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故事
虚云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全站文章(第47页)
【随机推荐】
五祖弘忍大师的转世轮回
五祖弘忍大师,俗姓周,蕲州黄梅人。据《五灯会元》卷一记载,他的前世是破头...
如法的出家方式及出家功德
提起佛教,不少人马上会联想到寺院里、银幕上圆领方袍的法师、比丘尼的形象。...
省庵大师的八苦诗
生 苦 业风吹识入胞胎,狱户深藏实可哀。 每遇饥虚倒悬下,频惊粗食压山来...
持戒摄身心惟念功德事
戒是佛给我们的一种方便,这种方便只要守持都可以得解脱,所以叫三根普备。上...
有修行了,自然会有人护持你
以前去太平岩寺听课,有个比丘尼法师开示,他说他常常跟学生说,不要攀缘,你...
禅师是如何用功的
有人问大珠慧海禅师是怎么用功的,他答道:饥来吃饭困来眠。对方说:大家都是...
修学净土法门要具备诚敬的心态
修学净土法门要具备诚敬的心态。竭诚尽敬,便能显发明德。诚明互彰,便可参赞...
念佛之外是否可兼持经咒
修行用功,固宜专精。然凡夫妄想纷飞,若不加经咒之助,或致悠忽懈怠。倘能如...
盘点所剩的资产,看看何去何从
学佛,必须意识到人身的可贵。就像我们有一笔资金,应该怎么投资呢?如果是聪...
莫因无知而无畏
在《道次第》中,念死和念恶道苦虽然是下士道的修行内容,但对中士道、上士道...
每天辛苦奔波,为何还是达不到期望
问: 为什么有的人不用怎么努力就能生活得衣食无忧,而我...
背了二三十年的佛经,究竟叫你干什么呢
大家都读诵大乘经典,或者是忏悔,或者是礼拜,或者是供养。我们读大乘经的时...
百岁老中医的养生观
罗明山是四川省绵竹县有名的老中医,他在114岁时仍然身体健康,不但能为人...
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宋代很多文人士大夫修学佛法,不仅是研究佛法,而且真的是身体力行。其中有一...
每个人都有自性之财
在你们每一个人里面都已经有着财宝,但你们必须身体力行,尽最大的努力去发掘...
若能放下,即时解脱
最近看到苏轼的一首词《行香子述怀》,词云: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
佛陀降伏毗沙恶鬼
世尊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在拔祇国的国界处,出现了一个名叫毗沙的...
面对无常,我们应该怎么做
问:亲人去世后,我很难过,怎么样才能走出失去亲人的痛苦...
如何清净如法受持八关斋戒
我们的同修,已经受了很多次八关斋戒了。如果你信愿持名修行,中品中生那是易...
损者三友与益者三友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见朋友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扮演...
曾国藩的人生六戒
曾国藩是春秋战国时代曾子的七十世孙。他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
烧香是价格越高越好吗
有同学问,烧香是价格越高越好吗?当然不是。我们学习佛法,就是要有正知正见...
中国三大处世奇书最精华30句
《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并称为修身养性、处世做人的三大奇书,...
净土居士楷模--刘遗民
刘遗民是东晋时期,庐山东林寺白莲社十八高贤之一。他是汉代楚王的后裔,曾任...
放生的动物被抓就不需放了吗
邵慧圆居士对于放生一事,苦于没有万全之策,写信给大师说:人们常常担心,动...
切莫想要升官发财
汝之穷妄想,打得很光明宏大。而不知其皆是向下走,不是向上走也。当此时世,...
念佛所见之境,不可欢喜怖畏
念佛所见之境,恶境不可怖畏,但摄心正念,其境即消。善境不可欢喜,但摄心正...
印光大师对恐惧症患者的开示
原文: 九月接汝兄书,言汝有病,心志不定。或急于求医若不暇待者,或医来开...
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
这几天我没有进堂讲话,请各位原谅,我不是躲懒偷安,因为身体不好,又没有行...
佛教不是宿命论,而是创造命运
释曰:上句标下句释,谓诸圣人,名正性定聚。造五无间者,名邪性定聚。 (《...
净土法门不谈风险很大的转世
通途佛法谈到菩萨道慈悲心的问题,可能有人会发愿要生生世世在这个世间行菩萨...
龚老居士往生的殊胜事迹
去年元旦时,东林寺助念了一位九江的龚老居士往生,非常殊胜。 那时我们正在...
世间有三法甚可爱敬,为世间人所贪慕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一天,对比丘们开示:有三种法甚...
照见五蕴皆空
往昔,舍利弗尊者与五百位大比丘僧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有一天,众多比...
人当临终,唯此事为之有益
【原文】 人当临终,唯同声念佛为有益。若识心未去,沐浴举哀等,大有所妨。...
一进佛寺心生欢喜,皆是过去生有甚深善根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这回玉佛寺打禅七,真是因缘殊胜,各方信心...
凡夫到底能不能看见佛
问: 虽然我信佛多年,但是佛门的知识还是懂得很少,有些...
通过六个因素来理解烦恼的起源
通过六个因素来理解烦恼的起源:一、业的习气,二、外境,三、恶友的影响,四...
超度亡人为什么要念经
问: 超度亡人为什么念经? 答: 超度的时候念经,是超...
过去无悔,现在无怨,将来无忧
来来回回总是与人说命运的问题,这是因为人人都很关心自己的命运,这是很好的...
女众夏天到寺院不能不知道的事
宁搅千江水,不动道人心;夏天到了请收起您的性感。 进入寺院注意的事项: ...
修道人应有几点需要注意
修道人有几点应注意: 一、忌: 自以为自己很聪明,知道的或不知道,妄加判...
微信朋友圈里的善恶因果
在通讯和传媒极其发达的今天,微信给大家带来了信息交流的便捷。我们在使用微...
普贤菩萨十大行愿略释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菩萨自说过去的行愿: 善男子!我于过去不可说不可...
在家弟子如何过上安乐的生活
过好生活、获得「现法安乐」,首先须有四种具足: 第一「方便具足」, 谓努...
真正的福报是自然而然的
莲师说我们死亡之时,无论你的尸身是用檀香木的柴堆烧毁,或是在人烟渺茫之处...
一个卖水产老板的忏悔
惭愧罪人徐翠芹今天当众忏悔。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罪人之前经营水产,做了1...
学佛之人当具择法眼
学佛之人,当具择法眼。佛法,法法都好,然须知有自力、佛力之不同。禅、教、...
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
过去,在一座佛寺前的市集上,有一些做生意的摊子,其中有一摊是杀猪卖肉的,...
一位出家僧人写给父亲的信
尊敬的父亲大人慈鉴: 出家两年余未亲闻您的慈音,12月28日路经福州与您...
如果我不种菜,就写不出那样的诗了
大约十五年前,当我在美国时,有位美国佛教学者来访。她对我说:亲爱的上师!...
佛陀教我们如何放下对子女的贪著
中国的父母从好的方面来说对子女非常负责任。从不好的方面来说呢,对子女有太...
末法众生,根机浅薄,匪仗佛力,决难了脱
窃以末法众生,根机浅薄,匪仗佛力,决难了脱。是以必须抱定信愿念佛,求生净...
自利与利他的关系
1、然欲利他,先须自利 须知此四宏誓愿,乃三世一切诸佛誓愿之本。汝于日用...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
问: 请师父开示,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善缘...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现代人物质生活非常进步,但心灵依然空虚烦恼,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不定、心...
凡夫性情不定,遇正则正遇邪则邪
不定性者,除正邪外所余有情,遇圣入圣遇邪入邪,名不定性聚。 --《俱舍论...
莲池大师劝素文七不杀
世间人把杀生吃肉的行为,都看作是理所当然。于是放心恣意地杀生,普广地聚积...
放生条件不具足,有哪些方式可替代呢
如果没有放生的条件,有哪些替代放生的方式? 如果没有条件放生。可以用以下...
一切众生都贪恋这个色壳子
四大无我,五蕴皆空。人死了只剩下骨灰,这骨灰是不是他,你不能骗他,因为有...
人生的失败离不开这三个字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李商隐《咏史》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
生死无常,念佛之人自然得庇佑
前天中午,姐姐打来电话,我听她的声音有些异样,以为她有了什么烦事,想找我...
念佛行人应当吃长素
《梵网经菩萨戒》云: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吃肉的...
「敦伦尽分」与「百不管」该如何融会贯通
问: 师父您好,印祖三十二字修行纲领中有敦伦尽分,闲邪...
佛教寺院是否可以供养修炼成精的动物
问: 关于信佛,现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家里都有供仙位的,那...
轮回路险,用功须生处转熟
古代赵州禅师,三十年不杂用心,这三十年功夫都不打失,他这极熟啊!昼夜六时...
佛像到底可不可以戴在身上
佛像到底可不可以戴在身上?佩戴佛像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佛教经典中有佩戴...
随顺你的业力而变现
从唯识的角度,妄想它是唯识所现跟唯识所住。首先我们看唯识所现: 这个唯识...
聪明之人与智慧之人的区别
世间上很多人不能认识到自己。例如生是从哪里来的,死后又去到哪里,在世上几...
无知和愚痴的杀生者
杀生者总以为被杀者是无知的、可欺的。诚不知,是自己的无知和愚痴。无知在生...
禅机的参悟需要一颗玲珑的禅心
修禅修心,倘若自己心中对禅理一知半解,只凭嘴上空说,没有任何意义。对于禅...
重病患者可以出家为僧吗
一位微博上的网友问了我一个问题:重病患者可以出家为僧吗? 我记得,200...
勿追想过法,勿欣愿未来
当下能令心清凉、解脱是妙法,此妙法向自己求就有了,不用远求。令人此时此地...
一切是无常的,不好的事情终究会过去
即使你的人生,现在遇到很多的状况,有很多的挫折障碍,你也不用太难过,不用...
三界的果报都是不安稳的
桥陈那比丘先讲出一个譬喻说:世尊!这就好像是一个从事长远旅行的客人,他经...
闭关念佛二十一天的感悟
二〇一五年的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净土文化夏令营。在七天的早课中,我沐浴着东...
阿弥陀佛的无条件救度之心
往生就非常纯粹的三个条件:只要你信、愿、持名。而且这里对你持名没有提很高...
【荐】
楞严咒的六大妙用
一、除障 至心持楞严咒不用再去执着所谓的冤亲债主了,它们不会再来障碍你了...
贤书法师出家前写给儿子的信
刘二子: 你好! 你妈妈带来你的消息,说你读书读的很好,在山里一边读书还...
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
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就是,这一生,无论你过得得意还是落魄,最后,都要...
让自己的存在,成为别人的祝福
一只蜜蜂和一只黄蜂正聊天,黄蜂气恼地说:奇怪,我们俩个有很多共同点,同样...
迷恋五欲失福报
有一青年叫林铁双,仗着叔父为官之势,挣了不少钱。一发大财顿忘结发妻子之艰...
永惺长老《告弟子书》
古语道: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故凡我弟子,均应以戒为师,...
遇到逆境你会用哪种思想去面对
这个思想,刚开始比较不坚固叫思想,当这个思想坚固了就叫...
培养临终的第二念
净土宗要培养临终的正念是什么意思?临终第二念的正念,正...
心安放在道上,龙天护法自然护持
修道的人,心要安放在道上,你有道,龙天护法自然护持。所...
【荐】
从朝至暮,一句佛号不令间断
无论在家在庵,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
忆念三宝远离怖愄
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时,有一天为比丘们开示:过去,帝释天王...
杀生可以致富,那是前世的福德因缘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告诉诸比丘们:你...
君子和小人的十大区别
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贵族与平民,没有道德含义。 《论语...
丢掉的是自己的福报
买点茶叶送远方的朋友。外面套着个极为大而精美的包装盒,...
念了一辈子的佛,现在不念了
我这次到太原,见到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家,念了一辈子的佛...
如何自己在家浴佛
四月初八,为释迦牟尼佛降诞之日,寺院多举行浴佛法会。按照唐义净三藏翻译的...
【荐】
佛教中开光的真正含义
开光,即便是在非佛教界人士那里也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我常碰到有人拿一些佛像...
禅修中的五种念头
《禅宗永嘉集》奢摩他颂第四中记载: 复次初修心人。入门之后。须识五念。一...
「五福临门」从何而来
古人视五福临门为祥瑞。所谓五福,即长寿、富足、康宁、好德和善终。 一是长...
天天都在等福报,那你永远是苦难者
为什么说诸菩萨不受福德呢?要知道,诸菩萨众是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觉悟者。...
我是个好人,为何还会得癌症
为什么会得癌症?很多人一听到医生宣布自己得了重病时,往往陷入恐惧,接着就...
在动中修行更为重要
用功的人,似乎静中用功好用,坐下来用,工夫就现前。要说动中用功,不容易!...
神通本从自性来
六种神通分开来讲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神足通。神足通...
当代佛教徒要具备这3种意识
忧患意识 在佛教的经典中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末法时代。我所理解的末法是人们...
寿康宝鉴之戒淫格言
※张三丰真人说:人生在天地之间,承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秀,具有阳刚之气,夫妻...
佛陀降生利人天
当本师佛在兜率内院准备降临人间时,兜率天宫的天人都哭泣不止,我们菩萨要离...
不能只欣求极乐,还要能厌离娑婆
念佛人不是只有念佛,你要培养信愿,所以它是三资粮。信愿本来就是一种观慧。...
晚清巨商王炽的「商道」
王炽(1836~1903年),字兴斋,汉族,云南弥勒县虹溪人,晚清滇中富...
这只鹅能听闻到佛法,是有大善根大福德的
这个世界的苦难很多,一般说是有八种,就是你遇不著佛法。这八种苦,每一种都...
培养孩子的仁慈之心
教育儿童要爱惜生命,即使是弱小的昆虫,诸如蚂蚁、蚊子、知了等等,都不能去...
临终助念要避免「瞎张罗」
临终助念是件好事,好事要好办,要按印祖撰述的《临终三大要》及鉴定的《饬终...
一切修法都是修心
《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
修行不必挂碍衣食 真修自有龙天护持
《佛藏经》上说,出了家的人,应该一心用功办道,随顺佛陀的教法去修行,不要...
地狱有八,名地狱异
地狱有八,名地狱异。 一、等活地狱,谓彼有情,虽遭种种斫刺磨捣,而彼暂遇...
临欲终时,阿弥陀佛往此人所令其得见
【原文】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当为汝演说西方安乐世界,今现有佛,号阿弥陀...
修学净土法门,解行都要一门深入
净土法门的修学,起先绝对不能看太多太杂,解和行一定都要一门深入。 解和行...
出家人托钵乞食的含义与由来
乞食,又称为托钵、分卫、行乞,是比丘为资养自己色身,乞食于人的一种行仪,...
永惺法师圆寂:一生积极参与社会善业
5月7日讯 香港佛教联合会荣誉会长永惺法师圆寂,享年91岁。永惺法师12...
想要做大事,既要任劳更要能任怨
最难的是劳而不怨。大家常说,做事要任怨,经验告诉我们任劳易,任怨难,多做...
为父母者,不能过度溺爱子女
为父母者,不能过度溺爱子女,应以教育子女实践古圣先贤所说的道理。不能只教...
印祖念佛经验之谈
印祖在《一函遍复》中提出了念佛的一个总的原则:不管是大声念、小声念、金刚...
文殊菩萨为什么要高举宝剑
我们看到文殊菩萨的塑像,他右手拿着宝剑,很多佛像也拿着剑,这个宝剑在我们...
文殊菩萨是修何法门而成就的
文殊菩萨在众生面前主要代表法,同时也以善知识的形象来启发我们的菩提心,启...
佛法具足世出世间一切诸法
来书备悉。须知佛法,具足世出世间一切诸法。从前理学家以弃伦理、明因果报应...
《阿弥陀经》与《金刚经》是否矛盾
弟子业障深重,赋质愚蒙,幸闻净土法门,而得皈依座下。惟有恪遵吾师老实念佛...
夜半念佛见一金甲神,恐是魔试便不敢念
佛法利益,非凡情所能测度。彼愚人唯知以医药治病,及祷神祈鬼求愈者,皆所谓...
见为善而得祸,便谓善不可为
世间愚人,不知因果。见为善而得祸,便谓善不可为。见作恶而得福,便谓恶不可...
文殊菩萨化身乞丐,两次救助虚云老和尚
虚云禅师(1840~1959),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
念佛与念观音菩萨的关系
观世音菩萨代表阿弥陀佛慈悲的一面,寻声救苦,拯救众生。印祖常常劝勉大家持...
曾玩过碟仙,心仍有余悸该如何对治
问: 弟子初中时和同学玩过碟仙,但一直有后怕,曾因此一...
烧出舍利就一定是往生极乐世界了吗
问:请问师父,人往生后烧出舍利子,一定是去西方极乐世界...
佛教徒为什么不吃荤腥
问: 吃酒肉的危害是什么? 成刚法师答: 刚才跟大家说...
念佛时妄想很多该怎么办
问: 弟子在念佛的时候妄想很多怎么办? 明安法师答: ...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人世间最无私的就是父母的爱,人世间最难以报答的就是父母的恩,以反哺之心奉...
十不善业所招感的恶业果报
第一、以杀生业会感得寿量短促,多诸疾病。譬如人间有些出胎即死,有些几岁得...
因爱则生忧,因爱便有畏
一、《圆觉经》: 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
一别成永诀
一直不愿意承认这样的事实,身边的人是会走的,就在所有人都没有准备的时候,...
下半场的人生需要做一些减法
天有黑白,月有圆缺,就人的健康和体力精力而言,人生亦是如此。人生如果按百...
弘一法师的悲欣交集
弘一法师 (1880-1942年),俗姓李,名息,学名文涛,又名成蹊、广...
对治娑婆世界的爱取,这是成败的关键
你的生命有限,你要把重点放在哪里?是业力还是执着?(学员答:执着)对啦,...
我们现在最大的盲点在哪里
我们现在最大的盲点在哪里?身为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我们花很多的时间去注意...
三种方式打开涅槃安乐之门
佛陀说有三种方式可以打开涅槃安乐之门: 第一种,就是我们刚开始透过布施、...
生为一个人,先求认命再求开创
佛法对生命的观察,是一种无量生命的观念。我们在经典上看到佛陀对生命的描述...
什么是运气?运气就是福报
我们很多弟子都是在家居士,平常要从事自己的事业。即便是世间事业,我们也希...
如何理解《金刚经》的「无」与《无量寿经》的「有」
问: 我修净土宗念佛,但一日初闻《金刚经》后,虽然没有...
五浊恶世,非念佛法门不能得度
我们要深信在这个五浊恶世,舍去念佛法门,绝对不可能得到救度,要有自知之明...
同样一个东西,每个人产生的想法不同
这个妄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念明了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想法...
负心人终被人负
三十多年前,这个男人是一家省级三甲医院的业务副院长,实职为副县级。 副院...
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一日,佛子罗睺罗等五十位沙弥,听闻佛陀讲述波斯匿王的皇后与五位扇提罗石女...
戒德具足,堪做世间之福田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向众多弟子开示法要。当时...
佛陀会做这7件你我都难做到的小事
华严经行愿品末卷所列十种广大行愿中,第八曰常随佛学。若依华严经文所载种种...
处处作主见如来
《楞严经》中,憍陈如尊者因悟客尘二字得证圣果。起心动念这一念心,一个是客...
如何明辨善知识
善知识这三个字,闻名为知,见面为识。善是好的意思,恶的反面。但自古至今,...
布施就是最好的结缘
佛教非常主张广结善缘,但是怎样才能广结善缘呢?其实布施就是最好的结缘,你...
不杀生的意义何在
断命曰杀,有情曰生,断有情生命叫杀生。为何释迦牟尼佛要为弟子们制定不杀生...
临终时身不由己,鬼神引你入恶道
《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一段就是说鬼神能使你堕恶道,因为在你做不了主的时候,...
法布施的功德无量无边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作为修行人,在行持上必须要奉行一个原则:诚敬主敬存诚。在这一点上,儒家圣...
【荐】
一念相应一念生,宝池莲华已标名
净土宗祖师大德常常开示一句话: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 一个净业...
某某师是佛菩萨再来,此话该不该说
问: 常听说某某师是佛菩萨再来,不知有何根据?此话该不...
痛苦是把双刃剑
众生的疾病都是来自于长久的、外在的和内在的不和谐。佛陀就说过:如果你长期...
发心的重要性
修任何法都要注意三个方面,修任何法门都好,首先是发心,然后是修行,第三就...
人生是果报跟造业交互的作用
唯识学解读人生,把人生分成两块:一个是果报的受用,一个是业力的造作。也就...
印光法师法语一百零八则
本篇从《印光法师文钞》中,精选了大师的法语共一百零八则,这些法语句句真切...
业障并不是障碍我们的关键
其实我们不能怪业力给我们痛苦,业力它只做了一件事情:它把你的业力现出一个...
安乐死并不安乐
问: 世间很多人都认为安乐死没有痛苦,只是在伦理上去讨...
投生到四天王天的因缘
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于邪淫中,心不流逸,澄莹生明...
降伏无明妄想是念佛快还是念咒快
问: 在修行上降伏无明妄想,是念佛来的快,还是念咒来的...
堕胎杀生,障碍往生
堕胎是用药品或其他方法,以侵害胎儿生命为目的,而故意使之于自然生产之前脱...
两场助念带给我的触动
3月16日一大早,起床后,我习惯地看一眼微信,突然看到了辅导员师兄前天晚...
临终接引愿,预设的护佑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
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
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最近新加坡《联合早报》报导了这样一则新闻:伊朗一个杀人犯被带上绞刑台,行...
人生没有一个真实的外境可得
唯识学的建立,它告诉我们:其实整个人生的过程,没有一个真实的外境可得,那...
女人八条绳子就把男人捆住了
你们看过《西厢记》、《红楼梦》没有?男女害相思病的时候,茶不思、饭不想,...
最后的生还者——地震废墟下念佛得救
2016年2月6号半夜凌晨三点,正当大家欢欣期待即将来临的农历新年时,台...
生活中的因果:刻薄成家,败如山倒
我婆舅是徐州人,今年64岁了,有一子两女。他曾经是我们村里最有钱的人家,...
依止无明烦恼来修学,都不能成就圣道
我们对于因缘所生法,在《楞严经》讲到两种根本:一个是生死的根本,一个是涅...
处处谦卑,驾驭傲慢
卑以自牧是出自《周易》谦卦里的一句话,印祖也常常引用这句话。卑就是谦卑;...
以死亡和衰败做为禅修对象
如果在家生活是最适合修行的话,佛陀就不会叫我们出家了。我们的身和心就好像...
莫把极乐世界当作天方夜谭般的神话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把极乐世界当作天方夜谭般的神话,或当作是寄托理想的乌...
既知死后无情义,早把生前恩爱勾
你在娑婆世界所受的痛苦,毫无意义,对你的增上一点都没有帮助。就是说你受了...
你的佛号为什么没有力量
平时思惟:一、罪障深重,求出无期;二、弥陀大愿,必定救拔;三、无常迅速,...
诵《金刚经》为人轻贱,先世罪业则为消灭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
免受外力夺走精气、被外力所害,要用这个方法
彼药师琉璃光如来得菩提时,由本愿力,观诸有情,遇众病苦,瘦挛、干消、黄热...
以和为贵有什么好处呢
「和」是一个极富正能量的字眼。有关「和」的词汇非常多,也非常好,如:家和...
持诵《妙法莲华经》的不可思议公案
在中国晋朝有一位昙翼法师,前生是一只山鸡,今生却得以投生为人而修成正果。...
肉食重金属超标原因何在
一对夫妻到北方某海滨城市去旅游,吃了一只2斤多重的螃蟹。回京后不久,就出...
佛示四种云喻
佛陀昔日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为比丘众开示:天上的云层有四种状态...
阿育王造塔供养胜缘
有一天,阿育王派遣使者前往觐见优波崛多尊者,告知国王即将率众前去请法。尊...
禅修不能被「缠」住
现在社会上一窝蜂地禅禅禅,我倒有个隐忧,担心大家被缠住了。 我是在推广禅...
为什么不应该买珍珠
珍珠、海珍珠事实上是一块从蚝肉溃疡而成!当一些寄生虫流入了蚝壳内,引起了...
开始似乎是吃亏,后来还是会得大便宜的
天道是什么呢?《易经》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阴阳,不是虚玄的,一一都...
修行中我们常犯的四个错误
像学习无常、苦空等这类的教法时,我们常常容易有几个偏差,即是: 第一,简...
亲身经历的观音菩萨灵感事迹八则
信佛前后都听过、看过别人讲菩萨灵感的事迹,然而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基本上都...
有人遇到鬼神障,应该怎样帮助她们
问: 师父慈悲!如果有很好的姐妹碰见鬼神,可是她又不知...
去市场买肉,该怎么做才如法
问: 师父慈悲,我这个问题还是刚才那个问题,因为没有及...
应该如何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问: 在五戒的大妄语中,佛陀严禁弟子宣说过人之法,请问...
家属能为亡者助念,是否对临终者更有利
问: 很多家属请助念团去助念,多数情况是自己不念,忙里...
常吃山药的益处多
自古以来,山药一直被视为物美价廉的补品。虽然貌不惊人,但营养丰富,除含有...
如何看待福德与功德对生活和修行的意义
问: 如何看待福德与功德对现实生活和修行的意义?修行者...
哪些念佛方式是不如法的呢
我们要念好这句佛,就要知道哪些是不如法的方面,以便避免和改正。 念佛最忌...
神通只会障碍你的解脱
现在一些人学佛修行的目的不纯正,有的人是为了求福报,有的人是为了求神通。...
上一页
第47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下一页
随机推荐
佛教故事
圣严法师
大安法师
净慧法师
印光大师
李炳南老居士
其他法师
佛教知识
佛经咒语
观音菩萨
佛法入门
佛教智慧
因果报应
学佛修行
念佛法门
转变念头
禅修法门
戒杀放生
忏悔法门
佛弟子文库 http://m.fobao.org/
文库首页
佛经原文
全部栏目
网站邮箱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