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界法师:妙法莲华经

净界法师  2023/05/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一四四讲)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百五十六面,我们看壬三的“结劝供养”。

《法华经》的修学,主要的内容,古德说是一佛乘的妙法。一佛乘这个“一”字,有融通的意思,也有整合的意思,就是用一心三观的智慧来整合一切的事修法门。这样子的修学,就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叫常同常别。

一开始修学佛法的时候,我们一般人是根据个人过去的根机去找自己相应的法门。比方说,过去生他跟布施的法门相应,他就做慈善事业;有些人喜欢持戒,他就亲近持戒的道场;有些人喜欢放生,他就跟放生的人在一起。我们初学者的修学是带有法执的,所以,修到最后的时候,每一个人的思考模式、性格倾向就有很大的差别。布施的人释放的身口意就有那种布施的相状,持戒的人有持戒的相状,等等。

直到他修学《法华经》,这个因缘就改变了。因为法门,在《法华经》的思想,它是一个事修;而究竟来讲,你不管是来自何方,你只要学《法华经》,你的根本思想就是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就以一门圆摄百千法门。所以你过去所修的法门,都退到了次要的事修过程当中。

刚开始在修一心三观的时候,我们强调很多次,就是修从假入空观,就是从因缘的假相慢慢地回归到自性清净心。那这个清净心为什么叫常同呢?因为它不是修来的。

如果清净心是修来的,那你修的清净心,跟我的清净心,跟他的清净心,就不一样了。每一个人修学的程度不同,那就不一样了。但清净心是本具的,既然是本具的,那就一样了。你看月亮,月亮是本具的,那差别是初一的月亮跟十五的月亮,就是圆不圆满而已。你不可能说,欸,我本具的自性清净心跟你本具的自性清净心不一样。没这回事情,它不是修来的。

所以,当我们学《法华经》以后,会有一个特点,叫做法法消归心性。就是一开始,没学《法华经》之前,大家都不一样;学到最后,慢慢地大家会趋向一致,就是离相清净。你不管透过布施、透过持戒、透过放生等等,你只是透过这个法门来帮助你回到清净心而已,就所谓的法法消归心性。所以,刚开始在修《法华经》的时候,大家越修习会越一致,慢慢地离相清净。

到了第二个阶段,就是成就法身。这是个关键点。法身以后,他就是从空出假。他会从自性清净心的本体又回到因缘所生法,就是我们一再强调的果后行因。因为你清净心到了一个程度了,你要增上,那就要靠历练来使令你自性清净心更加圆满。

那么,果后行因就有三个重点:第一个,各发本愿;第二个,各取国土;第三个,各度众生。所以他的差别相最关键的就是,每一个人在成就法身以后,他一定会发起坚定的、胜义的菩提心、菩提愿力。

比方说妙音菩萨,他发的愿就是十方弘经,到十方世界弘扬《法华经》。他的愿力、理想当中,我不管你是什么业报,只论善根,不论业报。你是一个畜生道,你是一个八部鬼神,鬼神道,乃至于你是一个卑贱的宫女,都没关系,只要你过去生学过《法华经》,我就能够为你现身说法,使令你增上。这个就是妙音菩萨发的愿。

我们看多宝佛所发的愿。多宝佛就是,十方世界哪一尊佛说《法华经》,我这个多宝佛塔就现前,来证明《法华经》的真实——“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所有的三乘都是方便,只有开显现前一念心性这个真理,才是诸佛出世的本怀。这个法门不容易理解,光是一尊佛讲可能大家信心不够,所以多一个多宝佛来证明,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如此,三世佛都是这样子的。

那么,观世音菩萨的果后行因,他发什么愿呢?他发的愿叫做寻声救苦。所以我们研究观世音菩萨他的特点,这个地方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他把对于众生的痛苦的救拔,当作他的理想抱负。这个很重要。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善根。那么多众生,无量百千万亿众生,有善根的是极少数。但是每一个人都有痛苦,这不可避免。所以,他以救拔痛苦为己任的时候,他的愿就特别广,几乎每一个人跟观世音菩萨都有因缘了,因为你有痛苦,他也有痛苦。谁没有痛苦呢?他以痛苦为救拔对象,而不是以说法来当作他的救拔对象,所以基本上,跟其他的法身菩萨相比来说,他的因缘就广了。

第二个特点,他透过音声来当作彼此沟通的管道。这一点对娑婆世界特别有利。

我们娑婆世界在操作六尘的时候,音声对我们来说那是下手易、成就高,特别是在紧急状态。比如你遇到了火灾,你逃命都来不及,你不可能去观想观世音菩萨的圣像。但是你遇到火灾的时候,你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观世音菩萨就现前。

所有的感应道交,第一件事情,想办法把你的本尊功德现前。你说我一心归命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在哪里呢?你总要让他现前嘛。现前的方法就是“南无观世音菩萨”!你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你自己听得到,观世音菩萨现前!然后开始一心归命,用皈依的心来一心称名,当下感应道交,产生救拔的力量。

所以,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能够让大家普遍地喜欢,不管你有没有学佛?第一个,他以救拔痛苦为己任;第二个,他透过音声来救拔你,就提供了一个非常方便的法门。所以,佛陀就劝我们一方面持名,一方面供养,就这个意思。

这一段我们前面说过了,我们再复习一下。

“结劝供养”当中,我们看癸一的“正式劝供”。

佛陀把观世音菩萨的两大功德——寻声救苦跟普门示现讲完以后,就劝勉与会的大众说,“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呢?因为观世音菩萨他在因地发的愿,当众生陷于怖畏、急难当中,能够马上地寻声救苦。所以,“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他能够布施众生免于对苦恼的畏惧。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庄严,佛陀就劝勉我们应该要去供养观世音菩萨,因为他是一个大福田。

癸二、受旨奉行 分六:子一、奉命;子二、不受;子三、重奉;子四、佛劝;子五、转供;子六、结叹

我们看癸二的“受旨奉行”。与会大众接到佛陀的旨令以后,就实际地把这个供养观世音菩萨付诸行动。

子一、奉命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

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

这个时候,无尽意菩萨就即从座起,向世尊白告说,我今当奉命来供养观世音菩萨。然后他就把他脖子上的用众宝珠所串成的璎珞,价值百千两金,就供养观世音菩萨。供养的时候,他就如是地宣说:“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说希望观世音菩萨来受持以珍宝串成的璎珞,来当作一个法供养。

这个地方就有问题了。珍宝璎珞是一个财物,这怎么就成为了法供养呢?

那么蕅益大师解释了。蕅益大师说,因为无尽意菩萨在供养观世音菩萨的时候,他内心安住在一心三观的妙智。他观想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所以他的心陷入一种如的状态,就是一种真空妙有的无分别智,所以,“于法平等,于财亦等”。就是他这个时候没有说能供养的人,也没有念头说所供养的众生,也没有这个财物——中间的珍宝璎珞这样的念头。所以他等于是“于法平等,于财亦等”,如此的布施就是法布施。他等于是用真如三昧的妙法来供养,所以这个法就变成法供养了。本来是财供养,因为他内心当中安住在一心三观的妙法,所以他整个供养变成法供养了。

子二、不受

我们看观世音菩萨是怎么情况。

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

对这样的供养,观世音菩萨是怎么态度呢?当然“不肯受之”。这“不肯受之”,就是他觉得不适合接受,不适合。

为什么不适合呢?两个理由。

首先,既然你是法供养,你就是用真如三昧的妙法来供养我。而观世音菩萨,从迹门来说,他示现的是等觉菩萨,他示现的是在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辅佐阿弥陀佛的一个等觉菩萨,所以对真如三昧的妙法他只是分证,他没有圆证。这第一个,自己还有所不足,从迹门来说。

第二个,与会当中有两尊佛现前,一个是释迦牟尼佛,一个是多宝佛。从真如的妙法来说,这两尊佛都是圆满的。所以他觉得,有佛在一旁,所以自己就不适合接受这个法供养了。就这么一个情况。

子三、重奉

我们看子三的“重奉”,无尽意菩萨再一次地劝勉。

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

这个时候,无尽意菩萨当然知道观世音菩萨为什么不接受供养的道理,他又再一次说:“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之前的供养叫做法供养,于法平等,于财平等,所以他能所双亡,唯是一心。那么现在说“愍我等故”,我们现在不谈真如三昧了,就从空出假,就着因缘所生法,愍念我等众生来接受供养。从真如的法中,因为我等众生那就是有一个因缘的假相,一个众生的假相出现了,站在众生的、假相的、慈悲的角度来接受供养。

子四、佛劝

所以这个时候佛陀就劝勉。

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

这个时候佛陀就告诉观世音菩萨说,仁者!你应该愍念无尽意菩萨跟与会大众的天、龙、夜叉、乾闼婆等等八部鬼神,来接受这个璎珞的供养。也就是说,如果无尽意菩萨是从真如三昧的角度来供养,那么观世音菩萨是不肯受之。但是如果从真如三昧里面从空出假,回到因缘所生法,那么这个时候,蕅益大师说,无尽意菩萨为了众生故而布施……那这个时候众生是什么?众生的假相就是因缘所生法。那么观世音菩萨也是为了众生故而接受。两个都为了众生,就成就众生未来得度的因缘,所以这样子供养是可以的。就是站在众生的因缘假相,是可以接受供养。

子五、转供

那么供养以后,我们看子五的“转供”。

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

观世音菩萨接受了这个珍宝璎珞供养以后,他为了悲愍与会的众生,希望能够让这个供养的福田更加地增长广大,所以他就做了一件事情,就把这个珍宝璎珞分成两份,一份供养释迦牟尼佛,另外一份供养在座的多宝佛塔。

这个地方,从表法来说,他把这个珍宝璎珞分成两份,蕅益大师解释,这个是强调了两种因地。释迦牟尼佛跟多宝佛表示两种果报,就是表示二因趣向二果。

什么叫二因呢?就是你在修行当中,《法华经》第一个因地当然就是理观,一心三观。初学者当然一心三观偏重一心即空,但你不可能不做事修。比方说你读诵经典,你也配合拜忏、持戒等等。就是理观一个因地,事修一个因地,最后的果报就趋向于法报二身——理观圆满成就法身佛;事修圆满成就报身佛。就是把这个供养提升到成佛的层次。

子六、结叹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

最后佛陀的总结就是: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

法身菩萨的功德,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自在神力。注意!法身菩萨的功德,一旦是从空出假,就不能讲“圆满”神力了。圆满,只有安住在一念清净心的时候叫圆满。你念头不动,那完全是一个真如理性,离相清净,那叫做功德圆满。但是,你只要从理性变现成一个因缘所生法,变成一个菩萨的相状,那就有你菩萨的功德,那就不圆满,因为你有特色。你救拔痛苦,那你的特点就不是在其他了,就有特色。所以叫“自在神力”。

这个自在神力,包括意业的感应、身业的现身跟口业的说法,就是感应、现身、说法。

那这个自在力是什么时候生起呢?我们前面说过,真如本性,它具足两个特点,一念心性就是本自清净、本自具足。但这两个是不可以切割的,你证得清净以后,你就会证得具足。

你说,欸,我们一念心性本来具足三千性相,百界千如,我们本来可以在十法界十如是里面现佛法界、现菩萨法界,也可以现众生法界!理论上我们应该是有这个能力,但是我现在怎么没有这个能力呢?因为你失去了即空的清净心。

就是说,这个“家”是很重要的,所有的珍宝都在家里面。你离开了家,你就没有珍宝了。本来这个珍宝你是可以自在地去做贸易的,你还可以把这个珍宝送给别人。所以,当我们迷失本性以后,我们就迷失了两个东西:迷失了清净心,迷失了具足十法界的妙用。

所以回光返照,说,我一开始是回归清净心,那我怎么能够有自在力呢?因为自在力是你本来就有的,所以你成就本来清净的即空以后,你一定会成就即假。一定会的,因为这两个是不可切割的。诸位!你回到家,你一定怎么样?你一定会父子相认,继承家业。没有一个人说回家却不继承家业的,没这回事情的。

所以,清净跟自在是一体的,但是下手先从清净。你成就清净以后,你自然就“佛为法王,于法自在”。虽然自在,但是我们说过,度化众生是要落入因缘所生法,所以你发一个愿,你自己可以自在地发愿。发了愿以后,你就有你的一个假名假相假用的特色了——你有你的感应的因缘,你有你现身的因缘,你有你说法的因缘,就形成了“自在神力”。就像观世音菩萨这一期,现出包括寻声救苦、包括普门示现这么一个自在神力。

己二、重颂 分三:庚一、双颂两问;庚二、双颂两答;庚三、双颂二劝

到这个地方长行讲完。我们看己二的“重颂”。

庚一、双颂两问

重颂当中,先看庚一的“双颂两问”。

尔时,无尽意菩萨以偈问曰:

世尊妙相具 我今重问彼

佛子何因缘 名为观世音

前面是长行,这以下无尽意菩萨用偈颂再重新问一次。

首先赞叹释迦牟尼佛的应化身,说“世尊妙相具”。您老人家慈悲,您多生多劫成就法身以后,发愿到娑婆世界度化众生,而现出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应化身。那么我无尽意再一次地问“彼”,再一次地问您,“彼”,就是有关观世音菩萨度化众生的因缘。

这个地方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佛子何因缘”;第二个问题,“名为观世音”。佛子何因缘,是问观世音菩萨云何游于娑婆世界,就是指他的一个度化众生的法门;第二个就问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菩萨,这问他的名号功德,就强调寻声救苦。这两个问题,用偈颂来重新把它复习一次。

庚二、双颂两答 分二:辛一、总叹行愿;辛二、別颂二答

我们看庚二的“双颂二答”,看释迦牟尼佛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辛一、总叹行愿

在偈颂当中,释迦牟尼佛先总叹观世音菩萨因地的行愿。看经文。

具足妙相尊  偈答无尽意

汝听观音行  善应诸方所

弘誓深如海  历劫不思议

侍多千亿佛  发大清净愿

这以下把观世音菩萨果地的功德跟因地的修行做一个说明。先看果地功德。

说“具足妙相尊”,释迦牟尼佛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应化身,就用偈颂来回答无尽意菩萨。他说,“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你好好地谛听观世音菩萨的两种妙行。

观世音菩萨,我们前面说过,他有两种妙行。

第一个,寻声救苦。他专门救拔——你有苦恼的时候,你随时可以来称念我的圣号。“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没事!你怎么样呢?你做两件事:第一个,闻是观世音菩萨,你只要曾经听闻过观世音菩萨的功德,产生信解;然后,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第一个,寻声救苦。

第二个,普门示现。你要跟我有缘,你要有善根,我就可以现身说法,让你能够当下解脱。

这两种功德是相当的全面,可以拔除痛苦,也可以让你善根增长,所以“善应诸方所”。观世音菩萨这个功德妙用,可以说满足众生心中的所有的需求——你要拔除痛苦也可以,你要善根增长也可以。

那么,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如此的具足圆满,是怎么来的呢?看他的因地。“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

我们说过,法身菩萨成就以后,跟阿罗汉有所不同。阿罗汉成就空性以后,我们回顾一下前面的<方便品>,阿罗汉成就空性以后是安住在空、无相、无愿。他没有任何的愿望,他对生死也没有愿望了。我们凡夫是对生死有很多的愿望,打各种妄想。阿罗汉比我们好,他对生死没有愿望了,对财、色、名、食、睡他都没有兴趣了。但是他对诸佛菩萨的功德庄严也没有兴趣了。他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了,他心中只喜欢涅槃寂静乐。这个是阿罗汉的空性的涅槃。

但是,大乘的法身菩萨不是。他成就清净心以后,一定会发起菩提愿,他各发各的菩提愿。这个发菩提愿的时间点,蕅益大师说有三个时间点:

第一个,在观行位的时候发菩提愿。有些人可能是利根人,他在没有成就清净心之前,在观行位圆伏五住的时候,菩提愿就发起来。这第一个。第二个,相似位的时候发菩提愿。更好,断见思,六根清净,发菩提愿。第三个,就是一般性的,证得法身,分证位发菩提愿。

有些人说,那名字位我们也发菩提愿。不算!生死凡夫烦恼没有调伏,你发的菩提愿都不决定,你随时会变化的。所以“弘誓深如海”,就是在因地的时候,包括观行、相似位这两个因地发的菩提愿。

发了菩提愿以后,就开始怎么样呢?做两件事情,“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

“历劫不思议”,当然就是来到众生的法界,积集你的因地,在众生法界里面广修六度法门,去怎么样呢?去填满你的愿望。你的愿发得越大……你看阿弥陀佛,跟观世音菩萨一样,都是发大愿的,他的愿都很难填满的。阿弥陀佛光是思惟极乐世界要怎么去成立,他就思惟五劫。光是愿怎么发,都思惟五劫!那么你愿发得越大,你说,欸,这么庄严的国土,你把凡夫也能够接过来,说“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你标准定得这么低,你标准只定临终十念,那你今天所要准备的资粮力就要很大了,所以“历劫不思议”。

观世音菩萨也是。众生各有各的痛苦,但是我只要你能够“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就一定会救拔。所以他这个愿也是非常的大。

第二个,他不但来到众生的世界,他还要亲近诸佛,来加强自己的三昧神通力。

最后才能够把这个愿成就,就成就真实的“发大清净愿”。这个愿就是怎么样?就是真实的愿力了,不是空愿。

所以古德在解释这一段说,欲成普门示现,须有普贤行愿。诸位!我们看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就是“南无观世音菩萨”,就七个字,但是这七个字要怎么成就,你知道吗?这七个字要能够产生真实的力量,那就是“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那是观世音菩萨用六度,舍身命手足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才把这个观世音菩萨的真实的功德现出来。

所以,我们在因地发的愿叫做愿菩提心。有人说,我也可以发愿,你看我受菩萨戒的时候也说“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也发愿。但是,你这个愿是空愿,你这个愿没有真实的力量,众生念你的名号没有用。

但是,到了你成就法身以后发的愿,你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修学以后,你这个愿叫做行菩提心,你真实地有行动力了,你是能够马上跟众生感应道交的。

所以他是经过了这么一个过程,他发了愿,什么过程呢?就是“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所以产生了一个真实的力量,带有功德力的愿力。所以释迦牟尼佛赞叹他的愿中带行,行愿。

辛二、别颂二答 分二:壬一、颂前答;壬二、颂后答

壬一、颂前答 分二:癸一、颂总答;癸二、颂别答

癸一、颂总答

颂前答当中,我们先做一个总答。

我为汝略说  闻名及见身

心念不空过  能灭诸有苦

前面讲过了他的因地,就是这个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这么的殊胜,是因为“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那么这么长时间的修学,它到底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优点呢?

佛陀就简单说,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有三个修学方法:第一个,闻名。你喜欢持名,称念他的圣号,“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第二个,见身。你准备一个观世音菩萨的圣像,你去礼拜供养。身业的礼拜供养,也可以。当然,不管你是口业的称名,或者是身业的礼拜供养,你都要经过意业的皈依、恭敬。那你能够身口意三业具足,闻名、见身、心念,你的功德就决定不会空过了。所以如此的身口意三业的修学,“能灭诸有苦”。你如果只有事修,那就是灭除今生当下的痛苦;如果配合理观,那就能够消除你永恒的生死的痛苦。

为什么讲我们对观世音菩萨的称名、礼拜、恭敬,这种功德叫做不空过呢?

其实我们前面说过,只要这个人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以上的才算,这句话才算,才有资格叫不空过。就是说,你今天看到苦恼众生,你拿一碗饭给他吃,这样也是一种身口意的布施,但是这个不能讲不空过。因为你给众生一碗饭吃,你凭这个福德力生到天上去,然后呢?然后用完就没有了,又回到人间,这个福报就消失了,在你的内心当中就没有留下太多痕迹,顶多留下一个布施的善根。

但是,你称念观世音菩萨,你供养观世音菩萨,你也可以因为福田生天,但你生天以后这个事情还没完。我们前面说过,所有法身菩萨的功德一定是为实施权。他给你当下的功德,他一定有他后续的力量。这个后续力量,蕅益大师给它四个字,叫做“究竟不退”。就是说,你称念佛菩萨的圣号,你礼拜佛菩萨,虽然近果成就于人天福报,但是这种善根力的种子,叫做“如食少金刚,决定不消”,“如闻涂毒鼓,远近皆丧”。

就是说,你说你现在没有善根,没关系。没有善根,我看到<普门品>,我请一个观世音菩萨的圣像,每天上个香,礼拜一下。你这样子礼拜,从短期来说,成就人天福报,消除业障。但是你跟观世音菩萨成就一个法缘,你这个善根永远不会退失掉。那种观世音菩萨法身对你的加持力是永远存在的,就如食少金刚,毕竟不消。

第二个,当你要造业的时候,“如闻涂毒鼓,远近皆丧”。就是把毒药涂在鼓上面,你这个鼓一敲的时候,所有听到这个鼓声音的人都死掉,就表示灭恶的功能。就是当你要造罪的时候,你过去曾经供养礼拜观世音菩萨那个善根的种子,会产生一种反制的力量。

这个就是法身菩萨的特点。他不管用相状来摄受你,他不管用名号的音声来摄受你,他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摄受你,他这个权法里面一定有实法的力量在里面,有成佛的力量在里面,所以他这个修学永远不空过。

你说,欸,我念观世音菩萨,念了一辈子也没什么感应。我们后面会说明,没什么感应,但那个种子,那种“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的善根是存在的,只是没表现出来而已。

所以这个地方是说明,法身菩萨的功德力,你身口意的修学,到你成佛之前,对你绝对是永远的加持力,那种灭恶生善的加持力存在。

癸二、颂别答 分二:子一、颂免除七难;子二、颂三毒二求;

我们看癸二的“颂别答”。别答里面分成两段,看子一的“颂免除七难”。

子一、颂免除七难 分十二:丑一、颂火难;丑二、颂水难;丑三、颂堕须弥难;丑四、颂堕金刚山难;丑五、颂怨贼难;丑六、颂刀杖难;丑七、颂枷锁难;丑八、颂咒诅毒药难;丑九、颂恶鬼难;丑十、颂恶兽难;丑十一、颂蛇蠍难;丑十二、颂雷雨难;

丑一、颂火难

假使兴害意  推落大火坑

念彼观音力  火坑变成池

我们前面说过,观世音菩萨的修学有两个重点:一个持名,就是口业的机感;一个供养,就是身业的礼拜供养。那假设有人对你有谋害的意思……就是故意的,他不是不故意的,用这种谋害的意把你推到火坑里面去。这个时候,你能够及时称念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功德现前。然后你修皈依,感应道交,这个时候“火坑变成池”。就满足观世音菩萨救拔的三个条件:第一个,苦恼现前;第二个,生起皈依;第三个,一心称名。就合乎这观世音菩萨救拔的条件。

丑二、颂水难

或漂流巨海  龙鱼诸鬼难

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或者说你乘船,到了大海以后遇到暴风雨了。暴风雨以后,你这个船的动力被破坏了,失去了方向。这个时候在海中漂流,就遇到了这个“龙鱼”,就是很凶恶的鲨鱼,或者遇到了这个夜叉罗刹的鬼神的灾难。你能够当下称念观世音菩萨,“波浪不能没”。这个船永远不会沉没,所以不会被这个鬼神鲨鱼所伤害。这第二个,免除水难。

丑三、颂堕须弥难

或在须弥峰  为人所推堕

念彼观音力  如日虚空住

假设你在很高的须弥峰上面被邪恶的人推下去,这个时候你当下能够记起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一心称名,“如日虚空住”。你这个时候住在虚空,不会坠落,是这么一个情况。

丑四、颂堕金刚山难

或被恶人逐  堕落金刚山

念彼观音力  不能损一毛

前面的堕落须弥山是被人家推下去的,这个地方你是被这个冤家恶人所追逐,所以在追逐当中不小心就掉落到金刚山。这个金刚山,指的是这个山的材质是很坚硬的石头。即便你掉下去,在掉的过程当中,“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就算你真的掉下去了,你也能够安全地降落。为什么呢?因为你启动了观世音菩萨的加持力。观世音菩萨因地发的就是这个愿,在你苦恼现前的时候,一心归命、称念圣号,他随时会出现他的加持力。

丑五、颂怨贼难

或值怨贼绕  各执刀加害

念彼观音力  咸即起慈心

或者你遇到了冤家或者盗贼的围绕。冤家盗贼都是有备而来,要伤害你的,所以就执持各种的刀杖要伤害你。这个时候,你在这种紧急情况当下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这对方的恶心在观世音菩萨的加持之下就消灭。转成慈心,消灭恶心。

丑六、颂刀杖难

或遭王难苦  临刑欲寿终

念彼观音力  刀寻段段坏

或者你遭到王难。这个王难可能就是发生了战争,或者是你触犯了国家的刑法,都叫王难。你临刑之时,寿命就准备要结束了,这个时候你当下称念观世音菩萨,对方的刀立马就段段坏,就断成一段一段的,不能再杀你了,没有杀伤力了。

丑七、颂枷锁难

或囚禁枷锁  手足被杻械

念彼观音力  释然得解脱

或者你身体被关起来,被囚禁。前面说过,或有罪,或无罪。那不但是关起来,你可能是属于重刑犯,你不但被关起来,你这个颈部戴上了枷锁,手足也戴上了杻械的刑具,手脚都不能活动。这个时候你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就能够安然地出离监狱,乃至于解脱各种的刑具。这么一个情况。

丑八、颂咒诅毒药难

咒诅诸毒药  所欲害身者

念彼观音力  还著于本人

“咒诅”,这什么意思?就是有些人学那个邪法,他那个邪法能够去驱使鬼神,用鬼神来伤害你。或者他制作很多的毒药,放在食物当中。总而言之他要伤害你的生命。这个时候,你面对这个鬼神的加害或者毒药的毒害,“念彼观音力”,你可能平常有做功课,或者你在紧急情况又能够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那么这个时候他所下的咒诅,“还著于本人”。这个鬼神本来要伤害你,它就回到对方的地方,去施设给那个下诅咒的人。

0:00 / 0:00
妙法莲华经1
妙法莲华经2
妙法莲华经3
妙法莲华经4
妙法莲华经5
妙法莲华经6
妙法莲华经7
妙法莲华经8
妙法莲华经9
妙法莲华经10
妙法莲华经11
妙法莲华经12
妙法莲华经13
妙法莲华经14
妙法莲华经15
妙法莲华经16
妙法莲华经17
妙法莲华经18
妙法莲华经19
妙法莲华经20
妙法莲华经21
妙法莲华经22
妙法莲华经23
妙法莲华经24
妙法莲华经25
妙法莲华经26
妙法莲华经27
妙法莲华经28
妙法莲华经29
妙法莲华经30
妙法莲华经31
妙法莲华经32
妙法莲华经33
妙法莲华经34
妙法莲华经35
妙法莲华经36
妙法莲华经37
妙法莲华经38
妙法莲华经39
妙法莲华经40
妙法莲华经41
妙法莲华经42
妙法莲华经43
妙法莲华经44
妙法莲华经45
妙法莲华经46
妙法莲华经47
妙法莲华经48
妙法莲华经49
妙法莲华经50
妙法莲华经51
妙法莲华经52
妙法莲华经53
妙法莲华经54
妙法莲华经55
妙法莲华经56
妙法莲华经57
妙法莲华经58
妙法莲华经59
妙法莲华经60
妙法莲华经61
妙法莲华经62
妙法莲华经63
妙法莲华经64
妙法莲华经65
妙法莲华经66
妙法莲华经67
妙法莲华经68
妙法莲华经69
妙法莲华经70
妙法莲华经71
妙法莲华经72
妙法莲华经73
妙法莲华经74
妙法莲华经75
妙法莲华经76
妙法莲华经77
妙法莲华经78
妙法莲华经79
妙法莲华经80
妙法莲华经81
妙法莲华经82
妙法莲华经83
妙法莲华经84
妙法莲华经85
妙法莲华经86
妙法莲华经87
妙法莲华经88
妙法莲华经89
妙法莲华经90
妙法莲华经91
妙法莲华经92
妙法莲华经93
妙法莲华经94
妙法莲华经95
妙法莲华经96
妙法莲华经97
妙法莲华经98
妙法莲华经99
妙法莲华经100
妙法莲华经101
妙法莲华经102
妙法莲华经103
妙法莲华经104
妙法莲华经105
妙法莲华经106
妙法莲华经107
妙法莲华经108
妙法莲华经109
妙法莲华经110
妙法莲华经111
妙法莲华经112
妙法莲华经113
妙法莲华经114
妙法莲华经115
妙法莲华经116
妙法莲华经117
妙法莲华经118
妙法莲华经119
妙法莲华经120
妙法莲华经121
妙法莲华经122
妙法莲华经123
妙法莲华经124
妙法莲华经125
妙法莲华经126
妙法莲华经127
妙法莲华经128
妙法莲华经129
妙法莲华经130
妙法莲华经131
妙法莲华经132
妙法莲华经133
妙法莲华经134
妙法莲华经135
妙法莲华经136
妙法莲华经137
妙法莲华经138
妙法莲华经139
妙法莲华经140
妙法莲华经141
妙法莲华经142
妙法莲华经143
妙法莲华经144
妙法莲华经145
妙法莲华经146
妙法莲华经147
妙法莲华经148
妙法莲华经149
妙法莲华经150
妙法莲华经151
妙法莲华经152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要用哪种思考模式来离开娑婆世界呢

在《法华经》的思想,天台教观有三种方法离开三界,会...

道人与正常人之间如何做个平衡

问: 道人感觉象是有一个出离的部分;我们还是要成为一...

《高僧传》记录的诵经感应

梁代慧皎法师所撰《高僧传》,将梁代以前的高僧大德,...

造佛像有什么功德

造佛像是一个因缘,就是本经这个地方说的更以异方便,...

观心的时候有十个重点

这个《法华经》的十如是,是整个〈方便品〉的关键的核...

不能忽略权法的重要

我们看第三个,辛三的说法教化。看经文。 华光如来,亦...

法华会上为何会有五千人退席

这段经文,几乎所有的古德都是扣住两个重点在解释:第...

要先「离一切相」,才有资格谈「即一切法」

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 我们不净观,第一个观,观我...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

往生论...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临终是超凡入圣,还是继续轮回

民国十二年阴历五月廿八日,大师收到会稽道尹黄涵之居...

弘一法师的弥陀净土思想初探

弘一大师毕生钻研、探索、整理、流通南山律典籍,处处...

趁年轻时赶快修行

莲花生大士云:趁年轻的时候努力的修持是极为重要的!...

有情众生的四个层次

佛教讲,人是有情众生,甚至一切有情识、有生命的众生...

【佛教词典】诸法寂灭相

诸法的实相,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所以叫做寂灭相。...

【佛教词典】一来果补特伽罗

一来果补特伽罗者,谓于修道中已断欲界第六品烦恼安住...

提前释放出狱的比丘

想一想善导大师,在盛唐之际,最好的时候,他都有那么...

《六祖坛经》与生活禅

时间过得很快,七天的生活禅夏令营,今天就要结束了。...

知生灭变异虚伪无主,息心达本源

我们的生命体,它是会生灭变异的,它是诸行无常的,你...

不杀生的内涵

很多人对杀生的内涵不能正确理解,或是认为,牛马猪羊...

李炳南居士与印光大师的因缘

一、乱世学佛,皈依印光大师 李炳南(18901986)居士,...

哪种类型的人婚姻痛苦较多

问: 请问,哪种类型的人婚姻痛苦较多? 了幻法师答:...

佛门里的大孝

佛教里说的大孝,就是自己能够真正地学佛。自己学佛,...

净界法师:修净土的人不要想着你造的善业

这个颠倒的有情众生,对于「摄藏此识」,这个第八识的...

此念佛四法,能令心归一处

学佛应念佛,念佛当一心。蕅益大师开示:得生与否,全...

在生活和职场中要做到口和无诤

生活和职场里难免有不少纷争,但如果能掌握六和敬的口...

为什么菩萨要历事炼心

为什么菩萨要历事炼心?因为要改造你的想象力。其实布...

觉知前念起恶,止其后念不起

一切众生就是妄心生灭永远不停的,妄心生灭不停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