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净界法师文章(第4页)
【随机推荐】
面对烦恼,大小乘的态度不一样
前面讲到桥陈那比丘知道:原来三界这个地方是住旅馆的,我们是客人。他觉悟到...
大乘佛教修学的三个次第
楞严经在大乘佛教当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门,因为它探讨的是我们生命的根...
修行中的三种错乱过失
在修行当中,我们一般凡夫有三种过失。 第一种人,凡夫的过失。这个凡夫,指...
【推荐】
主导我们的见闻觉知,其实是那一念心性
在我们生命当中,主导我们见闻觉知的,不是你的眼根,也不是嘴巴,真正的背后...
极乐世界的池水庄严
我们看最后一段,庄严的第三段,池水庄严。 戊一、总标 宝华千万种 弥覆池...
生命的根源在哪里
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应该要先建立二种大乘的正见,第一个是所知依,就是你...
到底要不要受戒
一个人,到底要不要受戒?说:诶,我不受戒,我也可以做善业了,我也可以存好...
成佛之道的两个阶位
智者大师把整个成佛之道简单地判作两个阶位:一个是般若道,一个是方便道。 ...
念佛人可以克期取证,提前往生吗
问: 请法师慈悲开示,就着念佛的人,是不是可以克期取证,提前往生? 净界...
内观真如,外顺弥陀
我们看最后的结示。 (一)内观真如 安住心性,不随妄转。 法界圆融体,作...
大乘行者回家的过程
问: 在〈信解品〉中,小乘圣者以种种譬喻自述回小向大的心路历程与佛陀的善...
在日常生活中情绪起起伏伏,如何来对治它
问: 师父您好!关于权法、实法的操作,弟子这边再具体问一些生活上面操作的...
先超越妄想,才有办法放下主宰
一个有志气的修行人,一定追求临终的感应道交。临终的感应道交重点在于突破生...
一念清净心为何会堕入到三界轮回
汝诸子等,先因游戏,来入火宅。 这个是根本无明。我们为什么一念清净心堕入...
藏教修行位次——名字即佛
二、名字即佛。 名字即者,学名字也。知一切法,从因缘生。不从时、方、梵天...
把佛号跟四十八愿做连结
问: 忆佛念佛和心想佛号相不相同? 净界法师答: 佛号,我想这样,你忆念...
用佛号来压烦恼,临终时恐怕压不住
恶兽毒虫 藏窜孔穴 毘舍阇鬼 亦住其中 前面的经文,那个火烧的情况:躁动...
临终的人要达到正念,要有这三种力量
如果你看《弥陀要解》,你就会知道,我们临终的人要达到正念,要有三种力量出...
佛法只要你肯学,都有你要学的东西
作为一个空中的云,作为一个空中的雨水,它是平等的。佛陀出世,他不管你是谁...
善业不能改变烦恼,但善根不一样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
放弃主宰,因为一点好处都没有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妇人,跑到河边准备要跳河自杀。正当要跳的时候,佛印禅师...
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
《法华经》把佛陀的智慧分成权法妙、实法妙,权实不二。 那么什么是权法呢?...
在临命终之前,把所有的业力变成可携带式
作为净土宗的修行者,当我们娑婆世界的果报体投生到极乐世界的时候,其实我们...
印光大师提出的临终三要
第一个,我们到临终者的面前,第一件事情善巧开导安慰,以生正信。 你最好对...
五欲的过患
智者大师把这个止观的修行,分成十科。前面的五科是一个前方便,叫做天台二十...
外在的火是惹不起的,只能离开
问: 佛陀在火宅喻中并没有提出消灭火的方法,而是要我们赶快离开。出离很潇...
【推荐】
从空性的真如中启动佛号
一个念佛人必须要以此缘生无性之一念,念彼无性缘生之佛名耳。这个很关键,就...
智者大师开示的十个忏法
智者大师在讲这个修习止观的方法,分成了十科,第一科就是具缘,首先说明我们...
【推荐】
修行时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于一切法唯有识性,随闻胜解故;如理通达故;治一切障故;离一切障故。 如理...
如何从讲话中知道这个人的福报
我们今天在抉择一个生命体,不管你遇到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一只蚂蚁或者一...
消业障是要忏悔皈依发愿,而不是苦行
什么叫无益苦行?外道是这样想的,他认为说,我们每个人来这个人世间都有业障...
以真空妙有来调伏内心,这才是真正的阿练若
在唯识的教法当中,把胜义的道理分成四种: 第一个,世界胜义。世界胜义主要...
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
佛法对人生的解释,是从因缘的角度来解读人生的,说诸法因缘生。当然,这个观...
把今生当做通往净土的跳板
我们现在是叫做现在,那我们现在对望过去,就是过去跟现在这一块的因缘,我们...
不知道空性,则不可能了解心性
复有三乘,须历色心等世出世法,一一会归摩诃衍道,佛即为说般若。故云:从初...
必须要在堕落三恶道前就赶快跳脱三界
在三界的修习叫做分秒必争,你必须想办法在堕落三恶道之前出来。这样讲就简单...
为什么业力在得果报之前还有机会
为什么这个业力在得果报之前还有机会?我们来看看种子的六种含义: 一、剎那...
「如狼守斋」的故事
佛陀一开始用中道的实相,对我们一个烦恼粗重的人来说是不适合的,就是我们没...
怎样才能把善根启发起来
流转门、还灭门。 丙二、转化生命 丁一、总说 什么叫流转门?它的生命的...
第七意识在心中所产生的影响力
我们今天了解这个所知依,当然,它主要的内容是阿赖耶识,恒转如瀑流。但是你...
要用哪种思考模式来离开娑婆世界呢
在《法华经》的思想,天台教观有三种方法离开三界,会有三种不同的结果,我简...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 就是说,顿等就是顿、渐、秘密、不定,它使...
吾道一以贯之
一般慈善家在做善业的时候,第一个他没有我空、法空的正见,没有空正见。第二...
观一切法即空,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如来之藏,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随拈一法,无非法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在观想的过程中,生命产生了两道力量
我们要知道,在观想过程当中,当你起观,不管是观极乐世界的光明相、或者是清...
轮回的真相——十二因缘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 丙二、别明,分二: 一、轮回真相;二、对治...
这种善业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我们刚开始叫做善念,一般人叫善念,从善念要提升到一种愿力。因为你善念是不...
真正跟外境接触,也就这么一念而已
这个果报的受用,我们来看看它的差别。这个差别有两种,第一个从自身的角度,...
自相实无,唯有遍计所执可得
自相实无,唯有遍计所执可得,是故说名遍计所执。 这个遍计执,它自己的体相...
所有的外境,都是你心中的影像
成就相违识相智。如饿鬼、傍生及诸天、人同于一事。见彼所识有差别故。 大乘...
我们为什么一直执著现在
我们知道第八识是不造业的,它只是收集业力,变现果报。那么现在开始的前七转...
对治带有执著的妄想
于诸识内,独得意名; 向有漏中,作无明主。 不间不断,无想定治而不消; ...
下品下生往生之后的情形
舍报往生 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
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生弹指有何欢; 成男...
【推荐】
为什么一个人会有造业的倾向
由此遍计,能遍计度。 由于整个遍计执的名言、相貌、执着,最后造业,就构成...
人生是业力说了算
你要我们这种一天到晚,在三界里面打滚的人直接内观真如,的确是有困难。当然...
你有自我概念后,就看不清人生真相了
你有自我概念以后,你再也看不清楚人生的真相了,因为你被自我的情感蒙蔽了。...
念佛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我们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啊?诸位可以想一个问题:如果你以一种狭隘的自私心去忆...
心力和佛力的结合
在大乘佛法的修学过程当中,有两种力量是不可思议的:第一个、是我们内在心灵...
五点计数念佛法的实际操作
有一个老和尚说,他讲一个譬喻很好,他说,出声念就是煮这个大锅菜,用大火去...
我们栽培往生的力量,必须要不可破坏
佛陀这种权实二法的操作是怎么回事呢?是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就是当我...
感应道交有四种差别
感应道交跟我们众生的修学机感的情况,智者大师分成十类,我们简单说明一下。...
十住位的「住」是什么含义
十住位言住者,慧住于理,名之为住。谓此位菩萨已历经十信阶位,善根坚固,观...
十行位的「行」指的是什么呢
十行位言行者,进趣义。谓菩萨初心,虽具二利,然前信、住二位,利他未胜故。...
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已得上人...
为何用大地来形容十地菩萨的内心世界
十地言地者,具足三义:一、能生万物;二、住持不动;三、负荷一切。此为菩萨...
凡夫的心与佛陀的心有什么不同
相似即佛于实相理,相似得见。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
何谓「名字即佛」与「观行即佛」
名字即佛闻经达理,断疑生信。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方恨自蹉...
净土宗修学的四个重点
持戒为本,净土为归,观心为要,善友为依。 这是蕅益大师对净土宗的修学提出...
为何不以福报来判断个人的修行阶位
我们一路看来,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这十地就不讲了,这些还没有入真实...
何谓「等觉」、「妙觉」
我们看等觉菩萨。 等觉亦名一生补处。谓所证觉体与佛相等,又望于妙觉,犹有...
如何把「无住」跟「生心」达到平衡
十回向位言回向者,具足三义:一、回事向理;二、回因向果;三、回自向他。以...
疑误众生当堕无间狱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
佛陀教诫比丘们如何舍贪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
佛陀为何把成佛之道分成两阶段
佛陀来到人世间以后,他看到了两件事情:第一个,就是这个三界起火了。这个火...
生死轮回的根本——无明
我们来看看,佛陀讲十二因缘,是怎么能够让一个人悟道呢?我们简单地把十二因...
攀缘心是怎么生起的
再看欻然,就是起火的助缘。当我们人寿越来越少,进入五浊恶世的时候,虽然我...
不要用无益的苦行来破坏你的色身
我们看修禅定的人,刚开始修禅定是散乱心,欲界的境界有欲,但是他慢慢慢慢欲...
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
这个就是断除淫机的方法
妄心它没有自体,那怎么摄呢?妄本无体,云何可摄?他就解释说,断除妄心主要...
不要把修行修到内心产生严重的反弹
第二个很重要,保护你的善根。这个地方有些时候要暂时的停止。看第四段,第四...
有情众生的生命为什么会相续
安立此相,略有三种:一者,安立自相;二者,安立因相;三者,安立果相。 所...
有几种的功德来依止这个法身
这个佛住,就是佛的心的意思。这个法身是佛的心所依止,这个是偏重自受用。 ...
调整心态养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我们现在做为一个生死业障凡夫,第一件事情就是赶快调整心态,养成佛陀思考的...
大乘生命缘起正见的两个重点
复有十二支缘起,是名分别爱非爱缘起。以于善趣恶趣,能分别爱、非爱种种自体...
环境对阿赖耶识也是一个重要的主导因素
阿赖耶识熏习道理,当知亦尔。 阿赖耶识身为我们生命的根源,或者说是一个总...
「阿弥陀」具有哪些含义
阿弥陀是印度话,阿翻成中文叫做无;弥陀翻成中文叫做量,所以阿弥陀等于是一...
燃一香炷就能够消无始罪业吗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说,为什么我们无始的罪业,因为燃一香炷就能够一时酬毕呢?...
修学佛法首先要培养内心的甚深见
《摄大乘论》是无着菩萨所作的。在本论的修行当中,主要有三个重点:第一个就...
为什么我们一天到晚「心有千千结」
有人说,为什么没有影像,我一天到晚也是心有千千结呢?那是你自找的。理论上...
凡夫外道对缘起的五种邪见
于阿赖耶识中,若愚第一缘起,或有分别自性为因,或有分别宿作为因,或有分别...
佛法不怕你烦恼重,怕的是你没有善根
如果我们看过戒律就知道,佛在世的时候比丘尼僧团有一个叫莲华色比丘尼,她是...
一切法的生因有内种跟外种
这个就是讲到种子有两种因:一个是生因,生起的生,它能够使令一切万法生长广...
一心三观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
这个一心三观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诸位!你想想看,中国的祖师何其多,哪...
「心不在内、不在外」是什么含义
当我们谈到心的实相,世尊曾经说:心不在内、不在外。主要是讲到无相的真理,...
把听经闻法纳入你的功课里面
【有些人学了一辈子佛法,为什么他的身口意没什么改变?】 菩萨的智慧很重要...
天乘十善业之口业
我们看天人的口业有四种。 第四、妄语戒。 在天人因地的妄语戒,也是有止...
「无声」也是一个声音
我们现在再做一个实验:心在哪里。现在大家把眼睛闭起来,我给大家听一个钟声...
佛陀所谓的两阶段救拔
这一段是讲到〈譬喻品〉,所谓的三界火宅。那么三界火宅佛陀用两段来说明,一...
「降伏其心」有二个方法
古人说:你上路了没有?如果你没有找到高速公路,一直在市区打转,一辈子就在...
整个《法华经》譬喻品就讲这两件事
这个地方是第一个,火宅喻。其实火宅喻是包括了两个部分:一个是三车一车,还...
观音菩萨的三十二应身功德妙用是怎么来的
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皆以三昧闻熏闻修无作妙力自在成就。 是名指的是...
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力所转
琉璃光法王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经恒沙劫,有佛出世名...
虚空藏菩萨如何观虚空
此大神力,由我谛观四大无依,妄想生灭,虚空无二,佛国本同,于同发明,得无...
不要觉得人生亏欠了我们
不是说我们观了无常观、观了因缘观就能够放下,但至少比较淡薄。一个人,只要...
何谓「涅槃寂静」
我们修行无常无我以后,最后的结果很重要涅槃寂静,这是解脱道的一个很重要的...
中道实相是佛所要说的真实义
佛陀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那就是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今天就讲到中道...
阿赖耶识的可怕,很多人都忽略了
阿赖耶识的可怕,就是你平常不知道它存在。你平常就是第六意识的思想去攀缘六...
人生要经营的是你的「内心」
楞严经把生命分成二个根本:一个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我们心中的妄想;一个...
如何判断自己能不能往生
到晚年的时候,有两个指标可以看得出你会不会往生: 第一个叫都摄六根,另一...
每一天都在增上,那你的生命就有意义
我们现在是活在无始的妄想中,那要怎么转成真如而趋向于大佛顶呢?这就是楞严...
发心和正见是所有修证的基础
我们把整个佛法分成四个主题: 发心,正见,修行,证果。 发心、正见这两科...
观世音菩萨的四种不思议无作妙德
这个地方是讲到,观世音菩萨证得耳根圆通以后所成就的不可思议的这种无作的功...
阿难示现的是凡夫,还是初果的圣人
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
觉得唯识学很沉重,可以看看《楞严经》
我个人学《法华经》有一段因缘,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读佛学院的时候,其实我喜...
往事不堪回首,这句话你要永远记住
我们看这个内观的思想。诸位!如果大家佛号都念得差不多,我们假设每一个人对...
从妄想转向真如,就靠这六个字
在修首楞严王三昧的过程当中,倓虚老和尚提出了六字真言:不迷、不取、不动。...
修楞严三昧,开显智慧光明
二、佛,了了常知,不可昏昧。 佛者觉也,修持首楞严王三昧,你的智慧光明会...
「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是什么意思
整部《楞严经》的修学重点,就在破妄显真。那么在整个过程当中,就是修学不迷...
佛法的修学,一定要靠你自己觉悟
二,真、妄。 当你把心拉回来的时候,就要处理真妄的问题。你不是心拉回来就...
佛陀是如何来统理大众的
处众能伏说,远离二杂染,无护无忘失,摄御众归礼。 这讲到佛陀调御众生的方...
真如本性的功德一切都在
总而言之,大白牛车的启动,我们讲过有三个次第:安住、观照、发愿。先安住一...
唯识学里的二种色法
在《唯识学》上,色法有二种:一个叫业果色,一个叫定果色。 一、业果色。 ...
国土有哪三种
我们要知道,极乐国土不是业力所感,我们再三强调──这是阿弥陀佛的法身所变...
理观智慧所带动的六个阶段
这个理观的智慧所带动的有六个阶段。 一、理即佛。一切众生但有性德佛乘。 ...
已生的恶法令断,未生的恶法令不生
当我们修习四念处之后,接下来应该要修助行四正勤。四正勤有四个法门,能使我...
修净土的重点,就是要对极乐生起真实的信心
修习净土第一个重点,就是你要对极乐世界生起真实、而不可破坏的信心。这个信...
极乐的五尘境界,就是弥陀的三身四德
关于积集智慧的资粮,本经讲到有二种因缘:第一个是有情的声音,是指有明了性...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本经的修行重点在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它是一种本尊相应的法门。谁代表...
彼佛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我们修净土...
极乐世界的鸟是怎么来的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
对名号不了解,真的能够一心归命、通身靠倒吗
如果我们对名号不了解,你敢说临命终时,这句佛号你能提起来?你真的能够一心...
阿赖耶识把种子转成果报时,有哪三种差异
前面的一科是讲到阿赖耶识的因相。阿赖耶识的因地,主要是分别自性缘起,就是...
阿赖耶识的种子有六义
刹那灭俱有,恒随转应知,决定待众缘,唯能引自果。 大乘佛法一再强调,宇宙...
极乐世界的果地功德,就在念佛的时候念念成就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是最后一段结示。极乐世界的果地功德...
常在燃烧中,何喜何可笑
我们在修学菩萨道的过程当中,我们第一个工作就是要发起菩提心。换句话说,我...
你所选择的环境,对你善根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你研究唯识,就知道众生的悲哀在哪里──种现相熏。 我们过去打了一个妄...
为什么第八识不能造业
坚无记可熏,与能熏相应。 所熏非异此,是为熏习相。 前面讲到,种子是一切...
读《华严经》为何我们只有「随喜赞叹」的份
《摄大乘论》把六度分成两块:一个叫圣人的六度,一个叫做凡夫的六度。因为我...
熏闻离尘,色所不劫
别明三毒无畏。 这一段等于是说明十四种无所畏的功德,其中的三种就是远离三...
在生命相续中,阿赖耶识是非常重要的
又将没时,造善造恶,或下或上,所依渐冷。若不信有阿赖耶识,皆不得成。 这...
破除灭结,圆破识阴
丑五、圆破识阴超命浊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一者,上合...
说四众过罪的四个条件
说四众过罪,它罪业的成立有四种条件: 第一个,因:要有说罪之心。 宣说对...
佛陀为何主动宣说净土法门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
如是二识,更互为缘
如是二识,更互为缘。 更互为缘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有阿赖耶识...
证悟是否一定要在人群中实践
问: 解悟跟证悟的差别何在?证悟是否一定要在人群中实践?或者单靠修止观、...
忆念菩萨的圣号,要生感恩心
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
以六根当所观境
这一大科是佛陀回答阿难尊者的疑惑。阿难尊者的疑惑有两点:第一个就是在修学...
念佛时有两点要注意
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有二点要注意:一个是你能念的心,一个是你所念的佛号;能...
临命终的三个忆念
善根人直接从不迷下手,观想这个东西是我过去欠你的,还你就算了;禅定的人是...
《楞严经》对治攀缘心的三道防线
这地方有讲到一个观念:生命的转变,是来自于内心的转变!攀缘心,在《楞严经...
极乐世界的三种庄严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
「阿弥陀佛」这四个字的真实义
接着再看第二点,是约着众生。这是阿弥陀佛所成就的,那我们众生凭什么能够受...
持名念佛如何达到一心不乱
所谓持名,就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要达到一心不乱,当然是从执持名号下...
当你有对立的心,你就不「大」了
这个大乘法门,大这个字,其实有很深的涵义。蕅益大师在解释《大乘起信论》的...
为什么净土法门那么重视信愿
信、愿是理观,持名是一种事修,但在实际念佛时,这三个是一体的── 一句佛...
万德洪名为何对每个人的加持力不一样
净土宗在整个大乘八宗中的特色,就是它是一种佛力加被的法门;要按照密宗的说...
贪的对治方法
这讲到对治的方法,有四段。先看第一段,身舍贪吝。 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
舍弃自我,依止真如
佛陀的法身功德是有六种的修行过程所成就的,这以下就各自解释。 一,由清净...
唯识中「思量能变」的含义
第一能变叫异熟能变。好,再来,二变呢?二变,把笔拿起来,叫做思量能变。 ...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
在本经当中,结集经典的人先列出十六位代表性的大弟子,这些大弟子们通称叫做...
佛陀跟人天二乘功德的差别
这一大科讲到佛陀法身的功德。这当中有十门分别,这个地方是第五科。佛陀的清...
把差别相整合成一真法界
诸位我们会看到,我们以前的心态,它以自我意识为中心,它是自我意识是有所得...
大妄语的过失
大妄语跟小妄语的差别:同样是妄语,但是小妄语只是一种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
你要用什么思想来面对果报
第六意识扮演的是我们所强调的受用缘起,它受用果报的时候是经过受、想、行、...
一切都虚妄不实,还有必要分辨是非善恶吗
问: 如果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那有必要去分辨是非善恶吗? 净界法师答: ...
【推荐】
从净土宗的角度,要培养对弥陀皈依的心念
若先受尽不善业果而修善者,与上相违,当知如是补特伽罗,从暗趣明。此中差别...
极乐世界的这个特色,是诸天做不到的
即所说彼土之导师,以四十八愿接信愿念佛众生,生极乐世界,永阶不退者也。 ...
原来不打妄想是非常快乐的
未到地定跟初禅相貌的差别,这以下讲的很清楚:谓由心调柔、心轻安性生起之力...
分段生死对我们的修行障碍太大了
我们要有一个观念:在诸位心中,你现在的念头多分来说是正念比较多,妄想比较...
大小乘在思考上有何不同
我们如果读《阿含经》,或者你去读大乘的经典,比如说《楞严经》《法华经》《...
「无念」是没有念头还是还有善念
问: 佛是无念,此无念是完全没有念头?还是还有善念? 净界法师答: 完全...
如何避免「说四众过」
问: 破邪显正要如何避免犯说四众过戒? 净界法师答: 要如何避免说四众过...
净土宗与诸宗所不共的特色
近代高僧说,身为有情众生,每个人都想要离苦得乐。虽然有时也会起颠倒,造了...
什么是菩提
菩提,梵语,此云觉、智、道。广义而言,即三乘圣人能断除烦恼成就涅槃之无漏...
杀生吃肉想出轮回,那是不可得的
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
《法华经》的羊车、鹿车、牛车各比喻什么
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悔。如此种种羊车、鹿车...
十住位的菩萨有什么特点
十住位的菩萨有什么特点呢?因为他有禅定跟智慧的加持,所以他有一种境随心转...
心住在外境,生命就产生了三种障碍
佛教的因缘观,当它从一种理论的思想转化成一种实际的修证的时候,这个因缘的...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我们再看看什么叫涅槃,涅槃,梵语,此云寂灭、无生。谓由断除烦恼,尽除生死...
为什么要断离偷盗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我们刚开始在修学戒律的时候,很多人提出一个问题,说绵羊的毛为什么不能用呢...
什么是十信位
接着我们来看看菩萨的果位。这个菩萨的果位是根据《菩萨璎珞本业经》所列的五...
为什么佛菩萨的法身会常住
我们这一段是讲到法身的相貌有五种,第四是常住为相。那么法身的相貌,就是说...
所有一丝一毫之善,皆悉以此回向往生
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
十地为何称为「法云地」
由得总缘一切法智,含藏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譬如大云能覆如空广大障故,...
往生不是把佛号念好,而是要心不颠倒
我们学佛,我个人觉得一个人学佛,有所谓黄金十年,成败就在十年而已。什么叫...
心识主宰着业力的方向
成佛作祖,堕坑落堑,所争只一念间。 这个地方是说明我们修行人经过一生的修...
真正大乘佛法不叫断烦恼
一念的妄动,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是从现实的角度,你不能让你的心不动,你...
远离虚妄的感觉,依止心中的愿力
在整个修行当中,必须把你的想像跟感受切割。如果你要修行的话,你的想法不能...
从信仰式念佛提升到智慧引导式的念佛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把我们念佛的人,大方向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是属于事...
富楼那尊者的四种辩才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辩才无碍,宣说苦...
这才是究竟的快乐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前面是修行的因地,我们透过无常...
主导六道轮回的亲因缘、增上缘
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沉,以是因缘众生相续。 这个地方就把...
如何把「空假中」三观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大乘佛法把所有的智慧,尤其天台宗把所有的智慧分成空、假、中三观。在日常生...
这一念无明的妄动,当下就是真如本性
明众生迷真成妄,是从众生的角度来说明妄是怎么生起,这个地方是从诸佛的角度...
为什么要修般若波罗蜜
在修波罗蜜之前,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要修般若波罗蜜。 《摄波罗蜜多论》云:俱...
初学佛,不离名言;真见道,不带名言
我们刚开始去学习佛法的时候,是要从语言文字,离开语言文字我们不能够跟真如...
「感应道交」不是单方面的
净土宗的重点就是:你要往生,你得靠阿弥陀佛来接引你。那么阿弥陀佛他到底会...
三界轮回的三大业因
其实众生跟世界会相续,主要的是因为有业力的相续,才有这个所谓的果报的相续...
上一页
第4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下一页
随机推荐
妙莲老和尚
佛教知识
妄想
本焕老和尚
心经
慈悲心
六道轮回
学佛修行
永明延寿大师
惟觉法师
昌臻法师
佛教图片漫画
印光大师
体光老和尚
临终关怀
施食
维摩诘
华严经
太虚大师
佛弟子文库 http://m.fobao.org/
文库首页
佛经原文
全部栏目
网站邮箱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