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讲)
请大家打开讲义184页,我们讲到,
己一、总显三学以戒为本
这一段是讲到我们在修习《首楞严王三昧》的道场,就是保护我们「止观」正道的一个处所。处所有两个:一、戒法,二、咒语,这二个都是保护止观的处所。这一大段等于开始讲到大乘的戒法。在讲大乘戒法之前,先把大小乘戒法的观念,先作拢总的说明,这你进入到经文你就容易了解。
声闻是从事相上来安立戒法,它所摄受的是偏重身口二业,大乘是从理性上来安立戒法,他偏重在收摄这一念心。声闻戒的安立他从事相上,他为了要令正法久住,所以声闻戒的制戒,他是随犯随制的,有众生犯戒了,佛陀开始制戒,佛陀不能够在众生没有犯戒的情况之下来制戒,因为声闻戒的基本精神就是从事相上安立。每一个地方,佛陀出世的环境不同,当然制戒有所不同,声闻戒佛陀不能够顿制。
但是菩萨戒是约内心安立,我们看《梵网经菩萨戒》,佛陀是一时顿制菩萨戒,不必有人犯戒,它超越时空,不管在什么环境之下都是这样制。
在这两种不同的精神当中,一个是事相的安立,一个是理性上的安立,就产生不同的效果。在声闻戒当中戒定慧是独立的,你看我们在天台宗,把小乘教叫「三藏教」。为什么叫三藏?三藏就是经律论,这三种教法是独立的,叫「三藏教」。我们在学声闻戒的时候,声闻戒法、声闻的定跟声闻的慧是各自独立的,没有人说你持戒就能产生禅定,那是两码子事;你有禅定就能产生无常、无我的智慧?这也是没有关系的。
所以在声闻戒的戒定慧是各自独立的,因为它理观跟事修是分开。大乘戒法就不同,它理观当中有它持戒的事修,它持戒的时候也要有理观的帮助。大乘戒法的特色是,三学是互含互摄的。你讲大乘的戒,它一定有大乘的止观的观照在里面,你讲大乘的止观,它一定有大乘的戒法在那个地方防护的。
大家要把这观念弄清楚,你才知道以下的杀盗淫妄四种戒法,其实跟声闻戒所说的是完全不同。海公一再强调,你要把这一段的四种清净明诲,跟声闻戒的四重戒法是要区隔出来,完全不同。一个是约心安立,一个是约身口的事相安立。
引律标宗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
佛陀在讲道场之前,先讲以「戒」来当做道场。佛告阿难尊者:你过去应该听过我讲到「毗奈耶」,毗奈耶翻成中文叫毘尼,毗尼翻成中文叫「律」,调伏的意思。佛陀要我们依止律来调伏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而远离过失,叫「毗奈耶」。「毗奈耶」当中有三决定义;“决定”是不可改变的准则。佛陀出世有些准则是因当时环境而改变,有些戒佛陀有制,有些戒佛陀没有制,但是有些原则是不能改变的,过去诸佛如此,现在诸佛也如此,未来诸佛也如此,这就是三种不可改变的原则。
三学次第
所为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哪三种原则呢?「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你读到这个地方,你就知道这是大乘戒,三个是有它的次第的。大乘的戒法是「摄心为戒」,小乘的戒法是收摄身口的,大乘是收摄我们放逸散乱之心,叫做「戒」,慢慢的收摄久了以后,我们成就一种专注的禅定,由禅定的寂静中开发心中我空法空的智慧。这是三种成就真实无漏功德的修学的方法,依止三种方法而成就无漏的功德。
蕅益大师他讲到淫戒的时候,他把三种关系讲清楚,他说:淫戒首先先断身业的淫慾,但是它主要思想还依止一念心而修学,依止一念心性而修不淫,不淫它也是空假中三观这样观照,它第一个是达到身业的不淫——「摄心为戒」,第二内心的不淫——「定共戒」。
蕅益大师讲:这叫定共戒,他的摄心当中已经有一专注的禅定,这个禅定是大乘的禅定。第三个是、断性亦无,那就是道共戒。大乘的戒法三学是互含互摄,依止他内心的浅深而安立。大乘戒法它完全是依止一念心,而安立戒定慧,从身业的防护,内心的防护,到最后对治能所。
己二、别示四重以彰无漏(分二:庚一、牒徵。庚二、详示)各别显示大乘的四重戒法,来彰显无漏的功德,这当中有两段:第一个牒徵。第二个详示。
庚一、牒徵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阿难!在大乘的戒法当中,应该用什么样的戒法来摄持放逸散乱的心呢?如此才可以称为大乘佛法当中真正的持戒?佛陀先提出这样一个徵问,说大乘戒法它是以摄心为本。
庚二、详示(分四:辛一、淫戒。辛二、杀戒。辛三、盗戒。辛四、大妄语戒)辛一、淫戒
“戒”禁止的意思,主要是戒止我们身口意的淫欲;戒法是能对治,淫欲是所对治。能所双举叫淫戒,也可叫戒淫;一个能对治的法,一个所对治的烦恼。
持戒功德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持戒的功德。假若在三界中的六道众生,他的内心已经不生起淫欲的念头。有什么功德呢?不随其三界的生死相续。因为三界就是以淫欲为正性命,以淫欲为生死的种子,既然种子消失了,那当然就没有这种果报。说明「其心不淫」:你内心当中不淫欲,不是我们平常住在道场,我们平常在那个地方拜佛静坐,这叫其心不淫,不是这个意思,这叫缘缺不生,没有因缘的刺激,你不生起淫欲,这跟这个地方不太一样。
其心不淫,是说你内心产生一种观照的对治力,一种防护的道场的力量生起、防护力生起。这个地方的「其心不淫」,其实他是讲出一个目标,后面蕅益大师会解释它的过程,它有三个次第,身业的不淫、意业的不淫,连能对治的心也不可得,最后是觅心了不可得,根本就没有淫欲这个念头生起来。这才叫其心不淫,它是有三个次第。本经在修学淫欲的目标是「其心不淫」。
犯戒过失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一个修行者没有调伏淫欲烦恼的过失。我们修学大乘的三昧,不管你是修耳根圆通或念佛三昧都好,我们刚开始的目标是要脱离三界的烦恼,如果因地没有在止观当中,建立四种清净防护的道场,没有把最初的淫心加以对治,结果是三界的尘劳是不可能出离的。会产生什么结果?「纵有多智禅定现前」。我们在心中听闻佛法产生多闻的智慧,心中能够善巧的分别各式各样的法义,乃至于禅定现前,这地方的禅定应该指的是欲界定跟未到地定,因为初禅以上根本不可能有淫欲的念头。
假设你在因地没有把淫欲念头调伏,一路的在禅定跟智慧的加持当下,反而助长淫心的势力。然而这样会什么结果呢?有三个结果:
一、必落魔道,在三界当中,魔道就是以淫心为他的根本,魔道以淫欲为根本。有三种的差别:(一)、上品魔王。魔王他有什么特色呢?有三种特色:第一个,欲望炽盛,魔王的贪欲烦恼很重。第二个,福报很强,魔王在因地的时候很喜欢修福报,他做慈善事业、斋僧、盖道场…,他福报特别大。第三个,内心特别灵巧,他很有智慧。以三种的特色而做魔王,当然这种人是福报很大,禅定智慧也特别高,叫「魔王」。
二、中品魔民,他各方面的福德、禅定智慧都次一等的,变成男众魔王的眷属。
三、而下品就变成女众的眷属。彼等魔民魔女,都有他各自的魔子魔孙,自己都认为自己已经成就无上之道。
成为魔道,第一个关键就是先起邪见,自己认为淫欲是种功德之相、不障道!他一定是以这样的邪见产生。这地方讲到你因地发心,没有把淫欲的烦恼调伏,结果你整个禅定智慧的加持,反而往魔道的方向去。这是讲到它的过失,这以下佛陀对末法众生提出警告。
预记末法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佛陀在世的时候曾经预言说:我在的时候当然没问题,什么是功德相,什么是过失相很清楚。但到末法时代有两个问题:一、众生本来就障深慧浅,他也没什么判断力。二、去佛久远,邪见炽盛,造成末法一个魔强法弱的时代,正法的势力已经单薄了,邪知邪见魔法的力量特别的强盛,这时候魔子魔孙就出来活动了,很多很多的魔民、魔女游行于世间。游行于世间,干什么呢?
广行贪欲。“行”包括它实际的行动,也包括它口业的宣扬。他宣扬淫欲是种功德之法、是助道之法,来鼓动众生心中的贪欲,而且以善知识自称,使令很多众生受到这种邪知邪见的误导,而堕落爱见之火坑,而失掉菩提正念。
末法时代最大的问题就是邪正不分,不知道什么是通往涅槃的路,也不知道这是走向魔道的路,也不知道这是走向地狱的路。有人说:欸!为什么这个人造罪这么重,他为什么不直堕地狱呢?为什么先到魔道去呢?因为他福报还在,他福报很强。
一个人要堕地狱之前,他善业要先表现出来,善业很强,他必须要把他的福报花光了以后,它后面会说,我这些魔子魔孙福报享尽以后是直堕地狱。他虽然心术不正、邪知邪见,但是他可以是修些福报,所以先到魔道里面去受用福报,等到福报享尽直堕地狱。在末法时代正知正见的善知识少,所以他们就开始出来活动。这是佛陀的预言跟警告。应该怎么办呢?
诸佛教诲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祇名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
佛陀告诉阿难尊者,你要辗转的教化世间人,在修学大乘的三昧,不管是《首楞严王三昧、念佛三昧》,一定要断除心中的淫念,因为这是魔道之因。这是过去诸佛、现在诸佛、乃至于未来诸佛,决定不可破坏的一种清净而明智的教诲。应该怎么断?为什么要断淫欲呢?佛陀就讲出一个道理。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祇名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阿难你应该知道,假设我们因地的时候,没有断除我们淫欲的念头,而修行禅定跟智慧,这有什么过失呢?譬如你现在想要吃饭,但是你没有拿米来煮,你用砂来煮饭,用大火来蒸热砂石,希望砂石变成饭,经过百千劫的时间,它只变成热砂。为什么呢?因为砂不是成就饭的正因,因果不相符合。你用有所得的攀缘心,产生淫欲为根本,你怎么能够成就诸佛菩萨不生不灭涅槃的功德?因果不相符。
菩提之本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假设我们以贪爱淫欲的身心,依止这样来修学佛陀的妙果,在过程当中虽然成就多闻的智慧,乃至于有少分的禅定,但是因为淫心没有断除,皆是淫根,因为你以淫欲为根本,结果是根本成淫,结果所有的禅定智慧都加持在心中的淫欲当中,结果轮转三涂,先到魔道里面享受天福,最后直堕三恶道,是决定不能出离三界的。三界都不能出了,更何况是如来涅槃的清净之果?又怎么能够修证呢?
应该怎么办呢?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冀。本经在断淫心,它的重点在「淫机」;「淫机」就是淫欲的念头,一种不如理的作意。前面我们讲到:「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六根当中有一个机。蕅益大师说:这个「机」跟前面那个「机」是一样的。就是为什么六根会活动呢?六根会向外攀缘呢?那当然就是一种无明妄想的攀缘,那个「机」,那个机关没有把它关掉,六根就动,你把那机关关掉了,六根的功能向外攀缘就熄灭了。淫机亦复如是,就是淫欲心的不如理作意产生的相续。
那应该怎么断呢?要身心俱断,断性亦无。蕅益大师说这地方有三个次第:先求身业的断除,这就是「摄心为戒」;再求内心的断除,因戒生定,「定共戒」了;断性亦无,「道共戒」了,能所双亡,惟是一心,这是断性亦无。这对诸佛菩萨的菩提涅槃,才可以有所期待、有所希望。诸位看看蕅益大师的注解,他老人家讲得很详细。他讲到「摄心为戒」,要怎么摄心呢?一、所摄何心,二、如何摄心。
蕅益大师说:摄心为戒,断除淫机,到底你所摄的心是真心还是妄心?蕅益大师说:真心你不用摄,真心它好好的,你摄它做什么?多此一举!那自然是摄妄心。妄心它没有自体要怎么摄呢?妄心无体,云何可摄?
蕅益大师说:断除妄心,主要就是「不取」,不随妄转的意思,这就是断除淫机。断除淫机不是说你都没有淫欲的念头,若你没有欲念那你就不用修行,你就成佛了,当然我们是带着淫欲念头来修学。
问题就是你整个修学的因地发心,你要依止「不生灭心」来修学,你要告诉你自己,这不是你要的。但是它有一种等流习气生起来,这时候你要观照,淫欲的念头要「不取」。蕅益大师讲,主要的关系在「不取」,你观想淫欲的念头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它本来就是没有自体。你能够心常觉照,不随妄转,这就是断除淫机方法,这个就是摄心为戒的方法。
我们会一再说明,大乘的持戒跟止观是相配合的,它主要是不随妄转,不是要你把淫欲的念头全部断掉。那怎么可能呢?诸位看看《菩萨戒》,菩萨戒在断恶念是断相续,任运的现起的它不断。
菩萨戒有一个观念,菩萨戒有一条很重要的开缘,它说:「菩萨为断彼故,生起乐欲,精勤对治,而数数现行无违犯」这个菩萨他对贪瞋痴的烦恼已经想要断除,他已经安住在不生灭心,但是烦恼还是不断的活动,但是他已经在对治了,不随妄转,他产生一种抗拒的力量,这时候不犯菩萨戒,因为你已经慢慢脱离它了。
最可怕的是你还跟它在一起,而且你还不知到怕,你也不知道它是过失,这是最可怕的!我已经知道这个人不是好朋友,我的功德都被你偷走了,但是你一天到晚跟着我,但是我已经知道你不是我的好朋友,这时候你慢慢对它产生防备心,这时候你开始在断除淫机,这个轮盘一直在动,你把开关关掉了,但是它还有些剩馀的势力,这轮盘的机,那个生机被断掉了,断相续心,破和合识。蕅益大师讲:断除淫机,关键在「不取」。不取就是有止观的意思在里面观照力。
判决邪正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破邪显正,如我前面所说的,修学三摩地,一定要先端正其心,这才是佛陀所说的正法眼藏。假设有人宣说,淫欲对我们修行是不障道的,而且是有帮助的,这是魔王的邪知邪见。有人说:《楞严经》是照妖镜,其实主要就讲到四种清净明诲。我们讲破邪显正,修行你要很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你才能够一路的走上去。
《楞严经》很强调端正其心,就是你依止什么心态来修学。蕅益大师说:我们刚开始修学的时候,你因地发心有错误还看不出来,因为你没有什么福报,但是到后面的时候,你会发现越差越多。有些人开始贪求欲望、贪求名利。为什么会这样呢?
蕅益大师说:其实他因地发心就错误,他自己没有发觉,福报一加持下去的时候,那整个邪恶的力量就现出来。追根究底就是因地夹杂,他刚开始的时候没有真正的依止不生灭心来修,最后产生后患无穷。
辛二、杀戒
“杀”,断除有情众生的命根,戒法是能对治,杀生是所对治,也是能所双举而安立这个名称。
持戒功德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佛陀告诫阿难尊者说:阿难!在世界的六道众生,假设内心能够不生起杀生的念头,前面是断除淫机,这地方是断除杀机,杀生那种相续的力量。你能把杀机给断,你就不再负众生的命债,你就不必再来三界酬偿我们的命债,乃至于肉债。杀生佛陀讲得很详细,包括肉债、包括命债。
犯戒过失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佛陀为什么要我们对治杀心呢?我们修习大乘三昧,主要的目的是要出离三界,成就菩提涅槃二种清净的功德。假设因地中我们含有杀心来修学,而自己不知道,那最后的结果是因果不相符,那是不可能出离三界的。假设我们在因地中,有一种想要杀生的欲望念头还在,这样子纵有多智禅定现前,一路薰习很多多闻的智慧,也有成就欲界定跟未到地定的功力,这种禅定智慧加持在杀心当中,最后必落神道。
前面的淫欲,它的结果是魔道,这个地方是落入鬼神之道,鬼神之道也分成三品:上品之人,为大力鬼王,你的禅定智慧,你的福业特别的殊胜,变成大力鬼王,如我们世间上讲某某大帝、某某国王,这个都是属于上品的鬼王;中品的是飞行夜叉,“夜叉”指的是山神、土地、城隍,这种叫做飞行夜叉,他能够飞行,乃至于诸鬼帅等,如某某某大将军等等;下品的是地行罗刹,他不能飞,他只能够在地行上走,“罗刹”就是吃众生的血肉。
一般来说鬼神道,他们都喜欢吃肉食,你看供养鬼神一定是杀鸡宰羊的,因为他因地当中都是依止杀生业力而成就神道。这种鬼跟神有点差别,神是有福德的,福德特别多的叫神,福德比较轻薄叫鬼,其实就是同一个道。他们也有他们各自的眷属,而一切都以高慢心说自己成就无上觉道,都是邪知邪见的。这地方讲到犯戒的过失,以下是佛陀对末法众生的警告。
预记末法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佛陀预言在我灭度之后,末法当中有很多很多的鬼神炽盛在世界中,对外声称食肉不但不妨碍无上菩提,而且有助于无上菩提。说: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以这个当做菩提之道,在末法众生当中会有这种情况出现。我们讲杀盗淫妄,在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得到,本经对杀盗淫妄整个修学的重点,就是你要先端正其心,本心先修端正,我们讲「诚意正心」,你才有资格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这个意思。你一开始的因地发心,先把它端正,你后面你就走得正,是这个意思。
后面的整个事修,都必须要有《首楞严王三昧》的正念真如理观的配合,它的事跟理是互含互摄的。蕅益大师到后面会讲到说:没有大乘的「止观」,就没有大乘的「妙戒」,没有出世的妙戒,你併失出世的止观。大乘的戒定慧三学,它是互含互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