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界法师:楞严经

净界法师  2024/03/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八十八讲)

请大家打开讲义193面,丑一、立坛方法。

这一科是说明,假设我们是生长在末法时代,末法时代就是我们内心的烦恼也特别的粗重,烦恼它会产生一种干扰,对我们持戒、修三昧,会产生一定的干扰,这是第一个障碍。第二、末法时代的鬼神、魔境也特别多,很多妖魔鬼怪都在末法时代出来活动。所以在内在的烦恼干扰跟外在魔境的干扰之下,我们修学三昧就很难成就。怎么办呢?就必须要建立一个佛菩萨来保护我们的坛场,依止这坛场来持咒,来破除这两种障碍。

我们讲到坛场,先讲到坛场的大地,土地是怎么成立的。前面讲到取雪山大力白牛的粪便,这是第一个方法。我们看第二个方法:

[若非雪山,其牛臭秽,不堪涂地。别于平原穿去地皮五尺以下,取其黄土,和上栴檀、沉水、苏合、薰陆、郁金、白胶、青木、零陵、甘松、及鸡舌香,以此十种细罗为粉,合土成泥以涂场地。]

我们到末法时代要找雪山的白牛就有困难。那应该怎么办呢?另外的替代方式,另外在整个平原之地,坛场不能有高山或低洼的地方,必须要找一个空旷而且是很平的土地,然后把这土地穿去地皮五尺之下,取其黄土;用挖土机将地挖大概五尺,大概深一百五十公分左右,上面的地皮挖掉以后找到黄土。“黄色”是代表中道的意思,中道的佛性。

你就必须把这黄土跟以下的十种香加以混合:一、白栴檀香,指白色栴檀香;二、沉水香,这香的木质特别坚硬,入水即沉;三、苏合,由很多、很多的香用水去煎制,把它熬成膏,就叫作苏合,是很多香所组合成的;四、薰陆,生长在沙中一种白色带黄的花(台湾没有);五、郁金,郁金花;六、白胶,白色的胶树,这也是一种香;七、青木,我们一般说的草根;八、灵陵,又叫薰草,长在二个山谷当中的一种薰草;九、甘松,甘松也是和合众香炼制所成;十、鸡舌香,又叫丁香,因为你吃到身体以后,你的身体跟嘴巴都充满香气,叫鸡舌香。将这十种香磨成粉,磨成粉后再跟前面的黄土混合起来,来当做坛场的大地。

在表法上,这「大地」,我们都知道大地是我们的依止处,你整个三昧依止的因地发心,就是我们讲的「不生灭心,真如佛性」,不依止攀缘的妄想。大地的产生有两种因素:第一个是利根人,利根人只要内心当中一心行道,我们讲「回光返照,正念真如」,当下就能够跟不生灭心相应。就像前面说的,阿难尊者他根本就不需要建立坛场,他也不需要持咒,因为他没什么烦恼,也没什么魔境干扰他。所以利根人就直接从大地当中,直接能够正念真如。第二种人是钝根人,钝根人他只是靠理观是不够的,他必须要有十种香混合,他必须把中道佛性混合十种香,这十种香是表示菩萨的十波罗蜜,菩萨必须要借事显理,他必须从十波罗蜜当中积集两种智慧资粮,来帮助他开显真如佛性。

这种观念不但《楞严经》有,〔大智度论〕也有这个意思。龙树菩萨说:一个人福报太薄,你修学大乘的般若很难入道。你说般若波罗蜜是善根,这跟福报有什么关系?理论上是没关系,但是你福报太薄,你障碍特别多。我们这样讲,般若的智慧是不怕障碍的,但是你要生起它的过程当中,如果你障碍太多,你生不起来。光明一旦坚固的时候,它根本不怕黑暗,但是它还没生起的过程当中,你一天到晚摇它,你根本生不起来!

金刚般若、《楞严经》它根本就不怕烦恼,问题是它生长的过程当中,你还没有生起的时候,你烦恼太重、福报太薄你根本生不起来,问题在这个地方!所以必须要假借「十波罗蜜」的忏悔业障,积集福德、智慧两种资粮来帮助,帮助你成就这个大地。蕅益大师的解释这两种大地,有利根菩萨跟钝根菩萨两种差别,利根菩萨直接理观就契入,钝根菩萨必须假借事修。这地方指的是坛场的大地,这大地指的是我们所依止的真如本性或者讲性德。

设定坛相

方圆丈六为八角坛。

坛场的相状:坛场的大地建立以后,坛场是什么形状呢?亦方亦圆,它的直径是丈六的八角坛场。前面指的是我们依止的不生不灭的性德,这地方讲依止性德所生起的修德。为什么要亦方亦圆变做八角呢?你说:八角它不是方也不是圆,但是它又很像方又很像圆。「方」表示是事相的修学,「圆」表示理观。

也就是说:我们在修学《首楞严王三昧》当中,理观跟事修要同时的俱足,「理事无碍」。理观就是六根当中回光返照,正念真如;事修就包括你要礼忏、要发愿、要持咒,用种种的事相来助成理观。所以它整个坛场就变成亦方亦圆的八角坛,表示在整个修学过程当中,是要理事俱足的。

这地方等于是把坛场的土地跟造型先做说明。它这坛场你往后看你会知道。我们一般讲到坛场好像是到里面去修行,我们一般的受戒,是你真的要到坛场受戒的,但是本经的坛场它不是,你不能进去的,它是完全供佛用的,里面放很多的供品,我们修行是绕着坛场的四周修行的,坛场是不能进去的。好,这个八角壇建立以后,我们看下一段:

丑二、供养方法(分二:寅一、坛中供物。寅二、坛外庄严)我们怎么利用它来供养诸佛菩萨,乃至于龙天护法?分两段:一、坛中供物。二、坛外庄严。

寅一、坛中供物

净界法师:楞严经

坛中供养物品应如何摆设。

所设庄严

坛心置一金银铜木所造莲华,华中安鉢,鉢中先盛八月露水,水中随安所有华叶。取八圆镜各安其方,围绕华鉢。镜外建立十六莲华,十六香炉,间华铺设庄严,香炉纯烧沉水,无令见火。

坛场主要是供诸佛菩萨还有龙天护法,供品我们把它分成三段:

一、莲华庄严。

“坛心”八角坛有一个中心点,中心点要放一个大莲华(莲华有大莲华跟小莲华,这地方指的是大莲华),而这莲华的结构是金银铜木所成(这就看经济情况,你若福报很大,你就用金银所成,经济不够的用铜跟木,而现在都是塑胶的莲花也可以,只要那一份虔诚的心)。莲华表示我们众生本俱的中道佛性,也就是我们这一念修行所依止的心,就是你要舍离生灭的攀缘心,要安住在不生灭心,来当作你整个持咒因地的发心。

在大莲华的中间安置一个圆型的鉢,在鉢当中要盛放八月十五号早晨的露水。你要事先在八月十五早上的时候,拿很多的器具来收集露水,然后放在鉢当中,再把鉢放在莲花中间。八月十五刚好是一年当中的中间点,水当然是表示三昧,这表示「中道的妙定」;也就是说,你依止清净心,除了离相清净以外,你内心要像水一样非常的调柔,调柔清净,不能太刚强。水刚好在莲华中间,以调柔的心性跟你的清净心结合在一起,来当作你持咒的因地发心。在露水的中间再安置很多很多的华,还有很多很多绿色的树叶来供养十方诸佛菩萨。这地方讲到莲华庄严,莲华中间有一个鉢,鉢当中有八月的露水。这是先讲到你因地的发心。

二、圆镜庄严,你要拿一些圆形的镜子。

[取八圆镜各安其方,围绕华鉢。]

你要准备镜子,找八个圆形的镜子,在八角坛八个角的地方,每一个角安立一个镜子,围绕着大莲华以及鉢。前面讲到莲华,当然讲说迹尘不染的清净心,圆镜是依止清净心所生起的空假中的智慧。你持『楞严咒』,观想每一个咒语都是即空即假即中,都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相妄性真。镜子表示一种光明的智慧,空假中的智慧。这空假中的智慧是怎么来的呢?是从莲华生起的,它围绕莲华而住。

三、香炉庄严、

[镜外建立十六莲华,十六香炉,间华铺设庄严,香炉纯烧沉水,无令见火。]

有八个镜子,要建立十六朵莲华,一面镜子二朵莲华(小莲华)也包括了十六个香炉。莲华跟香炉是怎么摆设呢?一个莲华接一个香炉、一个莲华接一个香炉、一个莲华接一个香炉…,来构成一个庄严的坛场。香炉表示我们的戒香,前面的四种清净明诲。除了你的智慧观照以外,你的戒行不能有所亏损。香炉纯烧沉水,而且无令见火。「无令见火」的道理是说,火是燥动的烦恼,也就是说你在烧的过程中不能有火只能有烟;你在持四种清净净戒的时候,你不能让烦恼产生活动,有烦恼火马上要熄灭,就是只能够有香而不能够见火。

坛场庄严我们可以观想一下,它有三个主题,坛场中间是一朵大莲华,就是我们因地的一念清净心,清净心当中有八月的露水,清净心是非常调柔的,你随时保持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随时调整自己。依止莲华下面那一层就是镜子,圆镜就是智慧,镜子的外面有香炉的围绕,就是戒律,持戒清净。它这个修行刚好是,由一念清净心产生智慧,而智慧产生清净的戒行,所以我们说「不迷、不取、不动」。由智慧产生不迷,而产生不取,最后产生不动。这都是表法的。它所设供佛的庄严是这样安排的,包括莲华,包括镜子,我们现在一般没人用镜子,都是用水晶球,道理是一样的,也是一种智慧。

前面是摆设的庄严,这以下讲供养:

所设供养

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为煎饼,并诸砂糖、油饼、乳糜、苏合、蜜姜、纯酥、纯蜜,于莲华外,各各十六,围绕华外,以奉诸佛及大菩萨。

前面讲到莲华,莲华外面是镜子,镜子外面有香炉跟小莲华,然后在香炉小莲华的外围要准备十六种供养。供养的物品有八种,我们讲八供养、八吉祥。

[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为煎饼。]

第一个就是雪山大白牛的牛乳,牛奶要把它做成煎饼(就像我们现在做成一块一块的起士,是固体的不是液体的。二、并诸砂糖,甘蔗所提炼的糖;三、油饼,面粉用油煎制成饼;四、乳糜,牛奶煮成粥;五、苏合,用种种的香把它熬制成膏;六、蜜姜,生姜把它泡制在蜂蜜当中,产生一种蜜姜;七、纯酥,用牛奶提炼成酥;八、纯蜜,纯粹没有杂质的蜂蜜,这八种供养。前面我们讲到大莲华外面是镜子,镜子外面是香炉跟小莲华,它就在小莲华的外面,把它分成十六份,这八种物品每一个都把它分成十六份,围绕在小莲华的外围,来供养十方诸佛菩萨。

为什么我们供养用八供养、八吉祥呢?这表示八正道。因为你整个身口意的造作都必须要安住在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八正道其实就是戒定慧。不过它的戒定慧是从智慧所带动起来的,正见、正思惟而产生正确的行为,最后产生正念、产生正定。我们修行者应该安住在八正道的禅悦法味当中,这叫做「八供养」。

二时上供

每以食时,若在中夜,取蜜半升,用酥三合,坛前别安一小火炉,以兜楼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然令猛炽,投是酥蜜于炎炉内,烧令烟尽,享佛菩萨。

供养之法:一天要有两种上供,有两个时段:食时,佛菩萨用餐的时间,就是中午的时候,中午的时候就用前面八供养直接上供(大供养)。其次是在中夜子时的时候,子时的时候因为佛菩萨不用餐了,所以你只能用香,而这香是有考究的,用什么香呢?

香的制造过程:「取蜜半升」拿纯的蜂蜜,蜂蜜是花中的精华,再用「酥」,酥是牛乳的精华,一个是动物的精华,一个是植物的精华,蜂蜜是采取百花所成,牛乳是整个动物中的精华。把动物的精华三合(三小汤匙),把蜂蜜跟酥,在八角坛的外面另外安置一个小火炉(坛外,坛的前面),这小火炉以都楼婆香(中国没有印度有,类似我们现在的香茅草)。香草用水去煎,煎了以后把煎取的香水泡制木炭,然后将泡过香茅草水的木炭用火烧,把它烧得很猛热,在猛热的过程当中,把前面的蜜半升,酥三合,再把它丢到烧得很炽盛的火炉当中,使令它产生烟,用烟来供养诸佛菩萨,直到烟烧尽为止,把蜜半升,酥三合全部烧完,就算一个供养。

酥跟蜜都是精华,蜂蜜是植物的精华,牛奶是动物的精华,表示我们中道的佛性,以中道的佛性来投入火焰当中表示……蕅益大师说:「以如如理,而生起如如智;由如如智再生起香烟,而产生清净的戒香」。也就是说:我们在称性起修当中,依止不生灭心而生起空假中三观的智慧,先产生不迷、乃至于不取,最后产生清净不动的相;由清净心产生不迷,而不取、不动。这就是为什么要把蜂蜜、酥丢到火里面的关系就是这样,蜂蜜丢到火里面而转成清净的香,这都是借事显理。基本上它每一个坛场都有它的表法,因为道理在事相当中。

「借事显理的公案」:孔夫子有一次带着子贡去办事情,他经过蒲县,那时候子路在蒲县做一个县宰(县长)。当然在孔夫子的教育当中,他是希望弟子们读书的目地…在当时是要做官的,「学而优则仕」。他有一个弟子问孔夫子说:要怎么种菜,怎么种田?孔夫子就很生气说:读书人是不能去种菜种田的,这是不务正业,读书人最大的目的就是做官,为什么要做官呢?要实践你的正知理想。所以在弟子当中只要有因缘,孔夫子很鼓励弟子去做官。子路好不容易得到蒲县县长的因缘,所以他就很努力的去做。做一段时间以后,孔夫子刚好带子贡路过蒲县,孔夫说:我们去看子路做得怎么样。

到了这县外围的环境,到外面乡村道路的时候,孔夫子看这道路做得整整齐齐的,两边的排水沟也挖得非常的深,没有偷工减料。孔夫子点点头说:子路在这个地方的表现,谦恭有礼。然后又到县城城市的地方,孔夫子看到这城市的房子盖得非常得朴素,没有很多复杂奢华的雕刻。他说:子路在这地方做官,非常节俭朴实。到了衙门的地方,看到那些做官的,每一个人都各安其位,都在做他自己的事情,遇到人都很亲切的打招呼。孔夫子说:子路在这个地方,非常勤政爱民,非常的用功处理政务,而且对人民很亲切。

这时子贡就觉得很奇怪说:老师!你老人家来到这个地方,你连子路的面都没有见到,你就知道子路在这地方有三种功德,这怎么说呢?孔夫说:子贡,不知也!你看道路变得那么整齐,两边的水沟挖得这么深,表示子路在这个地方对他的手下谦恭有礼很得人心,所以他做什么事很多人不敢偷工减料;到了城市的时候,每一间房子盖得都很整齐而且很朴实,表示子路这个人以身作则,非常的节俭朴实,所以民风才会这么朴实,借事显理嘛!第三个、到了办公的衙门,每一个人都各安其位,表示子路这个人非常精进,很早就到办公室以身作则,勤政爱民。

从它的事相就知道三种道理,所以我们讲看到你的坛场,真的明眼人到你的修行的佛堂一看,我大概知道你是修什么法门,我看看你的本尊就知道你修什么法门,当然修净土的一定要供养西方三圣。不过以前我的老师性公长老他也是专修净土,他一再强调一个观念,他说:佛弟子你一定要供养本师,很多人不供养『本师释迦牟尼佛』,这是不对的!我们修净土宗的本尊当然是『阿弥陀佛』,但是阿弥陀佛的法门是谁告诉我们的?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的,你不能忘本!我们可以本师释迦牟尼佛稍微小尊一点,阿弥陀佛大尊一点,但是你修净土的人完全不供养『本师』这是不对的!所以我们看看你的坛场知道你这个人,你心中的皈依境很清楚。第二个你平常有没有在做功课,也可以看得出来,看看你坛场的摆设,有在做功课你佛堂的磁场会不太一样。

所以我们从事相当中,很容易看到你内心的道,看到你的道,你心中的道。就像孔夫子一样,他不用看子路,他只要看他治理的国家,看过去他就知道他是什么相貌。蕅益大师在这地方再三强调说:坛中的供物一一你都要会事入理,否则变成无义的苦行,你就变成心外求法。这是讲到在坛场中供养的物品,乃至于我们二六时中应该怎么去做供养。

寅二、坛外庄严

净界法师:楞严经

八角坛只是其中一个供养的坛场,坛场的外面它必须有一个佛堂,佛堂要摆设诸佛菩萨的庄严,这叫坛外庄严。

总  标

令其四外,遍悬幡华,于坛室中四壁,敷设十方如来及诸菩萨所有形像。

前面是举出供养的物品。供养谁呢?供养十方诸佛,所以必须要有所摆设。你要使令在坛场的四边之外,普遍的悬挂幡(幡是扁平的,幢是立体的)跟华蔓;在坛场的佛堂墙壁的四面,要安置十方如来还有诸大菩萨所有的形像。这只是总标,后面会详细说明:

别  明

供奉圣像

应于当阳,张卢舍那,释迦、弥勒、阿閦、弥陀,诸大变化观音形像,并金刚藏,安其左右。帝释、梵王、乌刍瑟摩,并蓝地迦,诸军茶利,与毗俱胝,四天王等,频那、夜迦,张于门侧左右安置。

佛菩萨应该怎么摆设比较如法呢?[应于当阳],“当阳”指的是中间。在佛堂当中,理论上菩萨没有资格坐中间的,一定是供养诸佛,所以你要供养菩萨,你一定要供养二尊才对称。“当阳”指的是墙壁的中间,最中间是供养圆满报身卢舍那佛。《梵网经》千华台上,卢舍那佛坐的是千叶宝莲,现出无量光明、无量相好,然后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一定要供养,我们的『本师』,本师释迦牟尼佛是指应身佛;弥勒菩萨是当来下生的弥勒尊佛;阿閦佛,阿閦鞞佛指的是不动,表示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身口意不迷、不取、不动;阿弥陀佛是我们来生的皈依处,这都是属于比较中间的佛陀。

在旁边的是诸大菩萨,诸大变化观音形像,观音菩萨为什么讲诸大变化呢?指的是『千手观音』,因为观世音菩萨在前面说过,他的首是一首、三首乃至八万四千烁迦罗首,他的手臂二臂、四臂,乃至八万四千母陀罗臂,这等于是千手千眼。所以我们在修学『楞严咒』的人,你要持『楞严咒』,你一定要供养千手观音,因为他是本尊,整个耳根圆通他现出是『千手观音』,诸大变化观音形像。诸大变化简单的讲就是『千手观音』,你不能供养滴水观音或送子观音,要供养千手观音。还有金刚藏菩萨,安其在佛陀的左右二边,一边是千手观音,一边是金刚藏菩萨。金刚藏菩萨后面会讲到,在持『楞严咒』的时候,是专门护持『楞严咒』。

这地方讲菩萨的安置,以下讲护法:帝释,欲界天的天王;大梵天王,三界之主;乌刍舍摩,火头金刚,他是发愿护持修行者;并蓝地迦,青面的金刚神,这都是护座的善神。诸军茶利与毗俱胝,军茶利也是金刚神,毗俱胝也是护法神,这两种神都是属于金刚藏菩萨的眷属,四天王等。频那,频那是现出猪的形状,猪头使者;夜迦是象鼻使者。护法神就是佛堂的门侧,前面是在墙壁;墙壁是供佛,两边是供养菩萨,护法是供养在佛堂进门左右两侧的地方。

取镜照映

又取八镜覆悬虚空,与坛场中所安之镜,方面相对,使其形影重重相涉。

再取八面的圆镜悬覆虚空,与坛堂中所安之镜,方面相对。我们前面讲到坛场之内,坛场中间是莲华,莲华外面有圆镜子,那圆镜是朝上的,它的镜面是朝天空的,你现在又拿八面镜子,悬覆虚空,它的镜面是朝下,跟坛场前面所安的八面镜子是面面相对,上面镜子的面跟下面镜子的面,两个是上下相对的,使令镜子之间的形影互相重迭,互相的涉入。蕅益大师在这地方他特别提出,所谓的「形影重重相涉」的观念。他说:这是很重要的,你要持咒得到灭除罪障的关键点,就是在这几个字:「形影重重相涉」。上面的镜子表示佛的心,下面的镜子表示众生的心;我们讲是,面面相对互融互涉,表示我们的心进入到佛的心,佛的心也进入到我们的心。这表示什么?表示感应道交的意思,「能念所念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

这个地方可以看得出来,其实整个『楞严咒』的灭恶功能,是完全仰仗佛力的。到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仰仗佛力是没有错,但是,我们看这个摆设它是先有下面的镜子,然后才摆设上面的镜子。也就是说,佛力这个咒语是不可思议,但是你一定用你这一份虔诚的心力去带动佛力,佛力才能够产生加被的效果。印光大师在讲念佛人,他说:念佛人你不是念佛念得多就往生,念佛人最重要要产生决定的信愿,你的心态是很重要,决定的信愿。你要透过你经典上的听闻思惟,对娑婆世界的观察,对极乐世界的观察;娑婆世界是苦空无常,极乐世界是常乐我净,产生不断的对比,然后不断的说服你自己,改变你的观念,从佛法的闻思,去调整你过去贪恋娑婆的种子。

所以这〔净土法门〕你要怎么样?你要跟自己沟通,用你现在的我跟你过去的我沟通,因为我们不能否定过去。什么叫做现在?有过去才有现在。你说为什么你有今天?因为有昨天嘛!昨天创造今天,今天创造明天,所以昨天的我创造今天的我,所以我们不能离开过去的我,那过去的我是什么相貌呢?贪恋娑婆。这个心态你不能改变,你不能往生!很多人只是重视佛号的多寡,这个方向是错误的。你真正能够感应道交,真正能够往生净土,是你要决定的产生真正的信愿。在这个地方,我们今天持咒能够灭除罪障,也在于一种决定的信心,跟决定的菩提愿望,你有成佛的愿望跟你诚实的相信,这个咒语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蕅益大师这一段,诸位可以看一看,他很强调所谓的「方面相对,形影重重相涉。」他认为这是整个持咒灭罪成败的关键。

这是我们讲「感应道交」,当然感应道交主要是我们自己内心的准备,我们心态的准备是很重要。他说:你心态没有准备好,你前面的供养形同虚设。至于如何做心态的准备,下堂课再做详细说明,这地方是把坛场佛菩萨的供养,先摆设出来。

0:00 / 0:00
大佛顶首楞严经1-要义1
大佛顶首楞严经2-要义2
大佛顶首楞严经1
大佛顶首楞严经2
大佛顶首楞严经3
大佛顶首楞严经4
大佛顶首楞严经5
大佛顶首楞严经6
大佛顶首楞严经7
大佛顶首楞严经8
大佛顶首楞严经9
大佛顶首楞严经10
大佛顶首楞严经11
大佛顶首楞严经12
大佛顶首楞严经13
大佛顶首楞严经14
大佛顶首楞严经15
大佛顶首楞严经16
大佛顶首楞严经17
大佛顶首楞严经18
大佛顶首楞严经19
大佛顶首楞严经20
大佛顶首楞严经21
大佛顶首楞严经22
大佛顶首楞严经23
大佛顶首楞严经24
大佛顶首楞严经25
大佛顶首楞严经26
大佛顶首楞严经27
大佛顶首楞严经28
大佛顶首楞严经29
大佛顶首楞严经30
大佛顶首楞严经31
大佛顶首楞严经32
大佛顶首楞严经33
大佛顶首楞严经34
大佛顶首楞严经35
大佛顶首楞严经36
大佛顶首楞严经37
大佛顶首楞严经38
大佛顶首楞严经39
大佛顶首楞严经40
大佛顶首楞严经41
大佛顶首楞严经42
大佛顶首楞严经43
大佛顶首楞严经44
大佛顶首楞严经45
大佛顶首楞严经46
大佛顶首楞严经47
大佛顶首楞严经48
大佛顶首楞严经49
大佛顶首楞严经50
大佛顶首楞严经51
大佛顶首楞严经52
大佛顶首楞严经53
大佛顶首楞严经54
大佛顶首楞严经55
大佛顶首楞严经56
大佛顶首楞严经57
大佛顶首楞严经58
大佛顶首楞严经59
大佛顶首楞严经60
大佛顶首楞严经61
大佛顶首楞严经62
大佛顶首楞严经63
大佛顶首楞严经64
大佛顶首楞严经65
大佛顶首楞严经66
大佛顶首楞严经67
大佛顶首楞严经68
大佛顶首楞严经69
大佛顶首楞严经70
大佛顶首楞严经71
大佛顶首楞严经72
大佛顶首楞严经73
大佛顶首楞严经74
大佛顶首楞严经75
大佛顶首楞严经76
大佛顶首楞严经77
大佛顶首楞严经78
大佛顶首楞严经79
大佛顶首楞严经80
大佛顶首楞严经81
大佛顶首楞严经82
大佛顶首楞严经83
大佛顶首楞严经84
大佛顶首楞严经85
大佛顶首楞严经86
大佛顶首楞严经87
大佛顶首楞严经88
大佛顶首楞严经89
大佛顶首楞严经90
大佛顶首楞严经91
大佛顶首楞严经92
大佛顶首楞严经93
大佛顶首楞严经94
大佛顶首楞严经95
大佛顶首楞严经96
大佛顶首楞严经97
大佛顶首楞严经98
大佛顶首楞严经99
大佛顶首楞严经100
大佛顶首楞严经101
大佛顶首楞严经102
大佛顶首楞严经103
大佛顶首楞严经104
大佛顶首楞严经105
大佛顶首楞严经106
大佛顶首楞严经107
大佛顶首楞严经108
大佛顶首楞严经109
大佛顶首楞严经110
大佛顶首楞严经111
大佛顶首楞严经112
大佛顶首楞严经113
大佛顶首楞严经114
大佛顶首楞严经115
大佛顶首楞严经116
大佛顶首楞严经117
大佛顶首楞严经118
大佛顶首楞严经119
大佛顶首楞严经120
大佛顶首楞严经121
大佛顶首楞严经122
大佛顶首楞严经123
大佛顶首楞严经124
大佛顶首楞严经125
大佛顶首楞严经126
大佛顶首楞严经127
大佛顶首楞严经128
大佛顶首楞严经129
大佛顶首楞严经130
大佛顶首楞严经131
大佛顶首楞严经132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慧律法师:欲令正法重现,当推楞严大经

《楞严经》本是佛教三藏教典中的一部大乘经典,佛灭度...

《楞严经》与《法华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楞严经》到了后面二十五圆通的时候,它偏重在空观,...

为什么邪见的过失,比散动还严重

丑三、治失坏因 分二:寅一、明立定慧;寅二、随释此因...

断除淫欲心是修道的重要根本

预记末法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

八载寒窗读楞严,超度冤亲径升天

宣统二年,(一九一0年)刘文化到北京去请经,住嘉兴寺...

外在的世界究竟从何而来

简单地讲就是我们一念心性的随缘不变之体当中,个人的...

是什么样的因缘而堕畜生道

己三、示畜生趣 畜生是什么意思呢?他内心愚痴,而不能...

「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是什么意思

整部《楞严经》的修学重点,就在破妄显真。那么在整个...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夫妻闺房之礼的戒忌和求子之道

夫妻之间的相处,虽然是人伦之始,但如不能节制,以致...

心法两空是真实相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法...

为妻之道与七种妻子

佛陀在【玉耶女经】中对玉耶女说了为妻之道: 1、不要...

本来什么都没有,只是循业发现而已

《楞严经》把我们一念心性的体用做一个说明,如来藏简...

【佛教词典】檀弥罗

(人名)王名。王为恶逆,破塔毁寺。以剑杀害西天第二...

【佛教词典】感情

人类的精神活动可分为知、情、意等三种状态,其中,可...

什么是有漏与无漏种子

我们一般人还没有成就圣道之前,是有漏种子和无漏种子...

虚云老和尚的禅风

今天给各位介绍虚云老和尚及其禅风。虚云老和尚的前生...

出家与在家的比较

下边就是在家出家的问题了。这个我们也要讲一下,因为...

助念只是辅助,临终者才是主导

问: 近日市面上流行一套开封念佛团,团长程晋林讲话...

做人的七品

生而为人不能没有品,没有品,生活就会与现实脱节,就...

电脑族应常吃的食物

整天忙于电脑前工作的人群易受亚健康影响,工作是无法...

气功和巫婆能治病是什么道理

有人曾问我:佛教可以通过因果的道理令人迷途知返,改...

药王菩萨——施予众生良药,救治身心病

农历四月廿八是药王菩萨的圣诞。药王菩萨是极乐世界阿...

学佛是为了什么目的

学佛是为了什么目的?以什么动机来学佛?这点非常重要...

人身不用来修行,实在可惜

世间人迷惑了,就很苦。比如从健康来看。你想要健康,...

只念佛不学其他经典可以吗

问: 有很多人动员我们,不要学《金刚经》、《楞严经》...

参禅与修净土的人,还需要研读经教吗

原文: 有自负参禅者,辄云达摩不立文字,见性则休。有...