,分剂头数,这些就等于说,开始进入大乘的法执了。因为断见惑和思惑都属于我执的范畴,这里开始要断的法执就是根本无明,外边的尘沙惑和无明惑。这就等于说,了了分段生死出了三界以后,还有尘沙惑和无明惑要断,才能成佛。所以这里讲到,何况此中生住异灭

大家想想这个生住异灭,就我们心而言,凡夫只能知道心的生住异灭的什么相呢?你观察自己的心,凡夫只能够观照到生住异灭四种状态中的什么相?什么相?灭相。凡夫只能知道心的灭相,为什么?你看我们总是这个事情发生了以后后悔了,这个事情过了以后突然间要忏悔后悔了,过程中他觉照不到,所以说这叫生的灭相。这个二乘只能够观照到这个心的异相,心的异相,刹那刹那这个生住异灭,异嘛,变异嘛,二乘能够观照到。菩萨才能观照到生住异灭心的住相,为什么?菩萨叫做什么?他观照到心无住,他观照到心不住,住在不住上了,所以叫观照到这个心的住相,所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嘛。

只有佛才能观照到心的生相,无生之法,一切法不生不灭。所以我们因地心为果地觉是不是直通?就是你的生相,生住异灭就是心的相,还在那儿迁流变化。所以我们虽然了了分段生死,不去投胎轮回了,可是界外呢?你还有心的生住异灭,还在动啊,微细的还在呢。所以这里讲到阿难就是说,你更不要讲到说这个菩提修证中,这种生住异灭的四相分剂头数无量无边,就是你根本顾及不到,想都想不来,虽然你已经证了须陀洹果了。这是首先给他弄了一个对答,因为阿难不是问了说,怎么才能逆流、深入一门、一时清净呢?佛就首先给他说,说你现在还差得远。下面再给他讲的就是说,我现在再给你讲讲开示吧。

今汝且观,就是给阿难告诉说,你为什么现在有这个妄想,你还在一和六的层面打转。因为阿难不是问了说,怎么会因为一门深入就六根一时清净呢?所以佛就这个点给他回答,你看他就说,今汝且观现前六根,为一为六。你观察你现前的六根是一体呢还是六体?大家也观一观你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是一个呢还是六个呢?是六个吗?还是一个呢?这都是跟阿难似的底气不足了,这确实很难观。大家不要以为说,六根好像这么一说,眼耳鼻舌身意,流淌出来就好像很好观,六根不是那么好观察的。所以你看就问阿难,到底是一体还是六体。他对阿难说,如果是一体的,如果你说这六根是一体的,它是互通的话,耳为什么不能见呢?你看,为什么耳朵不能见,眼不能听,而且头又不是足,足又不是头?头就为什么这里叫做,这是说头奚不履,为什么呢?就是为什么头不能走路呢?为什么脚不能言语呢?咱们不是说这嘴安在头上才能说话嘛,对吧。

所以他就说,既然是一体的话,如果你认为一体的话,那么耳朵就能够见,因为它是一体的,眼睛可以看,头可以走路,脚可以说话呀,那你现在不能这样的话,那就说明不是一体的,你认为六根是一体是不对的。大家这里领悟一下佛的意思,你别看这么简单,它很绕的。怎么个绕法?你看,这里佛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是一体的话,那么耳就可以作眼,眼就可以作耳朵用,是不是?所以说就问为什么,何以耳视眼不闻,就是说耳不能看,眼不能闻,这是反问了。这里讲到的说,如果说眼耳是互通的,假如你不是一体的嘛,那就头和足就更可以通了,为什么?眼跟耳还是两个根,这头和足是身根里面的一个,就是一个身根里面具足的两个地方,那就更可以说头可以是足,足可以是头,因为两个根你都可以认为是通的话,何况一个身,那就更通了。这是有次第性的。但是问题是什么呢?一个根都不能通呀,头不可以当脚,脚不可以当头,何况六根各异呢?所以你现在说六根是一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这是给他就判定了说,六根一体是不对的。

那么再反过来说,又开始逼迫阿难了,你看说,若此六根决定成六,如我今会,与汝宣扬微妙法门,汝之六根谁来领受。阿难言,我用耳闻。你看说,如果说六根各有体决定成六的话,那么我在大会中向大家说法门了,说这个微妙的楞严法门,那你的六根中究竟是哪一根来领受我所说的法呢?大家用哪一根来领受呀?既然,你看阿难也跟你们一样说,我用耳闻。那我就抢佛先一步问大家吧,既然你用耳根来闻的话,我刚才问你的时候你怎么用嘴说耳呢?怎么用嘴呢?何关嘴的事呢?这是很现实的事情,所以你看佛说,你说自己的耳能闻,又关你的口什么事呢?何关身口呀?你现在又用口来问,又用口来答,又用身体起来礼拜等等,既能够互相彼此通,那么认为六根各有自体是不对的。所以说,是故应知,非一终六,非六终一。就是你现在身体现在是不对的,所以你应该知道,既不是一体,就是毕竟成六是不对的。那么既不是一体,又不是六体,怎么说你都说不对,所以你现在应当知道

终不汝根元一元六。这是什么意思呢?什么意思?大家解一下。就是说你应当知道此根呀,就是这个六根你没有解开结的时候,就是你只要这个结,这个结不是我们现在已经把它结住了嘛,现在我们不是要解结嘛,那么尝试一下你比如说,这个结还没有结起来的时候。假如这个结没有结起来的时候,那这里就讲到的说,阿难当知,既非一体又非六体,是根非一非六,由无始来颠倒沦替,就是说,这个由无始以来的迷真起妄而颠倒成惑的,依惑造业才沉沦苦海里边,所以叫颠倒沦替嘛。那么在这个结还没有结起来的时候,它能不能用数量来定呢?就是那个一真法界,连一真两个字都是假名安立强名说的,这个一真法界,活脱脱灵动动的遍法界的这个真如性的时候,你能用数字来划吗?用数字说它是一,有一必然有六,因为一是对六才有一,六是从一数到六的,你说它是六,那么必然有一,为什么,没有一,又一又一,六个一才叫六呀。所以说你现在用六用一都不对,圆满湛然的真性中就没有一个一六义生。你看,故于圆湛,一六义生,没有的。

所以你现在只是一个须陀洹人,须陀洹人是什么水平呢?就是你虽然已经得六销,虽得六销是什么意思?就是这六根不会入到六尘中了,眼耳鼻舌身意对于色声香味触法已经消除了现行了,不会说投入到它其中了,但是这六根的这个根结的全体还没有消亡。什么意思呢?就是这六根的定见,六根分别定见没有了,但是六根是一是异,你看说明他还有六根存在,六根的这个根本本能的这个认知还在。他认为六根我不去攀染六尘了,这个时候大家说六根有没有呀?有没有?没有了吗?还有呀!他只不过说不攀染六尘了,但是六的那个概念还在。就等于说贵族一样,他已经没有,不花这个钱了,不乱花钱了,花不起了,没了,但是他自以为是贵族那个样儿他还老端着。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看。

虽得六销,犹未亡一,就是你虽然六个分别去奔逸的那个没了,但是你现在定六之见还没有去掉,犹未亡一,有一就有六,有六才有一呀。所以说你现在的水平就是这个水平,你不能用一和六,你现在打不通六,就不能说一,既然说了一了,你就必然有六,你现在六和一圆通不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深信这个一门深入六根同净之法。你看就是他信不了,说怎么会一门深入六根就都净了呢?他信不了。所以这里佛又给他打了一个比方,来说这个六受用根跟太虚空合群器的比方。什么意思呢?大家来看:

如太虚空,参合群器,由器形异,名之异空,除器观空,说空为一。这个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比方很到位,大家看了吧,就是好比在太虚空中,整个虚空里面我们放了好多各种形状的器皿,那么这个器皿里面就会把这个空不是,你是方的,放了一个方的盒子,它就有一段方的空,你放了个圆形的球,它就有一段圆的空,你放了个长方体,它就有长的空,你放了个立起来的一个长方,就是短了,这个空又窄了。就是各种器皿各种形状这种差异,太虚空被这个器皿给一个一个割开的时候,好像这个空是不一样的,如果说方的圆的短的长的斜的歪的,是六种,对吧,那好像就有六种形状的空,是不是?那么如果把这些器皿除去以后,这个空有六个吗?是六个空吗?那我们下意识会说,它是一个空。那我问你们,一个空对不对?这次没有上当。确实这个微细上非常难辨,因为你下意识觉得说,六个空把它打通了,一定就只有一个空嘛,等同一味嘛。

有一就有六,有六就有一,空是不能用一和六比喻的。就比如说我们现在虚空,你说它是一个呢还是多个呢?不能用一个,它就是这么个,哪有一个六个呀。所以我们的六根本来也是真如的如来藏的这个性,这个精,精明妙心,它不能用一个和六个来表达。你说是一个,难道这个心只有一个吗?它可以分身散影到处去无边无际地去用呀。你说是六个,那就惨了,怎么可能是六个,互根互用的。所以他这里由此就讲到说,名之异空,除器观空,说空为一。一般我们就说,说空为一,这就对了,这还错,不能说空是一。彼太虚空,云何为汝成同不同。就是整个当下的这个真实的虚空,哪里根据你的器皿在上面的变化,就说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呢?相同不同都是多余的,何况你更加假名地去形容它是一个还是不是一个。一个和不是一个这都是一种语言概念,大家一定要脱离这个语言概念的束缚。

我们这说一个说六个,六个一个它的本质是什么呢?大家仔细认一下,六是个什么东西呀?难道真的就是我们说的一二三四五六,是这么个意思吗?那为什么我们猜拳的时候说六六大顺,六就成了一个顺畅吉利的意思了呢?就不是六了。六有时候是一个弯勾下面画一个圈,有时候一点画一横又两点,那到底什么是六呀?谁知道什么是六呀,真的谁知道什么是六呀。什么是六?六就没有意思,但是我们一定假名,有了概念共同约定俗成,就好像是六了。你在这个上面,给六上面判别本来面目的这个真如藏性,那怎么能呢?所以你就应当知道,何况更名是一非一,就是这是一个呢还是六个呢?不要再一切戏论了。因为阿难不是问说,怎么一门深入就六根都能净呢?告诉你,就一门深入六根就净了,因为它既是一又是六,既不是一又不是六,反正一净全净,就这么个道理。所以你应当明白,你看,则汝了知,六受用根亦复如是。你应当知道,这六个受用的根也是这个样子的,也是这样子的。

那么下面呢,这就等于说这一段板块又开了一个头,下面的内容要从什么开始呢?就开始由根结尘了。就讲这个六根,既然阿难我要告诉你一根深入,一门深入,我再进一步地告诉你,前面讲到了说,这六根是怎么跟世界交错,具足了功德,有了认识。现在下面的内容就是进一步微细说,眼是怎么见色的,眼见色是怎么形成的,耳闻声是怎么个闻声的,耳闻声是怎么形成的。眼耳鼻舌身意,特别是色声香味触法,是怎么出现的呢?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

我们给大家出个题。你想想声音是怎么回事?我现在正在说声音,而且大家听我的声音的时候就在不断地听。我现在正在说声音,我在说声音,大家听我说。听到我的话了吗?听到我的话了吗?不断地在说,听到我的话了吗?你们就听到了说,不断地在说听到我的话吗,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回响。可是如果我们把声音反观推还到原始状态的时候,声音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声音是一种什么状态?你仔细悟,声音的状态只有动和静。没有声音,声音就是动静,不断的动静。你看,不说了,又说了,你明白了吗,明白什么了,你们就跟着在动起来了。

刚才小李的一个声音,说共修楞严法会,大家就马上雀跃就动起来,六根都跟着动起来了。可是反观这个声音,它只是一个动静而已。我们平常说一句话,说整个动静儿。你发现了没有,声音唯一的状态,它的本能原始状态就是动和静。除了动静声音还有什么呀?你仔细观我们每天都在说的声音,听的声音。我们不断地现在我在说声音,你在听声音。怪得很啊,就这个动静一旦相互扭巴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觉得说耳在听声。就怎么把它成长成这么个状态的?就好像抽油烟机一样,买回来的时候非常干净,清清爽爽的一个东西,不断地抽不断地吸,最后发现,彻底被这些灰尘、这些虚挂的东西给缠绕住了,甚至滋生出来一个很脏很怪的现象,就是这个脏东西把它裹住的时候,我们就只看到脏的东西,而且是有形有状的东西,好像抽油烟机这个本质的东西没了,就看到这个尘埃不断地凝固,成了一个有体形有体相的。

大家想想,万一我们的耳朵也是这么来的呢?这个耳朵呀,就这个色身的肉耳,怎么来的呢?这个像葡萄珠子一样的眼睛是怎么出现的呢?既然它是色法,那它为什么又,就这个色法见色法,色法见色法,我见了色法的这个是怎么来的?这都是结。现在就是要我们开始解结了,解结,就用一个结就能解全部的结。那下一次的内容开始,我们就给大家讲六根的结相,这六根是怎么打结结在一起的。这六根结的可有次第可有秩序了,就像一个中国结一样,非常漂亮地挂在那里,大家都定位为中国结的时候,就以为说这个结一定是漂亮的,又叫中国结。好,那么具体的结怎么结的,那么下回再结吧,今天就到此为结了。阿弥陀佛!请大家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南无阿弥陀佛!

0:00 / 0:00
楞严经1
楞严经2
楞严经3
楞严经4
楞严经5
楞严经6
楞严经7
楞严经8
楞严经9
楞严经10
楞严经11
楞严经12
楞严经13
楞严经14
楞严经15
楞严经16
楞严经17
楞严经18
楞严经19
楞严经20
楞严经21
楞严经22
楞严经23
楞严经24
楞严经25
楞严经26
楞严经27
楞严经28
楞严经29
楞严经30
楞严经31
楞严经32
楞严经33
楞严经34
楞严经35
楞严经36
楞严经37
楞严经38
楞严经39
楞严经40
楞严经41
楞严经42
楞严经43
楞严经44
楞严经45
楞严经46
楞严经47
楞严经48
楞严经49
楞严经50
楞严经51
楞严经52
楞严经53
楞严经54
楞严经55
楞严经56
楞严经57
楞严经58
楞严经59
楞严经60
楞严经61
楞严经62
楞严经63
楞严经64
楞严经65
楞严经66
楞严经67
楞严经68
楞严经69
楞严经70
楞严经71
楞严经72
楞严经73
楞严经74
楞严经75
楞严经76
楞严经77
楞严经78
楞严经79
楞严经80
楞严经81
楞严经82
楞严经83
楞严经84
楞严经85
楞严经86
楞严经87
楞严经88
楞严经89
楞严经90
楞严经91
楞严经92
楞严经93
楞严经94
楞严经95
楞严经96
楞严经97
楞严经98
楞严经99
楞严经100
楞严经101
楞严经102
楞严经103
楞严经104
楞严经105
楞严经106
楞严经107
楞严经108
楞严经109
楞严经110
楞严经111
楞严经112
楞严经113
楞严经114
楞严经115
楞严经116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楞严经导读

凡大部头的佛经,若欲深入地去学习和研究,必先要选择...

为什么这个愿非常了不得

第二个愿就非常不得了了,增上誓愿。 伏请世尊为证明,...

同样一个东西,每个人产生的想法不同

这个妄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念明了的心跟外境接触的...

《楞严经》对治攀缘心的三道防线

这地方有讲到一个观念:生命的转变,是来自于内心的转...

为什么要断离偷盗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

【推荐】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去做不该做的事

在整部《楞严经》的理论篇当中,佛陀主要是告诉我们两...

一切众生,生死相续,以淫为首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断除淫欲心是修道的重要根本

预记末法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日常如何修行净土

这是从《印光大师文钞》里摘下来的开示净业学人日常如...

圆瑛法师:念佛能消业障

一切众生。自从无始一念妄动。而有无明。从迷积迷。以...

净界法师:闻法仪轨

(第一讲) 监院法师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

学佛中常见的八种「病态」

一、煞有介事型 张口闭口,便是顶礼某大德;对人言必称...

【佛教词典】哦哆也

梵语 gatayah。意译作行。去来不住之义。大日经疏卷七...

【佛教词典】青莲

(譬喻)梵语优钵罗Utpala,青色之莲华也。其叶修广,...

如何使人际关系不复杂

答案只有四个字,即「用情用理」。意思是说用慈悲、用...

如何通过身口意三业修净土

从积极地行善来看,我们要修五戒十善,六度万行,自利...

生气真傻

头顶天,脚踏地, 人生全在一口气; 切记气上有三记:...

印光大师嘉言录--告注重因果

甲、论因果之理 ● 因果一法,为佛教入门之初步,亦为...

人体器官衰老时间表

骨骼:35岁开始衰老。25岁前骨密度一直在增加。但35岁...

贤者五福德因缘

一日。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诸比丘宣说贤者五...

消业往生与带业往生

近来差不多在全国各地,围绕着关于净土宗的异方便带业...

不孝子孙来讨债败家,该如何化解

一者为彼守护一切财位令无损乏 若有人读诵这部经,思惟...

对治愚痴,作善为业

三善十一者:无痴者,于诸事理,明解为性。对治愚痴,...

常随佛学

这天,波斯匿王乘着庄严宝车来到舍卫城外的林园游观。...

如何择法择师

问: 如何择法择师? 智慧法师答: 《瑜伽师地论》里...

脚底养生功效多

人的脚底有70多个穴位,6条经络起止于脚上,与人体各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