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宏海法师:楞严经讲解

宏海法师  2019/01/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四十二讲)

各位同修,请大家合掌。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阿弥陀佛!请放掌。各位楞严道友,今天是我们《楞严经》的第四十二讲了。那么在上一讲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把楞严神咒大家共修读诵了一遍,非常殊胜。那么今天开始接着上一次我们讲到说,诵咒持咒,乃至书写、佩带、挂系的功德。为什么在这经典里面要如此大讲特赞地来说到持诵和跟楞严咒有缘的这个功德呢?

我们有的时候觉得说,好像说经典里面讲玄谈妙理的这个话很精炼很少,说为什么在有些经文的部分说了一些赞叹呀或者说这些,像《地藏经》里面的什么大圆满光明云,大赞叹光明云,还有《无量寿经》里面讲到说极乐世界的情形,什么行行相值,枝枝相准,行行相值,枝枝相准,叶叶相向,就是讲到极乐世界的树呀,有的是以水晶什么为根为树干,金银为枝,琉璃为叶,就不断地来回换,用了很大的篇幅,等等包括这里讲到楞严咒的功德,为什么呢?

这里不是说徒设的,好像为了增加这个经的内容量,他是为了什么呢?就是让读诵者现前能够进入这个修学状态。你看比如说我们在讲到咒功德的时候,无形中我们会随着生起随喜赞叹的心,对不对?其次呢,我们对于咒生起恭敬心,生起敬仰信心的时候,就是可以说是礼敬诸佛了,可以说是请佛住世了,如果持咒的话,可以说是请转法轮了,对咒的功德生起信心。

包括咒里面能够在如此多的这个满愿呀、救苦呀、免灾上面,能够面面俱到,这属于什么呢?就属于恒顺众生了,恒顺众生。那最后这么多的功德,咒的利益,我们发心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得到这个因缘,都能够跟楞严咒建立法上的缘分,这不就是普皆回向嘛。所以你看就是赞叹咒功德,都跟我们十大愿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是步调一致的。

所以大家在这些用了大量的文笔篇幅来赞叹咒的功德时候,我们不必嫌其太过于繁琐,觉得好像这是不是就是佛好像连哄带骗一样,让我们多诵咒。不是的,本身这些赞叹的语言也有修法的功德在里面,不是一种方便善巧或是循循善诱。所以我们有这样的认知,再来看这大量的赞叹功德的时候,心里就会更加地有信心和感应。

好,那么我们在上一讲的时候,大家还记得讲到哪里了吗?讲到哪一句了?如是积业犹汤销雪,是吧,不久皆得悟无生忍,是这句吗?那好,今天我们再往下,把这个咒的功德一直贯到究竟圆满。下面我们还是一段一段地来读,我们读一段贯一段。这一段开始要所求遂愿了,上一段属于消除宿业。好,我们找到了就一起来。

复次阿难。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求孕者。若能至心忆念斯咒。或能身上带此悉怛多般怛啰者。便生福德智慧男女。求长命者。即得长命。欲求果报速圆满者。速得圆满。身命色力。亦复如是。命终之后。随愿往生十方国土。必定不生边地下贱。何况杂形。

好,就到这里。这里我们首先来看这个所求遂愿,又是求男得男,求女得女。前面观音菩萨的圆通的时候已经就是同步了这个功德,所以我们理解,从理上理解,大家知道这绝不是说,我们单凭一个凡夫和圣者的感应,好像中间有遥不可及的距离,我们也就弄不清楚就算了。这个求男求女求什么得什么,是确实有凭有据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前面讲的是圆通,我们整个《楞严经》都是讲妙明真如,如来藏心,这里再讲到这个咒心,心咒,这一切所描的所绘的,其实都是同体同用的。大家要知道,就是圆通,耳根圆通境界,这个《楞严经》的妙明真心,乃至这里的楞严咒心也罢,心咒也罢,这一切都是同体的,就是一体的,都是同用的,就是一样有这个妙用的。

观音菩萨悟到圆通境界可以有求必应,我们持咒持得持到这个水平,同样具足如此妙用。那么这个妙用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说求什么得什么呢?大家还记得说,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吧?不变的时候就是这个如来藏咒心、心咒当体的这个真如境界,但是它可以随缘循业发挥呀。这是我们讲了一路过来,大家要记住这个,框死这个概念,循业发挥,就是随着我们的缘,看往哪里缘。你有什么愿心,就有什么缘法,这就是业,对不对?既然有这个业,它就会循这个业发挥,那么我们有这个求,它就会循这个求而发挥,是一样的道理。

那在我们生命的过程,生活中发挥的时候,我们这个世界,包括一切众生,都以生相,就是你是生出来的这个状态,做我们,而证我们的性命,而证我们的人生的。是不是这样?那么在如来藏性随缘群相发挥的时候,你这个有求的业一旦参与进去了,它就可以循这个业发挥,想求男生一个男,想求女生一个女,因为咱们这个世界无非传宗接代,世界出现,不是就是生死相续,轮回不已嘛,只不过在这个自然而然的步骤里边,你往这儿缘了一下而已。那你既然往这儿缘了,它就往这儿循业发挥,就这么简单,它步调永远都是一致的。

大家要在理上能讲得通,信心才能扎定。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么如果有女人没有孩子,想要求这个怀孕,能够至诚心忆念佛顶神咒,你看,或者身上能够佩带,大家看到能够佩带,就是如影随形跟佛的这个心量境界。所以说,不但能够持诵,佩带也行,就能够生福德智慧男女,需要我们就是用信心跟咒力同步。就仅此而已,这就是生,这就属于说,求生就能弄个好生。那么下面是求死,就可以得个好死。反正生死就在轮回之间嘛,总归就是我们的业力循业发挥,你想求个什么发挥,它就给你得个好的发挥。所以你看。

求死是怎么求的呢?求长命者,即得长命。欲求果报速圆满者,速得圆满。这是讲到说,一切众生都是爱生恶死的,你就是对于贪生怕死的这些众生来讲,那不就图个长寿嘛,长寿他就最满意了。长就是长嘛,长的话你这个求,你循业,寻求之业有了这个,它就能随着这个发挥,就感得这个咒心功德,感来这个长寿的乐果。

而且你的一切愿求,大家看,欲求果报速圆满者,就是你的一切心愿速得圆满,快速地给你显现,发挥出来。用我们的心念,心力的缘,愿力的缘,缘这个咒力的功德。特别是这里讲到的说,身命色力亦复如是,这就是其实是求什么呀?病,病苦能够好。你想我们的身体,你身体虽然命还在,没死,但是你没有色力,就是身体我们现在说的老态龙钟,谁身上有个毛病,腰不行,腿不行,膝盖不行,手腕不行,等等这些,你说你能跟别人一样,想出去溜达就溜达,想出去转弯就转弯吗?晕车了就不能坐车,恐高了、心脏不好了就不能坐飞机,这都属于什么呀?色力不行,不堪嘛。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动转施为常不如意,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要求强健的话,亦复如是,也能够满你的愿。这就是,一个好生,求好生,一个求什么呢?免坏生,就是不好的生活,有病的时候。下面开始就是求这个好死了,你看:

命终之后随愿往生十方国土,必定不生边地下贱。什么是边地?就是再也听闻不到佛法了。那大家想整个法界的中国在哪里?在哪里?我们说地球上现在有佛法流传之地的中国,就基本上在咱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大陆。法界的中国,就是法界里边这个佛法最昌盛,大家都集体修行在哪儿?哎呀你看我还说了半天你们才讲到,法界之都呀,就是极乐世界呀,那天天有大讲席大法堂,随时随地都在讨论佛法,随时随地都起观修行,随时随地都念佛念法念僧,这不是经里面说的嘛。所以必定不生边地下贱,不要说我们南瞻部洲有中国有边地,整个法界绝不会生到无有佛法的国土里边,整个法界绝不会生到任何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下贱,就是地狱恶鬼畜牲嘛,三途八难嘛,都不会生到这里去。

这里叫做什么呀?何况杂形。边地下贱都不去生,何况杂形?就是你在法界,我们现在人道里面混得不好了,又穷又没人理你,没房子没车。在法界里面混得不好了,就生到那些邪门鬼道,见不得人,就是前面讲到的什么毗舍遮呀,富单那呀,就那些,那就没啥意思了。这些都属于杂形,这还算好一点的杂形,能闻佛法的;那有一些生到那儿根本就,永远就,可能在这个人生的视野里面好像永远都没有机会。这是讲到的命终之后,不生边地下贱,一定能生到称心如意,随愿往生十方国土。好我们再读一段,一起来,往下看。

阿难。若诸国土。州县聚落。饥荒疫疠。或复刀兵。贼难斗诤。兼余一切厄难之地。写此神咒。安城四门。并诸支提。或脱阇上。令其国土所有众生。奉迎斯咒。礼拜恭敬。一心供养。令其人民各各身佩。或各各安所居宅地。一切灾厄。悉皆销灭。

好。你看我过来的时候还打了个妄想,说雾霾霾成这么样,要是全民能够持楞严咒的话,那保准就,那迅速就转。就是我们现在力量太大了,你看北京这么大的人口,两三千万,三四千万了大概,就咱们居士林今天这么点儿人一块儿来研究学修《楞严经》,这真的是哎呀,这末班船幸亏赶上了,可是千万不要在末班船上又落下。这里讲到的你看,若诸国土,州县聚落,饥荒疫疠,等等这些,整个就是指的各国的领土吧,州县村聚之地这就是说小范围内,发生这些饥荒呀,瘟疫呀,乃至这个刀兵贼难、斗诤的这些事,这都属于困厄之地,一切厄难之地。

这就是说的楞严咒可以安护家国了,又到了第九个,安护家国的功德了。你看这里他写的是什么?写此神咒,安城四门。四门是什么地方?那古来的话,四门,城的四个门不是就众所往来嘛。我常听老北京说,哎呀现在北京都什么了,说我们那会儿,就是只有一个东城西城宣武崇文,是吗?这算城里边,说像顺义呀,什么通州呀,有顺义通州来的,大家不要嫌弃啊,说那就是乡下,很自豪地住在城里面,现在也没有个什么乡下,也没有进城出城了,那会儿必由之地就是得走城门。我还说怪了,北京人真怪,一会儿说门,一会儿说门儿,说这有的是,就是说中规中矩的正经八摆的这叫大门,有的是叫便门儿是吧,说就是通方便的小一点的就叫门儿。

你们真厉害,这都有讲究你看。但是这些讲究都属于世间讲究,真正你看这里讲到的说,把这个咒写到安于众所往来的人来人往的地方,触目,这就等于说你不要懂道理,你不要看文字,触目就能够蒙获利益,就看到那儿挂着楞严咒。这里讲到并诸支提,支提是什么意思呢?有舍利的我们就称之为塔,没有供舍利的就叫支提。或脱阇,这个有时候我们读shě,这里应该读,我只能说按照正理,因为有的经典里面,拼音上也标的是shě。读dǔ,阇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城墙上的一个台,依照世间的字典里面解释,也是在城墙上的一个那楼台。那这里我们尽量地把它解释为幢,就是法幢,高的那石柱子,就挂在那上面,令所有国土里面的众生奉迎斯咒。

大家看为什么?因为整个国家的共业,人民的共业都跟我们每个人的别业息息相关的,共同造的,所以不是我们的别业,是谁都逃不开,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说,令其国土所有众生奉迎斯咒,恭敬这个咒。这个时候就必须可以说是要用国威了,要不说人王弘法护法是最厉害的,因为什么呢?你看这些难呀,这里讲到的什么叫做饥荒呢?饥荒在那个时代等于说,有一个比喻叫做室如悬磬,就钵嘛,就是钵,就是屋里面就跟那个钵倒着挂,托钵的钵,倒着挂在那儿,挂在那儿就是里边啥都没有,空荡荡的,就是饥荒的时候说我们的屋子里面大概就那样。

屋子里面没有吃的,空的啥也没有,野地里面连个青草都没有,这就属于这个饥荒,饥馑灾,这是共业。咱们浪费粮食将来必然,就我们这一拨儿高潮地浪费粮食,必然将来感得又要招这些灾,这是不用置疑的。瘟疫的话就是四时不正,瘟疫才会流行嘛。刀兵那就是边疆不宁了。贼难就是家国不安了。斗诤就是群人为乱了,就是有了这种小人起义呀,什么反动呀,我们说的制造国家动乱了,等等这些。包括兼余一切厄难之地,无非就是旱涝不均呀,风电时至呀,有损众生的这些都属于这些厄难。如果能够各各身佩,或各各安所居宅地,这就是全民同步奉迎楞严咒,就可以转这个共业,你看,悉皆销灭。好,我们这是安护家国。我们再往下读,一起来。

阿难。在在处处。国土众生。随有此咒。天龙欢喜。风雨顺时。五谷丰殷。兆庶安乐。亦复能镇一切恶星。随方变怪。灾障不起。人无横夭。杻械枷锁不著其身。昼夜安眠。常无恶梦。阿难。是娑婆界。有八万四千灾变恶星。二十八大恶星而为上首。复有八大恶星以为其主。作种种形。出现世时。能生众生种种灾异。有此咒地。悉皆销灭。十二由旬成结界地。诸恶灾祥永不能入

好。这里又讲的是什么呢?兆民丰乐。就是说在在处处,是什么意思?就是无论在何在,在何处,只要你凡有国土有众生的地方,都可以,你看国土众生,都应该有这个咒语流通。那么这样的话,你看由于天龙欢喜嘛,因为天龙他护法,看见这个楞严咒他就欢喜,他就相应呀,就今天他就心情舒畅呀,我们好事不是在心情舒畅的时候答应人家的嘛。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风雨顺时,五谷丰殷,那自然而然,这个百姓万民各安其业,这就是说的兆庶安乐。五谷大家知道吧?什么是五谷,谁给我解释解释?有的说五谷杂粮。米,麦。高梁?谷子应该属于一个,谷嘛,谷就是大米,这是肯定无疑的。是小米吗?稻是大米,稻,对,稻,水稻是肯定是无疑的。麦子也无疑,大麦小麦。还有麻,麻是一个。

再一个是菽,就是豆类,大豆,我们一般说的。还有一个叫做黍,就是我们,你们听过黄米馍馍,西北人吃黄米馍馍,有时候土话又叫糜子,听过吧。这大概就是五谷,五谷丰殷,这是我们的杂粮里面的主食,最养人的色身,所以叫五谷,你看这里讲到的说五谷丰殷,就是吃不完。

不过现在也太拿不出手了,我们就吃这些了。咱们劫初的时候,刚生下来的时候,满地长的都是地肥呀,都不用变成五谷或者什么,就跟泥巴一样的都是上好的肥料,不是肥地植物的肥,是肥色身的肥,那种营养什么的比现在的烤面包都要好,就是我们那会儿的土地比现在的面包都要好,知道吧。劫初的时候我们的福报多大呀,就损损损,损到现在就成这样了,而且一生一世,生生世世地损。既然损到一定的地步,就会出现一个什么状况呢?看:能镇一切恶星,随方变怪,就是会感得,共业所感就会出现这些恶星。

古人不是看星观天象嘛,在我们前面也讲到了随方,就是一个国土里面看见这个灾星出来了,可能另外一个国土还没看见,还记得这段经文吧,那么这个就是什么呀?就是共业所感的,有一个国土里面它开始变怪。什么叫做变呢?反常就变了,不风调雨顺了,就由来它体现。那么跟别的不一样就叫怪了。

我们现在的什么扫把星呀,这些恶星,等等这些,随所感的我们的方,随方所变就是随这个国土的众生的共业,所看到的这个情形,所变现出来的这个恶星,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么就会发生变怪,有灾障,人也跟着有这个横祸,有夭折。所以这里讲的变怪不行,就是灾不起的话,如果你这个心不变怪,就不会起灾,不会起灾人就不会有横祸夭折,就会终尽天年,对吧。

障不起,那么自然而然就相安无事,就没有这些杻械枷锁,不会有犯罪,不会有逮捕,不会有刑罚,为什么?大家相安无事,没有障碍,相互没有障碍,所以自然而然就能够昼夜安眠,常无恶梦了。但是我们这儿确实有,你看。

阿难,是娑婆界,就是特别指咱们娑婆国土,人家极乐世界就没有,极乐世界就没有灾星呀,恶星呀。你看娑婆界有八万四千的灾变恶星,这都跟我们的心性招感息息相关的,众生的尘劳太多了,烦恼太多了,所以恶,恶它不是自己恶的,是由什么呢?由灾而变恶的,这个灾怎么来的?众生的业力招感。

你看我们的烦恼多到什么程度了,感得灾星都有八万四千,而且里边还有主打灾星,有二十八颗。这里的二十八颗不是二十八星宿,大家不要搞错了,这是有二十八大恶星而为上首,这是我们的粗重烦恼所感的。还有我们的核心烦恼所感的,复有八大恶星以为其主,就是以八大恶星为主帅。

大家不要以为这是拟人哟,在我们人的视野里面他表现为星,星星,星宿,可是在他的世界里面,他就是一个众生。所以这样的话,这种恶星他能够随众生的业感,幻作种种的形状,你看就是幻作种种的形状到我们人间来,出现在世上,对众生产生这个灾变。应运而生和应劫而生。应运而生的时候就是国泰民安,像我们现在。应劫而生的时候就是兵荒马乱,或者朝里面有奸相,祸乱朝中,整个这种制造这些,等等。

所以说这样的情况下,有此咒地,悉皆销灭,只要有这个神咒所在之地,所有的灾难都能够销,而且在十二由旬的范围内,结界之地就是把它,就跟等于说结界了一样。我们不知道你们,像出家人受戒安居他就会结界,不能出这个大界之外,意思这里就是这个,为什么说护法护法伽蓝地,就是他就到这里是守着的。所以这里讲到的说,十二由旬成结界地,诸恶灾祥永不能入,这就是楞严咒的威力。这是指的这个兆民丰乐。下面再开始总的揭示这个咒的功德了,我们再来把这一段往下读,一起来。

是故如来宣示此咒。于未来世。保护初学诸修行者。入三摩提。身心泰然。得大安隐。更无一切诸魔鬼神。及无始来冤横宿殃。旧业陈债。来相恼害。汝及众中诸有学人。及未来世诸修行者。依我坛场。如法持戒。所受戒主。逢清净僧。持此咒心。不生疑悔。是善男子。于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十方如来便为妄语。

好,这是揭示这个大利益之相。你看这里讲到的说,是故如来宣示此咒于未来世。那么大家要知道,所以说如来宣这个咒的利益呀,他不是说到现在,而是说在未来。为什么说在未来呢?因为在佛在世的时候,魔是不得便的,魔是不得便的。但是呢,你说到未来世啊,他不是说保护这个深修,而是保护初学者,大家看到了吗?保护初学诸修行者

因为已经深修有利的人,差不多可以自己有一点能力了,除魔断障,也有点能力了。但是初学修行的人呢,最容易被魔给引诱走,所以这里讲到的说保护初学修行者,特别是说到未来,就是我们当前的时代。再一个讲到说入三摩提,这是指初修行的人他是要修入三摩提者,其他的也不在此列,为什么呢?如果你散心的人,你根本不想修行修三摩提的人,本身都是还算魔的眷属,这个时候魔就不会搭理你,为什么?很放心呀,你根本就不修行,不求解脱,不入三摩地,他根本就不会搭理你。

魔什么时候重视你呀?他将要失去你的时候,他就来了,所以是这里讲到的说入三摩提,能够住在正受,内外解脱,所以这里讲到的,身心泰然,得大安隐。后面说到什么呢?更由这个咒力的保护,没有一切诸魔鬼神,特别大家来看,无始劫来所结的冤家横祸宿殃。这就是第一个,消我们的宿业,后面写到的旧业陈债,就用楞严咒就可以还,这个我们要有信心,而且他都不会再来恼害你了,就是用咒力来还债了,不会来恼害我们的身心了。所以前面这一段我们刚才讲的叫做离诸恼障,就是让我们远离这个诸烦恼障。后面就要讲既然离了障,业消智朗嘛,障没了烦恼没了,就得智慧真明了呀,所以后面讲到的就是心地要开通了。

大家来看,汝及众中诸有学人,及未来世诸修行者,但是有几个条件,怎么样能够心开通呢?一个,依我坛场,这是第一点。二一个,如法持戒。第三个,所受戒主逢清净僧。第四个,持此咒心,不生疑悔。这记住啊,这是四个标志。你不要到时候说,我也常诵楞严咒了,咋没有得心通呢?还没有开悟,还没有看见前生后世,还没有大开圆解说自己知道自己肯定成佛,为什么呢?不犯这四种过失,要依此法而修的。

大家来看,第一个依我坛场,就是你的坛仪,前面佛讲的那个布置的坛仪不能够差别,有差。第二个如法持戒,就是你的戒律不能够有缺有漏。第三个所受戒主逢清净僧,就是你的传承师不能够有秽,不能够有污点。第四个于此咒心不生疑悔,就是你不能够有怀疑心,左右摇摆心就是悔心。如果有犯一种,就只能够种远因,难以现生取证。

大家想这段是讲的我们现生就要取证呀,为什么说现生就要取证?大家看,是善男子于此父母所生之身,不是讲到说命终之后,大家要仔细看这些经句,这就是讲到修法的时候佛给我们作保障,你要明确。我们为什么现在对往生极乐世界有时候稀里糊涂生不起信心呢?就是对佛的圣言量你不明确。

而在这里讲的就是,于此父母所生之身,就是让你现生,就当生呀,不是命终之后说往生到哪里国土成了菩萨了才这样。于此父母所生之身不能够心通的话,十方如来便为妄语。这是用佛的广长舌给我们反过来论证,决定能够得到心通,但是前提条件你要了解。就跟前面一样,我自现身,至其人前,摩顶安慰,令其开悟,一样的。那么这里讲到的心通,它有几个差别,都可以称之为心通。最好的就是能够证果,就如同前面说,楞严咒持好了,加行到位以后,端坐百日,有利根的就能得这个预流果。

其次能够最起码,证不了果起码还能够什么呢?发解,就是让我们在这个,纵然你的身心还没有证到圣果,但是决定自知,前面讲的我成佛不谬了,肯定有保障了。最次最次的,能够知宿命,就是知道有点小通了,咱们说的,但愿这个通不会害了你,这个时候就是应时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这就是知宿命。这个都属于心通的范畴,有深有浅,随缘而所得。这就是给打保票说,如果不这样,佛就是妄语了。这一段话分两个部分,一个是说离诸恼障,第二个能够得心地开通,大家了解一下。好我们继续再往下。

在往下之前我们把这个做一个论贯,总结一下这个,上次给大家讲过的咒力的猜想。为什么说咒力有这样的功德?我们一说它是秘密言,也说它是佛境界,第三个它不可解,只可信,不可说。那么这个咒我们讲到,真的就是可以说它就是如来藏,就是《楞严经》讲的,佛持这个如来藏而住到这个如来藏,但是我们现在持这个如来藏而失掉这个如来藏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佛也看见,佛见众生都在这个如来藏,但是众生哪怕见了佛,还不在这个如来藏。整个这一个怎么去沟通呢?就靠这个咒力的同体秘密藏来沟通,上次给大家讲的可以有一个词用,叫做持平。可以理解,怎么理解呢?就是说我们凡夫地呀,你在用咒力的时候,你只要一持咒,其实在佛的境界里面他就一看到说咒力持平了,凡夫跟佛是一样的,同入这个如来藏之理,同起这个如来藏之妙用,佛是一清二楚的。

但是我们现在不知不觉,持起咒来的时候,虽然已经持平了,你自己不知不觉,为什么?因为我们还是凡夫呀,在这里面不知道。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不知不觉,但是不妨碍他可以起这个妙用。我这样讲能听明白吧?比如说发神明,离杂趣,生佛前,戒行具足,灭罪第一,等等这一切,都是我们依着咒的功德,借力咒而具足佛功德起的佛妙用,就这一系列的,刚才上一讲到我们今天所讲的这些。

所以在此我们就要对佛的三个力量略微知道,相信他的咒力。第一个,理法力,道理的理,妙法的法,威德妙法的法,力量的力。为什么说咒有理法力?因为一个字,咒里面的陀罗尼呀,一个字就可以含无边的妙理,所以才称之为陀罗尼,叫总持法嘛,总一切法,持无量义,这样一个威力呀,具足所诠的全体理体,就是大佛顶密义,这叫咒的理法力。法尔具此,本来它就是这样子的,它天生就是这个大功用,有功德有妙用,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我们说,咒的威德力,要相信这是诸佛菩萨一切的圣贤,威德深重具大势力所感的,我们称他们的名号,就可以随愿随意了。

怎么个意思威德力呢?假如咱们世间,谁有权有势,你见过这样的情形吧,有的那人就有权有势有名的话,别人去了就一提怎么怎么样,就好了。你看到法源寺常都会这样,要进法源寺了,他要买票呀,有的人就很牛,我去找宏海法师,在门口就这么说了一下。那宏海法师跟法源寺有缘,他就住在那儿,那你假借这个缘,你也就有了这个缘了,就有这个势力了,大摇大摆地就进去了,那门房说,好好好请进。那要是旅游的、没有缘法的或者什么来了说,在哪儿购票呀?那边,去买去。这就叫威德力,当然不是指我的威德,法海真源的威德,假其名声就可以伏他的灾厄,脱免他的灾难,就假其名,这就叫做威德力。

那为什么它有这个理法力和威德力呢?因为它是真实语,所以第三个咒力叫实语力,真实的语言,是诸佛菩萨起大悲心,悯众生说的诚实语,愿众生,但愿众生得离苦而得乐,离苦得乐。所以对此我们要有这样的一个认知,这就是咒的力。所以有这个力,才能有这个用,没有这个力量你怎么使劲呢,对不对?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说咒力猜想,就这么猜想一下,生起信心就可以了。下面就是与会的大众开始听了咒功德以后,开始发愿要守护了。第一段守护的是什么呢?是这个外众守护,外众,外围的。大家一起来读,找着了吗?说是语已,好,一起来。

说是语已。会中无量百千金刚。一时佛前合掌顶礼。而白佛言。如佛所说。我当诚心保护如是修菩提者。尔时梵王。并天帝释。四天大王。亦于佛前同时顶礼。而白佛言。审有如是修学善人。我当尽心至诚保护。令其一生所作如愿。复有无量药叉大将。诸罗刹王。富单那王。鸠槃茶王。毗舍遮王。频那夜迦。诸大鬼王。及诸鬼帅。亦于佛前合掌顶礼。

我亦誓愿护持是人。令菩提心速得圆满。复有无量日月天子。风师雨师云师雷师。并电伯等。年岁巡官。诸星眷属。亦于会中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保护是修行人。安立道场。得无所畏。复有无量山神海神。一切土地。水陆空行。万物精祇。并风神王。无色界天。于如来前同时稽首。而白佛言。我亦保护是修行人。得成菩提。永无魔事。

好。这一段开始就是发愿护持。你看这种情形呀,我们生活中常见,就是一个人让他在那儿修行的时候,他不太好好修;讲法的时候给一个人一对一地说,他觉得力量不大;振臂一挥,我这法座一登,大家都一听,哎呀原来如此,马上就一号召就响应;人就是这样子的。不但人是这样子的,六道众生,诸鬼王也是这样子,他就好热闹,一哄而起了,马上就信心生起来了。所以大家你看,于是会中,说这个话的时候就有无量百千金刚赶紧到佛前合掌顶礼了,说我当诚心保护如是修菩提者。这是第一段,是金刚力士,诚心保护这样修学的人。我们再来看,第二段是诸天,统尊天子嘛,这是并天帝释,四天大王,亦于佛前同时顶礼,还有梵王,这是指的诸天子。

第三段,复有无量药叉大将,这些都指的是八部大将,都信佛了。你看这下面都是些鬼王嘛,药叉大将,诸罗刹王,富单那,鸠槃茶,毗舍遮,都是鬼。你看大家发现了吗?在鬼里面他只有王才有福报信佛,一般的小鬼们他就没这个福报,信不了听不到,你看这里来的都是大鬼王,到鬼里面当了王了,才能至诚尽心地去护持,当这个护法,信佛,也在佛前合掌顶礼,誓愿拥护,护持是人,令菩提心速得圆满

再看,复有无量日月天子,风师雨师云师雷师,并电伯等。这是第四段,主宰诸师亦发愿拥护了,包括年岁巡官,诸星眷属,也在那儿顶礼佛说,我亦保护是修行人,安立道场,得无所畏。大家怎么看这些呢?什么日月天子,风师雨师,真的有雷公电母吗?你们见过呀?那打雷就是噼里啪啦的一堆响,闪电就是哗哗哗地那么闪几下,哪有,怎么有雷公电母呢?在西游记里面看过吧?西游记里面那个是什么,斗法三仙是吧,斗法力三仙还是什么来着说,我记得那个老虎精说,雷公电母不在家,打妄语了你看,那就是神通显不出来就打妄语了,这魔头教主往往就是这么弄的,面上下不去了就瞎说开始了,结果孙悟空就把雷公电母全部让他现身,显出来了。

确确实实,日月天子就是指的照耀我们这个世界之主了。风雨云雷,就是风雨云雷,这些都是什么呢?众生之主宰之神,为什么叫风师雨师云师雷师呢?什么叫师?师就是法的意思,他精通这一道,他主宰这个法,所以就叫风师雨师云师雷师,在这方面他修得是一把手。所以我们都不要把他以为说,这都是一些子虚乌有的传说什么,确确实实就是这样。

我们看雷公电母的时候,觉得它噼里啪啦就是一堆响,这个电闪电。大家不要忘了,这是我们的业力。在他的世界里面,很可能他就是一个有情,就是一个正报,他的身体的正报,在我们的眼里显现的就是这个法。就好比说人在蚊子的眼里显现的是什么呢?就是一堆流淌的血红血红的流动的液体,它可不看见咱们是胳膊腿呀什么的,它只看见红色流动的液体,只看见血。

那难不成蚊子的世界里面它就说这叫什么人师,就是血师它们叫。所以是一样的,这就是叫唯心所现,不要被这个觉得这是迷信呀,这是很科学的,唯心所现。蚊子看人是这样的,我们看他们就又成了声音,噼里啪啦的打雷或者闪电,这就是这个风雨云雷之师。并电伯,为什么电还称一个伯呢?高一辈嘛,伯是长者的意思,为什么?由电来统帅风雨云雷。

所以大家你看,有时候这个雷雨交加的时候,先是什么呀?对,先是闪电,完了才打雷,然后才刮风下雨,所以这里叫电伯,就是他比前面那四个师要高一点。年岁巡官就是到这个年关呀,值岁押岁的这些巡察善恶业的十二官神。等等这些都是众生,这些都发心。包括后面复有无量山神海神,一切土地,水陆空行,万物精祇,并风神王,无色界天,于如来前同时稽首,而白佛言,也是来护法,希望永无魔事。这是等于说外众来护,下面又是内圣来护持了,这就说随佛已经修行,不属于外护了,内圣了,也发愿来护持。大家一起来念。

尔时。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在大会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我等辈。所修功业。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随此咒。救护末世修三摩提正修行者。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场。及余经行。乃至散心。游戏聚落。我等徒众。常当随从侍卫此人。纵令魔王大自在天求其方便。终不可得。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除彼发心乐修禅者。世尊。如是恶魔。若魔眷属。欲来侵扰是善人者。我以宝杵殒碎其首。犹如微尘。恒令此人所作如愿。

大家来看,这就是护法。其实护法真的是金刚怒目,慈悲心肠。怒目慈心,确确实实你看,这里这都是护法,八万四千,这就是无量无边的这些金刚藏王菩萨,都是发愿跟楞严咒有缘,来守护的。你看,如我等辈,所修功业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随此咒,大家发现了吗?就是人家的菩提道业久成菩提,早就成就了,为什么不证涅槃呢?这一类的菩萨早就应该可以有能力取涅槃灭度了,但是就为了常随此咒所在之处,发愿,而且为什么呢?救护末世修三摩提的正修行者。什么叫做正修行者呢?就必须依着佛讲的一路走来,要安立道场,要持戒清净,要法脉清净,要诵咒端坐,如教而行才能称之为正修行者。

如果你不按着佛的来,自己在那儿瞎办,就不属于正修行者,不会守护了。所以你看,如有真修,我必护持。要依着佛的言教,依教奉行,不能够自己杜撰,这样的情况下必然会有护法。大家要相信护法,有的时候我们学佛碰到违缘,烦恼生起来的时候,真的要相信护法,真的灵。我跟大家讲,不能讲具体的事,这件事我觉得有点,我这个心有点发得不好,但是这个灵确实灵,为什么呢?

在五台山拜山的时候,有一天我就实在是烦恼逼迫,就是越心清净的时候越反作力大,烦恼逼迫到什么呢?我拜山都拜不上去了,我记得有一次,拜不上去拜得我就,就拜下去起不来,起来拜不下去,就中途就歇了,横着五台山不是有一个亭子嘛,大概在路中间,我就在那亭子里歇了半天,就生气开始抱怨,说这个护法护法,我都这么发心来拜山,你这会儿不来护法,你哪儿去了呢?

你看这《楞严经》里面不是讲到的助发神明嘛,就是我们的心念这会儿就需要他来护持呀,烦恼魔入进来了呀。上去我到韦陀菩萨殿前我告诉他,真的是罪过讲话,这个不能到处去行,不能谁都这样,当时我是有点二百五了,我在韦陀菩萨面前我就没有顶礼,我就一屁股坐在那拜垫上。

那会儿早嘛,早上拜上去还很早嘛冬天,我就把这个门缝掀开一个缝,我就朝着韦陀菩萨看,抱怨,说我都发心这么冷的天来拜山还下去,你怎么不护法呢?结果我的这个烦恼之因呢,中午回去吃饭的时候,真的他就把他给收拾了一下。这个烦恼是,在五台山拜山的时候周边有人恼乱我。你看,这是真的啊,回去的时候他就,那天早上就掉在水窖里面了。这个心好像不慈悲,但真的收拾了一下他就乖了,他就觉得这院里面确实是的,这是修行人,有护法,要不然天天麻烦你。名山脚下什么多呀?

所以说这里讲到的这个,救护末世修三摩提正修行者,既然你是为道的话,他确确实实不会不管的;如果你为私心的话,那就是另当别论了。所以你看,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这样依佛正教,持戒诵咒求正定的人,正因为求正定,所以他一定在道场静坐,所以说若在道场,或于余处经行,或在其他地方经行用功,一定会还是诵这个咒。乃至散心,大家你看,乃至散心,游戏聚落,是什么意思呢?虽然你求正定,他还不能够摄心,只能用这个散乱心来持诵,这属于不定聚,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欲求正定,但是不知道摄心,还在这个妄想中,就是有口无心吧,这么想,这么说。

但是你看,我等徒众常当随从侍卫,连这样的人他都常随侍卫,来卫护呀。大家要相信咒力,这是咒力功德,不是我们的功德,咒的功德。那既然有咒的功德,我们就假借这个咒的功德把自己提升了。而且看,纵令魔王大自在天,这是护法所给我们大的保障,不但佛给我们保障,护法也给保障。佛说你心不开通,十方如来就为妄语。护法这里讲到的说,你看纵令魔王大自在天,想求这个方便,也始终求不了这个方便。连这些大魔王、自在天都求不得方便,何况诸小鬼神?连这个人你看十由旬外他都近不了身,除非他也是同道之人,也是发心修这个禅定。

为什么这里讲到的大自在天和魔王呢?大自在天就是色的天魔嘛,欲界的天魔叫魔王,大自在天的天主比欲界的魔王更大了,叫大自在天魔王,如果他们想求这个方便也不可得。为什么叫魔王呢?他们贪恋尘劳,修禅定的人希望出界,出这个三界,所以就会设法恼乱,令不得成,这就叫求其方便,他想方设法引诱着你离不开这儿,不想走。所以有时候我们也反观自己的发心,心魔,有时候对这儿生起贪念的时候,就是魔王得了其便了。这个时候如果你能反之迎刃而上,那修出来的力量就比平常的大;但是如果你不作力的话,随波逐浪又回到这儿,那就退了。

等等我们进退之间,全凭有这么多的金刚藏王菩萨来护持,本来他们已经完全可以成佛了,就是为了持守这个咒,还来这儿伴随着我们。所以说,这样的恶魔你看,魔的眷属如果来侵扰这个善人的话,这个时候护法就显现他的本领了,我以宝杵殒碎其首,就把他给敲死了,把他的头给敲碎了,犹如微尘,恒令此人所作如愿

大家来看,这个当然不是说,这护法怎么这么狠毒呢,就把人家弄死。这也是菩萨的慈悲,为什么刚才讲到慈心怒目呢?就如同父母教育儿女一样,笑的哄的时候是教,骂的打的时候还是教。因为他要恼乱别人修三摩提,那不仅仅是当魔王了,魔王当完了要堕到地狱里面受多少苦呀,所以他就趁机先把他给灭了诛了,以不让他造这个五逆之业。

你看有时候魔恼乱我们的话,我们在人来讲,说杀生是断人家的色身,对吧,那魔也是杀生,首推杀生,断人家的法身呀,所以也希望魔他持这个戒,等于说护法救他了。所以这里才讲到的说,我以宝杵殒碎其首,让他这一期的这个恶业发挥现行的时候,给他断了,止住。这一系列都是,不管是外护和内圣,都发愿守护持咒修三摩提之人。

这是今天我们到此,就把这个咒功德,和发愿守护咒的一切圣众,给大家做了一个论贯介绍。那么从下面的文章开始,下一篇文就又开始一新的回合了,阿难开始要谢谢佛说的这个教,但是又开始请修行次第的方法,就是进入另一个回合了,那么还是从阿难即从座起开始了。那么时间关系,我们休息一刻钟,到十点一刻的时候回过头来继续。阿弥陀佛!

好各位同修,我们是四十二讲的下半场,马上的内容我们要滑入又一个大的板块了。我们想一路走来呢,《楞严经》从这个征心呀,显见呀,到会归如来藏性,乃至二十五圆通选择,又进入一个设立坛仪,持咒,乃至持戒等等,这样的一系列的修行仪轨已经说完了,并且这么多的功德和外护。下面开始我们就要讲到说,既然要修,那么这个路子是怎么走;既然要修,我们现在走到哪里,从哪里开始,往哪里走,中间是到底有些什么风景。就是从下面的内容要开始起步了。也就说大的板块就是,如来藏性开始要随缘了。现在我们随的是染缘,那么怎么往净缘去随。

不管随染随净,它都是缘,怎么回归到我们本来没有染净的这个无有名相、如如不动的真如境界。这是下面要开始跟大家契入的内容板块,我们首先有一个大的了知,然后我们再从经文开始逐字逐句地来贯起。好在《楞严经》呢,就是它的次第极其分明,所以我们在贯起来的时候,基本上只要紧跟着经,就不会乱;如果你泛泛地走得多了谈得多了,可能会有时候转不回来。所以大家还是紧跟着经,我们以这个保守讲法为主,就是贯经。下面我们从阿难即从坐起顶礼佛足,一直读到默然受教,先把这一段贯一下,一起来。

阿难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辈愚钝。好为多闻。于诸漏心未求出离。蒙佛慈诲。得正熏修。身心快然。获大饶益。世尊。如是修证佛三摩提。未到涅槃。云何名为干慧之地。四十四心。至何渐次。得修行目。诣何方所。名入地中。云何名为等觉菩萨。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大众一心。伫佛慈音。瞪瞢瞻仰。尔时世尊赞阿难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普为大众。及诸末世一切众生。修三摩提。求大乘者。从于凡夫。终大涅槃。悬示无上正修行路。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合掌刳心。默然受教。

好。既然,从前面我们接着啊,已经大的进行到说悟到这个圆通本根了,又开始请佛安立道场,也讲了修行的仪轨,所以才礼谢佛恩了。这里阿难开始又从座起,依然顶礼佛足,开始要讲到我辈愚钝。这里的愚钝可不是咱们世间说的傻瓜了,已经听了这么多法了,怎么个愚钝呢?沉溺于多闻就叫做愚,可不是傻得听不懂,是听得太多了。

听得太多了,知见太多了,懂得的太多了,所以这个时候反而愚钝了,这就是我们有时候讲的,太广了就令智慧退。什么叫做钝呢?迟于漏尽就叫钝,不是从真实心地上修这个无漏法门,不求出离,就叫钝。所以才说,好为多闻,于诸漏心未求出离,这样的情况下称之为愚钝。

那么现在既然已经悟到本根了,又蒙佛慈悲的教诲了,开始有了修学的仪轨了,那就自然会持戒、建坛、行道,都很如法了,所以这里称之为得正熏修,就是听佛说的这一系列,我不会绕弯了,知道怎么修了。那么既然知道怎么修了,就必然要以真正的实修来相资,就是来匹配他所闻的妙法。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也感觉到,我的这个有漏之心指日可待,可以出这个有漏之心了,所以身心快然。那么既然身心快然了以后,这个无上的大菩提自己也觉得指日可证了,所以叫做获大饶益。就是这样的一种身心快然,获大饶益。

想必我想大家偶尔也有这种觉受,就是突然间法喜充满,觉得我修行一定能够有门了,能成功了,力量大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叫做饶益了,获大饶益,是一个修行的最佳起步状态。如果你连这样的心劲儿都没有,你怎么修呢?所以这里想必我们大家都有同感,在修三摩地的最佳状态。所以大家来看这个闻法闻法呀,也挺矛盾的:你说不去听闻,他就开不了见解,开不了见解他就不能够明白说,不在于单纯的闻,还在于修和证,所以这样的话,这闻就为天大的事;可是你闻了,只求一味多闻,你不能够还原到这个原始本来没有一个闻不闻,皆不可得这样的一个本来面目,那么你听闻又成为害死人的事。

就看你在这个天大的利益事和害死人的事之间,怎么去取舍抉择,就会发现,一代的教法只不过是一个提醒,就提醒我们从开始确立到最后又摆脱,似乎就这么折腾一回,但是不折腾你回不了家,折腾个没完,你就不知道回家。就是这么一个来回转的一个设教,大家自己去悟。我们再往下看,虽然获大饶益了,但是再往下看。

世尊,如是修证佛三摩提,未到涅槃,云何名为干慧之地,四十四心。这就是开始说虽然修法了,我知道了,可是我只是在因地开始起步了,对不对,我知道修证佛的三摩提,但是我没有到涅槃究竟去证,所以就要从因地开始。你看,云何名为干慧之地,什么叫干慧?干就是还干巴,不是真的智慧,道理上的智慧,开始要起步,最初我们开始真正用心起步修行之因地,就叫做干慧地。

最初发心,开始修行了,那么这是第一个。四十四心又是一个概念,问佛说什么叫做四十四心,怎么个状态呢?四十四心大家知道吧?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这是四十心,还有暖、顶、忍、世第一,叫四十四心。就是我们的心修证到,从凡到圣步骤中有这么四十四个次位,叫做四十四心。这就阿难又问佛了,什么是四十四心

至何渐次,得修行目?就是说到什么位次了,有什么修行办道的眼目,是这样的,就是在这每一个次位,怎么指导我具足这个眼目,我不会搞混不会搞乱。这是阿难的又问。第三问,诣何方所,名入地中?就是到了什么样的地步,才可以入到一一的十地的位次之中了,所以叫做,诣何方所,名入地中,什么样的情况才叫登地了,每一地每一地又是怎么样的情形。

最后说,云何名为等觉菩萨?就是说十地以后就等于觉了嘛,既然已经等同于觉了,就应该跟佛一样了,等佛了嘛,为什么这里又称之为菩萨,既是等觉叫做菩萨,菩萨不能称为等觉呀,这又是怎么个差别呢?这是又一问。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系列问,随说随生疑情,随有疑情随向佛请问。这是这么一个次第,反正总归又是说完了以后,又开始五体投地顶礼佛足了。这里面与会所有的大众菩萨一起跟他一样,恭候佛陀慈悲开示,你看,就是瞪着眼直视,就根本眼都不眨一下,生怕耽搁了,这样地瞻仰如来。这是祈问,那么再看佛。

尔时世尊赞阿难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普为大众。及诸末世一切众生。修三摩提。求大乘者。从于凡夫。终大涅槃。悬示无上正修行路。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大家来看,这一段真的是,当场一问的利益,就可以利益未来一切众生和现在,法会现场的不在数,特别是利益我们未来众生。怎么利益的?没有阿难的问,我们现在有没有这个听课讲呀?没有呀!所以为什么我们常说,启教阿难陀尊者,一在讲法会的时候顶礼,一心顶礼、至诚顶礼启教阿难陀尊者。就是他问的,他记的,最后是他代佛又说出来,集结的。所以大家要知道,阿难的这张嘴呀,就是我们的眼,没有他这张嘴,我们众生的正法眼根本就开启不了。

所以佛在这里赞叹,善哉善哉,说你能够对末世的众生修三摩提求大乘的人,特别这是求大乘者呀。只有圆通法门才配称为求大乘者,为什么呢?他一通到底了。你看,如果依照我们前面讲的,到闻所闻尽的地步,就是说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最后一直闻,闻到闻所闻尽的地步,只能够得到人空法,如果停步于这儿,就不能叫做大乘。除了进一步,尽闻不住,觉所觉空,最后寂灭现前,获二殊胜,这才叫作大乘究竟之法,所以这里说求大乘者。

求大乘者,普为大众,来问这个求大乘者法。你看,从于凡夫,终大涅槃,就是从凡夫开始修起,直至证得究竟的大涅槃,中间的这个正确的修行之路,不能偏,就是不能走样,不能退,还不能入魔。所以这里才说,悬示无上正修行路,为什么叫悬示呢?就是阿难他现在还没有到,我们现在很多讲法,都属于按着佛来给我们大家,包括我在内,我们在悬示呀。不能到,知道怎么到,到了哪儿是怎么个情形,这个没有到之前可以讲给你未来的事,叫做悬示。让你知道修到一位是怎么个地方,后一位又是怎么样的情状,这都属于悬示。

给大家讲为什么要悬示呢?为什么要悬示呢?还没有到那儿就给你预先讲。第一个,因为每一个地步都有歧途,这我们常说的,觉路里边有歧途,歧途里边有觉路,所以要悬示,害怕你在觉路正在走的时候误入歧途了;既然误入歧途了,就让你回归觉路,所以要悬示,怕你入到一个邪途里面。你看为什么后面讲到的说,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就是必须按照佛悬示的这个路走,不能够绕开。这是第一点悬示。第二个害怕有的人得少为足,堕到小法里面,这就不求大乘嘛,不求最后最终的究竟圆满之境,所以要悬示,说最高处、最远处、最究竟处在哪里。

第三个悬示就是,害怕有的人妄拟高远。就是觉得说,虽然佛的境界如此之高如此之圆满,他在那儿就开始狂躁了,要么说自己已经证到了,我就是了,就开始吹牛;要么就说这跟我没关系,我可到不了这儿,开始自卑。所以等等这一系列,所以开始给他悬示渐修的次第法门。种种缘故,这里才讲到的说要悬示,当为汝说

结果阿难跟大众是什么呢?合掌刳心,默然受教,为什么说呢?合掌刳心就等于说,身端,心秉诚,秉诚心,没有妄念,以净这个心,净其心。默然无语呢,就属于说用神,不是用思惟听,用神来受这个教,我们说听法要以神听,常给大家说。因为这个每一位,每一个修正次第的每一位都是不可思议的,它的这个究竟理都是绝缘忘虑的,不能够用我们分别心的,所以不能够用妄心来求,不可以用我们的思惟语言来解,只能够怎么样呀?默然受教,心领神会而已。

特别是后边又开始要讲法了,这个法确确实实又是要心领神会了。好,我们再把经本拿起来,一起来读。这段比较长,大家从佛言开始,一直读到穷十二变为一旋复。一起来。

佛言。阿难当知。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阿难。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诣如来大涅槃者。先当识此众生世界二颠倒因。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三摩地。阿难。云何名为众生颠倒。阿难。由性明心。性明圆故。因明发性。性妄见生。从毕竟无。成究竟有。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无根本。

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及诸众生。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非有所依。将欲复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复。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转发生。生力发明。熏以成业。同业相感。因有感业。相灭相生。由是故有众生颠倒。

阿难。云何名为世界颠倒。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所因。无住所住。迁流不住。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变化众生成十二类。是故世界因动有声。因声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触。因触有味。因味知法。六乱妄想成业性故。十二区分由此轮转。是故世间声香味触。穷十二变。为一旋复。

好,这一段开始就是给阿难讲染净缘起了。那么这个前提我们先了解一下,为什么要讲染净缘起呢?本来这里阿难问的是净缘起嘛,对吧,就是如来藏心我怎么显现怎么修,往清净无染究竟的这个地方去缘,起修。可是佛并没有先讲净缘起,而是先说染缘起,为什么呢?就是要先找病根,你想到那儿去,那你知道现在在哪儿,怎么到这儿的,然后再往哪儿走。这是这样的一个了解背景,所以这段内容大家开始就讲到这个,可以说循业发挥染净缘起了。怎么理解这个染净缘起呢大家?

我们追溯一下,大家还记得前面讲到循业发挥的时候,说这个如来妙觉明心,随各种业而发挥群相,当时打了一个比方还记得吧?太阳映在水里,两个人同时观太阳,看日,一个往东走,一个往西走,各走各的,各见各的太阳,东边的觉得太阳跟着他往东走,西边的觉得太阳跟着他往西走。可是最后发现,水里的太阳是一个,怎么可以随两个人走呢?

当时问的叫何以故,就是讲的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的这个道理,还记得吗?不变就是不动之本体,随缘就是不思议之妙用。还记得这段吧?那么当时的这个是讲的我们六道众生,说为什么能够这个七大、地水火风还同时周遍呢?就是讲的说,它可以同时往东往西,都是一个太阳。

那么我们这一段开始要讲的染净缘起是什么样呢?就是要告诉诸位,好比一个人,生病的时候是这个人,对不对,那他给你先讲生病的时候是什么什么样的;然后治愈后还是这个人,他又给你讲治愈是怎么怎么治愈最后彻底好了的;先讲生病的时候,再讲怎么治愈,懂吗?下面我们的内容是一直围绕着这个展开的,但是这个生病与治愈都是以这个人为蓝本所进行的缘起,这就是佛要下边说的这个问题。所以因为这段又比较艰涩了,大家要跟紧啊。大家来看.

首先佛言,阿难当知,就是阿难你应当知道,你看三个词,妙性,圆明,离诸名相。就是说你应当知道这个真如妙性本自圆满的光明,是离开一切虚妄名相的。离开一切虚妄名相是怎么个名相呢?本来就没有世界,也没有众生,等等一切国土里面的依正名相可得,就是一切相都不可得的。好我们来再从根上来了解一下,一切相不可得。

妙性圆明,离诸名相,什么叫妙性呢?就是我们说的第一义谛,真如实相,我们常说的法身德,如如不动,妙湛总持不动尊,叫做妙性。这个妙性的法身是圆明,就是穷照整个法界之相,就是般若空性的智慧,无法不知无法不见,叫做圆明,就是到处都他知道,说俗了我们就说,这个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没有他不晓得的,佛是整个十法界里边没有他不晓得的,所以叫圆明。

既然是妙性就圆明,它就是离诸名相的,名字的名,相状的相。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不可以以一切的名去名目它,给它定个名目,也不可以以一切的相去表示它,所以它就是没有障碍的这个妙用,叫解脱德。妙性叫法身,圆明叫般若,离诸名相叫解脱。由于这个法身有般若智慧,自在解脱了,在这样的境界里面就本来是什么呀?大家来看.

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就是本来无有世界,世界是哪里?世界是哪里?一定要放在楞严的,十法界都属于世界,我们说的常寂光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整个这些。不但凡圣同居、方便有余和实报庄严是一个假名,这里讲的本来无有世界,它是一个假名,连常寂光也是一个假名,大家知道吗?同样是假名呀,依照着凡夫心所需要去理解,才给你强名叫常寂光,所以叫本来无有世界。那么什么叫本来无有众生呢?一真法界里面假名就当体不可得,连常寂光都不可得,何况九法界,怎么可得呢?那连世界都不可得,何况世界里面的众生,怎么得呢?众生不是生活在世界里面吗?世界不是依众生而有的吗?世界众生皆不可得,所以说这里讲的,本来无有世界众生

大家这个要理解到啊。但是理解到了不要有次序地去理解,因为我们一理解说,啊好事,就是因为无明妄动,开始无始劫来一念无明不知道都流转了多少,才到了这个地步。错了。这个妙性,圆明的妙性,它就是离诸名相的圆明妙性,是直指我们现前的介尔之心的。大家要知道,当下就是我们现前的一念,就让你离。本来就是如此,不是说最初以为有个本来,当下本来就是如此。

不要以为说,哎呀曾经没有,现在因为有迷妄了有了,我们常说无始劫来嘛,我们下意识地就说,不知道迷了多少劫了,现在已经在迷了,得追溯到悟的时候,清净无染的本来面目的时候,在多少劫以前呢。这就迷中又迷了。大家要知道,当下全体妄就是真。本来就没有这个妄,没有一法可得,一相可得;没有得的时候当体就是妙性圆明。

大家跟着悟啊,就是这个现前的一念之心,本来就是不可思议的。就咱们坐在这儿,现前的这个境界,本来就是法尔恒然,就是这个状态的,就是这样子的。也不知道我东张西望,你们竖起耳朵来听,就是这样子的,东张西望我们以为东张西望,他就这样摇头晃脑,怎么着呢?你们听,不要说听的这会儿说听顿的,那会儿说听渐的,一会儿说听修的,一会儿听证的。它就这样,本来这个妙性就是竖穷横变、了了常知的,就是圆明的,这个妙性就是我们一念心,了了常知的。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就具足了十法界依正的这个诸法,我们是在十法界的人道里面的这个人,我们存在的世界叫娑婆国土,这就在一念心里面就具足,就是这样子的。但是我们千万就不可以在这样子上给它进行样子,只要当下离开这个样子,马上就是这个样子。反正是十法界的诸法都不能,难以名状,就不能描绘这个心;但是这个心呢,就是十法界诸法的心。

你说这多难了解呀,真的跟泥鳅一样,就是真的跟泥鳅一样,你感觉到它在,到处都在;你捉,捉不住。所以说大家要听到本来没有世界众生的时候,千万不要下意识地又去抹杀,就当下看我们的世界众生是不是真的就可以了,直下看去。不是要抹杀呀,不要挪移,不要赶紧又去感悟,说哎呀,又要回归到这个无明多少劫之前,这就是迷头认影了。

就像以前我们讲过嘛,那个人早上起来照镜子的时候,突然间找不着了嘛,到处去疯了去找他的头去了嘛,是不是,还记得吗?就等于说到处去找去了,辜负了佛在现前的这个大狮子吼音,圆说的这个法音。你看,为什么呢?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本来就没有。第一句话就告诉你,最高的峰顶就是这样的。第二句话因为我们现在悟不到,只能这么讲一讲,这所以说悬示呀。讲一下悟不到怎么办呢?怎么理解?你看.

再继续进行: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这是怎么样子的情况你想,因妄有生,大家要听明白,跟着听啊,说不是真实的有个生相,就是真的生起来一个东西,并不是真的生起来一个东西。我这个以为生起来东西的这个妄想是怎么来的?就因为我们有迷,有迷妄,所以错以为无生中,真的以为妄想生起来了。本来无生,一切本来如此,结果你就一定要以为说有一个妄想,我真的就跟自己成就自己一样,就生起来了。但是生起来了以后,因生又有灭,它还会灭去。大家一定要认真理解,怎么叫做因妄有生,因生有灭。本来是一个妙性圆明.

打个比方,就好比一块糖,这是一个不太齐的打比方,但是我们可以依照这个依稀仿佛地理解啊。比如说一块糖,糖有改变吗?你可不要说,我把它纸剥开了吃完了,这不就没了,就改变了。糖就比喻这里的妙性圆明,它本来是没有改变,它就是个糖,就是一块东西,我们把它当做东西,不要叫糖了。叫它糖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舌头尝这个糖舔了一下,莫名的有一种甜味生起来了,马上就定义这叫糖,这个糖的感觉生起来了。由于我们妄尝到这个甜头,有甜生了,所以就因妄有生,甜味的感觉生起来了,对不对。糖真的生甜了吗?糖生甜了吗?糖生甜还是你舌头生甜你都搞不清楚,根本就没有。可是这个时候我们就以为糖生甜,就认为有甜生了,这就叫因妄有生,本来糖是如如不动的,你在它上面生起甜了。

既然生起甜了,就会因生有灭,这甜味会过去,妄想过去了就以为,又一个妄想开始了,它灭了,没有甜了。最后就糖是甜的,其它的苦瓜是苦的,甜和苦的,又有酸的,又有辣的,就这一系列都这么来的。所以这时候叫做因妄有生,因生有灭。大家要好好悟这个啊。

在这样的情况所以说,不是说灭掉了妄才有一个灭,是什么呢?生和灭都是妄。大家记住啊,生也是妄,灭也是妄,这两种妄都不可得。记住啊,本性寂灭才强名为真,不是真的又有一个真可得呀;真可得的话,又等于生起来一个妄了。所以大家要记住,这里边有遮诠有表诠,前面叫表诠,后面叫遮诠,前面叫挺着说,后面就收着说了。这里讲到,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有生有灭都叫妄,灭了妄以后,就是生和灭都灭了以后,才强名叫一个真。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要正确理解,什么叫做染缘起、净缘起,我们在讲染净缘起。就分两个部分说本来没有这个世界众生,但是因为因妄有生了嘛,因为有生,和合起来了,就会有灭,这就是我们的诸法之缘,诸法的最究竟诸法之缘,它是由不变随缘的和合体。那么我们心真如门,就是依着叫做不变;心生灭门,就是依着叫做随缘。

心真如门里面哪有众生哪有佛呀?绝这些假名的,所以叫做,前面讲到的圆明,性妙圆明,没有这些名相。但是心生灭门里边,随着染净的诸相,开始有了随缘的用;随着迷缘就是众生,随着净缘就是佛;随着众生就是循着染业,随着佛就是循着净业,咱们念佛就是修净业。所以后面就开始依着染缘起去建立世界名相等等,都是从这儿来的。所以我们再下面看。

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这个不好理解,怎么理解呢?就是说这个无上菩提和大涅槃呀,是佛的两种,就是转凡成圣、转因成果的两种,转依嘛,转了这两个名号。为什么他这里说它只是一个名号呢?就是包括无上菩提和大涅槃也不能当真,当真了就起妄了,它只是一个强名而说的,所以叫转依的名号,假名号而已。那么怎么理解这个假名转依号呢?你看,就是因为众生呀,我们众生迷,如果迷此现前的一念心性的话,我们就会有著相,有记名,有名名相就出现了。大家设想一下,有时候我们设想一下说,这一切所有相都是无名无相的时候,马上就会很清凉很痛快。

只要你曾经有过这样的观行,哪怕一念,你都能觉得说原来叫法喜充满。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迷了这个了就开始转菩提依着烦恼了,转涅槃依着生灭了,就等于说由水成冰了,是不是这样子的?那么如果说我们佛菩萨通达了这个现前一念,他就离诸名相了,就是转烦恼依着菩提了,转生死依着涅槃了,由冰成水了,对不对,这里就叫做,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就是转生死依着涅槃了,转烦恼依着菩提了。

既然转得得了菩提了以后,但是大家要知道,只是转其名而已,本来也没有这个真实的相状,所以叫做二转依号,知道吧?假名有菩提涅槃,不是真的当真有菩提涅槃,假名转菩提涅槃,只是转染成净,转生死成涅槃,转烦恼成菩提了,但是菩提涅槃都属于什么呀?生灭都属于二妄,这个生死涅槃,烦恼菩提,也等于说一个是生一个是灭,生的时候有烦恼生死了对吧,灭的时候有菩提涅槃了;但是不要忘了,菩提涅槃和生死烦恼一样,都是妄想,只不过那个是生的妄,这个是灭的妄。

所以这里才讲的叫做,但转其名,本来无实,叫做二转依号,就是它的名号进行了一个转移而已。这个能理解吧?好,能理解了我们再往下看.

下面就悬示说,依着染缘起而成了轮回了,就是众生颠倒。怎么颠倒的?大家来看:阿难,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诣如来大涅槃者,先当识此众生世界二颠倒因。也就是说,三摩地就是大佛顶首楞严,全修在性,全性起修,叫做真嘛,所以叫做欲修真三摩地。直诣如来大涅槃者,就是要让我们直心正念真如,全以佛的觉为我们的心,就叫做了义,修正了义。你绕开这个,如果不是直心,不是正念,不是真如,真如就是如来藏,如果缺这三个状态,有一样不配合,那你就是不叫做真修了,也不是直诣如来大涅槃了,是弯曲了,绕远了,很多方便法进来了。所以这里就没有方便。

这段话就是说,你现在要发心修这个三摩地,能够直达如来的涅槃境界,那么你就要识到这个众生和世界的生起之因在哪儿,摸到病根在哪里。摸到病根了把病治好了,就不要刻意地说我健康了,病治好了就健康了。所以在这种情况,这就是如来的真正的三摩地了。当然这个你看,当识此众生世界二颠倒因,众生是什么呀?众人往一块儿生,一道一道的众道处去生,所有的业力牵引着我们去一次又一次地生,还有我们今天这里讲的众多形态而生,这是我们今天的正解,叫做众生。因为下面要讲,很多众生的样子是怎么样的,怎么生出来的,太多了,很奇怪。这里你说,如果能够识得其因,当下一念,颠倒不生了,众生世界就都寂灭了,就入到三摩地了。但是你要进一步告诉阿难,你看,众生是怎么颠倒的呢?我们来看: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颠倒?这里讲到的,云何名为众生颠倒?阿难,由性明心,性明圆故,因明发性,性妄见生,从毕竟无,成究竟有。哎呀你看佛说的这些,圣言量啊,从毕竟无成究竟有,我们一切的存在都是无中生有。你看首先说什么叫做颠倒众生呢?这佛就跟阿难讲了,但是这几句话很晦涩,大家要跟着听啊。由这个性觉妙明之心,由性明心,那么本来它是没有缺没有欠的,就是圆满的,没有缺没有赊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所以称之为圆,所以说由性明心,性明圆故

它既然没有欠没有缺,本自圆满的,那么我们就不必要再去明了,本来就明的嘛。回归到这个法,我们前面讲过,再复习一遍,本来就明的。那么怎么办?因明发性,性妄见生,是怎么回事呢?就是由于我们一念不觉,本来它是圆明的觉的,结果我们觉得它不明不圆。大家想想,等我们以为它不明不圆的时候已经就进入什么了?不觉状态了,是吧,其实就是一念不觉无明生起来了。这个无明生起来了,它自以为是要干什么呢?它要起心动念想要明这个本明的性体,它想去干这个事。

但是殊不知,就它想干这个事的这一个念头生起的时候,便是无明生起了,这一念就坏了,一个病就滋生了,并且滋生了开始蔓延,由此真妄和合,发起业识之性,就是开始有业识了,阿赖耶识了。由这个业识动了,就有妄见生起来了,妄见生起来,就有能见和所见,一系列就生起来,这就叫做什么呢?因明发性,性妄见生,由此而导致什么呢?从毕竟无成究竟有

大家想,这段话是明白什么呢?就是九法界,除了佛,九法界众生的颠倒之因呀。如果依着第一义谛来讲的话,我们常说的离名绝相,前面讲的,那么十法界就没有十法界,十法界是个假名呀,随缘,染净缘,假名十法界。十法界都叫做众生,但是九法界的众生是违背了真性了,叫做颠倒众生,假名颠倒众生;佛法界的众生和佛妙理了,叫做不颠倒众生,假名不颠倒众生,所以叫做觉。

就是因为本来就是觉的,我们以为不觉,所以要从不觉到觉,起了生灭之妄。殊不知,从不觉到觉都是妄,染了本来的圆明体,所以才称为颠倒众生。颠倒众生分两种,一种是颠倒,一种是不颠倒;你认为有颠倒和有不颠倒,都叫做颠倒。所以由于你搞不清楚这个状态,就从毕竟无转成究竟有了。你说我二十四出家,二十四之前我哪知道谁叫宏海呀,没有这个东西,没有这个人呀。

那现在就从毕竟无成究竟有了,谁一说宏海,我马上联想这怎么个意思,叫我呢。你说这是不是毕竟无到究竟有?那以前法师这两个字与我何干呀,那会儿一想法师,那都是阴阳风水先生,那大概是干这些的吧,在出家之前我以为是这样,迷信嘛。现在一说法师,我就是呀。这是不是从毕竟无到究竟有呢?你看,就这么一卯扣一环来。那我将来还要成什么菩萨,叫什么佛,这都得有呀,都得假名呀。

把统统的这些假名去掉以后,就成了毕竟无了,就回到本来的状态了,就没有一念,妄明不生了。所以大家要掌握啊,这个经里面说过三次了,这是第三次讲这个原理了。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成了究竟有以后,那要解释一下这个究竟有是真有呢还是假有呢?是真有假有呀?既然是假有,我们就来看。

此有所有,这句话要这么读啊,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无根本,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及诸众生。你看这句话什么意思呢?一旦到了有的境界中呀,有是指的什么呀?有就是指的能见的见分,所有就是指的所见的相分;能见的见分主观,所见的相分客观。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此有所有,就是指的转刚才这个有妄见生了以后,转成什么呢?能有的这个转相和所有的现相,也就是在这个究竟有里面出现了境界了,能见和所见出现了。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你看,这就叫此有和所有,这句话听明白了吧?就是说这个有和所有,能有和所有的这个,是怎么来的呢?并不是真正地生起来的,这叫做非因所因

大家来看,了解一下,什么叫做非因所因呢?就是这个转相为能有,好像我主观能知的这个东西出现了这个感觉,对不对?我们就觉得说,好像这就叫能因,由于我能这个出现,我能知道,所以因为这个我能知道出现了。而且现相就为所有,好像我能知道的,外界为所知道的,由于这个我能知道,所知道的也出现了,都是因为这个感觉而出现的,所以叫做因和所因。

好比,就是好像是出现了,但并不是真的出现了,所以说其实是什么呢?非因所因。我们以为好像是出现了,其实不是出现了,所以这里直接否定非因所因,包括住所住相。为什么叫做非因所因呢?转相也不是能因,现相也不是所因。就是我能知道的这个感觉,和被知道的这个感觉,不是说我所有的这个感觉的因,不是这个因。我们现在错以为说,我能知道了,由于我能知道,所以才知道了,对吧,这就是因嘛。你所知道了,由于我能知道,被我知道了,你被我知道了,这也是因。但是这两个好像是,其实不是,所以这里讲到的说,此有所有,非因所因

能贯得过来吧?既然非因所因,不是真的由这个而有的,那么见分和相分都是依照着业相,起的无明发的这个业识之相而起。那么我们发现就是无明,好像是无明生起来的,无明就成了生相了,我们有一个生的名相感觉了,对吧。那么业就好像是住相了,由无明生起来的,它就停在这儿,我们有业了,就成了住相了。

但是呢,其实根本不是。无明既是生相,就我们感觉到好像它能够住,生出来了就住,其实不是的。那么业相既为住,我们以为它能够住了,不会灭,其实不住的,它是无住的。所以这就叫做,住所住相,了无根本,都是错觉。很难理解啊,这个因为太浓缩了,能听得明白吗?不如刚才嘹亮了,再讲一遍啊。此有所有,就是这个见相,能见和所见,我们以为有了;但是我们以为有了这个呀,是因为怎么有的呢?我们以为有,就是因为我们能因和所因,因为我有能知和所知,由于这个而有了有和所有。但其实不是因为这个,所以说非因所因。

那么有了这个以后,我们就以为生出来以后就在了,永远不会没了,所以叫做有生有住嘛,生就是无明生出来了,住就是生出来这么多业烦恼。我们就以为住着,所以我们现在不肯承认无常呀,我们以为业是常的;其实它不是常的,没有住的。那么我们以为这是生出来和住下来,是能住和所住,以为是这样的,其实不是的,所以叫做住所住相了无根本,其实不是的,就是这么个意思。既然能住所住也是虚妄无实,了无根本,那么我们由于依此本来无住我们而住,所以才建立起世界和有情众生。就这段话就大概如此吧,我们贯过去,那个听不懂的将来再回过头来,复习一下视频就可以了。

好,这是总的来说九界众生的颠倒之因,怎么颠倒,怎么出现的,这句话。那么下面这句话是开始讲到什么呢?讲到这个,可以说是修行人,乃至魔头和外道,他们都想修行了,掌握不了诀窍,所以堕到另外的一个窠臼里边了,大家来看。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非有所依。将欲复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复,宛成非相。

这是什么意思呢?首先要说明,你看妄性,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非有所依。首先要说明这个妄想是没有依附的,就是无中生有的,没有一个凭据就生出来了,妄想。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圆明的性体它是不欠不缺,就因为一念妄动,所以才将这个圆明暗起来了,不明了,所以这里讲到的说,迷本圆明,是生虚妄

但是呢,由此辗转而生起的种种虚妄之相虚妄之法,了无根本,是没有的,没有一个体,不是说有所依而生出来的。所以首先你要明白这个道理,妄想不是真的。明白了以后我们不是要断妄想,求真理嘛,对不对,这就是修行人开始起步了。所以这里讲到的说,大家来看啊,要跟着话。

将欲复真是什么意思?说如果你想要还原回复到本来的这个圆明真性,这叫做将欲复真,就是你想要回复到原来的这个如如不动的真如性中,是不是。

那么有意思可悲的是什么呢?欲真已非真真如性。就是你想回复还原到圆明真性的时候,你想要还复的这一念,就已经是生灭心了,不是真正的真如本性了。听得懂吗?所以叫做欲真已非真真如性,就是你想回到证到这个真的境界的时候,已经不是了,就是生灭心,已不是真正的真如性了,已经到了妄想了。

这是修行人呀,因为我们总是不是说,要断烦恼求菩提嘛,要转凡成圣嘛,要转染成净嘛,可是殊不知我们想转染成净的时候,又一个妄想生起来了。你看《楞严经》说的就正好那个病根,根本不在第二层跟你说了。那么如果你还是以这个非真的妄心而去求,求回到那个真心之性的时候,你这个所谓的真常之性,宛然也成了非真之相了,所以叫做非真求复,宛成非相。就是你以这个不是真性的妄心去求一个真心的时候,你所谓这个求的真心也成了妄心了,这就叫非真求复,宛成非相。

大家看这句话逻辑性太强了,真的是太神秘了,就在这个收放之间真妄就见分晓,就那么一点点差别。你是去求呢,还是去求求呢?你想想我们只要有起心动念,哪怕我们的这个起心动念是为了求没有起心动念,还是会成为障碍。就是说为了无求,你只管去无求,不必再去求无求了。但息妄,不求真,一有求真的时候,一个妄又出来了。

以前有一个叫做张,弄巧成什么?张拙的秀才,还对佛法有点感觉,有一天他就去参访一个禅师,这个禅师又让他,说我不行,让他转,让他参访另外一个大禅师,就是石霜大师,石头的石,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的那个霜,霜降的霜。石霜大师那儿去问,去参访去了,这个秀才去了,他叫张拙嘛。

结果去了以后,你想大通人,他一看就知道你的来头,他有这个道念,他心道念。他就问说,你的尊姓大名呀?这个秀才还肯定文绉绉的嘛,说我免贵,肯定是姓张名拙。就这么一给他说,结果这个石霜禅师就说了,巧尚觅不可得,拙从何来呢?就直接捅他,就给他说法,你看这个时候就叫猛醒,为什么祖师们就言下大悟呢?他叫张拙嘛,我们是说弄巧成拙,有拙才会有巧嘛,巧比拙强,拙不如巧。

可是禅师就说,巧尚觅不得,巧都不可得,你拙有什么?拙是从哪来的?就抹平他的这个概念,就让他这个巧和拙的妄想直接息下来。所以这个秀才就有体悟了,马上就猛醒了以后,还作了一首诗,其中说什么呢?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断除烦恼,就是断烦恼,怎么断呢?所以这就在这个取舍之间,就看你怎么得了。所以就真的得不到,要怎么得,无非用方便,一定要用方便。方便就是,经典里面讲的当然是持咒,反闻闻自性,当然我们用的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续,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就这样,很简单。所以这一段话呢,其实又是讲到三乘人和这个魔。

三乘人就指的什么呀?声闻,缘觉,菩萨,都犯这个毛病,包括菩萨不是有众生可度,佛要可求嘛,他要从众生成佛嘛,有佛成的时候就有智亦有得了,不是无智亦无得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这就是,比凡夫好像强了一点,但是还在这个窠臼里,水平还是一样的,还在烦恼中。

我们再来看,既然宛成非相了以后,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转发生,生力发明,熏以成业,同业相感,因有感业,相灭相生,由是故有众生颠倒。你看这里就属于遮诠了,就是一切的无明也不是生相。我们以为无明生起来了,实际上没有一个无明,哪有生相呀?业识也不是住相。我们以为种现相生,轮回不断,这就住在这个轮回里边了。

没有。见分也不是心相,我能知道看外界的这个感官,不是我的心呀。相分也不是实法,外在的一切给我提供的境界也不是真实的,所以叫非生非住,非心非法。本来毕竟无中,都是一系列的幻觉,但是就由于我们一念无明的力量,因缘起动,展转发生,你看这里讲到展转发生,从细到粗,你看这里,生力发明,就是无明生起来的那个力量不断地发明,发明就是明朗嘛,就是让它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最后怎么样呢?就把幻化的感觉成真实的滋润了,我们叫做润生嘛,就是在轮回里边越来越滋润了,越滋越润,所以说,熏以成业,同业相感。就是越来越强,引发出我们内有根,外有尘,中间有识,有人我分别,种种的业力种子就开始熏习了,就天天在这个人我分别中打滚,你说不知道就有这个味,有这个道了,味道就出现了。那么出现了以后,业因既然成了,必然什么业感什么果,它是一类的,对不对,所以这里讲到的同业相感,你造什么业感什么果,善恶分别,自己分别去。由此相感之业,这个业发挥得没完没了,业果就息不下来了,你看。

因有感业,相灭相生。此业发挥完了,等于说这个业种的因种下去了,那么这个业开始发挥,发挥完了这个业就没了;可是呢,彼业种下去了,彼果又开始发挥了。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就在我们这个本有的真如性中就这么糟蹋。糟蹋得没完没了,所以我们由于这个业有生有灭,我们才感觉到一生波折呀,我们才感觉到六道升沉呀,就是业牵引的。死此生彼,相续不断,因此有了众生的颠倒之相。

听明白了吗?明不明白,过去了,也是念念不住的。以上总明什么呢?九法界众生的颠倒之相,还记得你看,我们这里都是依着蕅益大师的见解,就是把九法界都放作颠倒之相。包括十法界的佛法界,也是有实就可以了,一旦有名,还是颠倒。一旦立这个假名相,当真了,还是颠倒,只不过一个是颠倒众生,一个是不颠倒众生,颠倒不颠倒都是假的。就在这样里边你看,让你去悟、让你去证不颠倒,当下就入到这个无颠倒中,颠倒就没了。当下入不到不颠倒,那颠倒就在。好,这是我们今天的课程,请大家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南无阿弥陀佛!

0:00 / 0:00
楞严经1
楞严经2
楞严经3
楞严经4
楞严经5
楞严经6
楞严经7
楞严经8
楞严经9
楞严经10
楞严经11
楞严经12
楞严经13
楞严经14
楞严经15
楞严经16
楞严经17
楞严经18
楞严经19
楞严经20
楞严经21
楞严经22
楞严经23
楞严经24
楞严经25
楞严经26
楞严经27
楞严经28
楞严经29
楞严经30
楞严经31
楞严经32
楞严经33
楞严经34
楞严经35
楞严经36
楞严经37
楞严经38
楞严经39
楞严经40
楞严经41
楞严经42
楞严经43
楞严经44
楞严经45
楞严经46
楞严经47
楞严经48
楞严经49
楞严经50
楞严经51
楞严经52
楞严经53
楞严经54
楞严经55
楞严经56
楞严经57
楞严经58
楞严经59
楞严经60
楞严经61
楞严经62
楞严经63
楞严经64
楞严经65
楞严经66
楞严经67
楞严经68
楞严经69
楞严经70
楞严经71
楞严经72
楞严经73
楞严经74
楞严经75
楞严经76
楞严经77
楞严经78
楞严经79
楞严经80
楞严经81
楞严经82
楞严经83
楞严经84
楞严经85
楞严经86
楞严经87
楞严经88
楞严经89
楞严经90
楞严经91
楞严经92
楞严经93
楞严经94
楞严经95
楞严经96
楞严经97
楞严经98
楞严经99
楞严经100
楞严经101
楞严经102
楞严经103
楞严经104
楞严经105
楞严经106
楞严经107
楞严经108
楞严经109
楞严经110
楞严经111
楞严经112
楞严经113
楞严经114
楞严经115
楞严经116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楞严经导读

凡大部头的佛经,若欲深入地去学习和研究,必先要选择...

为什么这个愿非常了不得

第二个愿就非常不得了了,增上誓愿。 伏请世尊为证明,...

同样一个东西,每个人产生的想法不同

这个妄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念明了的心跟外境接触的...

《楞严经》对治攀缘心的三道防线

这地方有讲到一个观念:生命的转变,是来自于内心的转...

为什么要断离偷盗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

【推荐】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去做不该做的事

在整部《楞严经》的理论篇当中,佛陀主要是告诉我们两...

一切众生,生死相续,以淫为首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断除淫欲心是修道的重要根本

预记末法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日常如何修行净土

这是从《印光大师文钞》里摘下来的开示净业学人日常如...

圆瑛法师:念佛能消业障

一切众生。自从无始一念妄动。而有无明。从迷积迷。以...

净界法师:闻法仪轨

(第一讲) 监院法师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

学佛中常见的八种「病态」

一、煞有介事型 张口闭口,便是顶礼某大德;对人言必称...

【佛教词典】哦哆也

梵语 gatayah。意译作行。去来不住之义。大日经疏卷七...

【佛教词典】青莲

(譬喻)梵语优钵罗Utpala,青色之莲华也。其叶修广,...

如何使人际关系不复杂

答案只有四个字,即「用情用理」。意思是说用慈悲、用...

如何通过身口意三业修净土

从积极地行善来看,我们要修五戒十善,六度万行,自利...

生气真傻

头顶天,脚踏地, 人生全在一口气; 切记气上有三记:...

印光大师嘉言录--告注重因果

甲、论因果之理 ● 因果一法,为佛教入门之初步,亦为...

人体器官衰老时间表

骨骼:35岁开始衰老。25岁前骨密度一直在增加。但35岁...

贤者五福德因缘

一日。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诸比丘宣说贤者五...

消业往生与带业往生

近来差不多在全国各地,围绕着关于净土宗的异方便带业...

不孝子孙来讨债败家,该如何化解

一者为彼守护一切财位令无损乏 若有人读诵这部经,思惟...

对治愚痴,作善为业

三善十一者:无痴者,于诸事理,明解为性。对治愚痴,...

常随佛学

这天,波斯匿王乘着庄严宝车来到舍卫城外的林园游观。...

如何择法择师

问: 如何择法择师? 智慧法师答: 《瑜伽师地论》里...

脚底养生功效多

人的脚底有70多个穴位,6条经络起止于脚上,与人体各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