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界法师:妙法莲华经

净界法师  2023/05/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一三二讲)

戊三、结要劝持 分三:己一、称叹付嘱;己二、结要付嘱;己三、劝持付嘱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百二十面,我们看戊三的“结要劝持”。

前面是佛陀显现不可思议的神通,就所谓的无言说法,来展现《法华经》的因地跟果地,最后以一念心性整合它的不可思议的因果。这以下,佛陀要把前面的神通功德作一个总结,作一个结示劝修。这地方有三段。

己一、称叹付嘱

尔时,佛告上行等菩萨大众:诸佛神力,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若我以是神力,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为嘱累故,说此经功德,犹不能尽。

这段经文等于是佛陀先称叹自己的神通不可思议,然后利用这个机会再付嘱,鼓励我们要受持《法华经》。

“尔时”,佛陀告诉上行菩萨(上行菩萨就是从地涌出的四大为首的弟子的其中一个),他说,诸佛的神通力,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就像你们前面看到的,口出广长舌相,身放无量光,大地六种震动,乃至于把十方世界整合成一个佛土。我的神通力虽然是不可思议,但是,假若我用如是不可思议的神通力,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劫的时间,为了要付嘱交代,劝大家受持《法华经》而演说这个受持《法华经》的功德,也是不可穷尽的。

为什么我们把《法华经》读一遍这个功德就不可思议?蕅益大师用一句话作一个总结,就很清楚。他说,因为你受持《法华经》,叫“万善同归,皆含佛果”。你不要以为你在读的只是文字相。诸位!如果你真正明白道理的人去读《法华经》,那叫做一个转法轮,这个文字相是会启动你的内在的清净心跟菩提愿,每一个字都能够转你心中的法轮。所以万善同归,就是这一切的文字的善法,都能够会归到一念心性。《法华经》的特点就是因果同时,就像莲花一样,你莲花含苞待放的时候,它有花,里面就有莲子。就是说,你诵一次《法华经》,你就跟诸佛的法身有一分的相应,就是这样子,“万善同归,皆含佛果”。

什么叫佛果?佛陀的果地功德就是法身。好,既然法身的功德不可思议,那你就算是百千万亿亿亿分之一的相应,那也不可思议。因为你跟不可思议的法身相应,所以你的功德也不可思议,这是没办法去计算的。因为你未来的成佛就是靠你最初的这一念的受持、读诵开始启动的。

关键是,这个善根只有加法,没有减法,它不会退转。就是说,你今天去布施,这个布施可能也就这几生,你把福报花完就没有了。但是你诵了《法华经》,好了,你这部《法华经》的力量它就永远存在了。你到天上去,它跟你到天上去;你到人间,跟你到人间。就是说,《法华经》的善根,它直接进入真如本性,它只有加法,没有减法,它不可能减少。所以你的善根力量就是,你未来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不断地听闻,增进。

而且,《法华经》它还有一个好处,让你值遇诸佛。在“常不轻菩萨品”讲,你受持《法华经》的人跟没有受持《法华经》的最大差别,就是你容易遇到佛陀出世,因为你是佛陀的儿子。这个地方因缘有亲疏远近之别。你不诵《法华经》,你是个外子。所以这地方不一样。

所以,佛陀即便是以广大的神通力,也不能够叙述受持《法华经》的功德,就这么一个情况。

己二、结要付嘱

我们看己二,作一个“结要付嘱”。

以要言之,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秘要之藏,如来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经宣示显说。

最后佛陀用四大特点来总结《法华经》的殊胜:

第一个,“如来一切所有之法”。蕅益大师解释,这是“妙名”。就是所有的佛法的名相,包括人天乘、二乘,还有菩萨乘,这一切所有的教法,你受持《法华经》,你自然通达这一切的五乘佛法。这第一个,妙名。成就妙名。

第二个,成就“自在神力”。这个自在神力指的是诸佛的“妙用”。佛陀的妙用当然就是三昧神通,你能够总持佛陀的三昧神通。当然不是说你现在了,但是你已经在酝酿这种力量。

第三个,“如来一切秘要之藏”。秘要之藏这是“妙体”。因为你掌握了跟十方诸佛同一个体性,就是一念心性。只是佛陀把一念心性已经成功地修成了法身,但是这个法身也是从一念心性而来的,所以你成就妙体。

妙名,妙用,妙体,这以下讲到“妙宗”。“如来一切甚深之事”,十方诸佛的一切的修因得果,一切自行的因果、化他的因果,这些也是在《法华经》里面,你能够得到真正的总持。所以,“皆于此经宣示显说”。

整个佛法里面,就是名、体、宗、用,你读《法华经》,四个全部通达。最关键的当然是妙体,因为你这个妙体得到以后,是根本。妙体得到以后,你自然通达一切的名相、作用,还有功德。

为什么妙体那么重要?

诸位!我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前面学了这么多,我们看〈如来寿量品〉,佛陀是怎么成佛的?为什么他成佛了?大家都在修行,为什么有些人成就阿罗汉,而佛陀成佛了?因为他破无明证法身,阿罗汉没办法破无明证法身。

所以,你看这个〈随喜功德品〉就很清楚,随喜品是整个五品的最初,佛陀禁止你这个在随喜、读诵的初心的菩萨去做太多的事修,因为你妨修你的正道。就是,当你是生死凡夫的时候,其实你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成就法身,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

那你说,我有很多理想抱负。你不要着急,你成就法身以后,你有大把的时间去做种种的示现。你要示现一只大蚂蚁,带着那些小蚂蚁来修行,都可以。你要变成人,你要到天上去,都可以。你的理想抱负,只要你有法身,你就叫做普门示现。那个就是你事修的启动的开始,也是你菩提愿实践的开始。所以重点在于,根本就是成就法身。而这个法身,你一定要掌握怎么修一心三观。

诸位!如果到现在你还不知道怎么操作一心三观,那你这个《法华经》就不知道怎么修下去了。这是妙体,这个是根本。你所有的拜忏、持戒都是一个助缘,就是让这个理观去破无明证法身,这妙体是一个根本。

所以这个地方的妙体是最关键的。

己三、劝持付嘱

我们看己三的“劝持付嘱”。这地方有两段。先看第一段。

是故汝等于如来灭后,应一心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所在国土,若有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

第一段是“赞美人法”。先看第一段的“赞美人”。说“是故汝等于如来灭后”,能够“一心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乃至于“如说修行”,修一心三观,这个人他所在的国土当中,如果有人能够这样子如法地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这是第一个,赞美这个人。

第二个,看“赞美法”。

若经卷所住之处,若于园中,若于林中,若于树下,若于僧坊, 若白衣舍,若在殿堂,若山谷旷野,是中皆应起塔供养。

赞美法就是赞美《法华经》的法宝。这个法宝所在之处,这个法宝可能放在田园中,或者树林中,或者在树下,或者放在寺庙,或者放在白衣家的佛堂,或者是在殿堂等等,或者是山谷旷野。只要有《法华经》在的地方,你就应该起塔供养。因为它就代表佛陀的法身舍利,一切诸佛的法身都是由受持、读诵《法华经》而成就的。

这第一段,赞美人法。

看第二段,说明缘由。为什么这样子呢?

所以者何?当知是处,即是道场,诸佛于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佛于此,转于法轮;诸佛于此,而般涅槃。

为什么受持读诵《法华经》的人跟《法华经》本身所到之处,都应该起塔供养起来?因为,“当知是处”,他所到的地方,就是三世诸佛成佛的道场。三世诸佛为什么成佛?因为受持《法华经》,他通达一心三观,然后破无明证法身。诸佛为什么能够转大法轮?也是因为他成就法身才转法轮。那么诸佛为什么能够进入大般涅槃,受用常乐我净?也是因为受持《法华经》,破无明证法身而得成就。所以《法华经》是成道、说法跟涅槃的道场。

当然这个境界很高,其实《法华经》是所有修行的道场。

比方说,它也是拜忏的道场。你拜忏的时候,难道你不把罪业拉到一念心性来修止观吗?

它也是往生的道场。你临命终的时候,我们临终的正念,我们不可能成就事修的清净。我说过,事修的清净那是不可能,你不可能修到一点妄想都没有,不可能。同样都有妄想,那为什么他能够保持正念,你保持不了正念呢?就是理观,就是谁能够不随妄转。

就是说,临命终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打很多妄想,一定都很多妄想的,但是有些人走得过去,有些人走不过去,就这样子。不是说,欸,这个人往生了,他临终一点妄想都没有。不可能的。凡夫不可能不打妄想,这个不合乎真实相。你除非是阿罗汉,他的见思烦恼全部脱落了。我们一个带业往生的怎么不打妄想呢?

但是,他打妄想,他怎么不受影响呢?他是有理观智慧,他安住清净心,他从清净心看妄想,如梦如幻。你不要管它就好。印光大师常常讲,“心常觉照,不随妄转”。

妄想是这样子,你把它当真,它果然就力量很大;你看它如梦如幻,它果然就如梦如幻。它就这么回事。重点是你怎么看待这个妄想,而不是妄想本身。就是,妄想对你的影响力是你决定的。你说,欸,这个妄想不行,我一定要处理,那这个妄想就主导你;你说这个妄想不能处理,师父说不能处理,妄想只能放下,你就过去了。

所以,重点不是妄想,重点是你怎么看待妄想。这个关键,这是考验你智慧的时候。所以说,你修《法华经》,它是你拜忏的道场,你拜忏用得到它。你往生也用得到它,你到了极乐世界还用得到它,你成佛也用得到它。

所以诸位!你学了《法华经》以后,你可以说一劳永逸,你从现在到成佛以后,全部用得到它,都不用改变法门。从你现在开始,业障凡夫,到你往生以后,到你成就初地,到你未来要普门示现,你还得用一心三观来普门示现。最后你度化众生,你还是要把你以前学的一心三观的东西拿出来,即空即假即中,才有办法现身说法,你用空性不行的。所以它是整个成佛的道场、说法的道场、般涅槃的道场,当然也是往生的道场。

丁二、重颂 分二:戊一、颂如来神力;戊二、颂称叹劝持

我们看丁二的“重颂”。

戊一、颂如来神力

重颂当中,先看戊一的“颂如来神力”。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佛救世者  住于大神通

为悦众生故  现无量神力

舌相至梵天  身放无数光

为求佛道者  现此希有事

诸佛謦欬声  及弹指之声

周闻十方国  地皆六种动

这第一段,讲到“佛现神力”。

“诸佛救世者,住于大神通。”依止大悲心,为了救拔众生而来到世间的这些十方诸佛、释迦牟尼佛,这个时候安住于大神通当中。为了什么要显神通呢?“为悦众生故,现无量神力”,就让你先欢喜。这种震撼力,让你从欢喜产生灭恶、生善而断疑生信。因为该讲的话都讲完了,那佛陀只好显神通了。

“舌相至梵天”,第一个神通就是出广长舌相;第二个就是“身放无数光”,毛细孔放光,“为求佛道者,现此希有事”;第三个神通就是大地震动了。大地怎么震动呢?它有两种声音合成的,“诸佛謦欬声”跟“弹指之声”,这两个声音合起来的时候,音声“周闻十方国”,而使令整个大地六种震动,表示众生的六根即将转染成净。这个是佛现神力。

第二个,“说明缘由”。

以佛灭度后  能持是经故

诸佛皆欢喜  现无量神力

那么佛陀为什么显神通呢?因为在佛陀灭度以后,佛陀要鼓励大家受持《法华经》。你一受持《法华经》诸佛就欢喜了,所以故“现无量神力”。

这个地方的理由是这样子。古德解释说,因为佛现神通,众生起欢喜心;起欢喜心,他就有信心,他就有信心去受持《法华经》;而你受持《法华经》诸佛就欢喜。为什么呢?因为你受持《法华经》,你转动你内心的一心三观的法轮,那么你念念之间的随喜就随顺佛慧,也念念之间成就佛德,当然佛陀就欢喜。因为你开始慢慢地回家了,所以诸佛欢喜。

戊二、颂称叹劝持 分二:己一、颂称叹;己二、颂劝持

我们看戊二的“颂称叹劝持”。这地方有两段。

己一、颂称叹

先称叹。

嘱累是经故  赞美受持者

于无量劫中  犹故不能尽

是人之功德  无边无有穷

如十方虚空  不可得边际

佛陀为了“嘱累是经故”,为了要嘱咐大家能够受持流通《法华经》,而且赞美受持《法华经》的功德,所以在无量劫当中,即使在无量劫的时间当中都不能够穷尽地说清楚。因为受持《法华经》的功德真的是“无边无有穷”,从空间是无边的,从时间是无穷的。就像十方虚空,东西南北通达,是找不到边际的。这个我们前面说过了,因为你受持《法华经》,你启动了一心三观。一心三观是怎么回事?是随顺于法身的功德。法身的功德是无量,你这个因地当然也无量。是这么一个情况。

己二、颂劝持 分四:庚一、持一切法;庚二、自在神力;庚三、秘要之藏;庚四、甚深之事

我们看己二的“颂劝持”,有四段。

庚一、持一切法

能持是经者  则为已见我

亦见多宝佛 及诸分身者

又见我今日  教化诸菩萨

你能够受持《法华经》,就等同于亲自见到我——这个“我”是指释迦牟尼佛,也等同于亲自见到多宝如来,也等同亲自见到十方的分身佛,而且也能够亲自地见到我今生种种教化菩萨的三乘法门。

古德解释这段说,你受持《法华经》就见佛,这个见就是相应。你受持《法华经》你就相应于法身;相应于法身,就相应于一切诸佛的应化身以及相应一切的佛法。因为你一切的佛、法都是从法身成就的,显现出来的。

我们看六祖大师就知道了,就得到印证。六祖大师,你看他这一生,他一个字都不懂。但是善根跟文字相是没有关系的,“诸佛义理,非关文字”。当然,你要是讲他的本门,他过去一定学过《法华经》,否则根机不可能这么利。但是你用《金刚经》的道理去问他,你用《法华经》的经文去问他,你就读一遍给他听,他听完以后就把它的义理解释出来,他所解释的跟古德祖师解释的完全义理是相通的。所以,真正相应于法身的人,就能够相应于一切的佛,也相应于一切的佛法,就这么情况。

庚二、自在神力

能持是经者  令我及分身

灭度多宝佛  一切皆欢喜

十方现在佛  并过去未来

亦见亦供养  亦令得欢喜

这段是重颂自在神力。众生能够如法受持读诵《法华经》,就能够使令我释迦牟尼佛跟十方分身佛以及久灭度的多宝佛欢喜。因为你受持《法华经》,就等于用真法供养如来,所以佛陀欢喜。乃至于十方现在佛、过去佛、未来佛,你能够受持《法华经》,也等同亲见、亲供养,而且使令过去、现在、未来的十方诸佛感到欢喜。因为,我们前面说过,你相应于法身,你就相应于十方诸佛,也相应于十方诸法。

庚三、秘要之藏

诸佛坐道场  所得秘要法

能持是经者  不久亦当得

十方诸佛所安住的道场(十方诸佛一定要有一个环境,要有一个平台),他的道场就是这个菩提树下。他在道场所得到的秘密不可思议的妙法,你受持《法华经》的人,“不久亦当得”。

诸位!诸佛成佛以后他得到什么妙法?你有没有想过,什么妙法?他的妙法就是说,真妄不二。就是说,他成佛了,他这一念心清净了,庄严了,那我问你,佛陀一念心当然可以一念三千,他那个一念心性通过去、现在、未来,他可以回顾他以前凡夫的时候,那他以前打妄想的心跑哪里去了?他以前是凡夫,佛陀是从凡夫修起来的。好,有一天你成佛了,你在三昧当中回顾你的过去,我那一生做什么的时候,做一个什么人,做什么事,我当时打的妄想跑哪里去了?

其实,这个妄想就是你当下这一念心。现前一念妄想,就是你未来的现前一念真如。这个是最妙的,就是真妄不二。妄想被你不断地观照,包括事修的加持,它本来是波浪,它这个波浪就开始慢慢地平静下来,变成平静的水。你说,欸,现在是平静的水,那过去那个波浪呢?波浪就是这个水,本体是不二的。所以这个就是最妙的地方,真妄不二。

庚四、甚深之事

我们看庚四的“甚深之事”,就讲到成佛的因果。先看第一段。

能持是经者  于诸法之义

名字及言辞  乐说无穷尽

如风于空中  一切无障碍

于如来灭后  知佛所说经

因缘及次第  随义如实说

如日月光明  能除诸幽冥

斯人行世间  能灭众生闇

教无量菩萨  毕竟住一乘

这一段是“通达一乘因果”。

你如果真正能够明白迹本二门的道理,然后再去受持读诵《法华经》,有什么好处呢?

“于诸法之义。”这个“法”就是一切佛法,就是你能够通达“法无碍”,五乘的法门你都能够通达。第二个,义。你不但通达法门,你还明白其中的义理,包括业果、空性、中道实相之间的关系,你全部能够了解,所以“义无碍”。第三个,“名字及言辞”。它的文字相跟言说相,这是“辞无碍”。第四个,“乐说无穷尽”,这是“乐说无碍”。所以,你受持《法华经》,你以后是辩才无碍。你看天台宗的法师,每一个都是辩才无碍,因为他们主要是受持《法华经》。

这种四无碍辩,就像风在空中活动一样,就是没有障碍的,风要往东边走就往东边走,风要往西边吹就往西边吹,他自行化他,无所障碍。如来灭后的这五种法师,他能够如实了知佛陀所说的一切经典。他受持《法华经》,但你把《金刚经》给他看,你把《楞严经》给他看,他全部都了解。包括了一切修学的差别事相、修学的次第,他都了解。他不但了解,还能够“随义如实说”,随它的义理差别来为你宣说。

就像日月的光明,破除一切的黑暗,这个受持《法华经》的人,“斯人行世间,能灭众生闇”。他能够为你解决你心中的疑惑,能够教授无量的三乘菩萨,“毕竟住一乘”。他能够让你从法力的修学,会归到心力的修学。

它是这样,就是你要掌握迹本二门。

你想想看,迹门就是权实二法,所以你掌握了迹门,你都通达这一切佛法。一切佛法就是迹本二门。要么就是权法,方便法门,先让你成就安乐,又让你成就解脱。佛陀没办法,因为“众生没在苦”,在痛苦当中你跟他讲太深的法,他可能就没有耐性了,所以先讲权法。最后就回归到一念心性了,一心三观。所以,你通达迹门,一切佛法都通达。

你通达本门,就开近显远,你知道应化身跟法身的关系,你也知道什么是佛陀。

好了,你知道什么是佛法,又知道什么是佛陀,那你佛教界你还有什么不懂的?一个是法,一个佛。一个是因地的法门,一个是果地的功德。所以,你迹本二门都通达了,那一切佛法对你来说,自然通达。

当然了,你没有学过佛法,就像蕅益大师跟六祖大师有差别了。蕅益大师他们书读得多的人,他讲话的那个词特别优美,这一点不同。他讲话那个文字相特别美好。六祖大师没有读过书,他那个文字相就稍微差一点,但是义理是一样的,就差在这里。

我们看第二段,“结示信解劝修”。

是故有智者  闻此功德利

于我灭度后  应受持斯经

是人于佛道  决定无有疑

这一段是整个〈如来神力品〉的一个结劝。

“是故”,一个有智慧的人在听闻受持《法华经》的功德以后,他决定会在佛陀灭度后的末法时代如法地受持《法华经》。

那么这个人有什么好处呢?“是人于佛道,决定无有疑。”就是把你的疑根根本地拔除。

诸位!大乘的善根最关键的就是信根,而也是最难的,这一关是最难突破。因为你所有善根里面,信、进、念、定、慧,你第一关是最难突破的。因为大乘佛法都是不思议境,净土宗也是一样。因为你信心具足,你就开始会精进了。你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生命短暂,好不容易遇到《法华经》,你当然是抓紧时间读一篇、读一品,就是把自己的一心三观加强一分的力量,对你未来的修行是很有意义,这就是储存一种强大的力量。所以信根就会产生精进,精进多了就产生正念、正定,最后无漏的智慧就出现了。而你要成就信心,就读诵《法华经》。就是你要受持斯经,“是人于佛道,决定无有疑”。

成佛之道,你如果不了解这个真妄不二,你就没有办法成佛了。就是“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这是非常关键的信根。如果你不相信妄想的本质是真心,你就没办法成佛了。因为你不了解真妄不二,那你能够做的就是要把妄想消灭,就跟阿罗汉一样把妄想消灭。也没错,妄想灭了你内心寂静了。但是你那个寂静不是真实的寂静,那叫一潭死水,你折损了菩提性,这个是不正常的方法。所以,你能够成佛,来自于真妄不二。

净土宗的信心也是这样。净土宗的信根也是自他不二,自他不二也是建立在真妄不二。就是,你凭什么跟佛陀感应道交呢?我先问净土宗的人,如果你不学《法华经》,你认为你业障深重,佛陀万德庄严,好了,那我问你一个问题就好,你跟佛陀之间有没有交集?如果你今天用因缘观,的确,你跟佛陀找不到交集。佛陀有他活动的十八界,你有你活动的十八界,这两个是怎么感应道交?你告诉我,你怎么感应道交?

所以,你的信根如果没有你自己理论作基础,那你这个信心只是嘴巴讲的,你临命终的时候是考验。但是,你知道“我虽业障深重,是弥陀心内的众生;弥陀虽万德庄严,是我心内之佛;既然心性不二,自然感应道交”,所以,你临命终的时候,你把你的心跟佛陀的心用自他不二的思想这么一操作,你跟佛陀是一家人,就自然感应道交。这个感应道交的信根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如果你现在用十法界来建立这个感应道交,说我是六道凡夫,佛陀是佛法界,那这个差了四法界,那你怎么说服你自己能够感应道交呢?你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你一天到晚说,你业障深重,佛陀万德庄严,那你们之间怎么感应道交?你告诉我怎么感应道交?当我们是一个乞丐的时候,你认为你是真实的乞丐,你跟大富长者就没有交集了。你只能够说,我虽然业障深重,但是他是我爸爸,那就可以感应道交了。

所以这个地方,《法华经》它不仅是牵涉到大乘善根,它还牵涉到你往生的净土善根。凡是不思议境的,都是要从自他不二建立起来。否则,你自己讲信心,我看你的内心都很虚,你讲的都不踏实。因为你没有理论基础,那这样的信心就有问题。所以诸位!你受持《法华经》,你的成佛的善根,你往生的善根,这两种善根一次完成。

所以这个地方说,“于我灭度后,应受持斯经。是人于佛道,决定无有疑”,是这么一个情况。

我们看下一品,〈嘱累品〉。

这个〈嘱累品〉,跟前面的〈神力品〉等于是一组的,都是在付嘱流通,都是佛陀亲自来操办这个结示劝修。

我们看附表第四十八,第六十五面。有两段,先看第一段的“解释品目”。

一、解释品目

“嘱”谓佛所付嘱。“累”是殷重再三。佛以一乘妙法,殷重再三付嘱菩萨,令其受持流通,以自利利他,此从“如来圣旨”得名。又则“嘱”是顶受所嘱,“累”是甘而弗劳 ,此从“菩萨敬顺”得名。是故如来从座而起,申手摩顶,授以难得妙法。大众曲躬合掌,如世尊敕,当具奉行。如是殷勤授受,故名〈嘱累品〉。

“嘱累”这个“嘱”,就是佛所付嘱。前面是佛陀显神通,这地方佛陀就亲自出言,来嘱托法身菩萨,亲自来嘱托。那么这个嘱托为什么叫累呢?就是佛陀在嘱托的过程,内心非常的殷重,一而再、再而三地希望大家,你们一定要在末法时代弘传《法华经》,千万不要让《法华经》断灭了。就非常殷重,叫做累。

那么嘱累这两个字合起来就有两层意思了:

第一个,从佛陀的角度来说,佛陀以一佛乘的妙法,再三付嘱与会的法身菩萨们,令其受持流通以成就自利利他。“此从如来圣旨得名”,就是能嘱托的是佛陀。

那么接受嘱托的是谁呢?是法身菩萨。“又则嘱是顶受所嘱”,从菩萨的角度是接受佛陀的嘱咐。“累”从法身菩萨来说,他甘心接受,不畏疲劳,“此从菩萨敬顺得名”。因为法身菩萨自己也说,他自己在受持弘传《法华经》的时候,他自己也受益,他能够增进大法,增道损生。

所以总结,“是故如来从座而起”,伸出右手摩法身菩萨的头顶,授以难得的妙法。这个约着能授的佛陀。接着,所接受的菩萨,菩萨大众这个时候“曲躬合掌”,随顺世尊的教诲而依教奉行。也就是,如是的殷勤授受,包括佛陀是能付嘱,菩萨是接受付嘱,故名〈嘱累品〉。

所以这个〈嘱累品〉是双方面,佛陀是能嘱咐的,菩萨是接受嘱咐的。佛陀非常殷重,菩萨非常甘心,就合成〈嘱累品〉。

我们看第二段的“经文要义”。

二、经文要义

前品佛现“神力”,普令大众心生敬信。今品佛以手摩诸菩萨顶,以正式付嘱,流通妙法。如是能令如来“法身常住”,众生佛种相续不断也。

前面一品,〈如来神力品〉,佛陀是二话不说,直接显神通。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子呢?让大家起欢喜心,由欢喜心产生了断疑生信。而这一品,佛陀是用手去摩法身菩萨的头顶,而且正式地付嘱,交代他们要在佛陀灭度以后流通妙法,勿令断绝,使令十方的世界能够“法身常住,众生佛种相续不断也”。因为,你这个《法华经》住世佛种就住世,佛种住世就有佛陀出世,就有法宝的流通,就有僧宝的成就。

所以,这个流通分虽然分成三段,其实是主要两个人物:一个是佛陀,一个是菩萨。付嘱流通主要是佛陀,佛陀亲自付嘱。亲自付嘱中,现神通力是断疑生信,成就自行的功德;〈嘱累品〉是强调要发愿,成就利他的功德。所以这个付嘱流通包括〈神力品〉跟〈嘱累品〉,主要是成就自利利他,这是佛陀亲自操办。其实后面几品都是法身菩萨现身说法了,法身菩萨自己过去怎么修《法华经》,现在怎么利他,用这种种的三昧神通来证明《法华经》的功德。

0:00 / 0:00
妙法莲华经1
妙法莲华经2
妙法莲华经3
妙法莲华经4
妙法莲华经5
妙法莲华经6
妙法莲华经7
妙法莲华经8
妙法莲华经9
妙法莲华经10
妙法莲华经11
妙法莲华经12
妙法莲华经13
妙法莲华经14
妙法莲华经15
妙法莲华经16
妙法莲华经17
妙法莲华经18
妙法莲华经19
妙法莲华经20
妙法莲华经21
妙法莲华经22
妙法莲华经23
妙法莲华经24
妙法莲华经25
妙法莲华经26
妙法莲华经27
妙法莲华经28
妙法莲华经29
妙法莲华经30
妙法莲华经31
妙法莲华经32
妙法莲华经33
妙法莲华经34
妙法莲华经35
妙法莲华经36
妙法莲华经37
妙法莲华经38
妙法莲华经39
妙法莲华经40
妙法莲华经41
妙法莲华经42
妙法莲华经43
妙法莲华经44
妙法莲华经45
妙法莲华经46
妙法莲华经47
妙法莲华经48
妙法莲华经49
妙法莲华经50
妙法莲华经51
妙法莲华经52
妙法莲华经53
妙法莲华经54
妙法莲华经55
妙法莲华经56
妙法莲华经57
妙法莲华经58
妙法莲华经59
妙法莲华经60
妙法莲华经61
妙法莲华经62
妙法莲华经63
妙法莲华经64
妙法莲华经65
妙法莲华经66
妙法莲华经67
妙法莲华经68
妙法莲华经69
妙法莲华经70
妙法莲华经71
妙法莲华经72
妙法莲华经73
妙法莲华经74
妙法莲华经75
妙法莲华经76
妙法莲华经77
妙法莲华经78
妙法莲华经79
妙法莲华经80
妙法莲华经81
妙法莲华经82
妙法莲华经83
妙法莲华经84
妙法莲华经85
妙法莲华经86
妙法莲华经87
妙法莲华经88
妙法莲华经89
妙法莲华经90
妙法莲华经91
妙法莲华经92
妙法莲华经93
妙法莲华经94
妙法莲华经95
妙法莲华经96
妙法莲华经97
妙法莲华经98
妙法莲华经99
妙法莲华经100
妙法莲华经101
妙法莲华经102
妙法莲华经103
妙法莲华经104
妙法莲华经105
妙法莲华经106
妙法莲华经107
妙法莲华经108
妙法莲华经109
妙法莲华经110
妙法莲华经111
妙法莲华经112
妙法莲华经113
妙法莲华经114
妙法莲华经115
妙法莲华经116
妙法莲华经117
妙法莲华经118
妙法莲华经119
妙法莲华经120
妙法莲华经121
妙法莲华经122
妙法莲华经123
妙法莲华经124
妙法莲华经125
妙法莲华经126
妙法莲华经127
妙法莲华经128
妙法莲华经129
妙法莲华经130
妙法莲华经131
妙法莲华经132
妙法莲华经133
妙法莲华经134
妙法莲华经135
妙法莲华经136
妙法莲华经137
妙法莲华经138
妙法莲华经139
妙法莲华经140
妙法莲华经141
妙法莲华经142
妙法莲华经143
妙法莲华经144
妙法莲华经145
妙法莲华经146
妙法莲华经147
妙法莲华经148
妙法莲华经149
妙法莲华经150
妙法莲华经151
妙法莲华经152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要用哪种思考模式来离开娑婆世界呢

在《法华经》的思想,天台教观有三种方法离开三界,会...

道人与正常人之间如何做个平衡

问: 道人感觉象是有一个出离的部分;我们还是要成为一...

《高僧传》记录的诵经感应

梁代慧皎法师所撰《高僧传》,将梁代以前的高僧大德,...

造佛像有什么功德

造佛像是一个因缘,就是本经这个地方说的更以异方便,...

观心的时候有十个重点

这个《法华经》的十如是,是整个〈方便品〉的关键的核...

不能忽略权法的重要

我们看第三个,辛三的说法教化。看经文。 华光如来,亦...

法华会上为何会有五千人退席

这段经文,几乎所有的古德都是扣住两个重点在解释:第...

要先「离一切相」,才有资格谈「即一切法」

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 我们不净观,第一个观,观我...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

往生论...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临终是超凡入圣,还是继续轮回

民国十二年阴历五月廿八日,大师收到会稽道尹黄涵之居...

弘一法师的弥陀净土思想初探

弘一大师毕生钻研、探索、整理、流通南山律典籍,处处...

趁年轻时赶快修行

莲花生大士云:趁年轻的时候努力的修持是极为重要的!...

有情众生的四个层次

佛教讲,人是有情众生,甚至一切有情识、有生命的众生...

【佛教词典】诸法寂灭相

诸法的实相,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所以叫做寂灭相。...

【佛教词典】一来果补特伽罗

一来果补特伽罗者,谓于修道中已断欲界第六品烦恼安住...

提前释放出狱的比丘

想一想善导大师,在盛唐之际,最好的时候,他都有那么...

《六祖坛经》与生活禅

时间过得很快,七天的生活禅夏令营,今天就要结束了。...

知生灭变异虚伪无主,息心达本源

我们的生命体,它是会生灭变异的,它是诸行无常的,你...

不杀生的内涵

很多人对杀生的内涵不能正确理解,或是认为,牛马猪羊...

李炳南居士与印光大师的因缘

一、乱世学佛,皈依印光大师 李炳南(18901986)居士,...

哪种类型的人婚姻痛苦较多

问: 请问,哪种类型的人婚姻痛苦较多? 了幻法师答:...

佛门里的大孝

佛教里说的大孝,就是自己能够真正地学佛。自己学佛,...

净界法师:修净土的人不要想着你造的善业

这个颠倒的有情众生,对于「摄藏此识」,这个第八识的...

此念佛四法,能令心归一处

学佛应念佛,念佛当一心。蕅益大师开示:得生与否,全...

在生活和职场中要做到口和无诤

生活和职场里难免有不少纷争,但如果能掌握六和敬的口...

为什么菩萨要历事炼心

为什么菩萨要历事炼心?因为要改造你的想象力。其实布...

觉知前念起恶,止其后念不起

一切众生就是妄心生灭永远不停的,妄心生灭不停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