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讲)
子二、重明果德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一百九十一面,我们看子二的“重明果德”。
这一段是佛陀为阿难尊者的授记。前面是长行,这以下等于是一个重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意,而说偈言:
我今僧中说 阿难持法者
当供养诸佛 然后成正觉
号曰山海慧 自在通王佛
其国土清净 名常立胜幡
教化诸菩萨 其数如恒沙
佛有大威德 名闻满十方
寿命无有量 以愍众生故
正法倍寿命 像法复倍是
如恒河沙等 无数诸众生
于此佛法中 种佛道因缘
重颂当中,先是一个总标因果。
说,“我今僧中说,阿难持法者,当供养诸佛,然后成正觉”。他的因地。阿难因地是什么呢?作为一个持法者,阿难尊者的因地,他发的菩提愿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每一个人都要发菩提愿,但是实际地落实到因缘所生法,他的角色是什么?就是护持法宝。古代没有所谓的录音机、录影带,完全靠背诵,所以他必须要怎么样?博学强记。他的记忆力要特别好,而且要广学多闻。所以他能够在佛陀应身佛灭度以后,把它背下来,然后把它整理成法宝而流通后世。他就做这件事情。有这么一个因地,然后呢?然后就成就他的佛身净土了。
我们看他用这个法宝流通的一个因地,他是怎么样去庄严净土的。这以下有六段,别示他的果德:
第一个,讲到正报的佛号。“号曰山海慧,自在通王佛。”他成佛的因地就是靠他的智慧,多闻的智慧,所以他的智慧如山之高,如海之深,而且能够各种地善巧变通来度化众生。
第二个,依报国土。“其国土清净,名常立胜幡,教化诸菩萨,其数如恒沙。”他因地护持法宝流通,所以他在果地的时候,就招感很多很多有大智慧的三乘弟子往生到他的国土去。
第三个,我们看他的名称普闻。“佛有大威德,名闻满十方。”这尊佛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会引起十方诸佛的辗转赞叹,就等同阿弥陀佛一样。阿弥陀佛的不可思议的依报正报的功德,就得六方诸佛赞叹。他等同是这个意思。
第四个,寿命久远。“寿命无有量,以愍众生故,正法倍寿命,像法复倍是。”他不但寿命长,还有他的法运也特别长。
第五个,他广度众生。有如恒河沙的众生,能够在他这一期的法运种下成道的因缘。就算山海慧自在通王佛已经灭度了,但是他这个法运一流通以后,后世众生,包括正法、像法、末法,很多人种下成道的因缘。就表示阿难尊者法缘特别的广大。
第六,诸佛赞叹。我们不跟其他人比,就跟《法华经》前面的诸声闻弟子比,我们到目前没有看到一个时间无量、空间无量的本愿功德力而创造这么一个国土,十方诸佛赞叹,寿命久远。
这个空间无量,当然对凡夫很重要。你要是说法身菩萨,他就没所谓,你诸佛赞不赞叹他都知道。但是凡夫有什么问题呢?他有空间的障碍。比方说,释迦牟尼佛如果不赞叹阿弥陀佛国土,你知道求生净土吗?你不知道。你就知道释迦牟尼佛而已,你怎么知道阿弥陀佛国土?它怎么怎么回事呢?所以,十方诸佛赞叹的结果就是,他的机,就是往生的人,特别广,来自十方世界。因为众生所在国土的佛陀有赞叹。这是第一个,他摄受的机特别广,空间广大。
第二个,我们凡圣同居土求的是什么?环境的殊胜。如果是法身菩萨往生净土,他主要是依止佛,是亲近这个人,不是外在环境,说这个国土是怎么样的衣食受用,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凡夫到一个国土去,我们不完全依止人,我们某种程度依止这个环境。因为凡夫有所住、有所得。外在的色声香味触,会影响干扰我们内心,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庄严的国土。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寿命。娑婆世界的坏就坏在寿命太短。你从年轻二十岁修行到现在,是你人生最精华的时代,你的智慧、人生经验最强的时候,结果呢?结果死掉了。这个分段生死把一个人的修行给中断了,这个伤害很大。所以所有的因缘庄严都是以寿命做根本,说是“寿者,福之基也”,这个有效期限很重要。所以凡夫到一个国土,他希望就是:我好不容易往生到一个国土,我希望你给我一个长远的稳定的寿命,让我能够在这个地方慢慢地增长广大。
所以阿难尊者他这个愿,某种程度跟阿弥陀佛很像,就是国中凡圣同居土特别的殊胜。“名闻满十方,寿命无有量。”这个就表示他因地的愿是时空也长,愿力也广。
子三、菩萨生疑
那当然凡夫菩萨就质疑了。就是阿难尊者,您老人家是一个初果的圣人,连四果都没有达到,您怎么就能够让佛陀授记您未来有这么殊胜的依报正报的国土呢?
尔时,会中新发意菩萨八千人,咸作是念:我等尚不闻诸大菩萨得如是记,有何因缘而诸声闻得如是决?
那么,在法华会上当然有的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他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初发心的菩萨,尤其是凡夫的菩萨,他看事情叫做取相分别。多少人?八千人。他从外相来看,他说,阿难尊者不就是一个初果圣人吗?他只是修我空观嘛!其他法身菩萨尚且没有得到这么殊胜的成佛的记,那初果的圣人怎么能够成就这么一个时空广大的记呢?心里就产生怀疑。
既然大家有怀疑,佛陀必须解释了。我们看佛陀怎么解释。
子四、发迹释疑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而告之曰:诸善男子!我与阿难等,于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是故我已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阿难护持我法,亦护将来诸佛法藏,教化成就诸菩萨众。其本愿如是,故获斯记。
这段是佛陀释疑。前面的疑惑,就是阿难尊者这个因小果大,说因果不符,佛陀就解释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他能够得这么殊胜的记。
尔时世尊知这个初心菩萨心中的念想,就告诉他们说,善男子!你们要知道,我与阿难等(这个“等”就不知道包括谁,总之不止一个人),是在空王佛所同时发菩提心。释迦牟尼佛跟阿难尊者曾经是同学。当然这个空王佛距离现在是很长远,应该是比大通智胜佛还长远,因为释迦牟尼佛在大通智胜佛的时候已经是法身菩萨了,应该不是凡夫了,所以他们在凡夫的时候就是同学了。
但是,修学有所偏重,阿难尊者“常乐多闻”,他广学多闻,喜欢研究教理;而释迦牟尼佛“常勤精进”,喜欢实践六度万行。所以我快速成就佛道,而阿难尊者因为常乐多闻,所以护持我的法藏,而且将来也要护持诸佛的法藏,来教化后世的诸菩萨众。“其本愿如是,故获斯记。”就开迹显本。就是阿难尊者,你可别看他今生的迹门,他是生生世世行菩萨道,已经是法身菩萨了。
关于这一点我们解释一下。蕅益大师在《楞严文句》上,就讲到多闻跟精进这两个差别。阿难尊者示现堕入淫室,蕅益大师在《楞严文句》也提到这一点。就是阿难尊者过去多闻,所以就只证初果;佛陀因为精进,所以成就佛道。那蕅益大师就提出一个问题了,那这样子讲的话,多闻难道不及精进吗?你这样多闻,结果今生成就初果;释迦牟尼佛精进,今生成就佛道。
蕅益大师说,这不能比况。蕅益大师说,多闻乃入道之本。所有的修行都要有正见,哪有人说你开始发心就开始修行呢?那么阿难尊者的问题不在于多闻,而是一向多闻,多了一个“一向”。就是你不能只有多闻,你要通过多闻依教起观。不是多闻出问题。他的意思就是说,没有一个佛法的修学是没有正见做基础的。
诸位你看看《楞严经》的五十阴魔你就知道,《楞严经》讲到知见与精进两个观念。就是说你要精进,你一定要有知见,正确的知见,要不然你就懈怠放逸,也没关系。在《楞严经》五十阴魔讲到,全世界最可怕的就是这个人愚痴,没有正见,然后非常精进,这最可怕,全世界最可怕。就是他不学教理,但是事修很强。就是你今天在高速公路开车,你不知道怎么开,你慢慢开,就什么事都没有。就是你这个人也没有学教理,但是你也不是很用功,你一天就念念佛号,没有很精进,你也无所求,什么事都没有,叫做栽培善根。但是,如果你没有正见,你越精进越糟糕。就是你不会开车,你又开快车。那你一旦堕入魔道以后,叫做失菩提种,这个问题就严重了。你懈怠,你菩提善根还在;你起邪见,落入外道种性,就把你过去所学的佛法的善根全部破坏了。所以这个邪见的可怕,是比破戒、比懈怠还要百千万倍的可怕,因为它从根本上去翻转你的思想,根本上翻转。
所以蕅益大师是说,你千万不要以为多闻不好。阿难尊者是不应该只有多闻,问题出在这里,他应该把多闻跟精进加在一起。那么释迦牟尼佛精进,他一定有多闻做基础。这个地方蕅益大师特别地强调,恐怕大家产生误解。
子五、显本述叹
这地方作一个总结。
阿难面于佛前,自闻授记及国土庄严,所愿具足,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即时忆念过去无量千万亿诸佛法藏,通达无碍,如今所闻,亦识本愿。
尔时,阿难而说偈言:
世尊甚希有 令我念过去
无量诸佛法 如今日所闻
我今无复疑 安住于佛道
方便为侍者 护持诸佛法
那么,阿难尊者在佛前听到佛陀给他授这么殊胜的正报跟依报的庄严以后,他可以说是心愿满足了,而且“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在这个欢喜当中,他突然间回光返照,他把他过去所学的无量千万亿诸佛的法藏,突然间重新忆持,而且通达无碍,对义理也通达无碍,就好像今天刚听到一样。他把他过去的本愿开始重新忆念。
他这么一忆念以后,他就讲出一个偈颂:“世尊甚希有,令我念过去,无量诸佛法,如今日所闻。”就是佛陀的智慧是不可思议,佛陀的权法实法这两种智慧不可思议,他能够在一瞬间马上启动我过去的善根跟本愿力。我现在对成佛之事已经完全坚定,没有任何疑惑了,内心安住佛道。我今生是示现做一个侍者(因为做侍者有个好处,要经常跟在佛的旁边,佛陀说什么法,说过什么话,他记得清清楚楚),所以依止这个侍者的方便来护持法藏、来流通法宝。
这个地方祖师解释说,他能把前面的思想拿出来,是因为菩提善根,说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当念”。
就是说,诸位,你修的很多法门,布施也好,持戒也好,忍辱也好,有可能会流失掉,因为那是因缘所生法,生灭法。比如你今天做义工,你也没有发愿,你也没有智慧,你就只是去做义工,你可能依止的只是一念的慈悲心;这慈悲心跟真如是没有关系的,完全没有关系的。这是人性,人性有善,你一直用人性的善良面去做义工。你用人性来修学,做义工让你生天,然后从天上下来以后,就完全跟你现在一样,恢复地没有什么差别了,因为你用人性的善良面去做义工。
但是,你用佛性做义工,你跟别人会不一样,你是用清净心菩提愿在做义工,你是用摩尼宝珠在做义工。这个时候成就的善根力,可能会让你一时忘失,就是死亡以后我忘得一干二净,但是它没有失掉。只要未来你有因缘,遇到佛陀或者法身菩萨点拨你,你马上就恢复功力了。
这个就是说,你今天用菩提善根在做事,跟用人性的善念去做事,那就不一样。一个是因缘所生法,一个是真如本性。当然,因缘所生法也很重要。你也不能说,因为我有菩提善根,我就整天坐在家里面我就忆念真如,什么事都不做。那你叫做执理废事。摩尼宝珠不是拿来看的,要拿来交易。你要把它丢到因缘所生法去交易,那权法跟实法要互动。
所以阿难尊者的菩提本愿,因为佛陀的这么一个加持,马上恢复起来,就跟今天听到一样。
最后我们来解释阿难尊者的多闻第一,作一个总结。
在《贤愚经》有弟子问佛陀说,阿难尊者他老人家怎么一入耳根永远不忘呢?他多闻第一是怎么回事呢?
佛陀就说,过去有位老比丘收了一个小沙弥,对他的管教非常严格。他规定这个小沙弥每天做两件事:第一个,要背诵经典;第二个,每一天早上要出门托钵。出门托钵跟我们自己煮菜就不一样,因为你时间没办法掌控。有时候遇到好因缘托到钵,有时候托钵就是一无所得。有一天他托钵的时候,就托了很久才托到钵,回来吃完饭以后,他时间就很短了,所以老比丘规定的功课就没办法完成了,隔天就被老比丘诃责。
小沙弥被诃责以后就很沮丧。托钵的时候有个大富长者看到以后说,欸,你今天好像心情不太好。小沙弥就如是如是地禀告。大富长者说,没事!以后你一托钵就到我家来,我长期地护持你,让你顺利地托钵,然后你有充分的时间去背经典。所以他以后的功课就进步很快。这个老比丘是谁?燃灯佛的前身。这个小沙弥是谁?释迦牟尼佛的前身。大富长者是谁?阿难尊者的前身。
所以这个本愿力很重要!就是说,阿难尊者他重点不在于供养他东西,他重点是在护持这个小沙弥能够背诵经典。就是你的发心,你的本愿力是护持正法,你跟正法结下善缘。所以你后世,只要一听闻佛法,诸法因缘生嘛,你的缘好,马上这个法就能够安住在你的心中,不退失掉。
这个讲到阿难尊者多闻的因缘。阿难尊者的授记我们就到此结束。
癸二、记罗睺罗 分二:子一、长行授记;子二、偈颂重明
子一、长行授记
尔时,佛告罗睺罗: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蹈七宝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当供养十世界微尘等数诸佛如来,常为诸佛而作长子,犹如今也。是蹈七宝华佛,国土庄严,寿命劫数,所化弟子,正法像法,亦如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无异,亦为此佛而作长子。过是已后,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陀授完阿难尊者记以后,就开始为罗睺罗尊者授记。说罗睺罗,你来世当得作佛,你的佛名“蹈七宝华如来”。这个“蹈”就是实践,指的他因地的修学;“七宝华”是指的他果地的功德。就是说,罗睺罗尊者在因地的时候,广学大乘的戒定慧,所以果地上招感了如七宝莲花的依正庄严,叫做“蹈七宝华如来”。也是十种德号,应供、正遍知乃至于世尊。这是他的果地的功德,正报的功德。
这以下因地。那么他因地是怎么修的呢?
他要供养十个世界的微尘等数的诸佛如来,这相当多;而且“常为诸佛而作长子”。他就是生生世世发愿,我就做诸佛的长子,就像今生的释迦牟尼佛在世一样。
“蹈七宝华佛,国土庄严”,他的依报国土。“寿命劫数,所化弟子,正法像法,亦如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也是寿命久远。但是有没有名称普闻,蒙十方诸佛赞叹,就不知道了。他也是为此佛而做长子。“过是已后,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是讲到他的因地的本愿。阿难尊者的因地本愿是护持法藏,罗睺罗尊者的本愿就是做诸佛的长子,这各有各的本愿。
子二、偈颂重明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为太子时 罗睺为长子
我今成佛道 受法为法子
于未来世中 见无量亿佛
皆为其长子 一心求佛道
罗睺罗密行 唯我能知之
现为我长子 以示诸众生
无量亿千万 功德不可数
安住于佛法 以求无上道
这是重颂。“我为太子时,罗睺为长子。”就是佛陀在俗家的时候,他是我的色身所生,长子;但是我出家以后,他是我的法所生,他受佛陀的四谛的教授,受四谛法成就的阿罗汉果,这是法子。在未来世当中,他当遇见无量亿佛,而且都发愿做其长子。以这样的长子的因缘当中来追求他的佛道。
“罗睺罗密行,唯我能知之。”这个密行,就这个人修行比较内敛低调,按照古德的说法,就是“持小乘之粗戒,密本地之妙戒”。表面上看他持声闻戒(声闻戒就是只有誓断一切恶,偏重自利,所以声闻戒的重点在治贪),但是他把他内心的菩萨的三聚净戒收起来。菩萨的戒那不是一般的戒,他要菩提愿,要戒体。他有三聚净戒,由菩提愿发起的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所以他把他的本地的大乘妙戒收藏起来,现出声闻的粗戒,叫做密行。那这件事情谁知道呢?“唯佛能知之。”
“现为我长子。”以此长子的因缘来示现声闻相。“无量亿千万,功德不可数。”其实他内心有无量的功德,他是法身菩萨,其心安住于中道的实相,来追求无上菩提。
罗睺罗尊者,当然他的外相是现出诸佛的长子,但是他修行,就是他“密行第一”。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他的密行,这在戒律里面有讲到。说是有一天晚上,雨下得很大。罗睺罗尊者那个时候是小沙弥。其实罗睺罗出家很早。释迦牟尼佛成道回到他的母国以后,耶输陀罗很害怕,说,你都出家了……她就把罗睺罗藏起来,把他抱到楼阁上去了。释迦牟尼佛以他的大智慧观察,罗睺罗必须要出家,耶输陀罗才会出家,出家以后两个都成就阿罗汉果。所以,佛陀没有出手,佛陀叫目犍连尊者用神通力到楼阁去,把罗睺罗给抱出来,带回来。带回来以后就在僧团随众修行。罗睺罗尊者他是十几岁的小沙弥,有一天下大雨的时候,有一个来行脚的挂单的比丘,因为这个比丘来的时候知客大家都去休息了,所以他没有安排到寮房。他就强行把罗睺罗尊者的寮房给霸占了,就把罗睺罗这个小沙弥赶出去了。
罗睺罗他是密行第一,所以他也就不张扬。那他怎么办呢?下雨也不能在外面,他就躲到厕所去了。就在厕所里面,想待一晚上再说吧。初夜过去,到中夜的时候,因为雨水越下越大,所以很多的洞口都进水了,有一条大蟒蛇就从洞里面出来,就缓缓地往厕所方向走去。这个时候大智慧的佛陀知道糟了,罗睺罗要出事了。这一出事不得了,这是迦毘罗卫国的长子,净饭王恐怕要生气。所以他就赶快从房间出来,就把罗睺罗带到他的房间里面来休息。因为这件事情,佛陀第二天就诃责这位比丘,而制定了某一个戒律。所以这个就是说,罗睺罗修行非常低调,密行。你怎么样他都无所谓,他就做自己的心地法门。这个就是讲到罗睺罗尊者的一个密行。
壬二、记二千人 分三:癸一、长行授记;癸二、偈颂重明;癸三、得记欢喜
前面是先记阿难尊者、罗睺罗尊者,这以下就通记,通授两千人记。
癸一、长行授记
尔时,世尊见学无学二千人,其意柔软,寂然清净,一心观佛。佛告阿难:汝见是学无学二千人不?唯然,已见。阿难!是诸人等,当供养五十世界微尘数诸佛如来,恭敬尊重,护持法藏。末后,同时于十方国,各得成佛,皆同一号,名曰宝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寿命一劫,国土庄严,声闻菩萨,正法像法,皆悉同等。
这以下佛陀正式为学无学人来授成佛之记。这些人有两个功德:
第一个,其意柔软。这个“其意柔软”指的是初果圣人。初果是证得我空了,但是他还有微细的烦恼没有断,所以证得初果的人是调柔善顺的,这是他的基本功。我们一般凡夫,在五蕴身心当中执著有一个我,状态是刚强的,很容易跟人家对立。但是初果的圣人他就是照见五蕴皆空,不是空掉五蕴。你空掉五蕴,你就断灭了。五蕴是因缘所生法,怎么能让它断呢?他是断除五蕴里面那个“我”,就是那个想要主宰你的思想、感受的那个我,它把那个我给拿掉了,就剩下五蕴了。剩下五蕴的时候,他的生命体就是“其意柔软”,这个人调柔善顺。
第二个,寂然清净。这是四果的相貌。他不但只有调柔,他还清净了。他不但是我不可得,他一些微细的思惑的烦恼也不可得,也断了。就是初果,其意柔软;四果,寂然清净。这讲到学无学人。
这些人就专注地心念佛陀。佛告阿难,这些学无学两千人,“是诸人等”,未来世当中,他的因地要供养五十个世界的微尘数的诸佛如来,这么多。他做两件事情:第一个,“恭敬尊重”,他跟十方诸佛广学无量法门,从空出假;第二个,在佛灭度以后,“护持法藏”。然后在十方国土,各得成佛,而且同一个佛号,号曰宝相如来,就是他这个佛身特别清净庄严,犹如七宝的庄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乃至于佛、世尊。
佛的寿命有一劫。国土的庄严呢?国土也是很庄严。声闻众刚开始成就应身佛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成就净土,大地、宝树、楼阁等等都是庄严的。他的眷属有三乘弟子,有声闻众,有菩萨众。正法、像法都是相同。
这就是讲到他的因地要亲近十方诸佛,广学无量法门;第二个,护持法藏,令正法久住。做两件事情。
癸二、偈颂重明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是二千声闻 今于我前住
悉皆与授记 未来当成佛
所供养诸佛 如上说尘数
护持其法藏 后当成正觉
这个地方是说明他的因地的修学。是二千声闻,如今在我前面安住,“悉皆与授记,未来当成佛”。在因地当中他供养的诸佛,就像前面说的要供养五十个世界的微尘数诸佛如来。“护持其法藏,后当成正觉。”亲近诸佛以后,他做两件事:第一个,广学无量法门;第二个护持法藏。这他的因地。
看果地的功德。
各于十方国 悉同一名号
俱时坐道场 以证无上慧
皆名为宝相 国土及弟子
正法与像法 悉等无有异
咸以诸神通 度十方众生
名闻普周遍 渐入于涅槃
那么果地功德,这两千学无学人,在十方国土,同一个名号,而且是什么?“俱时坐道场。”这不可思议。前面的千二百弟子在授记的时候叫做“转次而授记”,他是一个接一个,前面的授完,成佛以后,灭度时候再转授下一个,一个接一个。而这两千人是同时在各别各别的道场“一时成佛道”。就是你有你的道场,他有他的道场,但是同时成佛道。他们的佛号都叫做宝相如来。国土、弟子,还有法运、时间完全相同,就是因地所发的愿都一样。
这个应身佛以诸神通力,来广度十方众生,名称也是普闻。然后因缘结束的时候,慢慢地进入大般涅槃。这个是应身佛。应身佛结束以后就摄迹归本,回到法身佛。
这个是讲他的因果。
癸三、得记欢喜
尔时,学无学二千人,闻佛授记,欢喜踊跃,而说偈言:
世尊慧灯明 我闻授记音
心欢喜充满 如甘露见灌
“尔时”,在这个授完记以后,这些学无学两千人,听到佛陀授记,欢喜踊跃,就说,“世尊慧灯明,我闻授记音”。就是大威德的佛陀老人家的权法、实法的这种光明智慧,我们听到佛陀的授记音声以后,心中充满了欢喜。这种欢喜就像甘露一样来滋润我们内心,使令我们清凉自在。
到这个地方,迹门的正宗分——三周说法,包括授记,就全部圆满。
这个迹门,主要讲到成佛的因地,把整个大纲描绘出来。这个因地,我们知道成佛它是两阶段。我们从迹门来看,不是你现在就可以成佛,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叫做积集资粮。你要先成就法身佛。
就是我们一开始在权法上修行,我们现在锁定的目标是解脱道。你说,欸,我求生净土,我修空观。都没关系,方便有多门。等到你解脱以后,大家就开始要入心性了。你现在不管入不入心性,当然你越早入越好,就是说你尽管现在从因缘上修学,但是你最后一定要入般若道,入你的清净心。
你心中有所得,般若道就进不去了。阿罗汉执著涅槃,菩萨执著功德庄严,在解脱道,有所得没关系。解脱道,你追求清净法是可以的。但是如入般若道,那就像《般若心经》一样,那就是《般若心经》的标准,“无眼耳鼻舌身意”。这个是对治人天的快乐,人天的眼耳鼻舌身意不可得。二乘的“无苦集灭道”,菩萨的“无智亦无得”。就是说,你如果说是从解脱道要悟入般若道的时候,你不但是二法不可得,连清净的功德,包括涅槃都不可得。你要舍到离一切相的清净心,恭喜你,你成佛的第一件事情,法身佛成立!
然后呢?然后你就开始布局你的应身佛,就是发菩提愿了。你希望怎么样去成熟众生、庄严净土,你就是靠菩提愿了,仅靠清净心是不够的。
所以它整个核心思想,整个迹门正宗就讲两件事情:清净心、菩提愿。这两个是每一个人成佛的两大核心思想,这就是整个摩尼宝珠的两大功能。至于你怎么落实,那就各凭本事了,你发你的愿,他发他的愿,那总而言之就是菩提愿。
所以,在整个迹门当中我们学到两个:一个权法,一个实法。实法就是,你想成佛,那我们一定有共同点,就是你的心中一定有清净心,菩提愿。至于你要怎么去成,你去做义工或者你想说法,都可以,这个权法是契机。
权法跟实法的互动,我觉得印光大师有一句话讲得好。说我们这个事修的权法,跟我们内在真如里面的清净心菩提愿这个宝珠怎么样地互动呢?
印光大师说,“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说得好!就是说,你要把你所有事修的因缘,会归到你的清净心、菩提愿,你千万不能去追求外在的果报。反正你就是这样,你要追求那些糖果饼干,你的真如就消失掉了。就是说,你要成佛,你就要有一个长线,长远的格局。
我说实在的,你放弃了因缘所生法,其实你得到更多。你说,欸,我不追求人天快乐,那我不是吃亏了吗?你的快乐一点都不会少,而且你那个快乐会变成真如相应的没有过失的快乐。人天善法问题很多,因为人天善法你带有私心,你只要不会归清净心、菩提愿,你一定有那个我在里面,一定有我,你一定在为你自己着想,“有我罪即生”。人天快乐它的确是有好有坏,短期来看你今天修了善业来生快乐,但是你以后一定要为你这个快乐付出代价,你第三生就容易堕落。所以人天善法是一个不得已的方便。
所以他的意思就是说,“无不还归此法界”,你所有的修行,你做什么都没关系,你一定要回归到你的实法的清净心、菩提愿。然后从清净心菩提愿再出来,再修权法。所以产生怎么样?辗转增盛。你把无价宝珠做本钱,拿到市场去贸易,去换取物品,把物品买进来,买进来再卖出去,那么一进一出,你摩尼宝珠就怎么样?慢慢扩大慢慢扩大慢慢扩大……到最后你就圆满佛果了。就这样子,就是实法妙、权法妙。
我们举一个例子。你看释迦牟尼佛成道,安住道场的时候,他本来是可以成佛了,最后他想到一件事情,突然忆念十方诸佛要成佛一定要怎么样?要有降魔那个过程。这是诸佛常法,他不能违背这个规矩。所以他就放大光明通知魔王,通知欲界天,说我要成佛了,你要来障碍我,赶快下来。这个魔王得到消息以后,就赶紧跑到下面,就很生气了。魔王干扰佛陀,第一个是用软的方式,就用魔女来诱惑佛陀。佛陀当然入一念的真如观,就不为所动。后来魔王就用硬的,用毒箭要射佛陀。诸位!我们一般人要抗拒这种障碍,那就是要显神通。但佛陀没有显神通,佛陀做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忆持他的本愿。说我这个发愿,我生生世世不障碍别人,所以你也不可能障碍我。果然,魔王这个箭射到释迦太子的身上,就变成一朵莲花掉下来。忆持本愿。
所以,我们一般人没有学《法华经》,会说,我今生是修了很多的善法,我有资粮力。其实这个观念是错的,这是心外求法。你现在要怎么办,你知道吗?把资粮力放下。
本愿!就是说,我做义工的目的不是追求资粮。这个格局太小了。我做义工的目的只是一件事情——实践我的理想,我受菩萨戒就发这个愿嘛。你这样子才能够顺从你的真如本性,才打开你的摩尼宝珠。
说实在的,我们一生所做的善事有限。你的寿命有多久?你能够做的善事,也就这么一点。你今天去追求这个善果,你就失去摩尼宝珠,很简单嘛。你把这个果报放下,我不追求果报,我只是在实践我的理想,你的摩尼宝珠开始拿出来用了。
所以诸位!修行真的有快慢。你千万不要说是每一个法门都一样。每一个法门都一样,那佛陀就不需要五时说法判教了。方法很重要!每一个人都过一生,你的寿命也不会比我长多少,七除八扣,修行的时间都差不多。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在短时间能够成就广大的功德?他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是你摩尼宝珠你不拿来用,你听了《法华经》你不拿来用,结果就是靠自己的力量去资生困难。所以我们要把追求果报这种错误的知见,改成实践理想。就是,我的目的只是为了成就我内心的清净心、菩提愿,那你就真的跟你的摩尼宝珠在互动了,你的进步叫做大白牛车。你是坐大白牛车,别人是坐羊车、鹿车、牛车,有些人可能还是骑脚踏车,因为他不是三乘,他人天乘。
所以就是说,你今天学完《法华经》,你要怎么去运用落实到你的修行当中。就是反正每一个人都有摩尼宝珠,那你怎么把它——自性功德力启动起来。
我们今天就先讲到这里,迹门正宗。这下面就讲到很多细节的修行的方法,流通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