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净界法师文章(第2页)
【随机推荐】
我们的内心是怎样创造十法界的
这个假观是天台宗非常重要的特色。它根据《法华经》的十如是,开展出一念三千...
宝莲香比丘尼为什么会堕无间狱
世尊!如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
五种不正见
当一个人先入为主,一开始没有亲近善知识,自己在心中打妄想,立出一个知见之...
阳德享盛名,阴德天报之
『四、覆者,于自作罪,恐失利养名誉,隐藏为性。能障不覆,悔恼为业。谓覆藏...
你造罪时心安理得吗
你因为忆念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所以你在造罪的过程中形成躁动,其实这是好现...
爱着心是痛苦的根源
《唯识学》有一个名词叫烦恼障,是说烦恼的活动能障碍我们修学圣道。因为菩萨...
净界法师:楞严经
《楞严经》修学的重点,简单的说就是在修习《首楞严王三昧》。为什么我们要修...
不为物转,则能转物,即同如来
关于修学位次,我们今天要注意一个观念,就是转字。《楞严经》在经文当中没有...
为什么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
我们看丁七的普等三昧愿。 这一段我们讲到本尊的功德。前面是针对资粮位菩萨...
你是哪一种菩萨
这四弘誓愿当中,其实菩萨是有两种: (一)悲增上菩萨:他在缘境的时候,他...
自我意识太强的人,要离开娑婆世界很难的
你自我意识太强的人,你要离开娑婆世界很难的。因为你这个一切法的执取太重,...
发了菩提心后,要赶紧积集这两种资粮
什么是「资粮位」菩萨的相貌?就是这个「资粮位」的菩萨发菩提心以后,他是怎...
所有一切法还是回归到这一念心
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唯圣与凡,无不包容,尽其涯际,当知意...
通过专注跟正知来对治菩提心的失坏
为欲对治虽已发趣不复退还而失坏因,故立定慧波罗蜜多。失坏因者,谓诸散动及...
何为「众生浊」
这个众生浊是由行阴引生的。什么叫行阴呢?就是我们内心当中有一种念念造作、...
以不生灭心来作你的发心
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假设我们因...
如果研究过唯识,你就不敢去伤害任何一个众生
万法唯识,万是代名词,表示很多、很多无量无边的法的义。 【唯识之教,即用...
念佛的感应道交不是单方面的
感应道交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
把过失推给别人,这就是痛苦一再重演的原因
我告诉大家一个事实世间上没有一件事情是从外面来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你内心...
有受菩萨戒跟没受菩萨戒有什么差别
第一个、在《瑜伽师地论》上说:一个人受菩萨戒跟没有受菩萨戒,有什么差别?...
跟三宝结下好缘,这个非常重要
一个菩萨,你要跟三宝结下一个很好的因缘,这个非常重要。即便你来生福报很大...
如何观心呢
刚开始观心时,我们要在佛堂里把心静下来,你不能在开车的时候,或者跟人家讲...
人生有好的智慧,就能开展出好的前途
为什么有些人的十八界是快乐的?你看他经常保持欢乐。为什么有些人经常愁眉苦...
如何知道是真心还是妄想
烦恼它是有根本的。什么是根本呢?《楞严经》讲生灭心。这个生灭心或者讲妄想...
一般人死后为何还愿意来投胎呢
娑婆世界的快乐,理论上是得不偿失的。 虽然得不偿失,为什么我们一般人死了...
念佛人不要只重数目而不重质量
净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问题点就是只重数目而不重质量。 我们会很容易地...
一个人会破戒,前兆就是放逸
十五、放逸者。于染不防,于净不修,肆纵流荡为性;障不放逸,增恶损善所依为...
以不生灭心提起佛号
《楞严经》的整个观念就是返妄归真。返妄归真当然你要先了解什么是真妄。首先...
忆念佛菩萨跟忆念五欲,效果是不一样的
其实我们这一念心去忆念什么东西,比方说你忆念佛菩萨跟忆念五欲的境界,效果...
阎王也喜欢别人拍马屁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我们是今生才有生命,那就简单多了,你今生才几十年,能打多...
经常这样修行,就能解脱生死业力
我们应该知道,这一切的境界是我自己的妄想捏造出来的,离开我这一念虚妄的妄...
愚痴跟邪见有什么差别
愚痴就是对事理的颠倒,颠倒染慧为性。这个邪见在唯识学叫颠倒推求,还加一个...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唯依名号,安住自心
我们会在这个世间上投胎,这件事情是有它的业力,背后有它的业力,就是我们有...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伏请世尊...
一个人太顺利,未必是好事情
一个菩萨的心,跟大家劝勉一句话:我们的心不能太脆弱。你不能够说所有的环境...
这条路走得熟悉,临命终你就容易走
在这无相当中,因为因缘的作用,就有它的差别──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当...
一个人有所住,就被它所转,就被它所系缚
你看我们有住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你跟你本来的面目不相应...
受过菩萨戒,那个愿力会产生一种动力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
净界法师:妙法莲华经
整部经典的修行内涵,只有两个字,就是妙法。我们怎么样能够通过正确的方法来...
第八识就像是一个急速的水流,不常又不断
『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盘证得。』《成唯识论》解释第八...
越用功为何烦恼越重
【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 佛陀说:阿难!你观世...
你不要去执着、去主宰这个妄想
佛陀的大智慧高明在哪里呢?他没有要你马上处理妄想。如果说佛陀要我们马上跟...
净界法师:瑜伽菩萨戒本
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我们的生命能够离苦得乐,我...
净界法师:菩萨戒修学法要
当我们发心要行菩萨道,开始在生命当中来积集福德、智慧两种资粮的时候,都会...
念佛一法,约有四种
【念佛一法,约有四种。所谓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就四法中,唯持名一法,...
梦里明明有六趣,醒后空空无大千
梦心消失的时候,你醒过来,看那个人事,觅之了不可得,三界轮回亦复如是。我...
摄佛功德,成己功德
阿弥陀佛所成就的不可思议功德,我们前面讲很清楚了,就是一个因跟果,无上因...
净界法师:大乘起信论
佛法修学的目的,主要是使令我们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当中的修学有两个重点:...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
《楞严经》在大乘佛教当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门,因为它探讨的是我们生命...
净界法师:灵峰宗论
《灵峰宗论》是蕅益大师一生当中在佛法的修学心得。在蕅祖灭度以后,由他的弟...
净界法师:摄大乘论
本论在唯识学的一个特色就是:它同时在知见的建立方面,很深入的探讨生命的真...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
蕅益大师把佛法的修学的目的以四个字来做一个总结,就是我们修学佛法只有四个...
净界法师:精进佛七开示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一讲) (1-1...
【推荐】
净界法师:佛法修学概要
我们每一个有情众生,在内心的深处都有一种天生的本能,那就是离苦得乐。为什...
你要不动,外面的世界不会动
整个修行当中就是四个字:莫向外求!你一定心中有仁者心动,有动过,你才会有...
如何用心力改变自己的生命
《大乘起信论》说我们今天所对治的是无明、是妄想,而每一个人形成妄想的因缘...
世间之道,会让你今生趋吉避凶,但不能了生死
我们讲道,它有世间之道与出世间之道之分: 一、世间之道 (一)、世间之道...
不能悟道的五个错见
印度自释迦出世,遍习外道异学,终于菩提树下,证悟大觉;乃起而扫除邪说,建...
人生不堪回首,不要再想你的过去了
蕅益大师提出三力不可思议: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心力不可思议。这佛...
接触外境的第一件事,记得要先离相
我们现在说过我们改变不了外境,改变外境这个是不切实际,因为这是共业,不是...
真如缘起的三种问难
《大乘起信论》的真如缘起,特别是在唐朝有三种问难,我们必须要了解的。 一...
从妄想转向真如就靠这六个字
从《楞严经》的角度来说:妄想跟真如它们两个是同时存在的;生灭心跟不生灭心...
迥脱根尘,灵光独耀
蕅益大师,他在二十五岁时,他有一次在径山坐禅。坐禅他是要息诸缘务了,内观...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名言分享【图】
《唯识学概要》名言分享...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忘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 这句话非常重...
如何修不净观与无常无我观
大乘起信论它对因缘所生法的观,主要是提出两点:一个是不净观,来对治贪爱的...
一世精勤,功超累劫
其王即时以国付弟,与夫人二子,并诸眷属,于佛法中,出家修道。王出家已,于...
净土宗的关键就在这个地方
净土法门,如果你有志于解决生死问题,大概是我们末法时代唯一的方法了,没有...
内贼不把门打开,外贼是进不来的
在美国有两个法师,一个叫恒朝法师,一个叫恒实法师。诸位有人听过了。他出家...
你是灭色取空,还是离相清净
假观的智慧,第一个就是相状。因为如是相,你才能够产生习性的造作,最后产生...
【推荐】
把所有的愿望愿景,寄托在这句佛号
【平时思惟:一、罪障深重,求出无期;二、弥陀大愿,必定救拔;三、无常迅速...
一家人,各有各的业力
我们无始劫以来,众生的第八识有很多很多的这个界,这个界呢,就是善恶有漏无...
人生得不偿失,快乐跟痛苦不成比例
我们建立一种忆佛、念佛的信心,那怎么忆念?这个方法应该怎么做?我们希望临...
别人修行有困难时,应适当拉他一把
佛说是妙庄严王本事品时,八万四千人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 佛说是...
你有三分的修行,佛菩萨就会给你七分的感应
世尊!若有菩萨得闻是陀罗尼者,当知普贤神通之力。若法华经行阎浮提,有受持...
把弥陀的功德转成自己的功德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生起观照力,减少遍计执
有人说你去读《大般若经》六百卷,你把它读过几次,你自然就开悟了。为什么会...
是谁在流转三界
我们讲到五蕴的主人,藕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他曾经对我们修行人他提出了一...
戒法的功能
《业疏》云: 戒是警意之缘也。以凡夫无始随妄兴业,动与妄会,无思返本;是...
天魔出现往往有这几个特色
一般我们除非深入教理,否则很难从魔所说的相似法教理当中去判断邪正。但是魔...
仅仅了解道理是不够的,一定要生起观照
下面这一段庚二,诫劝,作一个告诫跟劝修。这当中有两段:第一个,诫徒闻无功...
务实地去面对人生果报
佛法认为过去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但是你未来有无量的希望。你未来要何去...
痛苦的果报,都是由错误的思想产生的
在依他起性当中,依他所执的遍计执是没有的。这个地方我说明一下。在依他起当...
对于善法不要得少为足
菩萨面对一切的善法,必须如贫得宝想,无有厌足,多多益善!我个人亲近过几个...
一个人会造业,一定是先有一个思想
此中说缘起者。如说: 言熏习所生,诸法此从彼,异熟与转识,更互为缘生。 ...
没有生死心,你不可能有菩提心
三登九上,百城烟水,不惮其劳,念念了当大事。 所以古人他们愿意参访善知识...
回光返照,不随妄转
是故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
遇到事情不随妄转,断相续心
阿赖耶识就是我们生命无量劫来善恶的业力、无量劫来所有烦恼、妄想的所有的种...
妄本无因,真亦无得
这个迷指的是整个九法界心中的惑、业、苦;这个悟指的是十方诸佛的法身、般若...
把心带回到心性时,应该怎么修
当我们把心带回到心性的时候,应该怎么修呢?全修在性。你这个时候在心性当中...
找到成佛的因地
马祖道一禅师,出家以后很喜欢打坐。他刚出家,什么事都不做,就跟大众不相应...
虽然控制不了妄想,但是要知道什么是妄想
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 如果我们要走上既坚固又...
福报有淡化业障的力量
何况广闻是经,若教人闻,若自持,若教人持,若自书,若教人书,若以华、香、...
怎么改变我们既有的思想
我们怎么改变我们既有的思想? 第一个,我们 先修空观 ,先用否定的思考模...
妄想的作用可怕在哪里
佛言:妙觉明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 佛陀...
判断「生灭心」与「不生灭心」的方法
这一段是讲到我们凡夫的现前一念心识,这个真妄不二的道理。真妄不二,是说我...
修行最怕的两件事
最惧因地不真,道眼昏暗,或为世味所牵,或为邪师伪法所误,袈裟下失却人身。...
不管遇到什么因缘,它就是回光返照这个明了的心性
我们佛教在止观当中的修学,因为修行人因地发心的不同,大致上我们有二种的差...
为何不能把心安住在外境
当我们在修学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要把握两个很重要的原则:第一个就是它修学...
「遍计执」是怎么安立的呢
这个「遍计执」是怎么安立的呢?「遍计执」它也是有一种差别的因缘。什么样的...
从净土宗角度看器官捐赠
现在有很多人提倡器官捐赠,器官捐赠在佛教界有多次地辩论,很多的佛教徒也提...
这个「我」最怕你回光返照
蕅益大师指导我们从这念迷惑的妄想转成真心: 试思平日,起惑造业,毕竟是谁...
人生只有两个东西
十二因缘的推动,它的核心在于我爱执。就是我们在业力当中,我们却要去主宰我...
如何断食
断食,就是我们平常一天吃两餐或三餐,你身体经常为了消化饮食输送饮食而忙碌...
你是怎样怀疑自己的修行能力
一者疑自:而作是念,我诸根暗钝,罪垢深重,非其人乎!自作此疑,定法终不得...
在梦境里判断你修行的功力
又见龙神 , 阿修罗等 , 数如恒沙 , 恭敬合掌 , 自见其身 , 而...
如何判断这个人是否合乎善知识的标准
当然我们没有生长在正法时代,我们生长在末法时代,就有困难了。末法时代,这...
比丘闻花香遭呵斥——香欲的过患
三、诃香欲者:所谓男女身香,世间饮食馨香,及一切薰香等,愚人不了香相,闻...
临命终的心有三种状态
临终一关,最为要紧。印光大师先标出整个重点,就是临终一关在我们生命当中是...
你为什么不敢受戒呢
你为什么不敢受戒呢?受戒并不表示成佛。我们可能刚开始做得不够好,但是我们...
不应把生灭流动的心识,当做常一主宰的我
这个无我观蕅益大师分成三段,先看第一段: 一、离彼前尘相,分别成何状。 ...
何谓邪想坐禅
我们打坐的时候,会出现这种魔事,这个《释禅波罗蜜》说,他的因缘主要就是邪...
如何辨别邪伪的禅相
二分别真伪者有二:一者辨邪伪禅发相:行者若发如上诸禅时,随因所发之法,或...
若安心在下,四大自然调适,众病除矣
有师言:常止心足下,莫问行住寝卧,即能治病。所以者何?人以四大不调,故多...
持戒的人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持戒呢?持戒就是一种警觉我们心念的功能,一种警觉的功能。我们这一念...
身体五脏患病的相貌
二者五脏生患之相:从心生患者,身体寒热,及头痛口燥等,心主口故。 五脏就...
不惜躯命,正念不动
二者修观却之。若见如上所说种种魔境,用止不去,即当反观能见之心,不见处所...
四大不调在身体上的表现
一者四大增损病相:若地大增者,则肿结沉重,身体枯瘠,如是等百一患生。若水...
十二时中,障碍修行人所对应的十二种动物
这个精魅是怎么回事呢?它的本来面目是一个动物,但是一般的动物明了性都是很...
很多人念佛都忘了这四个字——收摄身心
常好坐禅,在于闲处,修摄其心。文殊师利!是名初亲近处。 前面的十种的法是...
修空观对治时,一定要知道你是想空掉什么
为什么破妄永远是走在第一步?就是说,诸位!理论上我们是清净,但是因缘上我...
你是属于刚强傲慢型,还是调柔寂静型
你看一个人,他完全不修无常观无我观,他在佛教界里面整天修福报,他会有一个...
临终能够记住这句话就有救了
有一个禅师,他去参访雪峰禅师。雪峰禅师当时在福州。这个禅师是从山下一路地...
心理素质是关键,而不是那把剑
过去有一部电影叫做《卧虎藏龙》,可能有些人看过,是李安导演的。它讲到有一...
天亲菩萨把八识分成三类
唯识学认为一切法都是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那么到底我们的心有几种差别相,先...
突然意外死亡能往生到佛国吗
在《大智度论》讲一个故事,龙树菩萨说有一个车夫,这个车夫他就是为大富长者...
业力最怕辗转增胜
在唯识学上说,所有的业会得果报,它必须是增长业。 你看临终造的业为什么力...
佛陀示现灭度为何对众生有益
卯一、不灭有损 所以者何?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
净界法师法语名言解释【图】
净界法师法语名言解释...
净界法师法语名言分享【图】
净界法师法语名言分享...
法执——但去其执,不去其法
那有人就问了:四谛法是苦集灭道,有四种相状,而我们是清净心,那清净心跟这...
不随妄转,心常觉照,安住真如
修《楞严经》的人就是,我不随你阿赖耶识而转,我安住一念清净心,你才能够跟...
从任劳任怨当中修忍辱
我过去读佛学院的时候,我们教务主任慧天长老,他上课第一天的时候就说,我们...
把生命主宰权放弃,轮回就拿你没办法
我执它的引起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这个我执的情况有两种:一个是即蕴即我,...
这五种事情,很容易会折损清净智慧
【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 〖消文...
遇到逆缘的时候,要这样来思维
我们内心很多负面的情绪,很多的盗贼要偷走我们已经成就的功德。这个时候佛陀...
【推荐】
要走出你的妄想,才可以感应道交
从净土宗的角度来说,我们要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必须要具足三种主要的思想,...
到底什么是戒体呢
《资持》云:纳法成业名体。到底什么是戒体呢? 在律上作出一个简单的定义─...
念阿弥陀佛,即念一切佛
又求一佛功德,与一切佛功德无异,以同一佛法性故。为此念阿弥陀佛,即念一切...
往生的重点——法华与净土的修学
(1)往生关键 皈依佛陀 自他不二,真实信心。 厌离娑婆 梦里明明有六趣...
五蕴的可怕就是「变状如是」
我们的五蕴身心世界本来是五种功能,就是一个色受想行识,就是一个因缘所生法...
修行的目的并不是不睡觉不吃饭
眠为大暗无所见,日日欺诳夺人明,以眠覆心无所见,如是大失安可眠。 这个地...
痛苦和外境没有关系,是自己内心生起的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二个...
凡夫的福报是不自在的福报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
九心住(欲界定)
我们先说明九心住,这个九心住又有一个名称叫欲界定。为什么叫做欲界定呢?就...
不要求因果的回报,因为真如会回报你
圆顿止观为什么对大乘善根薄弱的人没有用?就是说,圆顿止观的修法,简单就四...
娑婆世界的快乐是一种轮回力量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
妙有真空,觅我同阳焰
四、观法无我 藏性周圆,循业随心法法全。和合因缘舛,戏论须排遣。外道枉纠...
切莫把流注心机作主张
三、观心无常 迷却真常,缘气纷纭集一腔。离彼前尘相,分别成何状。饶你会思...
对治如梦如幻的不净色身
恩爱迷情,四大缘生妄有身。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饶你会庄矜,画囊盛粪。...
同以不思议持名之妙行
蕅益大师说,我们一个人在成佛之道,其实最难最难的地方是三界的生死,因为他...
观照力是任何修行的一个根本法门
在大乘佛法当中把修行人分成三种: 第一种是偏重心力的修学。 有些人他平常...
我们的本来面目是不受染污的
真心不堕妄境!就像一面镜子,镜子可以照了整个外境,但是它跟外境没有真实地...
靠自己的观照力消灭掉
讲一位公案。有一位上师,他在外出的途中,救起了一只冻伤的老鼠,这只老鼠饥...
一个人堕落三恶道前,会有一些前相征兆
那么假设不幸的是,我们今生的罪业,它在临命终的时候浮现出来,那么怎么知道...
初学者不要与男女美色相接触
大智慧的佛陀告诉我们,修行的重点有两个: (一)慎勿信汝意 这是对内心的...
我们自己让自己痛苦
为什么会有痛苦?是我们自己让自己痛苦! 世间上我讲实在话,没有一个人会让...
佛陀的福报可以跟众生分享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
疑根未拔,这是往生的障碍
有些人念佛的时候说,哎呀,我念佛的时候阿弥陀佛会不会救拔我?你看--疑惑...
怎么知道有前生,乃至无量的生命呢
怎么知道有前生,乃至无量的生命呢?这样的观察思惟就很重要。就是说我们要知...
修行跟上班不一样
假设一个人,不发广大心,也不立坚固愿,整天人家共修,他也来共修;打佛七,...
层级越高的法界,时间的质量越大
因缘所生法是这样,你越执着它,它对你的限制、伤害就越重。你把它放下以后,...
修止观是对治你的习气
我们住在这个山上,看到很多众生的相貌,有时候把佛法的道理看一看,发现佛法...
寿命长远,这个很重要
寿命长远。这个很重要!时间,是一个修道的基础。你问问那个老参,就知道这个...
受了菩萨戒,造罪时罪加一等吗
有人说,受了菩萨戒,造罪时罪加一等。这个观念是错误的,非常错误。稍微懂一...
念佛时有佛的形象出现,你先不要太高兴
作顺情境者:或作父母兄弟,诸佛形像,端正男女,可爱之境,令人心著。作违情...
「觅心了不可得」的含义
《楞严经》的观念,觅心了不可得的意思,不是说它的作用不存在,不是的。我们...
先把自性功德力现出来,再来处理问题
我们日常生活的空观跟假观,都是培养第二念。第一念落入相状、因缘,正常。生...
菩萨戒的根本精神
我要告诉诸位,蕅益大师在讲菩萨戒时,他讲一句很重要的话,他说菩萨戒只有一...
不要去观察师长这五个过失
我们对于这个法师啊,尽量能够避免啊去观察这五个处所: 一、戒穿缺。 那么...
为什么佛菩萨的法身能常住呢
法身的相貌,他是常住的,他没有生灭变化,那是恒常存在,没有消失跟断灭的情...
一切法本来就是无分别
无分别智的意境是甚深的,这个「甚深」有二个:第一个【境智甚深】,第二个【...
现在很多人为什么不肯听经
那么当我们在听闻佛法的时候,最好的心态就是把自己当病人。 很多人他为什么...
六波罗蜜成就了菩萨十种自在
诸佛菩萨,他一方面想办法调伏自己内心的烦恼,一方面在广大的人事当中积功累...
舍掉现在才能得到未来
一个菩萨的转变,他的转变是全面性的转变,色受想行识五蕴的转变。这个转变的...
念头方向的不同就会影响到未来的命运
【复有多颂,成立如是无分别智: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等事心异故,许义非...
让心保持在没有名言的境界
古时有一禅师修行有了心得,因为禅宗修学佛法是不立文字,所以修禅的学者要请...
修无常观能使自己精进修学
警世非常,觉诸幻化。 这是透过无常观,策发我们的出离心。虽然我们明明知道...
鬼神病的治病方法
若是鬼病,当用强心加咒以助治之。若是业报病,要须修福忏悔,患则消灭。此二...
大乘思想为什么要强调福慧双修
我们前面讲到,当时穷子遇到父亲的心态叫做心怀恐怖,疾走而去。这个表示什么...
当死亡到来时,除了佛法的功德,其余的都带不走
你思惟死亡的时候,除了佛法的功德以外,其余的都带不走,其余的对你都没有帮...
你只能求尽心尽力,不能求它的结果
菩萨道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所谓的菩萨戒体,总而言之有八个字,就是菩萨要以应...
菩提心跟空正见是菩萨的根本
菩萨道在心中要产生三种力量──誓愿力、观照力跟行动力,其中这个誓愿力跟观...
不受后有,它的下手处有两个
老死。老死为身心演变之必然结果。未来之世,既然受生,则必有老病死忧悲苦恼...
妄想跟你过去的生命有关系
妄想的本质是什么呢?【观相元妄: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
把你未来的功德跟佛号连结在一起
你必须把你净土的功德跟佛号连结在一起!诸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把你未来的...
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观性元真: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
犯了根本罪如何才能重新受戒
受菩萨戒,有些人他可能会有质疑,他曾经受了五戒,或者他受了菩萨戒,犯了根...
有五种心态,决定五种果报
同样的修行者,有五种的心态,决定你五种的果报: 第一种人:他修善的时候,...
善根增长,烦恼淡薄的两帖药
刚开始都是带妄修真,平常打打妄想,也来听听课,也来打打佛七,打完佛七以后...
卖酒肉的人为何能往生
古德有一本书,叫《念佛法要》,近现代的居士编的,他里面讲到一个故事说,在...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
云何息相?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隐,情抱悦豫,此为...
掉举的三种情况
第四弃掉悔盖:掉有三种:一者身掉:身好游走,诸杂戏谑,坐不暂安。 这个掉...
三障未除,不可安眠
这以下分三段,别释当中分三小段,第一小段 约果报,报障。 如得重病箭入体...
昏沉与睡眠的过患
能破今世后世,实乐法心,及后世生天及涅槃乐。 我们经常昏沉,或者睡觉睡的...
痛苦和压力是心中那个影像给你的
我刚出家的时候,我的心情欢喜吃牛奶,还有所有牛奶的制品,那个时候我心中对...
念佛法门一定要调伏现前烦恼
不得包藏瑕疵:瑕疵是指一时的缺陷,譬喻我们起心动念中都有一些贪、瞋、痴、...
持戒之人,所求如愿;破戒之人,一切皆失
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对于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住处,曾讲一个小故事:有一贫...
嗔心的火烧的是自己
佛法是认为生命重在过程,你这个过程是用什么心态来面对! 比如说我们日常生...
遇到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下该怎么办
你在遇到紧急情况,如果是你自己的话,先调整心态,再提起佛号。 一、先离相...
上一页
第2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下一页
随机推荐
打坐
真如自性
大势至菩萨
佛教故事
普贤菩萨
健康素食
因果报应
达摩大师
明海法师
佛教仪轨
文殊菩萨
释迦牟尼佛
五戒
楞严经
佛经咒语
出家
本性法师
菩萨戒
星云大师
佛弟子文库 http://m.fobao.org/
文库首页
佛经原文
全部栏目
网站邮箱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