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界法师:妙法莲华经

净界法师  2023/05/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四十二讲)

请大家打开补充讲表。附表八,释大白牛车。

我们佛教讲到成佛之道,其实是分成两大部分,就是佛陀把成佛之道分成解脱道跟菩提道。

为什么要切成两块呢?因为解脱道跟菩提道修行的方式不太一样。解脱道的特点在契机,就是你要满足他的心愿。解脱道,你讲太多的道理:我讲的道理是圆满的,我上契十方诸佛之理。没有用!你倒不如下契众生差别的根机。所以它这两个的重点不一样。解脱道就是你要让他心甘情愿地愿意去做。因为凡夫在三界生死当中,他的问题太复杂了,他必须要先有个突破口。凡夫不容易,那叫一个内忧外患,外有业力果报之火,内有烦恼火。

当然,这都是他自己招来的,但时至今日他也没办法。你要让一个人了生脱死,那是要大善巧啊!所以你看,三界只有一道门,这个门又小小的,而且你又不能拖。就是说,你如果离开了三界,你说:我到了极乐世界,我不着急,反正时间多了去了,我有三大阿僧祇劫,“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没关系!你两三天不做功课也没事,两三年不做功课也没事。

但是,三界里面不一样。你只要今生没有了生死,你来生就充满变数。就是说,三界的修行,第一个,你要掌握时间,它没有那么多时间跟你慢慢耗。你万一到三恶道去,你把大乘善根给破坏了怎么办?这善根栽培不容易,你一破坏,离开三恶道之后,心识闇钝(就这个人傻傻的),就完蛋了。所以,三界的解脱,要紧的就是契机,而且要快,因为你拖得越久,这个变数越大。它必须要快打,这个节奏要快。所以,佛陀对三界众生的解脱道是采取差别相:我没有意见!为什么佛陀说他对凡夫没有说法?佛陀是为初地以上才真正说他自己的法,才讲真话。佛陀对凡夫所讲的话,很少是他自己想讲的。就是,既然你是这样子,那我就顺着你的意思来引导你。就是“随顺差别”,但最后“会入平等”。

你一旦离开三界,佛陀的口气马上改变,因为你没有必要施设方便了,后面要走的路也不是解脱道,那叫一个菩提道。菩提道只有一条路,就是——你要怎么样去操作你心中的大白牛车,只有这条道路。不管你以前是亲近什么道场,你是修布施的,他是修持戒的,那个都没有用,那个过去了。现在会归到一念心性,跟你过去接触过什么人,以前学过什么法,完全没有关系了。那个都是因缘所生法,那个是已经帮你完成了初阶段的解脱道的任务。现在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把你自性本具的大白牛车启动,每一个人都一样。所以,入了界外以后,每个人只有一部车子了,因为他没有什么根机的问题,也没有什么好乐的问题,完全就是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

当然,你要操作大白牛车,请你先了解什么是大白牛车。前面讲大白牛车,说明他的福德资粮,这以下说明智慧的资粮。

二、白牛

驾以白牛,肤色充洁,形体姝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风,又多仆从而侍卫之。

前面的车子的资具是一种大悲成就的福德资粮,这以下是智慧,一心三观的智慧来成就增上。

“驾以白牛”,这个驾就是安住的意思。所有的要成佛之道的人,第一件事情,安住一念的清净心。他这个清净心能够不为烦恼所染污,他能够离一切相,所以叫做白牛。这是总说。

这以下“别示”有六种功德。

看第一个,“肤色充洁”。这只牛它的皮肤,“充”,就是特别的圆润而洁白,就比喻一念心性里面当体即空。其实在离开三界以后,他还是要继续修空观,因为他还有俱生的我法二执,所以他还是要修我空观、法空观,远离我相、人相、众生相的对立。他没有像三界那个“我”那么严重,那是要主宰,是非常严重的掌控;界外的“我”,那种俱生的,它只是一种对立分别而已,这个比较微细了。所以他入一切法空的时候,他的肤色是充洁的、是洁白的,他离相。

第二个,“形体姝好”。这个是重点,修假观。这个菩萨到了界外修假观。其实净土宗也修假观。净土宗,有庄严想、功德想、成就想。净土宗,你不修假观你没办法欣求极乐的。所以有些人你看他念佛念了半天,他说往生极乐世界,但极乐世界长什么样他完全不知道。所以,你对极乐世界一无所知,从因缘所生法的角度,你跟极乐世界完全无缘,因为你对极乐世界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诸位!因缘果报的启动,它必须有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还有潜在的功能:如是力、如是作;还有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你对极乐世界的相状,你说我也没作莲花想、宫殿想、七宝树想、寿命长久想,你什么都没想。什么都没想,就是什么因缘都没有,就是空白,你就是以空性为相产生的空性的因果。

所以诸位!念佛跟往生其实是两码事。念佛的所缘境是皈依,你念佛的相是佛陀,往生的相是净土。阿弥陀佛跟极乐世界的净土,相状是不一样的,这是两种不同的因缘。当然,往生要靠佛力的摄受,这是事实,所以你两种因缘都要修。你要对阿弥陀佛修皈依,对阿弥陀佛修信心;对极乐世界修愿力,好乐。所以,形体姝好,你这个时候要开始修假观,观想佛菩萨的功德相,来引导自己发菩提心。前面讲到空观是修清净心;形体姝好是假观,修菩提心。我们净土宗也是修假观,修往生的心。

第三个,“有大筋力”。这个地方是说明真如本性启动以后,它的这种灭恶生善的功能,五根、五力(五根强调生善,五力破恶),速度特别快。所以人的根机真的是有差。你看有些人,他学佛两年三年,改变很快;有些人他学佛十几年,好像你也看不出有什么差别,除了他法会出现以外。就是这个人的理观薄弱。就是,你这个人的智慧,就看你是不是有内观真如,去启动自性功德力的加持。

佛法是这样:烦恼不是问题,生死业力也不是问题,关键是你的智慧够不够,因为光明能够破除黑暗。你不要说,你这个黑暗比较黑,他的比较不黑。那都不是重点。太阳出来,所有黑暗都可以破坏。所以,一个人的善根力决定他的进步。就是这个大白牛车跟前面的车不同,“有大筋力”,他那个脚力特别快,跑得特别快,所以他的进步特别快。

第四,“行步平正,定慧均等”。他有时候要休息。菩萨要是休息的时候基本上入三昧禅定来休息,增上的时候要修智慧,所以他必须在寂静跟大悲当中达到平衡点。

第五,“其疾如风”。这个风表示来去自如。你看风在空气里面跑来跑去,就表示这个菩萨有无功用道,他能够动静自在,他又是动又是静,他能够动静自如。

第六,“又多仆从而侍卫之”。这个仆从,就是他的神通三昧跟方便波罗蜜,来帮助一心三观。有各式各样的方便。

这个地方指的是大白牛车的智慧的观照。

我们看最后的总结。

三、结示

所以者何?是大长者财富无量,种种诸藏,悉皆充溢。

那么,这个大富长者他怎么就能够等赐这些三乘的诸子,每一个人都赐他一部大白牛车呢?他凭什么呢?因为这个大富长者家中“财富无量,种种诸藏,悉皆充溢”。他的库藏里面这种大白牛车多得很。其实就是众生本具的了,也可以这样讲。

这个“诸藏”,蕅益大师解释,它有理藏跟事藏。理藏透过理观来启动,事藏就是透过事修来启动。这个“种种诸藏”就是说,大白牛车有没有?你可以说它有,也可以说没有。为什么呢?为什么说没有呢?因为这个大白牛车它放在库房里面,你一个小孩子,你不知道你家库房有这部车,你就放着,对你来说就没有,那有跟没有是一样的。就是,你不启动它,你也不知道库房里面有这部车,那对你来说就没有,所以你还是只活在妄想。那怎么办呢?启动它,这是关键!你启动它,对你来说就有。

那现在问题是怎么启动这大白牛车?首先我们说明,凡夫位有没有可能提前启动?有没有可能?说我现在还在解脱道,我一方面忆佛念佛,我一方面启动大白牛车,理观、事修,可不可以?

我们先讲一个公案,再说明可不可以。说有一个怀让禅师,这个怀让禅师学过唯识,学过天台,学过很多教观的。他亲近六祖大师。古时候的人谦卑,这个老参,他只要有进步的因缘,他能够拉下面子亲近善知识。六祖大师是什么教理都没有学过,但是他开悟了,圣者!所以怀让禅师就去顶礼六祖大师。六祖大师说:你从什么地方来?禅宗他不跟你说太多客气话的,单刀直入,看你这个人大白牛车启没启动——你从什么地方来?南岳禅师回答不出来。一个经常向外修法的人、没有习惯内观的人,这句话他回答不出来。他就很谦卑地向六祖大师学习。学了多久?做他的侍者,做了八年。

后来八年后他就跟和尚说,我心中已有悟处。六祖大师说,你有什么悟处?他说:“说似一物即不中。”就回答刚开始他的提问:你从什么地方来?就是,我从离相的清净心而来,我从本来无一物而来。“说似一物即不中”,就这个东西是离一切相的,叫一个清净本然、周遍法界。诸位!从今以后,请你不要再说你的根性怎么样,说你烦恼很重、业障很重。其实这个都是后来的。你一开始你记得吗?你从什么地方来?其实你一开始是清净本然的,这是你要知道的。所有的东西都是你一念妄动以后产生如梦如幻的作用。

但仅仅安住一念心性,这个还不是重点。六祖大师毕竟是高手,他讲到下面那句话:“还有修证否?”这个重点了。就是说,你回到了清净心,是你本具的,这个东西可以修证吗?可以修吗?修,就是你会进步。它有一种进步的空间吗?这个不要落入偏空了。他说:“染污即不得,修证即不无。”可以修证,这个很重要!很多人产生错觉:大白牛车我本来具足,我只要知道就好!有些人读了《楞严经》以后,好像觉得他大事已办了,就等着大白牛车直接把他带到成佛就好了。执理废事!记住:“修证即不无!”

诸位!你今天的大白牛车跟明天的大白牛车,可以说是一样,也可以说不一样。我解释一下,它是可修证性的。所以,佛法那种中道难就难在它有不变性,它又有随缘性。如果大白牛车修不修都一样,那谁去修呢?那你就变自然外道了,我就等大白牛车自己开就好了,干嘛忆佛念佛呢?

蕅益大师讲一句话,他说,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的佛不可思议,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就是说,你以前不懂大白牛车,所以你只好怎么样?心外求法。我业障深重,阿弥陀佛万德庄严,我等待佛陀的救拔。你把修行的整个成败诉诸佛力的摄受,也可以。但是你对阿弥陀佛的皈依心要很强,要百分之百。这个是几乎要百分之百,因为你自己业障深重。但是你仰仗佛力的摄受,这个可能会有问题,因为你烦恼不能太重。一般来说,完全靠佛力摄受的人,那种皈依的心要百分之百。

而透过大白牛车修学,就是说,你念佛的时候是两种力量:一个佛力不可思议;第二个,你要知道,你能念的心也不可思议。业障深重是如梦如幻的,我把业障深重拨开来,我的心是“如”,我本来就具足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我只是怎么样?“托彼名号,显我自性。”以自性功德力跟佛力的摄受加持在一起。就是蕅益大师说的信他、信自。当我们临命终的时候,我们回顾我们今生的过去,可能自己有做善事,有做恶事,但是你只要不落入因缘所生法,你只要回光返照,记住“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马上能够保持正念。所以大白牛车的好处就是,它会让你快速地从因缘所生法里面回归你一念的本性,你不用在过程里面去对治说:这个妄想是假的。都不需要!你只要告诉你自己:“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就有自性力了。

诸位!你心外求法,仰仗佛力,是一种力量的摄受;你明白《楞严经》《法华经》,启动大白牛车再来念佛,你是两种力量。佛力不可思议,还有一个心力不可思议,能念的心不可思议,两种力量来摄受你。宇宙间两个强大的力量,一个是佛力,一个是内在心灵的力量。

蕅祖为什么说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的佛不可思议?也就是说,大白牛车虽然本具,但是它是可修证性,就是六而常即、即而常六。我们说过,你不要以为大白牛车虽然本具,你就什么事都不想做,你要去操作它。你越操作它,它越明显,它的功能越强。是这个概念。这所谓的“种种诸藏,悉皆充溢”,你必须由理观、事修去启动它,才不会执理废事。

卯三、广明心等

我们看卯三的“广明心等”。看经文。

而作是念:我财物无极,不应以下劣小车与诸子等,今此幼童皆是吾子,爱无偏党,我有如是七宝大车,其数无量,应当等心,各各与之,不宜差别。所以者何?以我此物,周给一国,犹尚不匮,何况诸子。

这个长者就作是念,说“我财物无极”。作为一个佛陀,他有内德外德,内有智慧,外有福报,所以“不应以下劣小车与诸子等”。我不可能把这个三乘的小车给他们,只是达到解脱道然后就不管他们了。“今此幼童皆是吾子”,这些三乘的儿子,是我来到娑婆世界八千次,好不容易点点滴滴把他们栽培起来,虽然他们善根有小乘大乘的差别。一般我们说,大乘是佛陀的长子,声闻是佛陀的庶子,小儿子。不管是大儿子、小儿子,在佛陀看来,“爱无偏党”,我没有私心,可能过程有差别,但是要培养他们继承家位、成佛的心,这一块是没有差别的。那么,既然我有如此七宝大车,而且其数无量,我应该等心来各各与之,不宜差别。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这个大白牛车就算给整个三界火宅的众生,“犹尚不匮”。就是你不管是造五逆十恶,还是修人天的五戒十善,每一个人都有真如本性,何况是出世间的三乘善根之人呢?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对于“各各与之,不宜差别”,他做一个说明。他有一段很重要的话,说佛陀度化众生,叫做“不移本习,而示真实”。什么叫“不移本习”呢?就是佛陀面对生死凡夫,他不会想改变你的习气。比方目犍连尊者喜欢神通,舍利弗尊者喜欢智慧,优波离尊者喜欢持戒,那么佛陀对他们的教育,“不移本习”:你喜欢神通那就修神通吧,智慧也可以,持戒也好。

那么怎么样从不移本习而示真实呢?蕅益大师就引用天台的教观,叫做“一切法趣”。这句话很重要,不容易理解,但是你把它听懂以后,对你操作很有帮助。

什么叫“一切法趣”?真如有不变性,但是它有随缘性。比方说你布施,操作布施的时候,如果你不懂大白牛车,那就是修布施的“法”,要修这个法。如果你知道怎么样操作大白牛车,修理观,回归到一念心性,知道能念的心、能思的心不可思议,那么这个时候大白牛车就是“布施为法界,一切法趣布施”。就是说,你在布施当中,你的真如全体不变,全体随缘,已经跑到布施这个法去了。这样懂吗?

我再讲一次,“布施为法界,一切法趣布施”,就是说,真如本性本来是遍满的,你不修的时候它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但是你一动,开始修布施的时候,它这个大白牛车就跑到布施,来加持你的布施这个法。当你在持戒的时候,“持戒为法界,一切法趣持戒”。就是真如是清净,但是它又随缘。你在持戒的过程中,他跑到持戒的法去,帮助你持戒的法。也就是说,你的布施跟你的持戒和别人不一样。别人的布施、持戒只有法力,你多一个自性功德力的加持,你有两种力量,因为真如的加持力跑到那边去了。所以你的布施更加坚固不容易退转;第二个,更加圆满、广大。

所以,这个真如的操作好就好在哪里呢?它有差别习性,它也有平等性。就是你不修的时候它是“一切法如”,你开始修的时候叫做“不移本习”,它不改变你本来的习气,“而示真实”。

你看我们念佛也是一样,“念佛为法界,一切法趣佛号”。说是“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赞叹自性功德力。自性功德力,没有提佛号的时候它是圆满的,但是你念佛的时候,“故我念佛心,全体即法界”。当你念佛的时候,所有的真如跑到这句佛号去了,去启动这句佛号。蕅益大师不是说吗?一个人,你不懂真如本性,你不会真正懂得佛号的力量;你没有用佛号的力量来帮助你,你也不可能开显真如本性。也就是说,你整天打妄想在念佛,你把无量光、无量寿念成有量光、有量寿,因为你的心态太狭隘了。但如果你今天透过理观的智慧来念佛,那就不一样,那是“佛号为法界,一切法趣佛号”。佛号里面有你的大白牛车的力量,真如全体不变、全体随缘,随佛号的因缘而显现出来。这个佛号就是,你念的佛号有你的自性功德力在里面,就在这里,就是所谓的“不移本习,而示真实”。

寅四、诸子得车欢喜喻

是时诸子各乘大车,得未曾有,非本所望。

三乘的诸子本来心中是要三车,结果佛陀给他一个大白牛车,可以说是“得未曾有”,内心感到欢喜。那么为什么“得未曾有”?因为“非本所望”,就是超乎他心中的期待。

诸位!诸子为什么离开三界?他们可不是奔着成佛去的,他们只是想要离开三界火宅,没想到佛陀给他成佛之道,所以说是“非本所望”,超越他的期待。

那这样讲,佛陀先施设三乘的方便,然后再给他一佛乘的成佛之道,这样子佛陀是不是有虚妄的问题呢?

丑四、佛无虚妄喻分三:寅一、垂问;寅二、回答;寅三、述叹

寅一、垂问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是长者等与诸子珍宝大车,宁有虚妄不?

佛陀就问舍利弗,说:“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你的意思怎么样?这个长者最后没有给他们三车,而是平等给予诸子一个珍宝的庄严的大白牛车,那么这样子这个长者难道是虚诳妄语吗?你一开始说给三车,结果给他一个大白牛车,那这样子是不是有妄语的问题呢?

看这个意思佛陀不适合自己回答,佛陀必须要由舍利弗,由当机众自己回答。我们看舍利弗怎么来回答这个问题。

寅二、回答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是长者但令诸子得免火难,全其躯命,非为虚妄。何以故?若全身命,便为已得玩好之具,况复方便,于彼火宅而拔济之。世尊!若是长者乃至不与最小一车,犹不虚妄。何以故?是长者先作是意,我以方便令子得出,以是因缘,无虚妄也。何况长者自知财富无量,欲饶益诸子,等与大车。

我们看经文的说明,看舍利弗怎么回答。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舍利弗说,在我看来,这个长者他没有打妄语。他提出三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他说这个长者能够使令诸子得免火灾之难,而保全他的法身慧命,这个就不虚妄。所谓第一个,免难不虚。因为他对我有好处,虽然是用三车来引导我,而结果没有三车,但是重点是他让我免难了。重点是,我要不出来,我就被三界火宅所烧,就把大乘善根给烧没了,那对我伤害太大。所以,我能够免除这个灾难,对我来说,这个长者不虚妄。“若全身命,便为已得玩好之具,况复方便,于彼火宅而拔济之。”这是说明第一个理由,免难不虚。

第二个,不乖本心故不虚。他并没有违背当初的心意。说这个长者离开三界以后,乃至不给羊车、鹿车这种小车,他尚且不虚妄,何以故?因为长者一开始就有这样的作意,所以他没有欺诳心。他一开始就是这样想的:“我以方便令子得出,以是因缘,无虚妄也。”

诸位!我们说过,离开三界,一定要满足他的希望。那个时候长者跟现在的长者对你的态度当然不一样。现在你离开了三界,经过三乘教法的调教,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但是请你回想一下你当初的心境,如果佛陀一开始给你讲大白牛车,你会接受吗?你有这种胸量格局,会接受吗?就像我们极乐世界,我们读《阿弥陀经》,极乐世界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我们自己理解一种极乐世界,但是你认为你到了极乐世界看到的,会跟你在《阿弥陀经》看到的完全一样吗?可能说一样,也可以说有差别,常同常别。因为到了极乐世界的你跟现在的你不一样,想法不一样。也就是说,作为一个长者,面对一个火宅那么急迫的情况,他必须先施设方便,所以他本身一开始就是有这样的作意,所以他不乖违他当初本来的想法。不乖本心,故不虚妄。

第三个,“过本所望”,这是最重要。“何况长者自知财富无量,欲饶益诸子,等与大车”,他给你一个更好的车子。

那么这三种,免难不虚、不乖本心故不虚,跟这个所谓的过本所望不虚,蕅益大师用四个字来总结,叫做“以重夺轻故不虚”。轻就是佛陀本来给你一个小乘的涅槃,小乘涅槃他只能自受用。结果,佛陀给你一个大乘的法身!诸位你想想看,是大白牛车这个大乘的法身的功德好,还是小乘涅槃好呢?当然是大乘涅槃好。因为你小乘涅槃有的我都有,涅槃寂静对我来说只是心中的一个影像。你看大白牛车,它车子上面是可以休息的,他是有床垫可以休息的,所以菩萨在疲劳的时候可以在真如本性里面入甚深真如三昧,他就可以出现涅槃寂静了。以重夺轻,就是佛陀给他一个更好的东西,所以就这一点来说不虚妄。

比方说,有一个小孩子他老是哭闹不停。他妈妈说,你别哭,你站在这里面有问题,这里面很危险,你赶快出来,我给你一个巧克力吃,给你巧克力蛋糕吃。这小孩子一听到巧克力蛋糕,跑出来。结果妈妈没有给他巧克力蛋糕,却给他一个巧克力工厂。你觉得这个母亲有说妄语吗?你这个工厂随时就可以创造各式各样的巧克力,草莓的、什么都可以做。但是,以这个小孩子当初的胸量,你给他一个巧克力工厂,他可能听不懂。就是佛陀要先讲你能够理解的东西,让你受益;等到你受益以后,佛陀才会讲更清楚的东西给你,让你理解。佛陀教化众生是一步一步的,所以蕅益大师说,以重夺轻故不虚。因为佛陀给你的大白牛车里面,涵盖你小乘的涅槃寂静,你有的都有了,所以当然是不虚妄。

看附表第九,我们看大白牛车喻。这个地方实际讲到大白牛车的一个修学过程,我们把它做一个总结。

看第一个,十如是。

如是相(种种庄严)

如是性(大白牛)

如是体(其车高广)

其实大白牛车,真如本性,我们前面说过,它有清净义跟具足义。清净义是修空观而开显清净义,假观开显具足义。其实《法华经》的特点在假观。如果只讲清净,离一切相,那《楞严经》就讲过了,《法华经》再讲就重复了。《法华经》重点不在清净心,它的重点在菩提心,就是后半段,《法华经》后半段约本。前面是“约迹门开权显实”,强调“一心三观”。其实一心三观,它的智慧观照,目的要发愿的。整个《法华经》的根本在下半段,就是“约本门开近显远”,要让你对佛菩萨的功德生起欣求好乐而发菩提愿。所以成佛是智慧跟发愿两个结合,而发愿的根本在相。

净土宗也重发愿,欣求极乐你要有相状。我们在整个菩萨道的六度也是有个相状。你布施的相状带动布施的理观。我们前面说过,布施为法界,一切法趣布施。所以它是怎么样?车上的工具是相。当你的布施相启动的时候,你的心,就真如的心,一心三观启动。这个性就是智慧。这个相状跟你的心一结合,产生如是体。就是我们说过,当你布施的时候,不但是有布施的相,还有你一个强大的布施的愿力,你的自性功德力,就“布施为法界,一切法趣布施”,所以它产生的因缘果报就不一样。

诸位!凭什么菩萨修布施叫做布施波罗蜜,凡夫修布施叫做得到布施的果报?因为菩萨有大白牛车,而你只是执着那个布施的法,你没有把你的心力放进去,你没有发菩提愿,你又没观照。为什么菩萨要受戒?他就是一个观照力、一个誓愿力放进去。所以,你在持菩萨戒的时候,每一条戒法都会变成波罗蜜,它有理观,还有愿力在里面。

当然,它那个大白牛车启动有三个重点:信解、观照、发愿。自性功德力,它不可思议,很难信解。我们凡夫只相信自己的妄想,这是很糟糕的,就把我们弄得格局很小。那你现在就必须要把妄想放开来,回光返照,找到你的本来面目:你从什么地方来?就是信解。我们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学《法华经》?就是不断地熏习,告诉你,妄想跟你没关系,你的本来面目就是一念心。不断地串习,干什么?建立信解。因为你信解才会生起观照,观照心,观心。先相信它,然后再观照它,最后就是发愿,你愿意成就。

所以,这个相状一旦变成如是性,透过信解、观照、发愿以后,它形成一个大白牛车的车体。这个车子启动了,它会创造一个大白牛车的因缘果报,你所修的佛号未来还会加持你。诸位!有些人的佛号,因缘的佛号力,陪你到往生以后这个佛号就消失掉,因为他只是为了往生而念佛。说这个人念佛,这辈子念了一百万声。他说,我到了极乐世界,我因地的佛号就把我带到极乐世界!结果呢?结果没了。因为他一开始念佛的操作就是让他解脱用的。就像这个诸子,他就是为了解脱而修四圣谛。你别忘了,一佛乘的菩萨在因地修四圣谛,他四圣谛可以一直帮助他成佛之道。也就是说,为什么有些人在凡夫的时候所念的佛号到了极乐世界还在加持他?因为他一开始这个佛号就是大白牛车。大白牛车可不只是把你带到净土,它是让你成佛用的。

诸位!你现在的修行,多一分的用心,你这个力量,不管是布施也好,持戒也好,念佛也好,你把你的自性功德力放进去,它可能一开始会给你差别果报,“近果说差别”,但是后半段,“究竟归一乘”。这个佛号在你成佛之道照样加持你,它不会停止的,大白牛车只有走到成佛才会停止的。所以,启动大白牛车就是先有个相状,它要借相修心。你如果什么都没有相状,大白牛车就放在那里,就放在仓库里面。大白牛车你要不断地去开它,用事修来表现。

所以有人说,学《楞严经》,因为《楞严经》它是回归一念心性,它是强调万法回归一心,所以好像觉得什么事都不需要做了,因为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都是虚妄的,《楞严经》强调达妄本空。学《法华经》刚好相反,它要称性起修。要真的没有事,拿个扫把扫扫地都好,扫扫地就是假借扫地的相状来体现你的大白牛车。如是相、如是性,你就是从扫地当中去发愿、去观照:我为什么能够扫地呢?就是我有一念的真如本性我才会扫地。那我扫地也要有个成佛的愿。那么你这样子扫地就是成佛的十如是。

其实《法华经》跟净土宗非常接近。如果你会操作,你把《法华经》的观念用来操作念佛,那就是相得益彰。只是《法华经》的相状可能更多的偏重在菩提道,六度,而我们净土宗的这个如是相,是用佛号跟净土的相状来操作。但是原理都一样,都是大白牛车。

所以这个方法的操作,《法华经》开始借相修心,《楞严经》是偏重离相清净,这个地方不太一样。

我们先讲到这,后面的修学次第,我们下一堂课再说明。

0:00 / 0:00
妙法莲华经1
妙法莲华经2
妙法莲华经3
妙法莲华经4
妙法莲华经5
妙法莲华经6
妙法莲华经7
妙法莲华经8
妙法莲华经9
妙法莲华经10
妙法莲华经11
妙法莲华经12
妙法莲华经13
妙法莲华经14
妙法莲华经15
妙法莲华经16
妙法莲华经17
妙法莲华经18
妙法莲华经19
妙法莲华经20
妙法莲华经21
妙法莲华经22
妙法莲华经23
妙法莲华经24
妙法莲华经25
妙法莲华经26
妙法莲华经27
妙法莲华经28
妙法莲华经29
妙法莲华经30
妙法莲华经31
妙法莲华经32
妙法莲华经33
妙法莲华经34
妙法莲华经35
妙法莲华经36
妙法莲华经37
妙法莲华经38
妙法莲华经39
妙法莲华经40
妙法莲华经41
妙法莲华经42
妙法莲华经43
妙法莲华经44
妙法莲华经45
妙法莲华经46
妙法莲华经47
妙法莲华经48
妙法莲华经49
妙法莲华经50
妙法莲华经51
妙法莲华经52
妙法莲华经53
妙法莲华经54
妙法莲华经55
妙法莲华经56
妙法莲华经57
妙法莲华经58
妙法莲华经59
妙法莲华经60
妙法莲华经61
妙法莲华经62
妙法莲华经63
妙法莲华经64
妙法莲华经65
妙法莲华经66
妙法莲华经67
妙法莲华经68
妙法莲华经69
妙法莲华经70
妙法莲华经71
妙法莲华经72
妙法莲华经73
妙法莲华经74
妙法莲华经75
妙法莲华经76
妙法莲华经77
妙法莲华经78
妙法莲华经79
妙法莲华经80
妙法莲华经81
妙法莲华经82
妙法莲华经83
妙法莲华经84
妙法莲华经85
妙法莲华经86
妙法莲华经87
妙法莲华经88
妙法莲华经89
妙法莲华经90
妙法莲华经91
妙法莲华经92
妙法莲华经93
妙法莲华经94
妙法莲华经95
妙法莲华经96
妙法莲华经97
妙法莲华经98
妙法莲华经99
妙法莲华经100
妙法莲华经101
妙法莲华经102
妙法莲华经103
妙法莲华经104
妙法莲华经105
妙法莲华经106
妙法莲华经107
妙法莲华经108
妙法莲华经109
妙法莲华经110
妙法莲华经111
妙法莲华经112
妙法莲华经113
妙法莲华经114
妙法莲华经115
妙法莲华经116
妙法莲华经117
妙法莲华经118
妙法莲华经119
妙法莲华经120
妙法莲华经121
妙法莲华经122
妙法莲华经123
妙法莲华经124
妙法莲华经125
妙法莲华经126
妙法莲华经127
妙法莲华经128
妙法莲华经129
妙法莲华经130
妙法莲华经131
妙法莲华经132
妙法莲华经133
妙法莲华经134
妙法莲华经135
妙法莲华经136
妙法莲华经137
妙法莲华经138
妙法莲华经139
妙法莲华经140
妙法莲华经141
妙法莲华经142
妙法莲华经143
妙法莲华经144
妙法莲华经145
妙法莲华经146
妙法莲华经147
妙法莲华经148
妙法莲华经149
妙法莲华经150
妙法莲华经151
妙法莲华经152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要用哪种思考模式来离开娑婆世界呢

在《法华经》的思想,天台教观有三种方法离开三界,会...

道人与正常人之间如何做个平衡

问: 道人感觉象是有一个出离的部分;我们还是要成为一...

《高僧传》记录的诵经感应

梁代慧皎法师所撰《高僧传》,将梁代以前的高僧大德,...

造佛像有什么功德

造佛像是一个因缘,就是本经这个地方说的更以异方便,...

观心的时候有十个重点

这个《法华经》的十如是,是整个〈方便品〉的关键的核...

不能忽略权法的重要

我们看第三个,辛三的说法教化。看经文。 华光如来,亦...

法华会上为何会有五千人退席

这段经文,几乎所有的古德都是扣住两个重点在解释:第...

要先「离一切相」,才有资格谈「即一切法」

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 我们不净观,第一个观,观我...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

往生论...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临终是超凡入圣,还是继续轮回

民国十二年阴历五月廿八日,大师收到会稽道尹黄涵之居...

弘一法师的弥陀净土思想初探

弘一大师毕生钻研、探索、整理、流通南山律典籍,处处...

趁年轻时赶快修行

莲花生大士云:趁年轻的时候努力的修持是极为重要的!...

有情众生的四个层次

佛教讲,人是有情众生,甚至一切有情识、有生命的众生...

【佛教词典】诸法寂灭相

诸法的实相,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所以叫做寂灭相。...

【佛教词典】一来果补特伽罗

一来果补特伽罗者,谓于修道中已断欲界第六品烦恼安住...

提前释放出狱的比丘

想一想善导大师,在盛唐之际,最好的时候,他都有那么...

《六祖坛经》与生活禅

时间过得很快,七天的生活禅夏令营,今天就要结束了。...

知生灭变异虚伪无主,息心达本源

我们的生命体,它是会生灭变异的,它是诸行无常的,你...

不杀生的内涵

很多人对杀生的内涵不能正确理解,或是认为,牛马猪羊...

李炳南居士与印光大师的因缘

一、乱世学佛,皈依印光大师 李炳南(18901986)居士,...

哪种类型的人婚姻痛苦较多

问: 请问,哪种类型的人婚姻痛苦较多? 了幻法师答:...

佛门里的大孝

佛教里说的大孝,就是自己能够真正地学佛。自己学佛,...

净界法师:修净土的人不要想着你造的善业

这个颠倒的有情众生,对于「摄藏此识」,这个第八识的...

此念佛四法,能令心归一处

学佛应念佛,念佛当一心。蕅益大师开示:得生与否,全...

在生活和职场中要做到口和无诤

生活和职场里难免有不少纷争,但如果能掌握六和敬的口...

为什么菩萨要历事炼心

为什么菩萨要历事炼心?因为要改造你的想象力。其实布...

觉知前念起恶,止其后念不起

一切众生就是妄心生灭永远不停的,妄心生灭不停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